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文優服務心得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27K

XX年2月,中行的文明優質辦事猶如和煦的東風吹進了廣大客戶的餬口。在我行推行文優辦事的第二十個春天,全行員工和衷共濟要把咱們的綠色文優和星級辦事推上一個新的階梯。尤其是咱們新入行的大學生,作爲中行現在的新生力量,將來的國家棟梁,更是要傳授繼承百年中行的文優精神並將其發揚光大。

銀行文優服務心得2篇

在本次的集體學習中,咱們起首集體探討了"綦江支行218事務"。在綦江支行的違規可作例子的事中,一線櫃員不認識業務,沒有做到文優精髓的"兩站三聲一雙手",這是作爲一個合格中行員工絕對不容許浮現的。對工作的不認真和對客戶的冷視不僅沒資歷做一個合格的中行員工,更損壞了中行的社會形象。

其次,咱們對比學習了先進的兄弟行--中行江蘇分行。從硬件設施到軟件辦事,江蘇分行無疑都走在的服務禮儀全國中行的最前一列。在寓目江蘇分行提供的影片中,咱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那些與咱們同齡的同事們是如何把文優辦事綠色化星級化的。不管是從着裝的規範,照舊肢體語言的禮貌,甚至是真誠的微笑,都是非常值當咱們學習的處所。

縱觀咱們江北支行,大部分一線員工都是受過高等教誨的大學生。一方面,咱們既是有能力更快更好地接管新鮮事物和學習好敦實的業務基礎,就不應該對不住領導對咱們的栽培,社會給咱們的時機和客戶給咱們的信託。就今朝來講,業務技能是一個很實際的考驗。現在同時入行的羅旋同事經過不停的努力,已取得了一級能手,這是咱們的自滿,同時更是學習的榜樣。另一方面在於辦事,辦事意識是根,辦事是葉,根深才能葉茂。咱們要把辦事創造價值的理念根植在每一個人的心中。衆所周知,在社會實踐心得體會金融業對外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金融產品的同質性也越來越大的今日,作爲金融辦事者的咱們,更多的比拼在於咱們的辦事。

文明優質辦事其實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貴在堅持,重在落實。因此要時刻謹記"愛行敬業,勤勉簡樸,客戶至上,誠實守信,依法合規"的行訓,切實做到"兩站三聲一雙手",相信咱們必然能將中行的辦事品牌打造成it界的微軟,音樂界的格萊美,體育界的勞倫斯,而江北支行的明天也必然會更好。

-------------------------------

今年三月初的時候,在支行領導的關心下,我們人手一冊了名叫《不抱怨的世界》一書。關於這個書名我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當我去谷歌圖書上搜索關於這本書的信息時,才發現此書真是好評如潮的暢銷書。

書本在一開始的時候,討論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同意的兩件事:1.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抱怨;2.我們過的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然而,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爲何會抱怨,我們以爲抱怨能帶來什麼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自己和周遭的人停止抱怨,爲什麼我們過不上我們想要的生活?這些問題是威爾•鮑溫(will bowen)的《不抱怨的世界》一書以及他發起的“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要回答的。

鮑溫認爲,我們之所以會抱怨,就和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理由一樣:我們察覺到抱怨會帶來好處。許多抱怨涉及了從他人身上誘發特定的人際互動反應,例如同情或認可。我們抱怨他人的原因之一,是要讓自己在相較之下顯得更爲優秀。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抱怨的背後是自誇和吹牛,而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纔會吹牛和抱怨。我們自覺不配得到想要的東西,缺乏自我肯定,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在我們的抱怨中,我們也對世界傳遞出自己是受害者的信息。

讓我們把生命看作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選擇過程,優勝劣汰,物競天擇。在每一個選擇關頭都有前進與倒退的衝突,有時可能會走向防衛、退縮,有時也會向成長邁出一步。而成長包含了走向未知,常常要放棄熟悉的生活方式,結果我們傾向於害怕成長。我們其實是在拒絕、反抗我們的偉大潛能,對這種逃避成長的傾向,馬斯洛命名爲“約拿情結”。抱怨是“約拿情結”的體現,它源於自我價值感低落,它是安全的,它屬於低能量層次的對話,不會威脅到彼此;通過抱怨,人們逃避生命的拓展、成長與改進。

依據自身的“抱怨上癮症”療愈經驗,鮑溫總結出走出不抱怨的四個階段,即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有能及無意識的有能。他認爲要成爲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每一個階段,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毫無所覺(無意識)的。此階段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裏吐露時,我們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充耳不聞。

在“有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對自己的抱怨(無能)已能有所察覺(有意識)。你能察覺到周遭及自己的抱怨,你身邊都是一些愛發牢騷、怨聲載道的人,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時討論的主題往往演變成一場抱怨比賽,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不算什麼,我告訴你••••••”

在這個階段,徵求一位“不抱怨的同伴”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事。找一個也在挑戰不抱怨目標的人,彼此鼓勵,互相打氣。找一個能幫你以積極的態度重塑生活樣貌的人,幫助你去發掘眼前任何情境中的光明面和良善點。不要把眼前這一刻視爲理所當然,這一刻是一去不回、永不再現的。

在“有意識的有能”階段,沉默將更經常出現。而沉默比抱怨更有建設性,喋喋不休只是在對你周遭的人們發送一個訊息:你覺得不自在,無法忍受讓沉默來掌控局面。沉默能讓你自省反思、慎選措辭,讓你說出你希望能傳送創造性能量的言論,而不是任由不安使你發出又臭又長的抱怨。覺得抱怨是理所當然的人,哪裏也到不了,只會在同一個不快樂的出發點原地打轉。我們的焦點必須要放在我們希望發生地結果上,而不是我們不要的事情上。如約翰•肯尼迪所言“有些人只是看到當前的現狀,然後問爲什麼會這樣?我則是夢想着未曾出現的景象,然後問爲什麼不是那樣?”

在“無意識的有能”階段,你已經重塑了自己的思考模式。你已經可以“無意識”(毫無所覺)地達到“有能”(不抱怨)狀態。你會開始爲了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而感恩-----就連以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也不例外。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在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一個在辦公室裏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成爲不抱怨的人,將獲得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對他人的影響力。你將活出讓他人效仿的樣子,你將成爲領袖,站在最前線開疆拓路,讓其他人追隨。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上引發着迴響。

減少抱怨,停止抱怨,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學會什麼時候該堅持,什麼時候該妥協。堅持就是堅持陽光的心態,堅持積極的理念。妥協也不是通常說的逃避、退讓和向惡勢力低頭。俄國有一句老諺語:“想要打掃全世界,就從打掃你家的門前階開始。”可是當你決定開始不抱怨,你周遭的人仍抱怨不休時該怎麼辦?這時千萬不要想去改變他們,而應該選擇適當的“妥協”。因爲一個人唯有發自內心想改變時纔會改變,在被強迫的狀態下可能只會得到反效果。要遏止周遭人的抱怨,套句甘地的話:“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其他人效法的樣子。”堅持下去,就會有人認同你,並會跟隨你的腳步前進。

快樂不是因爲擁有的多,而是因爲計較的少。抱怨之前,先想想: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正當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堆“聽覺污染”,有害於幸福與美滿。

其實這本書講的道理很多時候大家都“知道”,或者說自以爲知道。但知道並不夠,應如明代大儒王陽明的《傳習錄》所提倡的“知行合一”那樣:“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沒有行動的“知道”是僞知道,行動的知道纔是真知道。那麼,讓我們一起開始停止抱怨,開始行動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