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2W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

有幸聆聽了xx老師《做的老師》的講座,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通用18篇)

“做的老師”,是任何一個教師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纔是的老師呢?沒有,只有“更好”.用舒泰翔老師的話說,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時間一長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是的,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通過學習,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一個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常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蹲下身子’,而是發自肺腑的對學生的愛”.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懲罰,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把“童年還給童年”,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礎。

要做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由此我也感到,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學到了這麼多東西,讓我再一次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成爲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2

今日上午,全鎮語文老師到一小聽陳琴老師的講座。陳琴老師已名滿天下,雖常在全國各地講學,卻依舊奮戰在我們國小語文教學的第一線,她今年是擔任一年級的語文老師和班主任。因而,我們每一個去聽講座的老師都有充滿了期待。

初見陳琴老師,感受到的是一種樸實,一種同行的親切。陳琴老師中等身材,身體微胖,不似她的文章那樣飄逸。後來才知,那是因爲她工作勞累過度,身體狀況一直很差。

上了講臺,陳琴老師便比所有的健康人都精神,近三個小時的講座,未見她喝過一口水,未聽她清過一次嗓子,就那樣像一位博學的長者,又像一位親密的朋友那樣,耐心細緻地講解她的“素讀”理念,告訴我們要誦讀經典的重要性,指點我們如何去教孩子誦讀經典,而最能堪稱一絕的,是陳琴老師對詩詞吟誦的研究。那是美妙的三個小時,我收穫很多。

陳琴老師博覽羣書,又做到了學術有專攻。她除了建議我們要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我國的古典文化,誦讀四書五經,還要讀外國的經典。她一次次向我們推薦她讀過的經典名著,我雖愚笨,未能記住陳老師所說的那些書名,那些作者,但我能理解陳琴老師的話,一是要多讀書,讀經典的書,讀大部頭,不僅要文學類的,還要讀歷史類、哲學類的。像我這樣只是翻翻雜誌是沒多大意義的。二是要記住一些東西,否則讀再多也還是別人的。這一點我也很弱,遇上喜歡的詩詞,願意去記一記,能很快記住,卻也很快就忘了,跟水洗過一樣,不留一點痕跡。現在清楚了,得記500遍纔是自己的東西。

越到最後,陳琴老師越進佳境。說到詩詞的吟誦時,陳琴就不再是普通的老師了,而是一位韻律大師,她的嗓音那麼動聽,一首首常見的詩詞,被陳老師用吟誦的方法演繹得美輪美奐,像是披上了新裝的絕代女人,是那樣的耐人尋味。這是陳老師的絕技,我是隻可欣賞,而無法模仿。

陳琴老師在自已所帶的班級裏辦了一份報紙 ,叫《班級作文週刊》,這倒是可模仿的。我也可在自己的班級裏辦一份報紙,我班家長也能積極配合,我們可辦一份關於班級生活的綜合性報紙,裏面的內容是孩子們自己創作的,是所有孩子喜聞樂見的……嗯,家長也要參與進來,那就再加點對家長有用的東西……總之,我從現在開始就要好好謀劃謀劃。

聽陳琴老師講座,真是勝讀三年書啊!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3

有幸在南昌參加了國培培訓者培訓班德學習,非常感謝培訓管理者給我們請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教師、教授給我們做專題報告,聽了她們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值得我好好反思和學習。

一、邱員太老師主要給我們講了《期待從平凡走向優秀》,對建立工作室的重要性、工作室對教師的幫助提高,進行了分析講解。名師工作室,是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門指導下,集教學、科研、培訓等職能於一體的教師合作共同體。名師工作室以名師爲引領,以學科爲紐帶,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爲指導,旨在搭建促進中青年教師專業成長以及名師自我提升的發展平臺,打造一支學校教育領域中有成就、有影響的高層次教師團隊。名師工作室是在推進教育公平的背景下出現的。在影響教育公平的諸多因素中,教師是最爲核心的,區域、學校間教育發展的最大差距是師資水平。如何縮小師資水平差距,同時避免大規模的教師流動所引發的負面效應,成爲當前推進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發展的最大挑戰。組建名師工作室,通過名師們帶領農村地區、薄弱學校的教師提高教育教學業務能力水平,從而有效推進教育均衡發展成爲一項新舉措。聽了邱員太教師的報告,讓我受到了很大的啓發,特別是從那些經典的事例中,更有許多做法是值得我們去效仿的。

二、南豐的黃行福老師主講的專題是《成爲優秀的自己——草根生命的專業成長》,對教師工作的心態調整、如何成爲優秀的教師,以自己爲例進行講解。一開始,陸教授就幫我們分析了做人的幸福在哪裏?:幸福源於有所期盼,有所追求。你的期盼變成了現實,就是幸福;你的追求,一旦滿足,就是幸福。幸福很簡單,但一定是期望的實現,欲求的滿足。

當然,這裏的期盼,這裏的追求,都應該是正當的,合情合理的。農村教師,地位、收入均不如公務員,更不如城裏的教師,幸福在哪裏?來自對工作的追求,來自對事業的執著。工作追求一流的質量,事業追求更高的目標,追求的過程便是幸福,願望的實現,則更是幸福。

