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通用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W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馬上就要來了,每次到端午節,心裏都會十分的激動,這種莫名的激動不僅僅是因爲端午佳節世界“非遺”的文化厚重感,更是因爲她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文化滋養、因爲她源於民族,回饋民族帶給我們的自豪感、因爲她根植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堅韌力。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通用15篇)

端午節追求和諧,具有強大的文化包容力。我們都對端午節特別熟悉了,但是究竟端午節有多少個別稱,恐怕很多人回答不上來。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叫法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所有的叫法都有它的來歷,例如:端午節“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爲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端陽節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爲“端陽節”。重午節午,屬十二地支,農曆五月爲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節又名“重午節”或“重五節”,有些地方也叫“五月節”。僅僅在它的名稱上面就傳達給我們這麼多的信息,我想定是因爲端午節的文化包容力。

端午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極具代表性。有人認爲端午節是龍的節日。聞一多先生《端午考》考證端午節是古代吳越民間舉行圖騰祭的節日認爲端午節實際上是一個龍的節日。二說認爲端午節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逝世。三說是據《禮記》載端午源於周代的蓄蘭沐浴。四說認爲據東漢時期蔡邕端午節爲紀念先賢介子推。五說認爲宋代高承《事物紀源》刊文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於是日操練水軍。這是“端午十說”前“五說”。所有經由端午節引申出的歷史典故,文化典籍不計其數,世界上還沒有哪個節日像端午節這樣富於文化“裝載能力”,以端午節爲核心的文化就像太陽一樣輻射出她的文化光芒。

端午節是增強民族文化認同、維繫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和諧的重要精神紐帶。20__年5月,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審議並批准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這大大增強了我們對民族文化的認同。與此同時,在我們享受節日美好氛圍的時候,端午節正潛移默化的用她的熱情感染着我們,這一天我們會吃糉子,賽龍舟,掛蒿草、艾葉,登高、射柳等等,這一天年輕人又唱又跳,老人們盡享天倫......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2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呷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樣的兒歌,唱出了端午節的習俗,也唱出了屬於端午的味道。

中華民族的很多傳統節日都與吃相關,譬如元宵節的元宵,譬如中秋節的月餅,又譬如端午節的糉子。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端午節吃糉子,這是傳承千年的文化,糉子的香氣裏既是民俗風情,更是濃到化不開的家國情懷。

除了糉子之外,端午節還有其他一些關於吃的講究,儘管因爲地域差別這些吃食略有不同,但是煮雞蛋、飲雄黃酒等風俗還是比較普遍的。尤其是關於飲雄黃酒,看過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的人,一定會對這種讓白娘子現出原形的酒印象深刻,進而也就對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印象深刻。

當下,早已經不是物質匱乏的年代,不管是糉子、雞蛋還是雄黃酒,都可以隨時買來吃喝。不過,這些東西的味道,只有在端午節裏才更獨特,因爲那時候我們不只是在吃一種食物,更是在吃一種文化和傳承。那一刻,端午的吃食在滋養着我們的胃,更在潛移默化地滋養着我們的心靈。

香甜的糉子在滋養着我們的胃與心靈,端午的習俗和活動更在滋養着我們的心靈。求吉、納祥、辟邪,是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普遍主題。端午節的最初只有仲夏入暑時節祛病強身的意味,後來加入的.祭祀和紀念屈原的元素,實際上傳說的成分更多。熱播劇《思美人》中,有屈原過端午的場景,對此很多人口誅筆伐,說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本人怎麼可能過端午呢?事實上,這還真不是編劇在戲說,在先秦古書《穆天子傳》等古籍中,就有關於划龍舟、吃糉子等端午習俗的記載,可見端午節要比屈原的出現更早。

