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W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婺源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啓發。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精選19篇)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曉紅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祖慶老師的作文教學中《穿越寫作:<5月35日>》,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脫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2

在這兩天內, 我觀摩了六位名師的示範課,使我受益匪淺。六位老師不同的教學授課風格和特點、不同的設計思路卻展現同樣的精彩。他們對教材透徹的理解、清晰的教學思路和靈活的教法方法,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紮實的教學功底、豐富的教學經驗、嫺熟的教學技巧。同時他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與大家分享,讓我頓時茅塞頓開。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

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徐長青老師《分數的意義》這節課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通過一副撲克牌發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後大膽放手,整節課都由學生自主探究分撲克牌的過程,老師只是在一邊引導和總結。在課堂上,只有學生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纔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過難的題目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簡單的題目沒有意義。徐老師利用撲克牌的分發引出分數,鼓勵和引導學生充分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把新舊知識相互聯繫,更好的理解分數的意義。在這節課,我看到了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教師要學會思考?

房昔梅老師指出,核心素養是一個人爲適應現在生活和未來挑戰所具備的知識、能力和態度。數學與生活是息息相關的,我們要思考爲什麼要學數學?什麼時候用數學?一個有追求,愛鑽研,會思考的老師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課本知識,還有數學的思考。這節課最讓我醍醐灌頂。她並不像洪老師那樣的溫柔似水,儒雅的外表下也不缺對數學的熱情,對問題的洞悉。?

她以生活動畫的形式,帶領學生學習估算,不僅讓學生學會了數學知識,更讓學生知道了數學就在身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用數學。房老師良好自身素質,獨特的價值觀念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一個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個善於思考、樂於思考,並且把這種思考的習慣、方法教給學生的老師。

三、教學要與時俱進

錢守旺老師指出,教師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現代化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要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既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又要爲解決教學中的問題而進行研究,即不是在書齋中進行研究,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理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更要像錢老師一樣讓生活走進課堂,讓課堂融於生活,讓學生喜歡數學。

通過本次培訓,更加堅定了我要努力成爲一名優秀教師的信念。在今後的工作學習中,我一定努力瞭解新事物、學習新知識,不斷更新和拓寬自己的知識結構,使自己具備多元化的教學知識結構和教學策略。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3

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第十二中學參加了xx市第十九屆全國國小數學名師示範教學觀摩活動。作爲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汲取不少教學經驗。 在這2天的時間裏,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和等5位教師的展示課。感覺受益匪淺。牛獻禮老師的沉穩,徐衛國老師的從容,張冬梅老師的和藹可親,楊麗、韓東兩老師優秀的教學素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藝術化。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們共觀摩了8節課,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有人教版國小六年級《圓的認識》、四年級《軸對稱圖形》、四年級《平均數》、五年級《打電話》五年級《和的奇偶性》三年級《認識面積》等不同內容的幾節課,徐衛國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圓的認識”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堂,雖是相同的教學內容,徐老師卻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據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徐老師用同樣的教學內容,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冬梅老師的兩節課,一節是三年級的“射線、直線和角”、另一節是五年級的“和的奇偶性”。兩節課同樣體現了她“親和數學親和學”的教學主張。讓學生在親和的氛圍中親和地親和地學習數學,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 張冬梅認爲,“親和數學”一定要“親和學”。“親和學”體現了教與學的智慧,其內涵在於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而獲得數學知識,並學會“數學思考”。

張冬梅在課堂上憑藉語言的魅力給學生真正的自由——學習自由、操作自由、表達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總是“僞裝”成無知的孩童,以親和的姿態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求解、驗證活動中。因此,她的課堂幾乎是羣體的思維碰撞,當有了新發現時,師生都會不自覺地沉浸在創造的喜悅當中。這就是“親和數學”的魅力。

現在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 ?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鬆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並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將借這次機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裏快樂的學習成長。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4

雖然只有短短兩天半時間,內容卻是豐富多采,包括演示課、講座、教師互動三個板塊。名師們以他們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語言、詼諧有趣的神態、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深深地折服了與會的一千多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每位名師都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銳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和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不着痕跡地加以指導、點撥、放大。學生則是積極參與、沉浸課堂,聽說讀寫,樣樣拿手。我不禁感嘆:語文課堂原來可以如此美麗!聽課回來,重新審視自已的課堂,我覺得我也應該在平常的課堂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課標精神,讓我們平常的家常課也生動、有趣起來!下面談談我個人的幾點思考。

第一、鑽研課標、吃透教材、把握語文的本質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薛法根老師在《好課的祕密》講座說:“語文教學要走教學的正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語文教學要培養運用語言、創造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的確,本次演示的十三節課,不管是繪本教學、口語交際還是作文指導與課文內容教學,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重視語言文字的動用。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的王文麗老師展示的《祖父的園子》,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她讓孩子們充分地讀,充分地品。像“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些能充分體現蕭紅作品語言特色的句子,王老師是讓學生反覆地讀,細細揣摩品味,瞭解文章的語言特色,然後讓孩子充分的說句式相似的句子,如:祖父__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祖父___________,我就___________。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孩子寫相似的句子。如:讓孩子們仿寫“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這句話。孩子們就寫出了“樹結果了,就像在聚會似的。花謝了,就像睡着了似的。樹綠了,就像穿上了新衣似的。玉米長高了,就像在跟誰比長個似的。蟬叫了,就像在發牢騷似人……”王老師紮紮實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讓學生會說會寫。

第二、不同體裁、不同類型、不同教法

語文應該教出文體與文本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尊重文本的體裁、類型,如散文側重情感的感悟,詩歌側重於語言的美感與韻律感,而小說則側重於情節和人物形象,繪本的教學則側重於引導想像與訓練說話。如《咚咚咚,是誰呀》是則繪本故事,這就需關注繪本故事的特點,用好繪本,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讓他們充分地說。林莘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她出示了五幅圖,都先出示遮住一大部分的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發揮想像,猜猜它是誰。然後又讓孩子們用“我覺得它是誰,因爲……”的句式同桌小聲說,再小組彙報。在此基礎上出示繪本內容,指導孩子讀,然後再讓他們仿照句式寫。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寫,沒有一項落下,非常符合繪本的特點。再如駱應華老師執教的《窮人》,駱老師整堂課抓住小說的環境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駱老師先讓學生找出第一段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讓學生橫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豎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惶恐的不斷加深。從而得出:環境描寫,映照人物的內心;心理描寫,直擊人物內心。這就是托爾斯泰的祕密,這就是托爾斯泰式的心理描寫。洛老師整堂課也牢牢地抓住小說的兩大要素來教學。

