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6W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

在我們平常的教學工作中,由於教師教學的對象就是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每個班級也有屬於自己的特點,那麼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注意到學生的學情,特別是教的班級較多的時候,要根據班級的特點對教學做相應的變動,學情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學情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通用17篇)

學生年齡特點分析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老師合作還是開始牴觸老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的深度、廣度和持久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藉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還有不同年齡學生的感興趣特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儘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經驗。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察、問卷等較爲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分析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老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學生學習風格分析班級整體學習風格:一個班級的孩子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級則較爲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信息,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儘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當然,切忌單純爲了學情分析而去分析學生或者將學情分析孤立於教學設計之外,學情分析是系統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並與教學設計的其他部分存在極爲緊密的互動關係。學情分析是教—學目標設定的基礎,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目標往往是空中樓閣;因爲只有真正瞭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不同領域、不同學科和不同學習活動中的最近發展區,而從知識技能能力等方面來闡述最近發展區就是教—學目標。學情分析是教—學內容分析(包括教材分析)的依據,沒有學情分析的內容分析往往是一盤散沙或無的放矢;因爲只有針對具體學生才能界定內容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學情分析是教學策略選擇和教—學活動設計的落腳點,沒有學情分析的教學策略往往是教師一廂情願的自我表演;因爲沒有學生的知識經驗基礎,任何講解、操作、練習、合作都很可能難以落實。

總之,學情分析是對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理念的具體落實。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2

讀了龔老師的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課中的學情分析之淺見》幾天,我認真拜讀了龔老師的教學論文《信息技術課中的學情分析之淺見》,並閱讀了一些與自身學科相關的技術支持的學情分析相關文獻。通過學習,我受益匪淺,心得體會如下:

一、學情分析的重要性

在龔老師到一個新學校,面臨的又是七年級新生,對學生的情況一無所知,於是想當然地憑藉經驗把學生的水平提升了,而沒有更仔細地瞭解學情,導致教學內容不能很好地完成,出現了一系列問題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於是龔老師認真地進行學情分析,並在實踐過程中嘗試應用。在充分有效的學情分析下,龔老師在備課時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各班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選定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實例和任務難易程度的佈置,合理分配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因此,龔老師在進行不同水平層次的班級教學時,分別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作了相應調整,使之能從已知穿越未知,順利達到知識內化的彼岸。由此可見,學情分析是教師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前提,學情分析在教學活動中舉足輕重,是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在在教學活動中必須重視學情分析、認真做好學情分析。

二、學情分析的步驟

龔老師認爲要想更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動態情況,確定學習內容,需在課前認真分析、課中仔細觀察、課後及時小結,環環相扣、層層鋪墊爲學生的學習進程把脈,做好準確的調控和引導。

1、課前認真分析。

任何教學活動設計都圍繞學習者的學習需要,以學生的已知經驗爲基點,穿越未知區域,從而建構意義知識框架,形成知識能力的積累疊加。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從未知到已知累加?課前需認真瞭解學生技能掌握情況、不同學生之間的水平能力差異性、學習風格、學生年齡特點,瞭解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態度等。通過對學生基底的摸底瞭解,才能更貼切於學生實際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安排,確定學習的重難點,和預設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答措施,選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2、課中仔細觀察。

信息技術課堂多爲學生自主實踐操作,在實踐操作中,教師可巡迴觀察學生學習進程和動態變化,是否與自己的教學設計相符,找到與預測目標的差距,和課前分析的情況是否存在不一致現象,便於及時做出調整。觀察學生之間的合作情況、任務設計的難易程度、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技能目標達成度、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否得到提升。

3、課後及時小結。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每一節課之間都是緊密關聯的,只有在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達成之後,纔能有序而順利地開展下一堂教學任務。因此,課後及時進行學情總結,對比學生在教學前後之間的差距,分析存在問題,總結教學中的策略,有利於下階段確定教學任務和學習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在充分有效的學情分析下,教師在備課時,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各班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選定教學內容,調整教學實例和任務難易程度的佈置,合理分配學生完成任務的時間。在教學時,可以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做相應調整,體現個性化的教學設計,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做好學情分析,做到心中有數,才能從已知穿越未知,才能實現創新和突破。

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學以致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3

通過對《信息技術課中的學情分析之淺見》的學習,我進一步瞭解了信息技術等有關基礎知識及其應用,我覺得收穫很多。因爲我從中學到了許多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信息技術課作爲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在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等諸多層面賦予教學以全新內涵。

我認爲信息技術課的作用和好處有很多:一是能讓農村的孩子同城市的孩子一樣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使不發達的邊遠地區的教育手段上了一個新臺階,改變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的語言講授爲主要形式,一直沿襲單一的口耳相授的教學模式,使我們的教學模式變得豐富多彩,讓課堂更形象、具體、生動,更直觀,更逼真。使用教學光盤、教育網絡去採集和利用各種教學媒體資料使學生的視野更開闊了,教育信息更靈通了,不再限制學生的發展空間,更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二是幫助教師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我們有時間有精力真正用心去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提高自身水平。通過學校的系統培訓後,在我的學習和運用過程中,讓我的教育教學理念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視野逐漸開闊,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更新。同時信息技術課的運用,使得信息技術的使用已成爲實現現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爲我們教育工作者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應用多媒體教學的最佳途徑。

