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9W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1

《戰爭與和平》是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諸多著作中的一部很優秀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被譽爲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象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會變動。 1805年7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着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着恬靜悠閒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巴甫洛夫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爲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05年至1820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讀完之後比較喜歡的是博爾孔斯基一家人、皮埃爾、多洛霍夫。博爾孔斯基公爵是個固執暴躁的老頭,個人讀罷卻感覺此角色卻有點可愛,臨死才表現出溫存之處讓人噓唏;安德烈一直給人冷酷的印象,一直很果敢,凡是當機立斷,表現出似乎是那種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人,但實則不然,在皮埃爾影響下進行過農奴改革,而後卻又徹底地放棄了改革,被娜塔莎背叛後雖表現出一副決然的樣子,但在戰場上負重傷偶遇娜塔莎時,對娜塔莎的往日情感又表現出來;瑪利亞在文中首先表現出來的是懦弱,但當父親死去之後卻又挑起家族的樑子,管起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情,頗顯堅韌;至於皮埃爾,木訥不懂得上流社會的遊戲規則,被瓦西里伯爵設計與海倫結了婚顯示出這個人物的些許不幸,但他卻真真切切地是善良的,雖然他的這一善良並不總是帶來好結果,但最終和娜塔莎結婚幸福生活也算有了一個好結局。多洛霍夫似乎不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但我卻喜歡得不得了,頗有昆汀。塔倫蒂諾的片子《inglorious bastard》里布拉德皮特飾演的小隊隊長,痞氣十足卻有那麼點武俠小說中江湖中人的味道,和皮埃爾的決鬥如此,衛國戰爭中作爲游擊隊一員行動時亦是如此。

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說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他集中描寫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爲座右銘的庫圖佐夫;快快活活上戰場、穿上乾淨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農夫們;在污濁和飢餓中爲自己的憧憬而滿面笑容的法軍俘瞄。而主人公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爲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僞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2

“只有天空是純潔的,沒有虛僞,沒有欺騙,沒有什麼能夠和它相比,天空之中只有安靜、柔和。”

本書的主人公:安德烈一生的心路歷程可謂曲折坎坷,而那片清醇高遠的天空成了他前後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觀的連接點,影響了他一生。

安德烈說:“榮譽和地位——這是我最爲珍愛和重視的兩種東西。”於是在混戰中,他沒有聽從命令,獨自衝鋒,爲名聲而戰,不幸跌成重傷。當他醒來時,迎接他的是一整片天空。只有那無限遙遠的蒼穹和高高漂浮的雲朵,無邊無際。生死邊緣徘徊的安德烈感嘆“爲什麼我從前沒有注意到它呢?”是的,遊走於各種社交場合,滿目都是榮耀、名利又怎容得下博大的天空呢?終於明白“一切是空虛”。當他被拿破崙救起時,仍凝望着蒼穹。鄙視寬廣天空下,戀戰的拿破崙的渺小,微不足道。愛國之情被天空激發起來:“人類在死亡面前是多麼無力。但與莊嚴而偉大的使命相比,死亡又變得何其渺小。”面對天空他重新審視了生命的本質意義。

廣闊的天空賦予了安德烈比天空更博大的胸懷,教會了安德烈博愛。

新生的安德烈醒悟了,走出了虛幻的生活,開始了全新的旅程。在對人生意義不斷地探索中,安德烈把愛灑向了自己的奴隸,實施了農奴解放。他一度因妻子去世而消沉的心,在遇見娜塔莎後,愛火重燃,深深被姑娘的天真爛漫所吸引,恢復了對生活的熱情。戰爭又一次爆發了,安德烈帶着滿腔愛國熱情上了前線,擔任輕騎兵團團長……。