第三、指導朗讀、層次分明、方式多樣

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朗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老師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老師對文本和關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張田若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全國著名教師薛法根執教的《剪枝的學問》一課在讀這方面尤爲突出。薛老師整堂課甚至沒用多媒體,只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語文書,引導孩子有問題從書中去找答案,不理解了從書中去讀。他的口頭語是:“看書、看書、看書!”並美其名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剪枝的學問》這一課堂,薛老師讓學生初讀課文,找出“我”幾次去王大伯家,圈出“去年冬天的一天”、“春天到了”、“夏季”這些表示時間的詞,然後讓他們說在這些時間裏,“我”看見了什麼?再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這樣就讀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細讀文章,邊讀邊圈出心理活動的詞,指導學生了解“着急地問”要讀得語氣急、聲音大、語調往上揚。還指導學生分清敘述語和角色語,讓學生讀出不同年齡角色不同的感情,讓學生了解敘述語要讀得娓娓道來的感覺。薛老師反覆引導朗讀,有序地引導熟讀成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薛老師指導朗讀在一個學生身上花了五分鐘,並讓大家一起目睹了這孩子朗讀能力的飛躍進步。薛老師說,每天至少要花五到八分鐘在一位學生身上,每天抓一位學生,一年下來,每位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導。薛老師那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詮釋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聽薛老師的語文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他的課堂開放而有序,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學得那麼主動、生動,在課堂上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感受着語文的無窮魅力,自始至終享受着學習的快樂。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

第四、風格各異、細心聆聽、錘鍊提升

聆聽課堂,印象深刻,因爲每個執教的老師都形成自身獨特的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王文麗老師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薛法根老師講究迴歸語文本質,林莘老師進行靜悄悄地課堂革命,張維娜和陳金龍老師用學生活動體驗來指導學生寫作,何捷和歐義賜老師用繪本訓練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王樑賢和馮巍老師則把思維導圖引入課堂。我在感喟名師在課堂中的那份沉穩,那份大氣外,也爲他們背後的付出深深感動。在享受他們輝煌的同時,我想,更應學習他們對課堂教學的態度,對於語文教學的執着,這樣,才能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走得更遠!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5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第二十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的國小數學的觀摩會,有幸聆聽到劉延革、蔡宏聖、唐彩斌、張冬梅、強震球、朱德江、徐斌等幾位名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真實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智慧。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着學生,震撼着學生的心靈,同時也觸動着我的心絃。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一個個質樸真實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他們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水平、嫺熟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與魅力。課堂上獨特的教學設計、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我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展開我在此次觀摩會上的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每堂課都很接地氣,沒有了作秀。教師放低了身份,與孩子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很實在,很和諧。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與學生輕鬆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鬆,學生自然就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鬥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強震球老師,他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意義》這兩課,這位老師的名字很有意思,強大的強震動的震皮球的球。他在課前與學生這樣交流,他說:“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看到我的名字你們想到了什麼?”這個時候學生開始衆說紛紜,其中有個孩子說:“我在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強大到震動了地球”。在學生們一片笑聲中,老師趕緊走去和學生握握手說:“謝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孩子們,今天的課我們就從想象開始。”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天真的孩子與幽默的老師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爲自由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聽了劉延革老師的《簡單的數據分析》,在課的開始,通過猜測,班內3位同學的生活方式,引出數據,進而引出數據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依據身高數據分析三位同學的生活方式;隨後又出示了體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將問題進行拓展,應用數據分析,進行決策、預測、判斷的練習。

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隨後的拓展,都把握住“數據分析”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這種數據分析,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統計圖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統計圖背後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是這節課,我覺得所有的統計教學都應以“數據分析”爲核心。數據分析是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數據分析的過程不只是計算和畫圖,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數據,將蘊含在數據中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解決問題。

雖然兩天的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已經結束了,但名師數學教學的風采與魅力給予我極大的感受跟啓發。作爲一名老教師,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學習和實踐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真探究,細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效之路。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6

本次活動聆聽了、等五位當下極具影響力的特級教師的精品課,目睹了七位全國第二屆國小青年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老師的精彩課堂,同時聽取了福建省普教室黃國才老師的《核心素養下的好試題與好教學》,xx老師的《好課的祕密》等精彩講座。兩天半的時間,徜徉在一節節賞心悅目的課堂,聆聽大師高瞻遠矚、旁徵博引的詮釋,一股股綿甜醇厚的佳釀不斷豐盈心靈的酒杯。下面談談我感受最深的兩點。

一、課前互動各具特色,彰顯教師智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如此,對於彼此不熟悉的師生,課前互動顯得尤爲重要。這十二節課中老師們一個個趣橫生的課前互動,讓他們的好課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

北京特級教師王文麗老師執教《祖父的園子》,是這樣進行課前互動的:讓學生判斷“我是來自廈門濱北國小的老師”“我今年26歲”“我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我很喜歡跟孩子在一起”四句話是真還是假?並說明理由。在學生說明理由時相機引導孩子們要細心觀察,認真傾聽,用心領會。這樣不僅與學生拉近了距離,還不動聲色地交給了學習的方法。

執教《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楊坤老師則設計了“猜猜我是誰”的小遊戲。讓四位同學上臺,其中一位是大家推薦的班上最具表演天賦的同學,讓該同學根據畫面比劃動作,再讓另一位同學猜猜是誰,其中三幅圖分別爲“孫悟空”“天線寶寶”“嚇死寶寶嚕”,這些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人物和語言,學生搞笑的模仿動作,離奇的猜測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隨即再出現一張楊老師騰空躍起的照片,讓孩子們猜他那時的心裏活動,孩子們思維開始活躍,很巧妙地爲後面根據嚴監生的兩個指頭揣摩其心理活動做鋪墊。

再如來自重慶的落應華老師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採用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分別出示了“嚴監生”“王熙鳳”“諸葛亮”“《橋》的主人公”,指名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通過聊小說,滲透學習方法;聊情節,概括主要內容;聊環境,揣摩人物心理。

短短的幾分鐘中,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快速地消除了學生緊張的心理,帶着滿滿的自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悄悄地進入課堂,無不體現了他們的智慧。

二、教材處理巧妙合理,彰顯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表現是以深入地鑽研、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爲重要前提的。本次活動中的名師們在處理教材方面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師執教《剪枝的學問》,他的教學簡單樸實、幽默睿智。簡單到從頭到尾沒有一張幻燈片,只有一本書,一根粉筆。他的課又是如此豐厚,從新課導入到感知內容,再到品味語言,最後朗讀指導,每一個環節都在踐行着“讓成長看得見”。

課的伊始,聽寫字詞方法非常有意思,如聽寫“蛋”,他說“雞蛋”“鴨蛋”“臉蛋”,什麼蛋不能吃,再如聽寫“成熟”一詞,他說了三個帶成熟的句子:桃子成熟了;小夥子做事常丟三落四,不成熟;中國的電子技術很成熟。接着指導書寫“蛋”,引導理解“成熟”,最後小結:要聯繫生活,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生字要會讀、會寫、會理解。

接着感知課文內容,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我幾次到晚大伯家的桃園”自讀課文,劃出表示時間的詞,一遍又一遍地指導朗讀三個時間詞,同時引導學生明白表示時間的詞不僅可以用春、夏、秋、冬,還可以用別的詞語,如夏天還可以說“暑假”“荷花開了”“烈日炎炎的一天”…… ?然後思考“我每次到王大伯家分別看到了什麼”,劃出關鍵詞“忙着剪枝”“紅雲片片”“掛滿”,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看見。最後讓學生把三句話連起來說,這樣層層遞進,學生很快就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他又相機小結:概括主要內容可以按一定的順序抓住關鍵詞準確地概括。

