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24K

長征心得體會 篇1

《長征》真實而生動地反映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英雄壯舉。

長征心得體會(精選16篇)

1935年5月3日,中央紅軍主力中路調遣隊幹部團一部受搶渡金沙江。紅軍主力在擺脫了九十萬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之後,由於執行了正確的民主政策,順利通過了大涼山彝族地區。面對國民黨隊窮追不捨的嚴峻形勢,紅四軍團接受了中共中央的命令,日夜兼程急行240裏,於5月29日清晨飛抵瀘定橋西頭的橋頭堡。22名戰士背插大馬刀,身掛衝鋒槍,“同志們!衝啊!”在這裏可以看出戰士們的奮不顧身、英勇善戰。

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這樣不休的革命英雄主義的大英雄啊!

我們更應該歌頌的難道不是在攻打瀘定橋的突擊隊員們嗎?他們是人民的保護神。

身爲一名中國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尊敬革命先烈,我們一定要愛國!

今天是建黨__週年,我們祝願黨一定要永遠成立。

我看完這部電影,我知道的道理是: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天天向上,好好學習,長大了回報祖國!

長征心得體會 篇2

隨着紀念紅軍長征__週年活動的開展,我無不對紅軍先輩們以敢爲天下先的創造精神,不畏艱險、不怕失敗的拼搏意識所征服。

當他們走到人跡罕至的皚皚雪山面前時,可曾被它所嚇倒呢?他們的行動擲地有聲地告訴我,他們再一次迎接了挑戰,選擇了前進。糧食用盡了,他們殺掉了心愛的戰馬,甚至啃咬堅硬的腰帶;淡水喝光了,捧起一手雪花便塞入口中;身上的衣服單薄了,他們摩拳擦掌,加速前進。然而,高速度的行軍,營養的缺乏再加上惡劣的自然條件,令英勇的紅軍戰士們一個又一個長眠於白雪之下。還記得那個脫棉衣借給他人的老紅軍,在漫天飛雪中化作了一尊永遠矗立的豐碑!正是這一次又一次的犧牲保證了長征的全面勝利,也正是有了他們的奉獻,整個紅軍才能靠着頑強的毅力走出雪山,拼到最後!

當我們遇到一些困難一時之間無法克服時,當我們收到了挫敗甚至打擊時,我們要像紅軍那樣有毅力與恆心。一次失敗不要緊,怕的是一輩子失敗。而要想從失敗走向成功,就一定要沉住氣,堅持、堅持、再堅持,在哪兒跌倒,就從哪兒爬起來。紅軍將士們正是由於具備了這樣的毅力和恆心,才能克服千難萬險,贏得長征的輝煌勝利。

兩萬五千里長徵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精神的薰陶,深刻的沉思,更有着無窮的值得學習的東西!長征留給了世人無窮的精神動力,長征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踏上這條漫漫求學路,我感覺身上彷彿肩負起了長征般的責任,也正在面臨着與長征路上相似的艱難險阻。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長征精神。踏着先烈們的足跡,尋着紅軍們的路途,我正整裝待發,迎接人生路上的一個個考驗。

長征心得體會 篇3

在這個世界上,我喜歡的東西有很多。我喜歡音樂,因爲它能給人一種輕鬆的感覺;我喜歡體育運動,因爲運動可以鍛鍊身體;我喜歡電腦,因爲它能查出我所不知道的中國奧祕;但是我喜歡的經典作品還非《長征》莫屬了。

《長征》這本書主要講的內容是:我們的紅軍是可愛的,是英勇的,是不可戰勝的。在這二萬五千裏的長征路上,戰士既要對付蔣介石的圍剿,又要面對雪山,草地這種惡劣的環境,有時紅軍一天就要行走一百多公里啊,而且都是山路,還有敵人的阻擋,這在現在是不可想象的。可是呢我們可愛的紅軍做到了,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紅軍飛奪過盧定橋啦,紅軍爬在幾根光光的鐵鏈上,你看那橋底下的江水,奔騰洶涌,如果一不小心掉下去,那性命沒有啦。要是我們站在上面腳肯定發抖,站都站不穩。可我們英勇的紅軍確要與對面那討厭的敵人勇敢的戰鬥着,並且勝利的打敗了他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蹟!

這本書上的英勇故事讓我感動不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給我們的?不錯!當然是我們那可敬可愛的革命前輩用鮮血換來的,你們看一個個紅軍在這長征路上遇上的千隻攔路虎,他們遇到困難時總能做到不慌不忙,沉着冷靜,機智勇敢地面對困難,克服困難,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樣的軍隊,紅軍不能戰勝的的啊!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我們要學習紅軍長征的這種精神,那就是面對困難要勇於戰鬥,無堅不摧,重於求實,獨力自主,樂於吃苦,不懼困難,團結一致。

以前,我沒讀過這本書的時候,是一個非常不喜歡動腦筋的孩子,遇到困難,要不就不動腦筋,要不就去問媽媽,一點腦筋都不願意動,父母常說我的腦袋會生鏽了。遇到了攔路虎就只會退縮,不像紅軍那樣勇敢的去面對困難。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只要一遇到困難,腦袋裏就浮出一個畫面:就是經軍遇到困難的時候,是怎麼去克服困難的,每當這時我就會認真地思考怎樣找到更好的方法__難題。

我喜歡《長征》這本經典作品,因爲有了它,我才知道要克服困難,要不怕困難,讓長征精神發揚在我們的身上,陪伴着我們一起成長。

長征心得體會 篇4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歷史上偉大的奇蹟。我讀了這首詩,感觸至深。

