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摩心得體會(通用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6W

觀摩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門市實驗國小參加了“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課題觀摩”。在短短的半天時間裏,我們觀摩了蓬江區優秀教師、蓬江區教育指導團成員、蓬江區名師工作室學員陳國柱老師的課例《打電話》;還觀摩了全國優秀教師、數學特級教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黃愛華老師的課例《方程的意義》和現場互動活動。

觀摩心得體會(通用16篇)

陳老師和黃老師精彩的課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特別是是黃愛華老師的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重新定義了教學方式。以下是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老師生動的預熱和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爲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爲本”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與要求。

二、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黃老師風趣幽默的語調、生動精練、吊人胃口的講解,非常值得我學習,他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和黑板教學,不僅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而且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幾乎不受下面幾百位老師觀摩的影響,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實在是妙!

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觀摩心得體會 篇2

翻轉課堂對於我而言是一個非常新的名詞,通過學校的講座以及自己在網上查找資料學習以後,纔對此有了大概的瞭解。所謂“翻轉”就是把“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變爲“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對知識的吸收與掌握,晚上回家後通過教師的教學微視頻學習新知識”。 這就會讓人不禁想問,這種教學模式的好處在哪裏呢?通過學習後,我對此有了些些體會。

其一,這有利於學生的因材施教。我們必須承認學生在學生上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我們老師在課堂上不能,也不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所教授的知識。而通過微視頻,每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強弱去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可以反覆觀看自己所不懂的知識點。學生可以自己調節自己學習的節奏,靈活性更大。也把學生的自主學習發揮到了最大限度。

其二,學生在學了新知識後回到課堂上,在老師的指導下做作業,有疑難時跟老師和同學一起討論解決。更有利於探究合作學習。確保學生能夠做對作業,更重要的是確保學生學會了所教知識,讓教與學有機結合。

其三,翻轉課堂有利於學生提高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通過自學微視頻,學生會很容易形成質疑思維。會了解到自己什麼地方懂,覺得什麼地方有問題,這就會形成思維的碰撞。而後在通過在課堂上去同學老師探究、合作學習,去解決問題。學生始終處在思考、分析、探索、提高的狀態中,思維活躍,認識深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漸提高,創新意識明顯增強。

自然,我同樣也覺得,翻轉課堂也有他的不利之處。翻轉課堂先學後教的教學模式並不是適合於所以課型的,它更適合習題課,複習課。而且微視頻.實效性和趣味性也有待提高。

我覺得對於翻轉課堂的實踐因遵循循序漸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首先要做的是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逐步實現翻轉課堂可操作性,這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

觀摩心得體會 篇3

通過聽課23節,並聽取專家評審組評課,受益匪淺:

一課堂注重教學實效性。展示的課較近年的觀摩課相比少了點綴課堂的非語文化的內容,教師更追求精品課堂,在識字,閱讀,口語交際課作了很好師範、引領,能一步步踏踏實實教會學生讀書,表達,發展思維,訓練讀寫。

二、注重對文本的研究。執教者都努力擔當好三個角色:一是當好“讀者”,如東北師大附小孫世梅老師,作爲長春版教材編寫組成員及該校教導主任,執教當代作家史鐵生自傳體散文《秋天的懷念》,開課運用書寫“癱瘓與憔悴”兩個字讓學生猜想詞意,由詞聯想人物的方法突出主線,再運用讀書,圈畫,填寫表格,梳理人物對話,引領學生理解詞語、領會句意、感悟中心,進行了層次遞進、感情朗讀及語感訓練,實現了長篇短講。讓每一位聽者深切感悟到了一個因癱瘓傷病折磨而放棄生機的兒子;一個重病纏身卻心照顧兒子變得“憔悴”的母親形象。含着淚聽完了整節課,教者的語文素養,對文本獨特理解和獨道的課堂設計深深打動着在場的每個人。二是教師當好“教者”。 握住文本,精心設計,教會學生閱讀、識字、交際。如松原寧江實驗的高羣芳《昆蟲世界》、省二實驗邙心睿《漢字家園》將識字教學融生活化,民族化,趣味化於一體。三是當好“學生”,教師能站在兒童角度認識文本,思考他們的學習困難,對文本結構層次、重點句段、情感意蘊、語言文字訓練點了然於心。榆樹市五龍中心校的40歲左右的蘇建民老師以他的幽默,真誠羸得學生喜愛。執教《釣魚的啓示》開課,讓學生猜想他初次來長春在過轉盤路時是否闖紅燈?引發懸念,課結束了他說出自己違背交通規則。但教學這課篇後自己來到無人交通崗,在衆人詫異眼光裏按指示燈穿越馬路。提示了本文深刻寓意-實踐道德難,在別人那樣做或是沒有人監督下實踐更難。

三、師生素質高。教師語文素養高——普通話標準,板書端正,文化底蘊紮實,教學觀念先進。全身心關注學生,與學生溝通和諧、自然。具有藝術、機敏的教學機智。有的藉助課前遊戲拉近與學生心理距離,幫助他們平靜心情,正常發揮;有的巧借現場聽衆資源,爲教學服務;有的讓學生當場質疑,改進教學設計,創造出新的教學亮點。

學生訓練有素,積累古詩文面寬。有的高年積累水平達到國中水平。學生學習主動、積極、熱情、活躍,朗讀水平高。發言滔滔不絕,聽講全神貫注,知識豐富、視野開闊、思維活躍,讓我們看到了省城孩子知識與能力之強。

四、教學情境生動。教師以自身對文本領悟,帶領學生進入文本情境;用煽情的音樂、形象的畫面、直觀的錄像營造出藝術化情境,讓學生動情入境;引領學生進入角色、展開想象、角色體驗,彷彿身臨其境,導引情感自然流露。

教學是一門充滿缺憾的藝術,觀摩活動存在另人深思的地方:

1、教學任務分配要實際。當前語文教學追求的理念與境界是“輕輕鬆鬆教語文”多用減法。一些教師不會分解目標與內容,追求完美,什麼都展示。如有的低年級識字教學既要交流識字方法,又要學生課上討論,朗讀,積累,教學內容過多,目標過高,活動過泛,讓課走入了可遠看不可近學的境地。,

2、對於文本的把握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一些教師不明白教材編寫意圖,如板塊、單元,教材前後聯繫,設計缺乏整體考慮。

