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W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1

最近,紀錄片《家風》上下集在央視播出之後,引發了人們廣泛關注。這部紀錄片夾敘夾議,巧妙地將名物典故、風土人情和現代教育融爲一體,爲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時代的公民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鑑。觀衆若悉心品味《家風》的文化內涵,逐步感受從“孕育”到“傳承”的生命氣息,反求諸己,躬身踐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5篇)

儒家講求修身之道,是活潑潑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 ,而不是虛無縹緲、莫可名狀的談玄說妙。 《家風》上集以“孕育”作爲題目,向觀衆講述《曾國藩家書》中的平實道理,採用類似山水畫中的“平遠”透視法,突出儒家聖賢終身堅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務求平實,切忌好高騖遠。無論富足安康,還是顛沛流離,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 ( 《孟子·離婁下》 )誠如片中陳述的那樣,曾國藩教育子侄家人,從不誘以功名利祿,而是告誡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礪意志,學以明理,報效國家。傳統社會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國藩在耕讀傳家的文化氛圍裏洞察到“萬物並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機,在鄉野村夫的生產活動中體會到“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的深刻涵義。從孔子“多能鄙事”到漢儒躬耕自養,從吳與弼“手自簸谷”到顏元“甘艱苦勞動” ,再到曾國藩寫信敦促家人種蔬養魚養豬,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實”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誠信經營,鑄就高尚情操。宋明以來, “尊德性”與百姓日用緊密結合,產生了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求的民間儒學。民間儒者一方面能夠信守儒學的真精神和真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密切關注普通民衆的生存狀況,不失時機地闡發儒家的道義進而滿足普通民衆的精神需求。民間儒學構成了增進民族心理認同和公共生活規則的基礎。由此產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當下呈現,自利利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爲聖人。時至今日,許多普通人依然記得“君子以成德爲行” 、“聖人可學可至” 、 “人無信不立”等古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聖賢品格。《家風》下集中講述了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家藥鋪九齡堂”的職業操守,扶危濟困,施藥救人,誠信經營,惠及鄰里。方聯海是方家藥鋪第十二代傳人,身上擔荷着懸壺濟世、童叟無欺的家業。縱覽古今,無論是大宅門的“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 ,還是川黔交界的禁售發水米的碑文,無不展示誠信經營的恆久魅力。

忠孝傳家久。 《家風》下集以“傳承”作爲題目,通過採訪社會賢達、收集名人軼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片中的亮點之一就是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巖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爲先”作爲訓誡後人的格言警句,培養兒孫的規矩意識,從生活細節入手,做一個有“家德”的人。長輩撫養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捨。孝道,不僅要求奉養長輩,而且強調尊敬長輩。從個體的心靈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體的反省與自覺,爲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撐,而不能將孝行流於形式,即所謂“忠者,其孝之本與! ” ( 《大戴禮記·曾子本孝》 )古人將這裏的“忠”解釋爲“敬” 。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領譚正巖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的薰陶—— “孝和義,於家表現爲相親相愛,尊老愛幼,於國那就是報效祖國,國比天大” 。兩千多年來,士人君子“移孝爲忠” ,使得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慼與共,息息相關,開明的統治者“求忠臣於孝子之門” ,將家庭倫理延伸到國家治理技藝,早已成爲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共識。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應當繼承其中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促進文化綜合創新。

廉潔奉公,警示後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維繫家庭倫理。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中, “熟人社會”勢必要求廣大成員廉潔奉公,更好地維護家族和國家的利益。毋庸諱言,古人遵循“學而優則仕”的教誨,認爲躋身仕途可以光耀門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張“臨財毋苟得” ,反對唯利是圖;主張“以義制利” ,反對見利忘義;“以財發身” ,反對爲富不仁,賄賂營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潤屋,德潤身”的準則,當面對個體之利與個體之義發生衝突時,理應成全後者。正如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 《論語·述而》 )清末名臣曾國藩爲教育後代,將其在雙峯荷葉堂所建的住宅命名爲“八本堂” ,教導子女“居官以不要錢爲本” 。

