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通用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1W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 篇1

在幼兒園裏,幼兒的各種行爲都會頻繁出現,他們的所想、所思、所悟、所做都會給我們老師帶來迷芒、疑惑、喜悅、溫暖……一旦老師解決其中一個幼兒的問題,我們馬上會鬆一口氣或茅塞頓開,接着會出現其他幼兒遇到的問題。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通用7篇)

今年寒假我閱讀了一本《幼兒行爲觀察與記錄》。這本書爲我們幼兒教師提出邊觀察邊記錄爲我們職業成長打好基礎,而不是有的幼兒出現問題,我們憑直覺去判斷,或者其他老師支招,不一定適合你。

觀察與記錄幼兒行爲爲我們老師的“行動”和“反思”作好鋪墊。

從實用角度來講,做記錄這項工作沒有固定的規則,作爲班級教師,必須抓住幼兒記錄的時機,要保證有足夠近的距離去聆聽,但是不要太近,不要影響幼兒遊戲的進行。要注意保護幼兒的隱私,通常使用化名,特別對於大班的幼兒要謹慎,他們感覺到被監視後就不再繼續他們的遊戲。遊戲老師要把握介入時機,避免產生過多幹預或放羊現象,要有效介入,順應和支持幼兒遊戲時的自主行爲。遊戲評價讓幼兒充分參與,說出自己的想法以有待進一步提高。

對於個別幼兒脾氣古怪、情緒波

動較大並常常愛哭的幼兒,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注,當幼兒發脾氣,老師搞清楚大哭的原因再進行開導千萬不要當幼兒一發脾氣,就去哄他,這樣會讓他產生只要發脾氣就能得到滿足的想法,更加容易發脾氣。老師一定要耐心等待他發完脾氣、鬧完情緒,再去了解具體原因,千萬不能放任幼兒發脾氣而不管他。對個別幼兒語言上出現錯誤,應及時糾正並激勵他們說完整句。幼兒的情緒發展與家庭是密切相關的,因此教師與家長保持經常交流,瞭解孩子家裏的生活以便更好的教育。追蹤記錄一定要定點、定時記錄,不能追蹤一半而半途而廢,有時也可以暫停一段時間繼續追蹤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重視對孩子操作過程的觀察,在觀察孩子的操作活動時,很多教師常常重結果、輕過程。如某教師這樣記錄“__到數學區隨意拿了幾樣東西,沒怎麼玩就到別的組去了。”這位教師只注意了操作結果,對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是否有興趣、如何擺弄材料等細節卻忽略了,也可以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看看孩子想要什麼,孩子也是有思考、有評價的行動者。老師也可以“明知故問”,你想怎麼玩?把解決問題變成思維的方法。因此,教師應重視對幼兒操作活動過程的觀察。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老師面對遊戲案例撰寫時,對於如何觀、如何記無從入手。我們老師要學會耐心觀察上課、遊戲、戶外……等一日生活,任何一個環節都可以捕捉到孩子的一個點可以作記錄,也可以拍照,有的可以連續記錄,老師每天記一記,如果忘了也可以翻看當時拍的照片或視頻幫你回憶。記錄時也可以隨時翻看我們的指南作對比,指南是我們幼兒教師的柺杖,在指南的引領下,我們的專業成長才會更快。

幼兒行爲觀察和記錄最終目的是孩子學習、遊戲的興趣性,我們教師要不斷實踐、反思、改進、創新,把自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的發展聯繫在一起,隨時隨地捕捉孩子的亮點,找到共性問題以便及時解決。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 篇2

隨着幼兒教育事業的發展,不論是國家還是社會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對於幼兒教師來說,“活到老,學到老”的理念必須堅守,這樣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做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本次寒假在家,我認真仔細的將《幼兒行爲的觀察與記錄》這本書翻閱了一遍,深覺這本書中所著內容對一線的幼兒教師來說大有裨益,通過這段時間段的學習,受益匪淺。

幼兒教師的職業壓力大是業內普遍的共識,因爲幼兒園的工作作息與中國小的不同,教師在白天的工作幾乎不能有任何的中斷,需要全天對幼兒進行照顧。讀過《幼兒行爲的觀察與記錄》之後,我感覺自己在教育與教研關係的認識上存在很多的不足:其實,教育與教研本位一體,真正的教研正是立足於平日的教學,並且服務於教學。教學教研應該一把抓,首先,我們要學會的就是:用眼、用心,學會觀察幼兒的一舉一動。

幼兒行爲的觀察,觀察什麼?書中有詳細完整的記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觀察幼兒在常規活動中的行爲

