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反思與感悟心得體會(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1K

鐵路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反思與感悟心得體會 篇1

鐵路如同國家的血脈一般,對帶動經濟的增長有很大的意義,國家也十分看重鐵路的發展,連續三年對鐵路投資了8000億元以上。鐵路的發展速度很快,如今的規模也已經很大,但是我國地域廣闊,對鐵路還有很大的需求。相對於過去而言,如今鐵路網更加完善,鐵路線遍佈的地區越來越多,進而使得鐵路的下一步發展變的困難起來。“強基達標,提質增效”主題教育活動的開展爲鐵路的下一步發展提供了幫助,促進了鐵路科學發展。

鐵路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反思與感悟心得體會(精選5篇)

在過去的一年中,鐵路發展的速度很快,多地鐵路線的修建已經開通,以及多個跨國鐵路大工程的動工,成爲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標誌性成果。但是鐵路部門並沒有驕傲,沒有滿足與數量上的提升,更是致力於質量上的提升,爭取鐵路能跨上一個新的臺階。“強基達標,提質增效”主題活動是鐵路部門對內加強的表現之一,將鐵路部門對內加強的核心精神表現了出來,體現出了鐵路部門的用心。

鐵路的一個優勢就是安全性極高,但是在如今鐵路發展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威脅到鐵路運輸安全的問題。隨着鐵路的快速發展,鐵路的運力越來越大,客運量越來越多,且2019年鐵路客運創下了歷史新高,吸引了人們的眼球,但是鐵路部門並沒有將注意力停留在這些功勞上面,而是將目光放在了鐵路的基礎上面,着重解決安全問題。鐵路運輸中每一列火車的運量都很大,無論是鐵路貨運還是鐵路客運,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後果將不堪設想。鐵路部門也考慮到了這一點,“強基達標,提質增效”主題活動的開展加強了鐵路的安全建設,使得鐵路的發展更加平穩,安全性更高,讓旅客乘坐鐵路客運列車更加放心。

“強基達標,提質增效”主題活動的開展還提高了鐵路的知名度,讓人們對鐵路有一個新的認識。在過去人們對鐵路的關注雖然很多,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鐵路所做的貢獻上面,並沒有瞭解多少鐵路自身的東西。“強基達標,提質增效”主題活動將人們的注意力吸引了過來,加深了人們對鐵路的瞭解,以及讓人們更加認可鐵路,以後乘坐火車出行時也更加放心。

鐵路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反思與感悟心得體會 篇2

司法改革關乎人民羣衆切身利益,一直以來都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政協提案涉及的熱點。近年來,最高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視提案辦理工作,不斷完善提案辦理工作機制。在辦理提案答覆工作中,找準四個結合點,嚴格落實分級負責制,努力提高辦理質量和效率,確保提案辦理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讓政協委員在司法改革中充分發揮民主監督作用。

將“提案辦理工作”與“改革成果轉化”結合起來

接受政協的民主監督、辦理提案工作是人民法院的法定職責。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視政協提案的辦理工作,自覺接受民主監督,拓展接受民主監督深度,提升接受民主監督質效。在辦理施中巖委員和杜惠平委員“關於構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能力”的提案中,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把提案辦理工作與推進司法改革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爲落實xx屆四中全會決定精神和中央關於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意見,最高人民法院結合各地法院的改革實踐,於20xx年6月28日發佈了《關於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意見》和《關於人民法院特邀調解的規定》兩個改革成果。該改革成果充分吸納了委員提案的建議,以指導意見和司法解釋的形式對提案中的很多問題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迴應,實現了政協提案與司法改革成果的有機結合。

將“平日溝通聯絡”與“專門調研座談”結合起來

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意見建議,是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重要形式,也是察民情、聽民意、匯民智的重要途徑。最高人民法院在提案辦理工作中,及時與委員進行溝通,創新工作方式,將平日的溝通聯絡與專門的調研座談結合起來。20xx年5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開門”審委會,邀請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最高人民法院特約監督員、專家學者、基層調解員等列席審議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文件和特邀調解規定司法解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強調,在司法解釋和司法文件的制定過程中,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各界監督,增強工作透明度,認真傾聽人民羣衆呼聲,切實體現司法民主。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切實感覺到效果非常好。一是通過“開門審委會”,將代表委員一起請進最高人民法院列席審委會會議,充分體現了對政協委員的尊重和重視,讓司法更加貼近人民羣衆。二是通過“開門審委會”,近距離聽取代表委員的建議和意見,並對代表委員提出的有關意見進行認真詳細的研究吸收,達到廣泛吸納民意的效果。三是通過“開門審委會”,積極迴應社會關切,使司法決策更加科學,更加符合司法實際,更加符合法律精神,充分體現了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民主和司法自信。在改革文件出臺後,及時與參會委員溝通反饋,介紹全國法院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工作的進展情況,進一步贏得理解和支持。