3、減少浪費,不要過份模仿。

一些教師花好多時間,精力,製作精美課件,把整篇課文都製成課件展示。而對於語文的朗讀,訓練,積累,識字任務只蜻蜓點水處理,本末倒置。

另外 ,課前不要過多演練,不利於兒童身心,有的課前問學生要怎麼上這節課,分明在宣傳我們的表演這就拉開了序幕。

此次學習讓我反思了我縣語文教學教研一些不容樂觀的現狀。

(一)語文注重形式,不注重效果。

語文學科集工具性、思想性和社會性於一體。但當前語文教學的管理,無非是開學初寫教學計劃,定進度,考試,最後是質量分析。周而復始,一成不變。一些教學檢查無非是檢查教學進度是否與其它教師同步,是否完成規定作文篇數,作業有否全批全改等,最終關注的是考試成績。教學中一些教師,要求學生對同一段文字產生相同感情、速度,同樣順序,或把教參中得出結論裝進不同大腦爲已任。學生背熟標準答案,卷面成績上去了,似乎皆大歡喜。建議針對語文教學管理要多些彈性和靈活度。判定一個語文教師工作是否成效,除常規檢查和考試外,應有一些輔助手段,如:抽查學生作業,把開學初與期末作文做對比,看有無進步?或隨機檢測的學生鑑賞能力,寫作及閱讀方法掌握;各類學生的口頭作文能力如何。這些看上去較模糊,缺少形式上的精確度的考查方法,恰恰是語文科精髓之所在。將常規考試與能力考查相結合,才能真正檢驗教學成果與學生知識水平。

(二)注重課本,把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隔離。

當前有限課時幾乎全被教師講解課本知識以應付各種考試佔用,學生課外時間又被各門課和參與補習班時間佔用少,學生體驗生活與實踐操作的機會少之又少。如作文教學,學生沒有豐富的社會生活及對生活的深刻了解,是寫不出東西的。怎樣把語文學習與社會生活聯繫起來,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能力,課外怎樣多些創造性實踐,角色體驗的機會,讓語文知識不再脫離社會實際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應多思考的。

(三)一些教師的教研意識不強。

我們針對名師,中青年教師要開展各類活動,以調動他們的教學教研的極積性,讓不同年齡,不同水平的教師得到專業發展與提升。

觀摩心得體會 篇4

轉眼間,這次的幼兒園教師培訓已經結束,很榮幸自己能夠參加這次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充實而富有意義,使我受益匪淺,讓我如幼苗般得到了滋養,此次培訓理論與實例結合,課程豐富多樣,從全方位地精心詮釋了成爲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經過四天的學習,收穫頗多,談談自己的一點學習體會。

一、幼兒教師要培養終身學習的理念

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隨着社會的不斷髮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斷更新。爲了適應孩子的求知需求,我們要不斷學習,隨時補充自己的能量,給自己充電。如果只靠原來在學校學的那點東西,遠遠不能滿足孩子的需求,日積月累就會被社會所淘汰。對孩子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更是一件不負責任的事。

過去,我們是領着孩子在學習,現在我們是和孩子一起學習,如果我們不把自己的知識的海洋裝滿,怎麼才能滿足孩子那一條條求知慾旺盛的小河?教師的業務素質很重要,現在的教育對幼兒教師的要求很高,琴棋書畫,歌舞情樂,只有高素質的人才能更適用這個崗位。所以,我們每天至少學習一篇教學方面的文章,每天練練基本功,讓自己在幼教領域不至於落後。

二、幼兒教師加強道德素質的培養

講到了幼兒教師道德素質的重要性,他說“人才分四種:一是有德有才;二是有德無才;三是無才無德;四是有才無德”爲什麼有才無德還趕不上無才無德,那是因爲有才無德的人更容易對社會造成傷害,是潛在的定時炸彈.所以幼兒園教師必須要有高尚的品德,還要有高度的責任心.如果老師沒有責任心,品質惡劣是不能更好的照顧幼兒,培養不出好孩子的。

才能可以培養,而一個人的品德出了問題是很難糾正和改進的。說到品德,我又想到責任心,幼兒教師沒有責任心,是不能很好的照顧幼兒的,保教質量就會下降,何談更好的教育?所以,這就要求我們遇事多從他人的角度考慮,以誠待人,平時照顧幼兒的時候多注意細節,不讓任何潛在的危險傷害到孩子。

三、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師德和職業道德

德高爲師,身正是範,師德是一個教師的靈魂。能否成爲一個好教師,要有“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走”的精神。熱愛、尊重、理解幼兒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核心。愛是兒童正常成長的必要條件,我們要學會理解、關愛幼兒。

四、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業務素質。

要實施創新教育理念,創新型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業務素質:

(1)有豐富的知識結構,這是教師發揮創造性的基本保證。

(2)有較高的管理藝術。管理包括兩方面,一是班級的整體管理,二是針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

(3)有豐富的情感。教師聲情並茂的朗誦,熱情洋溢的讚賞以及在與學生接觸時的儀態、表情和舉止所表現出的積極情感能隨時地激發、調動學生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因“親其師而信其教”,變苦學爲樂學,單純的知識傳授變成了雙向的情感交流,使教者亦樂、學者亦樂。

總之,經過此次培訓,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學到很多知識,認識了很多朋友。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我要不斷努力,學以致用爲孩子上好課,成爲孩子的好朋友。

這樣能力差的孩子纔有安全的活動環境氣氛,自信心十足,纔會獲得成功和滿足。因此我們在教學活動中,要面向全體幼兒,儘可能讓每個孩子有着表現自己的機會,不要只追求結果而放棄過程中尊重幼兒發展水平與個體差異教育的統一。

觀摩心得體會 篇5

上週五觀摩了十里鋪愛心園,進入幼兒園映入眼簾的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操場上整齊擺放們戶外的材料讓我的感受到戶外的多樣性。

走進幼兒園大廳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這裏真的是們的世界,大廳里布滿了充滿的天真純潔孩子們的作品,樓梯兩側孩子們的作品警示着我們正確上下樓梯方法,教師和孩子們富有創意的美術作品裝飾着室內的每一個角落,讓我處處感覺到很微妙和奇特。

順着觀摩的人羣走進不同年齡班的活動室,看到幼兒園教師暖暖的微笑、親切的話語、形象的肢體語言,無一不在向孩子們傳遞着愛的訊息。各年齡班班裏活動區角的劃分和設計很清晰,可操作性的材料很豐富,廢舊材料的利用很巧妙,孩子們的作品展示精緻。每個班級的養成教育在相應的牆飾展示影響着孩子們行爲。整個集體教育教學活動組織環節組織實施中能較準確的把握幼兒的年齡特點,關注全體幼兒、思路清晰,活動材料準備豐富,尊重孩子們的想法,讓幼兒充分體驗動手操作和記錄結果,孩子們的學習態度積極,通過自由嘗試和體驗能夠在教師設計的活動中理解活動內容。從整個活動來看,目標的達成度較好,重、難點突出,整個活動幼兒都處於積極的狀態,活動注重動靜結合,由易到難,最大程度的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伴着悅耳的音樂孩子們在老師有序的引導下開始了活動區的活動,打亂年齡界限的取悅活動,我還是第一次觀摩。在觀摩過程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幼兒園裏整個空間的利用非常合適,區域環境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設計優美和諧,活動區的活動材料豐富多樣、廢舊材料擺放合理、設計利用的巧妙。每個活動區材料的使用年齡特點明確,層次清楚,通過觀察和文字提示能夠滿足不同年齡段的需要。觀摩過程中我看到孩子們非常有序的接伴遊戲,教師的指導有針對性,遊戲中幼兒遇到的問題教師分年齡段採用不同的方式引導幼兒解決問題。