幼兒在園的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進行常規活動:進餐、午睡、洗手、如廁、午休等等。這些活動看似平凡、枯燥,但卻是幼兒學習和成長的重要途徑,值得我們注意。書中詳細的介紹瞭如何觀察幼兒進餐行爲、如廁行爲、午休行爲和過渡時間的行爲,雖然很瑣碎,但是卻不能輕易的忽視。

2、觀察幼兒使用材料的情況

與常規活動一樣,遊戲材料是幼兒學校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它們兩個在幼兒個性方面發展的功能是不同的。遊戲材料的一種重要作用就是有助於兒童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符號表徵能力。

閱讀和書寫的確是符號表徵過程,但是隻能反映我們一半的表徵能力,它們是語言符號的一部分;而非語言符號表徵要藉助藝術形式呈現——繪畫、雕塑、舞蹈、啞劇、音樂及戲劇。對於幼兒來說,他們不能充分地把握或者用語言解釋他們對事物的模糊理解,所以他們是通過使用遊戲材料時形成的關係以及所引起的變化來獲得對抽象概念的直觀感覺。在兒童使用材料的過程中,我們需要觀察兒童使用材料的環境、刺激、花費的時長等等內容。

3、觀察幼兒之間的社交行爲

每個幼兒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因此便會有各式各樣的社交行爲和反應。在兒童早期階段,他們對待他人的態度開始在人格結構中打下基礎,我們需要去觀察以下三個方面:

①幼兒對待他人的態度(關懷/疼愛/信任/懷疑/厭惡)

②幼兒的情感態度(深厚的/隨意的/冷漠的)

③幼兒擁有的與他人相處的技能的數量和種類(通過要求、偷拿或者搶奪得到玩具娃娃)

4、觀察師幼關係及在教師主導活動中幼兒間的相互關係

師幼互動是我們日常教學和生活中常提到的詞語,在許多情況下,師幼關係的細節都會存在與日常的偶發時間中。從生命中最初的幾年裏,幼兒會從身邊非常重要的成年人——父母、養父母、祖父、老師以及其他親戚的接觸中形成其他人和對自己的'理解。我們需要觀察認真的觀察師幼關係,這樣可以告訴我們幼兒感覺到成年人是可以信任的、抑或是持懷疑的態度看待成年人;是可以藉助成年人達到自己的目的,亦或是對他們敬而遠之等等。

總而言之,“觀察”是記錄的基礎,也是教研的基礎。我們需要學會認真的觀察,善於發現幼兒的行爲特點,這樣纔能有利於我們進行教育教研,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 篇3

在幼教崗位上已經工作一年了,在這一年裏我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現在在進行二期課改,這對我們新教師更是一個很大的考驗,我們不僅要對一期課改有一定的瞭解,還要趕上二期課改的步伐,不斷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對此,我有一點小小的感受。

其實在幼兒園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幼兒教師的創新意識是可能性最大的。人們都說幼兒教師是多才多藝的,確實藝術能昇華人的精神,改變人的行爲,特別是他對右腦功能地提升與開發,使人獲得了創造的思路與靈氣。所以幼兒教師在師範中接受的藝術教育、藝術薰陶對實際工作有着解凍思維僵化、拓展思維方式、激發創造靈感的作用。而且幼兒園是離大學聯考指揮棒最遠的地方,這就不會產生應試教學。幼兒園的課程設置、教材使用又沒有固定的模式,這就使教師可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結合季節、主題、幼兒的興趣來選擇教學內容,創造性的設計教學活動。

二期課改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別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生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不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1、教師應成爲孩子的傾聽者、觀察者。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更要觀察。注重一日活動中的觀察,捕捉着孩子一瞬即逝的現象和變化過程,瞭解孩子的個體差異,獲得第一手材料。教師應該是一位細心的觀察者,去傾聽幼兒談論的熱點話題,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熱點,分析幼兒的探索需要,從而確立起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傾聽、觀察孩子還體現在教師要關注孩子的已有經驗,即孩子現有的認知能力和生活經驗。我想:正是由於教師的留心觀察、傾聽才發現了來自幼兒的活動主題,當活動的內容是他們所喜歡和感興趣的時候,幼兒所表現出來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幼兒的潛能得到了真正的發揮。

