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2W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

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黨的十九大報告,在“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這個部分,專門列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論述脫貧攻堅,要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確保到20__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通用17篇)

抓好脫貧攻堅工作,最根本的是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省市縣對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部署上來,落實在具體行動上。把脫貧攻堅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瞄準靶心、補好短板,鍥而不捨、久久爲功,以決戰決勝的姿態打贏脫貧攻堅戰。

一、以必勝的決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爲加快推進小康社會建設進程,確保“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如期實現,而發起和領導的規模與力度空前的有具體期限和剛性任務的大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戰,是必勝之戰。此戰雖是硬仗中的硬仗,還在進行時,還有不少硬骨頭要啃,但經過黨的十八以來的五年持續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決勝脫貧的有效戰法已經練熟,決定性勝利的態勢已經形成,全面勝利的進程正在加速,如期完勝已經沒有什麼懸念。相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我們乘黨的十九大的強勁東風,繼續猛衝快打,必定可以一鼓而下,在20__年畢其功於一役,使全國各族人民同步走進全面小康的嶄新時代。

二、以堅定的理念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何用堅定的理念來指導脫貧攻堅工作?比如精準扶貧的思想、有效脫貧的思想,把扶貧放在重中之重的思想,用脫貧攻堅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思想,都是脫貧攻堅的新理念。精準扶貧就是針對不同貧困區域、不同貧困對象,運用科學有效的程序和方法,對貧困區域和貧困對象實施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覈的一種扶貧方式;就是對專項扶貧和行業扶貧資源進行精準配置,對社會扶貧和市場資源進行有效引導,對扶貧對象進行全過程監測,實現建檔立卡對象有進有出、動態管理,形成“縣級統籌、鎮抓落實、工作到村、扶持到戶”的工作機制。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偉大部署,實幹苦幹加油幹,我們一定能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三、以紮實的工作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作爲一名扶貧局的紀檢幹部,一是要緊盯盯扶貧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瞪大眼睛、拉長耳朵,對貫徹中央脫貧工作決策部署不堅決不到位,搞數字脫貧、虛假脫貧,弄虛作假、陽奉陰違的行爲,堅決予以糾正。二是要嚴肅執紀問責,形成高壓態勢。切實找準在脫貧攻堅中的定位,真正把監督責任記在心裏、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以“解剖麻雀”的精神把扶貧領域監督執紀問責工作做細做實,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堅持精準發力,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中傳導壓力,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爲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三是要加大問責力度,對扶貧工作不務實不紮實、脫貧結果不真實、發現問題不整改的,嚴肅追究主體責任,要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走在前列、做好表率。對扶貧領域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打招呼,早提醒,早處理;堅持問題導向,做深做細監督執紀問責,嚴肅整治侵害羣衆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爲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

總之,我們必須以必勝的決心、堅定的理念,紮實的工作,勇於擔當,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全面落實省市縣脫貧攻堅決策部署,百倍用心、千倍用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2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爲脫貧攻堅的有利推進再次擂響了繼續衝鋒的重鼓,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全力衝刺今年脫貧攻堅目標,加大產業扶貧力度,千方百計保證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建立脫貧的長效機制,重任在肩。

決勝攻堅的“衝刺跑”要一鼓作氣。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後衝刺的關鍵階段,唯有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擔當的作爲,緊繃責任之弦,才能如期完成目標,做到不負人民。廣大扶貧幹部要避免倦怠感,克服鬆懈意識,積極轉變脫貧工作思維,創新方式方法,爭取在最後階段“衝好業績”,如今很多地方積極通過直播促銷的方式,“書記縣長帶貨”模式走紅,不失爲一種好辦法。除此之外,疫情也給脫貧進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擾,面對困難更要沉着冷靜,防止急功近利,切忌自亂陣腳。扶貧幹部要暢通扶貧產業的全要素流動,即要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提高促進復工復產,搶抓生產契機,也要加大產銷地結對幫扶,讓貧困羣衆獲得實實在在的收入。

穩定脫貧的“耐力跑”要久久爲功。習總書記在考察陝西時說:“今年全面完成現行指標的扶貧,我是有信心的,我更關心的是今年以後是不是能夠穩定下來,是不是有一個長效的機制。”脫貧攻堅不是觸之即停的階段性任務,而是一場考驗使命擔當的“耐力長跑”。廣大扶貧幹部要慎終如始,堅持政策力度不下降,扶貧精力不轉移,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持續鞏固扶貧成果,用穩定的長效機制,謹防貧困“回馬槍”。這就要求廣大扶貧幹部要注重扶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扶貧產業的穩定市場優勢,更要充分激發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自我發展的內生動力,拉動本地消費,形成發展的良性循環。同時加大人才吸引,加強扶貧人才隊伍建設,爲建立穩定的脫貧機制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對口援助的“接力跑”要更加有力。在陝西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平利縣老縣鎮,其會考察的錦屏社區工廠和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範園區,就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與陝西平利縣對口扶貧援助的成果。充分發揮國家制度優勢,先富帶動後富,先跑幫助後跑,通過對口幫扶讓扶貧地區從“輸血”走向“造血”,是保障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重要法寶。隨着脫貧進程的逼近,對口扶貧援助更要加強協助,必須進一步拓寬合作領域,提升產業幫扶力度,幫扶地要積極利用自身優勢,加大幹部選派力度與資金投入,受扶地要積極承接各種資源,積極謀劃產業佈局,調整脫貧手段,拓寬增收渠道。當然,除了政府間的對口援助,也要呼籲社會各個階層參與到脫貧攻堅的偉大事業中來,羣策羣力跑好國家富強與民族復興的接力賽。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3

在全黨全國全社會共同努力下,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正在奮力奪取全面勝利。“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習近平總書記鏗鏘有力的話語,引起了廣大幹部羣衆的強烈共鳴。