天空的博愛使安德烈走上了生活的正軌,走向了成熟。純潔的天空淨化了安德烈的心靈,帶給他靈魂的安靜、坦蕩,教給了他包容的廣闊胸襟。後來,親密的戀人娜塔沙愛上了花花公子阿納託利。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原諒了他們。因爲生命讓他的靈魂得到了超脫,達到了一個更高的境界。他學會了上帝之愛,“用人類的愛去愛,愛可能變成恨,但上帝之愛是永恆的,任何事情也不能改變它,死也不能,它是堅不可摧的,靈魂的本質就是上帝之愛。”愛親人,也愛敵人,以仁慈的心包容敵人。安德烈因戰爭而傷,此後,他一直接受着《福音書》的薰陶,帶着對生命的醒悟離開了人世。正如他自己所說:“從面對天空那次死亡體驗後,就再也不害怕死亡了。”安德烈帶着對上帝的愛去擁抱那片天空了。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學會上帝之博愛,愛親人,也愛敵人,愛身邊的一切,那怎麼還會有戰爭呢?先哲們早就有了“主張兼愛,反對兼併戰爭”的墨家思想,然而後人們都好似忘了。博愛不易做到,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學習實踐,倘若我們努力以慈悲仁愛爲懷,心容天下,則“太平盛世”不遠矣!戰爭傷害了他人,也傷害了自己,某些人如果能將戰爭所耗的人力、財力用來關愛那片貧瘠的土地,那麼阿富汗、伊拉克也能成爲“桃花源”、“烏托邦”。很不幸,黑色的硝煙還是玷污了純潔的天空,烏煙瘴氣。

於是,我們只能期待下一個孔子。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3

1805年,拿破崙集結軍隊繼續向西挺進。俄國受到了威脅,遂與奧地利簽訂盟約,共同抵抗法軍。

雖然到處都是人心惶惶,但人們的生活並沒有被打亂,貴族們依舊舉行盛大的舞會接待客人,依舊和朋友們聊天玩樂。在莫斯科,人們生活平靜,在另一邊庫圖佐夫卻在帶領軍隊抵抗法軍的入侵。皮埃爾的父親去世了,他從一無所有變成了俄國首富,姑娘們都對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參軍了,公爵夫人爲他生了一個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還一直在追求着索麗婭。沒過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時愛上了阿納托裏。過了一段時間,戰爭打到莫斯科來了,人們紛紛離開,逃往別處。戰爭進行得很激烈,雙方傷亡慘重,安德烈也在戰役中犧牲。拿破崙似乎很有勝算。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俄軍勝利了。從那以後,生活恢復了平靜。娜塔莎與皮埃爾結婚生子,瑪麗亞和尼古拉也結婚了,人們都生活得很幸福。

從文章中我體會到衛國戰爭中,俄羅斯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力量。人民都願意參軍爲國犧牲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不怕死亡,隨時隨地做好準備戰鬥,只要國家用得上他們,他們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務。文章中許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軍官就擁有這種精神:樸實英勇、藐視死亡,他們都很有英雄氣慨。文章中的庫圖佐夫遇事沉着冷靜,腦子很靈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詳細、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體現者。在戰爭中俄羅斯能以少勝多,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小說中的三位貴族優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爾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衛國戰爭的最前線。安德烈公爵不僅是庫圖佐夫的好助手,還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他爲國捐軀,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現在人們的好日子都是用那些英勇獻身的勇士們的鮮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他們爲我們所做的一切,他們是多麼的不容易呀!在戰場上的每一分每一秒,士兵們都是冒着生命危險在戰鬥。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退縮,只想着怎樣才能勝利,才能讓子子孫孫們幸福地生活,他們從來沒有爲自己想過。那些被法軍抓走的俘虜們,他們就算死也不屈服,也不出賣國家和人民,與膽小怕死、傲慢自負的拿破崙相比較,他們顯得多麼偉大、多麼高尚。雖然他們很平凡,但是他們所做出的是令人尊重、敬愛的事,我們要向他們致敬,也要向英勇的將軍、士兵、統帥等等一些人致敬,感謝他們所付出的一切!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4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