紅軍戰士們在長征的行程途中,遇到了種.種艱難困苦,歷經了常人難以忍受的折磨,踏遍了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和金沙江;連綿起伏的山嶺;天寒地凍的雪山和茫茫無涯的.草地等等各種天險的阻隔。但他們心中充滿奮鬥的心情,滿腔的熱血,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英勇地與敵人作鬥爭,他們還勤于思考,巧與敵人做周旋,最終取得長征的勝利。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許多困難。有一次,我在放復讀機,不知怎麼了,突然放不動了,原來帶子卡住了。我又急又氣,使勁拽。但轉念一想,這樣會把帶子拽斷。於是,我靜下心,慢慢的取,經過一番周折,我終於取出來了。我悟出一個道理:遇事不怕困難,要克服它才行。

我還從詩中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體會出紅軍戰士們有着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他們不僅在戰場上無不流血犧牲,而且還要面臨環境的惡劣,糧食的不足,但是紅軍戰士卻依然開開心心地過着每一天,我非常敬佩他們。

現在,我們過着幸福的生活,但我們不能忘記過去的歷史,不能忘記勇敢的紅軍戰士,更不能忘記國家的新中國的創始人。如果沒有他們的指揮作戰,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就不會有改革開放的一天。因此,我們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不能浪費光陰,虛度年華,用努力來迎接自己人生的“盡開顏”。

長征,譜寫了一首悲壯的交響曲和一曲悲壯的詩歌,描繪了一幅悲壯的畫,我要把長征銘記在心,把長征精神發揚光大。

長征心得體會 篇5

《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將在人民大會堂上演,廖昌永、殷秀梅、蔡國慶,白雪等衆多軍旅歌唱家同臺獻唱,共同紀念這個偉大的歷史事蹟。白雪將在第一篇章十送紅軍中演唱《映山紅》向長征致敬。

據瞭解,連日以來,白雪和衆位戰友在大會堂後臺認真彩排,以呈現給所有觀衆最生動和完美的畫面。在彩排間隙,應戰友們之邀,白雪與大家親切合影留念。白雪表示,作爲一名軍人來參加這次晚會,是對自身的革命洗禮。同時,自己作爲一名文藝工作者,有責任傳承“紅色基因”,讓更多年輕一代,感受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和一路走來的艱辛歷程。

今年正值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樣一場大型晚會有着深遠意義,作爲長征精神的傳人,13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開始了新的長征。據悉,本場晚會將於10月22日晚在央視一套和三套播出,敬請期待!

長征心得體會 篇6

10月19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與首都3000多名羣衆共同觀看演出。

10月19日,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觀看。這是演出開始前與老紅軍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

新華社北京10月19日電 千山萬水,譜寫壯麗史詩;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19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與首都3000多名羣衆一起觀看演出,共同回望那段光輝歲月。

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燈光璀璨,二樓眺臺懸掛着橫幅:“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繼承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的長征路!”舞臺上,瑰麗的霞光映照着綿延的羣山,紅軍將士奮力前行的羣像栩栩如生,“永遠的長征”五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舞臺兩側,堅實的城牆高高託舉起紅色五角星,寓意偉大革命指引光輝前程,“1936-20xx”字樣醒目標記着勝利的紀年。

19時55分,歡快的迎賓曲響起,等領導同志步入大禮堂,與老紅軍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征途漫漫,紅旗飄飄,日月星辰千秋照耀……”伴着悠遠的鐘聲,巨大的紅軍形象浮雕牆徐徐升起,合唱團齊聲高唱《紅旗飄飄》,拉開整場晚會的序幕。

《突破封鎖線》《十六字令·山》《十送紅軍·映山紅》《血戰湘江》《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遵義會議放光輝》等節目氣勢磅礴,動人心魄……第一篇章《紅軍不怕遠征難》再現了人類歷史上一次曠世罕見的戰略大轉移,謳歌了中國革命從血泊中頑強爬起,走上正確道路的偉大轉折。第二篇章《雄關漫道真如鐵》中,《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天塹》《冷的鐵索熱的血》等節目真實再現長征中的經典戰役場面,展現紅軍將士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第三篇章《革命理想高於天》中,《爬雪山》《沼澤》《活着走出草地》讓觀衆體會着長征途中的苦難與悲壯,《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紅軍勝利到陝北·會師歌》《十送紅軍》《七律·長征》等膾炙人口的旋律又把人們帶入歡慶勝利的激情與豪邁。《永遠的篝火》《我們從古田再出發》《不忘初心》《跟着你》……第四篇章《夢想照亮新徵程》中,一首首歌曲昂揚向上,一段段舞蹈剛勁有力,歌曲《走好新的長征路》將晚會推向最高潮。

整場晚會以大型情景史詩的形式,綜合運用音樂、舞蹈、戲劇、情景表演、多媒體等舞臺手段,突出表現紅軍將士在長征途中浴血奮戰、克服艱難險阻的戰鬥生活,突出表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追求理想、敢於犧牲、勇於勝利的精神品格,突出表現長征精神的歷史傳承和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凸顯中國共產黨挽救民族危難的歷史擔當和引領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作用,進一步凝聚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信念與力量。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和委員觀看晚會。

出席觀看晚會的還有:老紅軍、老同志代表,中央黨政軍羣各部門和北京市主要負責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代表,首都各界羣衆代表。

長征心得體會 篇7

從艱難跋涉到勝利至今,表現長征的文藝作品層出不窮,那一座名爲“艱苦歲月”的雕塑,相信人們不會忘記,老班長的笛子不知道溫暖了多少人的心。還有歌曲《十送紅軍》《會師歌》《山丹丹開花紅豔豔》《十六字令·山》《七律·長征》《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長征組歌》《映山紅》等等,選擇這樣的傳世之作並不難,難的是不能原封不動地照搬照排,而要着眼新的架構進行重新編配,既不能對原著傷筋動骨,又要有煥然一新的精彩紛呈。

