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2W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

在繁花似錦的八月,參加了我縣國小數學教師素養大賽。大賽有數學課程標準專業知識;書寫作圖;教學情景的說課三個內容。讓我有所得,也有所思。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精選16篇)

曾幾何時也滿意自己數學教學的各方面,因爲這16年的數學教學,沉澱了一些數學素養和底蘊,讓我沒有感覺到自己的專業知識不夠用,但這次數學教師素養大賽讓我如夢初醒。數學教學理論不夠豐盈,沒有一桶水;教學能力還有待提高;作圖還行,但不是頂級的;教學方法,知道很多,但應用不夠靈活。可見自己的基本功不紮實,而且興趣、愛好不廣泛,沒有一技之長,我感覺真是汗顏。我們的教育理念是要培養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的人才,而自己卻“先天不足,後天不補”,怎麼能夠做好爲人師表呢?又怎麼理直氣壯的對學生評頭論足呢?

素養大賽指明瞭我的不足之處,及時讓我認清了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在今後的教學中:

①平時積累經驗。不在盲目自大,不在自己滿足,而是從頭積累,下功夫精心備課,常反思改進教學。

②加強理論學習,每月讀一本數學理論著作,並做好筆記。用科學的態度和工作方法搞好教學工作。素質教育不僅要求國小數學教師在數學方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懂得教好數學的教育規律,研究學生學好數學的心理狀況。這些都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和在教學中正確運用教育理論,這是用科學的方法指導教學,也是教育改革的基礎。

③苦練基本功。每週練習數字書寫與作圖,堅持用準確嚴密的數學語言講課。每月講一節示範課,提高自己的授課水平。“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總之,我會動力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爲孩子的數學學習奠基!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2

在本輪國小語文教師網絡學習中,我學習了幾門有關核心素養的必修課,如《核心素養的定義與願景》、《聚焦核心素養培育的教育改革》、《關注核心素養》等。學習中,認真觀看了相關專家的精彩視頻,受益良多。

“素養”一詞的含義比“知識”和“技能”更廣。“技能”更多地從能力角度講,我們所提“素養”不僅僅包括能力,更多考慮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的要求。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核心素養是關於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是每一名學生獲得成功生活、適應個人終生髮展和社會發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養。下面談談我對核心素養的認識:

一、文化基礎是核心素養的基石

文化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沒有文化基礎就很難有更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所謂的文化基礎應該是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等方面的人文底蘊和學生在學習、理解和運用科學知識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價值標準、思維方式和行爲表現等方面的科學精神。所以要求教師無論在哪一學科的教學過程中都要注重知識的傳授同時強化學生的技能訓練,以便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

二、自主發展是核心素養的關鍵

在發展上,核心素養具有終生髮展性,也具有階段性。核心素養是所有人都應該具備的素養,每個人都需要不斷髮展,但其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具有終生的連續性。最初在學校中培養,隨後在一生中不斷髮展完善。另一方面,核心素養髮展的連續性並不否認其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點。核心素養在個體不同人生階段中的着重點有所不同,不同教育階段(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對某些核心素養的培養也存在不同的敏感性,即一些核心素養在特定的教育階段可能更容易取得良好的培養效果,這爲核心素養的培養提供了有利條件。在國小階段,不同學科的教師落實不同學科的素養,那麼綜合起來就是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學科素養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自主發展,讓學生自己學會管理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充分認識自己價值,成就自己的人生目標;還要讓學生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理,能夠認識自己,規劃人生目標,在這些長遠目標的基礎上教學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纔是核心素養的關鍵所在。

三、社會參與是核心素養的最終目的

社會性是人的本質屬性。社會參與,重在強調能處理好自己與社會的關係,養成現代公民所必須遵守和履行的道德準則和行爲規範,增強社會責任感,提升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個人價值實現,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發展成爲有理想信念、敢於擔當的人。學生在日常活動、問題解決、適應挑戰等方面所形成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和行爲表現。具體包括勞動意識、問題解決、技術應用等基本要點。