將“答覆提案問題”與“破解司改難題”結合起來

提案辦理,解決問題是關鍵。委員關注的問題也是司法改革的難點和法院工作的重點。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同類問題統籌研究、共性問題彙總研究、重點問題集中研究,探索破解難題的方法路徑。通過辦理提案答覆工作,解決實際問題,發揮提案最大效用。20xx年,辦理涉及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的代表建議和委員提案有8件。針對這些建議提案,組織專門力量,研究辦理方案,制定落實措施。在辦理過程中,針對委員提案反映的問題,逐一進行分析,解答改進與落實的方案,提出了詳實的提案答覆意見。例如:針對施中巖委員提案指出的“非訴糾紛解決手段弱化”問題,採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改革措施:

一是搭建訴調對接平臺、整合解紛資源,建立調解工作室,推動調解、仲裁、公證等非訴訟方式的發展,發揮社會力量參與化解矛盾,破解大量糾紛涌入法院的問題。

二是完善訴調對接機制,探索建立家事糾紛、相鄰關係、小額債務、消費者權益保護、交通事故、醫療糾紛、物業管理等適宜調解的糾紛先行調解制度,不斷強化非訴訟方式分流糾紛功能,破解“案多人少”矛盾。

三是加強調解員隊伍建設,建立特邀調解員名冊制度,作爲法院附設法院調解人員,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爲了加強對特邀調解員的培訓,最高人民法院在湖南湘潭大學建立“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基地”,着力培養特邀調解員的調解技能,規範調解員的職業道德,提高調解員的業務素質。

四是建立立案前的委派調解和立案後的委託調解工作,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糾紛解決資源,最大限度地爲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的調解服務。

針對杜惠平委員提出的“各種糾紛解決組織各自爲戰,銜接不暢”的問題,建立了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商事調解、仲裁與訴訟相銜接的糾紛解決機制。在道路交通糾紛、醫療糾紛、物業管理等領域,建立“一站式”糾紛解決平臺,有效地整合各方資源,爲當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服務。例如,杭州餘杭區法院創新交通事故糾紛“網上數據一體化”處置平臺,搭建交通事故糾紛一鍵預判、一鍵確認、一鍵開庭、一鍵理賠、一鍵鑑定“五個一”機制,實現司法行政、行業協會、鑑定機構、保險單位等部門的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實現起訴、繳費、送達、鑑定、調解、開庭、案款支付等全程網上進行。20xx年1-10月前置調解交通事故糾紛1896件,調解成功1767件,司法確認1462件,快速化解了糾紛,減輕了當事人訴累。

將“提案辦理質量”與“提升改革實效”結合起來

政協委員的合理化建議已經成爲人民法院加強和改進工作的重要參考依據,有的直接轉化爲重大改革事項的決策意見。將提案辦理工作與提升司法改革實效結合起來,用提案辦理促進改革工作,用改革實效驗證提案辦理質量,找到切入點,摸準結合點,抓住着力點,獲得了落實提案內容和推進司法改革工作的“雙贏”。

一是強調提案辦理質量是工作的核心。提高提案辦理質量,尤其要在“嚴”字和“實”字上狠下功夫,嚴把交辦關、辦理關、督辦關,做到辦出效率、辦出質量、辦出成果。不能將提案停留在紙面上,而要讓提案建議實實在在地落地,融入到司法改革方案和文件中,逐漸成爲法院和社會各界的共識。施中巖委員提出,近年來法院民事案件總量持續攀升,大量糾紛主要通過案件形式提交法院,相當多的當事人“一步到位”願望迫切。但是司法資源的有限性,註定了訴訟不可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因此,適應糾紛的多元屬性和解決糾紛的多元訴求,及時轉變糾紛解決的理念,努力提供個性化“私人訂製”“量身定做”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切實滿足人民羣衆的多元需求,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

二是切實找準提案辦理與提升改革實效的着力點。爲了讓改革措施落地,切實抓好每項改革措施的落實。據統計,截至20xx年年底,全國法院建立專門的訴調對接中心2388家,建立和規範入冊的特邀調解組織近2萬個,特邀調解員達6萬多名,化解分流了大量訴至法院的糾紛。建立多層次、多元化的糾紛解決機制,對科學分流各種糾紛,緩解社會矛盾,節約司法資源十分必要和迫切。在北京市委、首都綜治辦、北京市高級法院的共同指導下,成立了北京多元調解發展促進會。截至目前,促進會共吸引35家行業性、專業性調解組織入會,各調解組織幫助北京法院訴前分流案件10萬餘件,承辦法院委託、委派案件2192件,調解成功案件標的額達2億8千餘萬元,爲及時化解社會糾紛、緩解北京法院系統“案多人少”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20xx年1月至10月,安徽省法院在立案前委派調解案件共計23173件,調解成功11556件,調解成功率爲49.9%,一定程度上對緩解“案多人少”矛盾起到了積極作用,淮南市兩級法院20xx年案件增幅首次同比回落8.1%。上海浦東法院作爲全國受理案件數最多的基層法院,20xx年共受理各類案件13多萬件,通過訴前調解和速裁共解決民商事糾紛44448件,以不足10%的民商事審判資源解決了49.4%的民商事案件,改革成效十分明顯。

