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培訓心得體會十三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2W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

隨着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互聯網時代正在改變着這個世界,伴隨而生的新媒體產業正在刷新着媒體行業一個又一個記錄,許多企業對未來的新媒體營銷寄予厚望。那麼,作爲一個新媒體營銷人員,應該掌握哪些必備知識呢?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十三篇

一、關鍵詞策略

要做好新媒體營銷,關鍵詞是很很重要的一步,只有選擇合適的關鍵詞,客戶才能夠準確的找到你,關鍵詞策略主要包括品牌詞、通用詞、產品詞、人羣詞、規格詞、競品詞和地域詞,也可以通過百度指數和5118等網站來尋找關鍵詞。

二、營銷平臺

一個好的營銷方案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平臺,營銷平臺主要包括搜索、門戶、導航、垂直、社交平臺。

三、排名策略

各種營銷策劃案都是有排名的,只有排在靠的營銷文案才能獲得優勢,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內部和外部兩方面的影響因素。內部主要看的是你寫的文章的質量,我們不能只關注於文章的數量而忽略了質量的要求;外部因素主要是指平臺的選擇,同一篇文章選擇不同的平臺,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選擇最合適的平臺。

四、營銷模式

營銷模式主要分爲收費的和免費的,收費的如SEM,免費的如SEO。這裏還要注意數據庫的建設,這就是資源。

五、編輯工作常用工具

爲您推薦幾款在編輯工作時常用的工具:百度指數、百度推廣助手、僞原創查詢工具、關鍵詞密度查詢、在線字符統計工具

六、關注熱點

今日頭條、微博、搜狗的公衆號

七、常用站長工具

5118、站長工具、百度站長、愛站、鬥牛工具

八、造勢營銷

藉助近期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來做文章將自己的產品推銷出去,如寶馬汽車的營銷;還可以藉助一些小故事引起用戶的共鳴來推銷產品,如可口可樂上的一句話標語。

九、如何做好SEO

SEO一句話概括爲如何通過技術的手法把排名做到前面。其主要包括內容和鏈接兩個方面的工作,其中內容主要包括標題、描述和關鍵詞,鏈接主要指網址。

只有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才能建立起新媒體營銷的高樓大廈,才能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爲增強新進大學生員工對浙建集團的認同感和凝聚力,集團於20xx年8月14日、8月20日分別舉辦了浙建集團新員工集中培訓班。我很榮幸能和楊濤、楊汶雨和姚婷婷一起作爲二建集團代表參加20xx年新進大學生第二期培訓班。

培訓雖然只有僅僅一天,但無論從一開始的觀賞集團宣傳片還是最後的近二年新進大學生交流發言來看,不但課程銜接緊密有序,而且內容詳實引人,收穫頗豐,真是不虛此行。

簽到後,我們首先觀賞了集團的宣傳片,從片中我瞭解到浙建集團成立於xx年7月11日,伴隨着新中國的誕生,“浙江建築公司”爲祖國添磚加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自身也不斷的成長壯大。

隨後領導就集團的發展戰略及展望做了講話,他指出在形式上我們浙建集團可以借鑑“中國建築”,其作爲中國建築業的龍頭又是世界五百強第二十二位是我們學習進步努力成爲的榜樣;在具體操作中,之前和我們差不多情況的中建五局從五年前的瀕臨破產到而今的蒸蒸日上效益翻了32倍多,我們完全可以借鑑他們的改革經驗少走彎路更快邁向成功。領導還就十二五做了發展總結及十三五的初步規劃,其中最關鍵的就是集團的上市。通過這一上午讓我對集團的傳承、轉型、創新有了一定了解,我們應當擔起責任牢記使命爲集團的進一步改革發展奮鬥。

之後的午餐相當豐盛,我們在報告廳內享用,期間工作人員還不斷走動詢問是否需要加飯再來一份,細節鑄造成功,我們深切感受到了集團的貼心人性化溫暖。

經過休息後,我們開始了下午的培訓,作爲新進大學生初入職場,良好的起航顯得尤爲重要。浙建集團爲我們提供了優秀的平臺,在培養方式上有導師帶徒、名師指導、後備管理、內部交流,這些都讓我們更快更好的適應職場環境並掌握專業技能;在個人發展方向上集團爲我們提供了技術類、技能類、管理類三條職業發展渠道,期間我們可以通過正常職務晉升、公開競聘、內部招聘等方式達成升職的目標。

第二部分是關乎我們切身利益的浙建員工的權益與保障,着重向我們闡述了何爲五險一金及交付比例與提前支取條件。經過培訓師的輔導,清楚明確的讓我認識到我們現在處於什麼時期,以後要走向什麼方向,今後要達到什麼目標。

最後主持人請去年新進大學生的傑出代表王濤和陳濤濤給我們做了發言與交流。他們在講話中提到的誠實做人、主動找事、靈活做事、堅持學習、求是敬業和合力創業讓我的印象最爲深刻,今日的我們就是昨日的他們,所以他們的講話使我們易於接受,且更具有參考借鑑意義。

一天的培訓結束了,但我們的職業生涯纔剛剛開始,此次培訓使我意識到必須儘快實現從初出茅廬的畢業生到得心應手的職工這兩種角色的轉變,努力培養責任意識,勇於擔當,奮勇向前,爲集團輝煌的明天而努力。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3

一、培訓的感悟、體會

根據自治區殘聯的統一安排,8月22日—9月1日,我與塔城地區各縣(市)其他同志一道,來到令人神往的中國最高學府——上海復旦大學開始了短暫、緊張而又難忘的學習培訓生活。九天學校生活,緊張而有序,充實而快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是這次組織的培訓班層級高、規格高。學習期間,授課的幾位教授,都是才高八斗、知識淵博的專家,他們的敬業精神和治學態度給我留下深刻難忘的印象。二是授課的課時設置安排合理。

本次學習開設課程多種多樣,內容豐富多彩。既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爲中心內容,又有黨風黨紀、黨史國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結合新疆實際安排了新時期民族宗教政策,更重要的是提供了政治、經濟、文化、哲學、社會、科技和法律等新知識新技能學習機會,爲提高我們的法治思維、管理能力、與媒體溝通、公共決策、創新和應對處置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三是教授們的授課,既有很強的理論指導,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應該說每一節課都非常精彩,大家收穫很大。