傳承家風,挺立道德主體,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片中列舉了吳越王錢鏐的後人如何在《錢氏家訓》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僅在宋朝就出現了三百五十名進士,近代以來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將近兩百位院士。家訓猶如祖宅珍寶,亙古彌珍。在傳統社會中,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傳承延續的美好風尚。它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爲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尋中國歷史和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家風的孕育和傳承,不僅可以爲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更能促成一個家庭、家族甚至地區的持續繁榮。家風不同於宗教誡命和國家法律。它不必藉助強力手段,就能達到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們更應正視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時代價值,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證。 “家風”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人云: “上所化曰風,下所習爲俗” 。 “風俗”不是強制灌輸,而是引領時尚,開啓風氣。曾國藩有言: “風俗之於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御者也。 ”這也正是《家風》這部紀錄片引發強烈反響的根源所在。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2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弘揚中華文化首先要弘揚優秀的家風文化。如今“家風”那些事又被重新提起。中央電視臺剛剛播出的紀錄片《家風》,應時、及時。

家風影響着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紀錄片《家風》選取幾個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兩個成員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風教育的縮影。顏氏家族中,除了顏之推,主要通過講述觀衆熟悉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闡釋修身、治家、處世、爲學的《顏氏家訓》;錢氏家族中,講述了人們熟知的錢穆、錢偉長的故事,回答了錢氏家族爲什麼會出那麼多院士的疑問。通過聚焦譚氏家族中譚正巖的敬業,我們看到了從譚鑫培到譚正巖這個七代京劇世家德藝兼優的家風。當鏡頭把觀衆帶到重慶的新葉村時,原來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中,許多路面是由一塊塊石板連接而成,是爲了讀書人“足不涉泥,雨不溼靴”而着意鋪設的。紀錄片自古至今,從城市到鄉村,令觀衆感受到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家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綿延不斷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風氣。紀錄片從清代曾國藩的家風講起,接着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國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記載的家訓——《顏氏家訓》。顏氏家族把“讀書做人”作爲家風的核心,把先居家盡孝,才能爲國盡忠作爲家風的要義。接着講述的《錢氏家訓》《朱子家訓》一脈相承,“讀書報國”的家風成就了錢氏家族。“讀書修身”,成了新葉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我們的家風在一個共性家風文化的影響下,每個家族又有其鮮明的家風特徵。紀錄片上集開篇講述的是曾國藩的家風,其家風文化的核心是勤與儉,曾國藩家書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成爲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

紀錄片通過聚焦幾個有代表性的家族來詮釋家風文化和家風傳承,啓發我們思考:優良的家風傳下來了嗎?紀錄片不無憂慮地提示觀衆:家庭結構變了,如果家風在,精神就在,核心價值就能傳承。

片中介紹,按照家族傳統,錢氏家族每有新生兒誕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讀《錢氏家訓》。這在當下已基本見不到了,但今天的家風教育更強調的是父輩身教的傳遞。家風的傳承,如果只有家訓、包括非常正式的規則文字,還不足以保證家風得以完美的傳承。能讓家風傳承下去的是一輩傳一輩的身體力行。在講到京劇世家的家風故事時,年近90歲的譚元壽每天練嗓子,這是對孫子譚正巖最好的身教。家長的一次身教勝於百次說教,反之家長的一次謊言亦會粉碎對孩子百次的誠信教育。《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裏講述的“曾子殺豬”的故事,是今天進行誠信教育最好的例子。從家庭到社會,從做父親到一名黨員幹部,都應該從這個故事裏悟出身教重於言教的道理。

《家風》的拍攝手法、鏡頭語言、敘事策略等固然重要,但故事內涵顯得更重要,該片從創意到講述,重溫家風歷史,呼喚當下家風建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3

值此神州大地歡度農曆兔年新春佳節之際,央視記者在街頭採訪百姓關於家風家規的報道,引發人們的注視,男女老少,港澳臺同胞衆說紛紜,很有教育意義,也引起我的興趣,聯想到我們楊家的家風家規,特撰文回憶敘述之……

我的祖輩解放前是生意人,小時候就常聽祖上說,我們是“楊家將”的後人,在北宋靖康年間南渡到高淳蘆溪定居的,我們也是漢代關西夫子楊震的後代。“四知堂”人遵忠廉,是我們楊家先祖的祖訓。從我記事起,我家廳堂每年過年都要懸掛施斗南先生題寫的“道德功於孝悌,清白傳之子孫”的對聯。受此起示,搬入新居後,我也自撰一幅:“詩文書歲月,清白傳子孫”的春聯貼在大門上,用以警示家人遵循家規家風。