品味語言這一環節,薛老師緊緊抓住我的心理變化進行教學,用“我看到王大伯剪桃枝,心想

”“我看到滿樹的桃子,心想 ”揣摩“我”的心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隨着看到的景物發生變化。接着讓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說話訓練,昨天聽到有一個特級教師來給你們上課,你

當你看到我時,;課上到這,在學生充分發言後,老師又相機小結:讀課文不但要知道寫了什麼還要讀出作者的心理變化;寫文章不但要寫作什麼,還要善於表達我們的心理活動。

在指導朗讀方面,薛老師抓得很到位,指名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時,一孩子起初讀得結結巴巴,一點都不流利,薛老師讓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讀完一遍提點小建議,再讓他讀,直到他把句子讀通順,讀出那種着急之情,差不多花了五分鐘。當初我有些疑惑,爲何短短的一段話,在一個孩子身上花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值得嗎?在他後來的講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他說要讓孩子成長看得,每堂課至少要在一個孩子身上花五分鐘。每節課都這樣做,一段時間下來就能讓全班孩子都得到老師一對一的輔導。想想也確實有道理。

而xx省南昌市南京路國小的楊舸校長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將教學重難點定位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聯讀”的方法閱讀課文,通過“發現相同”——“同中求異”——“發現不同”——“異中求同”等環節實現對課文全方位各層面以及課內外的聯讀,感悟廉頗在國家大義前“機智勇敢”的形象,整個教學體現了由“教學生讀”到“帶學生讀”再到“學生自讀”這樣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紮實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再如重慶市的落應華老師在《窮人》一課教學時則採用追問故事情節的方法,故事開始之後,接下來會怎樣?然後呢?最後呢?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初讀小說,帶着好奇心追問故事情節,把握主要內容,二、再讀小說,帶着探究心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環節通過品讀環境描寫,探究桑娜起伏變化的內心,品讀心理描寫,探究桑娜矛盾堅定的內心。三、三讀小說,帶着疑惑走進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問窮人命運。

他們把課文教材作爲載體,巧妙地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潛心會文,感悟語言,最終學會運用語言,正如薛老師所說“語文教學是培養運用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

總之,這次活動中每位專家、名師們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啓發,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適應語文教學的新發展。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7

10月27日和28日,我有幸參加了xx縣舉辦的“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活動中,我們有幸聆聽到多位名師精彩的課堂教學和講座,其中查、吳、何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中受益良多,以下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關注學情的識字寫字課

查執教的《敕勒歌》是一節定位於識字寫字的課堂教學,採用隨文識字的形式,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結合偏旁發揮想象等多種形式識記生字,理解字義;寫字教學注重習慣培養,通過示範指導書寫教給學生寫字規律(高低、寬窄、穿插);教師重視朗讀指導,由讀正確到理解讀,再到展開想象角色體驗讀,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識字寫字教學的三個基於:基於學情,基於漢字特點,基於生活經驗;每節課要保證10分鐘的寫字時間,提筆即練字,要求端正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低年級每課要求識記的生字比較多,如果每個字都採用統一的模式教學,會顯得單調枯燥,不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査老師的課給我們的教學做了很好的示範,無論是識字還是寫字的教學,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卡點”重點指導,採用多種識字方法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如:

“見”引導學生看註釋理解;“陰山”聯繫生活,使學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廬”由偏旁聯想詞義;“似”通過組詞理解字義。對於寫字教學,査老師指出示範是最好的指導,注重示範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確的習作指導課

吳執教的《蘋果脫險記》是一節想象作文指導課,吳老師在講座中提出教什麼是技術,怎麼一步一步教是藝術,老師教得怎麼樣是價值。首先,教什麼?吳老師以想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爲主要目標,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養爲主要目標;其次,是怎麼一步一步教的?對於範文,教師沒有細緻的分析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不斷髮現總結並歸納出寫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節一波三折;細節從容應對,爲學生搭建了寫作的支架。最後,教得怎麼樣?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馬行空,物性是它的靈魂,而一波三折的情節和細節描寫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確的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一個小蘋果在孩子們的筆下活了。習作評價沒有批註好詞佳句、分析結構,而是採用學生讀,大家根據表格評星的形式落實到每個要求的完成情況,使學生通過比對發現不足,操作性強。

三、講究真實的口語交際課

何執教的《商量》是一節口語交際課,課堂上教師像是在和學生聊天,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氛圍輕鬆愉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老師完全忘記自己是在講課,根本是在跟學生一起學習,瞬時指出學生髮言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領。在不留痕跡的引導中,學生在一點一點進步,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商量的方法,還有商量的態度,看似簡單的“商量”二字,教師卻賦予了做人的態度,使教學真正服務於生活。學生交流的形式多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展現的是真實與自然的交際。

何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三種現象:不教,似乎還會說;教了,就不好好說;教後,變得不會說,這些現象的確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是因爲口語交際踩中了這兩個雷區:一是交際中“身份”的丟失,沒有身份即丟失了交際對象和情境,只有明確交際中的“身份”,編排活動中的“狀況”,放歸生活中的“場景”,學生纔有話可說,才能好好說。二是交際困難預計不足,交際的目的不在於成功,培養協調力纔是核心。何老師的講座刷新了我對口語交際的認識,真實與自然的交際纔是最精彩的課堂。

總之,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8

聆聽了工作室4位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開闊了眼界,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

一、教師語言優美,課堂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整堂課楊梅教師的語言如行雲流水,帶領學生在德國街頭欣賞花海,暢遊其間,品悟德國奇特的民族,感悟“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民族精神。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交流。教師的語言不僅引導學生感悟文本,而且適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在教師語言的感召下,聽課的老師也收到了美德薰陶。

二、課堂洋溢着生命的涌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節李建瓊老師的課體現語文味。強調讀,淡化講。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帶有激勵性,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教師的提問含量較高,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儘量讓學生多說幾句。比如:根據大樹的年輪,具體怎樣來辨別方向呢?等等。在指導學生書寫時,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在評價中,讓學生經過思維的加工重組,形成正確的書寫方法。

普光富老師執教的《凡卡》這篇課文。這堂課抓住了兩條線:一條是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的明線,另一條則是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時的鄉下愉快的生活場景的暗線,普老師先是從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入手,抓住凡卡被打的動詞體會凡卡所受的肉體折磨與夥計對他的捉弄的精神折磨,讓生深刻地體會了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這時他的朗讀是很低沉的,非常地到位。到教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的鄉下生活時又是另一種基調,那就是愉快輕鬆的,此時普老師朗讀的基調就是非常愉快的。最後普老師又爲這篇文章作了拓展,朗讀了凡卡的結局。就這樣,在明線與暗線的交錯反襯下,更能體會到凡卡此時學徒生活的悲慘與無奈。在解讀文本的同時,普老師還向學生滲透了文本寫作的特點與方法,普老師的課真的是有情,有趣、有法、有效。有情體現在他那到位的朗讀指導,與情境的創設,有趣體現在他那生動的引領,有法就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有效就是學生學有所得,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一定會有提高,不管是語言的習得,還是寫作方法的習得,是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有目共睹的。