今年脫貧攻堅要全面收官,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現在還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響,必須再加把勁,狠抓攻堅工作落實,越到最後越要響鼓重錘,越到最後越要緊繃這根弦,錨定艱鉅任務,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正確處理好“三個關係”,以必勝信念激起決勝決戰之勢,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處理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的關係。脫貧攻堅是必須完成的硬任務,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剩餘脫貧攻堅任務艱鉅,新冠肺炎疫情帶來新的挑戰,鞏固脫貧成果難度很大,要實現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就決不能鬆勁懈怠。疫情衝擊之下,脫貧攻堅要尋找新的發力點,利用扶貧協作大數據平臺實現幫扶對象、幫扶幹部、幫扶措施、幫扶資金的智能管理,實現線上農業知識培訓扶貧又扶智,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的情況下,統籌推進生產生活秩序的加快恢復,切實把各項工作抓實、抓細、抓落地,堅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相信我們終將戰勝疫情,我們也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把全國人民一個不少、一戶不落帶入全面小康。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處理好消除貧困與鄉村振興的關係。“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是實現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的關鍵環節,是全面奪取脫貧攻堅戰略勝利,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迫切要求,他們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因此,要建立脫貧長效機制,加大資源整合力度,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與脫貧攻堅工作深度融合,多在在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設美麗鄉村上下功夫,在大力推進產業扶貧、壯大區域經濟和集體經濟上下功夫,在培育新型農民、增強內生動力上下功夫。以系統化的思維、紮實務實的舉措,以釘釘子精神推動“美麗鄉村經濟”的突破性發展,咬定青山不放鬆,一張藍圖繪到底,促使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從而鞏固脫貧攻堅。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4

在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小小的黃花,在風中搖曳着,大片大片,望不到邊的黃澄澄,也有着望不到邊的希望與夢想。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到山西考察,走進這片黃花地,看到這裏的生機勃勃,高興地指出,黃花也能做成大產業,有着很好的發展前景。要保護好、發展好這個產業,讓黃花成爲羣衆脫貧致富的“搖錢草”。

黃花菜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忘憂草”,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那裏的貧困人民脫貧致富,忘掉憂愁,過上無憂無慮的幸福生活。

黃花搖擺,搖出百姓新希望。富鋅富硒的火山土,孕育出五瓣七蕊的“大同黃花”,這是大自然的饋贈,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希望。但願蒼生俱溫飽,不辭辛苦出山林。一聲扶貧號角吹響,如何發展黃花產業,帶動老百姓發家致富是雲州黨員幹部心之所繫。我國幅員遼闊,各個地域特色不盡相同,脫貧要杜絕大水漫灌,講究的是精準滴灌,要滴到百姓的心坎中,徹徹底底地拔掉窮根。黨員幹部決不能隨意拍腦袋想問題,捨近求遠找方法。脫貧攻堅,就是要瞄準目標,立足資源稟賦,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抓住地域特色,將自然優勢轉化爲產業優勢,走出一條因地制宜的產業扶貧道路,做好發展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的大文章。

黃花絢爛,映出百姓滿臉笑。找到出路,就要爲百姓鋪好路子。貧困地區往往面臨着交通不便、技術滯後、沒有銷路等諸多困境。政策補貼就是要時時處處爲百姓着想,哪裏有需求,哪裏就有良策。路不通,我們就修路;水不暢,我們就通水;技術落後,我們就找人才……脫貧攻堅工作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絕對不能找藉口推脫,不能讓那絢麗的“黃花”枯萎,不能讓致富的道路堵塞。只有政策到位了,百姓的幸福生活纔有保障;只有百姓笑了,祖國才能更加美好。

黃花飄香,“扶”出百姓好生活。產業興,則脫貧可期。小黃花,大產業。做好黃花產業,必將帶動其他產業蓬勃發展。培育農家樂、生態園,打造觀景農業,發展地方旅遊產業等一系列聯動式發展使扶貧方式多樣化、扶貧成果規模化。一陣陣黃花香味撲鼻,一片片美景讓人流連,一個接着一個的產業不斷興起,一戶又一戶的貧困人家過上幸福生活,這就是大好的前景,讓人爲之振奮,爲之拼搏。

隨着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節點不斷逼近,扶貧工作進入了衝鋒的時刻,我們要擼起袖子,奮勇向前,讓黃花依舊芬芳,待到“黃花”爛漫時,百姓仍在叢中笑!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5

5月1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山西的大同雲岡石窟,調研文化傳承和交流。習近平總書記將歷史文化遺產作爲考察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的情懷和國家對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視和保護,凸顯了國家對中華文化發展的長遠謀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要始終把保護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護和傳承好中華文化的每一個“構件”,才能守護好華夏之光,保護好文化之魂,更好地彰顯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

傳承文化的歷史之“脈”,要講好鮮活生動的好故事。傳承文化的歷史之“脈”是源與流的關係,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做好傳承人就要會講好故事,不但要有“主動說”的姿態,更要有“貼近說”的智慧。“之乎者也”誠然是聖人之言,閃耀着古人的智慧,但對於羣衆而言,難免晦澀難懂、苦於理解,文化歷史這本“書”不可避免地被“束之高閣”。對此,不妨用羣衆喜聞樂見的“好聲音”讓文物開口說話,讓傳統文化的“原生態”在繪聲繪色的講述中更加鮮活精彩,在羣衆的口口相傳中,讓文化故事走進街頭街尾、尋常巷陌,“飛入尋常百姓家”。

守護文化的精神之“礦”,要譜寫融合推動的新篇章。歷史文化遺產不僅僅是一座座藝術寶庫,更是一座座精神富礦,如何守護好這些富礦,要做好融合推動的新篇章。一方面,要創新用好精神的物質載體,用好“兩微一端”,通過多媒介、新媒體傳播文化精神的正能量,讓文化精神在形與神的融合統一中得以發揚光大;另一方面,要對文化精神體系不斷地完善和更新,融入時代賦予的新內涵、新思維,融入人民的創造精神,讓文化精神更具時代特徵和人文價值,在與時俱進中更加豐富,擁有可持續的生命力。