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的多。

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

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

在現實中消滅敵人的軍隊和意志力往往要考慮自己的消耗,要考慮自身是否會被敵人消滅,還有當敵人的防禦強於進攻時產生的間歇,這樣戰爭也不會向極端發展。

綜上考慮由於自身的顧慮和客觀的情況可能會使戰爭進程充滿不確定性。

這種不確定性好像使我們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義。

實事也說明在很多的情況下真正的戰爭(即是兩方的真實的撕打)並沒有發生。

應該認爲戰爭中進行的軍事行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爲真正的戰爭進行的所有的準備,包括軍事動員,物資運輸,軍隊的調整集結。

二是真正的戰爭,真正的撕打。

可以知道在兩方的力量相差懸殊時,當一方認識到對方的軍事力量遠遠超出自己的力量時,就自動的放棄抵抗。

這也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

其實戰爭進程已經開始了。

這種不確定性並不與戰爭的目的即使敵人無力反抗矛盾。

因爲當一方不爲消來敵人做準備或決心不進行決佔而對方抱有積極的目的時刻消滅對手時,這一方在戰爭中必然會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爲他在戰爭中在沒有判定出對方不進行決戰的情況下做出了消極的不決戰的決心,

這樣在戰爭中他必然處於慌亂並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

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敵人無力反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摧垮敵人的意志力這個戰爭目的雖然不是每次戰爭都要達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戰爭一開始就存在於所有的軍事行動中,只是由於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緩和或是遏制了。

這本書拿破崙的戰爭是全書的中心。但是托爾斯泰想寫的並不是戰爭本身,而是戰爭給災民帶來的苦難。

這些年輕人都還很年輕但他們爲祖國挺身而出,在十幾年的戰爭中慢慢成長,成爲知識豐富的大人這是書中最令我最感動的。

從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東西,例如寫作時要給人物鮮明的個性和生命把人物寫活。還有寫作要,突出文章中心。最重要的是如果國難當前,要像那些年輕人一樣挺身而出。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5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的多。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

在現實中消滅敵人的軍隊和意志力往往要考慮自己的消耗,要考慮自身是否會被敵人消滅,還有當敵人的防禦強於進攻時產生的間歇,這樣戰爭也不會向極端發展。綜上考慮由於自身的顧慮和客觀的情況可能會使戰爭進程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好像使我們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義。實事也說明在很多的情況下真正的戰爭(即是兩方的真實的撕打)並沒有發生。應該認爲戰爭中進行的軍事行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爲真正的戰爭進行的所有的準備,包括軍事動員,物資運輸,軍隊的調整集結。二是真正的戰爭,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兩方的力量相差懸殊時,當一方認識到對方的軍事力量遠遠超出自己的力量時,就自動的放棄抵抗。這也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實戰爭進程已經開始了。

這種不確定性並不與戰爭的目的即使敵人無力反抗矛盾。因爲當一方不爲消來敵人做準備或決心不進行決佔而對方抱有積極的目的時刻消滅對手時,這一方在戰爭中必然會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爲他在戰爭中在沒有判定出對方不進行決戰的情況下做出了消極的不決戰的決心,這樣在戰爭中他必然處於慌亂並且不能集中力量,最大限度使用力量。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敵人無力反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摧垮敵人的意志力這個戰爭目的雖然不是每次戰爭都要達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戰爭一開始就存在於所有的軍事行動中,只是由於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緩和或是遏制了。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6

《戰爭與和平》是俄羅斯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諸多著作中的一部很優秀的作品,列夫.托爾斯泰的作品被譽爲19世紀俄羅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象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那個時期俄羅斯社會生活的一切矛盾和巨大的社會變動。