通過本輪國小語文教師網絡學習,對核心素養有了一些膚淺的認識,在以後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以此次的理論學習作爲基點,努力去研究在本學科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抓住重點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3

上週五,我校舉行了“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大賽共分爲“誦讀展示、書寫展示、知識素養現場答題展示、才藝展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的展示都發揮着他們獨特的風采。每一位選手的精彩展示都贏得了觀摩教師們的片片掌聲。

一、出色的朗讀

四位老師分別朗讀了自選的朗讀材料,每個人抑揚頓挫,聲情並茂。

二、規範美觀的書寫

在這一環節中,選手要求在三分鐘內完成所給內容。每位選手的字用筆都很到位,每個字的力度很到位。

三、精彩的才藝表演

最精彩的就是才藝表演了。有的老師表演了古詩朗讀,印象最深刻的是郭淑芬老師表演的絲網花製作。五顏六色的絲網花在郭老師的手裏朵朵綻放,贏得大家的一陣陣掌聲。

四、知識素養現場答題

深厚的文學底蘊是一個好語文老師的基礎,這部分的展示就真正看得出一個語文老師平時知識儲備能力和分析能力。觀摩的老師都覺得很有難度,但是參賽的老師從容淡定的進行簡答,選擇,判斷。

通過本次觀摩活動,我感受到作爲國小語文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一定要博覽羣書,不能只知道重視教學,教學外的廣闊天地都要涉及,教師的知識面要廣。課堂教學中要重視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要重視識字和寫字教學,重視孩子的閱讀、自由閱讀和創造性閱讀,注重文本、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同時讀書要注重整體感,切忌支離破碎,要重視精讀、略讀和瀏覽的有機結合,發揮好各自的功效。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4

作爲一名新老師意志想一睹名師風采,現場觀摩學習,聆聽大師教誨。幸運的是11月30日,到上饒市逸夫國小觀摩全市語文教師素養大賽,參賽的每位教師都很棒,收穫頗多,感受也很深。主要有一下感受與收穫:

1、首先一進場,那種場面真的讓我很驚訝,一個那麼大的多媒體教師沒有一個座位空着,甚至連那過道上都已經站滿了人,無論是有座位還是沒有座位的人都很認真地聽着,深怕漏掉一點點。在場還有些年齡較大點的,他們也在抓住機會給自己充電。這讓我感慨萬分:作爲一名教師就應該樹立這種終身學習的觀念。

2、學生的參與性上,每位參賽老師們的課堂上,學生一起參與到了教學活動中。體現了薪課程改革中提出的以學生爲主體,老師爲主導的思想。

3、每位老師自身的.素質很高,面對臺下那麼多的學生和老師,他們依然教態自然、大方,始終保持着微笑。老師們情感豐富,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鄭詠梅老師上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她在一邊展示圓明園被毀的場景圖片時,自己一邊解說着,在場所有人都深深的被她吸引住了,沉浸在她的課堂中。

4、板書設計的新穎,通過這次的觀摩我蔡知道,原來板書是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不應侷限於傳統的。

5、生字詞的學習,大師們出示生字詞後緊接着就提供一個情景給學生鞏固新學的生字詞。這樣,學生會對生字詞的印象更加深刻。

通過這一次的學習,讓我深刻明白了自己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的地方。今後,我將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5

我是一名兼職的農村國小音樂老師,有幸參加了懷化市(國培計劃)國小音樂教師遠程培訓。

農村國小音樂課就等於簡單的唱歌課,上一節,教一首歌,便算是完成了任務了。這次培訓學習,我觀看了很多優秀的音樂老師的教學視頻,也學到了不少的音樂教學的新理念新方法,在這裏,將這次學習的一部分感悟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作一個總結。

新課標指出: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那麼如果做到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呢?我看到培訓視頻中很多老師的音樂活動設計,在許多地方都提供了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儘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在敲擊中掌握三拍子的節奏。又如,創編歌詞:當學生能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後,我讓學生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小小音樂家,改編原來的歌詞,自信、大膽地向大家介紹自己心愛的樂器。“創造中體驗”帶給學生無窮的樂趣,也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創作成功帶來的喜悅。

那麼,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如何做到這些呢?