信息技術的使用符合了國小教學過程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課,實現信息化教學,媒體化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學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豐富多彩,聲色俱備。在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課之後,更能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慾,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既學到了知識,又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更提高了學生的興趣。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我更真正體會到了信息技術課隨着教育體制的改革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如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轉變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來充實我們的專業技能,已經成爲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識,才能在以後把工作做得更好。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4

學了龔春美老師《信息技術課中的學情分析之淺見》,使我懂得了學情分析的重要性、學到了學情分析的方法、方案,從中受益匪淺。

一、學情分析的定義和意義

學情分析即爲教學設計中的學生對象分析,它包含對學生年齡特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風格、興趣等方面的分析。學情分析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現有狀態,還要關注學生可能發展的空間。通過對現有知識結構的引導、激活,提升學習品質;明確學習內容的價值,對不同的學生可以提升到不同的層次要求等等,爲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設計的實施、重難點的設定提供量化的標準。所以只有行進了合理的學情分析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標的定位不會過高或過低。

二、學情分析要注意:

1、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置問題情景。學生大多活潑。好動,有意注意時間比較短,喜歡多變、寬鬆的教學環境。靜態的文字和教師的口語滿足不了學生活潑好動的心理需求,因此,思想容易開小差,使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而多媒體計算機通過聲、像、動畫等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其新穎性、藝術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爲學生創設符合國小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不斷地給學生以新的刺激,使學生的大腦始終保持興奮狀態,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增強了學習興趣。

2、要想更準確地把握學生學習動態情況,確定學習內容。以學生的已知經驗爲基點,建構意義知識框架。課前需認真瞭解學生技能掌握情況、注重不同學生風格、年齡態度等差異,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安排,確定學習的重難點,和預設課堂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答措施,選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課中仔細觀察是否與自己的教學設計相符,找到。與預測目標的差距,和課前分析的情況是否存在不一致現象,便於及時做出調整。觀察學生之間的合作情況、任務設計的難易程度、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技能目標達成度、學生的情感態度是否得到提升;課後及時小結。課後及時進行學情總結,對比學生在教學前後之間的差距,分析存在問題,總結教學中的策略,有利於下階段確定教學。

三、學情分析要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

1、要從整化零,再從部分到整體去把握教材。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形成知識結構,也可以通過學生填寫的思維導圖捕捉學生系統知識框架中存在的漏洞,以便把握學情,任務和學習目標,從而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學方法,不同難易程度的達到教學目標,要想更詳細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立體化呈現學生水平和能力,不同難易程度的達到教學目標,要想更詳細深入瞭解學生情況,立體化呈現學生水平和能力,不能侷限於單—的形式,可通過問卷調查、談話、作業、測試等多樣方式靈活選用。

3、利用我們學到的極簡小程序、採用不同的形式瞭解比如問卷星等從中獲知班級整體對所學知識點的認知水平,爲有效把握學習內容、任務設置、小組成員搭配和組間競爭方式選取提供了有力的輔助作用。

4、因材施教,個別談話針對性的`瞭解學生做到有的放矢。

5、通過日常分析,課上的學習狀態,作業的完成情況,及時統計整理反思,作爲學情分析的重要依據。

總之,學情分析是教師心中的一杆稱。只有充分的有效的學情分析,才能因材施教,纔能有的放矢,創設出以人爲本、適合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和情景,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只有這樣纔能有效的的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5

新世紀之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已經成爲廣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的根本任務;轉變教育觀念是學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根本保證。課程的改革是整個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其目的在於“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面對課改,我們教師能做到的,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跟從,我們應以這場波及全國的新課程標準改革爲契機,使我們教育觀念、教育行爲更合符科學性,更利於培養適應時代需要和全面發展的人才。

作爲一個從事信息技術教學的老師,首先要明確新課改的目標:以學生髮展爲本,就是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方面目標的全面發展;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重視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即新課改背景下,信息技術課程的總目標是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對教師來說有許多的壓力,但我相信在新課標的指導思想下努力探索各種教學方式,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結合新課程理念,大膽嘗試各種教學設計,就一定能把新課改穩定的推向成熟階段。以下是本人在信息技術課程改革實踐過程的一些體會。

一、樹立“以人爲本”的新課程觀。

爲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豐富學生的各種素養,新課改特別強調各地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並要求有條件的地方應編寫具有地方和學校特色的相關教材。從某種程度上說,課程問題已成爲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那麼,我們所需要的新課程觀是什麼呢?本人認爲,至少需要把握這幾方面:

(1)真正關注學生的主體要求與主體意識的培育,強調對學生個體生命發展的關注,更多地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育以及對學生人格的完善。

(2)明確課程是實施培養目標的施工藍圖,是組織教育活動的最主要依據,但並不是課堂教學模式化的“美麗藉口”,教師必須把以新課程爲依託的教育活動當成是一種創造性勞動,使教學在創造中發展,在發展中創造,演繹出無窮的生命力。