語文教學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文化的絢麗與中文的無限魅力,並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課堂充滿着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鮮活的生命在歡唱,在愉悅。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開拓眼界,積極探索,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9

一、關注學情的識字寫字課

查執教的《敕勒歌》是一節定位於識字寫字的課堂教學,採用隨文識字的形式,引導學生聯繫生活經驗、結合偏旁發揮想象等多種形式識記生字,理解字義;寫字教學注重習慣培養,通過示範指導書寫教給學生寫字規律(高低、寬窄、穿插);教師重視朗讀指導,由讀正確到理解讀,再到展開想象角色體驗讀,學生的朗讀水平逐步提高。

査老師在講座中強調了識字寫字教學的三個基於:基於學情,基於漢字特點,基於生活經驗;每節課要保證10分鐘的寫字時間,提筆即練字,要求端正寫字姿勢,養成良好的習慣。低年級每課要求識記的生字比較多,如果每個字都採用統一的模式教學,會顯得單調枯燥,不利於學習興趣的培養。査老師的課給我們的教學做了很好的示範,無論是識字還是寫字的教學,教師都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抓住“卡點”重點指導,採用多種識字方法突破了教學重難點,如:

“見”引導學生看註釋理解;“陰山”聯繫生活,使學生明白它是一座山的名字;“穹廬”由偏旁聯想詞義;“似”通過組詞理解字義。對於寫字教學,査老師指出示範是最好的指導,注重示範也是在今後的教學中需要做到的。

二、追求精確的習作指導課

吳執教的《蘋果脫險記》是一節想象作文指導課,吳老師在講座中提出教什麼是技術,怎麼一步一步教是藝術,老師教得怎麼樣是價值。首先,教什麼?吳老師以想象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爲主要目標,想象作文不再是以想象力的培養爲主要目標;其次,是怎麼一步一步教的?對於範文,教師沒有細緻的分析講解,而是引導學生在不斷髮現總結並歸納出寫作的三要素:想象符合物性;情節一波三折;細節從容應對,爲學生搭建了寫作的支架。最後,教得怎麼樣?想象作文不再是天馬行空,物性是它的靈魂,而一波三折的情節和細節描寫是它的血肉,有了精確的寫作內容和寫作形式,一個小蘋果在孩子們的筆下活了。習作評價沒有批註好詞佳句、分析結構,而是採用學生讀,大家根據表格評星的`形式落實到每個要求的完成情況,使學生通過比對發現不足,操作性強。

三、講究真實的口語交際課

何執教的《商量》是一節口語交際課,課堂上教師像是在和學生聊天,幽默的語言使課堂氛圍輕鬆愉快,在與學生的對話中,老師完全忘記自己是在講課,根本是在跟學生一起學習,瞬時指出學生髮言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和需要大家效仿的地方,立刻指出、修整或是引領。在不留痕跡的引導中,學生在一點一點進步,學生掌握的不僅僅是商量的方法,還有商量的態度,看似簡單的“商量”二字,教師卻賦予了做人的態度,使教學真正服務於生活。學生交流的形式多樣,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過程中展現的是真實與自然的交際。

何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三種現象:不教,似乎還會說;教了,就不好好說;教後,變得不會說,這些現象的確是我們在教學中遇到的困惑,何老師指出之所以會出現這些現象是因爲口語交際踩中了這兩個雷區:一是交際中“身份”的丟失,沒有身份即丟失了交際對象和情境,只有明確交際中的“身份”,編排活動中的“狀況”,放歸生活中的“場景”,學生纔有話可說,才能好好說。二是交際困難預計不足,交際的目的不在於成功,培養協調力纔是核心。何老師的講座刷新了我對口語交際的認識,真實與自然的交際纔是最精彩的課堂。

總之,學習的時間雖短暫,收益卻很多。但打鐵還得自身硬,只有自己不斷地學習,與時俱進,練就過硬的基本功,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和語文素養,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0

我有幸觀摩了優秀教師的開放課,聽後我收穫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行們交流一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吃透”教材,還充分地瞭解學生。她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處處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學生的發展觀。

2.教學過程精彩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師講的三年級數學課《認識分數》的板書,板書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這些字是不變的,而中間的字隨着課堂的進行逐漸變換,層層深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數的概念。

3.學生自主學習

不管是哪節課,老師都能做到面向全體,尊重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體驗成功。老師的一年級語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課,整堂課輕鬆、自然。她那富有親和力的聲音,那親切而溫柔的姿態,就連每個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心情舒暢。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那種以師爲尊的角色,首要的一點是讓課堂成爲平等的課堂,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放權給孩子,同時給孩子熱情的鼓勵。田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偶爾回答錯時的安慰和鼓勵,孩子答對時的慷慨獎勵,整個課堂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我覺得孩子們能在這種寬鬆,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應該是種享受,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

4.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製作精美的課件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漸進入課堂得到廣泛的使用,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能使教師更好的把握反饋信息,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次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用到了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導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還是鞏固練習等都採用多媒體課件形式貫穿於整個課堂,環環相扣,真真實實地輔助了整節課的教學。

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進修學校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聽課活動,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1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婺源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啓發。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曉紅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祖慶老師的教學中《穿越》,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脫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2

18日至19日,我有幸去第十二中學參加了XX市第十九屆全國國小數學名師示範教學觀摩活動。作爲一名教師,任何一次聽課或參加其它教研活動,都是學習的大好機會,可以汲取不少教學經驗。在這2天的時間裏,聆聽了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和等5位教師的展示課。感覺受益匪淺。牛獻禮老師的沉穩,徐衛國老師的從容,張冬梅老師的和藹可親,楊麗、韓東兩老師優秀的教學素養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們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專家們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在教學中的經驗體會拿出來與大家分享,深入淺出,幽默風趣,讓人久久難忘,讓我們深深感覺到教學技藝無止境,教學創意無極限。聽了這些專家的課,使我們對新課程的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使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師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與藝術化。

在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們共觀摩了8節課,充分展示了他們不同的課堂教學思路。有人教版國小六年級《圓的認識》、四年級《軸對稱圖形》、四年級《平均數》、五年級《打電話》五年級《和的奇偶性》三年級《認識面積》等不同內容的幾節課,徐衛國老師,給我們展現了“圓的認識”兩節同課異構的課堂,雖是相同的教學內容,徐老師卻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依據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設計思路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他們的紮實的教學功底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在我看來,徐老師用同樣的教學內容,演繹不同的風采,卻展現同樣的精彩。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張冬梅老師的兩節課,一節是三年級的“射線、直線和角”、另一節是五年級的“和的奇偶性”。兩節課同樣體現了她“親和數學親和學”的教學主張。讓學生在親和的氛圍中親和地親和地學習數學,體會數學的無窮魅力。張冬梅認爲,“親和數學”一定要“親和學”。“親和學”體現了教與學的智慧,其內涵在於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而獲得數學知識,並學會“數學思考”。

