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聽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5W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1

本週,聽了三位政治老師的課,收穫良多,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精選10篇)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三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聯繫身邊生活案例,走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

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以往我們的教學總是以老師爲中心,課上老師在滔滔不絕的講課,學生就像呆頭鵝一樣坐着聽,沒有自己的思維,學生總是被牽着走,完全沒有主動權。從而使學生思維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這不僅影響了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的開拓,也影響了學生動腦筋思考問題的積極性。聽了各位領導以及教師們的精彩點評後。讓我茅塞頓開。的確,給與學生思維的空間,這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活躍了課堂氣氛。並且也鍛鍊了學生們自主學習,探究的能力。

四、對學生要有針對性的評價。

以往的課堂老師們的評價很少,而且語言單一,往往吸引不住學生,特別是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得到老師的評價就更少了。時間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消弱,從而不利於教學的實施。如果在教學中多給予學生評價,從而會使整個教學起到一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們學校的李新老師在講課時,就比較注重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會對學生說:“你回答的真棒”、“你真聰明”、“下次再努力”等一些激勵的話語。這些教學語言的使用都有助於教學的實施,不僅使課堂氣氛活躍了也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老師上課也會很輕鬆。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體會,以後我會不斷的學習,增強自己的教學技能,使我的課堂教學氛圍輕鬆而又愉快。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2

課堂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它運用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是聯繫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能啓迪學生靈動的思維和智慧,能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獲得知識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現實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如目標不明、層次不清、邏輯不順、無視學情、無思維含量的徒勞提問。下面結合觀摩20xx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比活動12節課的感受談談對課堂有效提問的幾點認識。

一、提問應服從教學目標

課堂提問不是爲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動和氣氛的活躍,而是爲了達成教學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強調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觀察、想象、質疑和交流等豐富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與過程有機融合,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防止出現目標虛化的現象。

如杭州張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請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回答財政的作用並結合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學重點。衢州楊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請學生結合教材97-98頁的內容談談造成翁明衝姐弟的幸運和小悅悅悲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既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點“價值觀對人們行爲的導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和合作探討,體驗知識的自主構建。

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是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前提,研讀教材則是準確定位目標的關鍵。沒有對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難以設計出有價值、有實效的課堂提問。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因執教者未能充分領悟教材並準確定位目標也出現了一些無效甚至負效的提問。

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一位老師創設了班級學生去敬老院獻愛心的情境並設計了“你想讓哪些同學去敬老院獻愛心”的課堂提問,隱含着獻愛心也要“論資格、視實力”的潛臺詞,既無助於解決本課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也與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相去甚遠。更多的老師在教學“價值與價值觀”時, 把焦點放在“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設計了關於“扶不扶老人過馬路”、叢飛等獻愛心人物的“人生有沒有價值”之類的提問,忽視了教材中關於義利觀、生死觀、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的導向作用等更貼合學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提問應遵循思維規律

遵循規律是教育教學的常識。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講求趣味性、靈活性和啓發性,遵循思維規律,啓智導思。當學生的注意力疲勞、思維困頓的時候,課堂提問應能如一劑強心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靈動思維,使課堂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和節奏感。

根據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認知規律,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儘量創設鮮活、真實的情境,營造出促進學生主動求知的情感氛圍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從而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如溫州鄭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創設了7.23動車事件後“溫情與救援”的情境,溫馨、真實的畫面輔之以動人的音樂,讓學生心有所動,“在這支救援大軍中,哪些身影讓你印象深刻”的課堂提問自然能得到良好的迴應,“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的知識也易於生成。而一位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未設置任何情境,直接請學生思考並回答“國家財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沒有感受到財政支出帶來的好處”,使缺乏一定生活體驗又無法從課堂上獲取信息的學生無話可說,導致課堂提問失去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儘量設計發展學生辯證思考、比較分析、概括綜合等能力的課堂提問,即通常所說的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只有在思考並回答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得到發展,教學纔不只是滿足當下應試需求,而是着眼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事業。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很多老師都認識到這一點並努力實踐。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湖州唐老師以明星企業家李某在創業過程中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同時企業排污破壞當地環境的情境爲背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評價李某的個人價值,在觀點衝突中綜合分析,使知識構建、能力發展、正確價值觀確立渾然一體;台州徐老師以寧波象山旦門島綜合開發的情境爲背景,設計了“如果你參加此次決策會,你會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現實問題予以論證和探究,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問應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提問由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目標、思維規律預設,但問題的答案卻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成。預設和生成是有效課堂提問的兩翼,缺一不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因此使課堂充滿着動態因素。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以生成爲導向,關注提問的針對性、開放性和可變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預設提問時應有針對性,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着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方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前面提到的叢飛、嚴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價值,但“你願意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你會選擇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等擇友觀、擇業觀的話題更能讓學生感覺親切。“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繫”有可供探究的空間,但超出了學生的經驗和能力,只能讓課堂陷入沉悶和尷尬。

課堂生成因其無法預約、充滿着即興的智慧而更加可貴而美麗。關注生成的課堂提問應具備一定的開放性和隨機性。如“如何用財政把寧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談談你心中最有價值的人”、“讀了周趙潔的日誌,你對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認識”等課堂提問看似粗線條卻體現着開放、多元和靈活,爲新知火花的迸發創造了條件。相反,一位老師在展示兩位網友觀點後提問“你贊同哪位網友的觀點,請闡明理由”則因其封閉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防止“節外生枝”的同時,也失去了“節外生姿”的可能。

課堂提問在課前預設,但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機械刻板地執行,而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做出適時、適度的調整和變更。觀察、傾聽、對話是瞭解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手段。當問題拋出,學生卻報之以疑惑的眼神時,教師可將自主思考的形式調整爲合作交流,以降低問題的難度,同時在學生討論時及時提示指導。當學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當、理解模糊的時候,教師可適當地追問,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質疑和答疑來解決問題。當同一個提問請到第三位學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師的預想時,應將原有提問予以層次分解或轉換角度以適應學生。如“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繫”的問題拋出後,學生們大都望着課件發愣,課堂上一片沉寂,此時,教師可將此問題分解爲“①你瞭解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動態嗎?②你知道我國政府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上的財政措施嗎?③這兩者之間有何聯繫?”以便於學生思考並回答。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3

國中思品優質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

聽公開課是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讓我近距離的感受每位教師的教學風采及精湛的教學藝術,雖然這些課的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讓我認識到教學不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門藝術,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摸索。從前作爲一名學生,對教師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對如何才能夠不僅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而且能夠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還是缺乏認識的。通過聽講和自己的認真體會,使我對教師的內容和特點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從茫然到豁然,確實感到受益非淺。

