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8.02K

不知何時起,學校裏開始有了家長學校、家長會,無從考證。然而時至今日,家長會的形式、格局可能變化無幾,專家講、老師講、家長講,永遠是一個臺上,一個臺下,缺少交流與互動。無論是年齡特徵、抑或是個案分析,可能都涉及不到“我”的孩子具體問題。因此,我以爲,當前的家長會形式存在着一些弊端。

家長會材料

其一:學校單相思。家長會總是學校出面組織,哪怕有家長委員會,也都是學校在指導開展活動,很少聽說有家長要求開個家長會的情況。

其二:針對性不強。即使我們經常會低年級講什麼內容,高年級講什麼內容,國小講什麼,國中講什麼,又是年齡特徵,又是心理健康,還有學業指導……但我們有沒有思考過:某位家長來聽完會議,到底收穫了什麼?對他的孩子的教育是否能起到直接作用,教育方法上是否有真正改進?可能並非我們所想象那樣完美。

其三:時間太滯後。如果從時間上去看,我們家長會大多起始於幼兒園,應該說,我們已經非常關注早期教育了,然而有些習慣其實應該從一生下來就開始關注。到幼兒園的時候,有些孩子的“壞”脾氣已經有所展露了。可能已經學會撒嬌了,有了些任性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爲什麼有些孩子會挑食?我想,主要大人有人挑食。中國的孩子在國外長大講外文,外國的孩子如果中國人從小收養,也必然學習中文。說明這些東西都是後天學習所至。再如有些小孩子不願意用調羹吃,就是大人一開始,在孩子沒有自主意識階段不注意訓練造成的。因此,我總以爲,我們的家長會開得太遲了,所以效果也就差了。

其四:家長壓力大。尤其是聽完專家聽老師的時候,通常是好的講得少,“壞”的抖得多,上了國中了,高中了,再弄個成績單發發,弄得有些家長開家長會之前,父母之間先得開個小會,商量誰去好,能不去則不去,實在不行,看在孩子面上,硬着頭皮去。

如此種種,引發我們應該去思考新的方式。

筆者以爲,首先,家長會應從出生前開始,由社區組織,幫助準父母們、特別是準祖輩們,把孩子的生活習慣養好了,從飲食起居開始,拿前面所講的挑食的毛病來說,開始吃的時候,有誰已經有意識這個那個的,只要是東西,都可以塞到嘴裏,哪怕不是吃的。因此,這是起始的關鍵,需要監護人們去了解,也是孩子日後發展的良好基礎,可以惠及孩子的一生。

其次,學期家長會,應化整爲零。如確有必要,學校裏有大的舉措,需要得到全體家長的支持,那需要召開家長會,不然,完全可以以家訪或校訪的形式代替,交流內容由整體、面上,轉移到某一個學生個體的針對性的交流,這樣效果一定會更好。

第三,創新形式。現今社會,網絡發達,除了電話,還以藉助互聯網。我們學校爲班級的家長建羣的形式,就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把一次家長會,拓展到了n次;把大會變成了小會;把羣體問題,變成了個性問題;把由於家長會時間緊湊而簡化的問題,變成了具體問題等等,提高了實效。

第四,必須激發家長的需求。要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學校對他孩子的關心與愛護,而不是對全體,這是激發家長內在需求的主要因素,因此,作爲學校、作爲老師還是應該注重個別交流,這樣才更有利於與家長溝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