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1K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近日在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專家表示,時代變化了,要求變了,呼喚核心素養的出現。討論中國的核心素養要結合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要適應中國現階段的國情、校情。哪些素養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生和國民所需要的。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通用17篇)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爲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有關專家表示,六大變化包括:

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

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負擔,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在論壇演講中表示,“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工作報告已經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鑑定。

對於這一國家版“核心素養”具體內容,社會各界充滿期待,同時提供了多個方面的建議。據瞭解,參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華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共同承擔。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學生髮展指導高峯論壇表示,項目組共組織了48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有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二級指標中社會參與裏面有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裏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裏面有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等。

不過,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透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爲9大素養,具體爲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2

短暫的教師培訓使我受益匪淺,感觸頗多。這次寒假培訓,令我豁然開朗,從一場場精彩的講座中,我們更進一步瞭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一些對教育教學工作很有見解的專家們以鮮活的實例和豐富的知識內涵及精湛的理論闡述,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下面就談談我對新教師培訓的點滴體會:

1、發展的教師教學觀

處於這種職業境界的教師認爲,教師是一種發展學生、完善自己的職業,能以服務社會爲自己的職業理想,並從服務社會的高度賦予自己發展、完善的實踐意義,明確自身發展與學生髮展的互動關係,在發展學生中發展自己,在發展自己中服務社會。他是以一種高度的責任感從專業角度來審視自己的教學,反思自己的情感,淨化自己的品德,完善自己的智慧。他能夠自覺地注重教育行爲的科學和教育情感的理性,並不斷地追求着學生髮展和自己發展的更高效益。

2、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過去的教學實踐活動中,很多教師只滿足於在其中扮演“教材的執行者”的角色,這和教師本身的教學觀有關,也和課改以前我國的大教育體制環境以及其對教師的相應要求有關。但在新的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再走老路,在教學中按照課程的嚴格規定亦步亦趨地進行操作,而很少發揮教師的自主性,那就很難再適應新課改的要求了。那麼新課程對教師新的要求是什麼呢?

3、學生地位的轉變

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爲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爲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纔會相應地改變,纔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

4、學生地位的轉變

變過去傳統的被動學習狀態的客體地位爲主動學習的主體地位,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我愛學”、“我會學”,真正讓學生成爲主宰學習的主人,學習活動參與者、探索者與研究者。學生是共同管理學習過程中的參與者,這個觀點必須牢固地札根於教師的頭腦中,切實貫徹於課堂教學的實踐中,這是培養學生主體的必然要求。因爲只認識到這一點,教師傳統的一些做法纔會相應地改變,纔不會像以往那樣強迫。

曾經說過大學是一個小社會,但是無論怎麼樣,這個學習的場所總少不了那份純真,與真正的社會還是有所不同,儘管是大學高校,學生還終歸保持着學生的身份。而步入社會,接觸同事上司面對從未面對過的一切也是一種與學習書本知識有本質區別的體驗。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與在校理論學習有一定的差距這一點在這次實踐中我感受很深。在學校,理論的學習很多,有時卻又是片面的;而在實際工作中,可能會遇到書本上沒學到的,這不得不靠實踐來補充。這樣我們也許會有更廣闊的知識層面去應付工作上的各種問題。作爲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應該懂得與社會上各方面的人交往,處理工作學習上發生的各種問題,這就意味着大學生要注意到實踐,社會實踐必不可少。畢竟實習結束之後,我們已經不再是一名大學生,是社會的一分子,要與社會交流,爲社會做貢獻。只懂得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在學習的同時培養自己知識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拓寬知識面,不斷地從各方面充實自已,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才能更好的服務與社會。

聽完精彩的報告,真是受益匪淺,感悟良多。對即將開始的實習工作充滿了期待,也感到了那份沉甸甸的責任。"教師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晶瑩透亮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卻又是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滾落:就會破碎不復存在。學生的創造心靈,就如同露珠,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倍加呵護。"這種呵護就是愛。愛的力量是神奇的,這種力量如無聲的春雨在不知不覺中滋潤着孩子們的心靈,它可以撫慰孩子受傷的心靈,可以幫學生找到自信,我將用我的一顆愛心關注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找到快樂,找到自信。歌中唱道:雖然我早已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奉獻的是自己。愛,如同陽光,能讓孩子感到溫暖,如同火把,讓學生在求學路上會一直看到光明。在接下來的實習工作中,一定要以愛爲核心,對學生多關心,與學生交心比心。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近日在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專家表示,時代變化了,要求變了,呼喚核心素養的出現。討論中國的核心素養要結合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要適應中國現階段的國情、校情。哪些素養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生和國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爲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有關專家表示,六大變化包括:

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

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負擔,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

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在論壇演講中表示,“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工作報告已經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鑑定。

對於這一國家版“核心素養”具體內容,社會各界充滿期待,同時提供了多個方面的建議。據瞭解,參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受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華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共同承擔。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學生髮展指導高峯論壇表示,項目組共組織了48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有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二級指標中社會參與裏面有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裏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裏面有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等。

不過,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透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爲9大素養,具體爲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4

這次學習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收穫,通過這次的學習,使我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也讓我學到了平時在學校裏學不到的知識,在這裏,我真的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和講師爲我們付出的努力。

在這次的學習中讓我明白:現在的我們就像兩種環境中的青蛙;其中一隻放到溫水中煮,一隻放到沸水中煮,沸水中的青蛙會一躍而且跳出沸水,得以重獲生命的機會,可能會藉此教訓而奮發圖強,未來一片光明;但是溫水中的青蛙不會感覺到有危機感,最後被沸水煮熟死掉,它根本不知道自己現在正處在危機中,甚至到最後連求生的機會都沒有。獅子是肉食動物,它每天以捕捉獵物爲生,而羚羊恰巧就是它現在的獵物目標,這時我們說:“是獅子奔跑還是羚羊奔跑呢?”我們的結論是:無論獅子還是羚羊都必須奔跑,因爲獅子爲了進食而奔跑去追羚羊,羚羊爲了生存而奔跑。如果我們現在還在認爲今天事明日做的僥倖心理的話,那麼我可以告訴你,你現在已經在慢慢的自己淘汰自己了,現在如果還沒有自救的心理,那麼誰都幫不了你,一味的等待,一味的依賴會使你的前途失去方向。沒有了方向盤的艦隊,要如何去開闢它的綠洲,到達他們理想的彼岸。我們處在現在這樣一個競爭日趨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需要有危機感,要不斷的提高自己,充實自己,纔不會被社會淘汰。