這些課程呈現的亮點和優點:

一、能夠突出主題。即對於教學目標把握定位準確,能正確認識和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表現爲:

(1)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求;

(2)教師能着力營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民主互動關係;

(3)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4)課堂注重實踐環節,踐行法律和道德。

二、全面貫徹"三貼近"原則,教學設計新,提供的信息新,引入的情節新,貼近時代、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實際。

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實施的依據,是教學的載體。這次參賽課展現了選手們獨具匠心的設計。教學環節豐富多樣,可操作性強。如:小組討論、辯論、現場採訪、調查報告、你說我說大家說、誠信卡、實話實說、小品表演、漫畫、小品AB劇、才藝展示等等。既增加了課堂容量,也增強了趣味性,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學生展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出衆的才華,一個比一個精彩。讓聽課的老師和評委們都不由自主爲他們鼓掌叫好!

作爲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一個教學觀念的深刻轉變,包括從封閉性向開放性的轉變,從羣體型到個性型的轉變,從權威型向民主型的轉變。這些都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學習。

三、注重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評價和點撥。

有的教師評價自然而貼切,教師及時評價"你能一分爲二的看待事物,很難能可貴!"對學生長時間的舞蹈展示評價"你的舞姿很美,因時間關係,我們課下再欣賞吧"。有的教師針對材料充分預設問題之後,又能針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與點撥,讓學生由具體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識,水到渠成。

在教學中,聲情並茂的語言能緊扣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恰當的運用語言空白藝術,及時給學生留下自覺思維,自覺內化的機會,則會取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把握設置原則。鮮明的針對性。空白設置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必須圍繞教育教學的目標,服務於課堂教學的思想和內容。因而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當時的教學實際情景的需要,配合有聲語言相機而用。故弄玄虛,有百害而無一益。講究適度。難度要適中,具備一定的啓發性和思考量。過難,學生無從下手,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易,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同一方面的內容,可以多層次、多角度設置空白,知識間的梯度要適當。同時要注意一堂課空白的頻度。如果空白過多,則顯得過於空虛,學生會感到茫然無獲。空白只是教師語言的停頓,並不是思維過程的中斷。設置空白就是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材料和動力,以燃起學生探求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求知,獲得反饋信息後,糾正學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設置必須遵從探索性的原則。

四、教學手段新穎。所有參賽教師無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件新穎活潑,動態精緻,實用性強。本次優質課比賽有一個鏡頭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當老師講完課後便有很多人圍上前去要這位老師的聯繫方式並複製課件以做參考。既體現出大家積極學習的勁頭,更說明參評老師的課確實有過人之處。課件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又與當前社會熱點相連接,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的特色。

五、注重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這次講課,很多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啓發,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在小組內、在班裏有了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而不是去揣度教師期待的標準答案,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引發爭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奇談怪論"。

當然,我也發現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略談幾點:

一、沒有充分發揮教科書的引領功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師上課時,拋開課本上的經典事例不用,自己費盡周折找尋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正如專家所說的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即拋開教材、課本的課纔是好課。不要迎合時髦去隨意添加內容。有的老師整堂課都侃侃而談,環節一個接一個,事例、故事讓人目不暇接,而課本卻幾乎沒有時間讓學生看。再有,事例的選取應多用正面材料,血淋淋的反面材料讓學生觸目驚心,反而是一種誤導。

二、情景設計沒有很好的進行優化,生成的東西少,預設的東西多,教學的探究性與開放性不夠。

粗略統計,有的老師設計的活動一節課不下六七個,過多過濫,有的視頻故事很好,探究卻沒有充分展開,淺嘗輒止。課件製作效果很好,卻一閃而過,讓人來不及反應。有的環節設置過於簡單,卻偏要學生討論交流,白白浪費時間。再就是教師過於強調傳統,強調課本知識點,對學生冒出的思維的火花視而不見,面對生成缺少理智點評,不能及時捕捉,沒有做到"讓預設與生成和諧共舞在思品的舞臺上"。

三、沒有合理運用評價機制,只是簡單的重複。

評價要從態度上、價值方式上,通過評價給學生以激勵鼓舞。不少老師讓學生髮言、活動不少,但學生表現後老師的評價卻很讓人失望。如有的活動小組討論後,要學生總結,學生總結的很經典,老師點評的卻很失敗,引來一片嘆息。再就是學生說的不怎麼樣,老師卻給予高度評價,明顯有失公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還有就是不管學生怎麼說,老師總是用"很好"、" 不錯"幾個字敷衍過去,不利於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再者通過老師評價學生也能很好的看出一名老師素質的高低。課、課件可以提前準備、話可以背過,但對學生的反映卻不好提前準備,結果就出現評價不當的問題。老師在充分準備課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機智。師生真正互動,教學纔會精彩。

四、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參與活動的參與度與深刻度不夠。

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纔是一堂好課.應該看到,有的課存在偏快、偏難現象。只有幾個或少部分學生反映過來,老師便急忙處理,而大部分學生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長此以往,他們肯定會失去信心與興趣。老師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大部分學生能反映的程度,提問時注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注意儘可能多的面向大多數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不要變成精英教育。

五,對問題的設定層次性不夠,太籠統或模糊不清。

如:出示材料或視頻後,問學生"你感悟到了什麼"、"你認識到什麼"等等,讓學生不知道要回答什麼或學習什麼。還有的甚至出現了知識性錯誤。如有的老師"情趣"與興趣、愛好都搞不清。有的老師把《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一課上成了普通的環保課,沒有緊扣"依法"二字,讓法律發揮作用。有的課件非常粗糙,出現掉字、漏字、錯別字,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的。以上觀點只是我的粗淺認識,因水平有限,難免出現不當之處,請諒解!