張冬梅在課堂上憑藉語言的魅力給學生真正的自由,學習自由、操作自由、表達自由、思考自由、精神自由。她總是“僞裝”成無知的孩童,以親和的姿態參與到學生的探索、求解、驗證活動中。因此,她的課堂幾乎是羣體的思維碰撞,當有了新發現時,師生都會不自覺地沉浸在創造的喜悅當中。這就是“親和數學”的魅力。

現在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心得。

一、必須對教材充分理解和掌握。

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重點、難點才能更好地把教學任務解決好,教材的理解是對教學做充分的準備,教師只有知道上什麼,什麼是重點、難點才能上好課。學生也就學得輕鬆愉快。聽了這幾位優秀教師的課,使我深有感受他們對教材理解透徹,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真正做到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紮紮實實地上好每一堂數學課。

二、教師要有良好的自身素質。

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保證。有良好的素質才能緊緊地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你的教學過程中來,調動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數學課不再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新知,更重要的是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在教學新知時,都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探究新知的,並且互動形式多樣,注重主體參與。在這次活動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通過聽課,讓我學到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這些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境,目的明確,爲教學服務。另外,印象較深的是老師們主張把一切還給學生。

總之,通過這次聽課活動,各位教師所體現出來的優點遠不止這些,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較強的課堂調控能力,精美的教學課件,對教材的深層次把握,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學有所得,也讓我深思,怎樣把各位教師的教學優點儘快融入自身的課堂教學中,讓自己的課堂教學變的有特色、有效益。我將借這次機會,把優秀教師當作追趕的目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努力縮短與優秀教師的差距。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取長補短。繼續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學,組織教學,增進自己的教學水平,給孩子們呈現一堂堂精彩的數學課,讓孩子們在數學的世界裏快樂的學習成長。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3

雖然只有短短兩天半時間,內容卻是豐富多采,包括演示課、講座、教師互動三個板塊。名師們以他們匠心獨運的教學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語言、詼諧有趣的神態、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深深地折服了與會的一千多名來自五湖四海的老師。每位名師都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敏銳地捕捉學生在課堂中的每一次思維靈感的閃現和稍縱即逝的教育契機,不着痕跡地加以指導、點撥、放大。學生則是積極參與、沉浸課堂,聽說讀寫,樣樣拿手。我不禁感嘆:語文課堂原來可以如此美麗!聽課回來,重新審視自已的課堂,我覺得我也應該在平常的課堂中融入新的理念、新的課標精神,讓我們平常的家常課也生動、有趣起來!下面談談我個人的幾點思考。

第一、鑽研課標、吃透教材、把握語文的本質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研究語言文字運用的課程。薛法根老師在《好課的祕密》講座說:“語文教學要走教學的正道,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語文教學要培養運用語言、創造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的確,本次演示的十三節課,不管是繪本教學、口語交際還是作文指導與課文內容教學,都體現了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重視語言文字的動用。北京市東城區教育研修學院的王文麗老師展示的《祖父的園子》,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她讓孩子們充分地讀,充分地品。像“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倭瓜願意爬上架就爬上架,願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願意開一朵花,就開一朵花,願意結一個瓜,就結一個瓜。若都不願意,就是一個瓜也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沒有人問它。玉米願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若願意長上天去,也沒有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兒從牆頭上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兒又從牆頭上飛走一隻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些能充分體現蕭紅作品語言特色的句子,王老師是讓學生反覆地讀,細細揣摩品味,瞭解文章的語言特色,然後讓孩子充分的說句式相似的句子,如:祖父,我就;祖父,我就。在說的基礎上,再讓孩子寫相似的句子。如:讓孩子們仿寫“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這句話。孩子們就寫出了“樹結果了,就像在聚會似的。花謝了,就像睡着了似的。樹綠了,就像穿上了新衣似的。玉米長高了,就像在跟誰比長個似的。蟬叫了,就像在發牢騷似人”王老師紮紮實實地落實語言文字,讓學生會說會寫。

第二、不同體裁、不同類型、不同教法

語文應該教出文體與文本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尊重文本的體裁、類型,如散文側重情感的感悟,詩歌側重於語言的.美感與韻律感,而小說則側重於情節和人物形象,繪本的教學則側重於引導想像與訓練說話。如《咚咚咚,是誰呀》是則繪本故事,這就需關注繪本故事的特點,用好繪本,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像,讓他們充分地說。林莘老師就是這樣做的。她出示了五幅圖,都先出示遮住一大部分的圖,讓學生認真觀察,發揮想像,猜猜它是誰。然後又讓孩子們用“我覺得它是誰,因爲”的句式同桌小聲說,再小組彙報。在此基礎上出示繪本內容,指導孩子讀,然後再讓他們仿照句式寫。整堂課下來,學生的聽說讀寫,沒有一項落下,非常符合繪本的特點。再如駱應華老師執教的《窮人》,駱老師整堂課抓住小說的環境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內心和品質。駱老師先讓學生找出第一段中環境描寫的句子,讓學生橫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豎着對比體會人物內心惶恐的不斷加深。從而得出:環境描寫,映照人物的內心;心理描寫,直擊人物內心。這就是托爾斯泰的祕密,這就是托爾斯泰式的心理描寫。洛老師整堂課也牢牢地抓住小說的兩大要素來教學。

第三、指導朗讀、層次分明、方式多樣

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朗讀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老師的朗讀,二是學生的朗讀,三是老師對文本和關鍵詞語的理解和處理。老師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並引導學生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是一種美妙的境界。葉聖陶先生說:“閱讀教學總得讀。”張田若先生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學生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就證明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理解了,對文章的思想感情體會出來了。把課文的內容和感情通過自己的聲音再現出來,這是一種再創造,是賦予作品以生命。全國著名教師薛法根執教的《剪枝的學問》一課在讀這方面尤爲突出。薛老師整堂課甚至沒用多媒體,只用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語文書,引導孩子有問題從書中去找答案,不理解了從書中去讀。他的口頭語是:“看書、看書、看書!”並美其名曰: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剪枝的學問》這一課堂,薛老師讓學生初讀課文,找出“我”幾次去王大伯家,圈出“去年冬天的一天”、“春天到了”、“夏季”這些表示時間的詞,然後讓他們說在這些時間裏,“我”看見了什麼再把這三句話連起來說,這樣就讀懂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然後讓學生細讀文章,邊讀邊圈出心理活動的詞,指導學生了解“着急地問”要讀得語氣急、聲音大、語調往上揚。還指導學生分清敘述語和角色語,讓學生讀出不同年齡角色不同的感情,讓學生了解敘述語要讀得娓娓道來的感覺。薛老師反覆引導朗讀,有序地引導熟讀成誦。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薛老師指導朗讀在一個學生身上花了五分鐘,並讓大家一起目睹了這孩子朗讀能力的飛躍進步。薛老師說,每天至少要花五到八分鐘在一位學生身上,每天抓一位學生,一年下來,每位學生都得到有效的指導。薛老師那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詮釋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聽薛老師的語文課,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藝術的享受。他的課堂開放而有序,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學生學得那麼主動、生動,在課堂上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感受着語文的無窮魅力,自始至終享受着學習的快樂。師生能讀得入情入境的語文課堂,一定是充滿生機、充滿靈性、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