在生活中,我們常聽到有人抱怨自己運氣不好,沒有別人那樣的機遇。可是事實上,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獲得一些機遇;之所以有人成功,有人失敗,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這個人是否有足夠的實力去抓住機遇,因爲“實力”畢竟是內因,“機遇”只是客觀條件,再好的客觀條件也只有通過內因才起作用。有實力的人,一但機遇到來,就可以憑藉實力抓住機遇,沒有實力的人即使機遇就在眼前,也會失之交臂。可見,具備足夠的實力纔是把握機遇獲得成功的關鍵。我們要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即使綠燈,我也要小心過馬路,因爲我對自己的生命付100%的責任!是的,我們無論做什麼,生命是前提,在這次的學習中我們談到了生命,談到價值觀,那麼生命的價值呢?彩虹的生命沒有石橋長久,石橋也的確沒有彩虹美麗,然而,石橋固然不美,但它長久地穩固地架在兩岸之上,默默地把彼此溝通,這是它生命的價值,彩虹的存在固然只是在雨過天晴的瞬間,但它瞬間的美麗卻給人們留下永久的的記憶,這同樣是生命的價值。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生命是有限的,但是我們可以追求美好,可以奉獻自己的一切,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生命的本身,而在於奉獻。

什麼樣的人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人呢?所有的人在本性中,都有一個自然的傾向,就是逃避責任。但所有的人要進步就必須通過責任的磨鍊,所有成功的執行人才,就是那些對自己有責任感的人。因此,如果責任來臨的時候,請揹負起責任。千萬別逃避,要對自己負責。我們沒有辦法改變別人,我們沒有辦法改變世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我們要努力的學習,努力的去工作。努力,就是一次次地將辛勤的汗水,滴灑在追求的路上。努力就是時時擁有“咬定青山不放鬆”般的堅韌與執着。努力就是“跌倒了一千次,還會一千零一次地站起”即使是傷痕累累也永不言敗。努力就是選準了目標再去尋找最佳的路線最好的方法去創造一個個令人驚訝的輝煌。努力就是虛心地學習別人嚴格地要求自己,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一條永不後悔的路。努力就是即使面對的是世上最平凡的工作,世上最瑣碎的小事以及最惡劣的環境,我們也會用熱情,認真,勤奮等。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5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自主發展”是近日公佈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包含的三大板塊之一,而“學會學習”又是自主發展的基本前提。

“學會學習”一直以來是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共同期望,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學會釣魚,而非只享受現成的魚。具體到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呢?在我看來,在教學中可以分三分走。

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在新課程標準倡導知識“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識點的跨度比較大,前後聯繫相隔的時間也比較長。以北師大版《數學》教科書爲例,國小四年級開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的性質等知識,要求簡單應用;國中八年級要求簡單說明原理,廣泛應用;九年級要求進行推理證明和靈活應用。在如此長時間的跨度內,如果學生不會總結和梳理,那麼必然會形成知識的“交通堵塞”。

隨着年級的升高,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日益增多,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應當經常整理、複習、歸納和總結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逐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簡單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這也有助於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如果學生不會歸納總結,在六年級複習時,可能還要翻看三、四、五年級的書本;在九年級會考複習時,可能就無法將七、八、九年級的知識系統歸納梳理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大學聯考複習時,可能也不會把初、高中的知識建構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那麼最後複習階段學生的負擔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說觸類旁通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完善“幾多幾少”,會對學生獲得學習方法大有裨益。作業少一點,學生看書的時間多一點;重複抄寫少一些,學生自己整理的時間多一些;共性的作業少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多一些;老師講得少一些,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一些。這種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當學生逐漸能夠熟練地進行歸納總結時,就會逐步學會華羅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學習方法,其學習能力也會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逐漸得以提高。

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

學生不應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處於主動、積極的知識構建狀態。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有的個體學習經驗與知識結構,而新學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的銜接問題,可通過同化和順應等思維過程得到遷移和解決。

在同化過程中,新知識被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結構所解釋,並被納入到結構之中。如國中數學中的有理數、無理數、實數的運算,可納入到國小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體系之中。在順應過程中,原有知識結構和經驗按照新知識的生成過程重新組合,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和發展,同時又產生新的變化空間。如較小數減去較大數在國小數學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國中有理數範圍內相關計算是可以成立的。

國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是複習準備篇。這個設計就是爲了國小、國中英語的銜接,兼顧了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差異,因爲農村和城市學生的英語起始教學時間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師瞭解學生,把握進程。這樣的課程設計,就是爲了特定學段學生知識的銜接與遷移。

還有,國小階段的科學課,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設計、技術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與初高中的知識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涉及學科知識的遷移。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老師僅僅是照本宣科,沒有引領學生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如果在國小階段,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基本思想要領,到國中開始學習生物、物理、化學時,就不會把這些學科看作嶄新的學科,產生畏難情緒。

現在很多地方的國中設立了 “研究性學習”類課程,內容涉及自然學科、人文學科、工程技術學科的研究過程、學習方法和創造發明原理,一些學校的高中課程中還有數學建模、研究性學習課題等等。這些課程設計的初衷,就是加強國中、高中各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繫,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從而爲孩子們的終生學習、創新研究、保持探索的興趣打下基礎。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6

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溫·托夫勒曾經指出:“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自主發展”是近日公佈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包含的三大板塊之一,而“學會學習”又是自主發展的基本前提。