(3)最爲關鍵的是,在思想素質方面,教師應依託新課程中的人文因素,使教學中的情意因素和過程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達到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和諧可持續發展,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成爲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爲教學過程的靈魂。

二、以興趣爲導向,用新課程的理念來主導學生主動學習。

新課程的理念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高中的信息技術新教材,已經向我們提出了挑戰。教材裏的內容,不再像以往的那種“軟件說明書類型”的教材,而是以信息處理與交流爲主線,圍繞學生的學習與生活需求,強調信息技術與社會實踐的相互作用,這給我們帶來了很深的思考。這樣的課程需要我們花更多精力去研究。但我想重要的一點還是以學生爲主體,結合我們的教材和新課程標準,充分調動激發學生的興趣,並將這種興趣遷移到如何學好課本的知識點上,這樣課堂效果會更好一些。當然這需要我們老師去發掘,去想象,拿出更多更好的辦法來吸引學生。

三、形式多樣、體驗過程。

結合新課程的要求,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對課程充滿着期待感。新課程帶來了新穎的教材,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理念。每堂課都有固定的一些任務,如何讓這些任務在規定的時間裏圓滿完成,是我們需要面臨的問題。在教學中可以採用多種教學方法,例如:演示法、任務驅動法、主題活動法等等,大膽放手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主動獲得知識技能。

三、正視差異、面向全體。

由於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有的同學家有電腦,對一些簡單的操作、技能都已經自己學會了;但有一些同學是第一次接觸到電腦,要在短短的45分鐘裏能完全掌握教學內容是不可能的,因此存在差異是可以理解的。

雖然新課程的到來給我們提出了難題,但是,只要我們能認真對待它,在實踐中不斷摸索,認真總結,前面的路肯定會越走越平坦。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6

通過中國小信息技術新課標的學習,結合自己日常信息技術教學,對信息技術學科課程標準有了更多的瞭解和體會,具體如下:

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強調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具有較強的系統性、可操作性。特別強調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處理信息、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思想和方法,同時鼓勵學生將所學的信息技術積極應用到實踐中。現代信息技術具有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人機交互方式。學生在這樣的交互式教學環境中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更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現代信息技術既能看的見,又能聽的見,還能動手操作。在組織的這節信息技術課程學習過程中,一方面,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以指導,另一方面,要把更多精力放在引導學生開展專題研究性學習上,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將信息技術與學科學習整合起來。在活動中鍛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自主發現和自主探索能力。

在今後教學過程中要認真實現以下教學目標:其一、瞭解信息技術的應用環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現形式。其二、建立對計算機的感性認識,瞭解信息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學習、使用計算機的興趣和意識。其三、能夠通過與他人合作的方式學習和使用信息技術,學會使用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符的多媒體資源進行學習。其四、初步學會使用網絡獲取信息、與他人溝通;能夠有意識地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發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其五、知道應負責任地使用信息技術系統及軟件,養成良好的計算機使用習慣和責任意識。

在信息技術新課標的學習過程中,我深刻的體會到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今天的信息社會顯得尤爲重要,讓學生學會高效獲取有用的信息,如何處理這些信息,如何交流信息,所以我個人認爲在日常教學中應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思路加深理解。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7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面臨着從內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轉型。要完成這一轉型,關鍵在於:一方面,要廣泛借鑑國內外信息技術課程短暫歷史中積累的教學經驗:另一方面,更需要信息技術教師在認真研究課程特點的基礎上,加強理論學習,結合教學實際,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具體心得有以下兩點:

〈一〉營造有利於學生主動創新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境,教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於創新。

〈二)合理選用並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可以學習、借鑑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採用講解、觀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做到兼容幷蓄、取長補短。其次,可以吸收國內外信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靈活、恰當地選用教學方法,並善於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用,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任務驅動"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切聯繫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任務"情境中,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任務"的特定含義,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避免濫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意義性、可操作性: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繫,形成循序漸進的梯度,組成一個任務鏈,以便學生踏着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8

一、認識了新的課程——微課

在4月24日餘德興老師和25日陳展虹教授的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他們指出“微課”是指以視頻爲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微課”具有教學時間較短、教學內容較少、資源容量較小、資源使用方便等特點。對教師而言,微課將革新傳統的教學與教研方式,突破教師傳統的聽評課模式,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對於學生而言,微課能更好的滿足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是傳統課堂學習的一種重要補充和拓展資源。在網絡時代,隨着信息與通迅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隨着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絡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爲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

二、如何根據本學科的特點設計微課

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本人從別人的身上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教學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設計每一節微課時,我首先慎重選擇知識點,並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使它們更符合教學的認知規律,學習起來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嘗試做到如下幾點:

1、知識點儘量選擇教學的重點、難點。

2、知識點的選擇要細,十分鐘內能夠講解透徹。

3、知識點要準確無誤,不允許有文字、語言、圖片上的知識性錯誤或誤導性的描述。

4、要將知識點按照一定邏輯分割成很多個小知識點。

例如:在這次培訓中,我根據本學科國小四年級語文的教學,我選擇了“習作”指導作爲一個知識點設計一節微課,讓學生在短暫的10分鐘內對習作審題、習作方法等內容進行微課的設計。這節微課在前一節課“口語交際”的基礎上進行微課的設計,突破了本節習作課中幫助學生審題和習作方法教學的兩個重難點。

三、培訓模式微課化

培訓時間雖然短暫,但使我們受益匪淺,其感觸非一言能盡。在以後的工作崗位上,我一定紮實工作,努力學習,把用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學校的信息技術教學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

xx月14日至xx月21日,我有幸在華東師範大學參加了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訓,通過這8天的培訓,感覺獲益匪淺。

這八天時間,先後聆聽了蔣、閆、顧、朱x、鄭、李、祝、蔣、吳x9位專家有關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的講座,圍繞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項目的實施,通過9位專家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講解,使我比較全面地學習了有關創新教學與教師專業發展,全國中國小教師信息技術運用能力提升工程標準及實施方案,教育信息化規劃的內容、方法和策略,區域信息化套餐課程建設,信息技術下的校本研修,遠程培訓的質量管理,培訓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項目管理與方案設計等內容;初步瞭解和學習了有關“翻轉課堂”、“微視頻”、“可汗學院”等一些世界頂級的教育模式,以及國內對這種教育模式的嘗試應用和取得的一些效果;瞭解了目前世界或是國內在教學上應用的一些先進信息技術。上海是中國科學技術最發達的區域,到上海蔘加這次培訓,並且能與各位專家面對面、座談式、討論式的交流學習一些引領中國乃至世界的一些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開闊了我的眼界,使我進一步對現階段的教學,對教學改革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

總體上,通過這次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當今我們正處在一個教育大變革時代。

我國的教育發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說是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但還要繼續發展,教育必須要向世界看齊,必須減負增效,必須同時代同步,必須同現有的信息科學技術同步,用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引領教育,促進教育,這樣才能使教育不斷髮展和超越,傳統教育在我國已有多年,我國的教育要長足發展,提高質量,必須應用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先進的信息技術將推動教育的時代變革。

2、先進的信息技術對促進和提升教學質量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3、對教師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能力的培訓和提高迫在眉睫,任務艱鉅。

4、應該珍惜這次培訓機會,回去之後再認真梳理、學習、提高,把學到的知識用到自已的實際工作中,並且要發揮骨幹作用,發揮自己的培訓作用,培訓、引領我校教師認真學習教育信息技術,並且能盡力用到教學實際中,提高教學質量。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9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於轉變信息教育觀念,促進教育模式,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對於推進中、國小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基礎教育的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效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我認爲,以計算機爲核心的信息技術作爲新型的教學媒體,當它們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爲新型教學模式的創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環境。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當我學了信息技術並且能初步運用,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並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參與和學習積極主動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我任教的學科是語文,在教學當中,從現代化教育手段中,也體會到了現代化的運用之益。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學生喜歡新鮮事物電教媒體的使用,使他們精神振奮,積極性與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0

21世紀,是信息大爆炸時代、大數據時代和雲時代共爲一體的新世紀。越來越多的各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如移動學習、個性化學習和碎片化學習等以被人們所關注並接受。學校作爲教書育人的基地,它的各個方面也受到信息化的影響,尤其是在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和模式、教學目標和教學手段上都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這種變革既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響應了新一輪課程改革的要求。

作爲現代教師,我們自己應該不斷充電,不斷用新的知識來武裝自己,進行課堂教學理念、模式和方法的創新,從而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比如,利用信息化學習環境和資源創設情境,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同時,發揮學生的聯想,培養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從而輕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加喜歡學習,並且更加有效地學習。因此,我們老師可以掌握和利用所學的教育教學信息技術,設計好一堂課,上好一堂課,讓學生喜歡學習、掌握知識,提高教與學的效率。

通過本次的有針對性的學科信息技術能力提升的培訓,讓我對信息技術促進學科教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信息化的水平已經成爲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信息化已成爲教育發展的潮流。作爲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中,有助於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於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信息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於學生在輕鬆的狀態下把握知識,不利於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用於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並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信息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爲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麼就不能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於挑戰,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發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

總之,本次培訓活動雖然已告一段落,但是對於每日都在刷新變化的信息技術來說,我學習的腳步依然不能停。但是所幸的是,通過這次比較專業系統的培訓,我已經掌握了教學信息技術的基本功了,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今後我將結合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繼續和同行們探討學習這門技術!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1

又到期末了,這學期,老師爲我們上了兩門課程:《信息技術教學法》和《教育研究方法》。現在反思一下《信息技術教學法》這門課程的教與學。

對於“教學法”,我們除了學習必要的理論,主要還進行了兩次實踐:每位同學都親歷了一次“說課”和一次“試教”;課堂上我們也進行了多種教學方法的嘗試。

在“說課”時,同學們都能清楚明白的說出要教的內容,也運用了一些教學法。而我在說課時,主要採用“任務驅動”法,同時對比其它的教學方法,取長補短,提高教學經驗。我認爲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效果較好,更有利於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從“說課”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兩點:

