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3W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

《5以內的加法》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學生已經在幼兒園或家庭教育中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0以內的加法了。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合成知識去做加法。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通用15篇)

一、重視加法含義的體會,突顯分與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既是加法計算的依據,又是用加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基礎。教學例題時我利用多媒體動態呈現情境,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楚圖意(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接着我以提問的方式告訴學生第三句話:一共有多少個?通過一起說一說,大本領的“小老師”領着說,指名說等環節讓學生結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來是5人”,讓學生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到“把兩個數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讓學生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

對於3+2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這裏我問:“你是怎麼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學生說是數出來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與合,這時我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分與合知識計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讓學生自覺地與已經學過的分與合的知識建立聯繫,從而感悟計算的方法。

二、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拓展學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題的練習中,分別是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數、畫圓圈、和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第1題我重點指導學生說清楚圖意,歸納成“3只小雞和1只母雞,合起來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來是4只”突顯加法含義,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第2題通過畫圖操作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及計算方法。第3題重點指導“幾和幾合成幾”的方法來口算,引導學生說好一句話“因爲幾和幾合成幾,所以幾加幾等於幾”。練習題從直觀形象逐步過渡到抽象概括的過程,同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內容,儘可能讓每個孩子參與學習是我追求的目標,本課將“理解加法含義,領悟計算方法”作爲重點,鼓勵學生結合動態情境圖體會感悟加法含義,突顯分與合的思想學會加法口算。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2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有理數加法的法則和利用數軸表示直觀的闡釋有理數加法的法則,以學生易於接受的實際生活例子引入有理數加加法。爲此,本節課安排較多的時間用於探索加法法則,以學生作爲探索的主體,結合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基礎,提出不同要求,爲每一個學生創造發揮自己的空間,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特別是學生的創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慾。這正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即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究新知識的過程,只有真正被學生經歷、理解和接受了的東西才稱得上是課程。

經過探究、討論、相互交流,對有理數的加法運算,同學們基本都能理解並掌握,但仍然有的同學不善於利用加法法則來進行運算,而是仍然採用將算式賦予實際意義,再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決。特別是異號兩數相加的和的符號的確定,模糊不清,這可能是由於引例造成的思維定勢,所以需要強調計算要以法則爲依據,加強用法則的熟練程度。

一節課下來內容雖然完成了,但是學生的反映情況卻不是很好,針對每個環節進行了分析:①用生活中的例子來反映數學問題,能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生活化,但是學生對於生活經驗與法則之間的本質區別還比較模糊,要注重法則的理解。②在得出法則的過程中,有部分同學仍然沒有掌握關鍵,應該着重強調學生要理解、掌握好同號、異號兩數相加的和的正、負符號的確定。讓學生多練習,在練習中加深對法則的理解。③在利用數軸上進行加法運算是本節課效果最差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由於學生的數軸基礎知識欠缺,另一方面是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將數軸三要素進行強調,所以使得表示數量的正、負的確定較模糊,這是在教學中的疏忽。④總結課堂內容是讓學生進一步加深理解法則的好機會,讓學生學會隨時總結,隨時創新的學習方法。本應該全部讓學生自己得出,由於放不開手,一部分由學生得出,另一部分由我得出,這樣的效果比較差。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形式多變,多向其他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教學模式。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3

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導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於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爲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通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圖的意思。(校園裏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瞭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3+2=5。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採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學生已經認識,而是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2=5”中“3”、“2”、“5”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說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說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3+2=5”意義精簡爲“3和2合起來是5”。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說一說,將擺說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說一說、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說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1=3”和“1+2=3”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說一說,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說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說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後再回到導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節,學生一開始出現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繫出現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節延後出現;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是爲學服務的。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4

由於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因此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在學生以往的生活經歷中,一些日常問題的`解決使得他們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組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導入凸顯分與合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來自於分與合的思想。在教學開始時,以幾組變式的分與合作爲基礎,鋪墊讓學生初步感受今天我們要用分與合來解決新問題。