第四、風格各異、細心聆聽、錘鍊提升

聆聽課堂,印象深刻,因爲每個執教的老師都形成自身獨特的適合自己的教學風格。王文麗老師追求言語與情感共生,薛法根老師講究迴歸語文本質,林莘老師進行靜悄悄地課堂革命,張維娜和陳金龍老師用學生活動體驗來指導學生寫作,何捷和歐義賜老師用繪本訓練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王樑賢和馮巍老師則把思維導圖引入課堂。我在感喟名師在課堂中的那份沉穩,那份大氣外,也爲他們背後的付出深深感動。在享受他們輝煌的同時,我想,更應學習他們對課堂教學的態度,對於語文教學的執着,這樣,才能讓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走得更遠!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在學校多媒體上了一節語文課,感受很多。我認爲,公開觀摩課是促進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有效形式,但是這種被廣爲推崇的教師培訓模式也暴露出了一些矛盾和問題。

在青年教師的眼裏,觀摩課設計得近乎完美,讓觀摩的教師們大快朵頤,有誰注意到課上學生的眼睛裏掠過的一絲茫然呢?新課程倡導尊重學生,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無可厚非。有的觀摩課上熱熱鬧鬧,學生們忙着“已知結果的探究”或“不知所以然的探究”,這種時空的自主讓課堂活動遠離了教學目標;有的觀摩課採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問題一個接一個,學生們忙於招架,純粹的現代化卻遠離了人性化……觀摩課結束時,專家點評:教法新穎、靈活,順應新課程要求,符合新課改方向等等,諸美譽讓參加觀摩的教師們不得不深刻反省自己以往的教學,唯恐有什麼新教法學不到手,回去以後用不上。觀摩課的引領方向出現了偏差。

我們應反思一下:備課須“備學生”,自己的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方法?除了教法之外,觀摩課還有什麼?這是至關重要的。方法只是先進的教育理念的一種表象,我們要真正學習的是主講教師的授課藝術、治學精神乃至師者風範;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專家的課也有瑕疵,發現他們的不足,對自己來說也是大的收穫。

現代科技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體使圖、影、音並茂,抽象的可變得具體,表面上看來,教育變得很容易,學生普遍樂於接受CAI,觀摩課成了許多教師大開眼界的機會。

不同的學科、不同的單元、不同的班級、同班級的不同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需要。新課程倡導以人爲本的教育,即使我們具備了多媒體教學條件,也不能“唯多媒體”。關鍵是我們的思想,首先要吸納課程的真正內涵。另外,我們可在“實際需要和可能”的前提下,師生齊發動,就地取材,自制教具、學具,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一個輸液瓶、一根吸管就可完成驗證大氣壓存在、微小形變、小噴泉、凸透鏡成像等小實驗。如果真正把教學與生活密切聯繫起來,把學生已知的生活經驗、熟悉的場景、常見的現象引入課堂,同樣可以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也能使科學知識的價值顯現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若觀摩課的組織者、主講者、觀摩者從實際、實在、實用考慮,不去追求形式上的東西,才能告別作秀和炒作,其價值纔會得以體現。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5

帶着各位領導和各位老師的期望,我有幸參加這次“魅力教師、經典課堂”國小數學“同課異構”教學觀摩研討會。

本次獻課的都是全國最有名望的教學專家,有年輕有爲的青年教師,有德高望重的教學前輩。從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優秀教師的人格魅力,感受到了專家教師課堂的強大吸引力。他們嚴謹的語言、得體的教態、完美的課堂結構,每一處都有太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數學教學找不準方法,找不到合適的思路,把握不好教學的難度,是我在日常教學中存在的難題。各位專家教師的課堂讓我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數學是好玩的,數學是有用的,數學是美妙的,”是對數學課堂的最好詮釋。

數學是好玩的。在他們的課堂上我真的看到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不要說孩子學習數學沒有激情,那是因爲老師沒有調動起孩子們的激情,只有老師滿懷熱情的來給孩子們上課,孩子們纔會以同樣的熱情來學習。讓孩子們真的動起來,玩起來,自然而然的就拉近了孩子與知識的距離。吳正憲老師在課堂上真心與學生做朋友,在活動中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盡情展現智慧,開啓學生思維的閘門。正因爲有了活動的空間,有了親身參與的機會,學生的學習潛能被調動起來,於是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過程,變成了孩子們探索和發現數學規律的過程,變成孩子們創作數學知識的過程。

數學是有用的。從現實的實際問題出發,讓孩子親自來解決他們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讓他們感覺到數學方法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方便,很多的驚喜,他們就會愛上數學。我覺得強震球老師求平均數中,糧倉的設計非常巧妙。直觀、形象、具體的體現了生活中的問題,給孩子腦海裏留下了深刻的平均數概念。唐彩斌老師的基本數學思想,從二基教學到四基教學的完美過渡,在教學過程中慢慢的滲透給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模式,教師站在兒童學習的角度上設計教學,抓住數學知識和數學學習的本質,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調控教學,引領孩子學會數學地思維。

數學是有趣的。劉xx老師的《小數的意義》一課,無處不在滲透着數學的內在美和數學文化的趣、妙、奇。“跳出數學教數學”是這節課的核心思想,在樸實無華的教學中,學生的積極思考貫穿整堂課,解決問題的興趣從一而終。他用數學本身的理性美,邏輯美,文化美牽引着學生的注意力,激發着學生的理性思維,讓學生和聽課老師都能在數學的海洋裏遨遊。劉延革老師也講了這節課,在她的課堂上我深刻感受到了課堂中和諧的師生關係。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課堂上一切困惑和失敗的根子,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在於教師忘記了,上課是學生和教師的共同勞動。勞動的成功與否,首先是由師生間的相互關係來決定的。”劉老師允許學生對學習內容從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去體驗,去理解,允許有不同的感悟、體會和結論。當學生感受到了師生間的平等、互尊、合作時,學生才能敢想、敢說、敢問、敢做、敢於創新、敢於創造。這樣的課堂纔是學生感興趣的課堂,纔是有效的課堂。 王薏老師的《面積的認識》一課,讓孩子動手去摸,動手去畫,動手去量,一節課中每個環節都是在圍繞面積的認識這個目標在進行,孩子們雖然只學到了面積這一個知識點,但能感覺到每一個孩子的理解都是深刻的、到位的。

兩天的學習,我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從教學實踐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的思想得到了深刻地洗禮。從小處來講,我學到了很多小小的課堂技巧:老師提問要做到循循善誘,學生回答上來的具有總結性的話,可以找其他同學再重複幾遍,這樣不僅檢驗了孩子的注意力,而且加深了孩子對知識的印象;回答問題時要注意提醒學生用完整的話來敘述等等。這些小細節是我們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國小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這對學生今後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在以後我的課堂中,我會加大這方面習慣的培養。從大的方面來講,各個教學環節的無縫對接是非常值得我學習的。教學環節的安排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學活動的設計要來源於生活,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能應用數學,如果孩子只是單單的記住了數學概念,那這樣的學習是死的。那怎樣才能讓學生可以把數學應用到生活中,我覺得在老師的教學中就要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每一位專家也正是這樣來引領孩子們學習的。