打開文化的發展之“路”,要涵養積水成淵的大胸懷。文化的發展之“路”,不能走入過度消費的誤區,不能一味地迎合經濟利益,將其不斷地兌換成經濟價值,而不着眼於文化更長遠的發展。長此以往,過度的商業化勢必消解文化本身的價值,令文化發展涸澤式微,形成惡性循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打開文化的發展之路,需要微視野,還需要大胸懷,要把“文化筐”裏的壞果細緻挑出,以免腐壞物質產生滲透影響;還要積極廣泛地同世界各國進行文化交流,學習借鑑世界的優秀文明成果,進一步增強文化的軟實力,促進文化的大繁榮。

大同雲岡石窟從過去的荒涼山區到如今的美麗景區,這背後離不開雲岡人十幾年來的傳承、保護和發展。鑑往知來,守護華夏之光,保護文化之魂,我們當盡己所能地傳承文化的歷史之“脈”,守護文化的精神之“礦”,打開文化的發展之“路”,讓文化的“遠方”更精彩。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6

5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3年後再次來到山西考察,喜訊傳來,全省人民備受鼓舞、倍感振奮。廣大黨員幹部紛紛表示將繼續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在總書記的親切關懷下譜寫山西新篇章,在高質量轉型發展上邁出更大步伐。

乘勢而上,擂響脫貧攻堅“決勝鼓”

“全面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脫貧致富一個不能落下。”當前,20__年還剩下不足8個月時間,脫貧攻堅已到了決戰決勝、全面收官的關鍵階段。從秦巴山區到太行深處,總書記不斷按下脫貧攻堅的“快進鍵”,用無聲的行動激勵各級幹部:戰鼓催徵,時不我待。廣大黨員幹部要緊盯脫貧攻堅目標和扶貧標準,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真抓實幹、接續奮鬥,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羣衆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厚植情懷,唱響文化自信“好聲音”

不忘本來,才能開闢未來。習近平在雲岡石窟考察時強調,“雲岡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好雲岡石窟,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意義。”從敦煌莫高窟,到大同雲岡石窟,總書記用實地踏訪啓迪國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當前正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黃金年代,我們要不僅要深入挖掘歷史遺存蘊含的哲學思想、人文精神、價值理念、道德規範等,更要揭示蘊含其中的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唱響文化自信“好聲音”。

勠力同心,吹響轉型發展“集結號”

“長期以來,山西興於煤、困於煤,一煤獨大導致產業單一。山西要有緊迫感,更要有長遠戰略謀劃……爭取早日蹚出一條轉型發展的新路子。”總書記殷切囑託,字字句句飽含深情、充滿力量,各級黨員幹部要在謀篇佈局確定轉型思路上主動作爲,發揚“愈是艱險愈向前”的時代精神,肩負起爲黨盡職、爲民造福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加強頂層設計,精心謀劃產業,找準轉型路徑。堅持結果導向,打通各類堵點和痛點,帶頭營造人人關心項目、服務項目、支持項目的濃厚氛圍,爲轉型發展交出人民滿意的成績單。

久久爲功,奏響生態保護“進行曲”

從甘肅祁連山下的山丹馬場到秦嶺牛背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從長江沿岸到黃河國家地質公園、汾河岸邊……祖國的山山水水,都裝在總書記心中,生態保護是總書記核心關切之一。總書記用情真意切的話語告訴大家,我們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把加強流域生態環境保護與推進能源革命、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統籌起來,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爲人民生活的增長點、成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爲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不斷增強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7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陝西時,來到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在直播平臺前,爲柞水木耳點贊。“小木耳,大產業”。疫情導致很多地方農副產品滯銷,不少黨員幹部走進直播間,爲本地農副產品代言。據統計,在全國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後,僅3月份就有130多位縣長入駐網上直播平臺爲當地農產品“帶貨”。網絡直播“小平臺”成爲鍛鍊幹部“大舞臺”。

直播“小平臺”,體現幹部爲民服務情懷。面對疫情影響,面對滯銷的農產品,面對愁眉緊縮的農戶,面對決勝決戰的承諾,黨員幹部不出手誰出手,黨員幹部不帶頭誰帶頭?黨員幹部要有爲民服務解難題的擔當和魄力,抹得開面子直播,放得下架子發聲,把羣衆事當自己事,想點子、促銷售,因勢而爲、乘勢而上,抓住網絡直播契機,爲當地百姓“代言”,爲扶貧產品“帶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電商作爲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羣衆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爲的。”“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幹部走進直播間,看似爲民服務的“一小步”,實則是助力扶貧、共奔小康的“一大步”。

直播“小平臺”,激勵幹部幹事創業勇氣。不少黨員幹部開會、調研時滔滔不絕,做羣衆工作也遊刃有餘,但面對這種新業態,卻是“門外漢”,沒有經驗,猶如熱鍋上的螞蟻。作爲黨員、作爲幹部,就要打破“習慣”,走在前、當先鋒,勇於“試水”。直播和開會不同,更考驗幹部臨場發揮能力,不僅要提前備好課,瞭解所帶“貨”的特點,更要用好用活網絡語言,聲情並茂;不僅要和顏悅色現場“試貨”求關注,更要拉得下臉不遺餘力求“拼單”,直播的過程亦是體現幹部幹事創業激情的過程。

直播“小平臺”,磨鍊幹部清正廉潔正氣。直播時,面前擺的只是電腦或手機,但透過鏡頭面對的,卻是全國億萬人民。帶貨主播李佳琪、帶貨女王薇婭持續走紅,近期也在聯合央視主播、著名演員“爲鄂下單”,他們的走紅不是偶然,背後的辛勞和敬業也是可圈可點。黨員幹部是黨的形象代言人,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要保持一身正氣,直播要甘當綠葉,突出商品,讓產品“走紅”,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樹立清正廉潔的幹部形象。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8

5月11日,在山西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同市雲州區西坪鎮坊城新村,同村民坐在炕沿上拉家常。