沒有追求,沒有期盼,便與幸福無緣。

幸福源於良好的心態——正視現實,不盲目攀比。 當然,不比,不是逃避,不是盲目樂觀,而是一種心態的調整。我們既然來到了農村,來到了落後的區域,我們就得認這個現實,三心而兩意,左右而言他;或者一味地埋怨,一味地浮躁,都無濟於事。

總之,黃行福老師,邱員太老師的講座讓我領會到了許多的教學知識,歸納起來最大的啓示就是:只要肯潛心鑽研,皇天就不會負苦心人。在教學中,除了潛心鑽研教材、教法外,更重要的是鑽研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4

5月31日,我非常榮幸的在賀州學院聆聽了來自廣西師範初等教育學院的藍衛紅老師,以及來自廣西師院外國語學院院長陸雲教授的精彩講座,她們的講課條理清晰、生動有序,時常舉一些事例,使道理深入淺出,滲透人心,我被深深的吸引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座,聽起來一點累的感覺都沒有,反而覺得是一種享受。通過學習,我領悟了一些有助於教育教學工作的方法與技巧,理論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更使我感受頗多。

一、英語課堂要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影響人本身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孔子早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只有對英語產生學習興趣,才能在輕鬆、愉快中學好英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合理組織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真正在快樂中學習英語。我認爲首先老師要有良好的情緒。課堂上,教師的情緒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有很大的影響。教師良好的情緒能夠感染和引導學生。這不僅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信心,有利於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更有利於營造愉悅、和諧的學習氛圍。其次,老師要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寓知識於娛樂中,進行愉快教學。

二、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讓學生有話可說。

在這次講座中,兩位專家都提到英語課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既要在英語課堂中設法營造“真實的”、“生活化”的言語環境。所謂“生活化”,不是要把英語課堂搬到社會,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課堂,從而實現課堂內與課堂外的溝通,變課堂爲言語交際的場景和處所。“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有購物、採訪、自我介紹、遊戲(如猜謎、競賽)、問路、新聞廣播等等。 “生活化”的教學環境設計,使英語課堂教學具有了真實的言語交際性質,其效果不僅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教學氣氛,更主要的是它能夠使學生產生真實的“言語體驗”,這種“言語體驗”是培養學生英語能力、塑造學生整體人格的切實途徑。

三、英語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英語水平。

“要給學生一滴水,我們就要有一桶水。”這也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作爲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國小生剛剛開始學英語,所以教師英語的水平是非常關鍵的。如果自己的語音語調都說不好,那豈不是誤人子弟?所以我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專業水平,堅持每天說英語,做到多讀、多聽、多寫、多練。

聽完講座,收穫很多,感悟也很多,但我們要做的更多,那些渴望求知的孜孜學子們都在等待着我們給他們注入新鮮的血液,所以,我們要把學到的東西附註於行動,不斷探索,刻苦鑽研,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把教材教好,培養出適應改革開放,會使用英語的各種人材。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5

星期一下午第三節,孫律師到我們學校開法律講座,他用自己多年的見聞,舉了許多有關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活生生的例子,使我們受到很大的教育。

聽了講座後,我認識到,凡事都是由小變大,積少成多。一些人從小犯了小錯誤不及時改正,長大了就會犯罪,身上的壞毛病不改,日久天長壞毛病就越來越多,想改也改不了了。由於青少年的自我保護能力弱,辨別是非的能力差,再加上一些不法之徒的引誘、教唆,現在青少年違法犯罪現象呈上升趨勢,已成爲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因此,青少年必須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依法維護自身的權益,我們作爲中學生應當做到以下三點,

第一,要依法自律,依法律己。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積極去做,法律不允許做的事情堅決不做。要自覺做到:不吸菸、洶酒、打架、聚賭、吸毒、不進營業性舞廳等不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

第二,要正確對待父母和學校的教育。未成年學生的獨立自主意識是很可貴的,但不應當同虛心接受成年人的正確教育對立起來。有些未成年中學生對家長和老師的教育缺乏正確的態度。如果連家長和老師的正確教育也不接受,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現偏差。

第三,要勇於運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未成年人要學會自我保護,這不僅是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而且還是在維護法律的尊嚴。

孫律師的講座使我受到了不少啓發。我們都是花季少年,前途一片光明,而一旦觸犯了法律,我們不僅僅斷送了自己的前途,更加傷害了疼愛自己的父母、親人和老師,對社會也會造成難以彌補的危害。青少年朋友,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法律知識,不僅保護自己,也爲了保護他人。

另外,我還認識到,現實生活中,網絡無處不在,許多家長“談網色變”,其實網絡對中學生的幫助有很多:它可以開闊視野,給學習、生活帶來巨大的便利;加強對外交流,給我們一個新的交往空間和相對寬鬆、平等的環境;促進中學生個性化發展,爲創造性思維不斷地輸送養料;拓展中學生受教育的空間,有利於其身心的健康發展。但是,上網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網絡信息的豐富易對中學生造成“信息污染”,這些不良信息對於是非辨別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的中學生來說,難以抵擋不良信息的負面影響。

總之,網絡社會已經悄然而至,我們既不能因爲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對中學生髮展的巨大正面作用,而忽視它所帶來的種種問題,也不能因爲它的負面作用而敬而遠之。我們應該加強對中學生上互聯網的研究,探索新情況,創造新方法,解決新問題,增強中學生上網的成效。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6