紀念屈原說之所以廣爲流傳,其實是中華兒女對愛國主義精神的認同。屈原是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卻一再遭到佞小人的陷害排擠,更被楚王趕出朝廷流放他鄉,當秦軍攻破楚國都城郢都,屈原悲憤交加,毅然投江殉國。正是因爲屈原對國家赤誠忠貞的愛,後世才願意相信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而且將這樣的紀念延續了20__多年。注入愛國主義精神的端午節,蘊含着中華民族正直磊落、憂國恤民、浪漫詩意的人文理念,也凝聚起了中華民族的“根”與“魂”。這樣的民族精神和情懷,是最爲寶貴的一筆財富,也最能滋養人的心靈。

有人說端午節已經淪爲了“糉子節”,這一點我們不能迴避和否認,和其他一些傳統佳節一樣,端午節的確存在“瘦身”的現象。可是關於端午節的保護,國家一直在努力,民間也始終在發力。20__年,國務院將端午節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起端午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__年端午節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這些努力和措施,都是在讓端午的習俗和傳統恢復,都是在讓端午的文化傳承和延續。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3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每逢端午節,爸爸媽媽就帶着我去奶奶家過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一天的上午,我們就要去買艾草。我們把買來的艾草插在門縫裏,有的插在窗戶上,還有的站在門口,一動不動,彷彿是威嚴的戰士在門口站崗。那一天,整個小區都飄着淡淡的艾草香,插在門上的艾草香千萬條青色的絲巾在門口飄蕩,十分美麗。因爲這青澀的帶着清香的艾草的寓意是: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很快就到了正午,父母們要給孩子系五色繩。顏色分別是:青、白、紅、黃、黑,分別代表是:木、金、火、土、水。五色繩的位置也欣然不同:有的人系在手上,有的人系在脖子上,有的人掛在腳上。五色繩不僅系的位置不同而且他們的美稱也有很多,比如;長命繩、辟邪繩、快樂繩等等。

中午吃過飯,很快到了下午兩點,大人們要給我們洗一次特殊的澡,這個澡的特殊在於它的水,洗澡的水是由艾草、魚腥草、毛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水而製成。因爲聽人說,洗了這個“植物澡”,這一年身上就不會長東西。

很快就到了晚飯時間,這是一家人團圓的時候。在各地工作的遊子如果沒有迫不得己的事情,必須趕回家吃團圓飯。這一天桌上的菜可豐富了,有魚,象徵着年年有餘,有雞鴨,象徵着家畜興旺等等。

吃過晚飯則又到了我們最興奮的時候———買香包。香包就是香囊,形狀各異,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心形的,有的是圓形的,有的是長方形的。不僅形狀各異,而且大小不一,大得像手掌那樣大,小的只有巧克力那麼小,裏面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是甜甜的糖果,有的是各式各樣的小玩具。香包象徵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一格,令人難忘。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4

中國傳統節日蘊涵着深厚民族文化精髓。過去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我們有過對於傳統節日的淡漠,以至於中國文化傳統在西方文化的衝擊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變得越來越稀釋,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逐漸遠離傳統節慶活動,關心中國傳統節日的青少年越來越少,知道這些節日與內涵的淵源和來由的也不多。給予傳統文化和民俗以更加尊崇的地位,自豪地將中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富有魅力的傳統習俗推向全世界,這是中國成爲一個大國尤其是文化大國的標誌。

端午節蘊涵着的這種對民族精神品格的追求,不管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在將來,都是無價之寶。它和其他中國傳統節日一起蘊涵着我們祖先幾千年的精神傳承。這一傳承如果在我們這一代就此斷絕的話,對整個民族而言都將是一件極其可悲的事情。對於其他文明的優秀成果,我們應該體現包容性,主動吸取它們的積極成分,但絕對不能失掉我們民族固有的文化血脈,喪失自己的主體性。

傳統的節日文化是一個民族共同創造、共同享受的民俗文化,有助於形成一個民族強大的凝聚力,其中所蘊涵的審美情感和趣味,它的精神影響力是巨大的。中國人之所以爲中國人就是因爲有這些東西來包裝着我們,包括端午文化在內的中國民俗文化倘若被遺棄了,那我們也就算不上一個完整的中國人。傳統和現代並不是矛盾的,如果我們的社會讓人覺得是高度現代化的,同時也是很傳統的,在這樣一個環境裏面生活的話,你會覺得很舒服,要現代的有現代的,要傳統的有傳統的,一個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總之,中華民族在其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出燦爛輝煌的傳統文化,這是中華民族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標誌。作爲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的傳統節日,是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法寶,在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如能辯證地予以繼承、發展、改革、創新,必將使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成爲塑造民族精神的有效手段。