《永遠的長征》的可貴之處,正是在於獨具匠心,另闢蹊徑,對節目精心剪裁而能無縫連接。如把《十送紅軍》大膽拆開使用,“一送”“九送”各在長征的一頭一尾,雖然相隔有距,卻沒有被時空阻隔,情緒隨着劇情變化跌宕起伏,做到了氣勢不減、神韻不散、渾然天成。同時對節目精心布點又能相互照應,《長征組歌》選用了五段,分別安排在前三個樂章,有的是完整演唱,再現當年艱難困苦的典型場景;有的是取其精華,表現軍情似火的緊迫節奏;原有的組歌沒有因爲分散而影響藝術表達的完整性,相反與其他作品自然穿插有機組合,既滿足了晚會的整體需求,又突出了演出的個性特色,做到了剛柔相濟、張弛有序、和諧流暢。

《永遠的長征》還有一個很大的難點也是很大的亮點,就是以科學和藝術的眼光重新審視歷史並賦予新的表現。面對大跨度、大區域的戰略轉移和遊擊作戰,面對不勝枚舉的經典戰役和層出不窮的英雄人物,需要作出正確的把握和準確的取捨,創作者們在學習借鑑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用他們開拓創新的勇氣和智慧,作出了一次大膽而又有意義的成功實踐。從總體佈局來看,在框架結構上是編年紀實與斷代跨越相結合,使長征行軍的路線圖和改革強軍的路線圖對接疊印,展示出了紅軍的傳人永遠的足跡。在內容表現上是歷史轉折與戰役突圍統籌兼顧,絕地反擊和英雄之旅相互輝映,三大主力與陝北紅軍血肉相依,展示出了歷史的功勳永遠的榮譽。在節目編配上是經典名篇與精品新作有序銜接,伴隨着勝利的年輪,代表着藝術的發展,使歷史的回聲和時代的新聲自然交響,展示出了文化的傳承永遠的精神。從思想謀篇來看,如果說“永遠的長征”是貫通整場演出的宏大主題,那麼前三個樂章與第四樂章顯然構成了晚會的上下篇,雖有數量差別,分量毫不遜色,既可獨立成章一展風采,又有內在聯繫承前啓後,長征興軍、改革強軍,血脈相連、首尾呼應,確有一股大氣磅礴的宏偉壯闊。

長征心得體會 篇8

作爲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偉大征程,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並通過各種文學藝術載體特別是影視作品得到充分展現。而作爲紀錄片創作的一次全新實踐,《隱祕征程》無論在內容線索或表現形式上都傳達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該紀錄片定位於“弘揚紅軍精神,銘記紅軍信念,傳承長征品格,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核心宗旨,從獨特的視角重組歷史線索,以體驗的影像再現民族記憶,淋漓盡致地彰顯了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勇往直前、堅忍不拔、衆志成城、團結互助、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偉大長征精神,鮮活有力地展示了四川在紅軍長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對中國革命勝利的重大貢獻。

藉助本片,今天的觀衆可以通過新的角度認識長征,感受長征,並從中獲得前行的力量。

長征心得體會 篇9

第一集 悲壯出發

本集從一本珍藏的紅軍號譜切入,敘述“左”的錯誤軍事指揮致使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據地開始長征。反“圍剿”的戰爭是殘酷的,紅軍付出重大犧牲,仍難挽回局面。毛澤東被排斥在軍事指揮核心之外,但他對前途和勝利充滿信心,寫下了“風景這邊獨好”的詩篇。紅軍退出根據地,在連續突破敵四道封鎖線後,代價慘重。歷史正醞釀着重大轉折。

第二集 偉大轉折

從過老山界開始,中央內部開始對紅軍轉移方向問題發生激烈爭論。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人們越來越感到必須解決錯誤的軍事指揮問題。與共產國際聯繫的中斷,使中國共產黨開始了獨立解決自己政治、軍事重大的問題的進程。遵義會議的召開,終止了錯誤軍事指揮,毛澤東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確立了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從而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挽救了黨。

第三集 雄關漫道

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指揮的得意之筆。在毛澤東的領導下,紅軍在滇貴川黔的崇山峻嶺中,像插上了翅膀,迷惑敵人、調動敵人,打擊敵人,最終甩開了敵人的圍追堵截。四渡赤水前後的紅軍作戰,點化了當代中國戰爭史上的壯偉奇觀。

第四集 堅韌不拔

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上,我們清晰看到,各路紅軍部隊,在中國大西南和大西北的廣袤地域上,由分散到匯聚,由弱小到剛強,肩負人民希望,向着北方,向着挽救民族危亡的戰場,堅韌地走下去。而留在根據地的部分紅軍戰士,則捨身忘命,始終堅持而紅旗不倒。整個長征,就像中國革命領導的大匯聚。它休慼與共、衆志成城,百川歸海。

第五集 生命頌歌

紅軍長征所經歷的艱難、艱辛、艱苦和悲壯,構成了人間奇蹟。穿越水草地,跋涉大雪山;飢餓、病痛、負傷、犧牲,隨時都可能降臨在紅軍勇士身上。但沒人懼怕,更沒人屈服。不僅不屈服,樂觀情緒竟在最艱難的時刻發出光華。這情緒,甚至演化爲一種長征文化。而眼淚,總是禁不住地爲紅軍戰士的悲壯而流出,因爲那是紅軍戰士以自己的生命,唱出的一曲無人能及的頌歌。

第六集 情深意長

人民是革命之母。長征,是黨、紅軍與人民血乳相連的舞臺。無論多麼艱難,多麼困苦,紅軍都嚴守紀律,嚴守信義,嚴守承諾,嚴守初心。紅軍不僅解救人民於水火,而且用生命保護、救治人民羣衆,從而得到人民的擁護和愛戴。甚至,羣衆把爲自己犧牲的紅軍戰士,當作“菩薩”。長征,也是一首“情深意長”的歌謠。

第七集 北上北上

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的會師,曾是長征中一件極爲令人歡欣的大事。但是,張國燾的分裂主義野心,在特定時間和特定環境中陰暗爆發。爲北上的戰略目標,黨中央與張國燾的分裂行爲作了堅決鬥爭。張國燾一意孤行,帶隊南下,另立中央,犯下黨的歷史上最大的分裂罪行。在黨中央的嚴厲批評和朱德、劉伯承,以及北上會師的二方面軍領導人任弼時、賀龍、王震及廣大紅軍指戰員的鬥爭下,張國燾被迫取消另立的中央。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終於北上實現大會師。