這次新教師公開課雖然是安排在學期之中,時間緊,任務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和次數,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緊張的教學工作之餘來參加培訓的。我通過這次活動,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總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確實,作爲一名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總之,這次難得的機會猶如打開了一扇窗子,讓我更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對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爲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樹立不斷學習、時時創新的思想。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儘快的能夠勝任自己本職的教學工作,從而真正成爲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爲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4

從前作爲一名學生,對教師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對如何才能夠不僅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而且能夠成爲一名優秀的教師還是缺乏認識的。通過聽講和自己的認真體會,使我對教師的內容和特點的認識從模糊到清晰、從茫然到豁然,確實感到受益非淺。

這些課程呈現的亮點和優點:

一、能夠突出主題。即對於教學目標把握定位準確,能正確認識和體現新課改的理念。表現爲:

(1)體現以人爲本,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滿足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需求;

(2)教師能着力營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民主互動關係;

(3)教師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4)課堂注重實踐環節,踐行法律和道德。

二、全面貫徹"三貼近"原則,教學設計新,提供的信息新,引入的情節新,貼近時代、社會、生活和學生的實際。

教學設計是教學過程實施的依據,是教學的載體。這次參賽課展現了選手們獨具匠心的設計。教學環節豐富多樣,可操作性強。如:小組討論、辯論、現場採訪、調查報告、你說我說大家說、誠信卡、實話實說、小品表演、漫畫、小品AB劇、才藝展示等等。既增加了課堂容量,也增強了趣味性,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激發出來。學生展示了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出衆的才華,一個比一個精彩。讓聽課的老師和評委們都不由自主爲他們鼓掌叫好!

作爲新世紀的教師,需要有一個教學觀念的深刻轉變,包括從封閉性向開放性的轉變,從羣體型到個性型的轉變,從權威型向民主型的轉變。這些都要經過艱苦的努力和學習。

三、注重了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評價和點撥。

有的教師評價自然而貼切,教師及時評價"你能一分爲二的看待事物,很難能可貴!"對學生長時間的舞蹈展示評價"你的舞姿很美,因時間關係,我們課下再欣賞吧"。有的教師針對材料充分預設問題之後,又能針對學生的思路進行引導與點撥,讓學生由具體事例形成理性的知識,水到渠成。

在教學中,聲情並茂的語言能緊扣學生的心絃,激發學生的興趣。而恰當的運用語言空白藝術,及時給學生留下自覺思維,自覺內化的機會,則會取得"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把握設置原則。鮮明的針對性。空白設置是課堂教學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它必須圍繞教育教學的目標,服務於課堂教學的思想和內容。因而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和當時的教學實際情景的需要,配合有聲語言相機而用。故弄玄虛,有百害而無一益。講究適度。難度要適中,具備一定的啓發性和思考量。過難,學生無從下手,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過易,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興趣。同一方面的內容,可以多層次、多角度設置空白,知識間的梯度要適當。同時要注意一堂課空白的頻度。如果空白過多,則顯得過於空虛,學生會感到茫然無獲。空白只是教師語言的停頓,並不是思維過程的中斷。設置空白就是給學生提供思維的材料和動力,以燃起學生探求的火花,引導學生主動求知,獲得反饋信息後,糾正學生的思路。因而空白設置必須遵從探索性的原則。

四、教學手段新穎。所有參賽教師無一例外地使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件新穎活潑,動態精緻,實用性強。本次優質課比賽有一個鏡頭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每當老師講完課後便有很多人圍上前去要這位老師的聯繫方式並複製課件以做參考。既體現出大家積極學習的勁頭,更說明參評老師的課確實有過人之處。課件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又與當前社會熱點相連接,體現了思想品德課的特色。

五、注重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這次講課,很多老師非常注重對學生的引導、啓發,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增多了,在小組內、在班裏有了機會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意見和結論,而不是去揣度教師期待的標準答案,課堂上就會出現不同的聲音,引發爭論,甚至還會出現一些教師意想不到的"奇談怪論"。

當然,我也發現其中存在一些不足,略談幾點:

一、沒有充分發揮教科書的引領功能,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有的老師上課時,拋開課本上的經典事例不用,自己費盡周折找尋材料,反而不如教材上的通俗易懂。正如專家所說的一定要走出一個誤區,即拋開教材、課本的課纔是好課。不要迎合時髦去隨意添加內容。有的老師整堂課都侃侃而談,環節一個接一個,事例、故事讓人目不暇接,而課本卻幾乎沒有時間讓學生看。再有,事例的選取應多用正面材料,血淋淋的反面材料讓學生觸目驚心,反而是一種誤導。

二、情景設計沒有很好的進行優化,生成的東西少,預設的東西多,教學的探究性與開放性不夠。

粗略統計,有的老師設計的活動一節課不下六七個,過多過濫,有的視頻故事很好,探究卻沒有充分展開,淺嘗輒止。課件製作效果很好,卻一閃而過,讓人來不及反應。有的環節設置過於簡單,卻偏要學生討論交流,白白浪費時間。再就是教師過於強調傳統,強調課本知識點,對學生冒出的思維的火花視而不見,面對生成缺少理智點評,不能及時捕捉,沒有做到"讓預設與生成和諧共舞在思品的舞臺上"。

三、沒有合理運用評價機制,只是簡單的重複。

評價要從態度上、價值方式上,通過評價給學生以激勵鼓舞。不少老師讓學生髮言、活動不少,但學生表現後老師的評價卻很讓人失望。如有的活動小組討論後,要學生總結,學生總結的很經典,老師點評的卻很失敗,引來一片嘆息。再就是學生說的不怎麼樣,老師卻給予高度評價,明顯有失公平,讓人聽了很不舒服。還有就是不管學生怎麼說,老師總是用"很好"、" 不錯"幾個字敷衍過去,不利於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再者通過老師評價學生也能很好的看出一名老師素質的高低。課、課件可以提前準備、話可以背過,但對學生的反映卻不好提前準備,結果就出現評價不當的問題。老師在充分準備課的同時,也要提高自己的教學機智。師生真正互動,教學纔會精彩。

四、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學生參與活動的參與度與深刻度不夠。

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穫纔是一堂好課.應該看到,有的課存在偏快、偏難現象。只有幾個或少部分學生反映過來,老師便急忙處理,而大部分學生還沒明白是怎麼回事。長此以往,他們肯定會失去信心與興趣。老師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大部分學生能反映的程度,提問時注意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注意儘可能多的面向大多數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閃光點、樹立自信。不要變成精英教育。

五,對問題的設定層次性不夠,太籠統或模糊不清。

如:出示材料或視頻後,問學生"你感悟到了什麼"、"你認識到什麼"等等,讓學生不知道要回答什麼或學習什麼。還有的甚至出現了知識性錯誤。如有的老師"情趣"與興趣、愛好都搞不清。有的老師把《依法保護人類共有的家園》一課上成了普通的環保課,沒有緊扣"依法"二字,讓法律發揮作用。有的課件非常粗糙,出現掉字、漏字、錯別字,這些都是不應該出現的。以上觀點只是我的粗淺認識,因水平有限,難免出現不當之處,請諒解!