通過這次學習我深刻的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作爲新教師,我要學習的還很多很多,無論哪個方面都嚴重欠缺。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要多向名師學習,多向學校的老教師請教,多思考自己上課的不足,不斷完善、不斷進步。也希望各位領導能多提供這樣鍛鍊的機會,藉助學習這個平臺,發展自己,讓自己儘快成熟起來,成爲一名優秀的青年教師。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6

20xx年11月,林校長帶領我們一行8人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參加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研討會。本次活動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張文質和大問題教學的倡導者實踐者黃愛華老師共同組織,來自全國一千多名老師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我們徜徉在桂花的海洋中,沐浴着桂花的陣陣芳香;漫步在灕江的兩岸邊,欣賞着灕江的夜色風光,頓覺神清氣爽,爲此次學習增添了風采。此次活動共聆聽了9堂問題教學觀摩課,7場學術報告。其中有黃愛華老師的《較複雜的平均數》,還有他和美國老師詹妮弗.格里芬同課異構上《認識方程》,還有一些全國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教學新秀如:關少清、王開傑、胡治國、鄭熔虹等人上的課,讓人耳目一新,深刻地領略到大師獨特的教學魅力,感受到大問題教學的課堂吸引力。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紹大問題教學的特點和步驟:

一、大問題教學的特點是:

1、問題讓學習發生,以問題爲導向,從高到低落實。

2、課堂以學生爲中心,學生在臺前展示並主持,教師在後面適時引導點撥。

3、緊扣教學本質,思考並提出這節課的核心問題、基本問題,逐步細化、解決。

二、大問題教學的步驟是:

第一、建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關係。

第二、通過多種形式,師生共同提出並整理出大問題,整體呈現。

第三、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課本內容自主合作學習。

第四、展示研究成果,學生互動分享,師適時追問引發深層次的對話和碰撞。

第五、師生共同參與,梳理和提煉,得出結論。

第六、提出後續研究的問題,對知識技能進行鞏固深化延伸。我們覺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體教學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關係可以歸結爲預習反饋,第二步提出問題和第三步嘗試探究歸爲自學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歸結爲展示點撥,第六步問題延伸可以歸結爲練習遷移。它和我校的四步主體教學都充分地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爲中心、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完全按照大問題教學模式來上課,我們覺得沒有必要,因爲我校的四步主體教學和它大體一致,而且步驟上更精簡些,但是一些本質上方法是值得學習的,表現在: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黃愛華老師在課堂上常對學生說,同學們要學會傾聽,這是一種尊重和禮貌,也是課堂交流學習的前提,光聽還不夠,還要積極思考,纔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二、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教學的靈魂,開放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黃愛華老師非常善於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開放意識。他在課堂上常常鼓勵學生、啓發學生,提出質疑。例如:他在上《較複雜的平均數問題》時,當同學們都認同用男生平均身高加上女生平均身高,再除以2來求這10人的平均身高時,經過他風趣的調侃,幽默的啓發,就有好幾個學生提出總身高還不確定,10人總身高是多少?的疑問,由此引導點撥,建立3種猜想:(1)男生女生各5人,平均數剛好141釐米;(2)男生多於5人,平均身高在141釐米到142釐米之間;(3)男生少於5人,平均身高在140釐米到141釐米之間。再具體展開列式,驗證:份數對平均數的產生的影響,最後得出結論並應用。

三、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並主持,讓學生主動探究,教師在後,深度點撥。每一堂課,我們都可以看到在展示分享環節,老師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彙報,並這樣主持:

1、請大家聽我說,

2、我要特別強調的是,

3、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嗎?

4、感謝大家聽我的分享,並和下面同學互動。教師在臺下主動傾聽,積極互動,適時重複觀點,迂迴對話,適時追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在後面環節中,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完善建構。美國老師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認識方程》,內容很開放,是商場購物的情景題。她用單詞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代表這件商品的單價,由此列式產生多元一次方程,學生學得興趣很高。

生命化大問題的教學崇尚開放,有意識地讓學生超越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萌生一種大智慧,開闊一種大視野,產生一種大境界。問題讓學習發生,讓課堂靈動,此次赴桂林學習,不虛此行!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7

11月17日,我們中心校在敖山國小舉行了一次多媒體教學觀摩活動,第一節課是劉功佑老師五年級淑的科學——《動物的食物》,第二節是劉水連老師四年級數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第三節是谷淑老師的三年級語文——《趙州橋》,同時還聆聽了中心校領導的對這次活動的評價,整整一上午,我們與會老師都認真做好了筆記,寫出了評價,心理收穫很多,多媒體教學觀摩活動心得。置身於課堂教學中,看到三位老師氣定神閒、信手拈來,不僅讓我連聲讚歎,這樣的功底豈是一日可爲?課堂上老師們先進的教學風格、變化多端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啓迪。讚歎之餘,更多的是深深地沉思,從中讓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下面談談自己對這次觀摩活動的體會:

一、對新課程的思考

在本次觀摩活動中,中心校領導爲我們做了精彩的點評,使我對國小課程標準有了新的詮釋,對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作爲一名一線教師,我將根據新的教學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課程的呈現反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努力給學生創造一個有利於健康持久發展的空間。

二、對教師角色的思考

教師應該是課程改革的推動者、課程的實施者,通過教師的推動和實施,課程才能更好地爲學生所接受和理解。教師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必然會發現許許多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地思考和改進,提出看法,提煉方法,不斷地拓展和完善我們的教學資源。

三、對課堂教學的思考

在教學中,教師應力爭一切活動都以富有情感的學生爲主體,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觀摩活動中,重視學生情感的激發,關注人文精神的培養。在本次觀摩活動中,我認真聆聽了三位老師的示範課例,三位老師都能從全面培養學生素養的理念出發,明確把“加強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放在首位,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爲一種義不容辭的責任。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有限的時間內,每一位學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鍛鍊和展現。另外,課堂上充滿着流動的陽光,平等、和諧與交流共存,發現、挑戰與沉思同在,讓學生成爲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四、今後努力方向

必須不斷地學習,我們常說,教師給學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而現在僅有一桶水已經不夠了,教師要有不斷流淌的源頭活水,這源頭活水來自哪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充電。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提高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總之,這次觀摩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8

11月x日,我有幸現場聽了特級教師華應龍老師的《認識圓》這堂課。無論是這堂課還是華老師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錢鍾書曾戲虐的說過,如果雞蛋好吃何必想要看看下蛋的雞呢?我是好奇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雞才下如此好吃的雞蛋呢?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生命個體都是唯一的,因此每個視角也是獨特的。我對此次的聽課有一點心得與君共勉。俗話說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華老師的課給我的啓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