在我讀中學時,父親對我說,我們是“四知堂”的後人,是清白人家,道德之家。作爲楊家子孫,不能做辱沒家規家風的事情,並向我詳細解釋“清白”的含義是三個方面——政治清白,經濟清白,做人清白。所謂政治清白是指,不能做違背國家人民利益的事,不參與政治角逐,做一個遵章守法的老百姓。所謂經濟清白是指,不取不義、不法之財,做誠信經商,童叟無欺,自勞而獲的人。所謂做人清白是指,做一個不貪不奢的正人君子,不做奸詐狡猾的小人,要本着好人自有好報的期盼,老老實實做人,本本份份做事。

我的祖輩們就是這麼做的!他們一生濟貧救濟孤,助人爲樂的善舉爲我們做了很好的榜樣,也獲得了社會的認同與讚揚。

在世風日下,物慾橫流的當今社會,我們應該遵循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道德文化,發揚每個家庭的優良家風家規,建立和諧社會、禮義之邦的國風國規,加快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4

前幾天,我在街上看見到處都有“和睦、尊師、節儉……”等標語,我疑惑不解。今天,學校正好觀看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家風》的視頻,我終於懂了: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先人從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街道上貼的宣傳語原來都是祖國的傳統文化精髓。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們家的家風是什麼,急忙返身往回跑。我一進家門,正好撞上爸爸,爸爸看我跑得滿頭大汗,就問我:“兒子,你跑這麼急有什麼事嗎?”我結結巴巴地說:“爸-爸,我們的家風和家訓是什麼?”爸爸眨了一下眼睛,問:“你爲什麼要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我對爸爸說:“我今天在街上看到寫有和睦、尊師、節儉……的標語後,就想到了我們應該也有家風和家訓吧。”“哈哈!”爸爸笑了起來,接着爸爸把家裏人都叫了出來。

正當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爸爸從書房裏拿出一幅字出來,用手輕輕地摸了摸,鄭重其事地交給我,然後嚴肅地說道:“兒子,請你和姐姐把這幅字打開看看。”我小心地與姐姐一起將這幅字慢慢的展開,只見上面寫着四個蒼勁有力的書法字:厚德載物。我和姐姐看着這微微泛黃的書法字,陷入了沉思。爸爸說:“他的意思是大地袒露的氣勢和順厚實,君子要像此一樣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就是我們的家訓!你們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想,我們家的家訓應該是讓我們謝家人不斷學習,提高修養,以寬容、良好的品德對待人和事。想到這裏,我豁然開朗,和姐姐相對一笑。我在心裏暗暗對子說:“從今往後,我要更加努力,不斷進步,爭當美德少年,發揚我們家厚德載物的家風。”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5

今天,我觀看了宣漢縣家教在線第十四期欄目《好家風培育好孩子》,認識了一個新名詞“家風”。

短片中的主人翁小男孩和媽媽在樓道里對提着重物的鄰居老爺爺視而不見。回到家,這對母子也沒有主動向長輩問候,小男孩更是衝着自己的奶奶大喊大叫,十分沒有禮貌。奶奶獨自在廚房裏忙活着,被油煙嗆得直咳嗽,可其餘家庭成員則各玩各的,沒有一人上前關心,更不要說幫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在外就餐時,爸爸媽媽也不理會老人的建議,遷就着小男孩點了滿滿一大桌的菜……看到這裏,小男孩對鄰居的冷漠、對奶奶的無禮、對食物的浪費這一幅幅畫面不時浮現在我的眼前,心裏五味雜陳。

隨後,嘉賓老師的一席話讓我進一步認識到家庭是我們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則是我們成長的第一任老師。不良家風不僅阻礙我們的健康成長,也會對社會產生危害。人們常說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風正,則民風純、國風正。

我不禁想到我們家的家風,就是尊老愛幼,樂於助人。在乘坐公共汽車時,媽媽總會帶着我一起把座位讓給爺爺奶奶和小朋友;當看到路邊哭泣的弟弟妹妹時,她總會關心地詢問。記得一個週末,我在參加籃球訓練,天突然下起了大雨,媽媽打着雨傘來接我。當看到我的同學也沒有帶雨傘時,她主動把雨傘拿給了我的同伴,還笑着說大人淋點兒雨沒事……正是在媽媽的影響下,當身邊的人有需要時,我也會主動伸出援手。也正因爲如此,我收穫了寶貴的友誼。

家風是什麼?我恍然大悟,家風是一個家庭所有成員共有的習慣、思維方式及價值觀追求的總和,是一種家庭文化或家庭精神。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庭世代相傳的風氣、風格、風尚。