第八集 奠基西北

毛澤東說,我說陝北是兩點,一個落腳點,一個出發點。1935年10月19日,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和中共中央抵達陝北吳起。隨着直羅鎮戰役的勝利和迅速解決陝北的錯誤肅反,紅軍終於在行程二萬五千裏後,找到了家。經過瓦窯堡會議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經過東征、西征,經過西安事變,中國革命終於奠基西北。七七事變後,紅軍改編爲八路軍,迅即出師抗擊敵寇戰場。歷史從不凝固。它總是不斷向前。而長征和它形成的精神,卻凝固在黨、國家和民族的記憶中。可以斷言,長征,將是中國人心裏永遠也講不完的故事。

長征心得體會 篇10

看完了《長征》紀錄片,深受感觸。80年前,瑞金,八萬中央紅軍由於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而被迫突圍西行,開始了萬水千山只等閒的長征。這時候,遠隔千里的蔣介石指着地圖狂妄地叫道:他們是走向深淵,走向死亡!短短的一年後,當他面對追獲的一大堆爛草鞋的時候,他不得不承認,這股頭戴紅星、足踏草鞋的鐵流是不可阻擋的。?

80年前,長征途中,紅軍將士與天鬥,與地鬥,與敵人鬥,斬關奪隘,搶險飛渡。雪山草地是紅軍長征中最爲艱苦的歷程。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長眠於此;千里沼澤、連鳥獸都不能出沒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紅軍戰士的生命。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草根下掩埋着烈士的忠骨,雪山上聳立着勝利的曙光。

80年前,會寧,經過兩年多的殊死征程,邁開雙腳,巧奪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跨過了千里冰封的皚皚雪山,穿過了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歷經千辛萬苦,縱橫馳騁10多個省,血戰近600多次,行程數萬裏,終於勝利抵達陝甘蘇區,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曆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這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已經一往不復,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長征故事流傳至今,爲人傳頌,它們刻下了長征者鏗鏘的足音,矗立起長征者英勇的雕像;

喇叭聲仍咽,戰鼓聲猶響,馬蹄聲還鳴。時間不會磨平記憶的棱角,我們不會忘記這段歷史。

一段歲月,波瀾壯闊,刻骨銘心;一種精神,穿越歷史,輝映未來。一面旗幟引領一支隊伍,一種信念點燃一把火炬。砍刀、長矛、梭鏢用險象環生的大地作便箋;鐵銃、石雷、匣子槍用八萬雙穿着草鞋的腳作畫筆。雪山、草地、飢餓、戰爭,紅星、火把、馬嘶、槍鳴浩浩蕩蕩,逶迤向北。

歷史不可複製,歷史精神則在懷念中復活。是的,紅塵滾滾,那一彎歷史,盟動濤聲,人民怎能忘記?是的,千古塵音,那一段歲月,先烈們骨骼堆起的詩,世人怎能忘記?

空曠的歷史,彷彿在這首歌中,找到了高掛枝頭的碩果。彷彿智慧之燈,四射毅力的讚歎和意志的高傲。它的旋律陡峭而無階梯,它的節拍斷續而多風險,每一音、每一符都是天空獨攬的勝景。

雲還在舞,風還在唱,勝利的歡呼,已被歷史雕成壯美的風光。

長征,是中華民族一部最雄渾的交響樂,驚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撼心靈。

長征,像馬蹄,踩着風的鼓點,一匹匹黑色的烈馬,在遼闊的草原上揚鬃嘶鳴。

長征,像雄鷹,高擎着雲的翅膀,曠野響起了草的低唱,蒼天擊起了民族的熱望。

長征心得體會 篇11

昨天下午,我上網看了《長征》紀錄片,我聚精會神、全神貫注,深深地被影片中紅軍戰士那種爲了中國革命的勝利,爲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不怕艱難困苦,勇於犧牲的忘我精神而感動。

雪皚皚,夜茫茫。高原寒,炊斷糧……多麼艱苦的生活啊!可紅軍戰士們野菜充飢志越堅,革命理想高於天。是啊,紅軍長征的豐功偉績是千古唯獨,萬世無雙的,紅軍長征的壯烈和堅韌是驚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紅軍長征的艱難困苦是凡人難以想象、難以理解的,紅軍長征的精神是舉世齊頌、萬國同歌、億民共讚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的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無堅不摧的偉大天兵神威,翻開了中國共產黨從艱苦走向勝利,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頁,宣告了趕走日本帝國主義、推翻蔣家王朝,中華民族不是東亞病夫,而是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東方之子。

在看《長征》紀錄片時,我高興、我悲慼、我感動、我流淚。看到那湘江激戰、那四渡赤水、那搶渡烏江、那飛奪瀘定、那爬雪山、過草地、攻克臘子口,以及馬蹄聲急,見到那一個個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熱淚,那十盼紅軍的旋律在我耳邊不時迴環,那千萬紅軍的身影不時在我腦中呈現,那前赴後繼、百折不撓的革命精神無時不在我心中迴盪着。記得毛澤東曾說過:“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徵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足見長征意義的重大,足見長征人的堅韌與頑強。

忘不了長征中的成功的笑聲,忘不了長征中失敗後的志氣;忘不了在成功與失敗背後的一滴滴鮮血。

通過觀看長征影片,使我受了一次深刻地革命傳統教育,我一定要學習紅軍戰士不怕艱難困苦、堅韌不拔的精神,用長征的精神激勵我努力學習,長大成爲祖國的有用之材。

長征心得體會 篇12

長征萬里路遙迢,風蕭蕭,雨飄飄。浩氣比天,千軍勢如潮。爲雪國恥灑熱血,真理在,恨難消。夢斷推窗聽鼓角,冷月皎,流螢高。身居京華,常盼歸鴻早。抽出心絲填舊句,寫往事,萬年驕。_民在《江城子憶長征》這首詞中,生動地描寫出當年紅軍長征途中歷經的艱苦。

有人說紅軍隊伍是地球上一根長長的紅飄帶。是啊!紅軍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都留下了足跡。湘江,一條碧綠的河流,如今卻被鮮血染紅,這血是我們紅軍所流,它時時提醒着人們保衛自己祖國,爲祖國利益所戰!