“學會學習”一直以來是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共同期望,換句話說,就是讓學生學會釣魚,而非只享受現成的魚。具體到基礎教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學習”呢?在我看來,在教學中可以分三分走。

一、幫助學生學會歸納總結

在新課程標準倡導知識“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識點的跨度比較大,前後聯繫相隔的時間也比較長。以北師大版《數學》教科書爲例,國小四年級開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邊形的性質等知識,要求簡單應用;國中八年級要求簡單說明原理,廣泛應用;九年級要求進行推理證明和靈活應用。在如此長時間的跨度內,如果學生不會總結和梳理,那麼必然會形成知識的“交通堵塞”。

隨着年級的升高,各學科知識點之間的聯繫日益增多,學生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應當經常整理、複習、歸納和總結所學的相關知識,通過自己的思考,逐步體會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形成簡單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的遷移能力,這也有助於對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如果學生不會歸納總結,在六年級複習時,可能還要翻看三、四、五年級的書本;在九年級會考複習時,可能就無法將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的知識系統歸納梳理並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在大學聯考複習時,可能也不會把初、高中的知識建構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那麼最後複習階段學生的負擔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說觸類旁通了。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目的地完善“幾多幾少”,會對學生獲得學習方法大有裨益。作業少一點,學生看書的時間多一點;重複抄寫少一些,學生自己整理的時間多一些;共性的作業少一些,有針對性的作業多一些;老師講得少一些,學生交流的時間多一些。這種教學方式,能促進學生學會歸納總結。當學生逐漸能夠熟練地進行歸納總結時,就會逐步學會華羅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學習方法,其學習能力也會在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逐漸得以提高。

二、引導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

學生不應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當處於主動、積極的知識構建狀態。每個學生都有其特有的個體學習經驗與知識結構,而新學知識和原有知識之間的銜接問題,可通過同化和順應等思維過程得到遷移和解決。

在同化過程中,新知識被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結構所解釋,並被納入到結構之中。如國中數學中的有理數、無理數、實數的運算,可納入到國小的加減乘除四則混合運算體系之中。在順應過程中,原有知識結構和經驗按照新知識的生成過程重新組合,使學生的知識結構得到完善和發展,同時又產生新的變化空間。如較小數減去較大數在國小數學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國中有理數範圍內相關計算是可以成立的。

國中英語七年級上冊的第一單元是複習準備篇。這個設計就是爲了國小、國中英語的銜接,兼顧了城市和農村學生的差異,因爲農村和城市學生的英語起始教學時間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師瞭解學生,把握進程。這樣的課程設計,就是爲了特定學段學生知識的銜接與遷移。

還有,國小階段的科學課,內容涵蓋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設計、技術科學等方面的知識,與初高中的知識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涉及學科知識的遷移。但在現實教學中,很多老師僅僅是照本宣科,沒有引領學生及時進行歸納總結。如果在國小階段,學生掌握了這門課的基本思想要領,到國中開始學習生物、物理、化學時,就不會把這些學科看作嶄新的學科,產生畏難情緒。

現在很多地方的國中設立了 “研究性學習”類課程,內容涉及自然學科、人文學科、工程技術學科的.研究過程、學習方法和創造發明原理,一些學校的高中課程中還有數學建模、研究性學習課題等等。這些課程設計的初衷,就是加強國中、高中各學科之間的緊密聯繫,強化學生的知識遷移意識和綜合運用能力,從而爲孩子們的終生學習、創新研究、保持探索的興趣打下基礎。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7

在爲期3天的奧爾夫打擊樂培訓帶來最多的是“快樂”,音樂用“快樂”感染了我。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是世界上影響最廣泛的音樂教學體系之一,適用於兒童,追求動作、語言、舞蹈、表演的緊密結合,是一種孩子們必須親自參與的音樂活動。此次活動內容分別由許卓婭、彩洪、劉海燕三位老師對我們進行培訓活動,接下來我就對此次培訓談談我印象最深的培訓感想。

三天來感觸最深的如果要用一些關鍵詞來描繪對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理解的話,那就是“創造”、“自由”、“享受”、“個性”、“合作”。我們有幸的欣賞了許卓婭老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風格,領略到了她的大家風範,感受到了她的樸素清爽。許卓婭老師主要針對如何組織好幼兒的打擊樂器演奏教學內容進行交流,主要圍繞如何設置教學目標與教學程序和方法。對我們進行了更全新的教學模式講解(例如:我們19xx年教學模式劃拍子式指揮法,現如今而是含提前預示指揮法,包括側重模仿動作一擊拍動作;80~90年代是示範模仿,現如今更注重幼兒不單單是模仿,還有創造簡單而多重複的變通總譜)音樂教學遊戲化的傻瓜流程:“故事—動作—音樂—其他”,是許老師音樂教學遊戲化的主體,“講故事,做動作,傾聽音樂,其他環節,”這四個環節看起來是如此可操作,但內涵豐富,魅力無窮。在講述、動作、音樂的過程中,孩子們輕鬆愉快地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培養了幼兒的音樂素養,這就是音樂教學遊戲化的魅力所在。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許老師的講課風格,幽默、風趣、生動,雖然大家久坐時間長了很疲勞,但老師的講課風格仍然深深地吸引着大家,臺上臺下的互動,幾百人的融入,也生動地再現了幼兒教師的教學特點,因此我們的聽課效果也是空前地高效,聽她的講座你會覺得很實在、很快樂,因爲她語言樸實而不失幽默;她採用體驗式培訓的方式,帶領着大家唱、遊戲,身體力行、傾情示範,臺上臺下氣氛輕鬆而活躍。讓我們扮演幼兒的角色,在活動中着實感受到許老師教學帶來的快樂。熱烈的掌聲、會意的笑容、頓悟的神情交融在每一位聽衆的身上,大家在分享和體驗中感悟着。此次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對我們今後的工作將起到大的指導和借鑑作用。這樣的講座也就是我們需要的。