二、從算理中教學。

在例題教學時,我通過圖意變化,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圖的意思。(校園裏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同時以提問的方式出現第三句話:一共有幾個小朋友?給學生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瞭解看圖是要解決問題。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看圖列出加法算式:3+2=5。這部分是學生的已有經驗,我把重點放在了算式含義的講解,計算教學重在算理。我採用了接受式學習方式,“+”學生已經認識,而是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感受“+”的意義是合起來,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算式“3+2=5”中“3”、“2”、“5”的意義解釋,學生能夠結合具體情境來解釋,說明學生能夠理解數的意義了,學生能夠通過分與合的經驗說出算式的意義,讓學生經歷形象——數——符號——語言——初步將意義整合,最後將“3+2=5”意義精簡爲“3和2合起來是5”。

三、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不同層次的練習符合能力的需要,重在拓展學生的能力。

擺一擺、說一說,將擺說結合,將動作和語言相連接。

看算式,擺一擺則是對數形的結合。

說一說、填一填。讓學生觀察情境圖,學生能夠自己看圖說意思、提問題、列算式。通過情境的變化,發現三道算式中的規律,先是有經驗的積累算式,再由現象觀察算式,到分析算式、比較歸納。

算一算、填一填。直接寫出得數,比較“2+1=3”和“1+2=3”之間的規律:加號前後交換位置的得數不變,再通過找到的規律讓學生自己找算式,充分給學生空間拓展能力。

送信連一連。將連線題和有序的排一排結合在一起,將得數是5的算式全部找到。這部分環節讓學生自己動手,上黑板排序、說一說,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這一數學思想。

看一看,列算式。出現整幅綜合圖,讓學生自己從圖中找信息,列出相應的加法算式。學生能夠充分的說圖意,列出不同形式的加法算式,說明學生不但會計算,還能通過加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四、總結突出算理。

本節課的總結關鍵就突出“+”的含義——合起來。在課的最後再回到導入的鋪墊,用分與合的知識解決加法計算。

這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我可以通過語音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而不是一味高調;在送信環節,學生一開始出現從大到小、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在這裏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再去排一排,學生能夠根據分與合的聯繫出現兩組算式,讓學生認識事物的對比過程,自主的找到算式之間的聯繫,而不是教師自主將這一環節延後出現;在教學中還要充分注重教是爲學服務的。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5

《5以內的加法》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加法,學好這一課,對以後的數學學習至關重要。雖然,學生已經在幼兒園或家庭教育中對加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朦朧印象,甚至有部分孩子已經會計算100以內的加法了。但是,讓學生真正地瞭解加法並運用加法解決問題,這還是第一次。因此,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是:讓學生真正理解加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加法去解決實際問題,用數的合成知識去做加法。

一、重視加法含義的體會,突顯分與和的思想。

加法的含義既是加法計算的依據,又是用加法解決相關實際問題的基礎。教學例題時我利用多媒體動態呈現情境,引導學生看變化的過程,說清楚圖意(原來有3個小朋友在澆花,又來了2個)。接着我以提問的方式告訴學生第三句話:一共有多少個?通過一起說一說,大本領的“小老師”領着說,指名說等環節讓學生結合情境描述,初步建立條件與問題的概念。再抽象出“3人和2人,合起來是5人”,讓學生對“合起來”要有一個比較深刻的認識,通過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讓學生體會到“把兩個數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算”,讓學生將形象上的“合”和意義上的“合”結合起來。

對於3+2的計算,可以是由圖上數出,也可以想3和2合成5,在這裏我問:“你是怎麼知道一共有5人的?”有學生說是數出來的,但回答不出是想分與合,這時我引導他們用學過的分與合知識計算,有孩子想到“3和2合成5”,讓學生自覺地與已經學過的分與合的知識建立聯繫,從而感悟計算的方法。

二、練習設計注重層次性,拓展學生的能力。

“想想做做”第1~3題的練習中,分別是引導學生通過看圖數、畫圓圈、和想分與合的方法來計算加法。第1題我重點指導學生說清楚圖意,歸納成“3只小雞和1只母雞,合起來是4只”,“2只青蛙和2只青蛙,合起來是4只”突顯加法含義,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把兩個數合在一起用加法計算。第2題通過畫圖操作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及計算方法。第3題重點指導“幾和幾合成幾”的方法來口算,引導學生說好一句話“因爲幾和幾合成幾,所以幾加幾等於幾”。練習題從直觀形象逐步過渡到抽象概括的過程,同時給學生充分的空間拓展能力。