(一)在採用“任務驅動”法的時候一定要給學生創造真實,良好的情境

因爲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所以,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另外,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繫,因此,我在上課的導入時,創設一個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具有吸引力的情境,使學生對本節課的內容產生學習的興趣是相當重要的。此外還要在驅動的過程中不斷的給學生刺激。

(二)在採用“任務驅動”發的時候要設計好任務

我認爲任務的設計要具備以下四點:

1、教育性,任務的教育性體現在任務的實施與完成過程中,傳授或滲透給學生的思想教育、信息素養教育等內容,做到寓德於教。

2、科學性,任務的設計不僅要考慮信息技術學科內容的知識結構,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學習特點,由淺入深、合理安排。

3、實用性,任務的實用性指學生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完成計算機的一些簡單任務(如電腦繪畫、文字處理、電子報刊等)。

4、開放性,設計任務時要具有一定的靈活性,使學生有發揮創造能力的機會。

在“試教”的過程中,我結合了見習時的經念,把“建構主義”和“戴爾經念之塔”理論應用在課堂上。我想,構建有自己特色的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學法”的輔助。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法,並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認識計算機》的“試教”中。我採取了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形象教學法

對於大部分學生初次接觸計算機,大家都懷着一種既畏懼又好奇的心理,很想知道計算機是用來幹什麼的,想親身體會一下操作計算機的樂趣。

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徵,及時啓發,引導學生,將學生引入趣味的計算機世界。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都很濃,教學氣氛活躍,從而順利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二、比喻教學法

對於剛開始學計算機的學生來說,計算機教學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詞術語最難被他們接受,適當應用一些形象生動的比喻,對計算機知識的學習甚

爲重要。這樣一來,不僅有助於提高他們聽課的興趣,而且還能達到幫助理解和記憶的目的。

三、操作實踐法

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實踐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藉助計算機等多媒體對某一方法、步驟反覆實踐從而形成技能,技巧或習慣的教學方法。

這種方法既是學生的自我檢測和對教師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也是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能的主要途徑。例如教師演示,學生跟着練習

由於學生的理解、應變能力還在培養之中,教師講授的方法他們不一定都能理解。比如指法、鼠標的使用,如果教師只敘述,不演示,他們很難

領會。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室先進行演示操作,讓學生觀看教師的操作過程,接下去就讓學生作相應的模仿操作,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掌握。以增加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

四、興趣激勵法

興趣是調動人的積極性的能源,是事業成功的祕訣之一,很多科學家之所以能取得那麼大的成就,原因也是他們對科學有深厚的興趣。根據信息技

術課程的學科性質與特點,學生容易對這門課產生興趣的萌芽。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加以引導、培養,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形式真正的學習興趣。

我認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做到教學相長。運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使之形成最佳的結合點,同時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信息技術業務水平,將現代教育理論、教育學和心理學等知識靈活地運用到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只有這樣,才能根據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知識,努力設計和探索信息技術的模式,創設出更加靈活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真正體現教育以人爲本,教育以素質爲本的特色。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2

這次國培我參加了大學信息技術的學習。此次培訓的內容豐富得就像一次專爲信息技術教師準備的滿漢全席,我每天都貪婪地、如飢似渴地吸納着裏面的營養,不想漏過每一道美味。它們給我帶來的感受、反思、收穫和觸動,用語言根本無法表達完整。可以說是一次洗腦,讓我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具體的認知和了解;讓我知道自己做爲一名信息技術教師所擔負的責任和義務;讓我對這一學科充滿了熱愛和激情。

一場場精彩紛呈、深入淺出的講座,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不同的高度,如撥雲見日般讓我對信息技術這一學科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專家給我們做的視頻講座,真正地貼近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具體到每一節課的設計,使我大開眼界。在此之前幾乎從沒有看過一堂信息技術的課堂實錄,這課具體應該怎麼上,完全是自己摸着石頭過河,這一次的培訓給了我極具體的指導。對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有了很深刻的理解、認識,可謂是一場及時雨。真是讓我茅塞頓開、受益匪淺。

網絡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這是一個我們不能迴避的問題,讓學生接觸網絡,正確地利用網絡資源,是這個時代的特點和需要。此次培訓被稱做洗腦,並不誇張。我們已經處在了一個信息高度發達的時代,這次的培訓給我的觸動真的是很大的,這也應該是國家花這麼大的精力和財力開展這一次全國性的培訓的目的所在吧!

在學習的同時,我在不斷地對比,查找不足,並且尋找對於我們來說可行的方案。總之,在本次國培計劃中,我深刻認識到了作爲教師終身學習的重要性。這次培訓讓我更新了教育理念,豐富了教育教學技能,明確了今後成長髮展的方向。幾個月的學習思考背後,我感到更多的是責任,是壓力,真正感到教育是充滿智慧的事業,深刻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責任。今後,我會學以致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及時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出謀劃策,讓培訓的碩果在教育事業發展中大放光彩!