在長征途中,紅軍需翻過一座座雪山,穿過一片片草地,紅軍不能因爲累而停下腳步,因爲此時的每一分鐘都可能牽扯到國家的安危。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劉伯承等領導了的八一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_第一槍。在南昌起義影響下,全國暴發了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百色起義等大小武裝起義100多次,建立了井岡山根據地、中央根據地、陝北根據地等十幾個革命根據地到1930年,全國紅軍發展到10萬人。蔣介石心有不甘,開始圍剿,但是紅軍在周恩來、朱德指揮下,執行毛澤東同志的戰略戰術原則,勝利粉碎敵人四次圍剿。

如今,我們提起紅軍長征我們不會感到羞恥。

長征心得體會 篇13

這些天,重新拿起了王樹增先生的《長征》,翻開書本,重新閱讀那些用強大的意志和堅定的毅力刻成的文字,心裏不禁生起漣漪,平靜的心靈重新被震撼。

知名報告文學作家王樹增歷時六年,收集大量長征資料,採訪上百位親歷長征的老紅軍,並數度行走長征路線而創作的60萬字長篇紀實文學《長征》,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這是一部以全面的視角,理性地反映“長征”的作品。

王樹增的《長征》從人類文明發展的高度重新認識了長征的重要意義,是紅軍長征70年以來,第一部用紀實的方式最全面的反映長征的文學作品;王樹增查閱了大量的史料,實地採訪了許多老紅軍戰士,書中的許多重大事件和資料都是首次披露;在書中,作者弘揚了長征體現出來的國家統一精神和不朽的信念力量;此外,作者還講述了在這一偉大壯舉中許多感人小事,讓我們通過豐富的細節更加親近地去接觸長征的歷史。

數萬人的萬里長征,面對的是百萬虎狼之師,面對的是高山懸崖、冰天雪地,面對的是湍急的河流、渺茫的沙漠和無底的沼澤……雄關漫道、險象環生,紅軍一共爬過18條山脈,其中5條是終年積雪覆蓋的,渡過24條河流,經過14個省份,佔領過62座大小城市,突破10個地方軍閥軍隊的包圍,此外還打敗、躲過或勝過敵人派來追擊的中央各部隊。他們開進和順利穿過6個不同的少數民族放牧地區,有些地方是中國軍隊幾十年所沒有去過的地方,但他們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帶充飢……這令人感到絕望的險境,卻被這支隊伍以滾燙的熱血與鋼鐵的意志戰勝了!

這是紅軍,這就是百折不撓的紅軍。身着薄衣,飢寒交迫,是什麼讓他們在如此艱苦的環境下克服種.種困難的呢?是意志,堅強的意志。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爲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說的就是紅軍,在經歷了草地泥潭,渡過了雪山激流,經歷了冰霜的磨礪,

“紅軍”這一柄長劍更加鋒利,直取日本帝國。俗話說:“困難就像彈簧一樣,你強它就弱,你弱它就強”。紅軍用一次長征完美地詮釋了它。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傳播理想的遠征。他們一路浴血奮戰,捨生忘死,用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完成了萬里長征。長征喚醒中國的民衆,給予他們從未有過的嚮往和信念,讓中國社會最底層赤貧的農民,手工業者,失業者懂得可以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世間沒有剝削和壓迫的社會。長征是中國工農紅軍走向嶄新的中國的起程。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歷史雖已過去,但在國際形勢日益緊張、天下尚未太平的現狀下,我們依舊更需要虔誠的緬懷革命先輩的不朽功勳,繼承光榮革命傳統,發揚先輩長征精神,同心同德,艱苦奮鬥,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長征道路上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正如列寧說過:慶祝偉大革命的紀念日,最好的辦法是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完成的革命任務上。

畢竟,任何輝煌的業績都需用努力去創造,我們應從紅軍長征“爬雪山”、“過草地”、“吃皮帶”、“嚼草根”的不斷挑戰自我、挑戰極限、挑戰命運的精神中學習他們那種艱苦奮鬥精神,無怨無悔的氣概,爲理想而奮鬥的勇氣。而知識就像滿目琳琅的大寶庫,探尋它的路是坎坷的,不能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只有經過磨練的人,纔會不停地與困難做鬥爭,能取得最後的勝利。就如徐霞客歷經千辛萬苦終完成千古奇書《徐霞客遊記》;就像司馬遷飽受屈辱終著成“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就像梵高孤獨貧窮一生卻爲後人留下價值連城的作品;就像貝多芬雙耳失聰卻撫着琴鍵譜出優美的驚世曲調。

“少年弱則國弱,少年強則國強”,我們就應樹立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遠大理想。在學校我們應把紅軍那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發揚下去,孜孜不倦的學好每一科知識,用科技來強國,沿着先烈們走過的路,繼續走下去,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昌盛,永遠巨人般屹立於世界強林之列。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斷有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年齡,出現在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中。在人類物質與精神發展的今天,行走在這條崇山峻嶺和水流湍急的路途上,世人難以忍受疲勞,勞頓和生存條件的貧乏。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熱津斯基走過長征後說:“對嶄露頭角的新中國來而言,長征的意義決不是一部無可匹敵的英雄主義史詩,它的意義深刻的多,它是國家統一的精神,它是克服落後東西必要的因素。”