“炕”是承載中國北方羣衆衣食住行的生活原件。從東北到關中,在城市以外,土炕用它的厚實與炙熱散漫着鄉村的煙火。

從同羣衆一起坐在炕上“嘮嗑”的鏡頭裏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黨的十八大以來,炕頭話家常、問冷暖,成爲習近平總書記訪貧問苦、解鎖問題的一把“鑰匙”。在山西岢嵐縣趙家窪村特困戶劉福有家,習近平總書記坐在炕沿上,招呼老兩口在自己身旁坐下,對他們說,“來,咱們拉拉話。”從種地、旱情到打工,習近平都細緻詢問,關切一家人最重要的生計。同羣衆一起坐在炕上“嘮嗑”的鏡頭,還出現在內蒙古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寧夏楊嶺村村民馬克俊家、甘肅元古堆村馬崗家……在“嘮嗑”的點滴細節裏,習近平總書記把黨中央的牽掛送到了鄉親們心裏,把羣衆的困難和訴求記在了自己心裏,把“炕”上嘮的大事小事轉化爲了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

從親自摸一摸、看一看鄉親們的炕頭裏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20__年,在河北張北縣小二臺鎮的貧困村德勝村裏,看到羣衆徐萬家燒的炕,習近平總書記特意用手摸了摸,試試暖不暖。在新疆疏附縣托克扎克鎮阿亞格曼幹村村民阿卜都克尤木·肉孜家,習近平總書記走進他們住的抗震安居富民房,俯身摸了摸起居室炕上的地毯,特地問了一句,家裏的炕熱不熱。總書記用親自摸一摸、看一看鄉親們的炕頭來感知羣衆生活的冷暖。從20__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甘肅、內蒙古、陝西、江西、河北、四川、北京、雲南等地調研,深入到羣衆當中,拉家常、問冷暖,聽民聲、解民意,身體力行地踐行着以人民爲中心、始終心繫人民的思想,從一舉一動、一問一答中更能深深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濃濃的人民情懷。

從炕上那最通俗、最樸實的羣衆語言裏讀懂總書記的人民情懷。20__年,習近平在河北省阜平縣看望慰問困難羣衆,村民問:“會不會盤腿?”習近平總書記笑着說:“我會,試試嘛,盤腿是沒問題。”“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心裏裝着人民,纔會走到人民中間;對人民有感情,纔會說人民說的話,做人民想做的事。習近平總書記常用、善用“羣衆語言”,在每一次的考察中,都會留下許多精彩的對話。習近平總書記用最通俗、最樸實、最真實的語言與羣衆交流,看似平實簡單,實則反映了習近平總書記親民愛民之情。

一方炕頭,散發着感動人心的溫暖,映照出習近平總書記一以貫之的爲民情懷。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9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抵達山西大同。在雲州區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正處於種苗繁育階段的黃花一片翠色。黃花耐瘠耐旱,適宜當地種植條件,近年來已成爲貧困戶脫貧的“當家花旦”。藉助雲州模式,大同全市15000多戶貧困戶因此脫貧致富,“大同黃花”也成功入選全國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決戰脫貧攻堅需有特色爲先的“當家花旦”。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獨到之處,如何取長補短、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產業,是實現增收、擺脫貧困的重要手段。“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如果一味地照抄經驗,生搬硬套,只會落得“竹籃打水一場空”。何謂特色?無非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除了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當地的歷史文化、特有的科學技術、完備的產銷銜接也是一種特色。特色產業要掛上“特”字招牌,包裝好自己;做出產業文化,宣傳好自己;擴大市場空間,推銷好自己。培育一個特色產業,必須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一環一環下足“繡花功夫”,讓貧困戶走出一條有地方特色的致富之路。

決戰脫貧攻堅需有政府發力的“當家花旦”。發展特色產業脫貧,需充分發揮貧困戶的主觀能動性,但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雲州區爲了把小黃花做成大產業,制定落實了一系列“硬核”政策:“每栽種一畝黃花補貼500元,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黃花種植園全部配套水、電、路,全區中國小操場、有硬化場地的單位爲黃花晾曬騰地讓路。”有此良策,何愁無效?各地政府應當加大扶持力度,貧困戶缺資金,便啓動小額貸款等聯動性支持;貧困戶沒技術,便組織農業知識宣講等實用性培訓;貧困戶怕風險,便加強保險政策性支持。總之,要持續堅持“輸血轉造血”這個理念,緊緊抓住“要見實效、見真實效”這個關鍵,深入對接“一戶一策,精準落實”這個計劃,讓特色產業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蓬勃發展。

決戰脫貧攻堅需有市場推動的“當家花旦”。“脫貧致富,關鍵靠產業帶動”,已成爲各地政府精準扶貧實踐的普遍共識。但在政府主導的產業扶貧過程中,市場風險始終是難以化解的不確定因素。特色產業的發展同樣不能忽視市場的重要影響,既要依靠政府“有形之手”,也要藉助市場“無形之手”。如今的農產品市場環境,“買難”與“賣難”並存。該種什麼、該種多大規模,不妨讓市場來“說說話”。單靠政府揠苗助長、貪大求快,往往好景不長、成效寥寥。各地政府要瞄準貧困地區的特色資源,在挖掘市場潛力上下功夫,在對接市場資源上使狠勁,努力將特色資源轉化爲持續收益,真正實現產業精準脫貧。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0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山西考察有機黃花標準化種植基地時指出,黃花也能做成大產業,有着很好的發展前景。上個月,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爲柞水木耳點贊,“小木耳、大產業”。無論是“木耳”還是“黃花”,都是當地特產,有着久遠的栽培史。古往今來,土地依舊、物產依舊,但今昔對比,換了人間。從“貧”到“脫貧”的偉大奮鬥歷程中,我們不難看出組織、政策和科學的積極作用。

脫貧攻堅離不開“組織”。報道稱,“黃花種植是當地主導產業,近年來,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引領下,黃花產量品質穩定,銷路和價格也有保障”。這就是組織的力量與優勢!如果沒有組織,散兵遊勇,“你種你的,我種我的”,種植、管理、採摘、產銷都是“點”狀的,而且各家有各家的想法,各人有各人的安排,各自找各自的門路,最終形不成合力,同樣的田地、同樣的種植,但收入各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有些貧困地區,不是沒有特產,並且“產量不低”,但受制於產銷不通暢,年年積壓,影響了羣衆的生產積極性。在脫貧攻堅中,各級黨委應當積極發揮組織優勢,連“點”成“線”、連“線”成“面”,把羣衆組織起來,把產業組織起來,把銷路組織起來,就能把“小黃花”變成“大產業”,變成羣衆的“脫貧花”“致富花”“幸福花”。