巴斯德說過:“科學是沒有國界的,因爲他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是照亮世界的火把。”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國家在強大,在現代社會,科技已融入我們的生活,成爲無法割捨的一部分。當然,科技離不開創新,簡單說,沒有創新自然不會有科技,這是人們腦海裏潛意識的想法。今天下午,我榮幸來到多媒體教室,聽取來自xx市二中張教授的科技創新講座。

講座分爲兩個篇幅,社會篇與學生篇。

社會篇強調《兩個必須,兩個一定》:

1、要學會創新周圍一切。

2、創新要對身邊事物感興趣。

3、創新要敢於想象。

4、創新要信息暢通。

學習篇要注重‘六會’:

1、會看,要學會觀察。

2、會想,要學會有創新思維(逆向思維)。

3、會畫,學會畫出各種圖(外觀圖、結構圖、三視圖、統計圖、電路圖)。

4、會做,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5、會寫,有較強的寫作能力。

6、會說,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不緊張、抓重點、科學分析表述、應變能力強)。

我們生活中到處都可以創新,比如爲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可以改變工具的使用方法,改變工人的組成和結構。比如爲實現儀器工具的多功能,我們可以改變工具的結構,或許稍微變動一下其零部件我們就可以得到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工具。這些例子都叫創新,不只是造出了一種新的東西或想出了新的方法才叫創新。

創新是一切科學發現和發明創造的源動力。作爲新時代的青少年的我們要具備創新思維和能力以發揮自己最大潛能,實現人生價值,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揮作用。同時創新不只是一種思想,一種指南,它還應作爲一種行動貫穿我們每一項實踐中。創新還應應用於我們的各項專業研究領域中,以便於促進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提升科學研究的質量。創新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創新者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一個沒有相關知識基礎的人,在該領域裏是不可能有新穎見解的,只有深刻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內涵、外延、並在理解的基礎上深入思考和質疑,纔有可能有創新之舉。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而我們作爲這個時代的少年,作爲國家重點培育的創新型人才,應該努力學習,積極實踐,將自己雕琢成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爲祖國的偉大事業做貢獻!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7

《新作文》期刊中說:沒有寫不好的作文的孩子。著名作文教學專家王根造也說:“會寫字的孩子都會作文。”聽了趙老師的一番作文講座對這兩句話更有了些重新的認識。

一、 調整思路,去除“神祕感”。

自己的作文課堂,學生總是無話可說,無話可寫。缺乏生動鮮明的素材,缺乏形象得當的講解。自己首先要做的是幫助學生去除對作文的“神祕感”。“吾手寫吾口”。激勵學生放膽地表達,給他們創造出寫作的氛圍和情境。以寫促讀,讀寫結合,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二、 注重方法,提高效率。

做任何事情都講究方法,方法正確,事半功倍:方法不當,事倍功半。結合趙老師的講座,自認爲在以後的作文教學中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看”。素材都來源於生活,更準確地說,源於生活的小事,細事。因此,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善於觀察。看錶情,看動作,看形態沒,揣摩心理。

2、“聽”。用耳用心去聆聽大自然中所有的聲音。如風聲、雨聲、鳥鳴聲、嬉戲聲------

3、“想”。想清楚寫作的順序,按一定的順序去構思,去寫作。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變化順序、事情發展的順序等等。 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閱讀者就會感到清楚,歷歷在目。另外,還可以進行合理的想象,抓住特點,進行合情合理的想象,使所描繪的景物、人物清晰、立體起來,才能讓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

總之,寫作水平的提高決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教師長期的有效的堅持。多讀、多思、多寫、多練。正如趙老師所說:學生都有一顆感恩的心,你只要對他們好,他們就會用好的成績來回報你。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8

爲了提高我校教師團隊執行力,着力打造沿河品牌學校,促進學校更進一步的發展,學校安排於20xx年11月14日下午,聽了由深圳道弘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的孫老師主講的“執行力與學校發展”的講座。其中談到的執行者應當具備的六心——愛心、公心、責任心、寬容心、平常心、律己心。“愛心”放在首要位置,讓我感觸很深。

作爲一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執行者,在教育教學中,如何深刻領會,始終保持這“六心”,用這“六心”去嚴格要求自己。從愛心這一層面來說,我的體會是:

一、要熱愛自己的事業

“做一天蠟燭,就要發一天光;做一天春蠶,就要吐一寸絲。” 這就是我的從教觀點。“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悟、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需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爲基礎的,是要以強烈的責任心做代價的。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辛勞,甘於付出,甘於無怨,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也是一個人從事教育事業的必要的心理準備。

二、要熱愛自己的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促進他們全面健康地發展。這種熱愛首先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

作爲教師應當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這種愛也需要教師傾注相當的熱情,對他們給予各方面的關注,從心靈上、思想上、身體上、學習上去關心、熱愛、幫助、把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的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悅,分擔挫折的煩惱。

通過學習,我懂得了怎樣去關愛學生。“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外一個層面。作爲教師,今後我要努力做到能愛、善愛,去關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微小的“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過程育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的一串串的成果。 “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爲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

熱愛教育事業是搞好教育教學的基礎,熱愛自己的學生是搞好教育教學的保證。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9