良好的家風如一場春雨,潤物細無聲;似一本好書,豐富而多彩。它用行動來詮釋,用真心來感受,助力後代子孫們立德,立言,立行,代代受益。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6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最小單元,是每一個人成長的根基。正所謂“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旺,一國興旺”。家風良好,則族風良好、民風良好,進而國風良好。一個家庭的“家風”,對人的成長有着極其深刻的影響。純正的家風會在無形中引領人邁向光明坦途,而倘若家風不正,便會扭曲人生之路。

清廉爲官者,往往受到良好家風的薰陶,心有底線,做人堂堂正正;家風敗壞者,往往喪失做人做事的底線,寡廉鮮恥,走向腐敗墮落。無論從個人、家庭,還是社會、國家來說,無論從普通百姓、經商者,還是爲官者、執政者來說,都需要樹立良好的家風,將優良傳統傳承下來,方能有堅實的根基做人做事。

“鋤經種德”的賀氏家族,父詔其子,兄勉其弟,血脈延續,讓文明家風代代流傳;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楊氏家族,用一身正氣,走出了光明磊落的人生坦途;廉儉一生的範氏家族,用先憂後樂的家國情懷,譜寫了一曲文明的頌歌……一個個優秀的家風案例,無不體現出良好家風的重要性——它可以引導自身,也可以影響別人;它可以傳承先輩,也可以薰陶後代;它是每一個小家的文化傳承,更是優秀中華傳統美德的延續。我們一定要積極傳承良好家風,大力弘揚中華美德,讓優秀傳統文化薪火相傳!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7

今天,學校給我們看了關於這方面的視頻,主要講了:“仁愛,愛國,好學,清廉”等多個主題,講述我國傳統文化的故事。

其中,“好學”這個主題,講述了匡衡非常好學的故事:匡衡很好學,但家裏很窮,所以他白天必須幹活掙錢,只有晚上才能看書,但是,他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於是,匡衡小心的在牆壁上鑿了一個洞,鄰居家的燭光就透了過來,這樣匡衡就能在晚上看書了,這就是《鑿壁借光》的故事,又如,其它方面還講了“孟子”等人,古代那些名事講也講不完……

我被驚住了,中華民族競如此多的優良傳統。古人都能做到“仁愛,愛國……,他們可以做到,那麼作爲新時代的我們,就更應學習弘揚祖國優良的文化、家風。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燦爛文化所厚育的許多優良傳統。我們上一代的爸爸媽媽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家風傳給了我們,那我們也要學會並傳承這偉大的家風,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們要從現在做起,好好學習,好好做人,好好傳承並弘揚我們優良的家風。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來,形成無比強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質財富。承繼傳統美德 ,弘揚民族精神,倘若我們都重視家風的作用來重振家風,那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會得到弘揚,社會風氣將會蔚然成風。

讓我們手拉手、心連心共同把文明美德傳承下去,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讓中華民族這朵美麗的生活之花開遍世界的每個角落!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8

父輩們文化水平不高,但其身上散發出的精神,影響着大家庭中的每個成員,男女平等、尊老愛幼、友愛和諧、溫馨和睦。.。.。.幾千年的中華傳統美德,經過言傳身教,在這個家庭中一代一代的傳承着。

一、中華美德、言傳身教,代代相傳。

父親劉毓明30多歲時患腦瘤,雙目失明,全家生活的重擔全壓在母親黃祖秀一個人身上。在外勞作維持生計、照顧年邁多病的父母、腦瘤失明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從此母親起早貪黑的身影在劉聯慶的腦海中留下深深的印記。

母親的言傳身教也影響着劉聯慶,儘量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爲母親分擔生活的壓力。直到劉聯慶的外公去世,後來,外婆患上老年癡呆,一些常人認爲比較簡單的事到老人那,總會亂七八糟,但母親從不指責外婆,甚至沒有一句抱怨的話,一有空閒就帶着老人出外曬太陽、接觸大自然,直到外婆離世。

1962年,父親雙目失明,手術時,醫生曾斷言,父親最多隻有20年生命。母親沒有放棄、沒有退縮,毅然挑起重擔,咬着牙,堅持着。手術至今,已是五十多個春秋,是母親的.堅持和精心的照顧,父親打破醫生20年的生命判決,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現在,劉聯慶的父、母親已是八十多歲的老人,身體日益老邁。但母親卻不願爲兒女添麻煩,仍然自己單獨住,這成了劉聯慶的一塊心病,在愛人支持下,一家人堅持做老人的思想工作,終於說服老人,將其接到身邊。