這次新教師公開課雖然是安排在學期之中,時間緊,任務重,不可能有太多的時間和次數,絕大多數教師都是在緊張的教學工作之餘來參加培訓的。我通過這次活動,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總感到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確實,作爲一名教師,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總之,這次難得的機會猶如打開了一扇窗子,讓我更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對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是一個很好的指導。作爲一名思想品德課教師,必須樹立不斷學習、時時創新的思想。我有信心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學習,儘快地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教學水平,儘快的能夠勝任自己本職的教學工作,從而真正成爲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教師,爲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5

xx年x月x日,我有幸去中參加“有效課堂提能力,有效訓練出成績”的教學範示“標杆教學”的教學活動,爲此,我談談自己在這次的學習中的一些體會。

在一中我聽了五節課,一節語文課,4節政治課,主要感受有以下幾點:每節課靈活採用多媒體展示,把政治課枯燥的講解、灌輸的死氣沉沉的課堂氣氛變得活潑生動。

1、新課改要求要突出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這讓我們容易走上另一個極端,就是不敢講,生怕講多了,就忽略了這一點。事實上,一個有效的課堂,除了要顯示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之外,還要求老師發揮好主導作用,而這一作用的發揮離不開講授。

2、學生能夠自行看懂的內容,不宜花過多時間重複,這不僅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而且浪費了課堂上的寶貴時間。所以,老師不僅要設法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發現答案,還要善於幫助學生做好總結。 3、結合各個學科的特點,政治學科現在對學生的識記要求比以前要低,這就要求我們在講授一些內容時,要降低起點,減輕學生的負擔,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爲主要目標。

4、師生互動做得很好,至始至終,學生都是課堂教學參與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

5、課堂教學中間穿插練習,可以檢測學生當堂的掌握情況。便於及時信息反饋。

6、在教學活動中,學生與學生之間也設計一些互動的環節,使課堂活動多樣化,有效調節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7、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個人素質都很不錯。如老師語言組織能力、教學時的親和力,工整的板書設計、語言的精煉等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通過此次的聽課,我更加認識到了聽課對我們自身教學的作用,它利於良好教學風氣的形成,促進教學改革深入有效地進行,有利於我們取長補短、總結和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方法,以促進我們更好的成長。

總之,我們的政治課長期以來一直被學生認爲是說空話大話的課,很多學生認爲政治課枯燥,對政治課不感興趣。學生有這樣的想法跟我們的政治課的理論性太強有關係,還有就是我們的政治課教師在調動學生積極性方面力度不夠,上課太嚴肅,幽默感不強。聽了幾位老師講的課,我覺得她們在調動積極性方面是很值得我學習的,她們在講課時很有激情,語言也很幽默風趣,能和學生融合到一起。作爲政治課教師以後一定要加強語言的幽默功底,要對學生做充分的瞭解,理解學生、關心學生。這一點是現代學生非常看中也是我教學中體會很深的一點。教師的外貌、風格、爲人、特長、內涵、能力等等都是學生看中的“人格魅力”。正所謂“親其人,信其道”,一個學生喜歡你這個人,就會“愛屋及烏”對你那一學科就肯下工夫。所以教師要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就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以表揚激勵爲主,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中學習。

爲了增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課教師必須善於運用激勵藝術。與學生平等相處,千萬不要擺老師的架子,只有學生心裏認可你是老師,你纔是一名真正的老師。多從自己的角度反思,多與學生溝通,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談心。其實,老師與學生的區別僅是老師站得更高些,使得師生的距離遠了,如果我們能站在與學生同樣的高度看待問題,你會發現你的視野開闊了,你與學生的心貼近了。並且要加強自身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關注生活,適時運用到知識點講解上。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6

在政治科組長的精心安排下, 我們聽了高三B2班的政治課。通過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聽課後的教學收穫和自我反思。

聽課印象: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師教態自然,在整個課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臉上始終洋溢着笑容,親和力非常強,語調平和,聽起來很舒服。

2、對教材比較瞭解,整節課各個環節連接比較好,沒有出現停頓,課堂比較流暢。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應答。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整個課老師講得太多,是較典型的傳統的講授課,據統計,前面30分鐘裏,老師講的時間有26分鐘,學生沒有時間思考和閱讀。

2、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較爲混亂,問題的設計沒有難度,難以讓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堂的2個練習中,學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師還是讓學生強行思考,然後再個別作答,一個說明練習太容易,二是老師的應變不好。

3、教師的活動範圍太小,一節課40分鐘都是在講臺上活動,沒有深入到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和學生和目光交流,也沒有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不利用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

4、如何將黑板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本節課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作爲教具,展示了一些圖表、圖片及文字,在黑板上只有兩行大大的字,就是關於世界市場的定義:各個國家之間(範圍)以商品流通(內容)爲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從這節課來看,多媒體沒有起到它應起的作用,而黑板,則根本沒有起到作用。

自我反思:

這一課例的試教、評析、改進、再施教的過程,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師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內在的知識間聯繫,以及熟知學生的知識水平併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質和學生能力的飛躍。

2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爲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個體差別和學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羣體中爲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爲此,教師組織合作學習,要給學生羣體一個明確的共同任務,讓每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除生生間的互動外,還要發揮“師生間的互通”對合作學習的促進作用。

3、有時一堂課要經過幾人的試教與修改才能達到比較滿意的程度,這樣反覆,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老師吃得消嗎?這分寸該如何把握?假如沒有教學管理者的介入,這樣的研討活動能自覺自願地貫穿於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爲中嗎?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7

在政治科組長的精心安排下, 我們聽了高三B2班的政治課。通過這節課,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是我在聽課後的教學收穫和自我反思。

聽課印象: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師教態自然,在整個課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臉上始終洋溢着笑容,親和力非常強,語調平和,聽起來很舒服。

2、對教材比較瞭解,整節課各個環節連接比較好,沒有出現停頓,課堂比較流暢。

3、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積極應答。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整個課老師講得太多,是較典型的傳統的講授課,據統計,前面30分鐘裏,老師講的時間有26分鐘,學生沒有時間思考和閱讀。

2、老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較爲混亂,問題的設計沒有難度,難以讓學生深入思考,在課堂的2個練習中,學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師還是讓學生強行思考,然後再個別作答,一個說明練習太容易,二是老師的應變不好。

3、教師的活動範圍太小,一節課40分鐘都是在講臺上活動,沒有深入到學生,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沒有和學生和目光交流,也沒有對學生的回答做出評價,不利用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