立足教材內容,儘可能讓每個孩子參與學習是我追求的目標,本課將“理解加法含義,領悟計算方法”作爲重點,鼓勵學生結合動態情境圖體會感悟加法含義,突顯分與合的思想學會加法口算。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6

20xx年11月17日下午,我參加了在翻身實驗學校舉行的“崛起教育集團學前教育部第xx屆五段互動式培訓”活動。

此次活動經過了“專家講座——課例實踐——同行辯課——現場點評”四個環節。在活動過程中,李素園長關於“幼兒科學教育中探究式學習問題探討”的專題講座精彩極了,讓我回味無窮;小朋友在科學活動中,通過實驗發現水的奧妙;辯手們一番脣槍舌戰,奮力辯駁,在無硝煙的“戰爭”中掀起活動的高潮;崛起集團學前教育部荊總監對本次活動結合自身經歷進行精彩點評;最後區教科培秦義老師對本次活動每個環節作了詳細的點評和總結,並對在場的老師就日後的教育工作提出了許多建議,也給我今後的教學指出了更明確的方向。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同行辯課這個環節。作爲正方的崛起二幼辯手與作爲反方的崛起一幼辯手,他們堅持自己的觀點,口水戰打得如火如荼。正方的觀點認爲新秀授課是一節優秀的課,可反方卻堅持這節課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我覺得崛起二幼的這位老師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她態度親切,對待幼兒耐心,在課堂上用心引導,與幼兒建立了良好的師幼關係;但我認爲反方的觀點也有道理,授課老師在材料的準備上確實不夠充分,幼兒自主選擇得不到很好的發展。其次,很多幼兒在使用記錄的時候,方法不對,沒有充分發揮好記錄表的作用:還有,由於老師引導過多,導致給予幼兒自己思考的空間太少,限制過死,所以課堂效果不是很好。如果授課老師能再想得全面一點的話,我想就不會留給反方反駁的機會了。在聽她們辯論的時候,我想到了,如果在實踐的時候能夠兩人一小組合作完成,一人做實驗,一人操作記錄表,把材料再準備充分點,這樣不僅達到了自主選擇的樂趣,而且還體現了幼兒的合作意識。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只是我的一點小小的看法。

還有在第四個環節,荊總監的精彩點評也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她在點評的時候結合了自己平時參觀的所見所聞,談了一些自己的觀點看法。她講到她到北京一所幼兒園參觀的時候,發現那裏處處都給了孩子自己樂於動手的機會,比如在牆上、走廊或窗臺上粘貼可供幼兒動手操作的材料(齒輪、萬花筒、槓桿等),讓幼兒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真正達到了提高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培養了他們探索奧祕的興趣,真是一舉兩得啊。當時我在想,回到我們幼兒園,我也要把這種思想傳達給我們的老師,讓她們也能從中有所感悟,從而受益我們的孩子。

最後,老師的總評也讓我明白了在幼兒活動中,不要太注重過程,我們更多的是要關注幼兒的收穫與發展。我們要儘可能多創造機會讓幼兒自由探究,爲發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打好堅實的基礎。

通過這次的學習,它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啓發和幫助。讓我在如何用理論指導實踐,尋找改進方法上有了一些感悟。在今後的工作裏我還要不斷去學習、去觀摩、去實踐,再反思總結,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我更好地完成以後的教學工作。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7

隨着均衡驗收的開展及薄弱學校的改造計劃的實施,各校都配備了“班班通”、“電子備課室”、“微機室”等各種電化教學設施。電化教學作爲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在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等諸多層面賦予教學以全新內涵。

目前,我們學校實行了網絡化教學,每位教師在授課時,不像以前一樣排好課輪流到多媒體教室去上課,這確實極大的方便了每位教師。電教媒體生動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學生,具有其它教學手段不可比擬的優勢;只有適時使用,恰到好處,才能獲得最佳教學效果。

