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新理念心得體會(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3W

2023年度新理念心得體會 篇1

隨着信息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傳統的“繁、難、偏、舊”的課程內容,已滯後於教育發展的要求。《新課程標準》強調: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授知識,而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教師必須集中更多地時間和精力從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創造性的活動,讓每個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依據新課程理念對每一堂課認真思考,精心準備,讓課堂成爲學生的樂園。這爲廣大教師進行新課程改革實踐提供了思想和理論依據,以下是我學習新課程的心得體會:

2023年度新理念心得體會(通用3篇)

一、認真解讀,增強意識,明確主題。

新《課程標準》反映了國家和社會對義務教育階段一門課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反映當代世界發展潮流和中國社會變化與發展要求的課程目標,必須以注重學生健康個體和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提倡創新、積極參加社會實踐爲特徵。新課程目標,在注重基礎性的同時,更注重發展性和創造性課程目標的確立與實施,以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思想觀念。新課程改革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點,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指導深度,而且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最終目的。爲此,教師在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應扮好應演的角色,解放思想,認真學習課改新知識,提高自身素質,增強課改意識,在行動中支持課程改革。

二、求真務實,實踐開拓,角色促進。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而它的基本途徑就是課堂教學。面對新課程,每位教師思想觀應有新的轉變,新課程《綱要》明確要求,教師應充當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學習策略;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習愛好;爲學生提供各種便利和服務;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教師角色的改變,需要教師的膽量和勇氣。只有這樣,新的課程改革才能順利進行,徹底實施。

三、積極創新,挖掘資源,充實教學。

新課程的綜合化特徵,需要教師與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間,用更加平等的方式從事工作,教師之間將更加緊密地合作。新課程增強了教育者之間的互動關係,將引發教師集體行爲的變化,並在一定程度上改變教學的組織形式和教師的專業分工。也就是說,新課程提倡留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而綜合能力的培養要靠教師集體聰明的發揮。因此,學校必須創設環境讓教師集體教研,互相探究、互相學習、互相促進,並在教學實踐中所得的經驗在教研中交流、研討,並獲得共識,教師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才可有高層次的提高。教師要成爲學生利用課程資源的引導者,引導學生走出教科書,走出課堂和學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種資源,在社會大環境中學習和探究。

總之,新課程改革,符合時代的要求。新的課程、新的起點、新的重任都需要發揮每位課改教師的聰明與辛勤勞動。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今天的努力將會換來明天的碩果累累。

2023年度新理念心得體會 篇2

暑假期間,我認真閱讀了《教育新理念》一書,使我對素質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從課堂教學、學科教育、素質教育、理想教育、教育研究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我覺得大受啓發。

素質教育提出的是一種新的教育理想,它期望形成一種新的教育價值觀,達到一種新的教育境界。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

我國的課堂教學是“去問題教學”,學生沒有問題走進課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學生沒有問題走出課堂,學生的頭腦只是一個儲存知識的倉庫,這不由得使人們對教育的真正功能產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對此給予了明確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形成與發展。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並且強化以下幾點:

一、加強自身的修養,展現新時代教師的魅力

教師職業是一種以造就未來新一代人格爲特點的職業。老師良好的思想、品德、行爲、習慣都會在學生的心靈深處留下烙印,對學生的成長起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是形成學生良好人格的重要條件。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從多方面、多渠道充實自己。

二、愛學生,應做到尊重學生與寬容學生

“教育是人學”。教師勞動的對象是有着豐富情感和人格尊嚴的、活生生的、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具體的人。人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應成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邏輯起點。

三、要學會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說過: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成爲非凡的天才,一個孩子能不能成爲天才,取決於家長和老師能不能像對待天才一樣愛他、期望他、教育他。每一個學生都是多姿多彩的,作爲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從閃光點入手,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品嚐成功。老師要用多視角的眼光看待充滿生機活力和個性化的學生,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

2023年度新理念心得體會 篇3

《教育新理念》一書我認真的讀了一遍,文章中所表現出來的文筆通俗易懂,事例典型,文章中的闡述的觀點讓我大受啓發。要想成爲一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就必須用符合教育發展的思想來武裝自己。