新課標中提到:義務階段的數學,其基本的出發點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此數學還應該具有文化、美育的功能。華老師的課中滲透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俯首皆是。教學設計可謂是圖文並茂,從圓的定義:圓,一週同長;圓的特點:大方無隅;畫圓工具:無規矩不成方圓等等,到同時代的人物場景或人物圖片。一方面讓數學課生動有趣,另一方面讓學生了解圓不是今天才發現的,感受我國數學的發展和先人的智慧。誰說數學裏只有思維、邏輯,華老師不正向我們展示了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嗎?其實學理偏愛文,古今中外皆有。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是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同時他還是偉大的藝術家、文學家。其實知識是相融相通,各種學科或是知識都好比淙淙的小溪,無論流經哪裏都會匯入大海融合在一起。

北京奧運會的口號是人文奧運,爲什麼我們的數學不能是人文數學?在數學中滲透人文知識,不是要學生記住這些知識,而是發揚數學文化功能,滲透數學美育功能。我們怎樣在教學中體現數學的文化、美育功能呢?個人認爲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才能在教學中實現以上功能。現在我才真正認識到何爲特級,不愧爲特級教師,處處張顯與衆不同。他教數學,卻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我輩望其項背的。古今中外關乎數學關乎教育的名言信手拈來就是。我想他一定讀

了許多的書,纔會有如此豐富的思想,纔會有如許多的思考。一直覺得自己還是讀了點書,心中有一點筆墨的,今天才發現是如此的膚淺,相形之下,我真是自慚形穢啊。華老師爲什麼能騰出時間讀書?都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讀書也不是一天就可以完成的,需要日積月累。尤其是我們這樣的學校,學生的文化素養普遍偏低,教師要保持源源不斷的活水供給學生就要多讀書讀好書。

第二,關注細節,關注生活

在教學中我也發現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或不願聽?原因可能有好多種,但對於教師來說,學生顯示對出知識內容不感興趣是他在學習中遇到困難的原因之

一。《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中提到,知識在他們那裏常常變成了不能活動的“貨物”,積累知識好像就是爲了“儲備”,而不能“進入週轉”,知識沒有加以運用。知識——這就意味着能夠運用。只有當知識成爲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爲知識。知識的積極性、生命力,——這是它們得以不斷髮展、深化的決定性條件。而只是不斷髮展、深化的知識,纔是活的知識。只有在知識不斷髮展的條件下,才能實現這樣的規律性:學生掌握的知識越多,他的學習就越容易。但一些知識好像脫離了學生的精神生活,脫離了他的智力興趣。掌握知識對學生來說變成了一件討厭的、令人苦惱的事,最好能夠儘快地擺脫它。我很贊同以上的觀點。課標中也提到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汪中求在他的書中寫到細節決定一切。華老師的課正是從生活出發並關注細節。讓我難忘兩個細節是尋寶遊戲和籃球賽。新課的導入用了一個尋寶遊戲,並貫穿整個圓認識活動的始終。 “寶物在據小明左腳三米的地方”引發學生思考寶物可能在哪裏?進而自然的由學生提出寶物所在的位置構成了一個圓。這種遊戲啓發學生思考,學生躍躍欲試都想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的胃口就被吊起來了。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個就是接連兩次出現的籃球比賽的錄相,xx年雅典奧運會八分之一小組賽和NBA的一個比賽場景。賽事是學生熟悉,第一個賽事的出現是前奏,爲了調節學生的心緒到課堂中來,第二個賽事是爲了讓學生看到圓就在身邊,同時啓發爲

什麼籃球中圈是圓形?除了以上兩個還有許許多多我們常見的卻視而不見的生活中的圓。

第三,面對突發問題或困難時的應對心理

每個人都會遇到意想不到的突發問題,這時候你會怎麼想,怎麼辦呢?我們先來看看華老師是如何處理的。課還未開始,華老師就遇到一個問題:上的是“圓的認識”學生卻沒有帶圓規。我像是等着看好戲似的,看你怎麼處理。起初,華老師的反應與一般人無異:焦慮、着急,甚至想過換課。過了5、6秒,他恢復了常態會到課上了,並且沒有在想這件事。後來在互動交流中,我們得知此類情況發生不止一次兩次了,更有甚者上四年級的內容,上課的學生卻是二年級的。每次遇到這種情況,他都會想到《阿甘正傳》中阿甘媽媽的話,要想往前走就要甩掉過去。正是這種甩掉過去的心理支持他正確面對出現的每一個問題。無論在生活中或教學中我們也可能遇到此類的問題,我們大多是慌亂,慌亂,甚至影響一天的心情,我們何不放下負擔甩掉包袱呢,思考阿甘媽媽說的話呢。可能我們不能立即做到這一點,但做與不做,做好與不好並不是同一個問題,只要我們每天邁出一小步,再回首,我們已經走了一大步了。

以上是我個人的對這節課的一點心得,其實此次太倉之行的感觸遠不止這些,更爲精彩的還有《課堂因出錯而精彩》,我想《課堂因出錯而精彩》應該在教學中更爲實用。我想單獨意會直至達到共鳴。

關於名師教學觀摩心得體會 篇19

5月17日,我有幸被界湖中心校推薦參加了在臨沂一小舉行的《中國教育夢——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好課堂國小語文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活動中觀摩了宋運來老師和魏星老師執教的兩節作文課,並聆聽了他們的作文教學方面的講座。

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直觀的、生動的觀摩特級教師的課堂,內心既緊張又興奮,眼睛一直凝視着執教老師和學生,手在筆記本上不停地記錄着一個個精彩的瞬間,兩位專家的課堂或生動幽默或簡約樸實,卻殊途同歸,歸於教師對於教育事業的忠誠,歸於對學生的愛,歸於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召喚。

宋老師的課激情四溢,師生交流中充滿了幽默睿智的問答,教師善於創設一個跌宕起伏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調動學生口語交流和寫作動力思維,注重了對作文教學中人文精神喚醒。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宋老師的作文講評課的處理,看似誇張,其實恰恰他是從兒童的眼中心中看作文的角度出發,愛與鼓勵會使孩子們走得更遠,並會將愛與鼓勵傳給更多的人,直至我們的社會。宋老師的講座同樣是激情四射、熱情洋溢,他從教師與學生的思維動力方面,從當前語文教育的現狀的根源到改良現代語文教育的對策方面,提出了一些簡單直觀、易於理解的觀點,既發人深省,又有可操作性。

魏老師的課就像一條澄澈的小溪,緩緩的流淌着,澄清的能讓學生能順着溪流照見自己的影子,流着流着就流進了學生的心田,從而激發出學生無盡的潛能。魏老師的課堂設計非常簡潔,教學效果——學生的出色表現,引來一次次參加觀摩教師自發的掌聲,這掌聲是對學生精彩表現的肯定,也是對魏老師高超的教學能力的欽佩。魏老師的講座從兒童思維入手,對教師作文教學設計技巧方面進行了潛移默化的引導,對教師與學生思維的廣度、寬度、深度,進行了拓展,八對關鍵詞的解讀讓人有茅塞頓開之感。

兩位特級教師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兩堂課兩個講座,像一枚石子拋入水中,在大家的心中掀起層層的漣漪,更像岸邊的燈塔,指引着大家在茫茫大海中迷失的航向。我想參加學習培訓的意義正在於斯,外延遠遠大於學習內容,思索遠遠多於所見所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