首先,電教媒體應該是學生進行發現、探究、接受新信息並最終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工具,而不是教師講解演示的工具。若盲目地依賴於電教媒體而把所有的教學環節全部使用電教手段再現出來,那麼教師就成了電教媒體的奴隸。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從明確的教學目標出發,選好合適地電教教材。

其次,教師要選好恰當的內容和時間,適當地使用電教教材。實際教學中,教師運用電教媒體存在一些誤區:盲目使用各種媒體,使課堂的信息過多過濫,製作的課件畫面眼花繚亂,學生只是覺得好玩,造成信息的泛濫,結果既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影響了教學目標的實現。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利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電教資源可以說內容多、涵蓋面廣,我們可以隨時找到有關教學所需要的動畫、彩色畫片等。當我們把這些資源、素材整和到我們自制的課件中,上課時,學生看到的就是一些生動的畫面,這更容易讓學生記憶和理解,從而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最後,要正確處理好教學中的師生關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不是被動的接受體。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運用教學手段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與學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刺激和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啓發學生思路,使傳授知識和發展能力與素質培養統一起來。

總之,教師要依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將教科書與電教教材有機結合,注重電教媒體運用的實用性和科學化,精心選擇和製作電教教材,設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組織實施教學目標,並隨時調整、補充。將原有的認知水平作爲教學的出發點,搞好新舊知識的銜接,循序漸進,就會達到既提高教學效率,又減少課後作業負擔,讓學生在輕鬆活潑的環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識,從而較好地優化課堂教學,更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8

從六年級回下來,再教寫字教學,自己有些不自信。於是在教《識字1》前,我做了充分地準備:預設到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寫漢字,有一定的難度,於是淡化了理解,把教學的重點定在的寫字上。課前自己先對每個字的注意點、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一一做了備課,課上,對每一個字都講解自認爲十分到位,可教學的效果卻不如人意。課後認真地分析,總結出了以下原因:發現有的孩子會說這一筆在哪裏,但是寫得時候又是另一回事了;發現有的孩子在老師講解、示範書寫時沒有在聽。

於是從網上、書上找有關寫字教學的一些有效作法。翻開了朱家瓏、高萬同主編的《國小語文新視角》,書中對國標本寫字教學的編排和寫字教學的操作有着詳細的闡述。文中提到“‘國標本’提倡‘識寫結合,描仿入體’。所謂‘描仿入體’,就是通過反覆認真的描紅、仿影、臨帖,讓學生的字漸入規範的楷書之體。”“低年級多以描紅、仿影爲主,中年級則以臨帖爲主,步入高年級後才逐漸安排脫貼的練習。”書中對教學的建議中也寫到“在練習的時候,我們不需過多的規定,只要求孩子們照着樣子去認真地練。他們自會在不斷地認真模仿中,發現規律,學會遷移,學會舉一反三。”

這些話語,使我茅塞頓開。《識字2》的教學中,我擯棄了繁瑣的分析和講解,而是讓孩子們看着我是怎樣依樣畫葫蘆的,然後再讓孩子們像我一樣,照着字帖依樣畫葫蘆,要求他們要寫得和字帖上的字基本一樣。在課堂的練習過程中,我仔細觀察了學生,孩子們能照着一筆一劃地寫着,還有一些孩子發現自己寫得字和字帖上的字不像,於是擦了再寫。效果比我和他們一起分析、講解好得多。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看來我們的課堂上要少講、精講,留出在教師指導下的充分的練習時間,讓孩子們在實踐中學會寫字。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9

概念是對感性材料的綜合,是對事物內在本質的反映。縱觀數學的發展過程,一切數學公式、法則、規律的得出都離不開概念。在國小裏,數學概念包括: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數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計量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應用題的概念、統計。的概念等,共約500多個。這些概念支撐了十二冊教科書中所涉及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應用等四個領域的龐大的數學體系,不僅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思維、培養數學能力的基礎。但是,當前的概念學習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重計算,輕內涵;重結論,輕過程;重課本,輕實踐等,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通過聽課、訪談、填寫調查問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認爲產生的本質原因是缺失了對數學作爲一門科學的學術關照。因此,讓數學概念學習棲居在學術的土壤裏是一個值得重視和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想法:

一、從日常數學與學術數學的連接點切入

數學概念是客觀現實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中的反映,是由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研究數學歷史可以發現,任何一個新概念的產生都一定有着極其廣闊的背景,有着不得不產生的理由,並且附着着人類進步和數學發展過程中積澱的最閃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產生的背景,並且分析學術數學與日常數學的區別,從而從本質上理解概念的內涵。

二、概念解讀能深入也能淺出

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概念一般依據感知——表象——概念——運用的程序,也就是說概念的有意義學習建立在豐富直觀的感知基礎上。爲此,不管教師對概念的解讀有多深入,多學術化,在課堂上,我們還是必須通過演示、操作等方式,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體驗。

三、從舊知的錨樁處起航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數學概念相互間的聯繫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學習就是概念的同化過程,尤其是運算概念。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法則甚至運算定律都類同於整數四則運算,對這類概念的教學,就要從舊知與新知的連接點入手。

個人專業成長經歷的影響,這些年,我對數學課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於數學文化與數學思維上,總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們的數學素養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來一路思,而今先生精闢、深遂的論斷讓我眼前更亮。是呀,數學教育一定是數學與教育學雙重價值視野關照的,如果缺失了對數學本質的關照,那麼即便是再漂亮的課也只能略遜風騷。以上,我以概念學習爲例,談了我對數學課堂基於數學學術視野的實踐與渴望,其實需要數學學術視野關照的又豈止是概念學習,因此,本文也只當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實心球教學是投擲類中或許看起來是比較容易的一項,因爲他不像鉛球,可以滑步,像手榴彈等可以交叉步,然而從我們學生的學習情況來看,卻不樂觀。學生對“原地雙手擲實心球”不習慣,兩手握着實心球都像託着個盤子,手心懸空,幾個手指頭抵着球面,出手時就像盤子落地,根本就沒有往前擲的感覺,更多的情況就是直線下砸,沒有幾個同學有所謂的高度。

今天下午聽了董娟老師的一堂實心球課。整堂課的紀律比較好,學生對於動作的掌握也比較到位,在這其中離不開董老師的口令教學(一拿球,二後仰,三拋投);對於整個連貫動作老師採用了(張開嘴巴我最行,笑臉在哪裏,身體後仰,眼看上方)。這樣的口令把學生平時容易犯的錯誤(拿球、背弓不到位)等現象降到了最低點,學生整體掌握程度比較好。

但是在聽課過程中也發現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準備活動可根據本節課的內容更有針對性,採取合理的'活動內容和活動方式;教師示範的時候是否可以將學生分成左右各兩列,教師在中間示範,以便於學生看得更加清楚;學生練習時存在的錯誤,教師可指名學生分別做示範,讓學生更清楚的知道準確與不足,這樣是否更好一些。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在當今世紀,網絡技術發展迅猛,它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而我經過幾年的學習,回想學習過程中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及得到的收穫,使我感觸頗深。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知道了自己掌握的知識還是太少,應該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正如我們古人說的:活到老,學到老!而通過遠程教育培訓,我進一步掌握了信息技術等有關基礎知識及其應用,雖然不是面對面教學,但我依然覺得很充實。因爲我在這輕鬆的學習氛圍中學到了必須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遠程學習與學校學習有所不同,它是完全考自主自覺的一種學習方式。我認爲要取得一個好成績,必須有端正的學習目的。我是一名國小教師,爲了使自己綜合素質得到提高,也爲了自己不被社會所淘汰,一直摸索着不斷創新,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