王樹增先生用寫實的手法,把長征歷史上一場場戰鬥,一次次靈魂與肉體的掙扎,真真切切的告訴讀者。我從長征中讀出了精神的力量、信仰的力量,沒有這種力量,長征就是一場人類不可能超越的苦難,無法跨越的一道山樑。就在人類物質與精神文明高速發展的今天,仍然不斷的有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年齡的人,甘願忍受疲憊、勞頓之苦,重走這條蜿蜒於崇山峻嶺和急流險灘的長征之途,也就是爲了能夠重獲這種力量,填補心靈的荒蕪。一個沒有精神的人,是心靈荒涼的人;一個沒有精神的民族,是前程黯淡的民族。作爲中國人,更應該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理由讀懂長征的意義。

長征心得體會 篇14

千山萬水,譜寫壯麗史詩;不忘初心,踏上新的征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19日晚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黨和國家領導人、張德江、俞正聲、張高麗等,與首都3000多名羣衆一起觀看演出,共同回望那段光輝歲月。

人民大會堂萬人大禮堂燈光璀璨,二樓眺臺懸掛着橫幅:“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周圍,繼承和弘揚偉大長征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新的長征路!”舞臺上,瑰麗的霞光映照着綿延的羣山,紅軍將士奮力前行的羣像栩栩如生,“永遠的長征”五個金色大字熠熠生輝。舞臺兩側,堅實的城牆高高託舉起紅色五角星,寓意偉大革命指引光輝前程,“1936-20xx”字樣醒目標記着勝利的紀年。

19時55分,歡快的迎賓曲響起,等領導同志步入大禮堂,與老紅軍代表親切握手,向他們致以崇高敬意。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征途漫漫,紅旗飄飄,日月星辰千秋照耀……”伴着悠遠的鐘聲,巨大的紅軍形象浮雕牆徐徐升起,合唱團齊聲高唱《紅旗飄飄》,拉開整場晚會的序幕。

《突破封鎖線》《十六字令·山》《十送紅軍·映山紅》《血戰湘江》《紅軍戰士想念毛澤東·遵義會議放光輝》等節目氣勢磅礴,動人心魄……第一篇章《紅軍不怕遠征難》再現了人類歷史上一次曠世罕見的戰略大轉移,謳歌了中國革命從血泊中頑強爬起,走上正確道路的偉大轉折。第二篇章《雄關漫道真如鐵》中,《四渡赤水出奇兵》《飛越天塹》《冷的鐵索熱的血》等節目真實再現長征中的經典戰役場面,展現紅軍將士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第三篇章《革命理想高於天》中,《爬雪山》《沼澤》《活着走出草地》讓觀衆體會着長征途中的苦難與悲壯,《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紅軍勝利到陝北·會師歌》《十送紅軍》《七律·長征》等膾炙人口的旋律又把人們帶入歡慶勝利的激情與豪邁。《永遠的篝火》《我們從古田再出發》《不忘初心》《跟着你》……第四篇章《夢想照亮新徵程》中,一首首歌曲昂揚向上,一段段舞蹈剛勁有力,歌曲《走好新的長征路》將晚會推向最高潮。

整場晚會以大型情景史詩的形式,綜合運用音樂、舞蹈、戲劇、情景表演、多媒體等舞臺手段,突出表現紅軍將士在長征途中浴血奮戰、克服艱難險阻的戰鬥生活,突出表現中國共產黨人堅定信仰、追求理想、敢於犧牲、勇於勝利的精神品格,突出表現長征精神的歷史傳承和新的時代內涵,進一步凸顯中國共產黨挽救民族危難的歷史擔當和引領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作用,進一步凝聚起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信念與力量。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全國人大會副委員長,國務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全國政協副主席和委員觀看晚會。

出席觀看晚會的還有:老紅軍、老同志代表,中央黨政軍羣各部門和北京市主要負責同志,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代表,首都各界羣衆代表。

長征心得體會 篇15

八集電視紀錄片《永遠的長征》以全景式的視角,以史詩般的敘述,以富於情感的文字,將中國工農紅軍各路長征的全過程,紀錄於385分鐘時長的影片中。

全片以中央革命根據地反第五次“圍剿”失敗爲切入點,詳盡剖析了“左”傾錯誤的軍事指揮所導致的反“圍剿”失敗,以及中國革命所面臨的重大抉擇。

影片以精當而細膩的筆觸,書寫了以遵義會議爲起點的黨的歷史的偉大轉折;書寫了各路紅軍轉戰中的艱辛與奇崛;書寫了紅軍戰士跨越生命極限的悲壯;書寫了長征爲中國革命所播撒的火種;書寫了與張國燾分裂主義鬥爭的波詭雲譎;書寫了紅軍落腳陝北所帶來的中國革命的新輝煌。特別是,全片始終貫穿一條紅線,即,紅軍北上,是懷揣一個不可動搖的信念:走上挽救民族危亡的戰場。

以今日視角看長征,歌吟偉大的長征精神,是本片濃墨重彩的一筆。正如指出,革命理想高於天。本片突出長征精神的當代詮釋,高歌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長征心得體會 篇16

20xx年10月22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紀念日,東方衛視、藝術人文頻道將推出《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特別節目。其中,藝術人文頻道將於22日當天16:00-24:00推出特別版面《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特別版面,包括多個圍繞長征拍攝的文藝專題、《永遠的長征》文藝晚會、延安寶塔山大型多媒體景觀燈光投影表演等豐富內容,共同紀念這一重要歷史時刻,讓長征精神薪火相傳。

精心製作文藝專題片,回顧紅軍長征歷史

爲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這一重要歷史時刻,東方衛視中心派出多個攝製組,前往於都、遵義、延安、北京等地,精心拍攝、製作文藝專題片,回顧革命先輩的長征腳步,傳承長征精神。