我國傳統節日中蘊涵着豐富的人文精神,要大力挖掘和弘揚。要想讓民族文化資源鮮活永恆,還必須尋找孕育內在驅動力的平臺——教化——國家層面的國民教育和微觀層面的個人修行。國民教育讓民族文化資源擁有獲得廣泛認可的社會價值尺度,併成爲國家文化價值觀的組成部分;而個人化的修身齊家,則讓民族文化的因子擁有了潛入百姓日常生活,進而“潤物細無聲”的通道。能在個人心靈生根發芽的文化資源,纔是強大的、不隨時間推移而搖擺的“神聖體”。還應通過大衆傳媒,把即將消失的東西趕快搶救、拍攝,對還在傳承的東西要細心報道、加以引導,特別是在網絡化的時代,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有體系化地進行宣傳。至少通過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播,讓社會公衆知道我們的前輩、祖先是怎麼思考的,在每一階段過着什麼樣的生活,這種社會正是發展到我們今天的社會,它又有一些什麼新的變化和發展。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5

端午節邁着輕盈的步子來到了我們家,昨天媽媽拎回了兩箱糉子,我舔了舔嘴角上的口水,說:“媽媽,今天晚上咱們就吃糉子吧!”“小饞貓!”媽媽滿臉笑容地答道。

今天一大早,我和姐姐就早早地爬起來,大聲地唱:“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裏拿着一些糉子,讓我們選吃什麼餡的。我選了 三個八寶的,兩個豆沙的。而姐姐呢,和我對着幹,選了三個豆沙的,兩個八寶的。我又想起去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同桌告訴我他們家都是吃豬肉餡的糉子,很少吃八寶之類的糉子。我還沒吃過豬肉 的呢,所以我隨手拿了兩個豬肉的。媽媽突然微笑着說:“要不我們放上一個蜜棗的吧,誰吃上了這蜜棗糉子,今天就可以許一個願望,當天能夠實現!”說完,我們都拍手叫好。

不一會兒,一個個糉子出鍋了,我們就像蜜蜂似的涌上了餐桌。姐姐冥思苦想起來,用手摸摸這隻,又摸摸那隻。我呢,用手摸着腦袋,兩眼目不轉睛地看着桌子上的糉子。最後我決定拿那隻最小的, 我開始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心裏只盼着那誘人的小棗能夠出現在我的嘴裏,可是吃到最後一口,連個蜜棗的皮兒都沒見着。我絕望地嘆了口氣,早知道就慢點吃了,沒吃着棗連那個糉子的什麼味道都沒 品出來。“耶!我吃的是蜜棗的!”我們一看,原來“寶貝”在姐姐手裏,姐姐連忙舉起手,說:“我的願望是:給我買漂亮衣服,但是不能買裙子。”姐姐就是這樣的滑稽,我和爸爸媽媽笑得合不攏 嘴!

雖然這個端午節我們沒能去參觀龍舟比賽(因爲快期末考試了,作業多),我也沒有得到新衣服,但是今天我們都過得很快樂!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6

夏季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着那三角形狀的糉子,就直饞人;聞着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薰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着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糉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糉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爲糉葉。糉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糉餡爲糉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糉;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爲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裏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糉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裏,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着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着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爲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糉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爲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糉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7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主要是驅除瘟疫的節日。端午節主要以吃糉子,包糉子,和划龍舟爲主。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解放後人們把端午節叫做“詩人節” 說完了習俗,來說說我們家最近爲端午節發生的的事情吧。前幾天,我們小區開展猜謎拿糉子的活動,爺爺奶奶他們贏回來了好多甜糉子,可誰知,我一點也不喜歡吃甜糉子,反而還討厭吃甜糉子。“可只有甜的啊。”爺爺說。我說不吃就是不吃,爺爺無奈的搖了搖頭,笑了笑,說:“你不吃,我們吃!”