今天,5月10日,我有幸聽取了市局組織的全國十佳班主任段惠民老師的講座。全縣很多學校的班主任參加了,這次講座讓在座的所有班主任興致盎然,意猶未盡,我也深有收穫。一個老師能在教學上做出如此的成績,一是堅持耕耘在教育的講壇上,二是能積極的學習總結,或許熱愛就是教育的全部,是他成爲名人的必然。

段老師在班主任崗位上有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有自己特有的本事和特長。既能讓學生大有折服之處,也有出其不意的教育的高招。聽了他的講座,我最爲感觸的就是他的很特別的教育方式————隱蔽教育法,“潤物細無聲”,言在此,而意在彼,悄然無聲、旁敲側擊的教育,引導了學生的思想和行爲,實在是教育的至高境界,“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靈”,段老師平時在與學生閒談時所說的話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的,在閒談中達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反思我的班主任工作,很少能夠深入到學生之中去,更別說與學生閒談,能夠與學生交談時,就是學生犯了錯誤進行教育時,更多的採用的是壓服,而沒有跟大多數同學在輕鬆愉快的交談中講做人做事的道理。和諧的師生關係就是教育。是的,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才能不折不扣的聽從老師正確的教導。

當班主任不易,學生有着這樣那樣,各式各樣的麻煩問題,如有處理不好、不當,便會學生有着深遠的甚至是一生的影響。他們自主意識強,要求老師更多的發揚民主,當學生犯錯誤時,最有效的方法是疏導而不是堵。通過一個學生犯錯誤,教育更多的學生,而不是把犯錯誤的學生推出去,因爲教育不是好學生的專利。教育是生命的乳汁,來滋潤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和品格。而一個班主任,也有能力的高低,知識經驗的多少,責任心的強弱,影響着教育的方式與效果。聽了段惠民老師的講座,我發覺自己離一個稱職的班主任還有很大的距離。一個是由於自己還不成熟,對很多事情的都不能自己開動腦筋,在處理問題時比較少的顧慮到學生的想法,認爲他們呢都是小孩子,不懂得很多事情,但是現在看來,有他們自己的想法,很多學生也會自己思考一些問題,他們從心理希望和老師是站在同等的關係上來進行交流對話。他們渴望老師能夠走近他們,和他們能夠以誠相待,能夠做他們的朋友。這一點我認爲我做的不好,平時只有課堂上和他們交流,下課都只管自己的事情。原因一個是自己還不知道怎樣的爲人師表,另一個是怕苦怕累。聽過這個講座後,我會以段老師爲我學習的榜樣,走進學生,不僅是教會他們課本上的知識,還希望在他們的人上道路上有幫助。

一位教育專家說“教育者的教育意圖越是隱蔽,就越能爲教育的對象所接受,就業能轉化成教育對象自己內心的要求”而我們在班主任工作中所能學習的,是盡最大的努力,用盡可能優秀、儘可能隱含的方式,表達老師的教育意圖。我們老師,特別是班主任,更是要多學習,多積累,多用事實、活例引導學生反思,激發學生內在的真善美,發現自己,反思自己,從而調整自己正確的航行的方向,樹立高尚遠大的理想。正如段老師所說“博覽羣書化思想,躬身踐行生智慧”好的教育方法勝過千萬遍的說教,用教育藝術的魅力去感染學生,薰陶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用段老師的話來說,一個老師,就是要有幾把“刷子”,關鍵的時候能給學生露幾手。要讓學生在某些方面能佩服你,信服你,更能聽取你的建議和教育。所以豐富自己的經驗,充實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是國中老師、班主任的必然選擇。也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工作更加輕鬆,更能感覺教育的偉大,驚歎自己教育藝術的高超,更加酷愛自己的本職工作,找尋到生活中快樂的真正含義。

人,總在學習中成長,也在學習中成熟,也是漸臻完美的必然途徑。聽了段老師的講座,使我又重新燃起了對教育的那份熱愛,教師這個平凡的職業,雖然清貧,但卻是塑造民族之魂,改造人心靈魂的高尚的職業,讓我們在快樂中工作,在熱愛中生活。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0

12月30日下午學校幫我們安排了一次心理健康講座。是關於情緒方面,聽了黃志法心理諮詢師的《情緒管理與健康》的講座,感受到人的情緒與現在人的健康有着非常緊密的聯繫。黃老師講課非常生動,也舉了很多真實的案例和互動的小環節,在歡快的氛圍中,我瞭解到,作爲老師的我們同樣也是這種心理疾病的發生者。而面對這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付成了關鍵的問題。

教師是人類的靈魂工程師,所以要求教師學高身正;社會對老師角色的美善化,對教師賦予了過高的期望值,使得身處教育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不但長期超負荷地工作,而且承受着來自社會、學校、家長、學生和家庭多方面的壓力,經常處於心理應激之中,必然導致各種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國小教師的心理問題不僅影響他們的工作和生活,也一定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和生命質量。而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情緒使得疾病增加,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腸胃疾病,癌症等。所以在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努力改變這些。總是保持健康的心態。首先要做到心理平衡做到知足常樂,助人爲樂,自得其樂,苦中作樂。其次是合理的膳食,再是適當的運動。還需要戒菸限酒。

在工作中,有些人有典型的“癌症性格”,我也自問,我有沒有這種性格“看什麼都不順眼,有人時和人過不去,沒人時和自己過不去。”