總之,通過學習,自己感到這次培訓班時間雖短,但安排緊湊有序,內容重點突出,形式靈活多樣,服務周到熱情,講授精彩紛呈,使人耳目一新,視野頓開,受用良多。

二、培訓的收穫、啓示

(一)對現代領導幹部能力提升有了新的認識。

領導幹部的領導力實際上是每一個領導幹部自身形象、素質的總和。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新形勢,作爲一名合格的領導幹部一定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知識水平,才能提高爲人民服務的本領。當前黨和政府以及廣大羣衆對領導幹部的要求已不再滿足於思想堅定、業務熟練,新的社會形勢亟需領導幹部更新知識,跟上社會發展需要。因此,要求我們既要精通業務,善於管理,也要熟悉政治、經濟基礎理論知識,同時要善於應對社會媒體,處理突發事件,做好危機公關,保持健康陽光的身體和心態。這些都是當前對領導自身能力的迫切要求,需要我們在工作的同時,不斷提高和完善。

(二)學習力是一個領導幹部的重要能力。

身在中國的最高學府,在幾天的學習生活中,復旦校園充滿着勤奮學習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達芬奇曾說:“勤勞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勞一生,方得幸福長眠”,相信清華的學子定能幸福一生。學習,是人不斷髮展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種最基本的能力,對於領導幹部,學習更是履職盡責的第一能力。在新知識、新事物不斷涌現的時代,領導幹部要做到觀念不老、思想不僵、能力不減,就必須提高學習能力增強過硬素質,以過硬的素質帶領科學發展、長治久安。聯繫實際,殘聯作爲服務社會最弱勢羣體的部門,是黨和政府聯繫羣衆的重要橋樑,服務殘疾人,發展殘疾人事業做的如何,直接關係到市委、政府在廣大羣衆中間的形象和地位。因此,加強學習和調查研究是殘疾人工作者的基本要領。作爲殘疾人工作者隊伍的帶頭人,除了自己加強學習以外,更要把在上海復旦大學期間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和求知熱情,進一步地放大起來,帶領大家經常性開展知識更新,將學習融入到工作生活中去。

(三)開拓創新能力越來越成爲領導者必備的素質。

這次學習培訓,專家、教授們的授課結合實際且推陳出新,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學理,又有催人奮進的人生智慧,使我拓寬了視野,更新了觀念,提高了認識,提升了能力,能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起去看待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今後要用所學、所思、所想,進一步開拓思維,創新工作方法做好殘聯工作,時時想創新,處處見創新。特別是結合所聽、所聞,從繁忙的日常管理和瑣碎事務解放出來,專心負責我市殘疾人事業頂層設計,想方設法提高效率,探索事業新改革。

(四)知識的積累是幹部提高創新能力的基礎。

創新能力提高的基礎源於深厚的知識積澱,知識來自永不停歇的學習和積累,並且知識本身也需要創新。目前人類社會的知識總量不斷遞增,知識的更新速度尤其驚人,這就要求領導幹部要在不斷地學習原有知識,更要努力汲取新知識。一個部門的領導者只有通過系統化的學習,不斷掌握專業知識,才能在遇到困難問題時發散思維,想出高超謀略,得以解決問題。總而言之,創新是建立在一定知識的基礎之上的,知識經驗是靈感產生的基礎和前提,知識的層次決定了創新的高度。領導幹部只有努力學習一切先進科學文化知識,深入瞭解專業知識技能,才能在自身的工作崗位上發揮特長,創造出更多更新更有價值的東西,服務於人民。

三、促進工作成效的打算

復旦大學的學習雖然已近結束,但我會自覺地把學習堅持下去。緊密結合我市實際、殘疾人工作實際,時時處處做有心人,勤于思考,謀定而後動,不斷總結經驗教訓,開拓創新。

這次學習的內容比較多,也比較適用。我將把這次所學習的知識與本職工作有機結合起來,把理論學習與實際工作有機結合起來,用所學到的知識去指導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增強駕馭本職工作的能力。如通過學習科學管理新技術,尤其是計算機軟件應用,深刻認識到數據庫能讓整個的管理過程更加科學、更加可控。而我市至今沒有一個全面的信息系統來記錄和掌握殘疾人各方面的基礎狀況,如果能夠建立起了殘疾人信息數據庫,同時結合中國殘聯和自治區殘聯開展的殘疾人基本服務狀況和需求專項調查,全面摸清我市殘疾人的現狀,掌握殘疾人的動態信息,準確瞭解殘疾人的需求,這必將對今後我區殘疾人工作的開展產生巨大而深刻的影響。可以想象,殘疾人數據庫的建立和完善一定會使得殘疾人事業項目分配更均衡,就業服務更到位,扶貧幫困更精準,組織維權更及時。

總的來說,這次培訓讓我受益匪淺,在今後的工作中更要學以致用,付諸實踐,把學習成果轉化爲切切實實的行動,打造一支創新的團隊,形成一套創新的機制,在本職崗位上實現對基層領導幹部知識更新和提高創新能力的殷切期待。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4

在期末考試後最忙碌的時間裏,學校領導組織了全校所有教學幹部、骨幹教師和教研組長進行了爲期三天的清華大學教育教學管理者創新管理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在短短的三天裏我們共進行了六個專題的學習,分別是清化大學周士淵教授《幸福人生的自我管理》、國防大學馬駿教授《國際形勢分析》、清華大學覃徵教授《中國信息化發展對未來社會的影響》清華大學張牧寒教授《引導式溝通與管理》清華大學心理系副教授樊富珉《積極心理學與學校教育的結合》清華大學應用技術學院講師賀林《創新思維與科學決策》。六場講座,場場精彩,讓人耳目一新,回味無窮,也使自己收穫很多。周士淵教授有關習慣的講座更能讓我們受益匪淺。他用他的人生經歷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獲得成功。