於都是長征的起點。主持人將帶領觀衆再次回到歷史的現場,回望這場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戰略遠征,通過對大量歷史、影視資料的收集查閱、對紅色地點的實地走訪、對老紅軍及其後人的深入採訪,回述一個個於都夜渡中的東動人故事:1934年10月17日,中央紅軍主力部隊完成了最後的集結,8萬6千多將士雲集於都河畔。從何屋裏進行長征的全面籌備,到於都河前老百姓們紛紛送上自家門板幫助紅軍祕密渡河;從陳發姑爲丈夫編織的75雙草鞋,到華屋村前再也看不到植樹人的17棵蒼勁松柏……儘管時光荏苒80年,於都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仍然承載着說不完的長征故事。

遵義是長征乃至中國革命的轉折地,在這裏紅軍不僅取得了長征途中的首次大捷,更在毛澤東同志的卓越指揮下,四渡赤水一舉跳出了國民黨川軍、滇軍、黔軍約40萬兵力包圍圈。然而這樣的一次重要轉折並非僅僅通過一次遵義會議就能實現,爲了儘量在有限的篇幅內還原這段歷史史實,攝製組堅持晝出夜行,每天跨越數百公里,一一尋訪了烏江、赤水、土城、苟壩、婁山關等紅軍駐地和戰鬥遺址,藉助大量實地採訪,揭示了紅軍如何獲得當地貧苦百姓熱情擁護,並奮勇殺敵,屢創奇蹟的真實故事。更通過猴場會議、通道會議、遵義會議、苟壩會議等一系列重要決策的關鍵影響,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危急關頭,如何臨危不亂,懷抱必勝的意志和信念,獨立自主、實事求是的完成生死攸關的偉大轉折。

對話多組特邀嘉賓,紅軍後人親述歷史傳奇

除了文藝專題片外,上海演播室中,主持人也將對話多組特邀嘉賓。比如市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嚴愛雲將與上海團市委副書記丁波共同講述黨領導下的長征的偉大意義,以及上海作爲黨的誕生地,在長征中所起到的作用;中共一大館長、最後一名採訪蕭華的上海記者張黎明將與蕭華長女肖雨一起回憶謳歌長征的偉大史詩——《長征組歌》的作者蕭華將軍;著名導演翟俊傑、著名演員佟瑞欣,這兩位與長征有着深厚淵源的影視藝術工作者也將講述自己獨特的長征情緣;中華藝術宮館長、著名畫家施大畏談長征與他的《長征》系列組畫創作,民族的文藝復興也是一場長征。

而爲了傳承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長征精神,長征攝製組還專程赴京採訪了多位紅軍將領的後人,如周恩來侄女周秉德、賀龍之女賀曉明、朱德外孫劉建、羅榮桓之子羅東進、徐海東之女徐文惠等,在他們的深情回憶中,那些堪稱歷史傳奇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們彷彿穿過時間長河,被生動地呈現在觀衆眼前,並長久地烙印在羣衆心中。

攝製組在蕭華將軍寓所獨家採訪了王新蘭媽媽和他們一家,長征和《長征組歌》對於這個革命家庭來說,是不可磨滅的血與火的記憶,是一生中難忘的光榮歲月。蕭華將軍的夫人王新蘭女士已經92歲高齡了,說起長征往事依然思路敏捷、歷歷在目。當年,王新蘭媽媽是長征路上年紀最小的女紅軍。兩次翻雪山,三次過草地,多次在昏迷中走到死亡邊緣。但是,這位長征路上年紀最小的女紅軍硬是用稚嫩的雙腳走完了長征路,隨同大部隊勝利到達陝北。在雲陽鎮上,王新蘭第一次見到年輕的紅軍師政委蕭華,雲陽鎮成了他們愛情的見證地。從此,共同的信仰使得兩位年輕人走到了一起,共對風雨人生,瀟灑書寫他們的革命畫卷。

“將軍詩人”蕭華14歲加入中國共產黨,17歲成爲紅軍部隊最年輕的少共國際師政委,“娃娃司令”美名傳遍冀魯大地,參加長征時才十八歲。蕭華將軍的長子肖雲講述了當年父親在長征途中慘烈的“湘江之戰”,“十七勇士過大渡河”、“過雪山草地”的故事:整個的長征中,我父親可以說,任何在這麼多重大的軍事行動中,我父親始終在第一線,第一線。所以他對長征艱苦和長征的這個困難有着深刻的體會,因爲他而且作爲一箇中級指揮官嘛,他應該是體會的更深一些

正是有了這樣的親生經歷,蕭華將軍創作的《長征組歌》才字字入人心,句句是精華,唱響神州大地,成爲經典。王新蘭媽媽和子女也回憶起了當年創作《長征組歌》時,蕭華將軍正在病中,長征始終是他心中的一座豐碑,也可以說是他生命的一部分。寫着寫着,他就把病痛全部都忘記了,廢寢忘食、通宵達旦地寫。有時候,在他的稿紙上滿是他的淚痕,邊寫邊落淚。他想到那些犧牲的戰友,想到今天的來之不易,心情非常激動。《長征組歌》是他用整個的身心,用他的心血寫出來的。

在蕭華將軍寓所,家人們還悉心珍藏着父親生前最珍貴的革命物品:在長征當中被任命少共國際師政委的任命書;小紅日記本,有蕭華寫的第一篇長征日記,在戰鬥當中抽着間隙,在沒有燈的情況下寫下的一些記錄、一些感想,還有一些小詩作;還有一臺收錄機,在蕭華將軍最後住院期間放過一段段《長征組歌》。

蕭華將軍留給子女的遺產,樸素而豐厚,那就是永遠的長征精神。新的時代中,讓我們傳唱這永世流傳革命經典,繼承、發揚這不朽的革命精神!