一、啓發想象,喚起學生創新能力。

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及所謂標準答案的限制,我教你學、我講你聽的傳統教學模式牢牢束縛着老師和學生的思維,甚至自己曾一度認爲:把學生教得沒了任何問題是教學效果好。現在反思,其實這種教學觀念,完全忽視了學習的個性發展,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思維,古人也說過:“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學不問,難有學問,思維從疑問開始。在藝術課堂教學中要讓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並自己解決問題。

比如,我在教學三年一期的“擺手舞”這一課時,有學生就問:擺手舞是怎麼跳的?我不做正面回答,我用風琴伴奏唱“擺手舞”,讓學生想像一下,在歌聲裏,你會怎麼跳這個“擺手舞”,先是有幾個女同學開始做起了動作,我順勢引導他們跟着音樂的節奏來跳,這時,男生也有人開始跳起來,動作各種各樣,但都能跟隨節奏,同學們跳得可歡了!這時,我再跟他們講關於“擺手舞”的相關知識:擺手舞,是湘西土民族獨有的一種民間舞蹈,每年的正月九年級到十七是他們的“擺手節”,土民族男男女女,成千上萬的,會圍成一個個的圈子,擺動雙手,邁起健美的步子進進退退,他們以這樣的舞蹈爲新的一年祈福。然後,我再彈唱一遍“擺手舞”,同學們想像土家人民圍成圈子跳起“擺手舞”的歡樂情景,再一起邊唱邊跳“擺手舞”。這樣,學生們在學會這首歌的同時,也豐富了自己的想像,並且體會到了音樂與舞蹈的韻律美。

二、弱化傳統環節及概念教學,注重體驗。

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過於強化音樂知識學習和技能的訓練,造成學生死記硬背不能靈活應用,課堂學習機械化、成人化;教學環節板塊化,教師教學感到枯燥無味,學生也覺得學習沒有了生趣,這些都與新課標的要求相違背,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師努力突破傳統發聲、節奏練習、聽音練習的框框,將發聲、節奏、聽辨練習融於歌曲活動中。以學生爲中心,努力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充分去體驗、感受,知道怎樣的聲音更美及二拍子節奏的特點,同時不知不覺中獲得聽辨能力的培養。

三、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以前我的音樂課是一上課就教歌唱歌,其實音樂的內涵是那麼的豐富,學生完全沒有體會到感受到。所以,我充分利用音樂豐富的元素,讓學生來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比如,我會把將音樂課上成一節“朗讀課”,讓音樂與朗讀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體會文字的優美、在朗讀中享受音樂在情感上的共鳴;我會用一節課專門來讓學生來感受“節奏”,通過拍手、拍膝、敲桌、跺腳,創造出各種節奏來;我會讓哼唱(或者用風琴彈奏)聽各種不同風格的樂曲,讓學生跟據自己對樂曲的理解用形體來表現樂曲的情緒或情感,嘗試用自己內心與音樂交流。

總之,通過國培活動,我感覺自己在對新目標的理解上、在教學理念、在教學方式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而作爲音樂教師,我也更應該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6

7月17日上午,我有幸參與了楊陵區省級教學能手專業成長的報告會。三位老師將自己的參賽經受和成長故事爲我們進行了精彩共享。有思索、有感動、有感悟。沒有人能夠隨任憑便勝利,傾聽這三位優秀老師的紮實經受,深知自己的不足與差距,還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張倩妮老師的“逐夢,從心開頭”。從三個主題爲我們共享了自己在參賽之路的心路歷程,從細心備課鑽研教材,到賽前磨課促進提升,再到示範引領助力成長爲在座的全部老師共享了閱歷,這樣珍貴的閱歷能讓我們少走彎路,對自身專業成長增加了有效地動力。正如她所說:“上好一堂課是一位老師專業素養的體現,也是老師安家立命的根本”。上好一節課就是老師要做的事情,做好當下,從常態課做起,從每一節課做起,腳步踏實,由於勝利更需要毅力。