脫貧攻堅離不開“政策”。雲州區地處燕山—太行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曾是典型的深度貧困地區。大同黃花雖全國聞名,但長期以來,因爲種植週期長見效慢、採摘期短勞力不足、晾曬場地不夠等困難,始終沒有規模化。但從中央打響脫貧攻堅戰之後,當地政府就出臺了“硬核”政策:每栽種一畝黃花補貼500元,集中連片200畝以上的黃花種植園全部配套水、電、路,全區中國小操場、有硬化場地的單位爲黃花晾曬騰地讓路。正因爲有了“黃花種到哪,水利機井就打到哪,晾曬用的水泥場地就修到哪”的政策扶持;有了“農業保險、技術指導、烘乾設備購置補貼”等政策保障,所以當地黃花種植井噴式發展。有了陽光雨露的政策滋潤,何愁羣衆的種植熱情、產業的發展升級不會雨後春筍?

脫貧攻堅離不開“科學”。雲州雖然“氣候嚴寒、十年九旱、土地貧瘠”,但正是這樣的環境才孕育出了“角長肉厚、七蕊色黃、味道鮮美”的黃花;黃花在雲州雖然擁有600多年的種植史,但當地卻是深度貧困地區。辯證統一的矛盾,運用好了就能爲發展帶來“質的飛躍”。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有多少貧困地區也有類似於黃花這樣的“名產”“特產”,只是由於各方面原因,仍然“養在深閨人未識”。以種植爲例,有的地方產花生、有的地方產土豆、有的地方產大棗,但並非都能做出特色、做到極致。因地制宜進行科學決策,比如雲州堅持種植黃花,而不是浮躁跟風,把傳統種植改變成別的產業;以點帶面形成產業鏈、特色鏈,鍥而不捨開發一個產品、打造一個品牌,脫貧攻堅就能積小勝爲大勝。倘若貧困地區都能發揮物產優勢,一步步把羣衆生產組織起來,把政策保障落實下來,把科學發展堅持下來,脫貧攻堅就能交出合格答卷,當地羣衆就能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和安全感。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1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信心、頑強奮鬥,以更大決心、更強力度推進脫貧攻堅,堅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堅決奪取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堅決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的偉業。

在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下,黨中央召開黨的十八大以來脫貧攻堅方面最大規模的會議,對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進行再動員、再部署,更加堅定了全黨全社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氣可鼓不可泄。如今,我國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接近完成,貧困人口從2020__年底的9899萬人減到2020__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由10.2%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貧困羣衆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脫貧攻堅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政治優勢,經過不斷探索和實踐,已經形成了強大氣勢、氣場。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階段,必須要把氣鼓起來,再接再厲、趁熱打鐵、乘勢而上。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問題宜疏不宜堵。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在我們面前也有一些“攔路虎”。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外出務工受阻,收入減少;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掛職幹部和駐村工作隊暫時無法到崗等等。問題面前,宜疏不宜堵,不能畏首畏尾、退避三舍,也不能熟視無睹、聽之任之,要正視問題、分析問題,發動各方力量綜合施策、實事求是解決問題。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戰只能勝不能敗。到20__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無論外界的客觀條件怎麼變化,必須如期實現。對此,《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已經作出全面部署,要對“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對未摘帽貧困縣、貧困村等險隘發動“殲滅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持之以恆抓好落實,啃下最後的硬骨頭,取得最後的勝利。

除了勝利,我們別無選擇。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指出,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鬆鬆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鉅,決不能鬆勁懈怠。今年還有不到10個月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必須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確保如期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書寫出新時代的精彩篇章。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2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在錦屏社區、鎮衛生院、中心國小和茶園考察當地脫貧攻堅等情況,反映了總書記對脫貧攻堅決戰決勝時期“三保障”的關切,更加提醒我們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路上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在“兩不愁”基本解決的前提下,“三保障”作爲貧困人口脫貧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標,堅決要“打”好;扶持發展特色產業,實現就地脫貧,堅決要“打”好。

要堅決“打”好“安居工程”,既要所居有安,又要“居”有其“美”。家安心才安。正如《安居中國》裏:“一磚一瓦,構築的是家的安全;一門一窗,守候的是親情的溫度。”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是貧困羣衆最樸實、最期盼的願望,也是生活的重要保障。“安土重遷,黎民之性。”對於貧困戶的房屋能就地修繕的,要抓緊修繕,既要讓房屋的“一磚一瓦”更加牢固,又要體現地方歷史文化特色,修繕成有“味道”的建築,使之成爲繼承和發揚地方文化的載體,甚至要成爲未來文化產業發展的一部分。對不能就地修繕的危房,要做好對羣衆的解釋、引導工作,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合理佈局,有效節約土地資源,使易地扶貧搬遷既成爲脫貧的重要途徑,又成爲土地集約開發的典範。進一步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要堅決“打”好“醫而有保”,既要護民健康,又要帶來希望。因病致貧是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農村公共醫療水平基礎薄弱是不可忽視的難題。一方面,要加大對農村醫療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大對醫療衛生人才的引入。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易“立竿見影”,留住醫療衛生人才卻要“久久爲功”。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要深入思考如何打通醫療衛生人才向農村流入的“中梗阻”,使農村貧困地區成爲醫療衛生人才嚮往的“新方向”,讓“有病不能醫”成爲歷史,讓“百治百效”“仁心仁術”成爲守護農村羣衆身體康健的重要保障,給生活在農村的羣衆帶來希望,成爲吸引更多人紮根農村的重要因素。“醫而有保”,還要注意把握好宣傳的“度”,不能讓困難羣衆有“政府能全包全攬”的誤區。當前,在疫情防控方面更是一刻也不能放鬆。