1820xx年7月,拿破崙率兵征服了歐洲,法俄之間正醞釀着激烈的戰爭。然而在彼得堡上層的人們依舊過着恬靜悠閒的生活,達官貴人們都匯聚在皇后的女官兼寵臣安娜·巴甫洛夫娜舉辦家宴招待會上。以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在戰爭與和平年代裏的生活爲情節線索,生動地展現了1820xx年至1820xx年間,俄奧聯軍同法軍在奧斯特里茨的會戰、法軍入侵俄國、莫斯科大火、拿破崙軍隊潰退等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表現了戰士們的愛國主義和英雄主義精神,歌頌了俄國人同仇敵愾精神和人民力量的偉大勝利。場面壯觀,結構清晰,具有強烈時代感。

要自己獲得這種科學,就必須清滌並革新自己內心的“自我”,因此,在認識之前,必須信仰,並使自己趨於完善。爲了達到這些目的,在我們心裏放進了上帝的光,它叫作良心 ;人民戰爭的巨棒以全部威嚴雄偉的力量舉了起來,並且不問任何人的趣味和規則,不考慮任何東西,愚笨單純地,卻是合乎時地舉了起來,落下去打擊法軍,直到侵略者的軍隊全部消滅;沒有人想到,承認與是非標準不相符合的偉大,不過是承認他自己的沒有價值和無限的卑劣。

體會最深的是,這部小說人物形象非常鮮明、富有個性。他集中描寫有本能智慧的人——以“耐心”爲座右銘的庫圖佐夫;快快活活上戰場、穿上乾淨的衫赴死、只求投奔造物主的農夫們;在污濁和飢餓中爲自己的憧憬而滿面笑容的法軍俘瞄。而主人公安得烈性格內向,意志堅定,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彼埃爾心直口快,易動感情,缺少實際活動能力,更側重於道德理想的追求;女主人公娜塔莎則是個情感豐富,生機勃勃,熱愛大自然,接近人民,具有民族氣質的女人。他們在保衛祖國的戰爭中得到了鍛鍊和成長,這幾個主要人物形象都具有較高的認識價值和審美價值。而以庫拉金爲代表的宮廷貴族的貪婪、虛僞和墮落的個性,也被赤裸裸地刻畫出來,並進行了無情的鞭笞。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7

放飛心中的和平鴿,用智慧取代戰爭的價值,用行動去填補和平的空缺。

——題記

20xx年3月1日,是一個悲哀的日子8名武裝分子,在昆明火車站展開了殺戮。瞬間,一箱箱行李失去了主人;一張張車票變作了廢紙;一排排座位在這一也失去了作用;更用一戶戶人家在忍受失去親人的悲痛中......這場由分裂勢力一手策劃的恐怖事件,令世界爲之震驚,讓人們又會想起了那段陰霾籠罩的歲月......

20世紀,是對人類的一次洗禮。伴隨着一,二次世界大戰的腳步。使多少無辜者倒在血泊中,無法與親人相見;使多少人眼睜睜看着家園被毀,卻只能無動於衷;又使多少人活生生被飢寒侵蝕,失去鮮活的生命。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有33個國家參戰,持續4年零3個月。用20xx多萬人死亡,20xx多萬人受傷。直接,間接經濟損失3000多億美元,使得工業水平至少倒退8年。而第二次世界大戰則更加殘酷,61個國家參戰,持續6年,經濟損失更是高達4.3億美元。這些數據一次次帶給我們震撼,我們經常慶幸那些歷史已成爲過去!但我們也應該感謝戰爭,感謝他給我們帶來的科技水平:我們如今的多媒體設備,原子彈,衛星......都是爲了戰爭而生的,是戰爭帶給了我們科技!

而反觀如今的和平,他就一定是完美的嗎,和平,造成了金融危機;和平,使人們一心追求GDP,亂砍,亂伐,排放污水,污氣,是地球資源遭到嚴重破壞......