人的健康50%取決於情緒20%取決於睡眠20%取決於運動10%取決於飲食。我想,做到這些我們的健康纔不受影響。所以好情緒的培養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事。所以要放下心中的包袱,笑對壓力,放飛心情。

聽了這次講座,真的覺得,生命是可貴的,但是也相當的脆弱,珍愛自己的生命,凡事都不要太計較,心胸要寬廣,對待一些事情需要冷靜。就象黃老師講的那個關於風箏的故事,遇事應當完全瞭解事實後再作定論,而不是衝動的做出結論。在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多述說,這樣就不至於得心理疾病。不希望自己早上起來不想上班,而上班的不想回家,成爲那種不幸福的人。

總得來說,好情緒創造好未來,讓自己不生命,健康的成爲一個幸福的人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着去做到的。在今後的工作中,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學會寬容,而不要做一些傷害他人的事情,更加愛護我們的學生,關心自己也關心他人。幸福相信就在我們身邊。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1

有幸聆聽了xx老師《做最好的老師》的講座,是那樣的真實而心動。

“做最好的老師”,是任何一個教師的理想,可什麼樣的老師纔是“最好”的老師呢?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用舒泰翔老師的話說,“最好”就是“更好”,雖然這個“最好”永遠達不到,但一個一個的“更好”,便匯成了一個人一生的“最好”。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時間一長我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是的,教育中真正的愛,意味着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通過學習,我對愛學生的“愛”有了一個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不單單是欣常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蹲下身子’,而是發自肺腑的對學生的愛”。

愛,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懲罰,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不是用一顆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顆顆童心,而是“需要一顆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把“童年還給童年”,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基礎。

要做最好的老師,那就要帶着“愛”這個教育理念行走在教育道路上,愛教育事業,把教育當作自己的一項事業,愛學生,用真正的愛——師愛,去對待學生,爲學生的的未來服務!

由此我也感到,作爲一名教師,我們還要在自身的工作生活中學會適時適度對自己進行心理調節,快樂地面對自己的人生和事業,面對你的學生和家長,只有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心態,你就會感動自己的每一天都是充實幸福的。

感謝有這樣的機會,讓我學到了這麼多東西,讓我再一次堅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努力成爲學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師!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2

這是一次令人全神貫注,不會去碰手機的講座;這是一次主講人激情澎湃,聽者酣暢淋漓的講座;這是一次沒聽夠,還想繼續的講座。

一個人在開場時表現得幽默很正常,一個人能滔滔不絕倆小時且持續地有樂點帶給大家,不得不說,這就是本事。這個本事來源於田鵬師兄的知識儲備量,閱讀的成百上千的書籍卷宗;來源於他切真體會的生活故事;更是來源於一名刑辯律師心懷正義溫暖,眼含光芒激情去看待社會醜陋的那一面。如此,纔有了今天站在法律門檻的我們,收益頗豐。

假如這場講座以開門見山的方式,直接點明七大思維模式—事實思維,證據思維,拆分思維,逆向思維,演繹思維,歸納思維,批判性思維,然後進行分析。我想,這會是一次令人昏昏欲睡的講座。妙就妙在,師兄走進我們,和廣大年輕法律人的內心—法律人心裏苦啊!而他今天能在這兒開一個成熟流暢的講座,苦過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爲目光所及,離開武漢這個有同學師長提供的溫牀,選擇踏向未知的深圳。他哭過,迷茫過,倒下過,又苦苦掙扎一番,爬起來,執起筆,走向夜幕沉沉的寂靜,在“於歡辱母案”中,贏得了萬衆矚目的絢爛。

每次揚起的微笑,都是因爲流過的淚水。每一位法律人的成功,都要獨自走過夜幕沉沉的寂靜。師兄用他的經歷給我們這些小年輕提前打了一劑強心針—從來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千錘萬鑿的磨礪。

緊接着,便在如何當好一個法律人上爲我們做了剖析。首先是認識法學—一門社會科學,堪比文科中的數學,在案例分析中的常常用到數學方法。但不同點在於,數學系有唯一答案,法學能以說服人爲答案,死板的法條,運用上,貌似又活了起來。再來是學習上。趁着大一大二的空閒,需要大量閱讀且廣泛閱讀。而我反觀自己開學兩個月,一本書都還沒讀完,切切實實敲響了警鐘。教材是機械的,可是在學習中,同一門課,看不同版本的教材,做出對比,便是另一種學習之路了。教材閱覽後,挑一個最敏感的點,寫一篇論文,又是一個層次的提升,一次檢驗自己的方法。正確理性看待生活中的事兒,也能起到鍛鍊自己的作用。從客觀到主觀,從宏觀到微觀,先抽象再具體。一天多少事兒,四年下來,又有多少事兒。細微之處去打磨。除此之外,還要構建一套系統的框架。比如一本教材,通覽章節,再記住每一個一級標題,如此,便有了一本教材的整體把控力。學習生活上,都要做一個有條理的人,有條理纔有邏輯,有邏輯才能推理,有推理纔有結果。而當遇到疑難時,要有檢索能力,去查閱資料,去問相關人士。

走過大學的學習階段,到了上手時,仍舊是學習過程,面對一個事件,不能着急下結論,搞清事實,行爲,情節出處,不斷追問且不限於眼前他人給出的結果,親手證明。從接下第一個案件,作出感悟,到十個案件成爲經驗,一百個案件便要找規律了。應該說,法律人的一生,都是學習的過程。