要堅決“打”好“治愚扶智”,既要富民“口袋”,又要富民“腦袋”。脫貧致富關鍵靠人,關鍵要激發貧困戶自我向“富”的內生動力和潛能。腦袋“富”,口袋才能“富”。要通過加強對貧困羣衆的技術技能培養、現代化網絡營銷等培訓,豐富貧困戶自我脫貧的方法和手段。要用“春風化雨”的耐心,徹底“解放”貧困羣衆因貧而自悲自憐的處世內心,點燃貧困羣衆積極追求富裕的“熱烈之火”。“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治本之策。”教育能改變命運,創造美好生活。要抓牢抓好農村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就要抓住貧困地區教育的薄弱環節。既要關心貧困地區學生性格養成,也要關注教育方法與時俱進等問題。萬事開頭難。“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要立足長遠,從眼前抓起,進一步完善優秀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的各項舉措。

要堅決“打”好“民有恆產”,既要勞有所獲,又要穩產立業。“樂業才能安居。”在脫貧攻堅的路上,要集聚在“農、林、牧、商、遊”上的發展優勢,探索適合當地發展的特色產業,在發展中解決貧困所產生的問題,實現就地脫貧。要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尤其是“互聯網+”等技術,既要爲脫貧致富的產品打開銷路,爲脫貧的特色產業插上飛出去的“翅膀”,讓貧困羣衆勞有所獲。也要“築巢引鳳”,吸引更多的資金和人才,助力做大做強農村產業發展,讓貧困羣衆穩產立業。要立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做好生態發展的大文章,以生態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以發展促生態文明的提升,形成生態與發展不斷融合互促、和諧共進的勢頭,堅定不移地朝着“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道路上邁進。

單絲不成線,獨木難成林。要用系統的思維,全面理順好“三保障”聯繫。要用發展的觀點,在發展中解決好“三保障”的突出問題。堅決如期完成脫貧的各項要求和指標,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3

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時強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陝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追趕超越”四個字涵義深厚,“追”偏旁是“走之底”,其他三個字是“走字旁”,都強調用腳快速前進的意思,習總書記用着四個字來激勵我們,一方面是表達了對我們的殷切期望,另一方面也是對我們以後工作的鞭策。“追趕超越”這裏面的四個“走”要求我們要聽黨號令走、圍繞羣衆走、爭分奪秒走、堅持原則走。

凝心聚力,聽黨號令“走”。20__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百年誕辰,中國共產黨歷經世紀滄桑,帶領中華民族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將中國從遭受西方列強蹂躪的境地帶領到世界舞臺大放光芒。聽黨號令走就要嚴守黨章黨紀,發揚黨的優良傳統,要時刻提高自己的黨性修養,保持高度的自覺性、自律性。聽黨號令走就要發揮中國共產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黨的號角在哪裏吹響,我們就往哪裏集結,黨關注什麼事,我們就辦好什麼事。聽黨號令走要舍小家爲大家、勇於奉獻的精神,在黨的號召下,無數先輩披荊斬棘、浴血奮戰創造偉大的歷史,無數仁人志士以無私的奉獻精神鑄就不朽的豐碑,在黨的號召下,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各個行業的工作者萬衆一心馳援武漢,書寫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因爲有這些醫務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志願工作者、基層工作者舍小家爲大家的奉獻,國內的疫情才得以快速穩定趨於向好,中國才得以在世界上贏得普遍的讚譽。

腳踏實地,圍繞羣衆“走”。脫貧攻堅是一項爲人民謀福祉的偉大事業,不僅要完成“兩不愁,三保障”的主要目標任務,更要注重提升羣衆的幸福感,打消部分羣衆“等靠要”心理,真真正正幫助貧困羣衆擺脫貧困,走向持續發展的小康之路。圍繞羣衆走,就是要到田間地頭和羣衆拉家常,到羣衆家中走訪調查,和困難羣衆知心交底,以真誠負責的態度解決實際問題。圍繞羣衆走,要思羣衆之所思,愁羣衆之所愁,設身處地爲百姓着想。圍繞羣衆走,就是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徹底踐行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執政理念,踐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精準扶貧的“最後一公里”,我們的第一書記、駐村幹部、鄉鎮扶貧幹部以及基層村幹部等是中堅力量,數百萬的脫貧工作者圍繞羣衆謀生計、謀發展,腳踏實地、真抓實幹。

只爭朝夕,爭分奪秒“走”。今年是決戰決勝之年,受疫情影響,原本就很緊張的脫貧攻堅期限一度被壓縮,剩下的任務更加艱鉅,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越到最後工作越難做,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情況下,拿下最難咬動的“硬骨頭”更加考驗我們的脫貧一線人員。爭分奪秒走,要找準問題根本,以多年扶貧資料、國家政策方針、當下社會情況以及羣衆基本情況來分析,精準施策、對症下藥,不可盲目蠻幹。爭分奪秒走,要切實增強“四個意識”,防止懈怠心理,提高自身的緊迫感、責任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朝夕必爭。爭分奪秒走,既要抓緊時間,也要抓出成效,萬不可蜻蜓點水、裝模作樣,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解決問題,遇到一項、記錄一項、解決一項。時間緊、任務重,肩上擔子磨着痛,剩下幾個月裏唯有咬緊牙關、扶好“扁擔”,堅定腳步踏實向前,奮力奪下脫貧攻堅的勝利。

決戰決勝,堅持原則“走”。要堅持真脫貧的原則,越是最後關頭越要多“照鏡子”,要把牢脫貧關口,不能迫於壓力敷衍了事、瞞天過海,杜絕數字脫貧、虛假脫貧,扶貧出實招,脫貧也要見實效。要堅持“一股繩”的原則,自上而下要統一思想,樹立看齊意識,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剋制文山會海、繁文縟節,讓一線的脫貧工作者“輕裝上陣”,集中精力爲人民辦事。要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就業的重要性,他說人民羣衆“樂業才能安居”,易地扶貧搬遷工程雖然解決了水土不養人的問題,但是重中之重是搬遷之後困難羣衆有經濟來源,能持續穩定的安心居住,所以一定要把解決就業問題放在優先位置。要堅持綠色發展的原則,《呂氏春秋》裏說,“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明年無獸”,習近平總書記也一直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作爲秦巴的兒女、漢江的子民,必須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爲指導,既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也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4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從初遇脫貧攻堅到現在走進脫貧攻堅已有三年之久。回顧這一路,初遇時,脫貧攻堅是百姓眼中幸福生活的“代名詞”;靠近時,脫貧攻堅是涉及多個領域的“綜合指標”;走進時,脫貧攻堅已是碩果壓枝,豐收在望。