想到老人年紀大、牙不好,劉聯慶一家改換了飲食習慣,飯菜儘量選纖維少的,切得小小的,烹調得軟軟的,氣候變化時,及時爲公婆添置衣物,置辦生活必須品,盡力適應老人,以使兩老能夠頤養天年。劉聯慶的兩個女兒在這種家庭的氛圍和言傳身教中,也將這種美德傳承,對爺爺奶奶非常孝順,幫助兩老做力所能及的事,怕兩老孤單,放學回家總會給兩老講學校發生的故事。

劉聯慶現在的家庭關係非常融洽、和諧。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理解、支持和幫助,從未發生爭吵、打鬧情況。當夫妻間意見不一致時,總是按照擺事實、講道理的原則,心平氣和地解決分岐,取得對方的理解和支持,媳婦心繫婆婆,婆婆理解媳婦,噓寒問暖。

二、教育是立身之本

讓孩子成爲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離不開教育,教育是立身之本。在那個困難的年代,母親黃祖秀沒有因爲困難而讓孩子們輟學,更沒有重男輕女,母親深知沒知識沒、文化的危害,常囑咐孩子要好好學習。正是母親的開放思想,在劉聯慶姊妹中,培養出三個大學生,五個大專生。

因爲傳承和現實的需要,劉聯慶在孩子的教育上舍得投入,寧願自己少吃、少穿,也不能少了孩子的教育投入,生活上要粗放,精神上要細膩,成爲了劉聯慶家庭的又一個生活理念。

大女兒在古箏和英語上有天賦,爲了能讓孩子有一個較高的接受教育平臺,20xx年,全家東拼西湊四萬餘元讓大女兒到貴陽上學,接受古箏學習及英語培訓,多方位提升孩子綜合素質。沒辜負大家的希望,現在,大女兒古箏已過九級,去年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心理健康,快樂的成長。

小女兒從小好動,爲培養孩子的耐性,三歲時開始送孩子學習鋼琴,母親每天抽時間陪伴孩子練琴。遇到省、市舉辦的青少年器樂大賽,都積極參加。經過努力,小女兒20xx年考過鋼琴十級。多次獲得省、市青少年器樂大賽金獎、銀獎和“畢節市優秀團員”榮譽稱號。

三、真心付出,共創和睦家庭

對於現在的家庭,我感到非常滿意,家庭成員之間不管是橫向還是縱向的關係都相當和諧,是一個真正和睦的大家庭。之所以取得這樣的局面,總結起來就是:真心付出、真誠相待、換位思考、包容謙讓。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是一種相互、互動的關係,只要大家能做到一個“真”字,少一點私心,多一點公心,一定能建立起和睦的家庭關係。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9

家風家訓是代代相傳的精神滋養。對人的成長而言,每個人都離不了家風與家訓,家風家訓對我們影響深遠,它會伴隨着我們一生,從你瞭解它的那一刻起,它就已經刻在了你的心裏。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訓。雖然每個家庭的家風家訓不盡相同,但它對我們都有着潛移默化的影響。社會是由一個個家庭組成的大家,沒有和諧的家就沒有和諧的社會。無數好的家風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會風氣。如果一個人有好的家風,那麼他可能會成爲一個了不起的人;而如果家風敗壞,那麼就少不了走彎道了。

我們家的家風就是“誠信”二字。誠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誠實做人,自己做的事情就要勇於承擔,不能往別人身上推卸責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來,說過的話自己要做到。與家風相對,我們家的家訓也是“誠信做人”。

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我去超市買東西付款時,超市阿姨多找了我一元錢。我感覺自己撿了個大便宜,就高高興興地跑回了家。回家之後,我激動地告訴爸爸:“爸爸,你看,那個超市阿姨多找了我一元錢,我賺了,哈哈。”可當我話音剛落,他不僅把錢拿了過去,還朝我發火。我感到很不解,委屈地哭了。爸爸語重心長地給我講述了誠信對於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企業、一個民族乃至一個國家的重要意義。我也明白了很多。第二天,爸爸去超市將那一元錢還了回去。從那以後,我也像爸爸一樣做一個誠實的人。

中國傳統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歷史,而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直養育着中國的代代子孫。每個大國的文化都是有許多的家庭文化組成,每個家庭裏的文化可以看成一本書,教育着一代又一代。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10

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最近,隨着“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涌現出爸爸媽媽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媽媽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吵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去找你們老師。”!媽媽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爸爸總愛和我說要我做一個能吃苦耐勞的人。你要從國小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爸爸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11