這次還榮幸聽到蔡洪老師的示範課,大班打擊樂《船長與海盜》,她應用了許卓婭老師的教學理念,蔡洪老師讓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音樂也是一種創造,能帶給孩子快樂。比如一種樂器大鼓,它不單單能敲出聲音,它還可以有不同的方法,發出不同的聲音,關鍵在於發現。原來它還可以有劃音。

回想自己以前組織的音樂活動,最多的就是填鴨式教會孩子一首歌曲。偶爾也會以遊戲的方式教孩子,但是孩子學到的東西很有限,除了一首歌似乎沒有其他什麼了。然而這次的培訓讓我知道了,哪怕是一首超級簡單的歌也可以變成一節很有意思的課。根據節奏利用椅子帶孩子進入情境。除此之外還設計了一些節奏遊戲,雖然沒有強調讓孩子唱歌,但是一節活動下來孩子們都會唱了。聽下來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一節課有好多可挖掘利用的地方,有好多的遊戲形式。節奏中有律動,律動中有欣賞,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體驗。還有一點就是奧爾夫的“人體樂器”。在上課的時候老師很注意讓幼兒探索自己的身體,用身體動作表現節奏。總之奧爾夫教學法強調藝術的綜合性,將語言、律動和音樂教學相結合,讓孩子對音樂產生極大興趣,從而提高語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

培訓活動展示了歌唱、舞蹈、器樂演奏等不同類型的教學模型,啓示着我們:每一樣平凡的東西都能具有無窮的想象、都能製造出美妙的音樂,生活無處不是音樂,我們可以在音樂中享受自由和快樂,在音樂中大膽地嘗試、成長,在音樂中學會與同伴交流、相互信任與合作。我想,如果我們的孩子也能享受這些的話,那將會有一個多麼快樂的童年和美妙的未來?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8

三期的培訓學習,感覺每一次都幸福而又充實,因爲每一次我都會接觸到一些有思想、有學識、有經驗的老師,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及教學睿智,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無不起着引領和導向作用。這三期的培訓學習,耳濡目染的東西很多很多,每一天我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衝擊。

一、“聆聽講座”,給我們帶來不同層面、不同專題的學習,開闊了理論視野。

黎校長的講座讓我認識到了教師的權利和義務,理解到了“畏到深處纔是敬”的含義,體驗到了幸福是需要智慧的頭腦去調整心態才能得到的。陳主任的報告讓我進一步明確了在職培訓學習的價值意義,瞭解到了中國教育與國外教育的理念差距;並堅定了我走課改之路的信心。龔老師從學科專業的角度就《如何判定國小數學教學目標》和《如何上好數學課》進行了專題講座。讓我學會了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的步驟和方法,感受到了研讀數學教材、分析學生實際的重要性,體驗到了教學目標的構成、描述、表述的精準性。譚老師的專題講授讓我明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圍繞“問題”這一主題,尋求切實可行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教學活動。一是知道數學教學中“主問題”怎麼來?二是掌握以“主問題”爲導向的課堂教學六個基本步驟。陳老師以《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的整合》進行了專題講授,讓我明白了整合的背景、含義、實施策略及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各位老師從自己切身的經驗體會出發,暢談了他們對價值取向、教育教學的獨特見解。使我認識了不足,明確了的方向,更激發了我學習的動力和實踐的潛力。

二、“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及同課異構,讓我們見識到各位老師不同的教學風格。

優秀教師在課堂上那種渾然天成,對比鮮明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每當腦海裏回映老師們上課時信手拈來的精妙發問,形象生動的講解,令人如沐春風。我想這些都是他們平日裏下功夫、花時間進行教學實踐、教學研究、經驗積累的結果,所以纔會達到現在教學隨心所欲的境界。教師教學基本技能展示、案例研究設計和資源的共享,爲我打開了一扇窗,撥雲見日,使我對教育教學的理解更加透徹,爲今後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同行交流”,同行之間的交流,更能促進教育教學水平的提高。

學習期間,我們不僅聆聽專家的講座,並且成員之間的互動交流也成爲我們提高自己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捷徑。在培訓的間隙,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校新課程改革的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改革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交流中,暢所欲言,提出許多的觀點和問題,都是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大家的一致共鳴,對於我今後的教學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總之,通過這三期的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處以及與成爲優秀教師的差距所在,對於今後如何更好的提高自己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將以此爲起點,讓“差距”成爲自身發展的原動力,不斷梳理與反思自己,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9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最受關注的熱詞之一。近日在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專家表示,時代變化了,要求變了,呼喚核心素養的出現。討論中國的核心素養要結合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要適應中國現階段的國情、校情。哪些素養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生和國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爲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有關專家表示,六大變化包括:

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

實踐活動;更加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

課業負擔將會進一步減輕課業負擔,課後作業形式及總量發生較大變化;

學校課程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

未來將更加註重增加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的適應性。

刻育部基礎刻育質量監測中心有關負責人在論壇演講中表示,“我國基礎刻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工作報告已經提交教育部,正在接受鑑定。

對於這一國家版“核心素養”具體內容,社會各界充滿期待,同時提供了多個方面的建議。據瞭解,參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制訂的專家陣容強大。“我國基礎刻育和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核心素養總體框架研究”項目始於20xx年5月,受教育部基礎刻育二司委託,由北京師範大學林崇德教授牽頭組織。項目由北京師範大學牽頭,華南師範大學、河南大學、山東師範大學、遼寧師範大學共同承擔。

林崇德教授日前出席高中學生髮展指導高峯論壇表示,項目組共組織了48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有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二級指標中社會參與裏面有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裏有身心健康、自己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裏面有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等。

不過,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透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爲9大素養,具體爲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經教育局安排,我有幸參加了“20xx年名師大講堂暨國小數學名師教學藝術觀摩展示活動”,時間是:3月12日和13日,地點:山西教育賓館會議大廳。雖是短短的兩天,但讓我看到了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不一樣的教學模式,在思想深處衝擊了我的傳統教學觀念,確實受益匪淺。在傾聽名師專家的經驗傳授的同時與省內衆位老師在一起學習、交流,深刻的認識和理解了現代教育技術條件對國小五年級數學教育的影響和改變,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