法律人不認眼淚,不信假設,不靠猜測。法律無情卻有情。法律人,爭當社會好醫生!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3

“人的差別在業餘,學生的差別在課餘。”今晚陳老師的面授課讓我的內心從最初的失望感逐漸轉向被深深的吸引並且爲之震撼。

一名國小語文老師,本着對語文教育事業的執着探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教學道路來(素讀,吟誦經典)!她的事蹟告訴我,只要用心去追求,沒有什麼不可以!爲什麼古代的人只需要短短兩年的學習時間就可以吟詩作賦?爲什麼猶太民族能寫會道、智力超羣?究其原因,在於“素讀”(不追求理解所讀內容的含義,只是純粹地讀)。這也是日本七田真所提的“右腦教育法”。從我自身的經歷看,很認可這一點:孩童時期,是通過記憶訓練大腦的黃金期。而吟誦經典恰恰是最好的方法。今晚總算是見識了詩歌吟誦,這纔是真正的詩歌啊!

美,真美,真正美!吟誦出來的詩歌不僅韻味足,而且很容易記。真希望可以去聽陳老師的詩歌吟誦課。美好的東西總是可以打動人,心底那顆沉睡很久的種子又開始蠢蠢欲動了……可以說陳老師創造了一個教學奇蹟,但正如她自己最後所說的——“如果我沒有過人的天賦

那麼,就請時間賜我力量”香水的差別只有那麼一點點,可就是這麼一點點讓它有那麼大的差距。人,不也是一樣?多用心一點點,多付出一點點,多堅持一點點……或許,時間真的可以給人驚喜。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4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行動往往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當我們漸漸長大,才發現,年輕的心是那麼脆弱,那麼容易衝動。那所謂的成熟不是成熟,是自以爲的成熟。我們渴望生活在一個充滿和諧而又充滿愛的社會,然而,總有一些不如意,總有些傷心的事發生。也許,在我們審視別人的時候,更多的是需要問問自己的心:在生活中,你學會寬容了嗎?在生活中,你學會尊重了嗎?

也許,是年輕的心太過單純了,缺乏細膩的情感,也許,是不曾經歷過生離死別的痛苦,才忽視了生命的寶貴。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生命,因爲你不僅僅是爲自己活着,更是爲你所有愛你的人活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那麼,這世界更多了一份和諧,多了一份安寧。

偶爾去圖書館,翻看幾本戰爭年代的故事書,那些爲了和平而犧牲的人們感動着我們,那些爲光榮的事業而獻身的事蹟觸動着我我們,我想:那是淨化心靈的一種方式,是提高自身覺悟的一種方式,年輕的我們有必要去試試。

年輕的心,要學會堅強,風雨過後,眼前會是鷗翔魚遊的天水一色。走出荊棘,前面就是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登上山頂,腳下便是積翠如雲的空濛山色。在這個世界上,只要你有心,就一定可以找到想要的風景!

年輕的心,應該是充滿愛的,像一輪太陽,能給人無限的溫暖。像一泓清泉,給人絲絲甘甜。像一陣春風,給人帶來無限的美好。

當法制意識佔據了我們年輕的心時,我希望每個人都用心對待,這世界一定更加美好!

別說自己不幸福,知識你還沒感悟到,出生是一種幸福,品位人生五味是一種幸福。用年輕的心去感悟幸福吧,你會發現幸福真的不是遠在雲端的小鳥,她句跳躍在你身旁,你甚至可以一數身上的翎毛——只要用心,用心去感悟。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5

作爲21世紀的青少年,我們應該做到學法、懂法、守法。不去觸犯法律,必須做到有法必依,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中,國家都制定了不同的法律制度,我們都要嚴格遵守。

雖然我們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趨勢,但也時常受到侵害。現在儘管有老師、家長的保護,但他們不可能時時刻刻都在我們身邊呵護着我們,況且總有一天我們會離開父母,離開學校,踏入社會,獨立生活的。

所以,自我保護也就成了我們中學生防止自身受到傷害的必要措施了。爲了避免同學之間產生矛盾,應該嚴於律己,不能自己去惹事生非,挑起事端,導致別人對你的不滿,輕則吵架,重則就會出現結夥鬥毆,事故也會隨之而發生。到時,不僅會給自己的家庭造成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還會使你受到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的折磨,後悔也來不及了。

相反,如果同學們都尊重別人,互相謙讓,真誠待人,你也會因尊重別人而受到別人的尊重,這樣,同學之間不僅會建立起真摯的友誼,我們的校園也會呈現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文明景象。所以我們要處處以法爲中心,不做任何違法的事,提高自己的法律覺悟,因爲只有人人講法,學法,守法,我們的社會大家庭纔會和諧。

容易誘發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衝動心理、盲從心理、攀比心理、哥們義氣心理和好奇心理。講座教育了我們應該不崇尚暴力、不盲目衝動,面對問題三思而後行。在遇到他人犯罪時應極力勸阻,不行則儘量保護自己。通過自己的勞動換取喜歡的東西,時刻保持清晰的頭腦,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自覺地遵紀守法。這是我們預防犯罪的最有效、最基本的方法。還要增強辨別是非、自我控制能力,正確對待所遇到的各種糾紛,學會控制自己。犯罪是一條不歸路,一旦踏上了第一步,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在一時衝動後鑄成了大錯,留下的只是後悔莫及。