最近在看一部電視劇,叫《虎媽貓爸》,講的是教育孩子引發的家庭紛爭。對待孩子,“虎媽”採取高壓手段,“貓爸”則是百般順從。分歧不僅在年輕父母之間,老一輩也各執己見,各有招式,爺爺奶奶是極度溺愛,外公則不惜動用暴力手段來管教。

這個家庭在教育價值觀方面太混亂了,一家人根本就不在一個頻道上,結果家庭不能和諧相處,鬧得雞飛狗跳,甚至不斷製造出家庭悲劇。這種現象,現在也不是孤例。很多家庭教育孩子,也是爺爺奶奶老一套,爸爸媽媽用新招,有的使用土辦法,有的.採取洋模式。家庭價值觀不同,家風也就模糊混沌,家風不好,不止影響孩子前途,大人也難有幸福。

再往大處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不好了,社會風尚又怎麼可能清純醇厚;家庭矛盾多了,自然也不利於社會和諧穩定。有人說,孩子是中國的最大公約數,在教育孩子方面,一個家庭要形成良好的家風,就得找到時代價值的公約數。

從古至今,家風和國運,也都緊緊聯繫在一起。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正家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孟子也說過,“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現在,各地也都在倡導“最美家風”,尋找“最美家庭”,就是因爲,家與國的命運息息相關,家風關係社會風尚,影響國家治理。

古代有很多經典都涉及家庭教育的內容,人們衆所周知的《弟子規》、《禮記》、《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就記載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細節,有很多家訓警句,現在依然可以作爲人生應秉持的原則。去年,我市武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12

今天天氣涼爽,我們在老師進修學校四樓有幸地傾聽了範老師的有關家風家訓方面的講座,臺下座無虛席,都在認真聆聽學習。

在範老師的分享中,我們知道了曾國藩家訓及他的《十二日課》,知道了錢鍾書夫婦、俞平伯夫婦、馮友蘭、梁啓超、傅雷、湯用彤等名人的書香家庭。讓我認識到了家庭建設對孩子的成長是多麼重要。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治其國先齊其家。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人們生活的避風港,也是提供前進動力的加油站。家和萬事興,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建設好自己的小家不僅有利於家庭成員的健康幸福,也有利於社會大家庭的和諧共榮。

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重視家庭建設必須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三大要務着手。

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說,爲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顧,互相關心,爲了更好地關心和照顧兒女以及雙方的父母,讓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歡喜夫妻。我們要以愛爲根,做到真愛無私、覺愛無價、博愛無條件、實愛無成見。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擔負着培養下一人的責任。注重家教首先要認識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教育始於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師。爲人父母的職責與任務不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身體好,更重要的是對孩子的啓蒙教育,立德樹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長孩子的善心、愛心、恭敬心,糾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過失。

家教靠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以道德力量潛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靈。

良好的家風在人們的成長過程中起着關鍵的作用,是人們終身的財富。注重家風,就是傳承好家風,不斷地釋放正能量。中華民族的傳統家風可歸納爲“仁義禮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儘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風,但幸福的家庭卻有着相似的家風,有的講究道德、誠實守信;有的崇尚知識、重視學習;有的勤儉持家、尊重勞動;有的家庭和睦、科學教子,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礎上日積月累逐步形成的。

只有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在家庭建設中緊密結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揚光大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下一代健康成長,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才能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爲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人民幸福的重要基點。中國夢就是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在家庭建設中注重家庭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基,注重家教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梯,注重家風是追求夢想的幸福之諦。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13

家風是一個家庭在世代傳承中形成的一種較爲穩定的道德規範、傳統習慣、爲人之道、生活作風和生活方式的總和,它首先體現的是道德的力量。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曆史上衆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爲流傳,閃爍着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歷史上的“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等,同樣展現着良好的家風。“非淡澹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莫貪意外之財、莫飲過量之酒”等教子中的古訓至今爲世人尊崇。好的家風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子女和家人有利,也逐步影響着大衆的道德水平與社會的風氣。

家風作爲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在潛移默化地影響着人們。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原生家庭家風好,這個人就會茁壯成長;原生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走彎路。好的家風會有一些共同的特點,如:良好的道德氛圍、健康的.思想氛圍、積極的情感氛圍、認真的學習氛圍、節儉的生活氛圍等等。正是這種氛圍,造就了一個個身心健康的人、有作爲的人乃至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可以說,好家風打造了兒童成長的好搖籃。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婚姻家庭領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戀愛觀上的拜金主義、婚姻中的草結草離、家教中的過分溺愛、孝親中的漠視老人,甚至一些有名望和社會地位的人由於不重視家風建設致使自己尤其是子女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訓是沉痛的。它從反面證實了家風建設的重要性。