周教授自嘲是清華園裏敗得最慘的人,身心一度是一片廢墟,25歲的他不幸患上了重度抑鬱症,一天夜裏在重傷自己之後,又灌下了98%濃硫酸,自殺未遂,又先後累計病休了四五年、住院了兩三年、身上開了三刀,可謂九死一生,敗至盡頭仍回首,這讓我從滿滿的震撼到由衷的讚歎!在周教授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情況下,他卻意外地發現了撬起整個人生的神奇支點,發現了普普通通的“習慣”二字中,竟蘊藏着使人“知必行、行必恆、恆必達”的祕密。

一切都從一個個真實的令人難以置信的意外開始……

意外,奇蹟,不敢相信,這是我聽完周教授講座後現在的收穫和成就的真實感受,他在身心曾經的廢墟上建起了一座美麗的城堡!作爲“過來人”,他願意與我們分享這一切,願意讓他的事蹟感染更多的人,併爲我們設計了一條美妙的幸福之路,他就是要告訴我們:奇蹟在平凡中創造,夢想在現實中實現,我們離幸福只有一個習慣的距離!

周教授談習慣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言傳身教,他把他這些年的心得體會、方式方法毫無保留的獻給了聽衆,讓我們看到,他的點滴成功和收穫都是一步一步做出來的,都是有章可循的,就是這些極有效,極簡捷的方法人人可以複製。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也是習慣。周教授強調人生要養成三大習慣:一是選擇陽光,其本質是如何善待自己、關愛自己、讓我們的心靈永遠灑滿陽光;二是目中有人,其本質是如何善待他人,如何與人相處,如何成爲心中有愛的人;三是自動自發,其本質是如何善待我們的學業和事業,如何使我們學習優異、職場成功。

談習慣免不了說毅力,周教授給毅力定位爲我們每個人最難能可貴的一種品質,他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毅力也是一種習慣,是一種可以後天逐步培養的習慣。我欣賞那些有毅力之人,更是敬佩那些憑着毅力與困難抗爭,在逆境中頑強拼搏之人。周教授告訴我們毅力不是天分,它恰是平凡之人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門,我們都值得擁有!

習慣造就毅力,毅力成就人生。好習慣可以讓人終生受益,壞習慣也能讓人遺憾一生,讓優秀成爲一種習慣,讓習慣使你變得更加優秀!

當然,其他五位老師的演講也非常精彩,更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把自己的感受傳遞給身邊的朋友和自己的學生,讓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精神發揚光大。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5

五月的北京,春光明媚、春意昂然。我非常幸運的成爲XX市總工會組織安排到清華培訓的學員之一,更幸運的是又恰逢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之際,隆隆的慶祝氛圍還在校園迴盪。這次培訓班共有52名來自XX市各條戰線上的工會同仁,抱着同樣的心情,無不珍惜這次非常難得的學習機會,每堂課認真聽講,虛心求學,都將自己全部的熱情投入到這個和諧的集體,每一天都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這次求知的歷程裏。

回視幾天的培訓歷程,雖然時間不長,但我們卻在學習和生活上收穫很大,首先,非常感謝市總工會的領導對我們的關懷和給我們提供的這次難忘的學習機會,同時,也非常感謝組織部的領導爲我們的學習和生活給予的精心安排和付出辛勤勞動。體會如下:

一、清華大學,校園美麗,歷史厚重。

它位於XX市XX區清華園,佔地約400公頃,建築面積約200萬平方米,校園內綠草青青,樹木成蔭,湖光山色,景色優雅。各個不同時代的建築,自然形成各具風格的建築羣落,爲師生創造了適宜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水木清華一百載,清華大學蘊育着獨特的精神魅力。建校以來,學校一直秉承“中西融合、古今貫通”的理念,根植於中華民族的沃土,形成了優秀的文化傳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行勝於言”的校風、“嚴謹、勤奮、求實、創新”的學風,始終引領着學生走“愛國、成才、奉獻”的道路,爲祖國的強盛、建設和發展輸送了大批的領導和優秀的人才,成爲全國學子心目中夢寐追求的聖殿,不愧爲我國最重點的院校之一。

二、清華園的教授們個個滿腹經綸,學識淵博。

給我們講課的每位教授都非常精彩,各有各自的特點,有的談吐幽默風趣,有的妙語連珠,講臺上警句名言不斷,臺下學員的掌聲笑聲一片,着實讓我們時刻領略和見識到了清華大師的風采。同時,也向我們傳遞了最新的信息和知識,不僅讓我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而且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身心愉快,體驗了清華的春意,沐浴了清華的春風。

清華培訓之旅,很快就會結束,如何將培訓收穫轉化爲動力並運用到工作實踐中,這纔是我們參加這次培訓的目的。新的開始新希望,新的一天新陽光,讓我們開始新的追求,播下新的夢想,翻開新的一頁,寫下新的追求。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6

走進蘇州大學已有兩個星期了,這兩個星期我深深地被蘇大濃厚的學習氛圍感染,深刻體會了蘇大“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校訓的豐富內涵。蘇州大學結合蘇州當地社會經濟情況不僅爲我們安排了涵蓋面寬、知識內容豐富、開拓視野、拓展思維的理論課程,而且還帶領我們深入基層學習蘇州的發展經驗,讓我受益匪淺:

一、課程內容豐富、學習方式靈活多樣

學習期間,一方面聆聽了知名教授們的授課。課堂上,教授們淵博的知識、全新的觀念、精湛的學術、風趣幽默的.授課方式深深吸引我們,深入淺出的爲我們講解了《蘇州開放型經濟的探索與啓示》、《深度互動的中美關係》、《提高服務效能,打造高效服務品牌》、《變革中的全球社會保障》、《領導思維與領導藝術》等講座。另一方面,還參觀了蘇州基層社區(如金溏社區、綠園社區)和蘇州工業園區的建設與發展,我們詳細瞭解了社區建設、社區服務和改革開放30多年來蘇州經濟和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成功經驗。我感到收穫很大,體會很深,啓發很多,進一步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知識。