4、如何將黑板板書和多媒體相結合?本節課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作爲教具,展示了一些圖表、圖片及文字,在黑板上只有兩行大大的字,就是關於世界市場的定義:各個國家之間(範圍)以商品流通(內容)爲主要內容的經濟交往活動的總和。從這節課來看,多媒體沒有起到它應起的作用,而黑板,則根本沒有起到作用。

自我反思:

這一課例的試教、評析、改進、再施教的過程,給了我們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師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內在的知識間聯繫,以及熟知學生的知識水平併發揮自己的創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質和學生能力的飛躍。

2自主學習,是指學習主體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對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具有自覺的意識和反應的學習方式。爲此,教師在課堂上要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要研究學生身心發展和學習的特點,瞭解學生的個體差別和學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慾和進取精神。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學習羣體中爲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爲此,教師組織合作學習,要給學生羣體一個明確的共同任務,讓每個學生在這任務中積極承擔個人的責任。除生生間的互動外,還要發揮“師生間的互通”對合作學習的促進作用。

3、有時一堂課要經過幾人的試教與修改才能達到比較滿意的程度,這樣反覆,需要大量時間與精力的投入,老師吃得消嗎?這分寸該如何把握?假如沒有教學管理者的介入,這樣的研討活動能自覺自願地貫穿於教師的日常教學行爲中嗎?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8

政治課聽課感想——解讀課堂有效提問的密碼

課堂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它運用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是聯繫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能啓迪學生靈動的思維和智慧,能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獲得知識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現實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如目標不明、層次不清、邏輯不順、無視學情、無思維含量的徒勞提問。下面結合觀摩20xx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比活動12節課的感受談談對課堂有效提問的幾點認識。

一、提問應服從教學目標

課堂提問不是爲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動和氣氛的活躍,而是爲了達成教學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強調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觀察、想象、質疑和交流等豐富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與過程有機融合,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防止出現目標虛化的現象。

如杭州張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請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回答財政的作用並結合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學重點。衢州楊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請學生結合教材97-98頁的內容談談造成翁明衝姐弟的幸運和小悅悅悲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既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點“價值觀對人們行爲的導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和合作探討,體驗知識的自主構建。

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是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前提,研讀教材則是準確定位目標的關鍵。沒有對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難以設計出有價值、有實效的課堂提問。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因執教者未能充分領悟教材並準確定位目標也出現了一些無效甚至負效的提問。

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一位老師創設了班級學生去敬老院獻愛心的情境並設計了“你想讓哪些同學去敬老院獻愛心”的課堂提問,隱含着獻愛心也要“論資格、視實力”的潛臺詞,既無助於解決本課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也與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相去甚遠。更多的老師在教學“價值與價值觀”時, 把焦點放在“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設計了關於“扶不扶老人過馬路”、叢飛等獻愛心人物的“人生有沒有價值”之類的提問,忽視了教材中關於義利觀、生死觀、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的導向作用等更貼合學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提問應遵循思維規律

遵循規律是教育教學的常識。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講求趣味性、靈活性和啓發性,遵循思維規律,啓智導思。當學生的注意力疲勞、思維困頓的時候,課堂提問應能如一劑強心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靈動思維,使課堂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和節奏感。

根據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認知規律,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儘量創設鮮活、真實的情境,營造出促進學生主動求知的情感氛圍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從而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如溫州鄭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創設了7.23動車事件後“溫情與救援”的情境,溫馨、真實的畫面輔之以動人的音樂,讓學生心有所動,“在這支救援大軍中,哪些身影讓你印象深刻”的課堂提問自然能得到良好的迴應,“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的知識也易於生成。而一位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未設置任何情境,直接請學生思考並回答“國家財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沒有感受到財政支出帶來的好處”,使缺乏一定生活體驗又無法從課堂上獲取信息的學生無話可說,導致課堂提問失去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儘量設計發展學生辯證思考、比較分析、概括綜合等能力的課堂提問,即通常所說的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只有在思考並回答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得到發展,教學纔不只是滿足當下應試需求,而是着眼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事業。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很多老師都認識到這一點並努力實踐。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湖州唐老師以明星企業家李某在創業過程中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同時企業排污破壞當地環境的情境爲背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評價李某的個人價值,在觀點衝突中綜合分析,使知識構建、能力發展、正確價值觀確立渾然一體;台州徐老師以寧波象山旦門島綜合開發的情境爲背景,設計了“如果你參加此次決策會,你會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現實問題予以論證和探究,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問應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提問由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目標、思維規律預設,但問題的答案卻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成。預設和生成是有效課堂提問的兩翼,缺一不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因此使課堂充滿着動態因素。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以生成爲導向,關注提問的針對性、開放性和可變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預設提問時應有針對性,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着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方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前面提到的叢飛、嚴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價值,但“你願意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你會選擇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等擇友觀、擇業觀的話題更能讓學生感覺親切。“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繫”有可供探究的空間,但超出了學生的經驗和能力,只能讓課堂陷入沉悶和尷尬。

課堂生成因其無法預約、充滿着即興的智慧而更加可貴而美麗。關注生成的課堂提問應具備一定的開放性和隨機性。如“如何用財政把寧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談談你心中最有價值的人”、“讀了周趙潔的日誌,你對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認識”等課堂提問看似粗線條卻體現着開放、多元和靈活,爲新知火花的迸發創造了條件。相反,一位老師在展示兩位網友觀點後提問“你贊同哪位網友的觀點,請闡明理由”則因其封閉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防止“節外生枝”的同時,也失去了“節外生姿”的可能。

課堂提問在課前預設,但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機械刻板地執行,而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做出適時、適度的調整和變更。觀察、傾聽、對話是瞭解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手段。當問題拋出,學生卻報之以疑惑的眼神時,教師可將自主思考的形式調整爲合作交流,以降低問題的難度,同時在學生討論時及時提示指導。當學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當、理解模糊的時候,教師可適當地追問,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質疑和答疑來解決問題。當同一個提問請到第三位學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師的預想時,應將原有提問予以層次分解或轉換角度以適應學生。如“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繫”的問題拋出後,學生們大都望着課件發愣,課堂上一片沉寂,此時,教師可將此問題分解爲“①你瞭解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動態嗎?②你知道我國政府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上的財政措施嗎?③這兩者之間有何聯繫?”以便於學生思考並回答。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9

聽課感想——怎樣上好一節思想政治課?