音樂聲的再次響起,提示着孩子們活動區遊戲的結束,孩子和老師們有序的收放和整理和材料,讓我再次感受到加強常規培養的必要性。戶外和做操孩子們在不同音樂的伴隨下分階段有序地進行隊列和間操活動,教師和孩子們的精神飽滿、動作到位深深感染了我。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讓我感受到幼兒園的大環境以幼兒作品爲主,不但能展現孩子們的發展水平,還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真的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這種打破年齡界限的區域活動,充分利用各班資源方式擴大孩子們相互瞭解和交往範圍,孩子們在遊戲和操作過程中能有以大帶小,讓他們在平等的關係中互相學習和指導。學習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可帶給我的思考是長久的。今後在自己的實際教學工作中,我要學會不斷反思,選擇有效的教育方法,注重因材施教。在組織和設計活動時,要充分挖掘幼兒潛能,創造一個豐富、多樣的,可供選擇的,有啓發性的環境,提供多種方法,寓教於樂。

觀摩心得體會 篇6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在這次婺源教育新視野第八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觀摩活動中,各位名師在課堂上讓孩子們感受到語文的魅力,培養孩子們對語文的熱愛,讓我深受啓發。

在教學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査曉紅老師《敕勒歌》授課過程,當學生對“敕勒”一次不理解時,査老師一首優美的《56個民族》將學生帶入民族歡聚的情景,由此推斷出敕勒是一個民族,讓學生記憶深刻,對課文理解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授課過程中査老師的識字教學也是靈活多樣,有組詞方式、甲骨文和想象的方式,尤其是以甲骨文解釋“穹廬”一詞,“穴”和“廣”均與房屋室內有關,所以學生能夠很快理解穹廬的意思。而“蒼茫”是讓學生想象,並沒有以圖片展示,學生的想象可以自由自在,有屬於孩子們自己的蒼茫世界。在課程結尾時,査老師動情地講述了敕勒歌的故事,孩子們唏噓不已。老師又以動聽的歌聲《敕勒歌》款款收尾,我看見學生們沉醉其中,都忍不住自己唱了起來,最後讀起來時自然也是富有深情。在情感共鳴中學習語文是我從査老師的教學過程中得到最大的體會。

其次,讓孩子們去“展示自己”。在課堂上,老師要大膽地讓學生去體驗,去感悟,去盡情地展示自己。在何捷老師的《口語交際:商量》中,幾乎所有的場景何老師都是讓孩子們來表演的。上課時,孩子們都希望展示自己的成果,學生們表現非常積極,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成功地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

最後,引領孩子去讀書。在張祖慶老師的作文教學中《穿越寫作:<5月35日>》,張老師不僅自己聲情並茂地讀,孩子們彷彿身臨其境,一直孩子們讀自己的作品時也是有聲有色。在吳勇老師的《蘋果脫險記》中,吳老師詼諧幽默,讓孩子們在讀的過程中也是享受,課堂氛圍非常活躍,巧妙串聯,是我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在這次學習過程中的心得體會。我會努力進步,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也會變成孩子們學習知識、放飛夢想的理想舞臺。

觀摩心得體會 篇7

20xx年11月6日,我有幸來到東山縣實驗幼兒園參加半日觀摩活動,園所環境創設、晨間戶外活動、晨間早操、集中教學活動,每一個環節我都在不斷的總結、比對、反思。這次活動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便是幼兒的安靜、有序和聽話,可以說是"令行禁止",我想這麼好的常規肯定離不開老師平時點點滴滴的培養,離不開老師對班上每個幼兒的解讀和分析。

這次觀摩活動,幼兒園把我安排在了中(2)班,而這次參加半日活動的朱老師經過精心準備,爲我們展示了非常精彩的半日活動,讓我們進一步明確一日帶班過程中的保教細則。首先,朱老師嫺熟地組織幼兒進行形式多樣的戶外體育活動,沐浴在清晨的陽光下,幼兒"跳腳印-爬山洞-走平衡木-套圈", 在這一系列的戶外活動中,幼兒都安靜有序地進行。每個環節孩子們參與的熱情高漲。

此環節可以看出朱老師事先已經讓幼兒瞭解了各種器械的玩法,在這樣有計劃、有準備的組織下,活動方能起到鍛鍊身體,提高走、跑、跳、鑽、爬、平衡等技能。接下來是做早操環節,在早操之前朱老師先向幼兒講明早操規則,在早操時各班老師都充滿激情地帶領着幼兒,力求做好每一個動作。接下來朱老師組織幼兒有序地吸收和安安靜靜地吃點心。接下來則是本次觀摩活動最主要的部分--集中教學活動:中班繪畫活動《秋葉》。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是教師專業技術水平的體現,是幼兒發揮想象、探索創造的空間。

活動中,朱老師教態自然,教學設計非常有創意,形式新穎,讓人耳目一新。可以看得出朱老師的這節繪畫課是經過精心的研究,每一個環節都經過認真的思考,明白什麼地方要引導,什麼地方該適當地提些問題。比如,在"讓幼兒欣賞葉子的不同裝飾"環節中,朱老師事先引導幼兒認識不同的圖形和線條,讓幼兒進一步地瞭解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裝飾樹葉寶寶。總的來說,這節課讓我在欣賞到朱老師精彩的同時,同時也發現了自己的很多不足。以前我只知道用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來裝飾葉子,從沒想過一片樹葉還可以劃分區域來裝飾,可以同時用上波浪線,鋸齒線,長城線,螺旋線,左斜線,右斜線,橫線和豎線,甚至還可以用大的圓,小的圓,黑的圓,白的圓來裝飾。用朱老師的話說,就是"裝飾樹葉要有對比,可以是大小對比,也可以是黑白對比。

"這節課真讓我大開眼界,也受益匪淺,原來繪畫課是可以這樣上的。一直以來,我都覺得只有色彩斑斕的水彩畫纔會美,沒想到由簡單地圖形和線條組成的線描畫也同樣可以這麼美。最後的兩個環節是午餐和午睡環節,由於時間關係,我們沒有觀摩完整個流程,但這並不影響這次半日觀摩活動的完整性。

半日觀摩活動結束了,雖然這次觀摩的機會是短暫的,可帶給我的思考卻是長久的。我決定在這次觀摩活動結束後,回到自己的幼兒園,對照半日活動相關要求,開展相對規範的幼兒園半日活動,通過在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不斷反思,以正確的教育觀念和行爲去引導每一位孩子,並和他們一起成長!