下面,就以下四方面談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

一、學生纔是教學過程的遞進者

課堂教學有個層層遞進的過程,尤其數學教學過程中這個遞進程度的把握尤爲重要,快之則學生無法消化理解所學內容,會感覺雲山霧罩,朦朦朧朧;慢之則影響教學進程計劃的安排,使老師感到壓力倍增,事半功倍。

培訓中名師對於這個遞進程度的把握從教師身上轉移到了學生身上,使教學內容遞進中合理科學。示範教學中,各位名師注重由易入難,層層深入,將學生的發展思維放在首位,使問題逐漸深入,既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又啓迪了學生的發展思維。

譬如錢金鐸老師的示範課《百以內的加減法》,錢老師在與學生溝通時,提了一個問題,當時自己以爲只是錢老師與學生溝通的一個

簡單內容,可沒想到爲課堂做了一個重重的鋪墊。錢老師問學生:“大家猜猜我幾歲了?”,學生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積極回答有“32、45、50、59”。在這一過程中,笑聲不斷,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的身心徹底放鬆,最後,錢老師將自己真實的年齡告訴學生,在討論學生所說的年齡與實際年齡的差距時,隨機引入了這節課的所學內容,讓接受培訓的老師覺得渾然一體,學生對新知識的瞭解水到渠成。

二、學生纔是教學成果的實踐者

名師在教學過程中,能科學轉移學生的注意力,注意讓學生認識實踐,而不是讓學生們整個教學過程中研究自己的名師身份,或者對新課程猜想和曲解。

譬如夏青鋒老師的課《認識面積》,整個課程分爲兩個課時,在這兩節課中,夏老師注重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的實踐能力。在第一課時,爲了讓學生直觀認識面積的概念,通過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用細線圍成面積,鞏固了圖形的面積是封閉的認識,加深了對面積概念的理解。而第二課時,在認識面積單位中,更是讓學生自己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撕一撕,讓學生直觀認識一平方釐米,而後讓學生用準備的學具擺一個,再隨意畫一下腦海中的一平方釐米,與實際相比較,再畫,再比,最後用紙撕一個,這樣反覆的手腦並用,學生們對一平方釐米有了直觀的認識和理解。

三、學生纔是教學氣氛的感受者

培訓期間所有的名師和課堂上的學生接觸時間雖然非常短暫,但

整個教學過程非常融洽和諧,課堂氣氛熱情活躍,這主要得益於名師在溝通和交流中特別注意觀察課堂學生的臨場感受。

譬如在劉德武老師講課前,教學設備正在調試,一年級學生們在教學前由於等待的時間過長,課堂氣氛有些鬆懈,劉德武老師在準備開講前,不是嚴肅的控制課堂秩序,急於講課,而是重新調整學生的課堂心態。他先用親切的口吻問大家:“大家是不是不耐煩了?”學生們實事求是回答“不耐煩了!”,劉老師說:“我也不耐煩了……”,小同學們都笑起來了。面對這樣的場面劉老師注意觀察學生們的感受,適時引導,一問一答間讓學生擺脫了不悅,積極投入到新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使課堂上學生們感到自己成爲了一個個小主人公,積極主動發言,在談笑中認識和掌握了新的知識。

四、學生纔是教學成果的展示者

學生的成果展示,也是名師教學培訓過程中的一大亮點,將學生在課堂中的一些練習成果展示給大家看,通過對正確學習成果的講解使學生建立了充分的自信和成就感,同時彼此相互學習,汲取營養。

譬如牛獻禮老師的《用表示數》中,牛老師鼓勵學生不要怕課堂犯錯誤,通過犯錯誤改正錯誤纔是課堂。因此,要讓學生們找一個可代表無限數的代表時,學生們都展示了自己源源不斷的思維情趣,牛老師將兩位同學的成果展示給大家,一位同學的答案是“123456789……987654321”。另一位同學的答案是“無數”。牛老師不急於判斷學生的正確與否,而是將答案代入到實際生活中,結果出現了一個又一個笑話。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認識到了答案的不足,

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而且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探索。

總之,能夠參加這次培訓我感到非常的榮幸,結識了許多來自不同學校不同地區的老師,學習了全新的國小數學教育理念,也積累了許多新的知識和經驗,更重要的是明白課堂不僅讓學生可以學到知識,更應該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教學本身是一門藝術,一門學無止境的藝術,沒有枯燥的學科,沒有枯燥的課堂,只要教師充滿激情,學生學習觀念發生變化,不再厭學,不再乏味,老師也就能輕鬆教學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將名師們的快樂學習理念融入每一節課,讓我的學生更加愛學、樂學數學!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20xx年12月5日,我參加了中國小教研室蘇教版數學教材培訓,有幸聆聽了侯教授的運算教學和黃教授的圖形的認識,通過兩位教授對課標的新解讀,深深感受到課改絕不僅僅是改變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學生學習方式的徹底改革,更是我們教師教學方法上的重大改革。作爲教師的我們必須更新原有的教學觀念,改變我們現有的課堂教學的模式。

侯教授首先講了運算教學的歷史背景,然後重點講解了國小計算教學的重要性。提出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就是學生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我們一線教師必須重新審視國小計算,糾正一些錯誤的想法和做法,繼承我國傳統計算教學的精髓,在培養學生計算興趣的同時,提高計算技能,發展數學思維能力。

一、改變計算教學過於依賴情境。

二、改變“走形式”的算法。

三、改變不重視口算速度的現象。

黃教授講了圖形的認識,通過線段、點、以及圖形,把題目很簡潔的表現出來,把他們之間的關係揭示的非常清楚。利用圖形的描述分析問題,藉助圖形直觀的把複雜的數學問題變得簡明形象,有助於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預測結果。多讓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獲取對圖形的直觀認識,採用學生喜歡的看一看、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量一量、畫一畫等具體、實際的活動方式,引導學生通過親自觸摸、觀察、測量、製作和實驗,把視覺、聽覺、觸覺、動覺等協同起來,強有力地促進心理活動的內化,從而使學生掌握圖形特徵,形成空間觀念。