媽媽爲了讓這個端午節過得開心,她特意買了好多又大又“肥”的肉糉子,我見了,趕忙說聲謝謝,然後手也不洗的就拿起糉子狼吞虎嚥起來。

昨天,我們四年級還在學校專門搞了端午節吃糉子賣東西的活動,我們班賣的是香包和夢工廠泥吧的泥塑作品。我們的攤前人山人海,幾個人忙都忙不過來,陳老師只好派我去叫援兵。不一會兒,我們的商品就賣光了,陳老師笑的合不攏嘴。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重午節。關於端午節還有一道兒歌呢:“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我們都要吃糉子,傳說是:“屈原投江,老百姓怕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後來演變成用竹葉包好投入江裏餵魚、蝦。”我們還要把菖蒲綁成一束,掛在門前,因爲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去除不祥的寶劍,用來避邪驅魔。

我們端午節最隆重的活動就是划龍舟。他的來歷是: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我們現代人以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我知道的端午知識還可以吧!你們知道嗎? 不知道就來看看吧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9

掀開這一扇韶光之窗,我回到了楚辭作者“屈原”的存的戰國時代,現在間隔他投入汨羅江還有一天,趁着這二十回小時,我將盡全部所能,看可不可以搶救他投河自殺的命運。

往前一看,一個穿戴楚國大夫服裝的人正坐在一塊石頭上,他就是屈原!我立刻奔曩昔找到他。他看起來好落魄,失魂到沒留意到我的奇裝異服,我有必要掌握時刻,所以我只問他一個問題:“你,爲什麼不爽性隱居起來,不問世事?”

聽到我的問題,他轉過身來,霎時間,我被嚇到了!又看見他的鋒利的雙眼,燃着一把烈火!他很不快樂的責怪我:“我幹嘛要隱居!楚地的公民我無法忘掉!我想回去協助祖國啊!”我看見他悲憤的留下雙行淚珠,他竟然是這樣酷愛自己的祖國,我一時汗顏了起來。

俄然,他拿起剛剛坐的大石,砸向我,我大叫一聲,打開眼睛,全身冒盜汗,本來,我做了一個近乎實在的夢,我遇見了屈原!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10

七年級吃糕;八年級吃糉子;九年級吃螺;初四持艾草;初五吃一天。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接着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非常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的時候,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11

一、活動日期及主題

20__年_月_日 “艾香端午鄰里和”

二、活動地點

__社區

三、活動目的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爲根本,充分挖掘端午節的文化內涵,引導人們進一步瞭解傳統節日、認同傳統節日、過好傳統節日、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愛國情感,塑造美化心靈,構築"自覺、自信、自強,創先、創優、創新"的精神高地,使"我們的節日"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四、活動流程

(一)收看端午節各地的風俗習慣視頻。

以開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爲載體、以除舊佈新爲重點,從科學角度介紹懸陳艾、掛菖蒲、戴荷包、包糉子、飲(抹)雄黃酒等端午傳統習俗活動,進一步增強居民日常生活保健知識。播放賽龍船慶端午的視頻,居民踊躍發表自己的觀點。

(二)舉行旱地龍舟賽。

1、由社區幹部、居民羣衆組成龍舟隊伍,每支龍舟隊伍由_名隊員組成。賽道長50米、寬8米。一組比賽由_支龍舟隊進行。各龍舟隊按賽前佈置到指定場地進行比賽。

2、比賽中運動員必須排成一列縱隊,當裁判員發令後,全隊整體協調一致,向前移動,並在前進搖晃身體,做出船兒盪漾的姿態。由評委根據龍舟行進中的優美程度、參賽選手的精神面貌、龍舟滑行的用時進行綜合評價,評選出前三名。