這是其次次傾聽陳亞妮老師的精彩共享,陳老師談吐自如,瀟灑幹練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可能是理科老師的緣由,語言精簡、思路清楚、自信從容的共享透露出她的自身專業素養。她在預備競賽過程中的說課部分讓我印象頗深,說課也是我自己的弱項,生怕語言不精煉,說的不夠完善。陳老師通過把自己的說課稿錄成音頻,找生活工作中的碎片時間反覆傾聽、修改、找問題、找差距。這樣的方法對我來說很值得我學習,也是檢驗自己說課的方式。勝利不是說出來的',是做出來的,陳老師守着自己的初心,完成自己的幻想,讓我非常鄙視。

陳敏娜校長是我最熟識的老師了,她爲我們共享了“我和我的老師”、“我和我的同學”、“我和我的學校”的自我成長之路。最讓我感到觸動的是,陳敏娜老師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點兼顧的非常完善,在完成一天繁忙且瑣碎的工作之餘,還特別地喜愛生活,細心預備的精緻早餐和賞心悅目的花花草草,還有可能被人們忽視的紅薯苗和白菜根,都能很好的培育開花。細節打算成敗,一個把細節能做到極致的人,很讓我敬重和鄙視,做一個有心人,日日專心纔會必有迴響。

回到開頭的這句話:沒有人能夠隨任憑便勝利。把握生命中的每一分鐘,從現在做起,從眼前的事做起,付出不肯定有收穫。但是,不付出,是確定沒有收穫。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作爲青年老師的我,我要學習的地方還有許多許多,我要向這三位老師學習,腳踏實地的工作,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力量,不斷學習,挑戰自我,熟悉新的自己。勝利的途徑只有一個“王道”,那就是腳踏實地的做好每一件小事。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7

“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愚蠢的回答”是啊!汪志廣教授的培訓深刻揭示了新時代新型師生關係。也爲我們新時代教師在如何處理師生關係時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導,更爲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給予了活力和源泉。

教育是人與人的,眼對眼的,這充分說明了教書育人必須同學生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礎,否則你的課堂將是生硬的',灌輸式的老套路。

汪老師的課聽起來一點也不覺得枯燥,且有意猶未盡之感,整個培訓課程反倒成了教師佔領課堂、超越課堂的成功典範。在談及他的享有盛譽的“名師大俠論”時,汪老師輕描淡寫、娓娓道來、深入淺出,令全場教師折服。他的理論閃耀着實踐的光輝,而非無本之木,所以生動有義,像是在聽一場人生大智慧般的單口相聲。

在本次“單口相聲”的薰陶下,我總結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缺乏對學生的深入瞭解,也缺乏對教學問題的思考和總結。在未來的日子,我相信自己能夠更主動地瞭解學生,發現問題,反思總結,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使自己的人生成爲一本有趣味、有深度的故事書,而不是一頁又一頁重複的廢紙。

非常榮幸能夠得到汪老師的指導,希望汪老師繼續爲中國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也期盼自己在三尺講臺上找到一個幸福、自豪的“我”,爲芒部中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8

學習完《教師禮儀素養》一書,放眼一望,有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全校教職工更有涵養雅量了,更加陽光漂亮了。這種感覺裏,或許有先入爲主的理想成分,但絕大部份是真實的。一本書爲什麼有這樣的魅力呢?究其原因有三。

一、文化立人,立在根本

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同樣,沒有文化的學校,不僅是愚昧的學校,其骨子裏就不是一所學校。學校建設,最重要的是文化建設。文化,是學校教育最肥沃的養分。一所文化缺失的`學校,是培養不出合格學生的,就像貧瘠的土地,生長不出飽粒的莊稼一樣。學校文化的人員主體是教職工,教職工學好禮儀、增進素養、以文化人,就會從根本上成爲一塊塊質地優異而又閃閃發光的金磚,建構起金碧輝煌的學校。