生活即數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體驗生活。因此,我們的數學教學除了系統的數學知識的教學外,還應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調整相應的數學內容,做到生活需要什麼樣的數學內容,就教學什麼樣的數學知識,讓生活中人們所必需的知識與技能成爲數學教學的目標與追求。因此我們應加強課程內容與數學學習生活以及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精選終身學習必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

以往的教學,教師往往以講爲主。課堂成爲教師的舞臺,而學生則是被動接受學習,教師是課堂的核心、組織者,學生必須跟着教師的腳步走。而新課程明確指出,教師在課堂中的角色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指導者轉變爲引導者、組織者和合作夥伴。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學生由被動學變爲我要學、我想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讓學生充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己發現問題,歸納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規律。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學中我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我的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平時能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創新與實踐。想方設法開闊學生的視野,啓發學生的思維,要善於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適當地給予一些建議,向學生提供經驗,幫助他們進行判斷、檢查自己想法的正確性。教學中可讓學生充分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維會變得開闊,富有獨特性和創造性,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認識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逐步由過去的“學會”向“會學”轉變。

總之,這次培訓給了我很大的啓發,給我提供了更爲科學的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使我對新課程標準有了進一步理解,對我今後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實現教學最優化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一、人的“核心素養”到底有哪些

日本企業家、哲學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結果=能力熱情思維方式”。他認爲能力是先天的,每個人相差不大,起決定作用的是熱情與思維方式。在他看來,熱情就是工作的幹勁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維方式,思維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爲誰”。思維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數;思維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單一利己的,它是負數。這纔是決定人生結果的關鍵。若思維方式是負數,越熱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結果將越可怕。換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維方式是“核心素質”的首席,第二則是“熱情”,它包含了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其中積極的態度更爲重要,它包含責任、進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認爲,人的發展取決於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裏學常識告訴我們,智商在於先天遺傳,後天培養並不會有太大影響;情商、逆商則在於後天的歷練和培養。

道德、人性的思維方式,積極的態度,持久的興趣,還有探究的學習素養,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養”,它們是“人的教育”的鋼筋混凝土。

什麼是學習素養的核心呢?我們認爲是“探究”。學習應該是“學會”,而不是“教會”,判斷“學會”還是“教會”的試金石,是學生會不會探究學習。

知識、分數、作業和試題,並不能給人生好的路徑依賴;恰恰相反,它們提供是一條扭曲的依賴路徑。

二、人的“核心素養”與“學科關鍵素養”

學生的學習必須通過學科課程進行。學科教學,既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色調,也是教師教學生活的主色調。尊崇“素養爲重”的育人價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條:學科教學必須“素養取向”。

1.任何“學科素養”的形成都以“核心素養”爲背景、底色。

任何學科的學習,學習者只要有積極的態度、濃厚的興趣以及不屑的鑽研精神,知識和能力的獲得不僅沒有太大問題,還會有獨特的發現。換句話說,對於基礎教育而言,積極的學習態度、進取心、抗挫力,應該比知識教學、能力訓練更重要。一個人的知識可以不豐富,一個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進取心在,抗挫力強,這個人的未來發展依然充滿美好。

2.學科素養的形成始終滲透人的“核心素養”的培育。

學科教學必須要讓教學環境充滿人性與道德的關懷,學科能力纔會成爲積極情感、態度、價值的能力,即人的素養。今天看來,一個只知道教知識、練能力的教師,不一定是真正意義上的合格教師,只有懂得將“人性”和“道德”彌散在自己的教學行爲和日常行爲中的教師,培養優秀學習品格的教師,纔是一名真正的師者。

3.關注“學科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學科能力的“點”很多,“關鍵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學科關鍵能力”,教師才能創造性地實施國家課程,建構起自己的“師本課程”。“學科關鍵能力”清晰了、明瞭了、簡化了,教師才能更從容地將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將佝僂的腰從無邊的知識、無盡的訓練中挺立起來。

三、“素養統整”下的課程與教學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業特徵。課堂教學要四“本”:學生爲本、能力爲本、道德爲本、評價爲本。

“素養爲重”下的課程與教學,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和角色,迴歸職業素養,人性和道德將成爲課堂自覺。人性關懷和道德示範將成爲課程建設和教學實踐的前提和基礎。

人的“核心素養”下的課程統整,每個學科的教學首先考慮的不再是本學科知識,而是學生作爲“人”的發展的核心素養。每個學科都有作業,對於“核心素養”來講,作業裏的責任、抗挫、時間觀、效率觀,比作業本身更重要,而這些“素養”,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課堂、集會中的自控和自律,討論、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統整所有的學科;學校運動會上的拼搏、包容、團結、意志,也可以統整所有學科。關鍵是教師的職業素養要回歸,回到“育人教書”,先“育人”再“教書”。

因此提升教師專業能力重要,支撐教師專業能力的非專業素養--即人性與道德、熱情與堅持--更重要。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xx月—xx月xx日,我非常幸運地來到“六朝古都”南京,觀摩由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主辦的“七彩語文”杯第三屆全國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兩天半的現場觀摩,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語文所散發的獨特魅力,“大賽”從朗讀、書寫、才藝、知識素養問答和課堂教學等五方面對教師的專業素養進行綜合考察,所有項目均現場打分、現場亮分。兩天半的時間,來自全國32個省(市、自治區)的32位教師給來自全國各地的與會教師奉上了一道精彩“視聽盛宴”,這過程給了我極大地震撼。

接下來我談談學習後的幾點體會:

1、課堂教學要紮實、平實、真實。

與“現代與經典”上大師們上的課不一樣,大師們的課給我們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覺,聽着激動,學着被動,“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而這項賽事不同,各位選手所上課的內容,都是頭一天抽籤決定的,而且所選內容是不同版本的。他們的課比較自然、本色,不雕琢、不做作,一字一畫、一音一語,老老實實地教,老老實實地寫,課堂教學紮實、平實、真實。我總感覺,我們的課也就是這樣上的,只不過是我們教材處理得還不夠到位,只不過我們對細節關注的還不夠,只不過我們對教學流程處理得還不夠自然。

總之,也許你我只要再多一點童心,再多一點努力,再多一點敬業,也許課就能上得和他們一樣精彩。其次,教師能否寫一手好字,代表着教師業務素質的高低,正所謂“字如其人”。教師給學生以榜樣起示範作用,直接影響教書育人的效果。通過這些參賽老師們的板書,可以看出他們寫的字行筆流暢、運筆自如、有頓有挫、佈局合理。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她們持之以恆,不畏勞苦,刻苦訓練的結果。我校的韋老師利用點滴時間刻苦練習,寫得一手好字,是我學習的楷模。

2、朗讀——語文教學中極其重要的一環

此次素養大賽,所有的參賽老師們都能聲情並茂的對文本進行誦讀。同時也非常注重對學生誦讀的指導,把握情感基調,讀出層次,讀出韻味。在我平常的教學中可能只注意到了斷和連、輕和重、緩和急、抑和揚等基本的技巧,並未準確地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內在,深入作品內涵,準確把握作品的氣韻、節奏,用自己的聲音將無聲的文字,化爲有聲的韻味。

語文教師必須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做到“低吟而體其味,誦讀而達其情”,真切動情地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文本表達的特色,讀出文本的價值。教師充分表露自己通過解讀文本所感受到的驚訝、讚歎、失望、傷心、憤怒等情感,並通過自己情感的表達,不斷地給所教的知識加溫,激發渲染課堂氣氛,帶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情感,這樣語文教學就能夠水到渠成。

3、鑽研教材——語文教師必備的能力

可以說教師鑽研教材的能力,直接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只有鑽研教材,才能很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的預設和生成之間的關係。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設計出好的教法;課堂上才能關注學生的思維和情感;才能應對學生各種疑難問題;教師才能在課堂上揮灑自如。所以說,研讀是語文教師的必備的基本功。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對話的過程”,這三者之間的對話,教師是核心、是靈魂、是首席。唯有教師首先與文本進行深入、細緻、廣闊、多維的對話,方能在教學中深入淺出、得心應手。此外,教師還要關注一下文本的背景,寫作的情境下行,特定的歷史條件、特定的寫作心境,這樣的解讀也纔會更爲真實、豐滿、深刻。

4、文學素養——語文教師必備的素養

讀史使人睿智,讀美學使人高尚,讀哲學使人深刻。讀書,是每個語文教師專業成長必須的生命方式。因此,教師就必須讀書。一個不讀書的老師是一個沒有希望的老師,讀書就是最高級的精神美容,讀書就是最長遠的備課、最好的教學準備。所有的參賽教師都有着豐厚的文學積澱,因此,他們在教學中的引導語、過渡語、小結語以及以及問題的設計都非常準確,這些都是值得我學習的。

在這次國小語文教師素養大賽中,還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要以他們爲榜樣,不斷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個人素養,多學習相關知識,學習名師們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思想,學習他們對細微之處處理的技巧,學習他們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底等等,積極思考,精心設計,力求體現以學生爲本,處處爲學生考慮,上出有價值、有質量的課。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領域關注的熱詞之一。近日在第二屆“北京教育論壇”上,專家表示,時代變化了,要求變了,呼喚核心素養的出現。討論中國的核心素養要結合中國社會發展階段的特點,要適應中國現階段的.國情、校情。哪些素養是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我們的學生和國民所需要的。

“核心素養是新課標的來源,也是確保課程改革萬變不離其宗的‘DNA’。核心素養將爲北京學校帶來六大變化。”有關專家表示,六大變化包括:育人導向更加註重學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養的培養;

場訪談,涉及575位專家,提出了12個指標。其中一級指標有社會參與、自主發展、文化修養。二級指標中社會參與裏面有道德品質、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自主發展裏有身心健康、自我管理、學會學習、問題解決與創新,文化修養裏面有語言素養、數學素養、科學技術與信息素養,審美與人文素養等。

不過,最新出爐的“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徵求意見稿)”透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爲9大素養,具體爲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5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是知識、能力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

數學學習過程是學生在教師的科學協助下,將書本上的知識結構轉化爲學生認知結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數學素養滲透到教學中來,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能力,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和它的對象、數學概念,命題和數學方法的本質的認識。數學方法是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和策略。數學教學要在重視傳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這樣才能使學生學會用數學思維、數學手段和數學方法去分析和解決數學中的具體問題以及其他的一些現實問題,這是數學教學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數學教學的本質要求。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是數學知識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蘊含在數學知識發生、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要由表及裏,循序漸進。要在知識發生過程中滲透數學思想,要在問題的探索和解決過程中揭示數學思想,使學生從中掌握關於數學思想方法的知識,並把這些知識應用在後續的學習中,科學地獲取數學知識。知識的記憶是暫時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長遠的。知識使學生受益一時,而思想和方法使學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作爲一種能力和品質,作爲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體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建立“發現式學習”的教學新模式,營造學生思維的平臺。思維的發展,需要土壤,需要平臺。好的教學策略是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一步釋放學生的思維潛能、進一步保護學生的思維火花。凡是學生能通過自己努力學到的知識,絕不授予學生,凡是學生經過思考能解決的問題,就放手讓學生去思考,把“教—學”活動中的自由還給學生。把學生當成主體,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既給了學生思維的自由,也給了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壓力,從而迫使學生去思考。

三、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邊的事物數學問題很多,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爲數學問題,進一步揭示具體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聯繫,既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在數學教學中注重保護和培養學生的直覺意識,講一些數學的發展史,多參加數學社會實踐等,都能使學生的數學素養得到一定的提高。