文章中的典型案例非常多,如我們經常都會問自己的孩子或者學生:“今天你的作業做完了嗎?”而有一個國家的家長會問自己的孩子:“今天你在學校向老師提問題了嗎?”這讓我感觸很深。中國的教育好象定好了一個框架,任何一個孩子的聰明與笨拙、聽話或頑皮都是有一條條框框來評定的,極少有學生向老師提出質疑。我們應當鼓勵孩子帶着問題走進教室,並且帶着更多的問題走出教室。特別是對一些回答不了的問題,可實話實說,絕對不能敷衍了事,可以讓孩子和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中國的課堂教學是“去問題教學”,學生沒帶問題走進課堂,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解決,學生沒有問題走出課堂,學生的頭腦只是一個儲存知識的倉庫,這不由得使人們對教育的真正功能產生了深思,在文中,袁教授對此給予了明確回答,他提出教育的真諦在於“將知識轉化爲智慧,使文明積澱成人格”。其中包括兩層含義,其一:對教師而言,教會學生致知的方法,求知的渠道,學會判斷知識和信息,要比教給學生現成的知識重要得多。因爲知識本身是多變的,不斷更新的。其二:現代文明的成果並不能通過傳授內化成爲人格,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那麼,教師的教學行爲直接影響到學生智慧、人格的形成與發展。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做到並且強化以下幾點:

一、修身養性,展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教師職業是一種以造就未來新一代人格爲特點的職業。教師的良好人格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影響,是形成學生人格的重要條件。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該以教師的人格爲依據,因爲只有從教師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任何規章制度,任何人爲的機關,無論設想的多麼美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業中教師的人格。因爲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我教了二十年書了,感覺每一個班的學生的爲人處事可以說與班主任都有很大的相似性。

二、熱愛學生,做到對學生尊重與寬容

⒈教師應尊重學生

作爲教師,我們應該“以人爲本”,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尊重學生多姿多彩的選擇,尊重學生主動活潑的呈獻。

⒉教師會寬容學生

寬容,是做人的一種美德,施與這種美德會對受與者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這種寬容並不是放縱。

教育需要嚴師,但更需要“愛”與寬容。對自己的學生寬容,更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作爲教師,應充分理解、體諒學生的“不成熟”,寬容他們一時的過錯。

寬容是一種修養,能使教師遇到突發事件仍保持一種平等、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寬容是一種胸襟,能使學生感受到教師廣闊的心胸;寬容更是一門教育藝術,它能使教師不厭其煩地對學生堅持耐心的多方式的教育,給學生以自我反思、認識、改正錯誤的機會和時間。這種做法,既能讓學生自覺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更能讓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老師真誠的愛。

三、要做伯樂,具有一雙發現人才的慧眼

生活中許多有特殊天賦的人、有着異乎常人的大智慧的人,一開始通常不會被人理解,反而被稱爲愚蠢或傻瓜。

我們的學生中其實也不乏這樣與衆不同看似愚蠢的人,身爲老師的我們是不是隻盯着那些分數指揮棒下的“優等生”,而錯把美麗的天鵝當成了可憐的醜小鴨!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生存,學會發展。需要教師關注個性差異,允許每個學生自由地發展與個性充分地張揚。我們對待學生不能象“割韭菜似的一刀切”,而是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特點,因材施教,我們應當善於用欣喜的目光去發現去培養有獨特個性、富有想象力和創新精神的人才。把理解與鼓勵作爲給學生們的禮物,說不定什麼時候真的就會有天才出現。

四、要會創新

當今社會,創造、創新成了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它越來越受到世人的關注,創新能力已經成爲一個民族是否具有競爭能力,是否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從教育學、心理學的角度看,創新是個體意義上的創新,而不是種系意義上的創新,也就是說,創新不創新是就他個人而言的,而不是與別人比是否有所創新。

這就告訴我們,創造力是人人都具有的天然稟賦,它與人的智力水平並沒有簡單的正相關,而更多地與文化習慣、與教育影響相聯繫。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首先要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行問題性教學。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基礎。陶行知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言簡意賅地說過:“創造始於問題。” 問題意識也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能,當小孩會說話後,說的最多的就是問題:“這是爲什麼?那是爲什麼?”可是回頭審視我們的教育教學,家長們面對孩子的這麼多問題,會顯得不耐煩,常常一句話“你長大了就知道了”敷衍而過。老師呢,當孩子回答問題正確時,就會施以肯定和表揚,而回答錯誤或提出荒謬的問題,則免不了要受到批評和嘲笑。可是孩子是因爲無知而上學,他們回答問題不正確或提問題淺薄荒謬,這是正常現象啊!所以面對不斷的批評和嘲笑,孩子們回答問題和提問問題的積極性也逐漸降低。久而久之,還談什麼創新?我們作爲老師,就是要努力衝破傳統的觀念障礙,要以問題教學爲中心,要改變過去那種單由教師“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課堂教學模式,變課堂教學以知識爲紐帶爲以問題爲紐帶,通過全程引導學生盯着問題進行教學,力使課堂教學更富有實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