二、禮儀近人,近如親人

禮儀是人們思想、道德和文化的外在表現。我國是古老的禮儀之邦,孔子早就說過:人無禮則不立。說話講禮儀使人文明,舉止講禮儀使人高貴,穿着講禮儀使人典雅。講禮儀讓人際之間關係和諧、情感融通、互敬互信。“江清月近人”,如果學校師生個個學禮知禮明禮,個個以禮修身、依禮行事,學生對教師就會“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間就會“不是親人,勝似親人”,整個學校就會像一個大家庭,人人如坐春風,人人春花燦爛。

三、素養美人,美化身心

素養,使人內慧外秀,是心靈的力度和贊禮,身段的精緻和靚麗。一位有素養的教職工,最要緊的是要有敬業的精神、豁達的情懷和純正的品德,對學生總是充滿深情與博愛。我國著名女作家冰心曾說:“情在左,愛在右,走在生命的兩邊,隨時栽種,隨時花開。”願每位教職工,都儘快成爲高素養的教育工作者,每天都用自己火熱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美好的理想,都用自己的身心美,去鑄造學生的未來美和學校的成功美。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9

在閱讀教師人文讀本的過程當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素養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裏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着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教學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國小低年級就開始訓練學生收集、查找、分析信息,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爲了學生”作爲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爲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當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爲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爲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當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爲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爲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爲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0

在閱讀教師讀本的過程中,可以從中充分的學習到中華人文精神的形成、發展,傳統人文精神發展和中華人文精神的新因素等很多重要論述。同時,從各方面的角度表述了人文的重要性和在各個領域裏所起到的作用。如,中華傳統人文的基本特徵和西方人文的基本特徵間的區別與共同點。

從我國學校的課程安排來看,基礎教育存在着明顯的重理輕文的傾向,諸如歷史、地理之類的人文課程,與國外相比,不僅課時少,而且教學要求低。發達國家的基礎教育不僅重視課外閱讀,而且對研究和寫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國外很多國家的學校教育從國小低年級就開始訓練收集、查找、分析信息,並結合社會生活科學研究的程序寫論文,對比鮮明的。

教師要始終把“一切爲了學生”作爲標準,要把自己想象成學生,才能明白學生到底喜歡聽哪一類型的課程。因此,作爲教師要不斷的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不斷的創新中,最大程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業和考試增加學生負擔,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來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和開發其求知的慾望,從而使其在創造、開發、想象的過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難而進,而最終達到學生的求知慾,使教學以全新的面貌運用到學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學效果,這就是教師人文素養心得體會範文。

中華民族有着獨具特色的人文思想,諸如儒家的`仁愛、節儉、謙讓,墨家的重實踐、任人唯賢等,得以綿延至今。我們如今所說的人文素養,即是正確處理好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它是悠久歷史的深厚積澱的結果。現如今所提倡的素質教育與人文素養的提高是有共性的,素質教育是以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爲目的,以提高思想道德、科學文化、勞動技動、心理素質爲宗旨的基礎教育。它主張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所以在教育教學中,充分發揮人的求知慾、興趣等各個方面的優勢,來填補教學過程中缺乏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以人爲本。

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終體現在人文素養的底蘊中,人文素養的培養更基礎,因爲人文素養是多方面能力的總體支撐,這種支撐作用具體表現爲理性的思維、寬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態、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夠的合作意識等等。人文素養的缺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與廣度,以及對問題的洞察力和對事物發展的前瞻能力,而這些能力都是創造能力的重要內涵。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1

昨天上午,聆聽的是上海心理協會基礎教育專業委員會祕書長、華東師範大學特聘資深心理諮詢師陳默老師“提升教師素養,關注學生成長”的精彩講座。陳默老師以自己多年的研究故事、結合教師的生活現實及工作的性質,幫助老師調整了心態:選擇做一名國小教師是一個最聰明的選擇,使老師們從心底消除了“教師是個苦差事、高危職業”等負面的情緒,重新給自己的職業定了位:國小教師是個好職業。