觀摩心得體會 篇8

20xx年10月20日至21日,我很幸運參加了第二十屆“相約名師,聚焦課堂”的國小數學的觀摩會,有幸聆聽到劉延革、蔡宏聖、唐彩斌、張冬梅、強震球、朱德江、徐斌等幾位名師的講課,讓我近距離地真實感受到了名師的教學智慧。他們以自己獨有的內在美和外在美的藝術風格的教學,感染着學生,震撼着學生的心靈,同時也觸動着我的心絃。專家們用生動幽默的語言、一個個質樸真實的經歷講述了自己對國小數學教學的獨特見解和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他們紮實深厚的教學功底、精湛的教學水平、嫺熟機智的課堂駕馭能力,多方位地展示了自己的教學風格與魅力。課堂上獨特的教學設計、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手段讓我們豁然開朗,受益匪淺!這兩天的培訓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對我們學習數學的意義也是深遠的,下面我就以我印象最深的幾點展開我在此次觀摩會上的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的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這次的學習讓我們感受到每堂課都很接地氣,沒有了作秀。教師放低了身份,與孩子有機地融合到一起,很實在,很和諧。課前每一位教師都與學生輕鬆的交流,使學生的心情得到了放鬆,學生自然就以飽滿的熱情及亢奮的鬥志投入到了新內容的學習。如強震球老師,他上的《分數的初步認識》和《分數的意義》這兩課,這位老師的名字很有意思,強大的強震動的震皮球的球。他在課前與學生這樣交流,他說:“你們知道我的名字嗎?”“看到我的名字你們想到了什麼?”這個時候學生開始衆說紛紜,其中有個孩子說:“我在想這個老師是不是強大到震動了地球”。在學生們一片笑聲中,老師趕緊走去和學生握握手說:“謝謝你這麼看的起我。你的想象力真豐富。”“孩子們,今天的課我們就從想象開始。”課就這樣拉開了帷幕。天真的孩子與幽默的老師一下子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自然就緩解了學生的緊張感,也爲自由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奠定了基礎。

二、課堂教學中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聚焦核心。

我很有幸聆聽了劉延革老師的《簡單的數據分析》,在課的開始,通過猜測,班內3位同學的生活方式,引出數據,進而引出數據分析;先是出示身高數據進行分析判斷,然後依據身高數據分析三位同學的生活方式;隨後又出示了體重數據進行分析判斷;最後將問題進行拓展,應用數據分析,進行決策、預測、判斷的練習。

無論是課題的引入,還是隨後的拓展,都把握住“數據分析”這一核心概念進行教學。這種數據分析,不僅僅將目光停留在統計圖上,更重要的是分析出統計圖背後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我們解決實際問題。

不僅是這節課,我覺得所有的統計教學都應以“數據分析”爲核心。數據分析是是一個複雜的思維過程,數據分析的過程不只是計算和畫圖,而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整理和分析數據,將蘊含在數據中的信息提取出來幫助解決問題。

雖然兩天的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已經結束了,但名師數學教學的風采與魅力給予我極大的感受跟啓發。作爲一名老教師,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需要學習和實踐還很多,還需要我們不斷去認真探究,細心琢磨,在自我反思不斷的總結和提高,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效之路。

觀摩心得體會 篇9

我有幸在實驗第三國小參加了國小英語 學案 導學 競賽中優質課展示觀摩活動,聆聽了五位優秀英語教師的課,每節課執教的老師水平不一,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一談我幾點不成熟的感受:

一、教師的自身素質

本次共聽了5節觀摩課,她們分別是來自八里鋪國小的桑麗珠老師,第一實驗國小的馬如玲老師,何家山學校的楊玉紅老師,西街國小的蔣麗老師和龍門學區的魏小霞老師。五位教師上課節奏清晰、明快,整個課堂駕馭能力非常強,整個課堂有張有弛,學生始鍾處在高度興奮、高度思考運轉的狀態。在這一天的聽課中我發現這些教師都有幾個共同特點:

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課上儘量多的使用英語。例如:Youplease!Whocan?Readaloudy!Oncemore!Again,please!lit.等等。對於英語教師來說只有儘可能的運用課堂用語,多說英語才能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上課的五位老師無不體現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找回了自信,體驗了學習的成功與快樂。教師在課堂上極具親和力的語言,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人性化的培養。而這樣的課堂,正是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揮,個性得以張揚的重要前提。

3、課前導入五彩紛呈。每節課開始之前,每位老師都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熱身,有節奏歡快的chant,動聽的songanddance,熱鬧的自由談。這不僅烘托了課堂氣氛,增強了師生感情,而且也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二、運用多媒體教學。

此次活動,老師們都運用了多媒體這一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以鮮豔的色彩、活動的圖像和有聲的對話,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創造了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利用電腦課件、錄音機、等多媒體,創編一些遊戲和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尤其是八里鋪國小的桑麗珠老師她製作的課件運用了節奏歡快的英語歌曲做遊戲,在遊戲中學習鞏固所學內容。還有蔣麗老師製作的課件給出一幅畫的一小部分讓學生猜動物,抓住了學生好奇心的這個特點,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到課堂上來了。

三、培養學生活用英語的能力。

教師上課立足點高,目標把握明確,整堂課重在文本,然又不侷限於文本,而是根據學習知識掌握情況,合理開發和生成課堂資源,讓學生的學習在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有效的擴展開去。學生有效的從 學英語 水到渠成的轉變成 用英語 。教師着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的運用能力,切實讓學生 活 用英語,用 活 英語。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注重主體參與,教學中互動模式多樣,多采用小組討論或競賽的模式或創造一個語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同學們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這一天的聽課中,每位老師都採用了小組競賽的形式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爲學生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學生積極性調動起來以後,怎樣保持下去也很重要。幾位老師在每個教學環節中對孩子的要求都清楚明確,難易適中。只有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應該幹什麼時,纔有可能幹好這件事;而問題太難孩子會無從下手,太易又不用思考,這都會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在此次觀摩中,可以感受到情景教學,任務教學,合作探究性教學等教學理念。讓我對這些新的教學理論在實踐中的合理應用有了進一步的體會與理解。教學真的是用心、用腦的大膽實踐過程,並且教學生,重在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良好的學習品行。我想關鍵的關鍵在於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和綜合素質,在每一個教學環節中多動腦筋,多反思,大膽用新的教學理念去指導實踐。