2、教師要成爲幼兒的促進者,支持者。教師即促進者是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根本變化,是教師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飛躍與突變。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幼兒隨時都會產生許多問題,但由於年齡的特點和經驗有限,他們往往還不會歸納事物的特點這時就需要老師及時的介入和引導,使探索深入下去,從而促進孩子的主動學習,如有一次我帶領小朋友們在草地上自由的玩耍,我發現許多幼兒都在做“踩影子”的遊戲,他們對影子非常感興趣。於是我充分抓住這一契機,組織幼兒去找影子,找找自己身邊各種不同的影子,它們有什麼不一樣?孩子們發現:有的影子在前面,有的影子在後面,有的在左面,有的在右面,有的長,有的短,有的大,有的小,當幼兒回答各種不同的答案後,小朋友們都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我,並問:“老師,這是怎麼回事呀,怎麼會這樣呢?”,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通過觀察、比較找到了答案。爲了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我又提出了疑問:“是不是一天中,我們的影子總是這樣不變的呢?”,這激起了孩子進一步探索影子的興趣。

3、教師應成爲合作者。我覺得新課程實施中的教師,應該善於把自我完善和集體和諧統一起來。在這個集體中,到處有你可學習和幫助的人,應樹立“我爲人人”,“人人爲我”的思想,相互學習和合作是爲了共同提高。我能積極鼓勵教師進行各種學習和培訓,要求教師關注課改信息,教育雜誌上的、網絡裏的,把平時有關看到的、想到的、讀到的等等文章,在教研活動中進行交流,在讀書筆記中進行摘記和撰寫體會,這不僅是一種學習的積累,更是個人素養的一種提高。二期課改的學習與實踐之中。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大家都是一個共同體,一起想辦法,解決實際中碰到的具體問題。

新課程實施中的問題是多種多樣的,新課程在改變學生學習生活的同時,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生活,新課程中的教師將煥發出新的生命。作爲新教師的我必須不斷的進行專業的學習,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能夠獲得理論與實踐的高層整合,突破普遍存在的教師彼此孤立與封閉的現象,積極地與團體進行合作與協商,爲自身教師角色的適應和發展奠定基礎。不斷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學中的創造性和專業發展的能動性,滿腔熱情地自主提升專業化的水平。爲自己創造輝煌的舞臺,走向成功。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 篇4

在我們的交流中,我發現她的言語中流露出的對大學的渴望就如高中剛畢業時的我們一樣,希望經歷大學裏的種種,這也讓我更加珍視自己現在可以學習的一切機會。

剛開始見習的一兩天裏,我很難適應這種日子,在我看來,幼師是一項非常神聖的職業,她們的臉上總會面帶笑容,她們的言語總是親切溫柔,並且豐富多樣的課程能夠讓我學到很多經驗。但是,現實中的幼師看起來更像“保姆”,更多的時候她們是照顧着幼兒園學生們的衣食起居,有時候看起來也沒有想象中的那樣“溫柔”。而小朋友們呢,他們除了吃就是睡,上課和下課的界限模糊得讓人摸不着頭腦。以至於有時候對這些孩子手足無措。可能是我的指導老師看出了我的困惑,她對我說,暑假的這段時間裏主要是爲了把小孩子看住,所以課程設置的會有些不合理,教學過程也比較簡單。而且大(1)班的另一個老師生病請假了,所以這段時間對她來說也是不少的挑戰。而我也漸漸地發現,幼兒階段的學生天性本就如此。就拿我們班的童童來說,有次下午吃點心的時候,她竟然吃着吃着睡着了,任我們怎麼叫都不醒,真是讓人哭笑不得。是啊,該吃吃,該睡睡,畢竟,教育對幼兒園的孩子來說更重要的是如何育。

在接下來的日子了,指導老師也教會了我很多管理大班學生的方法,她會讓學生自己午休後自己疊被子;吃點心的時候會根據他們需要的量來分配,要求他們不浪費,不吃得到處都是;玩完玩具後自己能主動地收拾好……這些在我看來都還需要手把手教的事情,在她的“指揮”下,孩子們卻能做得有條有理。我想,這其中的奧祕就在於每天所有活動結束後的“班會”上,老師對班級裏表現好的孩子給予充分的表揚,並讓其他孩子說說他好在哪裏,這樣不僅被表揚的孩子會做的更好,也能夠激勵其他的學生。同時對於那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學生,老師會單獨和他們交流,指出他們的不足,這樣做不僅能夠引起孩子對自己行爲習慣的重視,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

幼兒,我這次暑假見習的另一個觀察重點。我發現,作爲即將升入國小的大班學生,他們更加喜歡錶現自我。數學課的時候,他們會時常跑過來問:“小王老師,這道題我不會做,你能給我講講嗎?”正當我要開口時,旁邊的小朋友就會大喊一聲:“我會!”然後,就把我這個小老師“晾”在一邊,自己嘩啦嘩啦地講起來,也不管他的“學生”有沒有聽懂。又比如他們總會發出這樣的要求:“小王老師,你看,你快看,這是我畫的!”這些可愛的行爲,都告訴我,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來增加自身的信心。