遇見脫貧攻堅,暖意融融,百草權輿。20__年3月,我在讀研一,跟隨導師做四川省地質災害避險搬遷相關的課題研究。因涼山彝族自治州地形地貌複雜,生態環境脆弱,地質構造和水文氣象條件特殊,境內不少地方是地質災害高發和易發地區,所以課題組選點在涼山州進行入戶調研。涼山州是我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調研中有不少彝族老百姓不會講漢語,溝通交流存在很大困難,但是在訪談中,老百姓都能聽懂“精準扶貧”這個詞,而且會不斷地重複“精準扶貧好”這句話。我好奇地諮詢翻譯大哥,大哥說:“你以前沒有來過我們村裏,精準扶貧這幾年,村裏的變化太大了,交通、飲水、教育、醫療都比以前好多了,老百姓都是把這些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的,大家都很感恩黨的精準扶貧政策,再過幾年,等村裏的產業發展起來,老百姓的生活肯定會比現在更好的……”陽春三月,與脫貧攻堅的意外邂逅,讓我感受到了扶貧工作帶給老百姓的滿滿希望。

靠近脫貧攻堅,烈日炎炎,萬木蔥鬱。20__年6月,我讀研二,有幸成爲國家貧困縣退出第三方評估檢查組的一員,參與了三個國家級貧困縣退出的評估工作。在經歷了初選、面試、培訓、考試等一系列環節後,開始了爲期20天的評估工作。在參與這項工作之前我一直以爲脫貧攻堅就只是幫老百姓掙錢,培訓後才知道脫貧攻堅工作涉及住房、教育、醫療、就業、交通、飲水、通訊等各個方面,是一個關乎民生的綜合性工程。在這次評估工作中,我對脫貧攻堅工作的認識更立體化,我看到了貧困村基礎設施和貧困人口生活條件的巨大變化,聽到了貧困農戶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高度肯定,感受到了脫貧攻堅一線工作人員的辛苦。時隔兩年,我還清晰地記得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對我說:“活到這把歲數,最感謝的就是黨的精準扶貧好政策,讓我不愁吃,不愁穿,還住上了這麼好的房子……”如火六月,與脫貧攻堅的近距離接觸,讓我感受到了脫貧攻堅帶給老百姓的真實幸福。

走進脫貧攻堅,秋風習習,碩果壓枝。20__年9月,我跟隨單位同事入戶走訪,慰問貧困戶,正式走進脫貧攻堅工作。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在貧困農戶家中,我看到了因危房改造項目住進新房的廖大爺,因大病救助得以及時就醫的張大爺,因教育政策順利送孩子讀大學的楊大哥,因幫扶人資金支持改廚改廁的李大哥……在幫扶村上,我看到了全部硬化的村道、修建整齊的新房、乾淨整潔的院壩、欣欣向榮的產業……在跟隨書記入戶期間,村書記說:“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村上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收入明顯增加,羣衆出行難、上學難、看病難、飲水難、通信難等問題得到普遍解決,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顯著成果。”金秋九月,零距離走進脫貧攻堅,讓我看到了脫貧攻堅結出的累累碩果。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5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幹部隊伍建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實現小康,各級黨組織需打好“人才牌”,在“引入、育才、用才”上出真招、用實功,爲脫貧攻堅注入強大動力。

栽樹引凰,打好“引才牌”。“栽好梧桐樹,引得鳳來棲。”推動急需人才向貧困地區基層一線集結,需在打造人才環境方面下足功夫。搭建平臺,依託地方特色優勢產業,打造創新創業載體,提高貧困地區的吸引力,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讓人才在貧困地區也有施展拳腳的舞臺;用活政策,要敢於在政策上創新,打破唯學歷、唯身份等壁壘,大膽引進符合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對於貧困地區人才在政治經濟待遇上給予更多的關注,充分給人才幹事創業的機會;疏通渠道,對於貧困地區走出去的人才,要加強宣傳力度,提供有利條件,打好感情牌,讓其自願回到家鄉建設。

因地制宜,打好“育才牌”。本土人才是脫貧攻堅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活頭源水,各級黨組織要變“輸血”爲“造血”,加快培育本土人才,激發農業農村全面發展的內生力量。錘鍊幹部隊伍,以管理考覈、選拔任用、激勵約束等爲抓手,通過在脫貧一線實戰的方式加強幹部培訓,打造政治過硬、能力突出、作風紮實的脫貧攻堅幹部隊伍。培育專業人才,加強對貧困農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提高專業技能。建立有利於貧困地區人才脫穎而出和持續增長的育人機制,多形式、多渠道挖掘培養本土專家人才,建設一支能夠示範指導和帶動地方特色產業發展的鄉土“領軍人物”。

以用爲本,打好“用才牌”。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是發展的關鍵,也是成就事業的基礎。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發揚求真務實、埋頭苦幹的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精準施策、狠抓落實,做到真扶貧、扶真貧。對不擔當不作爲,對作風漂浮、落實不力、失職瀆職的幹部,要嚴肅批評教育、堅決糾正和處理。要堅持人崗相配,推動人才開發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突出以精準脫貧需求爲導向的人才培養機制,強化人才政策供給,科學評價人才績效,推進人才價格與價值對接。給予人才施展才華的舞臺,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讓人才無後顧之憂,大膽、全身心地開展工作。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6

李根香

我作爲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既是建檔立卡戶的幫扶幹部,也是新村一組的包組幹部,在整個脫貧攻堅工作中認真負責的完成每一次統計、每一次入戶,爭取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最好。下面我想從三個角色來談談脫貧攻堅中我個人的感受。