教師是個自由度很高的職業。在學校,上課有教室,下課有操場,活動空間寬闊、自由。這在激烈競爭的經濟大發展時代,除教師以外的任何一個職業人都無法擁有的。中午兩個小時左右的午休、下午與學生同時放學的愜意,又很好地使我們勞累的身心得以及時的調整。活動的地點自由、時間自由,身心就會自由。陳老師認爲教師實際上是個“個體戶”,教學自由、教學設計有自己的風格、班級管理有自己的小天地。的確如此,走進自己的班級,關起門來,我們可不就成了“老大”?想說就說、想做就做,說錯了做錯了又沒人跟你過不去,孩子們還會可人的原諒你、五體投地的嚮往你、敬重你。

教師是一個休假較長的職業。一年中,我們擁有累計三個多月的假期,這樣的假期使我們的生活充滿了情趣,有了更多的整塊兒時間陪伴自己的孩子與家人,大大增強了自己家庭的和諧指數與幸福指數。在經濟大發展的新時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吃什麼”已經不再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見面“去過哪裏”的問候會成爲新的`中國式招牌問候。世界這麼大,我們想出去看看,只有教師有時間。

教師是一個具有成長性的職業。現在,隨着知識經濟的發展,漸漸形成了一個“學習型”社會,而教師的職業就獨具其功能。想想也是,平時我們無論是搞教學,還是做教研,都離不開學生的監督、同伴的互助、自己的反思。這樣的過程,環環節節都會迸發出新的靈感與創造。教學相長,說的就是教師職業的成長性。在工作中得以學習、成長,這又是其他職業人所不能及的工作收穫與狀態。

教師是一個影響他人的職業。關於教師職業的影響性,陳老師給我們舉了兩個生動的例子:上海一個69歲的老人,因爲國小時候家裏窮受過老師的接濟,退休後就找到了當年的班主任老師,把他奉養在自己家中;一個退休的國小教師在住院期間,侍候他的不是兒女,而是教過的國小學生。曾經的學生,如今的“孝兒”,如何不讓人欣慰呢?“教師”與“母親”同樣偉大,後者給予人生命,前者塑造了人的靈魂。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的本質會意味着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所云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用陳老師的話來說“怎麼拔高國小教師的地位都不過分。選擇國小教師是個最聰明的做法”。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2

第一,爲了讓文科班的學生能更好地把這些抽象的概念結合到生活應用中,並且對於一些枯燥的科技家電應用能更感興趣地去了解。我在備課期間,自己也通過網絡等去深切瞭解其基本原理,大致工作過程以及這列科技家電等的注意事項。並且在上課的時候,嘗試多用圖片、課件來結合地生動講解,並引用生活例子或小知識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例如微波爐的原理介紹,我除了講解其是依靠電磁波的應用、主要的元件外,還用通俗的語言大致講解了其加熱的過程原理,並通過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掌握原理。最後,把課本中複雜的微波爐的器皿要求,用通俗的語言及實際的生活例子來簡單化內容,並用相應的生活小常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在講述科學技術的歷史介紹上,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清以及記住,我在備課時努力花功夫在物理學史的認知和了解上,嘗試用小故事的形式來講述每個科學家的背景,發現的過程,最後發明出的科技應用。並且,以歷史順序爲時間軸,把多個科學家的發現串起來,令學生更好地把技術歷史脈絡理清記住。例如伏打發明電池,纔有穩定的電流產生,因此後來奧斯特才能通過穩定的電流做相應的實驗,導致電流磁效應的發現。

最後,作爲教師的小技巧。我們一定要掌握把控好,哪些是學生已知的課外知識,哪些是他們所不知道的。講授學生不知道的知識,能吸引住他們的注意力,因爲學生對這些“未知之謎”有強烈的認知需求,他們會更加感興趣去了解這類課外知識。

但教師對這些內容的掌握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理知識素養的基礎上的,而這也恰好正是我們新一代教師,需要培養的地方。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3

我有幸參加第四屆遼寧省語文教師素養大賽活動。在短短一天時間裏,我一共聽來自不同地區老師帶來的8節課並欣賞那8位教師的粉筆字,朗讀,才藝展示,課堂教學展示及知識素養答題,讓我受益匪淺,感受很多。