同時,在閱讀方面,他們的興趣和能力也有高於其他年齡段的幼兒。有一次,小組故事會上,一個小組邀請我給他們講故事。我實在想不到,便拿起班裏的一本故事書給他們講。剛開始他們都很認真地聽着,慢慢地竟和我一起讀起故事來。我乾脆讓每個人都讀一段,大家一起來完成這個故事。雖然很多字不會讀,但對他們來說已實屬不易。

另外,大班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從上文中我講到學生們已經能夠自己做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就可以看出。

正如杜威的教育思想所說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應該讓兒童“從做中學”,從他們的天性出發,促進其個性發展。每次,孩子們用眨巴眨巴的大眼睛瞧我的時候,我真的感覺他們的眼神清澈得沒有雜質一般。他們有獨特的思維,而這種思維又需要幼兒教師耐心地發現,正確地引導,把教授知識的課堂變成兒童活動的樂園,引導兒童積極自願地投入活動,從活動中不知不覺地養成品德和獲得知識,實現生活、生長和經驗的改造。

總之還是那句話,“學高爲師,身正爲範”。現在的孩子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強,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要想在孩子中樹立起好老師的形象,我還需要走一段不尋常的摸索之路。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 篇5

兒童觀察力的發生、發展比起其他能力相對要早一些,因此在兒童早期心理髮展中發揮的作用就更爲顯著。充分利用科學啓蒙活動的優勢,教孩子在觀察中學會觀察,是科學啓蒙活動的教育目的之一。

學生在校要寫作文,家長也希望孩子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可有些孩子的作文內容空洞無物,或記流水賬,或車軸施話來回說,廢話連篇。我們知道作詩行文是離不開觀察的,觀察力強的學生往往能把一件事描寫得形象逼真、生動具體,特別是能把烘托主題的某些細節描述得很人微,而觀察力較差的孩子往往只看到事物的大概,見樹不見山,作文內容怎能不空洞呢?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有兩句詩曰:“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後人對此頗有疑問,爲何同在四月裏,一個“芳菲盡”,一個“始盛開”呢?宋代大科學家宋括開始對此也大惑不解,直到有一次他登山遊歷,時值四月,發現山下桃花已謝,而西山上的桃花正在盛開,方纔恍然大倍:原來山上山下氣候不同,纔有此奇觀。由此十分歎服白居易的觀察力。

我國古代著名工匠魯班因茅草割破手指而細心觀察,發現了茅草葉邊緣的小齒,從中受到啓發,發明了銀子的故事,有口皆碑。古今中外,又有多少科學家、文學家的不朽發明、傳世之作,不是在對外界事物的敏銳的觀察中產生的?既然觀察在人的創造性活動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形成較強的觀察力呢?

首先,培養孩子有目的性地進行觀察。幼兒的心理帶有很大的無意性,他們還不會有意識、有目的地進行觀察,經常被事物表面的一些新異的特性所吸引,而看不到事物本質的、全面的特徵。因此成人在科學啓蒙活動中可以根據觀察內容幫助孩子確定目的要求,逐步引導孩子學會根據任務來進行有目的的觀察,這樣的觀察才能深入細緻,纔能有意識地採集信息,使觀察富有成效。

其次,是指導孩子制訂觀察計劃。學會制定觀察計劃是培養孩子觀察力的又一個方面。年齡較小的孩子在觀察中往往無次序、無規律,左顧右盼。成人可以指導他們先觀察什麼,後觀察什麼。可以按照事物本身先後J頃序,也可按照從外到內、從局部到整體的原則。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觀察習慣,學會制訂觀察計劃,爲以後的獨立觀察打下基礎。

再有,成人要幫助孩子掌握一些觀察方法。基本的觀察方法有:

(1)記觀察日記,這樣可以掌握事物的發展變化過程。

(2)在觀察中提出問題,這樣可以引導觀察的進一步深入,揭示事物的本質。

(3)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事物的不同特徵,這樣可以使觀察更全面。

總之,觀察是科學家啓蒙活動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種方法,要讓孩子在觀察中學會觀察。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 篇6

20__年2月22日崮山中心幼兒園組織教師讀《觀察走進幼兒的世界》一書。通過讀這本書我更加明白了學會觀察是成爲一名合格幼教工作者的必要條件,但是如何觀察呢?在《觀察:走進幼兒童的世界》一書中給了我們很好的答案。現在就我閱讀的《觀察:走進兒童的世界》一書,談談自己的心得與體會。