三是促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地方立法,爲建立中國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打下法律基礎。四中全會將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納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部署,立法建設必須同步進行。最高人民法院一直高度重視推動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地方立法。在最高人民法院的協助和推動下,20xx年5月1日《廈門市經濟特區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成爲中國第一部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促進的地方立法。20xx年10月1日,《山東省多元化解糾紛促進條例》正式實施,成爲第一部省級促進多元化解糾紛的地方性法規。

目前,四川、安徽、福建、黑龍江等省也在積極推進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地方立法進程,爲最終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多元化糾紛解決體系奠定法律基礎。

鐵路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反思與感悟心得體會 篇3

按照路局《關於在全局辦公系統開展“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建首善之局”主題研討活動的通知》要求,現彙報本人在學習研討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一、對“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建首善之局”的認識

“強基達標”,就是堅持抓基儲、強基本、重基層,堅持落實各項工作的標準和規範,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明晰管理權責,強化職工教育培訓,構建科學嚴密的考覈評價體系,切實築牢鐵路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提質增效”,就是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爲中心,確立鮮明的目標導向,加快轉變鐵路發展方式,深化改革創新,推動鐵路發展從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運輸生產型企業向運輸物流型企業轉型,全面提升鐵路建設質量、運輸質量、服務質量、工作質量,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增收節支,努力提高企業經營效益。

“建首善之局”,北京鐵路局作爲連接首都與祖國各地的鐵路樞紐,我們肩負着服務全國的重任。因此,“首善”不僅要體現在路局的人文建設中,更重要的是要把這種優良的作風帶到企業現實生產中來,創造出顯著的經濟效益。

二、自身存在的問題

一是理論學習不夠深入。主要表現在缺乏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和主動性;存在實用主義,要用什麼纔去學什麼,與工作關係密切的才學,與工作關係不大的就少學或不學等問題。

二是工作作風不夠紮實。工作中存在畏難急燥情緒;工作不深入的問題。

三是思想解放空間還很大。有時對路局、段新思路和新舉措的認識還不夠到位,有時候對領導意圖把握不夠透徹,在工作中存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觀念,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

四是素質能力與新要求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五個欠缺”,即專業技術能力欠缺,經營管理能力欠缺,綜合性、複合型能力欠缺,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素質欠缺,謙虛謹慎、勤奮好學的素質欠缺。

五是服務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在搞好服務上,缺乏整體觀念和深度觀念,沒有跳出個人和辦公室的小圈子。

三、明確努力方向,及時補強提升

一是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下一步,我要深刻學習領會總公司、路局、段有關決策、政策,用好理論指導日常生產;同時,我還要系統學習專業技術、安全管理、人文社會等方面的知識。

二是堅持科學的態度和求實的精神,兢兢業業做好各項工作,樹立強烈的時間觀念、效率觀念、質量觀念、標準觀念,今天能辦的事不拖到明天,用最短的時間完成任務。

三是始終保持艱苦奮鬥、自警自勵的精神狀態,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時時處處嚴格約束自己,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計名利,不講價錢,不圖虛名,不事張揚,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

四是努力做到“三個善於”。善於克服急躁、消極情緒,迎難而上,積極工作;善於對遇到的問題進行理性思考,把握要點和規律性;善於從全局的高度認識事物。根據自身工作特點,多從主觀上找原因,多考慮自身原因,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虛心向同志們學習,接受大家的批評和幫助,腳踏實地地開展工作。

五是要樹立創新意識。努力做到“四破四立”,即破除單純辦文辦事的觀念,樹立服務意識,主動想大事、抓大事。破除因循守舊、安於現狀的觀念,樹立自我加壓、創先爭優的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破除被動應付的觀念,樹立主動執行的意識,增強政治敏銳性,發揮主觀能動性,做複合型、執行型辦公室人員。破除重形式、輕效果的觀念,樹立求真務實的意識,講效率、求實效。