本月14~15日,江蘇省國中思品、高中思想政治優課評比分別在在泰州市二附中、泰州中學舉行,筆者聽了14節高中課,感想頗多。現正在頭腦中梳理,先有選擇地談幾點自己的感想。

一、省教研室每兩年開展一次初高中優課評比的初衷或指導思想,是爲了探索高效思品、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和實現途徑,提高新課程的實施水平;發現和培養人才,選拔參加全國比賽的選手;爲一線老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一個教學技能、水平、藝術展示、亮相的平臺。事實上,我們已經有一批教師通過此類賽課走上了名師之路或領導崗位。這次,參賽選手總的來說是很珍惜這種機會的。因爲課題早在四月份就已經告知了各大市,選手們的備課時間應該說是很充分的。但從我這個聽課者的感受來講,有的選手似乎準備不足,所準備的素材或事例、怎樣提問等好像沒有認真推敲,教學效果一般乃至較差,這就讓人很費解。

二、怎樣上好一節思想政治課?

筆者邊聽課邊在想:上好一節思想政治課的確不容易。一堂合格課應該有哪些要求?一堂好課有哪些要求?怎樣的課才能算是一堂好課?那麼能不能上好呢?相信和我一起在臺下聽課的同行老師們也在想這些問題。

怎樣上好一節思想政治課?筆者認爲,要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教學設計要堅持“兩個結合”。即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相結合,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結合。這實際上是新課程明確提出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要立足於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着眼於學生的發展需求,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構建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相結合的課程模塊;要引領學生在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事件活動中,感受經濟、政治、文化各個領域應用知識的價值和理性思考的意義;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爲表現。倡導開放互動的教學方式與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在充滿教學民主的過程中,提高主動學習和發展的能力。”(見《課程標準》)

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思考、搜索、排查、選取最貼切的實例和鮮活的生活素材,以使學生理解感悟教材觀點。這次參賽的14節課,老師們在這方面動了許多腦筋,想了許多辦法。例如,如何讓學生理解和掌握“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共6位老師選取了這框內容)老師們想到了30年前的深圳、鹽城、泰州和30年後的深圳、鹽城、泰州,並下載了視頻圖片,請學生思考這些城市飛速發展的原因、途徑、狀態。還想到了汽車的發展歷程,最初笨拙的汽車、現在人們普遍使用的以消耗汽油爲動力的汽車、將來可能大量使用的新能源汽車,等等。這些素材、實例就比較恰當,也容易激發學生興趣,提高他們的情感和思維參與熱情,實現學生對教材觀點的理解和感悟。例如,什麼是發展,什麼是新事物?爲什麼說它是新事物?新事物的發展途徑爲什麼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用好這些事例就能很清楚地說明教材觀點。

但有的選手,所舉例子明顯地違背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相結合的理念。下面我們就以“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這一課爲例。有位選手舉了一個體育特長生考上北京大學的例子,試圖說明新舊事物的區別、說明前進性與曲折性的道理及關係,費了很大的勁,結果還是很難解釋清楚。還有的老師儘管舉了深圳、泰州等地30年的鉅變,學生的直觀感受是事物總是變化發展的,但老師沒有在這裏點明什麼是新事物、什麼是舊事物,學生怎麼能理解新事物就是符合客觀規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事物呢?它的成長髮展而又不是一帆風順的呢?把改革開放說成是新事物我認爲是不準確的,把特區說成是新事物也是很容易牽強的。應該說特區的經濟體制創新了,率先實行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所以纔有了騰飛,進入了全球城市前100強。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對於我國過去的計劃經濟體制而言就是新事物,這就很好解釋新舊事物的區別、新事物的發展途徑。這啓示我們,在備課時,我們一定要想清楚事例、素材與教材觀點的適切性,防止舉例說不清道理。

附帶還想說明的是,除了在備課時要準備恰當事例以外,還要思考問題的恰當性或適切性。有位老師在講這個課題的時候,其他的創意很好,學生情感和思維的參與度也很高,互動真實有效。但一開始提出的問題讓人很有點摸不着頭腦的感覺,例如:爲什麼要一村一大學生?你認爲大學生村官一上任會遇到哪些困難?討論:國家大力推動與社會紛紛質疑等,讓人覺得問題很隨意,學生也茫然,其實稍微想想很簡單,你認爲“大學生村官”是否是一個新事物?爲什麼?他當好了村官對我們有哪些啓示?這需要老師常想想理論邏輯和生活邏輯是否能統一?當然這位老師的教學機智還可以,在隨後的課堂教學中請大學生村官談感想體會,請學生面對面提問題,談個人的職業理想等,都較好地引導學生動真情說真話。落實了“三維”教學目標。又如,新版本的QQ取代舊版本的QQ的原因是什麼?試圖說明新事物的概念,似乎也不很貼切。

再來看四位老師上的“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這一課。從教學設計這個環節來看,有的選手也是動了一番腦筋的,很有創意的。例如,有位選手在“白板”上展示了遼瀋戰役示意圖,請學生分析這一戰役中包含了哪些矛盾?哪個矛盾是整個戰役的主要矛盾,爲什麼?再說說主次矛盾的關係,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感悟主次矛盾的辯證關係原理。這位老師還請學生選帶進課堂的飲料,並討論你選飲料抓的主要矛盾是什麼,其他還有哪些次要矛盾?作爲生產飲料的企業,其主要矛盾是什麼,次要矛盾又有哪些,成功企業又是如何處理的?請學生寫和說,這就較好地促進了學生的理解感悟。

但這4節課給人留下的遺憾比較多。一是舉例、提問不適切。例如,獵人如何把狼、羊、菜都安全地帶到河對岸?說“羊”或“狼”是主要矛盾,聽者就不大明白,羊和什麼構成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呢?教者沒說,估計學生也不明白。又如,你對孔子、老子瞭解多少?孔子爲什麼還被後人尊爲孔聖人?給聽課者的感覺比較彆扭。還有,請用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分析說明一下上海世博會的成就與不足,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矛盾該抓什麼?“有腳沒鞋”的故事說明了什麼?你是如何理解_的“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題詞的等,與教學內容的關係是什麼?你讓學生怎麼回答?讓聽課者很費解。有些問題根本沒有很好地思考和推敲,連一般幹部都回答不了,我們老師的知識儲備、社會閱歷、政治見解都無法適應,例如,請你對如何搞好沿海大開發獻計獻策,恕筆者愚昧和淺薄,這類問題我也答不出,或者稍微狂妄一點的話,答不好,因此,千萬不要拿這類問題難爲我們的學生。二是如何突破矛盾的主次方面這個概念,以及與主次矛盾的關係,筆者沒有聽到恰當的事例。學生對這兩組概念,頭腦中多半仍然是一團漿糊。三是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到底有哪些要求?難道就三點要求嗎,抓主要矛盾,也重視次要矛盾,分清矛盾的主次方面,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筆者以爲,首先要堅持用一分爲二的觀點看問題,要承認矛盾、正確地對待和分析處理矛盾,可惜,教學中沒有一個老師有這樣的綜合思考,這也是選上其他兩框內容的老師都存在的共性問題。