這邊書中有一句話時這樣說的;人們通常認爲,大多數人是以相同的方式解釋所看到的信息的。但是,人們都存在一種傾向,即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事物,而且只想看到自己知道的事物。比如說兩個老師帶領孩子在戶外玩耍,在看同一現象時一定會有不同的發現。若一個兒童在看着別人玩耍,自己沒有參與,有的老師會覺得孩子膽小不敢和別人一起玩,有的老師可能覺得孩子在思考玩什麼,也有的可能覺得孩子太孤僻了。所以我們需要學會有效的觀察兒童。細心觀察每一位兒童的特點,尊重每一位兒童的自身實際發展。每一位兒童都是不同的,不能千篇一律的情況來描述、概括他們。

要想更好的觀察也是要是要講求方法的夜要按照正確的步驟來走,首先要確立觀察的目的,只有確立的目標觀察幼兒纔有方向性。其次要收集切實的'數據,要了解兒童的性格特徵和日常表現能對自己的觀察更加清楚明白。然後是分析數據,對兒童的種種現象數據進行分析才能瞭解被觀察幼兒的想法,最後提出未來活動和建議,觀察時認真貫徹這幾步幼教工作者就能獲得滿足兒童個體要的有力條件,因此就能設計出適宜兒童的活動和經驗了。

觀察兒童很重要,但是不能憑空而來,正如書中所說觀察也需要一定的理論觀點來支持。將兒童的行爲和相應的理論觀點相結合,才能更好的瞭解兒童的內心世界。書中提到了皮亞傑和維果茨基的認知發展理論,他們都認爲應該將兒童看做積極的學習者,兒童在玩中也能學到很多知識與技能。先驅們的理論爲我們形成和擴展自己的觀點奠定了基礎,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

身爲幼教工作者必須要經常觀察兒童,以便全面瞭解兒童的發展。我認爲現在我們所謂的觀察帶有太多的主觀性,我們觀察到的都是我們自己認爲的,而不是兒童心理真正的想法,這樣我們觀察所獲得的信息不準確也不真實,就不能設計滿足兒童真正需要的活動。所以觀察必須客觀,才能準確瞭解兒童的真實想法。

現在的我們還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觀察者,好的觀察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們瞭解兒童,明確觀察步驟,具備豐富的觀察理論等等,所以要不斷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兒童的負責。

幼兒遊戲行爲觀察心得體會 篇7

作爲一名4歲小女孩的母親,更作爲一名國小教師,我認爲讀一些關於幼兒方面的書籍是很有必要的,同時我想讀這樣的書籍對於自身的專業發展方面也會有很好的借鑑作用,所以在寒假期間我選擇閱讀了《幼兒行爲觀察與記錄》一書。

每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成長再到邁出他們人生的第一步,都是一個不斷接受外部信息並嘗試着向外部發出反饋和意念的過程,從而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着各種各樣的社會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並不斷提高自身的認知水平。然而在這樣的一個成長與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又要不斷的面對各種挫折和挑戰。面對如此多面和複雜的社會,孩子們如何的發展,這不光是孩子所面對的問題,更是我們老師和家長所要考慮的問題。

也正是由於這些方方面面的原因,對孩子的日常行爲進行觀察與記錄就必然成爲我們成年人瞭解孩子認識孩子的重要途徑和如何施展教育方式的必要手段,因此我認爲不管是作爲父母還是教師掌握這樣的專業技能都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在網上搜索一下或者在書店轉一圈都會發現,此類專題的書籍還是比較多的,有國內的也有國外的,有簡單也有複雜的,但不管什麼樣的,實用最好,簡單易懂,具有可操作性就是我們最好的選擇。

《幼兒行爲觀察與記錄》一書使用嚴謹清晰的文字結合準確生動的事例,將幼兒行爲的觀察和記錄全方位的展現在了我們的面前。同時對於一個行爲的分析,能從具體的心理學、行爲學概念到複雜的理論觀點,再到觀察記錄的具體步驟和實施方法,直至對其倫理問題的關注,對於我們來說都是一個生動的學習的過程,每一個案例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在仔細研讀此書後,讓我對這種瞭解幼兒最適宜的方式產生了無比濃厚的興趣,看着書中對於幼兒心理學、行爲學方面實驗得出的結論與我自己的生活實踐相對比,很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也對此書中很多的理論產生了共鳴,希望自己可以用這些理論去指導自己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的實踐操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