家風建設的關鍵在家長。家長首先要成爲家風建設的有心人,纔能有意識地創立自己的好家風、延續自己的好家風,使整個家庭與子女受益。各級領導幹部尤其要帶頭搞好家風建設,帶頭教育好子女。人們習慣於上行下效,領導幹部的好家風會對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

鞍山鄉民張龍興的家,案角這塊特別的“家訓牌”很是有目共睹。這些年,楊王村鄉民鼓起的“踐行好家訓”、“培育好家風”的做法,已在奉賢蔚成風氣。

跟着媒體的宣揚和報導,家風這個詞不經意間闖入了大家的視野。儘管大家對家風並不生疏,可是終究啥是家風?恐怕不一樣的人會有不一樣的答案。有人說家風即是誠信做人,也有人說家風即是尊老愛幼;有人說家風即是勤勞仁慈,也有人說家風即是節省文明。儘管家風有着文字上的界說,可是在每自己的心裏,家風其實有着不一樣的內在。

從前史淵源看,家風起源於農耕社會的古代文明,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古代,家風仍是一個家庭或宗族重要的精力內核,是一切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從的行爲原則和品德規範。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說法,“齊家”在這裏即是治家的意思,而治家就必須得有好家風,家風的重要性便顯而易見。

年代在開展,家風的內在也在不斷改寫,變得愈加豐厚,多了些現代元素,少了些封建顏色,這也是前史的前進。可是咱們也大概看到,在產品經濟年代,大家的價值觀日趨多樣化,再加上因爲遭到不良風氣的影響,一些人無視品德,不講誠信,或爲了一己私益逼上梁山,或爲了自己意圖不擇手段。儘管這些僅僅法令或品德層面的表象,但就實質而言卻是家風損壞、家教缺失的成果。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14

20_年以來,餘姚市紀委把《準則》規定的“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作爲機關黨員率先垂範的具體行動,積極開展“立家規、正家風,建設清廉餘姚”活動,努力營造全市廣大機關黨員帶頭踐行好家規,家庭、學校積極倡導培育好家風,全社會共同傳承弘揚“德治禮序、風清氣正”的社會新風尚,讓傳統家規照進現實。

家規教育突出幹部“少數”關鍵。將家規教育作爲《條例》《準則》的學習計劃、幹部教育培訓課程、黨員組織生活日以及機關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積極引導黨員幹部正確認識“家與國”、“規矩與紀律”之間有機統一、繼承發展的關係。提煉新時期餘姚機關黨員遵紀守廉“三字經”,引導廣大機關黨員學習借鑑中國傳統家規中倡導的“孝悌忠信禮義廉恥”思想道德觀,切實踐行“廉潔從政、廉潔用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行爲準則。在機關黨員中開展尋找優秀家規、祖訓、族箴等活動,要求機關黨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給家庭成員立規矩,鼓勵每個機關黨員親自寫(立)一個家訓,作爲理家治家的準則。將家規教育作爲加強機關黨員思想道德素質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內容,充分挖掘身邊機關黨員幹部清廉典型背後的好家規、好家風,深入剖析案件查處中“家族式腐敗”、“身邊人腐敗”的教訓,通過正面學習與反面警示結合的方式,引導廣大機關黨員重家教、立家規、傳家訓。

家規傳承發揮家庭“主體”作用。牢牢把握“家庭”這一家規傳承的主要載體,在全市行政村、社區、學校、家庭中建設“好家風示範點”,在電視臺開設“家風”訪談專題,組織開展“家教20招、好家訓20例、勤儉節約20例、最感人家庭故事20例”徵集活動。設立“餘姚好家風”,通過尋找好家訓、宣傳好家風、展示好家庭,全方位展示本市優秀家風、傳統家訓和背後的感人故事,截至目前,已經收集了一批餘姚當地歷史人物、革命先烈以及當代知名人士優秀家規家訓3000餘條。在此基礎上,在全市黨員領導幹部家屬中開展姚江傳統優秀家規家教品鑑活動,通過發放“弘揚家規、拒絕腐敗、守住幸福”倡議書、品讀優秀家規家訓等形式,把廉政提醒式教育覆蓋到黨員領導幹部身邊人。深入開展“童蒙養正”廉潔主題教育,先後組織廣大青少年開展了“開學第一課學王陽明家規”、編髮“紅色四明”“吾心光明”等廉潔主題教材、傳統廉潔觀教育講師團進校園、青少年廉潔書畫作品創作大賽等,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並以此帶動家庭良好家風的培養。