犯罪不僅危害到自己,還危害到了身邊的父母、親人。一失足成千百恨,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瞭解犯罪的危害性和嚴重性,提高自己的法制觀念。俗話說的好: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應該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點點滴滴做起。正確認識法律,樹立自我防範意識,遠離犯罪。聽完這節課,我想這對於我以後的人生道路起着巨大的作用。它給了我許多真理和啓發,告訴我要想成才必先學會做人,我會一直受用!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6

“我們要用平平常常的心態,高高興興的情緒,快節奏、高效率地多做平平凡凡、實實在在的事情,讓我們享受到爲國家、爲人民、爲集體、爲親人盡到責任的快樂。” ——魏書生

這次我們在學校共同欣賞了著名教育改革家魏書生老師的專題講座,題目是《如何當好班主任》,這是班主任不可不聽的講座,他告訴我們當好班主任的奧妙,聽魏書生的報告、讀魏書生的文章,如同聆聽一位智者的心靈獨白,舉手投足、字裏行間無不感受到他質樸的人格魅力與務實的工作作風,如品香茗、如嚼菜根。具體心得體會如下:

首先,魏書生教育思想的總體框架是:

一個核心――育人,以及由此生成的素質觀、人才觀、質量觀、教育觀、教學觀、教師觀和學生觀。

二個原則――民主與科學,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教育、教學和管理的規律。

三個統一――社會本位與以人爲本的統一,傳統教育與現代教育的統一,主體思想與發展思想的統一,以及由此整合而反映時代精神、強調以人爲本、促進主體發展、借鑑與創新相結合的現代教育思想。

四個關係――人和社會的關係,人和工作的關係,人和他人的關係,人和自我的關係,以及由此擴展開來的富於哲理的思考。無論任何人,要改變客觀世界,都首先要從主觀上改變自我、超越自我,方能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個支柱――以培養自學能力爲宗旨的學科教學論,以培養自我教育能力爲宗旨的班級工作論,以學會學習爲宗旨的學習方法論,以養、教結合爲宗旨的家庭教育論,以規則與威信相結合爲宗旨的學校管理論,以及由此派生的一系列相關的豐富多彩的獨到理論和具體方法。

其次,對魏書生的語言的評價: 魏書生老師是位極具人格魅力的人,他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你看別人都是天使,你就生活在天堂中;你看別人都是魔鬼,你就生活在地獄中。他從來都是站着演講的,不管演講時間是半天還是一天;他的面容一直是平和親切的,就像在跟你面對面談心;他從不講多麼高深的大道理,也不用什麼華麗的詞語,只是談一些身邊的與生活、工作、學習有關的小事情,幽默有趣,有時還帶着一點點自私的念頭,卻很有一番見地,讓人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之感。於是,你迫切地想了解他,接近他,爲他身上的那種難以言說的魅力所吸引。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洞說教,從容中蘊含巨大的凝聚力與感染力,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把普通人的人生觀、價值觀與時代的脈搏緊密聯繫起來,是心與心的交流,也是一首愛國敬業的頌歌。魏書生是個實實在在的人。

第三,魏書生對教師職業的迷戀,源於教師是最有利於培養真誠、善良、美好的職業。帶着這份樸素的情感,他放棄許多機會、經過多次申請,終於成爲一名教師、一名終身教師,以至在擔任衆多的行政及兼職工作時都不曾離開三尺講臺。教育的理想主義,體現在教育教學中,是那些閃爍人性光輝的舉措:對待犯錯誤的學生,唱歌、寫說明書、做好事、寫心理病歷,堅持每天做100次仰臥起座、俯臥撐,“一分鐘競賽”、“學會使用‘邊角餘料’”等等行爲習慣的養成,對教育、對教學、對學生,魏書生有着真真實實的情感。

第四,魏書生對學生愛的教育.自愛愛人的魏書生,魏書生愛自己,愛家人,愛他人,尤其是愛學生。魏書生愛學生,尤其是愛那些差生。魏書生認爲差生最不容易。每天課聽不懂,還要硬着頭皮聽,不懂裝懂,裝模作樣,天天如此,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因此給他們一些關愛,幫助他們進步也應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魏書生對於犯了錯誤的學生,不是簡單地加以訓斥了事,而是通過讓學生寫心理病歷和說明書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

魏書生就是這樣,他有哲學家的頭腦,改革家的膽量,科學家的嚴謹;有儒家的禮讓,有釋家的胸懷,道家的超脫;有社會活動家的閱歷,演講家的口才……這一切,成就了他作爲一代教育家獨有的魅力和風範,以一顆平常心快樂地生活、工作、學習着。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7

在我沒調入石小之前,就早有耳聞石小在作文教學中頗有研究。今日,有幸聆聽了謝老師的講座——作文教學“五步法”,再次讓我領略到了石小的老一輩們爲學校所做出的貢獻以及他們曾創造的輝煌。作爲一名現任的石小語文老師,我深感慚愧。我想,我們只有繼承和創新老一輩的優良傳統,纔不會愧對石小的老前輩們。

