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看央視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6W

收看央視2019年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怎麼寫?下面是整理的關於收看央視2019年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借鑑!

收看央視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

收看央視2019年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範文一

11月7日晚,CCTV“2019年尋求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的節目,使得現場和電視機前的億萬觀衆感動、激動、震動,許多人熱淚盈眶。

獲得表彰的“最美孝心少年”共有12位,來自山東、湖北、福建、廣西、內蒙古、四川等地。同時還評選出20位“媒體特別關注孝心少年”,河北省永清縣10歲少年劉浩和灤平縣16歲女孩呂宏宇榜上有名。劉浩人稱“久病牀前有孝子”,他的父母離異,母親癱瘓在牀,讀國小三年級的劉浩就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呂宏宇從13歲起幫助當環衛工人的爸爸媽媽一起掃大街……

這些“最美孝心少年”,是全國成千成萬“孝心少年”的典型代表,他(她)們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擔,以自己超人的毅力戰勝平常許多成年人都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他(她)們以自己一點一滴、長年累月的實際行動溫暖着患病父母的心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給正在向文明和諧不斷邁進的社會增添着亮色。

中國傳統文化幾千年來講究忠孝治國,所以古語說“百善孝爲先”,把孝作爲一個好人的第一條件;不孝之人,不可與交,成了我們看人與交友的重要信條;古人求忠臣也必出於孝子之門,也說明從“孝與不孝”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基本德行和人格水準。

在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會把“孝”理解得比較簡單,比如常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常回家看看,以及給父母拿點贍養費,買點東西儘儘心,等等。這些當然也屬於“孝”的範疇,我們理應做得到。

但光有這些就把“孝”簡單化了,而且相對比較不難做得到。真正的“大孝”是像“最美孝心少年”那樣,在遇到天災人禍、艱難困苦、貧病交加等等情況下,堅持對父母的孝順之心、愛護之心、照顧之心、體貼之心。

有道是“從小看看,到老一半。”“孝心”是一種道德、毅力、有志氣有能力戰勝千難萬險的精神力量。一個人的兒少時節就有了這樣的精神力量,那就基本可以看出他(她)成年後的大體人生軌跡,可以預料他(她)能夠在整個人生的過程中,去勇敢地面對和戰勝各種困難而不會被困難所壓倒。

環顧我們的周圍,不是有許多的成年人,受不了生活中困難的考驗而在精神上吃了敗仗嗎?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講,“孝心少年”是我師。

當然我們沒有理由對少年有太多太高的要求,因爲他們畢竟年紀太小,社會閱歷太少,不可能承擔那麼多的責任,社會也不應該讓他們承擔那麼多的責任。他們能夠以自己的努力奮鬥給父母、家庭帶來溫暖和陽光,就很不簡單,很值得讚揚了。

有人概括過孝心有三種境界,我看比較有道理:一是養父母之身,照顧其衣食住行,屬於物質層面;二是怡父母之心,開解其胸中愁煩,使之生活愉快,屬於精神層面;三是行父母之志,牢記其教誨,發揚其德業,實現其志願和期望,不懈努力,完善自身,以求報效社會國家,屬於更高的事業層面。

航天英雄楊利偉在爲“最美孝心少年”發獎的時候說到:這些少年身上反映出來的是一種生活態度,有利於我們的社會形成“愛父母,愛家庭,愛國家”的正能量。

把“愛父母,愛家庭,愛國家”這三個方面融會貫通,盡力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孝道精神也就可以得到貫徹了。這不僅僅是兒童少年的事情,更是成年的人們應該做到的事情。

收看央視2019年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範文二

9月27日,“衆裏尋你——2019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中央電視臺錄製完成。

白巖鬆和歐陽夏丹擔任了頒獎典禮的主持人,頒獎嘉賓包括航天英雄楊利偉、表演藝術家呂中、歌詞作家任衛新、主持人李修平、鞠萍姐姐、金龜子,以及孩子們生活中的“偶像”等。兩個半小時的錄製過程,10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的故事,讓現場的所有人一次又一次地熱淚盈眶。

向小康,11歲。母親患間歇性精神分裂症,父親打零工賺錢。媽媽發病時,她一遍遍深情呼喚;媽媽病情穩定時,她給媽媽唱歌,陪媽媽看電視,給媽媽講學校的開心事。 她成了媽媽的最佳護理,成了家裏的核心。樂觀的她,她還被選入北京衛視《音樂大師課》,成爲楊鈺瑩的學員。

遲凱琳,14歲。7歲時母親因車禍去世、父親重傷失去勞動能力,姐姐先天失明。8歲時,同情這個家遭遇的繼母來到了這個家。遲凱琳一直喊繼母“姨”,爲了給繼母分憂,她不僅做家務,還一手帶大了今年4歲的弟弟。晚會現場,工作人員請來了繼母田薇上臺爲遲凱琳頒獎。平生第一次,她對着“姨”喊出了“媽媽”。倆人相擁而抱的一幕,看哭了現場的很多人。

周蕊,16歲。父母離異,母親到外地謀生,她幾乎從小被舅舅帶大。小時候,做體育老師的舅舅最愛抱起小周蕊投籃,但現在,舅舅患上運動神經元病,成爲一名“漸凍人”。於是,周蕊成了舅舅的依靠。她給舅舅買菜、做飯、洗衣,抱着舅舅康復訓練,還在每個週末送外賣掙錢,給舅舅治病。今年高二的她,希望報考中國醫科大學。