重量級嘉賓加盟晚會,長征精神薪火相傳

延安是紅軍長征的勝利落腳點,“延安故事”和“延安精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強大精神力量。爲此,《永遠的長征·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文藝晚會》特地選擇在延安市、在著名的延安大學舉辦,校園內由216個窯洞組成的壯觀的“窯洞廣場”就是演出的主舞臺。

導演團隊數度來回延安,邀請到了幾位特別嘉賓,他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傳承着“長征精神”與“延安精神”。最爲“重量級”的來賓,當屬西北紅軍與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劉志丹的妹妹劉玉蘭女士。劉志丹烈士的人格魅力與豐功偉績,對妹妹劉玉蘭產生了終身難忘的影響,她深情緬懷大哥的革命信仰,並鼓勵年輕的大學生們繼承先烈的精神力量。陪同她一起登上舞臺的,是劉志丹的侄孫女劉寧,她如今也堅持留在延安工作生活,代表了許多“延安兒女”矢志不渝的“初心”。

此外,同樣來自西北根據地的開國將領郭寶珊的兒子郭建民、創作《東方紅》歌詞的陝北榆林農民歌手李有源的孫子李錦鵬,也從不同角度回憶父輩、祖輩在陝北留下的故事,帶領大家穿越時空,回到那個燃燒革命理想的歲月,表達長征精神與延安精神的薪火相傳。

而幾位代表了當代長征精神的重要嘉賓,也從上海專程趕到了延安。其中有剛剛在里約奧運會上奪金、並已5次登上奧運最高領獎臺的著名跳水運動員吳敏霞,她以她的親身經歷,表達了“每一塊獎牌都是一次長征”的奧運精神。此外還有“長征六號”運載火箭的總設計師、總指揮張衛東,他和他的年輕團隊克服重重困難、挑戰極限的精神,正是長征精神的當代縮影。而曾經在20xx年前參加過長征勝利60週年演出的原“好八連班長”公舉東,此次也再赴延安,感受革命聖地翻天覆地的變化。

上海與延安,對於長征有着同樣深切的情懷。1996年,當時的上海東方電視臺就在延安舉辦了“慶祝長征勝利60週年文藝演出”。演出中,融合了京劇與越劇的歌曲《我是中國》,從黃浦江畔唱到了延河畔。當時演唱這首歌曲的,就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時隔20xx年,這首歌曲再度唱響在延安大學,由尚長榮先生與著名越劇演員王志萍共同演繹。而在20xx年前參加演出的中國著名歌唱家、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模”稱號的貟恩鳳,這次也再度登上舞臺,與上海優秀青年歌手席燕娟共同演唱《南泥灣》。

在本臺晚會中,來自上海的頂尖藝術家與優秀青年演員更是組成了強大的演出陣容,包括享譽世界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廣受全國歡迎的著名青年歌手平安、曾在意大利國際聲樂比賽中奪魁的青年男高音歌唱家韓蓬、上海旅遊形象推廣歌曲《我們的上海》演唱者“力量之聲”組合等,都在延安的舞臺上傾情獻唱,帶來《延安頌》、《我愛你中國》、《七律·長征》、《紅旗飄飄》等經典旋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廖昌永,另一位剛剛在代表國家最高藝術水準的《G20峯會文藝晚會》中登臺的著名青年鋼琴演奏家吳牧野也來到延安,演奏誕生於延安的作品《保衛黃河》。兩位“G20級”藝術家的聯袂獻藝,將使這臺演出頗有“小G20”的藝術品質。

一堂創新驚豔的“黨課”,用燈光藝術續寫長征情緣

延安寶塔山大型多媒體景觀燈光表演是目前國內投影面積最大的多媒體景觀燈光演出,通過多媒體技術,聲光合一、有情有景地描繪延安與陝北的文化特色;呈現兩萬五千里長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回顧中共中央在延安與陝北艱苦卓絕20xx年的奮鬥故事;展現今日中國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向着“中國夢”與“兩個百年”目標跨越式前行的無限豪情。

這臺演出既是一場融合新技術的視聽盛宴,也是一堂全面展示延安精神與長征精神的生動“黨課”。SMG負責此項目的總監張頌華說:“現場觀賞這出最新的多媒體景觀燈光表演,年長的人會心潮澎湃地回憶往事,昂揚激情;年輕的人會壯懷激越,鼓舞鬥志。”

據悉,演出的視覺畫面,除了濃墨重彩地展示延安精神與長征精神,說好“延安故事”外,更將利用動靜結合的視覺分層、裸眼3D的三維建築構建等方式,營造耳目一新的震撼視覺效果。比如在《延安頌》的莊嚴旋律中,延安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楊家嶺中共七大會址、魯迅藝術文學院、棗園的窯洞、延安大學的窯洞羣、清涼山等,將通過三維構建的方式,以裸眼3D的視覺創意形式,一一呈現在人們的面前,爲觀衆帶來對延安、對陝北、對長征的全新感知。

陝北是長征勝利的會師地,延安是陝北的中心。延安對於長征來說,有着非同尋常的象徵意義。而上海與延安,則在20xx年前因爲紀念長征而結下了一份“情緣”。1996年,上海東方電視臺在延安市舉辦了紀念長征勝利60週年的大型文藝演出及一系列文化主題活動。這場主題鮮明、形式多樣、人文色彩濃厚的演出,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特別是,東方電視臺當時爲著名的延安寶塔完成了亮燈照明工程,使得這一象徵中國革命的“明燈”在寶塔山上熠熠生輝。如今的延安寶塔山上,還專門立有一碑,記錄了這段上海與延安之間的“長征情緣”。

時隔整整20xx年,上海廣播電視臺團隊再赴延安,與北京鋒尚世紀公司、北京良業公司一起舉辦延安寶塔山大型多媒體景觀燈光表演,以表達對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崇高敬意,延續“長征情緣”。這一燈光表演是上海廣播電視臺公益媒體羣與承擔奧運與世博開閉幕式、G20峯會文藝演出等重大國家級項目燈光製作的北京鋒尚世紀攜手帶來的,由沙曉嵐任總導演,滕俊傑任總策劃,演出在寶塔山的山體上,再現波瀾壯闊的長征史詩與偉大的延安精神,它將成爲延安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的重要文化事件,也將在日後成爲延安的城市文化地標,成爲一道每位來到延安的遊客想要體驗的嶄新風景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