二、充分認識到我縣與蘇南地區的差距

通過考察學習,我認爲蘇州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就是蘇州人善於學習創新。從蘇州發展的歷程看,蘇州的發展經歷了從鄉村企業到招商引資到加快經濟轉型三個階段,每一個階段都看到了蘇州人的不斷學習與創新,向無錫學習鄉鎮經濟經驗,向上海學習產業型經濟經驗,正是蘇州人的學習與創新創造了蘇州今天的成就。

蘇州的基層基礎建設讓我感觸很深,通過觀摩金塘、綠園社區,發現其基礎建設真正做到了實處,真正做到了服務羣衆。我縣的基層基礎建設雖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與蘇州比起來還存在的一定差距,基礎工作開展的不紮實,服務羣衆的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與蘇州相比有一種“形似神不似”的感覺;雖然也建立了相關的服務站、服務中心,但是還不能真正發揮其功能或者說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服務特殊人羣的設施不齊全。

三、有了新收穫、得到了新啓示

通過學習培訓和參觀考察,我有了以下啓示:

一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一個地區的發展,思想要不斷地解放,觀念意識要不斷地轉變、體制機制要不斷地創新。

二要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充分利用全球經濟發展轉型時期發達城市面臨經濟發展瓶頸這一現狀,利用我縣的優勢不斷加大與發達城市的對接力度,吸引更多的企業到泗陽發一些有益的做法,努力發展我區各項事業,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爲全縣經濟社會又快又好發展貢獻力量。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7

爲幫助黨務幹部加快知識更新,優化知識結構,提升政策水平、理論素質、業務能力和領導能力,6月6日到11日在黨委關心精心組織下,在浙江大學成功舉辦了綜合素能提升培訓班。

作爲一名黨務工作者,由衷感謝領導們爲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提高的平臺,爲我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學習鍛鍊的機會。我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悉心聆聽了每堂輔導課程,收穫頗豐。也切身感受到了浙大“求是創新”的精神和“大不自多,海納江河”的深厚文化底蘊。六天的培訓時間雖短,但卻讓我汲取到了先進的理論知識和創新思維理念,開拓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學習意識”是培訓的基石。“在自然界,無論你是獅子還是羚羊,都必須奔跑;在企業界,無論你是總裁還是員工,都必須學習”,這是浙江大學總裁班導師,《時代浙商》培訓顧問,悟道覺人的傳道者謝永能導師在《國學智慧與廉政文化建設》課程中的授課內容。時代在不斷前進,信息呈爆炸式發展,如果停止學習,必定會落後於人,而在當今社會裏,落後就會被淘汰。“一日不讀老莊,身上就充滿酸臭之氣”,不學習就要落伍。學習是修身之要,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學習的更多更快更好將是未來持久的優勢。因此,要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和終身學習意識,加強學習,不斷提升理論素養。本次培訓,時間雖短,但課程內容豐富,充實了理論知識,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質。

“創新意識”是培訓的主線。一走進享有“東方劍橋”美譽的浙江大學校門,就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吸引,尤其是“求是創新”校訓的更是精練地道出了浙江大學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優良校風。在整個培訓期間,創新理論貫穿培訓始終,無論是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解讀、新常態下的經濟形勢分析、當前中國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分析,還是國學智慧與廉政文化、高效組織執行力、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經濟金融方面的講解論述,都彰顯出專家、學者強烈的創新意識,都深深地影響了我們。通過聽教授講解和個人學習,深深地體會到創新是動力之源,只有創新纔有出路,只有創新纔有發展。

“服務意識”是培訓的昇華。培訓期間,無論是授課教授的謙虛態度,還是浙江大學提供的優質高效服務,人文關懷的痕跡處處可見,小到解說員介紹經驗時爲每個人配發的無線耳麥,大到專門設置的培訓室,更有印在門口“打造全國安全感的中心城區”這種極具震憾的標語口號,無不體現出了和諧、大氣、開放的杭州精神和服務羣衆意識。這些都是我們做好工作必須具備的,都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更加註重服務意識,加大責任意識,優化服務管理,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以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贏得領導和同志們的認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本次浙大學習,是一次機遇,增加了我的人生閱歷,提高了綜合素質。學習的結束,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一個新的起點。我將以此次培訓班學習爲契機,進一步堅定信念,發揚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的精神,以更貼近基層的優質服務,把黨建工作推上一個新臺階,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喜歡流浪遠方的文章請關注、點贊、分享、轉發。有意見請留言共同交流探討。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8

赴浙江大學學習的一個星期時間轉瞬即逝,最突出的感受就是相見恨晚:教授專家授課太過精彩、學習時間太過短暫、自己的感悟太少太少。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雖然有許多遺憾,但仍是不虛此行、大有收穫。

一是找到了差距。來浙江大學學習前,自我感覺良好,總覺得自己態度還算端正,學習還算勤勉,工作還算努力,雖不能一覽衆山小,也能夠出類拔萃。經過四天的學習,我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還存在許多差距。這次赴浙大培訓,無異於一場頭腦風暴。在參觀了杭州市銀江股份有限公司之後,對“智慧城市”的理解與運用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深刻體會到了“互聯網+”對於構建便捷、高效、綠色的百姓智慧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在工作中,我們要學會運用“互聯網+”等創新思維、利用科技平臺進而實現更加高效的運作與管理,更好的服務羣衆。同時,在聽了黃華新等著名教授的課程後,認識到自己理論水平也存在許多不足:對國家的現狀、政策一知半解、對經濟法學習不夠深入,沒掌握溝通的技能等等。亡羊補牢,猶未遲也。找到了差距,就是好的開始,也是成功的前提。

二是找到了方向。通過培訓學習找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就要及時查缺補漏,儘快制定更詳細的學習目標和計劃。王歧山講: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對我而言,提高充實自己,永遠在路上。怎麼辦?唯有學習,持之以恆的學習。我以爲,此次赴浙大學習重要的不是學到多少知識,而是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提升了境界。在提高自身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唯有通過不斷努力的學習才能達到最後的終點。 在赴浙江大學學習的一週,我的收穫沉甸甸!感謝鼓樓區委組織部、區委黨校給我們提供了這次寶貴的學習機會,感謝老師們的幸勤工作!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湖北省“農村中國小教師素質提高工程”至今年已經是第四年了,按工程規劃,從20xx—20xx五年,全省投入1億元,對全省10萬名農村中國小教師進行培訓。今年是第四年,筆者有幸參加了在武漢大學舉行的湖北省“農村中國小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的中國小校長培訓。