以上便是我參加本次培訓的體會和感想,請各位老師指點。謝謝!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3

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是: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在國小階段,我們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對信息技術的興趣和意識,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與信息能力;把計算機作爲信息技術教學的工具,使學生掌握這種工具的使用方法,並藉助於這一工具來幫助他們學習,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培養他們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各種能力。傳統的電腦課重知識輕能力的教學目標、講授型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我們正在積極探索一些新型的教學模式,採用啓發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儘可能地爲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爲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一、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國小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水平基本上處在具體形象思維階段,因此,國小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來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國小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利用小組合作,縮小個體之間的差異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操作性很強的學科,估計沒有哪個學科在體現學生的差異方面有信息技術課這樣明顯。種種主客觀原因造成在計算機課上,有些學生可以說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學生基礎較弱,學有困難。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果教學內容太淺了,基礎好的學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點,基礎差的學生便不能接受。爲了解決這個實際矛盾,我主要採取了小組協作學習的方式,組與組之間資源共享。

具體方法是將不同層次的學生搭配編組,推選基礎較好的同學做小組長,平時上課時由小組長負責檢查、指導組員的學習。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常常會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程,這時就由小組長擔當起小老師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的任務時,不僅同組同學要互幫互助,組與組之間也要利用局域網的便利,進行資源共享。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而且讓孩子們懂得協作的重要性。

在學完畫圖的基本操作後,我組織了學生開展自己動手做電子的活動,同學們自願結合,分成了若干個小組,大家有明確的分工,有負責策劃、有負責收集資料、有負責製作的,等等,對作品的評價,改變了以前由教師一人說了算,大家可以暢所欲言,相互評價。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4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國小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一、從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國小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遊戲》,比賽誰的成績好或者與老師比賽。學生在“太空打戰”"拯救蘋果"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二、直觀演示,激發學習興趣

國小生天真活潑、好奇、頑皮好動,但他們形象思維能力強,抽象思維能力差。如果僅僅口頭講授計算機知識,顯得比較枯燥,學生會沒有興趣,課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須要採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不是單純講解。比如在重大版四年級的幻燈片教學中,有一節是在幻燈片中插入背景音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直觀演示事先做好的課堂範例,一個“桂林山水”圖文並茂的幻燈片課件自動播放,豐富的切換方式,學生耳目一新:“哇噻!真好!……”學生不由的讚歎。於是我出示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如何在幻燈片中插入背景音樂"學生迫不及待了,要學會這一招啊!課堂氣氛活躍,學得很快。並要求展示,效果很好。

三、教學僅僅依照教學--學習--評價相結合的思想理念

教學緊扣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圍繞學習目標教學,及時反饋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並讓學生演示講解,及時檢查學習效果,同時又是對知識點的鞏固提高的過程。信息技術教材內容較廣泛,知識點很多很細,有的還很抽象,由於學校每週只開有一節課,所以經常出現上節課學生學會了,等過了一個星期後的下節課又忘記了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每一課時的學習結束之後,要及時進行課堂練習來鞏固提高;每一單元結束後,要組織一次小測驗,檢驗學生對本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並記錄測驗成績。然後在期末考試時,再將主要的知識點串起來進行全面的考覈。在作期末評價時,可以將平時測驗的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按比例折算成總成績,再用等級制來評定。因此,我在教學中很重視對學生的課堂評價,及時打成績並當堂告訴學生。同時給予鼓勵。提出希望。這樣學生也有成就感。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5

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以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爲核心的現代技術,越來越深刻的改變着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信息的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等能力,已成爲現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質的標誌。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對教師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只有高素質的教師,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學生,爲了適應工作的需要,教師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掌握和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是信息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增強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於現代教師而言,運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多媒體教學是現代教育的一大趨勢。信息技術教育培訓給我帶來了一次與現代技術接觸的機會。

通過學習我的最大收穫是:

1.通過培訓,結合了教師應掌握的大部分內容(powerpoint多媒體展示,教學設計,個人博客的創建,文字處理軟件,電子郵件)。這種任務驅動式學習,更營造了一種學習的氛圍。沒有大而空的理論闡述。師生平等,使我更易於理解與接受。使我認識到怎樣從學生的角度,將自己的課設計好和上好,並且很大程度的彌補了我的計算機知識的缺陷。

2、通過培訓使我收穫最大的是教育觀念的更新

培訓之前對於什麼是計算機、什麼是信息技術以及計算機教師和信息技術教師的認識相當模糊,通過培訓發現原來計算機只不過是處理信息的一個工具而已。授課的關鍵在於幫助並培養學生良好的採集、加工、處理信息的意識、方法和能力等。要想上好,上成功信息技術課,信息技術教師對此必須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3、互相幫助,合作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在學習的過程中學員們能夠就學習方法、內容、資源等進行積極交流、認真切磋、熱情幫助。

培訓後的打算:

1、將本次培訓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日常教育教學工作,力爭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爲鞏固並擴大培訓成果,我將做好校本培訓工作,讓更多的教師掌握信息技術,並能充分利用。

3、利用本次培訓成果,積極開展學科教學活動,探討新的教育理論,新的教學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6