家規弘揚注重市民“多數”普及。開展餘姚傳統家規家訓廉潔元素整理挖掘工作,收集整理以“四先賢”爲代表的餘姚歷史名人優秀家規家訓、族規族箴、廉潔故事等,編撰成《姚江優秀傳統家訓選集》一書,收錄《開元王氏族箴》、《四明黃氏族譜》、《泗門謝氏家訓》、《姚江諸氏家訓》、《臨山衛阮氏家訓》等43篇優秀家訓,近期該書已經公開出版。在相關媒體平臺開設“姚江傳統家風”專欄,在電子平臺上傳《王陽明家規家訓》、《餘姚名人家規家訓故事集》等視聽資料,向市民推介優秀的傳統家風。推進“一館五基地”建設,“一館”即在餘姚名人館中增設餘姚名人先賢家規家訓展廳,重點展示餘姚先賢名人的優秀家規家訓和相關故事;“五基地”即做好餘姚五個市本級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提升工作,融入家規家訓的元素,打造廉政文化現場教學精品線路。同時,在全市範圍內選擇了一批文化底蘊深厚、村風民風良好的村、社區,以及注重思想道德教育、有一定工作基礎的學校、企業和基層站所,作爲好家風建設示範點,全面推進村規、校規、廠規建設。

觀看家風家教心得體會範文 篇15

家風家規是什麼,這個春節期間中央臺推出的系列報道在寒假期間我們和孩子一起反覆觀看學習,從農村到城市,從大人到小孩,大家都在討論這個話題,我們是每看完一期,全家人就會在一起討探。感受頗多,受益非淺。

說起我們的家風家訓,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的外公,他是我們的一家之長,一個老轉業軍人,至今骨子裏還是充滿正氣,所有社會上的不良風氣都跟他絕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這也是他每次準備開家庭會議或者教育晚輩時的開場白。家風就是一家子的風氣,我們的家規並沒有成文的條列,他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的外公教育我們,荷花雖好還要靠綠葉扶持,一家雖好,還須左右鄰居都好,生活才能相安無事。因此與鄰里的相處要和和睦睦,互相幫助,互相尊重,要有好名聲纔有人願意與我們來往,才能廣交天下朋友。如果這一家人的品德敗壞、經常做些損人利己的事情,壞名聲也會在鄰里之前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就沒有人願與你來往。

百善孝爲先,孝敬父母,也是我們的家風之一。孩子的祖母生命的最後時光是在醫院度過的,期間我們經常帶着他去醫院看望老人。醫院裏老人身邊經常是兒孫成羣,五歲的孩子就會問爲什麼每天都有這麼多人來醫院照顧祖母,大家還都做這麼多好吃的拿給她,大家都盡心盡力的照顧老人走完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我告訴他孝敬老人是我們所有人應該做的,老人辛辛苦苦一輩子纔有我們今天這個大家庭。

父母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師,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榜樣,讓他覺得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他應該做的事情,從小做起。

孩子外公還經常教育我們做人要誠實正直,不貪小便宜,不能怕吃虧。這些生活習慣我也身體力行,經常在生活中教育孩子。我們小區門口有一對賣手工饅頭的夫妻,丈夫言語不多,一看就是老實人,妻子右手殘疾。他們的綠豆芽、豆製品都是無添加的綠色食品,小兩口用誠信經營着他們的小生意。我們也經常光顧,孩子問我媽媽,爲什麼這麼多人來買他們的饅頭呢。我說因爲"誠信",純手工的饅頭、無污染的綠豆芽,他們做到了,所以生意原來原好。還有一次,我帶着孩子去買饅頭,2塊錢的饅頭我給了她10塊錢,可能是人多的原因,他找了我13塊,我把5元錢遞到她手裏時,她驚訝的說還是好人多,我賣50個饅頭也賺不了這五塊錢。孩子問我,媽媽,阿姨爲什麼那樣說呢我笑了,我說阿姨掙的是辛苦錢,起早貪黑的不容易,我們要做正直的人,不貪小便宜。孩子重重的點了點頭,說我以後也要像你一樣,不貪小便宜,做一個正直的人。

爲人父母,我們只能從身邊的事做起,在生活中做好孩子的榜樣,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誠信、正直讓他們受益一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