省教育廳對本次培訓高度重視。7月12日在洪山禮堂舉行高峯論壇,省教育廳路剛廳長作了重要講話。本人第一次親自聆聽路廳長作報告,感覺路剛廳長與其說是一個教育行政管員,倒不如說是一個學識淵博的專家和學者。他的報告沒有站在一個官員的角度講教育的大道理,而是通過講述在汶川大地震中誕生的傑出教師的動人事蹟。

向我們展示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崇高形象!其實他講的那些在地震中那些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我早就通過電視和網絡知道了不多,但路廳長不緊不慢的話語,那充滿磁性的渾厚男中聲,還有那獨到精闢而精練的評點,讓我重新認識了那些在地震中爲了救學生而犧牲的教師們!重新認識了“人民教師”的深刻含義!他說“教師是領袖”,其立意新穎獨特,很有創意!從不同角度詮釋了教師角色的定位,讓人耳目一新!

本人一直以來對不學無術而善於到處鑽營的領導幹部不屑一顧!我向來以爲,教育行政領導應該是專家學者型人物,在教育領域或者某一方面應該有所研究,並形成自己有創意的理論體系。路廳長正是我心目中這種專家學者型的領導,他思想有深度,因此人格有魅力!聽他的報告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

整個課程安排體現了“案例教學”模式,體現了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來自省教育廳各處和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湖北師範學院等高等學院的專家教授,就學校工作的不同方面,從理論層面作了精彩專題講授,觀點新穎很有見的。來自基層學校的幾位校長從實際工作的角度,用現實的案例,詳細介紹了他們在學校工作中如何創造性工作做了精彩的發言,很務實,給人以很大的啓發!

在研究性作業交流時,本人的文章《實現“四個結合,提高遠程教育的服務功能”》有幸被班主任看中,面對來自全省的195位中國小校長,我在武大的講臺即性演講近十分鐘,簡要介紹了我的學校以及我校在發揮遠程教育服務學校各項工作方面做的工作。可能聽衆對我的演講不很滿意,但我感覺站在武漢大學的講臺上演講,感覺真的很好!

天氣炎熱,生活條件很差,學習很累,但不虛此行!收穫真的很多!

在武漢大學學習的日子裏,“累並快樂着”!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一、學研結合,體驗理論在實踐中的開花結果

本次培訓,課程豐富,實用性強,而且採取了理論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的有效模式,既補充了校長們理論高度不夠的短板,又親身體會了南部發達地區學校教育的新思想新理念,很受感觸。

任勇教授的《師者:做更好的自己——專家型校長的思考》,讓每一位學員很快意識到自身的差距有多大。任勇,全國名校長,特級教師,他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自身努力的方向:名校長到底“名”在哪裏?我們和專家型校長的距離有多遠?一個個問題,讓我們久久沉思,我們是該把自己人生目標在聚焦一下!鄒開煌教授《中國小校本課程開發方向與思維》,讓我們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再梳理,再認識。

徐琪教授的《一帶一路與中俄關系》,拓寬了我們的知識視野,而對於開設俄語課程的我校又增添了新的指導平臺。課餘時間,我添加了徐院長的微信,把我們學校俄語教學的做法推介給了廈門大學外語學院,徐琪副院長非常驚訝,讚揚我們縣級中學的國際視野超乎了她的想象。傅興春教授的《人工智能時代與教育教學形態展望》,讓各位校長非常感興趣,科技創新是未來教育發展的動力,接受新科技是校長的必備能力。章立軍教授的《關於校長的專業發展與學校發展的若干問題》理論與實例高度融合,講授有激情,給每位學員注入自信的力量。

專家們的授課,讓我再一次認識到,學無止境,向書本學,向身邊榜樣學,向專家學者學,學中有反思,反思就有進步。反思過去的自己,尋找未來的方向也是一種自我革新,催促自己不斷成長。我們是教育人,心中有着對教育的深深情懷,一週學習成果,將在這份情懷的營養下在教育的土壤中不斷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二、學習生態好是廈門教師專業成長的法寶

還要繼續談到任勇校長。任勇校長是廈門一中的原校長,他講課中一次次地強調廈門教師的學習生態好,他的成長經歷更能讓我們感受到了這一點。課堂上,他分享了自己的“育己”之道:天天學習,天天進步;終身學習,終身受益;自主學習,自我發展。他的成長之路走的極爲踏實,從普通教師到骨幹教師,到名師,到校長到名校長,到教育局長,直至今天成長爲知名學者,在他的成長之路上,值得我們敬畏的是他對知識的執著追求,他的滿屋書香,他的淵博才識,他的勤奮耕耘……他在國家級省以上刊物發表各類文章690餘篇,68篇論文或省級以上學術獎勵,出版專著102本,他的每一步都提醒我們人生之路要追求卓越,每一步都要踩得紮實。

他的成長經歷告訴我們,作爲老師,重要的是要有一顆開放、細膩和敏感的心,善於去捕捉教育生活中那些有意味的現象和事例,並用心品味。任勇校長說校長要成爲“首席學習者”,校長學習的程度決定着學校發展的高度,高學習力的校長是學校發展的時代要求;校長應該是讀書人,校長不讀書,學校就會平庸。

任勇校長談到的學習生態,我們在一週的學習和參觀中得到了深深的體會:在所考察的學校內我們沒有直接接觸到任何一位學校校長(這一點和北方有所不同),但所到之處,我們從中層幹部的舉止言談中深深地感受到校長的管理思想所在,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課程的開設,無論是課堂上的師生表現還是課下的交流切磋,都體現了教育新理念的細微滲透:以人爲本,以生爲本,學無止境!