遠程教育可以自主的分配時間。在工作和生活的各種壓力面前,我們很難保證每天有固定的時間參加業務學習,而遠程教育恰恰在這方面給我們提供了方便,可以讓我們根據自己的業餘時間合理的安排學習時間,完全不受時間限制,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從人才培養上講,遠程教育資源因爲在教學、管理、學習方式等教學環節上與一般教學不同,從過去以課堂教學內容、教材、教師經驗等爲主的課堂教學轉變爲一種包括各種網上課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能夠達到應有的質量和效益。學習過程中的疑問可以得到老師的全面解答,由於參加的是遠程教育,因此我盡力掌握這種新型的學習方式。開放教育的面授是指導性的,而且進度很快,如果全靠指導老師單面指導是遠遠不夠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充分利用各種輔助課件,把自己在平時中遇到的困難通過上網查詢相關內容、發送電子郵件在網上與老師、同學們對學習內容進行相互交流,掌握最新的學習動態,對於象我們這樣的上班一族來說,學習的時間分配更容易把握。

幾年的學習我不僅學到了許多專業知識,首先是自學能力:遠程教育學習當中主要是依靠自學,由於我們主要是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系統的學習,這就要求我們對所學知識進行自學,將自學中遇到的問題在系統學習時集中提問,老師集中答疑。以前對業務知識的文字性文件總是不知其所云,通過遠程學習之後,能夠充分理解其中意思,從而也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質量,爲自己今後的工作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其次是業務水平,從事國小教育不緊緊跟隨時代的發展,那就一定會被時代所淘汰,通過學習遠程各種專業知識,我掌握了最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

在這幾年的學習中給我的感觸還有很多很多,很難用文字一一表述,在今後學習中,我一定加倍努力,把學習到的知識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好的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我相信,只要不斷地繼續努力和學習,就一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作爲一名從農村走出來的從教多年的教師,我認真閱讀了新義務教育法。感觸頗深,對於農村孩子讀書的困難有切身的體會,新義務教育法提出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對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並補助寄宿生生活費——“兩免一補”,從法律上保障了家庭經濟困難的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爲適齡兒童少年提供了一個平等入學機會。不會因爲家庭經濟困難而輟學。我感覺這是一個以爲人民服務和以人爲本的一個體現。我覺得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作爲一名現代教育的有利實施者,我認爲教師在享有權利的同時,也應履行一定的義務。在學習了《義務教育法》後,讓我更明確了,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該履行的義務和遵守的行爲規範。在工作中,嚴格規範自己的思想和行爲,全心全意爲學生服務,讓學生滿意,家長放心,社會認可,不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不諷刺,挖苦,不威脅、責難家長。時刻以教師的道德行爲規範來要求自己,不穿奇裝異服,處處“身正爲範”。對於後進生,不拔苗助長,不諷刺挖苦,要耐心教育。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

教學不再是簡單的知識灌輸、移植的過程,應當是學習主體(學生)和教育主體(教師,包括環境)交互作用的過程。學生將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識的習得者。面對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時代,我意識到:必須徹底改變過去那種把老師知識的儲藏和傳授給學生的知識比爲“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陳舊觀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腦知識儲量成爲一條生生不息的河流,篩濾舊有,活化新知,積澱學養。有句話說的好:“一個教師,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讀了多少書和教了多少書。”用心教、創新教與重複教的效果有天淵之別。

教書和學習的生活,使我感悟到:教師的人生,還應該有創新精神。年年春草綠,年年草不同。而我們的學生亦是如此,因爲人與人之間存在差異,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體學生,又要尊重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的目的是爲了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讓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活潑地發展。在組織教學中把整體教學、分組教學與個別教學結合起來;在教育過程中,貫徹個別對待的原則,講求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學生們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兒,但每一顆都有與衆不同的可人之處。因此便更需要我們用不同的方法用愛心去澆灌、呵護。用《教師法》、《新義務教育法》來規範和鞭策自己,在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同時,還要保護學生的身心健康,保障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這樣才得以使我們的事業走向輝煌,使我們的教育對象健康成長。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今天非常榮幸參加了在鄭州五中舉辦的“教—學—評一體化教學課堂評價實踐研討會”。在會議上,來自鄭州五中的韓光老師和滎陽的李淑梅老師分別分享了對上一階段語文同課異構的觀課反思,鄭州教研室的盧臻老師針對“課堂評價的認識與實踐”做了相關報告。

