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3W

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3月24日,我參加了國小英語教材教法培訓。現場聆聽講師對四年級下冊做出的教材及教法分析。總結這一次的培訓體會如下:

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心得體會(精選3篇)

“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在教學實踐中,我體會到通過設計新穎、有趣的活動,以活動爲載體激發學生的積極學習情感,符合國小生的認識規律和情感規律特點。當然,這些活動的設計要緊扣相應的教學內容,也要符合英語教學本身的.特點,使認知活動和情感體驗同步協調地進行。

一、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體驗學習樂趣

英語作爲一門外來語言,對學生來說,首先擺在他們面前的就是缺少這種外在的語言環境。在現實生活中,學生沒有說英語的需要,沒有說英語的對象,更沒有說英語的意識。然而根據我對學生的觀察,我發現他們一般都比較喜歡在模擬的情景中扮演角色,通過角色扮演,他們可以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期望以模擬的方式表達出來,從中獲得滿足。因此,巧妙的創設情景,既可以克服非母語教學的缺陷,又可以利用好國小生這種樂於角色扮演的動力,從而使教學活動更爲有效。

二、在個性展示活動中激發參與熱情

個人都有展示自己從而獲得別人認可的的願望,這一點在國小生身上體現得更充分。因此我利用一切機會讓學生結合自己所學的知識,用個性化的方式展示自己,學生都很樂意參與這些活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

三、用累積性評價活動提升學習自信心

國小生對學習的自信心主要還是來自外部的評價,學生自信心的提高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所以不能指望通過一兩次積極評價就能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心。要通過一系列有層次的積極評價纔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育教學過程,不僅是“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而且也是師生情感交流,心靈碰撞的過程,更是學生沐浴教育愛的過程,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必須以情入手,以情換情,以情激情,才能開啓學生矇昧的心扉,才能彈奏出教學藝術的美妙樂章。爲此,我在英語教學中做了些探索,願與各位同行共商.總之,無論教學出現任何問題,教師只要有嚴謹治學對學生負責的態度,加強教和學策略的學習和研究,反思和實踐,任何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心得體會 篇2

語文口語交際教學中的主體——學生

以來覺得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成爲了教學難點,很多時候,明明設計一節課的時間完成一個口語交際內容,但往往不到二十分鐘就結束了,因爲學生總是講不出什麼有實質性意義的東西。但是,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又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參加了培訓後,我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以後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要創設“敢說”的氛圍

由於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學生膽小、害羞,沒有當衆大膽、清楚表達的習慣和膽量,並且我們這裏都是山區學生,從小用方言說話,給學習規範化的語言,培養表達能力造成了障礙。因此,教師應把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大膽地讓學生的嘴巴動起來,培養和訓練學生敢於表達放在首位。

2.要把“講”的權力還給學生。

長期以來,語文課堂只是教師的“講壇”,學生習慣了做忠實聽衆。在聽講和繁瑣的一問一答中,學生慢慢地丟失了說的慾望,說的能力、口語交際的能力可想而知了。要真正解放學生的嘴巴,就要樹立正確的語文教學觀,淡化語文教師的`表演慾,從興趣、情感的激活入手,培養學生的表現欲。

3.要保護學生口語交際的自尊心、自信心。

一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認識並尊重學生作爲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鬆的、自主的、愉悅的。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處於發展中的人,是一

個正在成長的過程,因而每個學生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有着發展的可能和潛力。但要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進行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還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可以作爲一個聽衆、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二是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係,營造一個輕鬆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話時,其它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在做小動作,那麼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鬆地完成口語交際,可能連最後的一絲勇氣都會消失。所以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4.訓練“能說”的能力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處處留意,挖掘教材的語言要點,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其次,要指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說得活。比如教師用富有感染性的語言爲學生創設情感畫面,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並在交流過程中用自己的語言幫助學生找到情感共鳴點,使他們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 5.培養“會說”的技巧 會說是在能說的基礎上的更高的要求,也是未來社會對人提出的重要課題。培養學生“會說”的能力和技巧:

一教師示範。教師的話說得如何,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說話質量。

爲了讓學生把話說好,首先教師的語言交際應成爲學生模仿的標準。在課前準備時,把課堂上要說的話作爲一個很重要的內容來備。哪些話應加重語氣,哪些話應放緩語速備到心中有底,抑揚頓挫、輕重緩急都嚴格把握。上課時做到口齒清楚、用詞準確、條理清晰、語句精煉,同時恰當運用眼神、表情、手勢等體態用語,做到自然和諧、不生硬,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說話技巧。

二實踐鍛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但這

還很不夠。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課外實踐,即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因此,我們除了重視通過課堂教學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外,還需要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開展各種社會交往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

三四年級口語交際教學心得體會 篇3

我們常說“童言無忌”,的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他們通常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但是,由於受生活環境和語言環境的影響,一些孩子膽小、害羞,沒有當衆大膽、清楚表達的習慣,而且有些孩子從小用方言說話,給學習規範語言造成了障礙。因此,教師應創設良好的語言氛圍,親近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把培養和訓練學生敢於表達放在首位。

1.多一分賞識。

賞識是一種愛。當我們用欣賞的眼光看孩子,並且真誠地讚揚孩子時,將會給他們增添無窮的力量。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在課堂上對於學生的發言,我都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就是說得不好的,我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孩子在學齡前期孕育的積極性。“你的聲音真響亮!”“你還會用這個詞,真不簡單啊!”“你一下子能說這麼多,太了不起了!”“你說起話來小手放得直直的,身子站得挺挺的,多大方啊!”這些話都是我常掛在嘴邊的,紅星、小書籤、卡通圖片等小禮物更是我時常獎勵給孩子們的。說得特別好的小朋友還會在衆多羨慕的眼神中接受老師奇特的獎勵──當一天班長、讓老師抱一抱、捏捏老師的鼻子等,並請他到講臺前說給大家聽,稱他爲“說話小能手”。教師的賞識激發了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即使是平庸的孩子,在賞識的雨露下也會變得鮮活起來,產生強烈的幸福體驗。漸漸的,他們的膽子大了,說話的興趣濃了,覺得和同學、老師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講臺成了孩子們嚮往的舞臺。

2.多一些童趣。

孩子和成人並不擁有同一片天空,孩子有着迥異於成人的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視角。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擁有活潑的童心,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也只有變成孩子才能將語言童化、趣化,才能貼近孩子的生活,易於爲他們接受。實踐證明,採用兒童化的語言和孩子們說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上下樓梯時,我對孩子們說:“讓我們都來學做小花貓,走路靜悄悄。”對於動作緩慢的孩子,教師則會幽默地說:“你想成爲蝸牛王國的小公民嗎?這可不成啊!”有的小朋友寫字姿勢不正確,教師富有童趣的語言會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老師聽見你的背在說,我本來多挺,多帥啊!可是現在卻像一張彎弓似的,真難受!我多麼希望能變得像小松樹一樣挺拔啊!”孩子聽了後,不僅非常樂意改正,而且以後也會用這麼有趣的言語和小朋友說話。兒童化的語言爲孩子們創設了一種寬鬆愉悅的環境,使孩子生活在濃濃的愛的氛圍中。

3.多一點溝通。

剛上學的孩子,只要適應了學習環境,每個人都是活潑可愛的,只要你有耐心坐在那兒,你就會聽到講不完的話。所以,課間十分鐘我常常坐在孩子們中間,選一些他們喜歡、熟悉的話題聽他們講。比如《我的爸爸媽媽》《我的好朋友》《我最喜歡吃的水果》《我最愛看的動畫片》等。一說起這些,立刻燃起了孩子們的興奮點,他們眉飛色舞,喜形於色。有的一邊講着爸爸的樣子,一邊指手畫腳地表演;有的一邊說着自己的好朋友,一邊笑得合不攏嘴;有的孩子一邊講着自己愛吃的葡萄、草莓,一邊使勁地咽口水;說到自己最愛看的動畫片更是爭先恐後、手舞足蹈,一點緊張勁兒也沒有。孩子們快樂地表達着,精彩的言語不斷噴涌,調皮可愛的皮卡丘、聰明伶俐的大頭兒子……在交流中,教師也擁有了一雙“兒童的眼睛”,重拾了那份久違的純真,獲得了心與心的溝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