三、優秀校長要擁有濃厚的教育家情懷

身處廈門大學,心靈在鳥語花香、綠樹成蔭、碧波盪漾的美景中頓悟。陳嘉庚先生的愛國情懷,讓廈門大學擁有偉大醇厚的豐富內涵;廈門的集美學村、廈門一中都是一部部教育家的愛國史集,讓每一位學習者駐足沉思。有人說:“校長是家不是官,校長是家不是匠,校長是家不是神,校長是家不是商。”校長只有把自己定位在教育家這個目標上,才能辦本真的教育,才能脫離官氣,不做教書匠,不被神話,遠離商氣。

校長怎樣才能擁有教育家的情懷?有人用“和”說,人格和美,管理和順,教育和雅,校園和諧;有人用“八字”說,博學、大愛、悟性、獨立;有人用“四要”說,要有哲學根基,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要有專業水準,要有獨立的人格魅力;還有人用“四做”說,做擁有教育智慧的博學者,做把握教育規律的研究者,做創造卓越成就的實踐者,做養成辦學理念的思想者。只有一個將博學者、研究者、實踐者和思想者合而爲一的校長,纔是最容易成爲具有教育家情懷的人。專家校長的先進經驗讓我們認識到做“教育家型”校長必須要在“學思研行著”中攀登,在攀登中感悟教育的真諦,在攀登中踐行智慧的教育,在攀登中找到理想與現實的突破點,在攀登中逐步成“型”。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週的培訓,每一天都收穫着成長,和全市的名校長相互學習交流是學習培訓又一目的。大家雖然在不同的學校,但都有着優秀的品質素養,都有着豐富的辦學經驗。一週的學習培訓,無論是到高中國中還是到國小進行實地考察,都能體會到名校的辦學特色,體會到與北方學校迥然不同的創新的思維,開放的靈活的辦學機制。

特別是課程的多元化系統化以及社會資源的結合利用,更讓我們來學習的所有學校的校長們感到了差距所在:爲每個學生心中種下一顆愛的種子,在廈門一中的選修課程中真正得到了創分體現,比如體育選修課的球類課就有籃球,羽毛球,乒乓球,高爾夫球等多個類別,另外還有游泳課、手工技能課、科技創新課、藝術類選修課、校園收藏類選修課等等,學生在特色化的課程中體驗生命的魅力,培養學習的興趣。而特色化選修課程的國小、國中、高中一體化統籌規劃,更是促進了學生“合格+特長+文化”全面發展的綜合素養的.形成。

珍惜每一次的聆聽,珍惜每一次的啓迪。研修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對待研修的態度,態度變了,觀念、行爲、心態甚至是性格、心境等等就變了。“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致遠。”如果把研修看做一次對話,一次生命過程,一次幸福生活的經歷,那麼,這次的對話、經歷和生命過程將會使我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富有激情,更加有奮發向上的鬥志,更加高明、醇厚與悠久。

生命不息,學習不止!大道不器,行者無疆!這一次的研學遠不是終點,只是學習旅途的一個小站,在教育家的成長旅途中,我將奮進前行,永不停息!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20__年下半年,我非常榮幸地參加了由我局和市委組織部聯合組織的在清華大學舉辦的長沙市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專題學習班,學習時間一週,感觸頗深,受益良多。

一是環境美

走進清華園,不由得讚歎她那種厚重、樸實、不張揚的美。沒有太多高高矗立的炫目建築,映入眼簾更多的是那依地形修建的花園、草坪,綠道旁供人休憩的長椅,風格古樸而造型別致的路燈,隨處可見的自行車,以及掩映在綠樹叢中的教學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打印社等等。還有那個深夜時分還亮着燈的奶茶店,爲校園平添了一份溫馨。

信步於文學家朱自清筆下的荷塘邊,親身感受那一池醉人的荷香荷韻;來到“水木清華”建築前,細細品味雕樑畫棟和意境高遠的楹聯;懷着崇敬的心情瞻仰民主鬥士聞一多先生的雕像,感受先生的大義凜然、一身正氣;在清華學堂和大禮堂前駐足沉思,虔誠地與先哲們進行心靈的對話。這一切,讓我在工作了十多年後,又一次體驗到了久違的溫馨充實的校園生活。

二、收穫大

一週的學習,我收穫很多,眼界和學識也有了提升。授課老師有清華大學、國防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的教授,也有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的學者,還有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的專家、中央電視臺的知名評論員等,他們學識淵博,理念精深,對自己的研究領域都有十分獨到的見解,給我們以深刻啓迪。

教學內容非常豐富,既有宏觀的,也有微觀的;既有預算管理與改革、政府債務管理與風險防範等財政專業知識,也有人類歷史發展規律、國際形勢、深化改革、經濟轉型、博弈論等社科人文類知識;既有課堂教學,也有實地參觀,精彩紛呈,引人入勝。精心的課程安排體現了領導對幹部成長的良苦用心。

三、感悟多

通過在清華園的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悟:

1、清華大學“自強不息”的校訓以及“行勝於言”的校風薰染了我,讓我明白自身要具備百折不撓的韌勁,任何困難都壓不垮的精神,以及爲目標不懈奮鬥的恆心和毅力;讓我決心在未來的日子裏,擼起袖子、沉下身子,做出一番工作業績。

2、在開班動員會上,清華繼續教育學院相關領導就告訴我們,對於培訓班老師們的觀點應當結合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大膽地質疑,切忌不加思索地一味接受。是的,老師們在課堂上“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難免有的知識點會有疏漏或偏離的地方,我們應當帶着問題學習,勤于思考,秉持質疑精神和批判精神,並把這一方法貫穿到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當中。

3、不斷學習,學以致用。久坐在機關辦公室裏,難免會有知識僵化、靈感枯竭的危機感。這次到清華培訓,如同久旱逢甘露、沙漠見清泉,有了“源頭活水”的注入,眼界開闊了,精神充實了,心裏亮堂了,很多疑惑在這裏找到了答案。我已經認真消化了本次培訓所學知識,並在日常自覺加強學習,結合工作實際加以運用,力爭爲推動長沙財政事業的發展奉獻綿薄之力。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爲期八天的重慶大學學習結束了。八天的時間緊張而充實,課程設計豐富科學,緊扣時政要點,貼合工作實際;授課形式生動精彩,課堂講學與現場教學並舉,理論講授與對標實踐同行;學習生活相互輝映,小組討論熱烈,城建考察生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班級管理與後勤保障熱心完備,爲同學們創造了良好的學習環境。培訓班第一堂課,是牟紅教授講授的《城市旅遊文化創意與定位》,結合我區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選題很好