在盧臻老師的講座中,她再次強調,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的核心在於課堂評價功能的發揮,即評價驅動教學,其實質是以對學生學習效果的反饋來調控和驅動課堂。通過兩位老師的反思和盧臻老師的講解,我認識到,課堂評價又叫形成性評價,它伴隨於學生學習的過程參照學習目標“爲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行評估、反饋、解釋、分析、指導,旨在促進,完善學生的學習。課堂評價的功能是,它是一種現時現報的評價,目的在於考校“我們正在做得如何”,在課堂上產生及時問責教學的效果,一方面問責老師是否教會了,哪裏出了問題,還需要做哪些調整,兩一方面問責學生是否學會了,哪裏還需要補救,哪裏還需要質疑。在課堂目標直線型的進展過程中,評價使課堂打了個迴旋。因此,課堂評價改變了課堂節奏,由“快推”內容轉向“慢引”學習;改變了教學視角,由緊盯課程內容轉向聚焦學生學習;改變教學方式,由“教而不學”轉向“學而後教”;改變了教學生態,由“滿堂動或問”轉向靜悄悄學習。

課堂評價的運行以學生的`表現爲基礎,構建自我評價和自我矯正的體系。課程內部前後一致,首尾貫通,學習即評價,學評一體,課程不能脫離評價。因此評價先於教學是評價驅動課堂的前提保障。

但是,能否在課堂上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取決於教師能否設計出準確有效的評價任務,能否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盧老師引領大家思考的問題是:什麼是評價任務?評價任務有哪些類型?選擇與設計評價任務的標準是什麼?通過盧老師給出的案例分析,我瞭解到,評價任務不等於教學活動,後者旨在表明學生正在做什麼,而前者強調在達成目標上學生是如何做的,做得如何,旨在獲取學生表現的信息,提取證據,反饋矯正,促進表現。其目的是通過創設情境,與實際生活結合,使學生動起來,願意參與,主動創造,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將文本與生活、知識、能力和情感有機融合。在設計表現性評價任務時要注意以下原則:一個前提,兩個關鍵,三種性質,六個要素。一個前提即目標具體、明確、可測評。兩個關鍵是任務要和目標匹配,與目標指向的核心知能保持一致,要創設情境,將學習置於與生活相聯繫的背景中。評價任務的設計要有邀約性,激趣性和挑戰性。評價任務的設計需包含任務目的、學生身份、任務對象、任務情境、表現類型、任務要求六要素。然而,我們應注意,在依據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教學活動不應太泛,教師還要細化解讀目標,使目標指向準確,從而使課堂教學活動適度、精要、有效;我們還要明白,不是每個教學活動都要評價,評價是針對目標實施的。

評價驅動課堂,不僅僅是理念,更需要的是技術和實際操作能力。一線教師應敢於邁步,大膽嘗試,踏實鑽研,及時反思,不斷總結,在探究中前行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來廈門新東方這工作已經大半年了,作爲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教學的英語教師我學到了很多,在這裏我不斷的成長着,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怎樣讓自己的教學方式得到更好的提升,怎樣讓教學質量順利高質量的完成,也是我一直在探索和學習的問題。以下便是我在新東方個性化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教學心得。

一、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在於教師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因此在以後廈門新東個性化一對一教學過程中也要求我要用合理適當,有效的英語教學方法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來保證課堂順利高質量的進行。所以就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在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授課的過程中,要不斷優化教學手段,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後也爭取多注意學生信息的及時反饋和跟蹤。要靈活的採取不同的教學方式,做好真正的“因材施教”。讓每一堂課都上的精彩出色。

二、教學要時刻不斷提高自身專業水平

英語教學成敗的關鍵在教師,英語課堂上教學能否高質量順利的進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作爲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的一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如果要想保證課堂和教學的高質量,就需要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新時代英語的教學內容在不斷更新和前進,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創新,不斷更新自己的資料庫和提高自身相關的英語專業水平,才能夠真正的做到與時俱進,才能進一步保證學生們都能夠隨時隨地學到更多,掌握住在學校不能學到的新東西,讓他們覺得在廈門新東方是他們最好的選擇。同時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優化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效率性。