在近一個半小時的講座中,謝老師對“作前指導”作了非常具體的闡述。他強調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特別是一些有趣的、新鮮的材料。而且,給學生準備的時間至少一個星期,多則一個月至一個學期。說實話,從教這麼多年,除了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外,從來沒想過要在“作前指導”中下那麼大功夫。今日一聽,忽覺自己真是誤人子弟啊!由此,我想到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作文則往往空洞無物,這不是因爲他們沒有觀察,而是我們在他們中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培養觀察的習慣。我們應指導學生時時、處處留心周圍的事物,遇事多問,積極思考,逐步養成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的好習慣。在教室裏種花,讓學生觀察發芽、長葉、爬蔓、開花的過程;大課間活動開始了,讓學生說說你最感興趣的一項活動;同學們冒雨到校上課,及時讓學生描寫颳風下雨的情景,談自己身處雨中的感受;舉行完校運動會,讓學生描寫運動員奮力拼搏的颯爽英姿;自己受到表揚後的激動神態,做錯事後的懊悔心情……如果學生能夠隨時描寫自己身邊的事物,則說明學生已養成了觀察的習慣,這樣便會自覺地積累寫話素材,寫話時就能做到有內容可寫了。

低段寫話的目的是什麼?這是開展低段寫話教學必須首先弄清的一個基本問題。聽了謝老師的講座,我也深深地反思自己的寫話教學,發現自己確有拔苗助長之嫌。《語文課程標準》將低年級作文改爲寫話,強調要激發學生的寫話興趣,讓學生在寫話中積累經驗。的確,兒童經過幾年學前教育生活,口語系統已初步形成,並能基本滿足日常生活交際的需要。而書面語系統纔剛剛起步,因此,低段寫話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零起點教學。如果提出過高的要求,無疑是對學生心理能量的挑戰。一旦這種心理能量消耗超出了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學生就自然會產生一種畏縮心理。他們會尋找一種能降低心理能量消耗的辦法,那就是編故事,抄作文。因此,低段寫話中,多進行一些日常隨機小練筆還是比較好的一種訓練方法。如:學習了《黃山奇石》後,讓學生寫寫導遊詞;學了《我要的是葫蘆》一課,讓學生想象第二次種葫蘆,這樣的小練筆字數不多,能使教師更多地關注語言的質量,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反饋和矯正。經常進行這種小練筆,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書面語表達能力,尤其是中下學生收益更大。

講座心得體會新編合輯 篇18

9月8日,全國十佳班主任段惠民老師來到百色右江區第六中學舉辦了一場關於“做智慧教師――外師內悟”的主題講座。

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段老師的報告《感悟生活的教育智慧》,雖然我不是一名班主任,他老的講座讓我真正見識了一個班主任精彩。生動有趣、詼諧幽默,掌聲和笑聲不斷,雖然有着表演的成分,但從中可以看到一個對班主任工作的那份熱愛。

段惠民老師是一名普通的鄉村教師,現任教於河南省濮陽市油田第十五中學,河南省班主任工作研究會會員。他說: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個大寫的人,然後才配做,才能做教育人的教育,纔有可能成爲一個教育人的教育人。他主講的內容是“教就是教做人,育就是育心靈”,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是什麼?今天,通過聆聽段惠民老師的講座,讓我真正明白教育就是把“人”當做“人”來培養,教育就是把“人”培養成“人”。而教育諸多悲劇的產生就是沒有把“人”當做“人”來教育。而作爲教育工作者,所持有的態度就是“想大問題做小事情”,而段惠民老師就是這樣做的。

聽他的講座,讓我真正見識一個教育者的胸懷和對教育事業的熾熱。聽他的講座,真的是一種享受,聽他的講座,更讓我知道自己的不足。

教育專家魏書生說過:“教育是一項可以給人以雙倍精神幸福的勞動。教育對象是人,是學生,是有思想、有語言、有感情的學生。教師勞動的收穫,既有自己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更有學生感覺到的成功的歡樂,於是教師收穫的是雙倍的、乃至更多於其他勞動倍數的幸福。”而王寶祥在《新時期班主任工作》中談到:“作爲一名中國小教師,如果沒有當過班主任或者做不好班主任工作,那麼,他不能算一個完整的好的老師,只能算半個老師。他在育人事業中所作的貢獻,就有了重要的欠缺。他所體嚐到的教師職業的崇高和幸福,也會留下太多的遺憾。”然而,一個好的班主任究竟是怎樣煉成的呢?

段惠民老師在講座中其實給我們指明瞭一條道路,這就是學習、實踐、反思,如果再加上“勤於反思成名師”就更完整點。一個不熱愛讀書的學生,很難成爲大學生;一個不熱愛讀書的教師,很難成爲大教師,更不用說成爲大師!這是他的經典語句。從他講的僅有的幾個案例中,我分別看到了班主任工作不僅是一種職業,更是一門學問和藝術。是值得我們終身學習和研究的。而這恰恰是成爲一個名班主任的成功之道。“站得高”,才能“看得遠”;“想得深”才能“做得透”!最後我再用段老師的一句話來結束我這次的報告:“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教育教學行爲和技能。常在河邊走,早晚會溼鞋。天天向着自己的目標努力,總有一天會發現成功的途徑,實現自己的理想。”

名師之道遠,除了切實的目標、一點一滴的堅持和認真負責的做事態度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待學生的一顆愛心。我們要始終堅信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自己,不要妄圖“張三”變成“李四”,否則只能耗盡心力徒勞無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