城市旅遊是全球旅遊業發展的樞紐和中心,根據WTO(世界旅遊組織)的統計,城市旅遊收入佔全球旅遊業總收入的70%以上,城市旅遊從來都是城市建設和旅遊發展不容迴避的問題。天心區是長株潭的融城核心,是湖南旅遊十三五期間建設長株潭功能區的中心城區,天心區的城市旅遊發展正成蓬勃之勢,培訓班的第一堂課講授城市旅遊文化創意與定位,選題切合產業發展大勢和我區工作實際。

二、準備用心

牟紅教授通過對旅遊地建築、演藝活動、旅遊形象傳播語,以及重慶市城市旅遊發展實踐特別是“網紅重慶”“抖音抖出來的城市旅遊”等的系統講授,以海量的圖片和生動的語言,對城市旅遊的文化創意和定位進行了闡釋,材料豐富,準備用心。

三、討論熱烈

課間休息,同學們即對課堂教學內容結合天心區情和工作實際,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城市建築設計的任性、旅遊傳播語的無力讓人捧腹,是笑點更是痛點。天心區是長沙市的中心城區,資源稟賦好,城市發展快,旅遊與歷史、文化、商業、體育、演藝、鄉村、會展等的融合發展形成了多元的供給,長株潭融城核心的區位優勢得天獨厚。天心區的城市設計、建築設計、形象定位和傳播語設計等應該何去何從、如何錦上添花令人深思;我們在工作實踐中應該如何更好的爲天心區城市旅遊的發展貢獻力量更是催人奮進。

四、值得商榷的兩個地方

三個小時的教學,難免出現一些紕漏和不完整。綜合產業發展的情況和理論研究的進展,就課程講授提出兩點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城市旅遊的概念把握值得推敲。牟紅教授認爲,城市旅遊是旅遊產業發展,特別是鄉村旅遊、旅遊景區快速發展後的產物,是“網紅重慶”出現後不得不關注的旅遊類型和現象。這個把握是不準確的,城市旅遊一直是全球旅遊產業發展的樞紐和中心,在全球旅遊業總收入中佔比驚人。城市旅遊是客觀存在的一種現象,歷史久遠,體系完備,是旅遊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準確把握城市旅遊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是研究城市旅遊的基礎和原點;把握不準,難免出現偏頗。

(二)城市旅遊的課程講授並未破題。與第一個問題相隨的,是課程體系的架構和教學內容的組織,出現了一些問題。城市旅遊的文化創意與定位,從建築和演繹、傳播語等來構建教學內容,是過於簡單的。首先,文化在城市旅遊中如何挖掘、梳理、植入和應用,一直以來就是城市建設的難題。遺憾的是,我們在課程中聽到了建築等的現象批判,但是沒有學習到具體的價值觀和方法論。其次,旅遊形象傳播語只是形象傳播的媒介,城市必須先有了定位和品牌形象的構建,纔有形象傳播語的設計。把旅遊形象傳播語的梳理,理解爲“定位”的講授,是過於簡單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講,這門課程其實並沒有破題。

五、對天心區城市旅遊發展的啓示

天心區城市旅遊發展的資源基礎和區位優勢明顯,其時已到其勢已成。結合課程所學,有三點初步的思考:

一是加大供給側改革。牢牢把握住城市建設與旅遊發展的共生共榮,推動城市旅遊的發展,要形成城市旅遊的多元產品供給,串點成線、串線成面;要加大旅遊基礎設施和旅遊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形成天心區主客共享的旅居氛圍。

二是快速推進全域旅遊建設。我街道陳耿等11名代表聯合提出、由區五屆人大三次會議確定的議案《關於發展全域旅遊、展現“融城核心”新作爲》,應督請區政府加快辦理,切實推進天心區全域旅遊發展。

三是做好品牌形象構建與推廣。應構建好天心區鮮明的城市旅遊品牌形象,既區別於其它縣市區,又有明顯的天心印記,具備獨特性、可識別性和可傳播性。加大城市旅遊形象推廣和市場營銷力度,推動天心區旅遊發展與城市建設相得益彰。

大學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我來到杭州,開始了爲期五天的浙江大學——鄭州航空港實驗區領導幹部科學發展能力提升研修班學習培訓生活。很早就對堅持“以人爲本,整合培養,求是創新,追求卓越”教育理念的浙江大學充滿了美好的憧憬,現在有幸到浙江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進行培訓,更是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五天時間裏,我接受了浙大名師最頂級的教育培訓,真正感受到了“求是、創新”的浙大校訓的魅力,這次學習不僅是個人的一次寶貴經歷,也是一餐啓迪思維與歷練心智的盛宴。

一、緊張充實的五天。

作爲培訓工作的具體負責人,這五天也是我精神高度集中,工作相當繁忙的五天,從班級的管理到與學校的對接,再到對每名學員的服務,事無鉅細,我都要充分考慮到,對我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緊張的課程安排,也給浙大繼續教育學院的老師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再此,我要向她們表示感謝,老師們你們辛苦了!