三、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培養學生的興趣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於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教學來說,在課堂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孩子的興趣是高質量教學的重要保障之一。興趣越濃,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越高,掌握知識就越快。所以在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信心。比如在講到英語中比較枯燥的語法時,往往孩子們就會昏昏欲睡或者不感興趣,那麼這個時候作爲個性化教學的老師,我們應該怎麼樣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呢?這時就需要老師的用靈活的生動的教學方式,讓他們感覺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的老師要與學校或者其他地方與衆不同,那就是我們可以把枯燥的語法講的如此的輕鬆易懂。這就是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教學的優勢所在。這樣才能使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以教師應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效益和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作爲廈門新東方個性化一對一的一名老師,我目前最大的不足是缺少經驗。所以在以後我也要對向廈門新東方的其他優秀老師吸取經驗,多學習他們先進優秀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同時虛心請教他們的意見,然後針對自己的存在問題改正,調整教學方法。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廈門新東方個性化這個大家庭裏,這裏我也感謝其他老師對我生活和教學上的幫助,也希望今後在各位領導老師,優秀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口算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也悄然發生着變化,小組合作學習也成了新堂教學中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在教學實踐中,越來越發現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着一定的利弊。

小組合作學習旨在通過共同參與探究、討論,相互啓發、互補,以集體智慧解決個體無法解決或短時間內難以解決的問題。但是合作學習必須建立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當學生自己獨立解決某個問題遇到困難,需要尋求他人幫助、產生了交流與合作的心理需求時,再安排合作與交流,可能更有實效。同時,學生要參與小組討論或研究時,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因此,個體的獨立思考是無法由別人或小組來代替的。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討論或探索之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有這樣,學生的個人力量才能在小組合作中體現出來,學生也才能獲得實實在在的發展。

新的教學方法,新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的座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式的一律面朝前變爲現在的餐桌式教學。剛開始的座位的變化讓學生們感到新鮮而美好。在上課中學生們在老師的帶動下積極的討論探究着,學習積極性一下子比以前提高很多,學習慾望也在不斷的增強,課堂上不再是爲了學習交流而讓學生們下座位,課堂上呈現出一片積極向上,熱烈的氛圍。

這種餐桌式教學似乎在不斷的形成良性循環,但殊不知學生對於自己學習感興趣的科目表現爲一種狀態,而對於不感興趣的科目又是另一種態度,面對面的餐桌式教學頓時成了學生們眉目傳情,爭鋒相對的主戰場,本有點小矛盾原不會因爲看見他人的不良表情而憤怒,不會因他人的一點不良小動作而激怒,但這種面對面的坐式卻給孩子們創設了水火不容的平臺,讓孩子們無意識的轉移了注意力,影響了學習,擾亂了課堂秩序。

再一個弊病就是學生的坐姿。爲了形成小組合作的學習的氛圍,學生們的位置也相應的發生了變化。六個學生爲一組圍着桌子坐成一圈,形成了“U”形,中間兩組的同學在上課時,看黑板還算順當,可在講臺兩側的小組中,其內側的學生看黑板時就得轉過身或歪着脖子,如不這樣,對看黑板上的內容就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但同時教師還要求學生坐好,學生又要看老師在黑板上的演示,這給這兩側的同學無形之中帶來了不便,有的同學上課本身注意力就不集中,也害怕老師注視他時的眼神,學生的這種坐法,無形中給了這些人給予了方便。他們想聽時,就轉過身認真聽;不想聽時,就做好裝作是乖孩子。這就給這些孩子們增添了逃避學習的理由,不利於教學。

面對這種現實,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的發現問題,不斷進行改進,比如每星期換一次座位,組組相互換,同小組內學生可轉圓圈大調換,這樣避免了學生在學習時形成的身體不適,也使學生們有了警惕性,應認真對待學習。同時也應建立評價機制,把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結合起來,側重於對過程的評價。要改變以往只注重學習結果的評價。每次都要以充滿期望的心態來評價學生,根據好、中、差三種學生的發展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對達標者同樣給予評價,同時引導學生自我比較,從中找出個人的進步,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自信心。

合作學習是依靠學生之間的互學、互幫、互補、互促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