這次的教學觀摩活動,讓我學到了不少課堂教學方面的方法與形式,但是如果照搬運用到自己的課堂中,可能會不行。只有經過自己的思考,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才能讓自己的課堂更加有效。

觀摩心得體會 篇10

12月1日、2日,我有幸赴鄭州聆聽了支玉恆、張化萬、賈志敏三位名師所執教的作文教學課以及精彩的報告。大師們來得匆匆,去也匆匆,我不禁發出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的感慨。但是他們卻把“萬般滋味”留在我的心頭。大師們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引人入勝的感情朗讀,精湛的教學藝術,頗具特色的肢體語言,樸實無華的教學風格令我難以忘懷。

一、 讀書要學會用心靈來傾訴 支玉恆老師執教了《匆 匆》這篇優美的散文。整個課堂上分爲“用心靈來誦讀”和“用心靈來傾訴”兩大板塊。整節課上,散文的美被支老師在不經意間、至善至美地被詮釋了。就這樣,在這節課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思想種形式的朗讀中受到了震撼。在“用心靈傾訴”這一環節,支老師讓學生拿出筆來,把自己的感悟寫成一句格言警句,向作者傾訴自己的心靈。哪個同學見解獨到,就“獎勵”他把自己的名言寫到黑板上。於是,孩子們一個個自信地走上講臺,在黑板上留下一份份特殊的“獎品”:“只有珍惜時間,纔會讓生命開花。”“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 “生命平等,時間短暫,問題在於會不會利用”“讓我們用今天的努力留下歷史的精彩”“時間只留給會珍惜他的人”。在這樣的獎勵中,千古流芳的名篇與孩子們沒有了距離,孩子們的心靈被深深震撼了,思想者在自己的思考中得到了自信。如果長期堅持這樣的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就會得到鍛鍊。

二、 教會學生寫作方法

在《品味陽光》這節課上,支玉恆老師又給我們上了一節生動的讀寫結合課。在支老師不斷鼓勵、循循善誘下,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已經十分到位,老師及時調整教學手法,重點教給學生學習課文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例如上課伊始,支老師讓提出有價值問題的學生把問題抄在黑板上。有個學生提問:“課文開始是寫事的,到最後爲什麼又成寫人的?”在學完課文後,支老師讓提這個問題的學生來回答,稱之爲“問題回家”。這時候,學生很自然地理解了這種“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接着支老師讓學生說說身邊有哪些像這樣樸實平凡、默默無聞的人,並動手寫100字的一段話。這個時候滲透寫作方法,告訴學生通過幾件事例,最後又回到一箇中心點上,這種寫作方法就是點面結合。我想,如果我們能在每節閱讀課上都能結合課文給學生講授寫作知識並進行小練筆的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寫作水平哪有不提高的道理?

三、 創設情景讓學生喜愛寫作

張化萬老師一再強調“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直接的學習動力,學生對寫作訓練有濃厚的興趣是教學的最大成功。”在《情趣作文教學》這節作文課上,張老師用他精湛的教學藝術給我們展示了一節精彩的寫作指導課。

課上,張老師首先提問:“誰是我們班的大力士?”然後讓學生描述這個“大力士”的外貌特徵並說明他被稱爲“大力士”的原因。這種看似不經意的提問其實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爲後來的寫作打下了基礎,而且這種訓練是貫穿課堂始終的。接着張老師創設了一個活動:挑8個學生舉行吹氣球比賽。比賽結束了讓得冠軍的學生來形容一下自己吹的氣球像什麼樣子,並說出自己吹的時候採用了什麼方法。然後張老師給學生7分鐘的時間把剛纔吹氣球的經過寫成一段話,並讓學生自己讀寫好的這段話,及時進行交流、修改。學生在這種輕鬆愉悅的環境中修改了自己的作文,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提高。最後,張老師讓學生給文章起個名字,對題目擬得多的、好的學生進行表揚,以激勵學生充分開動腦筋積極思考。於是,在交流題目的時候,一個個生動有趣的題目從學生筆下涌出:《真假“大力士”》《智慧老人張老師》 《誰是大力士》《趣味作文課》《大眼鏡 小幽默》《崔名洋吹氣球》《彩蝶飛呀飛》《在課堂上綻放的禮花》……有了好的題目,又有了前面片段聯繫的鋪墊,在接下來的時間裏,張老師又給大家10分鐘的時間選一個題目,選取活動中最精彩的一部分寫一段話。這時候的寫可謂是水到渠成,寫作在這裏變成了對生活場景的再現,所以變得很輕鬆。我想,這種創設情境的教學方法是我們應該多采用的好方法,它會使寫作變得很輕鬆。

兩天的學習時間十分短暫,留給我卻有許多許多。大師們獨具個性的教學風格我不可能全部學到,也無須去刻意模仿別人,但是他們高超的教學藝術卻是需要我用一輩子的時間去領悟的。

觀摩心得體會 篇11

聆聽了工作室4位老師的課,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讓我開闊了眼界,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深瞭解,每一節課都讓我有所收穫。

一、教師語言優美,課堂上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整堂課楊梅教師的語言如行雲流水,帶領學生在德國街頭欣賞花海,暢遊其間,品悟德國奇特的民族,感悟“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民族精神。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一起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與作者、與文本進行交流。教師的語言不僅引導學生感悟文本,而且適時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在教師語言的感召下,聽課的老師也收到了美德薰陶。

二、課堂洋溢着生命的涌動,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第二節李建瓊老師的課體現語文味。強調讀,淡化講。教師的評價語言豐富,帶有激勵性,注重學生回答問題的良好習慣培養,要求學生把話說完整。教師的提問含量較高,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儘量讓學生多說幾句。比如:根據大樹的年輪,具體怎樣來辨別方向呢?等等。在指導學生書寫時,充分展示學生的作品,在評價中,讓學生經過思維的加工重組,形成正確的書寫方法。