我參加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感觸很深。

在焦芬老師講解下,我初步認識了“微課”這一門新的課程。學習到一些有關微課設計的知識。懂得一節微課能否設計得好、效果佳,知識點的選擇和分析處理非常重要。

聽了譚豔紅老師對教育資源網的建設後,發現以前我對空間的認識還不足,只停留在空間美化、上交作業、完成課堂任務的階段,沒有真正的將空間的學習功能利用起來。教育資源網空間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在裏面也讓我認識了更多人,學到一些以前沒有學習到的知識,大家也可以一起討論學習、生活方面的知識。

經過一段時間的緊張學習,傾聽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小組學員一起學習、交流,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我深深地體會到利用教育技術設計教學方案的特點和作用我,認識到課堂上要把信息技術完美地融合到教學之中,充分發揮計算機工具性能,利用網絡資源,蒐集信息、處理信息,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通過集中的理論學習,更新了教育教學觀念,瞭解了先進的教育理論,現代教育觀、學生觀和學習觀,在教學活動中遵循教育規律、調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學方式,把素質教育貫徹到學科教學過程中對我來說通過學習探討、交流,收穫頗大。平時也愛好上網的我對計算機的應用也是慢慢積累了很多,實踐是關鍵。到現在我對教學技術方面的知識知道的可以說是少之甚少。我希望接下來的實踐中要把所學到的知識,牢牢掌握並運用到教學中和生活中,對以後的教學有所啓迪,教給學生有用的知識,開拓學生的視野,充實自己的教學。

信息技術課中學情分析之淺見心得體會 篇17

新一年級實驗課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着,乘着課程改革的東風,全體教師都積極投身於課改實驗中,積極探索新課程理念下的各種教學模式。

信息技術作爲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爲適應教育形勢的發展,我校從一年級開始便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並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當我看到學生們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學習時,當我看到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的一張張獎狀時,初爲人師的我享受着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們一起分享這歡樂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課程理念下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創設新穎的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初爲人師的我不斷的追求。新穎的導入如同一部電視劇的片頭,以其精彩性先聲奪人,一開始便將學生牢牢地吸引住,誘發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屏幕保護》一課時,我事先在每一臺計算機上都設置了五彩繽紛、形式各異的屏幕保護,當學生一走進電腦教室便看到了黑色屏幕上各式各樣的屏幕保護,他們馬上就被這些可愛的動畫屏幕保護吸引了。“老師,這是什麼呀?真好玩。”“老師,它們是怎麼出現的?”“老師,您是怎麼製作的?”這時,我自然而然地揭示了本課課題----神奇的屏幕保護。我對學生們說:“孩子們,你願意和老師一起去尋找設置神奇的屏幕保護的方法嗎?”“願意”孩子們手舞足蹈地對我說。在本節課中,新穎的導入有效地激起了學生探究新知識的興趣,我利用了每一個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創設了一個能夠刺激感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情境,爲整堂課的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針對學情,化繁爲簡

在低年級段,學生尚處於知識的萌芽狀態,整個大腦的發育處於啓蒙階段,學生對於自己平時生活中多接觸且簡單、有趣味性的知識較爲敏感。所以,根據學生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我們應有一套與之相配套的教學方法。這個教學方法不僅要符合兒童階段的認知結構,還要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接受老師賦予的新事物。爲此,在學習《初識計算機》一課時,我先向學生介紹了在我們周圍的生活中各行各業使用計算機工作的例子,然後再講計算機的神奇功能,學生們完全被我的講解吸引住了,從他們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他們急於探索計算機奧祕的求知慾。接下來該講計算機的組成了。我轉身迅速地在黑板上邊讀邊寫下一個式子“3+2=?”學生齊聲回答:“5”。“你能告訴老師你是怎樣算出來的嗎?”一雙雙小手高高地舉了起來“老師,我一看式子便知道了”“老師,我只要稍稍一思考就知道了”“老師,我只動了一點點腦筋就知道了”。“老師也知道你是怎麼算出來的,你想聽聽老師說的對不對嗎?”“想”。這時可以看出,學生的求知慾望已經達到了高潮。我告訴學生,第一步:你通過你的耳朵、眼睛將“3+2=?”這個信息輸入給大腦;第二步:通過自己記憶的知識,經過大腦運算;第三步:通過手寫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剛纔,我們是通過耳朵、眼睛、大腦、手和口的分工,最後讓老師知道答案的。同樣,計算機也是靠耳朵、眼睛、大腦、手和口的工作,最後讓人們知道信息的。話音剛落,馬上有學生問我“計算機的耳朵、眼睛、大腦、手和口是什麼呢?”我順水推舟,告訴學生們計算機是由五個部分組成的,鍵盤和鼠標是用來把信息輸入到計算機裏的,這兩個部件就是我們說的耳朵和眼睛。我們看見的那個形狀象箱子一樣的東西,它叫主機,裏面裝着許多計算機必不可少的零件和設備,它是用來記憶運算的,這個部件就是我們說的大腦。最後的運算結果要通過顯示器(形狀象電視機)或者打印機顯示出來,這就是電腦的手和口。經過這麼一講,學生明白了,計算機是由:鍵盤、鼠標器、主機、顯示器和打印機五個部分組成的。接着講:主機內部有運算器,還有一個“倉庫”,又叫存儲器;一個“心臟”,中文名字叫中央處理器,英文縮寫是CPU。形象的類比,把複雜、抽象的機械原理說得通俗易懂、簡單明瞭,學生一聽就懂,很快都學會了。