有四位老師選上的是“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來看,有一位老師的設計是很高明的:(1)展示“七彩板拼圖”;(2)展示某市老城區道路交通改造系統工程;(3)探究如何看待參加學校文藝演出排練與可能影響學習的矛盾。應該說,用好了,把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充分調動了起來,一定很精彩。遺憾的是這節課教師思維和學生思維成了兩張皮。有一位老師請學生思考歌曲《國家》蘊含的哲學道理,一位老師列舉了沿海大開發戰略是如何體現部分與整體關係的,一位老師播放了爬牆遊戲的視頻。後面3位老師的設計對學生如何理解整體與部分的關係尚可,但本框教材的難點第一是,整體與部分的兩層含義,學生往往只知其一,也不懂整體是一,部分是多;第二是系統優化的概念及要求。聽課的結果是我覺得參賽者在突破兩個難點上沒有成功。有的老師列舉了“田忌賽馬”這個故事試圖說明系統優化的道理,我認爲既不貼切,也難以說清楚。有位老師請學生說說泰州醫藥城的設計是怎樣體現系統優化方法的,超越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際,學生能答出來嗎?教師又能說清楚嗎?筆者邊聽邊想,我們的選手怎麼就想不到神舟載人航天飛船的例子呢?通過圖片、視頻,加上老師的點撥,學生是很容易理解整體與部分的概念、關係、系統優化方法的。

第二,教學過程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說具體了,就是要把學生置於觀察、思考、議論、表達的境地,這需要靠老師設置的懸念、提出的問題來驅動、來實現。就是要讓學生始終處於“我想說”、“我有話說”的境地。我們要努力打造靈動的課堂。這需要嚴密的預設,更離不開機智巧妙的生成。

思考教學過程的時候,我們的老師要考慮的問題是很多的,例如,視頻、音頻的清晰度,教學語言的適應性,特別是借班上課、異地上課,你的語言是否具有適應性和親和力?學生對所提問題的反應,等等。總之,要儘量地優化教學手段、教學語言,確保問題的清晰明白,富於思考性,要確保整個教學過程的順暢和靈動。

爲了說明這個道理,我們以一位“七彩板老師”的課爲例。第一步,是否可以請學生看一看、拼一拼、想一想、說一說。問題分別是:你看這幅拼圖是(像)什麼?請你用整體與部分的概念解釋一下這幅拼圖,並說出這個概念有幾層意思。試着移動或去掉某快板,(老師表演或請學生邊表演邊說)說明整體與部分是什麼關係?生活中許多事物都包含了整體與部分的關係,請你從空間和時間角度分別舉一些例子。第二步,請學生看視頻:某城市道路交通改造系統工程。請學生想一想,在這個視頻 什麼是系統?哪些是要素?系統有什麼特點。這個工程對我們今後搞好學習、做好工作有哪些啓示?第三步,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還對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第四步,請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探究、解決某同學怕參加文藝演出排演影響學習的思想問題。那麼這節課就相當地完美。

再以“大學生村官”這一課爲例,教師應堅定地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說大學生村官是個新事物,其發展的趨勢爲什麼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要當好一個合格的稱職的村官你認爲該做好哪些量的積累?再加上請村官現場談感想,請學生面對面對話,談怎樣立志成才該課就更爲生動活潑,直擊學生的心靈。

第三,教學行爲必須合理有效。

教學行爲包括教學語言、老師的提問、走動、板書、佈置的探究、作業、小論文等。俗話說,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作爲上課者,可能並沒有注意到這節課自己有多少“這個”、“那麼”的話搭頭,自己提出了多少個問題?有哪幾個問題學生是很投入思考的,哪幾個問題學生是茫然的,哪幾個問題是沒有價值的,學生照書回答的,自己走動了多少次,走動的目的效果怎樣,自己的板書學生關注了嗎?有用嗎?自己有幾次吆喝學生們鼓掌,什麼意思,有必要嗎?但作爲聽課者是明明白白的,有許多都是無效的行爲。在這裏筆者談一點個人看法,對老師要求學生給發言學生鼓掌的做法很不以爲然,你要相信,學生課堂上的精彩發言,同學們是會自發鼓掌叫好的,犯不着教師吆喝,製造虛假的課堂熱烈氣氛。又如,用多媒體上課,教材的主幹知識都列舉全了,還在黑板上再搬一次,明顯多餘無效。再如,你讓學生思考大學生村官下派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一個小孩悄悄地說,對象難找,你的走動沒有任何發現,也沒讓學生大膽表達,就悄然地消失了。有多位老師請學生談未來的職業理想,筆者也不大理解其必要性,學生也只能說些言不由衷的話。

在這次賽課過程中,筆者還發現有個別老師仍然停留在簡單提問,學生照書回答,齊讀概念、一分鐘讀背等死教教材的做法上,和新課程理念南轅北轍。這是必須堅決克服的落後的教學思想和方法。因爲說到底,這樣的問、讀、背,學生並沒有實現理解感悟,更不會運用分析實際問題。這樣的設問和教法最多隻是在學生的思維繫統上輕輕地劃了一道痕,或者說學生在思維的水區淌徉,壓根兒就沒有實現學生的心動和情動。死教教材死記硬背的教法可以休矣。

最後,筆者想特別說明的是,上述感想或看法僅代表個人,手頭也沒有各位參賽選手的具體教案,評價很可能掛一漏萬或抓住一點不及其餘,對好課的評價界定也不全面。還有,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哪位老師可能會說,你上一節課給大家看看,筆者也真沒有把握。但是,我們大家總該努力,克服一些硬傷,如舉例的適切性,提問的恰當性,引導的合理性,還是可以做好的。