普光富老師執教的《凡卡》這篇課文。這堂課抓住了兩條線:一條是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的明線,另一條則是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時的鄉下愉快的生活場景的暗線,普老師先是從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入手,抓住凡卡被打的動詞體會凡卡所受的肉體折磨與夥計對他的捉弄的精神折磨,讓生深刻地體會了凡卡學徒生活的悲慘。這時他的朗讀是很低沉的,非常地到位。到教凡卡回憶與爺爺在一起的鄉下生活時又是另一種基調,那就是愉快輕鬆的,此時普老師朗讀的基調就是非常愉快的。最後普老師又爲這篇文章作了拓展,朗讀了凡卡的結局。就這樣,在明線與暗線的交錯反襯下,更能體會到凡卡此時學徒生活的悲慘與無奈。在解讀文本的同時,普老師還向學生滲透了文本寫作的特點與方法,普老師的課真的是有情,有趣、有法、有效。有情體現在他那到位的朗讀指導,與情境的創設,有趣體現在他那生動的引領,有法就是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有效就是學生學有所得,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一定會有提高,不管是語言的習得,還是寫作方法的習得,是我們這些聽課的教師有目共睹的。

語文教學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文化的絢麗與中文的無限魅力,並能在課堂上感受到學習語言的無窮樂趣。課堂充滿着平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重視,鮮活的生命在歡唱,在愉悅。

總之,這次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開拓眼界,積極探索,提升自身素質方面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學習機會積澱教學素養,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觀摩心得體會 篇12

本次活動聆聽了、等五位當下極具影響力的特級教師的精品課,目睹了七位全國第二屆國小青年語文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老師的精彩課堂,同時聽取了福建省普教室黃國才老師的《核心素養下的好試題與好教學》,xx老師的《好課的祕密》等精彩講座。兩天半的時間,徜徉在一節節賞心悅目的課堂,聆聽大師高瞻遠矚、旁徵博引的詮釋,一股股綿甜醇厚的佳釀不斷豐盈心靈的酒杯。下面談談我感受最深的兩點。

一、課前互動各具特色,彰顯教師智慧

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課也如此,對於彼此不熟悉的師生,課前互動顯得尤爲重要。這十二節課中老師們一個個趣橫生的課前互動,讓他們的好課錦上添花,妙不可言妙。

北京特級教師王文麗老師執教《祖父的園子》,是這樣進行課前互動的:讓學生判斷“我是來自廈門濱北國小的老師”“我今年26歲”“我是一位很愛讀書的人”“我很喜歡跟孩子在一起”四句話是真還是假?並說明理由。在學生說明理由時相機引導孩子們要細心觀察,認真傾聽,用心領會。這樣不僅與學生拉近了距離,還不動聲色地交給了學習的方法。

執教《臨死前的嚴監生》的楊坤老師則設計了“猜猜我是誰”的小遊戲。讓四位同學上臺,其中一位是大家推薦的班上最具表演天賦的同學,讓該同學根據畫面比劃動作,再讓另一位同學猜猜是誰,其中三幅圖分別爲“孫悟空”“天線寶寶”“嚇死寶寶嚕”,這些都是孩子們很喜歡的人物和語言,學生搞笑的模仿動作,離奇的猜測使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隨即再出現一張楊老師騰空躍起的照片,讓孩子們猜他那時的心裏活動,孩子們思維開始活躍,很巧妙地爲後面根據嚴監生的兩個指頭揣摩其心理活動做鋪墊。

再如來自重慶的落應華老師在教學《窮人》一課時,採用與學生聊天的方式,分別出示了“嚴監生”“王熙鳳”“諸葛亮”“《橋》的主人公”,指名說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通過聊小說,滲透學習方法;聊情節,概括主要內容;聊環境,揣摩人物心理。

短短的幾分鐘中,老師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快速地消除了學生緊張的心理,帶着滿滿的自信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悄悄地進入課堂,無不體現了他們的智慧。

二、教材處理巧妙合理,彰顯教學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藝術的表現是以深入地鑽研、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爲重要前提的。本次活動中的名師們在處理教材方面獨具匠心,充分體現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師執教《剪枝的學問》,他的教學簡單樸實、幽默睿智。簡單到從頭到尾沒有一張幻燈片,只有一本書,一根粉筆。他的課又是如此豐厚,從新課導入到感知內容,再到品味語言,最後朗讀指導,每一個環節都在踐行着“讓成長看得見”。

課的伊始,聽寫字詞方法非常有意思,如聽寫“蛋”,他說“雞蛋”“鴨蛋”“臉蛋”,什麼蛋不能吃,再如聽寫“成熟”一詞,他說了三個帶成熟的句子:桃子成熟了;小夥子做事常丟三落四,不成熟;中國的電子技術很成熟。接着指導書寫“蛋”,引導理解“成熟”,最後小結:要聯繫生活,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生字要會讀、會寫、會理解。

接着感知課文內容,他先讓學生帶着問題“我幾次到晚大伯家的桃園”自讀課文,劃出表示時間的詞,一遍又一遍地指導朗讀三個時間詞,同時引導學生明白表示時間的詞不僅可以用春、夏、秋、冬,還可以用別的詞語,如夏天還可以說“暑假”“荷花開了”“烈日炎炎的一天”…… ?然後思考“我每次到王大伯家分別看到了什麼”,劃出關鍵詞“忙着剪枝”“紅雲片片”“掛滿”,用自己的話說說我看見。最後讓學生把三句話連起來說,這樣層層遞進,學生很快就概括出課文主要內容。他又相機小結:概括主要內容可以按一定的順序抓住關鍵詞準確地概括。

品味語言這一環節,薛老師緊緊抓住我的心理變化進行教學,用“我看到王大伯剪桃枝,心想

”“我看到滿樹的桃子,心想 ”揣摩“我”的心理,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隨着看到的景物發生變化。接着讓學生從課內延伸到課外,進行說話訓練,昨天聽到有一個特級教師來給你們上課,你

當你看到我時,;課上到這,在學生充分發言後,老師又相機小結:讀課文不但要知道寫了什麼還要讀出作者的心理變化;寫文章不但要寫作什麼,還要善於表達我們的心理活動。

在指導朗讀方面,薛老師抓得很到位,指名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時,一孩子起初讀得結結巴巴,一點都不流利,薛老師讓他一遍又一遍地讀,讀完一遍提點小建議,再讓他讀,直到他把句子讀通順,讀出那種着急之情,差不多花了五分鐘。當初我有些疑惑,爲何短短的一段話,在一個孩子身上花那麼多精力和時間,值得嗎?在他後來的講座中我找到了答案,他說要讓孩子成長看得,每堂課至少要在一個孩子身上花五分鐘。每節課都這樣做,一段時間下來就能讓全班孩子都得到老師一對一的輔導。想想也確實有道理。

而xx省南昌市南京路國小的楊舸校長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將教學重難點定位在指導學生學習運用“聯讀”的方法閱讀課文,通過“發現相同”——“同中求異”——“發現不同”——“異中求同”等環節實現對課文全方位各層面以及課內外的聯讀,感悟廉頗在國家大義前“機智勇敢”的形象,整個教學體現了由“教學生讀”到“帶學生讀”再到“學生自讀”這樣一個由扶到放的過程,紮實語言文字的運用,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提升核心素養。