三、善於創設問題情景

國小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知識活動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活動的影響。比如他情願學的知識,就會引起他們強烈參與的慾望,教師不用多強調、多解釋,他們也會很快地掌握知識,融於課堂之中。反之,在學生不情願的情況下,他們即使當時學會了,也會很快忘掉。所以,在信息技術課中,我們不如把知識點設置成一個個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學習,他們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正是掌握新知識的過程。例如:在學習《圖形的複製》一課時,我將知識點和訓練點都創設成一個個有趣的問題情境,將學生不知不覺地帶入到探索知識的領域中。上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情景。在蔚藍的天空中,孩子們喜愛的孫悟空正在天空中遨遊,孫悟空說:“一個人真沒意思,我要再變幾個孫悟空和我做伴。”於是,我讓同學們閉住眼睛從1數到10,數完後睜開眼睛。在他們數數的過程中,我利用複製粘貼命令在畫面中複製孫悟空。等同學們睜開眼睛的時候,天空中出現了好多的孫悟空。學生們滿臉的驚奇。“哇!比變魔術還快呢!”我的問題隨之出現,“你發現這些孫悟空有什麼特點?”生:一模一樣。師:你知道老師剛纔是怎樣變出這些孫悟空的嗎?老師是不是一個一個地畫出來的?老師變魔術變的快嗎?有什麼辦法能用最短的時間變出這些一模一樣的孫悟空呢?學生紛紛舉手出謀劃策,但都有漏洞,正當他們百思不得其解時,我出示了本課的課題----圖形的複製。“老師,什麼是圖形的複製?怎麼操作?”“老師,圖形的複製是不是和配鑰匙是一個道理?”學生們個個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答案,而我並沒有把答案直接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帶着疑問自己去發現解決問題的答案。就這樣在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學生們探究的慾望越來越高,在我又一次做複製操作時,每個人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生怕漏看老師的操作步驟。整堂課都是學生自己發現新知識,然後通過練習形成規律,最後掌握了複製的操作步驟。所以,創設問題情景將問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帶着濃郁的興趣主動的投入到探究新知識的過程中,從而培養了學生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精講多練加深印象

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光靠老師一遍遍的講解而不去操作練習是不行的。精講多練就是多一些上機操作的時間,俗話說熟能生巧勤能補拙。多練習,學生自會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例如:在學習《文字的輸入》一課時,學生對於漢語拼音已經很熟悉了,作爲教師,只要告訴學生輸入拼音後,按空格鍵怎樣選擇所需文字即可。對於怎樣快速地輸入文字,光靠老師的講解是提高不了學生的打字速度的。能提高打字速度的唯一途徑就是多練習,然後在練習中總結規律。如,在練習中學生會自己總結出漢字重複率降低的方法,如“前全拼後聲母”輸入法、“前聲母后全拼”輸入法、固定詞組“全聲母”輸入法等。這些方法既減少了擊鍵次數又降低了重複率,可以大大提高輸入速度。如此逐步練習,使學生感到輸入速度越來越快,學習越來越輕鬆,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當然,這個練習應避免枯燥無味的練習,每節課應適時給學生玩打字遊戲的時間,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也可以利用好恰當的契機,組織一次漢字錄入競賽,利用計算機本身的漢字輸入考試軟件進行競賽,人人上機,看誰的速度快,這樣一來,你追我趕,讓學生在愉快、輕鬆的氛圍中不斷練習了這一枯燥的知識點,促進了鍵盤操作及漢字錄入的熟練程度。

五、營造創新、開放的學習環境

21世紀是一個信息萬變的時代,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辦法教好學生的。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正以驚人的速度層出不窮地發展。信息技術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它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師生共同擁有了一個創新、開放的學習環境,共同擁有了一個知識交流的平臺。教師已經不再是從前無所不知的聖人。現在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我們已不再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通過互聯網瞭解更多的知識來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交流,給予學生髮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人機交流的平臺,逐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如在學習《計算機的軟件系統》一課時,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展的一些最新動態,瞭解一些最新的軟件系統。爲此,我和學生們一起上網在百度搜索中搜索關於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新動態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們感慨地說:“老師,網絡真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是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作爲一種工具,其教學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並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創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

從信息技術課堂中,我欣喜地看到課改活動已在全校範圍內鋪開,並可以看到課改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中未來的希望。

以上只是我平時在國小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幾點心得體會。作爲一門全新的課程,國小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方法還有待於進一步探索。相信在新課程改革的春風潤雨中,相信在以後國小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實踐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先進經驗和做法總結出來,國小信息技術教育必將能在良性的軌道上闊步前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