鐵路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反思與感悟心得體會 篇4

沒有觀念的更新,就不會有發展的突破;沒有思維方式的轉變,就不會有行爲方式的改變

爲了共和國建設,地處小興安嶺腹地的伊春,幾十年來多出木材、出好木材,至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伊春出現了資源危機、經濟危困。當前,伊春的轉型發展正處在結構調整、動力轉換、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思維決定行動。沒有觀念的更新,就不會有發展的突破;沒有思維方式的轉變,就不會有行爲方式的改變。

要樹立綠色化思維。我們深刻認識到生態是伊春發展的“根”和“魂”,綠色是伊春的“筋骨”和“血脈”,把思維方式建立在保護與發展相統一的基礎之上,把“綠色化”“生態化”貫穿到轉型發展的全過程,真正讓綠水青山源源不斷地給我們帶來金山銀山。

要樹立“互聯網+”思維。互聯網經濟打破了地域時空界限,使原有的地處偏遠等劣勢,都不再是制約經濟發展的問題。而我們並沒有利用好互聯網這個免費、開放、合作的巨大商業平臺,網上推介、網上營銷的意識還不強,失去了很多商機。平臺決定高度、決定速度,搭上一個什麼樣的平臺,決定我們能走多遠、走得好不好。

要樹立資本金融思維。伊春林業生產經營的特殊性和體制原因,多年來一直徘徊在資本市場的大門之外,長期處於“想發展沒資金,沒有資金更難發展”的惡性循環之中。但這些都是客觀因素,核心還是思維方式的問題,懂不懂金融,會不會資本運作,能不能“無中生有”、小錢變大錢的問題。破解伊春轉型發展的資金瓶頸,必須給“藍天、綠地、青山、秀水”打上“價格標籤”,做活資本運營這篇大文章。

這幾種思維,是密切相關、有機統一的。綠色化思維是基礎,互聯網雲思維是方法,資本金融思維是路徑。我們強調改革創新,也要堅持依法辦事,優化發展環境。幾個方面共同着力,伊春轉型發展才能戰勝挑戰、行穩致遠。

鐵路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反思與感悟心得體會 篇5

“強基達標”旨在強化基礎、達到標準,這基礎包含了安全、管理、建設、設備、機制,以安全爲首要重點,夯實基礎,是鐵路生存的根本;“提質增效”意爲提升經營質量、增創效率,提質增效的核心落腳點依舊是客、貨運及資產經營開發,進步的重點仍是依託運輸市場的變化,強化專業優勢項目和注入合作共贏元素,彰顯大型國有企業與時俱進新思路;“奮力開創鐵路改革發展新局面”展示敢於推陳出新、號令全路爲實現目標而不懈奮鬥的堅定決心和意志,是“強基達標提質增效”的重要體現和結果。

俗話說: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在企業界是一條不變的真理。夯基礎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必須順應形勢的變化,鏡頭不換、力度不減、常抓常新。鐵路部門將“強基達標”貫穿機、車、工、電、輛各領域、各項工作之中,其目的是做實基礎,做牢基層,做強基本功,增強發展實力就在情理之中。

與強基一樣,提質也是全方面的。不僅鐵路自身的各項工作要提質,鐵路職工業務技能素質也要提高,同時對旅客和貨主的服務也要提質。按照鐵路總公司的要求,今年要繼續兼顧公益性與盈利性、統籌好簡政與放權、國有獨資與多方融資的關係。可以肯定,繼續增加高鐵運營里程與在部分地區繼續開行惠民便民的“綠皮小慢車”將成爲常態,民衆大可打消發達地區的“落伍”擔憂和發展中地區的“掉隊”焦慮,妥妥地享受鐵路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

鐵路部門“增效”主題的提出既是自身發展所需,也是經濟大勢所迫。而隨着今年以來鐵路貨運止跌回升、客運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出現,鐵路部門“增效”這步棋正逐漸走活。相信隨着全國兩會結束後,一系列利好政策措施的出臺,鐵路部門“強基達標、提質增效”的預期目標一定能實現。

鐵路作爲國家的重要基礎設施和大衆化交通工具,具有重要地位。只有切實做到“強基達標、提質增效”才能確保穩定;才能切實做到客貨通暢;才能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近年來,隨着高鐵不斷延伸、路網規模不斷擴大,社會對運輸企業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對安全管理、經營方式、員工素質、服務質量、現代化設備運用及可靠性等等,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技術、新任務、新形勢、新挑戰擺在鐵路面前。如何從規模型、粗放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從運輸生產型向標準化物流企業轉型,更需要“強基達標、提質增效”來確保長遠持續的發展需要。只有築牢基礎,一切經營行爲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凡事有規可查、有據可循,才能使企業在風雲不斷變幻的市場上站穩腳跟,謀劃長足發展。

由此可見,“強基達標、提質增效”是求真務實之舉,是鐵路創新發展的正道,也是鐵路健康發展之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