田應志,17歲。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田應志8歲就開始每天照顧剩患有癲癇手腳殘疾的哥哥,幫助93歲的奶奶操持家務、下地幹農活。在他的堅持下,哥哥也上了學,和他成爲同桌和室友。今年,他又以年級第三的成績,考上了省級示範高中。兄弟手足情,艱難有愛心,他說:一家人就是要相互扶持,這纔是一家人。

李佳,14歲。愛美的小姑娘偷偷開始猛吃猛喝,在幾個月裏胖了20斤,這才告訴患白血病的媽媽原因:“醫生說幹細胞移植的供受雙方,體重不能相差太大,媽媽,我的體重和你一樣了,我要和你做骨髓配型。”今年5月,李佳和媽媽配型成功,但是由於病痛,媽媽的體重降到103斤,爲配合手術,李佳又開始了減肥歷程。

曹胤鵬,8歲。爲了給爸爸移植骨髓,挽救患白血病的爸爸的生命,8歲的曹胤鵬兩個月裏讓自己胖了20斤,終於達標。5個小時的抽血,從小愛哭的他一聲沒吭。這個可愛的小胖子,像小大人一樣“教育爸爸”要好好吃飯,每天想辦法給媽媽跳舞、講笑話,逗媽媽開心。小小的他,成爲爸爸媽媽最強大的支柱。

任芳芳,13歲。汶川地震震毀了任芳芳家的房子。爲重新蓋房,家裏貸了款,身體虛弱的爸爸不得不外出打工,媽媽面對沉重的生活壓力,選擇了離開。懂事的芳芳和奶奶相依爲命。儘管日子很苦,但是任芳芳卻想方設法成爲奶奶的開心果,用自己的孝心,讓家裏時常充滿了笑聲。

張釗,13歲。張釗出生前,父親在一次意外中喪生,出生後不久母親離家出走,奶奶因爲失去兒子精神恍惚。張釗在爺爺的撫養下長大,也慢慢地成爲爺爺最好的幫手。他不僅幫爺爺幹完地裏的活,還會去採草藥補貼家用。2019年爺爺查出冠心病,他又主動跟着鎮裏的醫生學會了拔火罐。13歲的男孩兒,成爲了家裏的頂樑柱。

餘雖,13歲。從母親過世起,10歲的小余雖就承擔起了母親的角色,那時,弟弟只有一歲多,妹妹半歲。她給弟弟妹妹洗衣、做飯、剪頭髮,揹着弟弟妹妹去上學,同時還照顧着生病的父親。她被同學們稱爲“13歲的小媽媽”。站在晚會的舞臺上,餘雖顯得有些緊張。小編卻覺得:不善表達的她,內心裏住着一個善良的天使。

姜沅昊,11歲。姜沅昊的父母是軍人,時常加班。外婆有帕金森綜合症,生活無法自理;外公患白塞氏綜合症,經常打針輸液,只能吃流食。小沅昊每天幫助外婆翻身按摩,清洗牀單穢物,代替父母照顧起了外公外婆。曾經牴觸學鋼琴的他,只因爲外婆說了一句好聽,就變成了每天堅持練習。在他的心裏,讓外公外婆開心,自己就很快樂。

世界上最美好的就是一個“家”字,世界上最動情的就是一個“愛”字。這十位少年,在他們最美好的童年,遭遇的是突如其來的不幸,挑起的是家庭的重擔,經歷的是童年的苦難。

收看央視2019年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心得體會範文三

昨天,我觀看了中央電視臺2019年“衆裏尋你—— 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在頒獎典禮上,活動將首次發佈經過幾個月徵集並提煉濃縮的“新時期新孝行”內容。

我印象最深刻是青島市市北區包頭路國小的王薺悅。

2019年,薺悅出生在一個比較特殊的家庭,爸爸先天失明,媽媽也僅有模糊的一點點視力。在薺悅不到4歲的時候,她的媽媽又患上了急性青光眼,連僅有的一點視力也無法保住,從此以後,這個三口之家就只有薺悅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了。

堅強的父母沒有依賴別人,一直堅持自己帶小薺悅。在特殊家庭成長起來的小薺悅有着比同齡人更多的孝心。早上,當同齡的孩子還在睡夢中時,王薺悅已經悄悄地起牀了。她輕輕地起牀,拿米、淘米、加水、打開電飯煲的開關,幫着父母做好早飯。別人家的孩子是爸爸媽媽送到學校,可在王薺悅家,吃過早飯後,是小薺悅牽着爸爸媽媽的手,把他們送到工作的盲人按摩店,再一個人走進學校,開始她一天的生活。在學校,她會爭分奪秒地寫作業,以便回家更好地照顧失明的父母。

“學校裏的很多人都知道這個樂觀、活潑的薺悅,大家也都特別喜歡她。”包頭路國小的大隊輔導員韓老師告訴記者,中央電視臺“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在得知了薺悅的事蹟後,特意到青島錄製了宣傳片,也爲薺悅提供了到北京參加頒獎典禮的機會。

薺悅現在是國小五年級的學生,但對於自己的未來,她有一個從未改變過的理想,就是成爲一名幼兒園老師。“我媽媽特別喜歡小孩,但是因爲眼睛看不見,不能到幼兒園工作,我想長大以後替媽媽完成這個願望。”說起自己的理想,薺悅的眼睛裏透着認真與堅定,也透着對媽媽的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