3、旱地賽龍舟比賽組織:發令員___,檢錄員__。

(三)開展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結合端午傳統習俗,組織開展包糉子、品糉香等富有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端午節主題社會實踐體驗活動,讓居民感受傳統,瞭解民俗,更加喜愛"我們的節日"。材料:糯米、紅豆、糉葉、糉繩。

方法:

1. 將糉葉折成漏斗形

2. 在漏斗形的糉葉裏放入適量的糯米、紅豆。

3. 用大拇指和食指按住糉葉的兩邊把那個比較長的糉葉向糯米這邊壓成一個三角形。

4. 將糉葉包好後用準備好的繩子把它綁緊。

(四)慰問敬老院老人。

將比賽糉子送給老人,與他們一起共迎傳統佳節。到敬老院打掃院子,做義務服務,與老人們共同觀看文娛節目,活動結束後全體人員與老人們及敬老院工作人員合影留念。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12

我們老家過端午都是炸東西吃,這次端午沒回老家,媽媽說:“不炸東西了,我們也學學城市過端午——吃糉子 吧。”我和弟弟聽了一蹦三尺高。

我們一大早就開始了,我負責把江米放到一個大碗裏,用水泡一泡,媽媽去菜市場買糉葉——糉子外面的皮兒, 還有蜜棗。在家的我把黃豆、花生、紅豆、綠豆等各種豆也泡到水裏邊了,因爲我想吃點新花樣,我翻遍了我家大大 小小的櫃子可就是沒找到黑米,要知道那麼多品種的糉子,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黑米糉子了!

這可怎麼辦?找不着黑米。那我想做的黑米糉子不就泡湯了嗎?我記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最後的結果 可想而知,我愣是沒找着黑米。

恰在這時,媽媽回來了,我彷彿看見了一線希望,急忙跑過去問媽媽還有沒有黑米了,媽媽說:“我們的黑米吃 完了。”我聽了向泄了氣的皮球。

不過我還是該幹就幹,我們把泡好的米、都放到糉葉上,然後放進去一個蜜棗,最後把糉葉包成一個立體三角形 ,就這樣一直重複,大約包了七八個,我們的米就用完了。

我和媽媽把這些糉子放到鍋裏,然後填了足夠的水,開始煮了,接下來是漫長的等待,糉子的香味時不時冒出來 ,饞的弟弟直流口水。

終於出鍋了,看着一個一個又大又圓的糉子,我們開心的笑了,指着自己親手做的糉子,我們心裏甜滋滋的。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13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

說起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從前,楚國有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懷着遠大的政治抱負,但他被昏庸的皇帝貶斥並囚禁,屈原傷心欲絕,跳汨羅江自盡。人們害怕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就往河 裏扔糉子,從此便有了端午節吃糉子的風俗。人們就以吃糉子,賽龍舟的方式,永遠紀念屈原。

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媽媽給我買了多種美味的糉子, 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有八寶餡的……我最愛吃的是蜜棗餡的,剝開糉葉,雪白的糯米中間夾着幾顆紅通通的蜜棗,咬一口,甜 爽無比,讓人回味無窮。那天晚上,我和媽媽到濱海廣場遊玩,遠遠看見廣場照如白晝,熱鬧非凡,小朋友有的騎車,有的跳繩,叔叔阿姨們有的散步,有的跳交際舞。這麼熱鬧的場面,小商販們當然不會放 過了,爭着擺地攤做買賣,有的賣玩具,有的賣小飾品,還有賣冷飲的等。我哪,就騎着我那心愛的自行車環遊濱海廣場四周。

時間很晚了,我和媽媽回家去,不過我還沉浸在遊玩的興奮當中。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14

前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看到超市裏擺上了各種各樣的綠豆糕,我很好奇地問爸爸、媽媽超市怎麼突然賣起了綠豆糕呢,媽媽說:“端午節要到了,我們不僅要吃綠豆糕,還要吃”五黃”呢!”“五黃”?什麼是“五黃”?