戰爭,幾乎時時刻刻都無處不在,好像永遠無法消失。而戰爭的開始,往往是一些領導人,他們同時一方土地,卻不滿足,就打其他國家的注意,似乎讓他們統治地球也無法同時他們的野心。這些人給社會帶來了災難,他們何嘗想過無數人民的感受;他們何嘗知道武力解決不了問題;他們何嘗明白人人平等這個道理!而這些令人髮指的”狂人“偏偏就不計其數,以前有希特勒,東條英機,現在又有日本右翼分子......

如果繼續現在的“半和平狀態”人類就很難向前,只能止步不前,耗盡資源。所以,我們要權衡利弊,做到戰爭時期的科技狀態,剔除現在的“原地踏步”,勇往直前!

願和平之花盛開;願青山綠水常在;願人類步伐不止!

讀《戰爭與和平》的心得體會 篇8

其實不大想寫《戰爭與和平》的,但《宇宙簡史》是科學鉅作,《世界是平的》是經濟學的傷口寫出來一定是一部科研報告或是一份市場分析。所以選了《戰爭與和平》,最喜歡的作品。

《戰爭與和平》記敘了俄土戰爭的始末,從黃帝寫到貴族再到平民百姓,兩本厚厚的大書,我選幾個片斷來寫。

第一個是安德烈公爵血戰後身負重傷,倒在血洗的大地上。是什麼讓他活下來?是天空,故土廣闊壯麗的天空。

天空給了安德烈公爵如此強大的力量,讓一個萬念俱灰的人重拾信心。天空到處都有,也有很多人擡頭仰望,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天空,伽利略看到的天空是他畢生追求的真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看到的天空蒼涼悲壯,六王畢,四海一;秦始皇看到的天只怕是天下了。

那麼我們看到的天空呢?說實話,我看天的第一反應是“看雲識天氣”,第二反應是“空氣污染嚴重啊!”第三麼應是祈禱明天有個好天氣。偶爾,會有點詩意,也只是想到“小小的殼有大大的夢想,總有一天會找到屬於我的天”之類的歌詞,叫“歌意”也許更貼切些。

歸根結底,第一反應是本能,第二反應是聯繫實際,第三反應是基於第一反應的條件反射。而偶爾——那是心情不好的時候,調節心情,音樂使人快樂。但安德烈他看到的天空只可能是一種信念,是忠誠是愛是不捨,我們不得而知,但是透過作者的筆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作者透過安德烈的眼睛,看到生的力量——不管出於何種信念。

和托爾斯泰比,其實,我們真的很幸福,而我們肩上的責任也更重。我們要讓以後的人比我們更幸福。我們看的天空簡單明快,是因爲我們充滿信心,而託老看到信念,是因爲託老堅持的夢想。

第二個是戰場寫實,“看到法軍後方的人說俄軍一定能打垮法軍,而看到俄軍後方的人也這樣說“。

戰爭是人類永遠的主題,從刀劍到飛機坦克再到原子彈,還有不遠的將來想必會出現的太空戰艦。從幾百個人到十幾萬大軍再到百萬雄師,誰知道。小說中上億軍人的戰役會不會成真?一開始幾個氏族,到村落,再到舉國之一力,二次世界大戰襲捲全球,哪一天,人類會用鐵血一統宇宙。

一句話說的好:“戰爭是用牙解開舌頭解不開的結”。人類的結太多太緊,宗教、土地、資源、民族……全用牙齒解開,不是要把太平洋都染紅?託老在《戰爭與和平》中,寫出了這樣一種疑惑:民族與和平,哪個重要?

爲了人類的未來,很多都應該放下,但通向未來的路太多,走不同的路的人都有,世界卻只有一個。每個人都知道戰爭不好,但爲什麼總有人要戰爭?我不明白,難道,真的只爲兩個字:利益?

《戰爭與和平》太多太多的東西,只能寫這麼多。只是一些感想,寫下來罷了,與你共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