二、受益匪淺的五天。

這次浙大培訓的課程涉及宏觀經濟、產業集聚區建設、航空經濟、城市規劃、行政執法、社會管理、領導科學、創新意識培養等各個方面,內容全面而系統。多堂課的學習,使我拓展了思路、開闊了視野。戴文標教授的《當前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形勢分析》,通過簡單明瞭的案例,幽默風趣的語言,觸類旁通的講解,使本來很艱澀難懂的宏觀經濟學變的淺顯易懂,使我對國家經濟形勢有了更加透徹的理解。錢錦國老師的《領導幹部創新思維與創新管理》,從什麼是創新開篇,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遊戲和互動,啓發了我如何擁有創新思維和更好地進行創新管理。朱法貞教授的《現代領導科學與藝術》,通過對當前中國社會矛盾的解讀,闡述了現代社會與現代科學領導的關係,讓我明白了科學決策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深有感觸的五天。

五天的時光,讓我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團隊的凝聚力。結業典禮,很多人都表示時光太短暫。我們來自航空港實驗區不同的單位,平時工作繁忙,很少有相聚的時刻,這次培訓既給大家提供了學習的機遇,同時也提供了團隊建設的機遇。今年是實驗區大開發、大建設的關鍵之年,我們50名學員在浙江大學這塊書香寶地,通過共同學習生活,組成了緊密的團隊和集體,形成了共同的信念和理念,更加增強了爲實驗區建設發展貢獻力量的決心。

四、難以忘懷的.五天。

浙大校訓“求是、創新”,就是要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奮發進取,開拓創新”,學習必須專心致志,追求真理,知識應用必須積極開拓,勇於創新。浙大的培訓,讓我深受啓發、感慨頗深。作爲實驗區一名工作人員,我也期待今後還能組織這樣的活動,不斷提高幹部隊伍素質,爲鄭州航空港實驗區的發展凝聚力量,做出一名幹部培訓工作人員應有屬於“有想法”的人。正如戴爾所踐行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並不取決於能力,而取決於你是否願意換一個角度來看你所熟悉的事物。”這一理念,也正因爲換了一個角度,他發現從“產品→商品”,居然有那麼多中間環節。他決定躍過中間環節“直達”消費者,在節省成本的同時,正是採用了“直達”新模式,也爲“批量度身定做”、“網絡營銷”創造了條件。換個角度去思考,人人都可以是“戴爾”。黑格爾說:人是靠思想站立起來的,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就要尋找那條經營智慧的線索、那條讓你從多個角度去思考問題的線索、那條促進你奮然躍起的線索。正如《金融危機與世界經濟金融形勢》的主講人王維安教授說的:“選準投資突破口,不僅僅考慮投資品本身,更要考慮宏觀環境,考慮國際國內經濟走勢,甚至還要考慮國家政策走向”。我們的工作如果也做如此考慮,日常的失誤就能被避免,工作決策會更加科學。

二是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爲提升工作境界的關鍵。

創新的本質是進取,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激情,創新就要淘汰舊觀念、舊技術、舊體制,培育新觀念、新技術、新體制;創新的本質是不做複製者。在整個學習期間,無論是經濟金融方面的講解還是教育管理改革方面的論述,都彰顯出主講人強烈的創新意識。通過反思可以看出:創新意識是人們對創新與創新的價值性、重要性的一種認識水平、認識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對待創新的態度,並以這種態度來規範和調整自己的活動方向的一種穩定的精神態勢。創新意識總是代表着一定社會主體奮鬥的明確目標和價值指向性,成爲一定主體產生穩定、持久創新需要、價值追求和思維定勢以及理性自覺的推動力量,成爲喚醒、激勵和發揮人所蘊涵的潛在本質力量的重要精神力量。通過聽教授的講解,課後從網上搜集這些教授的成長曆程,無不顯示出個人創新能力的培養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不斷髮問的能力和堅持不懈的精神,另外,在一定的知識積累的基礎上,可以訓練出來、啓發出來。在我們的工作中,無論是項目工作還是常規工作,也應自覺運用創新意識,用最新穎的思路,最快捷的手段,最高效的程序把工作做紮實。

三是學習意識和學習能力得到鍛鍊提高。

專家就是對某一事物精通,或者說有獨到的見解的人。主講的教授都是在某一方面有深刻獨到的見解,又在其他很多方面有涉獵、有研究、有思考,一專多能人才。在工作之餘,我們也要擠出時間來學習、研究一門乃至數門學問,樹立“靜下心來研究一門學問,潛下心來幹好一項工作”。學習能力就是要求個人不僅要學習寬泛博學的知識,還要學會學習的方法,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與時俱進。從管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往往決定了一個人競爭力的高低,也正因爲如此,無論對於個人還是對於組織,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有能力比你的競爭對手學習的更多更快。一個組織如果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利於不敗之地,它就必須不斷地有所創新,而創新則來自於知識,知識則來源於人。所以管理大師德魯克說:“真正持久的優勢就是怎樣去學習,就是怎樣使得自己的企業能夠學習的比對手更快。”從現實看,學習也是一種生存能力的表現,通過不斷的學習,專業能力需要不斷提升技能組合以及刺激學習能力相配合,所以不論處於職業生涯的哪個階段,都不應該停止學習。正如講授《儒學與人生》的董奇教授所說:“儒學是一門很古老的學問,但通過不停的研討挖掘你會發現,它時時閃爍着嶄新的靈光”,可見,如果停止學習,必定會落後於人,而在當今社會裏,落後就會被淘汰。

四是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

無論是授課教授的謙虛態度,還是浙江大學提供的優質高效服務,都值得我們學習、反思。服務意識是自覺主動做好服務工作的一種觀念和願望,它發自服務人員的內心。服務意識有強烈與淡漠之分,有主動與被動之分。曾經與講授品牌文化的黃華新教授在課間休息時有一段簡短的對話,他最關心的是在這裏學習有沒有收穫,生活條件適應不適應等,並一再問有沒有什麼意見。這就是對服務意識的認識程度問題。認識深刻就會有強烈的服務意識;有了強烈展現個人才華、體現人生價值的觀念,就會有強烈的服務意識。與黃教授相比,無論服務能力還是服務意識,還都存在較大差距。有了服務意識,還要具備相應的服務技能、技術和技巧。服務能力的強弱決定了一個組織、一個人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形象。董平教授一句話值得我們思考:“當你感到不幸福時,你就要想你是願意在汗流浹背的夏日到稻田裏去鋤草,還是想在裝有空調的辦公室裏敲電腦?”,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要更加註意服務意識,不斷提升服務能力,以更高效、更優質的服務贏得領導和同志們的認可,自覺維護教育形象和教育品牌,並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盡一份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