一、普通的基層幹部的角色

作爲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參加工作3年多將近4年的時間裏,我一直在鄉社會事務辦工作,主要從事民政、殘聯、科技、食藥品四個部門的工作,也是爲民服務窗口的一名工作人員。每天面對繁雜的本職工作和形形色色的羣衆,有時甚感有心無力、疲憊不堪。特別是脫貧攻堅工作啓動以來,低保每月的動態調整,有進有出,低保中建檔立卡戶、殘疾人等特殊羣體的每月比對,每一項數據都要求精準再精準,及時再及時。在這反反覆覆的折騰中學習到了一項項新技能,不斷提高了工作效率,也磨鍊了爲人處世的心性。

二、幫扶幹部的角色

我的掛鉤戶是小水井新村三組20__年建檔立卡戶明雄兵,家庭人口4人,父母均爲體弱多病的老年人,兒子年幼。剛掛鉤該戶的時候家庭比較貧困,房屋級別爲C級危房,明雄兵作爲一家之主常年在外務工,薪水微薄,再加上愛玩的本性,日子自顧不暇,根本無暇顧及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家中僅靠父母採點茶葉、種點包穀、喂幾頭豬維持,生活一貧如洗。

自掛鉤以來,多次入戶,從一開始調查瞭解家庭人員基本情況、收入來源、家庭財產狀況等詳細信息,到後來動員該戶改造房屋,帶工程隊伍實地到戶量地基、做建房規劃,再到後來動員在外務工的明雄兵回家創業,無數次的溝通交流讓我們從普通的幹羣關係變成了親戚朋友,也讓“不太完整”的家庭變得完整,即可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天倫之樂,更讓家庭生活有了巨大的改觀。作爲一名幫扶幹部,感到十分欣慰。

三、包組幹部的角色

我所包的組是小水井村委會新村一組村民小組,新村一組是20__年從賽崗村委會、木城坡村委會因地質災害搬遷重組的村民小組。新村一組現有常住人口72戶321人,其中建檔立卡戶18戶75人,20__年脫貧5戶19人,20__年脫貧5戶21人,20__年脫貧7戶31人,20__年脫貧1戶4人,現已實現全部脫貧。

包組工作是三年來脫貧攻堅工作中的重中之重,18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因之前小水井村委會掛鉤單位不具備履職條件,每一次入戶、填表、調查、做工作都是一個人完成,填表、算收入到心力交瘁,檔案反反覆覆修來改去,一遍又一遍改到懷疑人生。所幸,所有努力沒有白費,前期的辛苦和努力使我對村情更爲熟悉,對每戶建檔立卡戶人員基本信息、收入來源、財產狀況掌握的更爲詳細,爲後期工作的開展做了一個良好的鋪墊,讓後期的工作開展更爲得心應手。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絕大部分的羣衆是純樸的,是用心配合支持工作的,但一部分羣衆的思想有待轉變,感恩意識極差,牢牢抓住某一項享受不到的政策,而對享受的諸多政策卻隻字未提。我認爲對這一部分羣衆應該對加強感恩教育,讓他們知道“等、靠、要”思想不可有,所有的好日子都是靠自己雙手奮鬥得來。

以上是我三年脫貧攻堅工作的心得體會,雖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字字皆是從點點滴滴工作中總結得出。脫貧攻堅之戰告一段落,但未來還有更多的攻堅戰需要我們參與,不努力的青春不完美,告訴自己: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擼起袖子加油幹!

決戰脫貧攻堅心得體會 篇17

20__年,甄彬成立張掖市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並在張掖市農科院、甘州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先後從河北、山西等地引進85個穀子品種,在當地試驗試種,並根據谷種特性生產出“金花寨”穀子專用肥。當年,穀子平均畝產量由原來的150公斤左右增加到了450公斤以上。

穀子產量提高了,但問題又來了,當地老百姓並不相信。“種了一輩子莊稼,只聽過產300斤的穀子,哪可能產900斤?”有老農質疑說。

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出產的穀子穗大、產量高。

爲了將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試種成功的穀子品種推廣開來,甄彬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一個投影儀、一塊幕布,開着他的貨車,每到一戶人家,就像放電影一樣,給大家推介他種的小米。

就這樣,有農戶開始跟他種起了穀子。20__年,爲了打消農戶的顧慮,甄彬和農戶簽訂了包產每畝地800元的合同,並提供種子、種植技術和施肥配方。20__年,相對於小麥和大麥,農戶種植的穀子畝增收1000元以上,村民的收入大幅增加。村民嚐到了甜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跟着甄彬種穀子。20__年,當地種植小米8000畝;次年就達到2萬畝;20__年更是上升至8萬畝。

“20__年,這是穀子種植面積最大的一年,我們在甘州、民樂、山丹、臨澤、高臺等四縣一區31個鄉鎮81個村,9635戶農戶種植了約12萬畝的穀子,需要60臺機器同時作業一個月才能收割完。”甄彬介紹說。

穀子種植規模的持續擴大,也讓小米成爲張掖當地老百姓脫貧致富的重要產業之一,種植穀子的81個村中有21個精準扶貧村,都因參與種植小米實現脫貧。

截至目前,金花寨小米專業合作社社員人數已達到6815戶,累計爲農戶二次返利近20__多萬元,社員遍佈全鄉7個村同時在鄰鄉安陽以及鄰縣山丹、民樂均有分佈。

同時,張掖市金花寨小米專業合作社先後被評爲甘肅省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以及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20__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扶貧先進集體。甄彬個人也獲得了省市區多項榮譽,還入選農業農村部100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榜單。

張掖市花寨小米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廠房。

如今,“金花寨”小米已經在全國70%的省份有售,20__年還曾出口到了贊比亞,市場局面已經打開。回顧自己和鄉親們一路走來的發展歷程,甄彬感慨說:“自己富不算富,幫助家鄉的父老鄉親脫貧致富,纔是真正的富!”

當下,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張掖的小米產業也必須向着高質量發展的目標轉型升級。爲此,20__年,甄彬投資5000萬元新建了“金花寨“有機生態園,新建10條雜糧生產線和食用油研發中心,隨後又探索推出“金花寨”小米脆休閒食品系列,研發小米白酒,下一步他還將嘗試新建小米醋加工線、飼草場、有機肥廠、特色養殖場等,打造“小米+循環經濟產業鏈”,走有機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