回到家上網查了後,不僅知道了“五黃”指的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還知道了我們這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了。

端午節的下午,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婆家過節。剛進門就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姨媽說這是鍋裏煮的糉子飄出的香味。一會,姨媽端上來熱氣騰騰的糉子讓我們品嚐,我把糉葉一層一層地剝下,露出了白嫩嫩的糉子,我咬了一口,哇!真香。

吃着吃着,我忽然想起了端午節的來歷,想着冤死在汨羅江中的屈原,真希望我能把家裏的糉子也拋進汨羅江,讓魚兒不要傷害他,我彷彿看到了在汨羅江裏划着船的人們……

吃晚飯的時候到了,大家看着餐桌上的菜,竟然不約而同地說到了今天應該吃“五黃”,看看外婆準備的晚飯,真不錯,在我們的餐桌上出現了“四黃”,唯獨缺雄黃酒,外公說,那是因爲我們不會做雄黃酒,所以大家也都不愛喝。

我們一家人邊吃邊聊,傾聽着大人們說他們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時候的趣事,不僅要自己包糉子,而且還要編裝鴨蛋網呢,據說鴨蛋網是用五顏六色的綵線編的,編好後裝上煮好的鴨蛋,可漂亮了。

看着大家說的高興,外婆竟帶着大家憶苦思甜了,說姨媽和媽媽小時候,因家裏條件不好,過節也沒什麼好菜吃,今天這樣的情景想都沒想過。是啊,我們今天真的是太幸福了,我心裏默默地想:“這麼幸福的生活我一定要珍惜,也一定要好好學習。”

一陣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看着家裏每個人開心的表情,我打心裏覺得過端午節真好,真希望每天都過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個人感悟 篇15

時臨仲夏,歲至端午。2200餘年過去,端午節日與端午文化綿延不絕。曾在不同場合多次提到屈原,稱讚其心憂家國、情牽百姓、勇於探索、清正高潔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黨員幹部當以屈原爲標杆,莫忘“四思”而行、“四省吾身”,用行動傳承屈原精神。

思愛國,守初心。“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體現了屈原追求國家富強、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千難萬險、縱死不悔的家國情懷。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黨員幹部要深入瞭解中華民族歷史,秉承中華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黨員幹部要在這大有作爲的時代永葆愛國愛黨的赤誠本色,不遺餘力地爲國家的繁榮富強而不懈奮鬥。

思憂民,重實幹。“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無論身處何境,屈原情繫蒼生、心繫百姓的悲民情懷始終如一。“青年黨員幹部的腳一定要踩在地上”。回顧的足跡,從大漠戈壁到邊關海島,從改革前沿到老少邊窮,從街頭巷尾到田間地頭,每到一處,他都要詳細瞭解當地羣衆收入情況生活狀況,是否吃得飽、穿得暖,是否看得起病、上得起學。特別是每逢春節將至,他都要到中國最貧困的角落去,體察民情傾聽民意,用自己的雙腳爲全黨作出了榜樣。作爲一名新時代的黨員幹部特別是組織工作者,要牢記的要求,練就過硬“腳力”,深入基層一線,準確瞭解羣衆所思所盼,才能講出羣衆喜歡聽的話,才能幫助羣衆解決現實問題。

思廉潔,守規矩。“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屈原主張對內舉賢任能,變法圖強,對外聯齊抗秦,振興楚國。因不願隨波逐流、與小人同流合污遭到貴族的誣陷,被疏遠流放,最終石沉汨羅江。司馬遷盛讚他:“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對黨員幹部而言,清廉不是最高要求,卻是最後的紅線。要守住廉潔的底線,不逾越紀律規矩。要做到無人之時常自律,細微之處常自省,小事小節上加強修養,一點一滴中完善自我,決不抱僥倖之心,決不陷入“一次守不住,次次做讓步”的泥淖。

思創新,勇探索。“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屈原這種爲了夢想敢於探索的勇氣,在歷史演進中得到永生,成爲中華民族不斷進步與發展的精神內核。指出,“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黨員幹部在本職崗位上必須要有創新的思維、想法、方法,要敢於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破除慣性思維,把創新和日常工作有效融合,讓創新真正成爲推動工作的主動力,才能幹出創新的工作成果,從而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