再如重慶市的落應華老師在《窮人》一課教學時則採用追問故事情節的方法,故事開始之後,接下來會怎樣?然後呢?最後呢?設計了三個環節:一、初讀小說,帶着好奇心追問故事情節,把握主要內容,二、再讀小說,帶着探究心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物形象,這一環節通過品讀環境描寫,探究桑娜起伏變化的內心,品讀心理描寫,探究桑娜矛盾堅定的內心。三、三讀小說,帶着疑惑走進作家及其生活的年代,追問窮人命運。

他們把課文教材作爲載體,巧妙地運用各種方法讓學生潛心會文,感悟語言,最終學會運用語言,正如薛老師所說“語文教學是培養運用語言的人,而不是研究語言的人。

總之,這次活動中每位專家、名師們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啓發,讓我在今後的教學中有了更明確的方向,那就是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適應語文教學的新發展。

觀摩心得體會 篇13

今天有幸去機關二園參加教研觀摩活動,聽了四節活動課,並抽空參觀了幼兒園環境,感觸頗深!

一、環境佈置

幼兒園的大小環境都體現了幼兒園的教育主題,幼兒園孩子的美術作品、幼兒活動的照片張貼、文明禮貌用語的標識、孩子用繪畫摺紙、剪紙等形式佈置的教室都突出主題教育的思想。幼兒園還把園教育主題,巧妙地結合在環境中,如:在幼兒園大廳的牆壁上佈置,教室、活動室的區角,樓梯角的佈置不僅美化了幼兒園的環境,起到裝飾性作用,同時又可以讓孩子進行遊戲,這也體現了空間的巧妙運用。孩子們活動時文明、有序,形成了較好的規則意識;能根據主題內容引導孩子們創設豐富、濃郁的主題環境和區域活動,一走進班級,就知道正在開展的是什麼主題,孩子們的作品展示得較美觀,較突出地體現了孩子們在活動中的主體性。

自然角也特別豐富,同樣的種植植物表現方法不同,有的放在幼兒臥室爲“氧吧”充分利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的作用,有的放在陽臺或戶外,讓幼兒觀察植物的生長需要陽光,不僅起到教育的作用,還美化了環境。還能根據各個年齡段孩子的特點設計自然角的觀察記錄,讓人一看一目瞭然。

二、教學活動

1、活動的基本內容:

本次活動共有4爲老師向我們展示了優秀的教學活動。

第一節:小班數學活動《數氣球》,活動重點是讓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5以內的數量。朱老師通過幫小動物數氣球的線索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數數的小本領。活動中老師製作了課件,並結合課件讓孩子進行按物點數,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本學習我也是帶的小班,所以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教師根據幼兒的特點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融如到遊戲活動中,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在遊戲中輕鬆學到本領。

第二節:大班數學活動《年媽媽的一家》,重點是讓孩子初步理解年、月、日之間的關係。年、月、日之間的關係是很抽象的,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察、動手操作等方法,讓幼兒來理解。數學活動可以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等。在數學活動中教師如何使用科學的提問引導幼兒朝老師的思路去思考?是值得我深思的一個問題。

第三節:中班綜合《有趣的肥皂》。在活動前王梅老師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肥皂,有很多是我平時都沒有見過的,孩子們更是異常的高興。幼兒通過看看、摸摸、玩玩,對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肥皂有了更深的瞭解。活動的目標很輕鬆的達成了。這節活動令我最深刻的是王老師的語言、教態。活動中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

第四節:大班歌表演《烏鴉和狐狸》,這節活動老師運用了《桃花朵朵開》的旋律,把烏鴉和狐狸這個故事的情節融入到歌曲中。形式比較新穎,幼兒的積極性高,能根據歌曲的情節大膽的表演。教師在活動中的情緒也感染了幼兒。

2、總體感觸:

(1)教師在選材上都認真的考慮到了孩子的年齡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活動的內容。

(2)目標與過程協調統一。活動的過程能爲目標服務。教師較好地把握了活動的節奏,環節過渡自然和諧,層層遞進,讓孩子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大膽地表達、操作、自信的表演。

(3)教具的精心準備與恰當運用。四節活動課都根據活動的需要準備了教具(學具),課件的製作更是令人耳目一新。

(4)活動組織有序,層次清晰,重點突出。教師能以親和的態度和靈活的活動形式建構安全、平等的學習環境。能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操作性。

(5)教師教學基本功紮實,教學語言生動活潑,簡潔流暢,富有啓發性和感染力。幼兒學習態度積極,情緒良好,在經驗、能力等方面獲得了相應的提高。

三、自我反思

此次觀摩活動收穫很大,最大的收穫就是,我明白了無論是幼兒還是老師,做任何事情都要勇於嘗試,因爲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你才能發現問題之所在,才能收穫,無論事成功還是失敗,那對於我們的專業成長都是有很大助益的。

在學習之餘,也反思了自己的情況。平時在園,活動準備顯得很倉促,不夠全面,在教學的時候,往往只是遵循教科書上的方法步驟,不能夠將它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多采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來進行。此次的觀摩活動我受益匪淺,我決定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很好地學習、借鑑老師們的豐富經驗,多探索,多發現,多思考,更好地融入活動情境,放開自己,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快樂地接受知識,快樂地學習生活!

觀摩心得體會 篇14

我有幸聽到了牛老師的公開課,她的《花鐘》給了我很大的觸動,有很多東西對我感受很深:

一、找準課文的切入點。一篇優秀的文章,總有那種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點”、“線”、“面”。找切入點就是在整體把握課文的基礎上找到文本的一個支點,彷彿是找到一條串聯珍珠的絲線來牽動整個文本的學習。而一堂好課往往因爲切入的巧妙,從而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牛老師執教的《花鐘》一課,她先讓學生觀察各種花的圖片,讓學生表現出對花的喜愛之情,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授課過程中,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各種花開的時間,讓學生學習各種花開時的樣子,並學習作者所運用的語言。整堂課結構緊湊而又不失活躍與創新,學生在牛老師的引導下,在活躍的氣氛中瞭解了各種花開的時間。