數學素養歸根到底是一種文化素養,數學教育也就是一種文化素質的教育,它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們教師貴在重視和堅持。要通過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識,更多的則是一種方法,一種文化,一種思想,甚至於一種精神和態度,從而讓學生滿懷樂趣和憧憬地去學習它。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6

通過本次對《幼兒園教師核心素養》的學習後,我深深感受到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所肩負的神聖而偉大的責任,我認爲作爲一名優秀的幼兒園教師必須具備以下幾點:

一、更新教育觀念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整體性、綜合化的發展趨勢,要求教育全方位地開發幼兒的潛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新一輪的課程改變在全國範圍內轟轟烈烈的地進行着,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儘快轉變教育觀念,“以幼兒的發展爲主”、“培養創新型的幼兒”、“幼兒對生活有用的知識”、“轉變師生關係”等等,這些都是新課程下的教育觀念。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注重幼兒的學習過程,培養幼兒的學習的能力和思維能力。努力使自己成爲與時代共同進步的學者。

二、愛崗敬業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它把野蠻變成文明,把無知變成淵博。“爲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纔是我人生最有價值的,最可寶貴的。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學工作有“鞠躬盡瘁”的決心。既然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開拓創新,無私奉獻,力求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盡職盡責地完成每一項教學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斷的挑戰自己,超越自己。

三、熱愛幼兒

愛心是師德素養的重要表現。“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老師時時刻刻關愛幼兒對幼兒要有耐心,對幼兒細微之處的好的改變也要善於發現,並且多加鼓勵,培養幼兒健康的人格,樹立幼兒學習的自信心,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

四、孜孜不倦,積極進取

有句話說的好,沒有學不會的幼兒,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幼兒們的學習基礎、心理特點、興趣愛好、家庭背景各有不同,學習上存在差異是客觀現象,作爲老師,從幼兒實際出發,研究教育對象,把榮譽給每一個孩子。

五、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學高爲師,身正是範。” 學識與品德永無止境,致真、致善是教師一生的追求。古往今來,在人們的眼裏,教師的職業是崇高的,是倍受世人尊重的。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幼兒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幼兒都喜歡模仿,將會給幼兒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幼兒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幼兒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幼兒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幼兒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總之,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要從思想上嚴格要求自己,在行動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責任心,樹立一切爲幼兒服務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鑽研精神,發揮敢於與一切困難做鬥爭的思想和作風。用一片赤誠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響人,崇高的師德塑造人。只有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素養,才能培養出明禮、誠信、自尊、自愛、自信和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

學生核心素養提升培訓心得體會 篇17

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基本方法,培訓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培訓是教師教學水平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條件。x年11月20日,龍灣區15位數學國中數學教師走進了杭州外國語學校,開始了歷時一週的掛職培訓。

多年以來,杭外以"爲祖國而學習,爲未來作準備"爲校訓,秉承"以人爲本"的辦學理念,形成了自己鮮明的辦學特色。在教學上,"外語特長,文理兼長",提高學生以"創新能力"爲核心的綜合素質,營造"自主創新"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合作共享"的現代意識,修習"寬容大氣"的良好心態,形成了獨特的教育教學模式。在杭外,我們帶着好奇、仰慕的心情近距離觀摩兩校區的課堂教學實際,感受杭外的風采和獨特的教學風格。由於六年一貫制,杭外的國中教學尤其注重初高銜接,加上學生素質好,所以課堂容量大,有較多的補充內容,拓展較廣、較深,側重於綜合應用和知識點的聯繫。

共有五位老師開了五節原生態的課,其中讓我印象尤爲深刻是兩節課,一節是老師的《含字母系數的方程的解法》從探討方程ax=b的解的情況開始,抽絲剝繭,步步深入;另一節是阮曉黎老師《方程與不等式(3)》,綜合運用根的判別式和韋達定理一題多解、多題一解,體現整體的教學。課後我們進行了互動,對於我們困惑的問題交換了彼此的看法。除了向我們展示課堂教學實況外,杭外的老師還請我們“吃”了另外的“大餐”。李惟峯老師的講座《高中數學習題教學》和朱成敏老師的《解題之道————內外兼修》讓我們受益匪淺,他們都強調在習題的教學中應向學生講通法,一題多解和多題一解,強調歸納反思,通過對方法的總結,形成的解題策略體現了思維定勢正遷移的積極作用;徐惠珍老師則向我們介紹了杭外的生涯規劃發展教育的實踐,以生涯輔導課程爲載體,促進學生自我探素和發展積極的自我概念,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引導學生確立發展目標,幫助學生成爲更好的自己。

在這一週裏,我們不僅領略了杭外教師的深厚功底,還聆聽了幾位名家的真知灼見。杭州市普通教育研究員王紅權老師做了題爲《教材、課標和考綱如何在課堂中落實》的講座,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他提出作爲教師應把握好教材、課標、考綱,讀懂3個關鍵詞:瞭解,理解,運用,做好研,教,習,而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正能量遷移爲主,抓住概念的核心,以數學思想爲主線,達到我們理想的課堂。省數學教研員張金良老師在講座《基於核心素養觀下的數學教學的幾點認識》中指出數學課改的核心任務是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並通過實例闡述了基於核心素養的教學策略與教師專業發展;杭師大附屬中學蔡小雄校長用自身的經歷論證了教師是幸福的,幸福來自於課堂美妙,來自於研究成果,來自於競賽挑戰,來自於技術革新,更來自於學生的成長。說者娓娓道來,妙語如珠,聽者熱血沸騰。是的,當你以宗教的虔誠對待自己的工作時,一定能得到豐厚的回報!

一週的掛職培訓結束了,我們都帶着豐碩的成果返回到各自的工作崗位。我們將以一個嶄新的狀態,投入到我們的工作之中。雖然培訓的時間短暫,卻有着重要的意義!雖然培訓短暫,卻讓我們銘記於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