政治聽課心得體會 篇10

政治課聽課感想——解讀課堂有效提問的密碼

課堂提問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它運用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是聯繫教師、學生和教材的紐帶。有效的課堂提問,能引導學生進入一種懸而未決但又必須解決的求知狀態,能啓迪學生靈動的思維和智慧,能使學生在參與體驗中獲得知識方法,提高學習能力,提升道德情感。但在現實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如目標不明、層次不清、邏輯不順、無視學情、無思維含量的徒勞提問。下面結合觀摩20__年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評比活動12節課的感受談談對課堂有效提問的幾點認識。

一、提問應服從教學目標

課堂提問不是爲了追求形式上的互動和氣氛的活躍,而是爲了達成教學目標。高中思想政治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標,強調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觀察、想象、質疑和交流等豐富的認識過程來獲得知識,使結論與過程有機融合,知識和能力和諧發展,同時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有效的課堂提問應防止出現目標虛化的現象。

如杭州張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請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回答財政的作用並結合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理解,突出了本框的教學重點。衢州楊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請學生結合教材97-98頁的內容談談造成翁明衝姐弟的幸運和小悅悅悲劇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既緊扣本課的教學重點“價值觀對人們行爲的導向作用”,又注重情感渲染,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和合作探討,體驗知識的自主構建。

準確定位教學目標是有效課堂提問的重要前提,研讀教材則是準確定位目標的關鍵。沒有對教材文本的深刻理解,就難以設計出有價值、有實效的課堂提問。教學是遺憾的藝術。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因執教者未能充分領悟教材並準確定位目標也出現了一些無效甚至負效的提問。

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一位老師創設了班級學生去敬老院獻愛心的情境並設計了“你想讓哪些同學去敬老院獻愛心”的課堂提問,隱含着獻愛心也要“論資格、視實力”的潛臺詞,既無助於解決本課的知識和能力目標,也與本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相去甚遠。更多的老師在教學“價值與價值觀”時, 把焦點放在“在奉獻中實現人生價值”,設計了關於“扶不扶老人過馬路”、叢飛等獻愛心人物的“人生有沒有價值”之類的提問,忽視了教材中關於義利觀、生死觀、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的導向作用等更貼合學生生活的文本,片面理解了“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二、提問應遵循思維規律

遵循規律是教育教學的常識。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講求趣味性、靈活性和啓發性,遵循思維規律,啓智導思。當學生的注意力疲勞、思維困頓的時候,課堂提問應能如一劑強心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靈動思維,使課堂保持一定的活躍度和節奏感。

根據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從形象思維到邏輯思維的認知規律,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儘量創設鮮活、真實的情境,營造出促進學生主動求知的情感氛圍和提供可予以分析的信息元素,從而培養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如溫州鄭老師在“價值與價值觀”教學中創設了7.23動車事件後“溫情與救援”的情境,溫馨、真實的畫面輔之以動人的音樂,讓學生心有所動,“在這支救援大軍中,哪些身影讓你印象深刻”的課堂提問自然能得到良好的迴應,“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的知識也易於生成。而一位老師在“國家財政”教學中未設置任何情境,直接請學生思考並回答“國家財政支出的用途有哪些”、“你有沒有感受到財政支出帶來的好處”,使缺乏一定生活體驗又無法從課堂上獲取信息的學生無話可說,導致課堂提問失去意義。

高中階段是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迅速發展的時期,教師應儘量設計發展學生辯證思考、比較分析、概括綜合等能力的課堂提問,即通常所說的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只有在思考並回答具有思維含量的問題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真正得到發展,教學纔不只是滿足當下應試需求,而是着眼於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事業。本次省課堂教學評比活動中,很多老師都認識到這一點並努力實踐。如在“價值和價值觀”教學中,湖州唐老師以明星企業家李某在創業過程中解決當地就業問題,增加當地財政收入,同時企業排污破壞當地環境的情境爲背景,引導學生多角度、多層面評價李某的個人價值,在觀點衝突中綜合分析,使知識構建、能力發展、正確價值觀確立渾然一體;台州徐老師以寧波象山旦門島綜合開發的情境爲背景,設計了“如果你參加此次決策會,你會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的問題,引導學生調動和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對現實問題予以論證和探究,從而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提問應關注課堂生成

課堂提問由教師在課前根據教學目標、思維規律預設,但問題的答案卻需要在課堂上通過師生互動生成。預設和生成是有效課堂提問的兩翼,缺一不可。學生是活生生的個體,因此使課堂充滿着動態因素。教師在設計課堂提問時應以生成爲導向,關注提問的針對性、開放性和可變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預設提問時應有針對性,應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驗和認知能力,着眼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設計“跳一跳,摘得到”的問題,方能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前面提到的叢飛、嚴意娜等人的人生崇高有價值,但“你願意和什麼樣的人交朋友”、“你會選擇從事什麼樣的職業”等擇友觀、擇業觀的話題更能讓學生感覺親切。“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繫”有可供探究的空間,但超出了學生的經驗和能力,只能讓課堂陷入沉悶和尷尬。

課堂生成因其無法預約、充滿着即興的智慧而更加可貴而美麗。關注生成的課堂提問應具備一定的開放性和隨機性。如“如何用財政把寧波打造成文化名城”、“如何規劃旦門島的開發”、“談談你心中最有價值的人”、“讀了周趙潔的日誌,你對生命是否有了新的認識”等課堂提問看似粗線條卻體現着開放、多元和靈活,爲新知火花的迸發創造了條件。相反,一位老師在展示兩位網友觀點後提問“你贊同哪位網友的觀點,請闡明理由”則因其封閉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在防止“節外生枝”的同時,也失去了“節外生姿”的可能。

課堂提問在課前預設,但在課堂教學中不是機械刻板地執行,而應該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動態做出適時、適度的調整和變更。觀察、傾聽、對話是瞭解學生學習狀態的重要手段。當問題拋出,學生卻報之以疑惑的眼神時,教師可將自主思考的形式調整爲合作交流,以降低問題的難度,同時在學生討論時及時提示指導。當學生的回答存在表述不當、理解模糊的時候,教師可適當地追問,也可以引導學生相互質疑和答疑來解決問題。當同一個提問請到第三位學生回答,其答案仍超出教師的預想時,應將原有提問予以層次分解或轉換角度以適應學生。如“國家不斷增加保障性住房建設的財政支出與當前房地產市場狀況有何聯繫”的問題拋出後,學生們大都望着課件發愣,課堂上一片沉寂,此時,教師可將此問題分解爲“①你瞭解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的動態嗎?②你知道我國政府在解決居民住房問題上的財政措施嗎?③這兩者之間有何聯繫?”以便於學生思考並回答。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