二、注重在“讀”中賞、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有效閱讀是語文教學的根本。閱讀應經歷這樣的過程:初讀感知,讓學生把課文讀連貫讀通順讀流利,經歷初步的語感體驗過程;精讀感悟,讓學生進入文本意境,產生情感體驗,作出價值判斷,並且藉助聲音將自己的感受和領悟朗讀出來,讀出意蘊,讀出感情;熟讀遷移,讓學生對文本進行熟讀背誦,積累言語圖式、言語結構及情感表達技巧,並創設一定的情境促使其外化。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品嚐語言文字的奧妙,咀嚼精神世界的甘醇,怎麼能不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其實這就是我們要做到的“一讀通,二讀順,三讀不停頓,四讀疑,五讀情,六讀悟意境”。在參評的大部分課目中,執課教師都很注重讀的作用。他們在讀之前,就設計好問題,帶着問題去品讀;問題解答之後,再讀文字,力求深刻理解領會,讀的方式、形式也是多種多樣,有老師範讀、配樂朗讀、學生自讀等。而學生自讀又可分爲齊讀、單讀、分讀等。齊讀還可以分爲朗讀、默讀、小聲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等等。多種多樣的讀法,既可以幫助學生熟悉、理解課文,從而進一步深層領會文章的主旨和創作思路,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處理文字的技巧。在講《花鐘》時,牛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學生去品讀各種花開時的樣子,從而使學生層層遞進、層層深入地去體會作者寫作的手法。

三、巧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國小語文教材內容豐富,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特別適合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語文課堂上眼觀文字和圖片,耳聽聲音和音樂,使事物形、聲、色直接刺激着學生的感官,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拉近了文本與學生距離,培養了感知事物的能力。牛老師執教的《花鐘》一課,她充分運用了多媒體,向學生展現了各種花的姿態和美豔,並讓學生了解了花鐘到底是什麼樣的,還向學生展示了曇花那美麗的一瞬。同時,多媒體課件的使用讓圖畫、音樂等美學手段得以運用,使課堂洋溢着美育的氣氛,學生在這樣的課堂裏學的自是興趣盎然。

總之,本次教學中,牛老師能根據學情來開展教學,並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引導、滲透閱讀方法和遣詞造句、表情達意的方法。因而這節課無論是從興趣的激發,思路的開拓,還是心靈的交流,方法的點拔和信心的培養,很多細節都閃爍着授課老師的智慧,讓我們看到了教學藝術之美,語言藝術之美,人文美,人情美。

觀摩心得體會 篇15

我有幸觀摩了優秀教師的開放課,聽後我收穫頗豐,同時我也深深地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同行們交流一下。

1.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這兩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能感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吃透”教材,還充分地瞭解學生。她們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找準教學的起點、突出教學的重點、突破教學的難點、捕捉教學的生長點,處處體現了以人爲本的學生的發展觀。

2.教學過程精彩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知識的結構體系。值得一提的是董秀坤老師講的三年級數學課《認識分數》的板書,板書中的“把”、“平均分”、“其中每一份”這些字是不變的,而中間的字隨着課堂的進行逐漸變換,層層深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分數的概念。

3.學生自主學習

不管是哪節課,老師都能做到面向全體,尊重差異;讓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體驗成功。老師的一年級語文《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課,整堂課輕鬆、自然。她那富有親和力的聲音,那親切而溫柔的姿態,就連每個聽課的老師都覺得心情舒暢。新課程要求教師改變以往那種以師爲尊的角色,首要的一點是讓課堂成爲平等的課堂,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求教師要放權給孩子,同時給孩子熱情的鼓勵。田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偶爾回答錯時的安慰和鼓勵,孩子答對時的慷慨獎勵,整個課堂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樂。讓我覺得孩子們能在這種寬鬆,平等的環境中學習,應該是種享受,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

4.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製作精美的課件

近年來,多媒體技術迅速興起,並逐漸進入課堂得到廣泛的使用,它以圖文並茂,聲像俱佳、動靜皆宜的表現形式,以跨越時空的非凡的表現力,大大增強學生對抽象事物與過程的理解與感受,從而將課堂教學引入全新的境界。它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更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能使教師更好的把握反饋信息,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本次活動中,上課的老師都用到了多媒體課件。無論是導入新課,新知識的學習,還是鞏固練習等都採用多媒體課件形式貫穿於整個課堂,環環相扣,真真實實地輔助了整節課的教學。

這次聽課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我希望進修學校以後能多組織這樣的聽課活動,聽課是教師成長的一條捷徑,我會珍惜每一次聽課的機會,向優秀教師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不斷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觀摩心得體會 篇16

從翻轉課堂的起源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翻轉課堂的出現基於讓缺課的或成績相對較弱的同學補課的目的。它的實現必須具備兩個前提:一是必須爲學生提供一個完善的網絡環境;二是學生必須具備非常強的自覺性。

一、 翻轉課堂的優點

1、“翻轉”讓學生自己掌控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翻轉課堂後,利用教學視頻,學生能根據自身情況來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學習。學生在課外或回家看教師的視頻講解,完全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進行;而不必像在課堂上教師集體教學那樣緊繃神經,擔心遺漏什麼,或因爲分心而跟不上教學節奏。學生觀看視頻的節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進跳過,沒動的倒退反覆觀看,也可停下來仔細思考或筆記,甚至還可以通過聊天軟件向老師和同伴尋求幫助。這樣做可以實現讓學生將有限的時間用到自己需要攻克的難點上,有助於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實現學生學習的個性化。

2、“翻轉”增加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學生在課下視頻學習中,可以跟同學進行充分合作交流,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課堂上就會節約出大量的時間進行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探索學習中的疑點和難點,提高教學效率。

二、翻轉課堂的疑惑

1、如果每門學科課前都有視頻學習和預習學案和課後作業,學生有哪些時間看視頻?何時小組合作交流?何時完成預習學案和課後作業?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學生必須有強大的學習能力。

2、翻轉課堂從聽課來看,更多的去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合作意識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東西,弱化知識與技能,而數理化等理科的知識必須具備一定訓練量和反覆次數,學生纔會掌握相關知識點,課堂上不注重知識與技能的訓練,能不能實現掌握相關知識點的目標值得商榷,這與我們現行的考試體制也不一致。

三、思考與建議

1、翻轉課堂可以作爲我們現行教學方式的一種有益補充。我們可以利用“課堂翻轉”來實現邊緣生、尖子生的成績提升;

課前學生的學習時間投入明顯加大,甚至超過學生原來完成作業的時間。如果長期下去,學生能不能吃得消,會不會課業負擔過重? 除非,每節課所有知識點全部在課堂上消化落實,課下不留作業。

4、以目前的學校技術手段,很難實現網絡環境的全覆蓋。即使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能否保證每一位學生能夠自覺的去完成視頻學習,會不會出現有些同學假借網絡視頻學習之名,行上網遊戲、聊天之實。再者,學生與教師時時互動交流平臺的建設並非一朝一夕之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