一、出色的朗讀。

選手們在10分鐘前抽籤選定篇目,每個人既要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又要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瀋陽師範大學教授張兆龍說:“朗讀首先要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該突出的重音一定要抓住。朗讀是讀意思,不是讀句子,要把句子組織起來,讀出來的應是完整的畫面,並非一句話一句話的組合。準確是第一位,還要注意朗讀的起伏性和音樂性,朗讀應給人有種美感,他認爲朗讀還要有故事性,因爲每篇文章都是一個故事,要把課文準確、生動地傳遞給學生。”他還強調:“文中的人物不管是第一人稱還是其它人稱,其人物的情趣要充分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二、過硬的寫字。

我們常說“字乃人之衣冠”,它是人的第二門面。在寫字環節,要求在短短的5分鐘內現場完成古詩《山居秋暝》粉筆字書寫。每位選手的字結構合理,規範美觀,用筆頓挫分明,輕重適宜,速度適中。有的蒼勁有力,有的俊美清秀。

三、出衆的才藝。

8位老師都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戲,有器樂演奏、京劇、歌舞、影視配音、模擬新聞聯播現場播報等,他們的才藝不但讓人賞心悅目,更讓我深思: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興趣應是廣泛的,知識應是全面的。只有讓你平時積累的好東西和你內心結合,產生共鳴,這樣帶給學生的纔是多彩的。

四、深厚的文化底蘊。

知識素養問答這一環節安排在課堂教學之後進行,分客觀題和主觀題,內容涉及文學、歷史、課標、地理、電影、戲曲、案例評析等方方面面。選手們如果沒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積澱和一定的理論支持是很難輕鬆過關。現在強調學科知識的整合,作爲老師,更應該做到知識的整合,只有像蜜蜂那樣“博採衆花”,釀出的蜜才能“又香又甜”。只有多讀多看,擁有深厚的知識素養,使知識源頭的活水源源不斷,方能使自己的課堂煥發“七色光彩”。

五、精湛的教學技藝。

要求8位選手在30分鐘內完成一堂課的教學。每位選手都展現出高超的教學藝術。他們設計靈活巧妙,訓練紮實有效,評價全面多元,他們激情四射,演繹一堂堂生動的語文課。2號老師從與學生對話入手,問大家都學過或知道哪些故事,從而引出“寓言故事”,板書課題後,讓學生自讀故事,激發閱讀興趣。3號老師在教學《憶江南》時,通過具體的字、詞,引領學生進入到詞中所展示的優美情境中,讓學生在優美的情境中去揣摩、品味語言,讓我們充分感受到古詩教學的韻味這些選手用自己精湛的技藝向我們展示一堂堂紮實、民主、靈動、和諧的語文教學。

一天的聽課學習讓我從那些老師的身上學到很多,也感到自己的很多不足。現在談談我的幾點感受:

1.每一位老師的課都準備的很充分,都是實實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課堂灌,追求花樣,華而不實,都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2.都體現新課改的精神,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過程。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探究,師生間合作交流下的教學。

3.教師的語言都很和藹可親。

4.每一位老師在展示粉筆字,才藝朗讀方面都很出彩,努力的把每一篇課文讀好,板書工整整潔,準確的傳達知識的中心內容。

通過這次大賽活動,我感到當一名好的語文教師很不容易。在才藝,粉筆字,朗讀展示和知識答題中讓我深深懂得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需要進修提高的地方。取長補短完善自己在知識素養答題方面的能力,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自己的內涵,不斷的博覽羣書充實自己,通過自身素養的`提高帶動孩子們好學愛學的好的學習精神。作爲語文老師真的會由於自己的粗心不認真,而給孩子帶來很大的認識錯誤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我要減少錯誤不斷的杜絕失誤常常自省自查。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給自己在知識和素養上充電,給孩子們帶來更加精準的愉快的知識樂園。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轉變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積極思考,精心設計,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快樂的去學習。力求體現以學生爲本,處處爲學生考慮。要不斷學習,不斷反思,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積極進取。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4

通過這次學習,我的思想有收到了一次洗禮、淨化和昇華,使我對教師的言行舉止又加深了認識和理解,使我又上了一堂師德教育課。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作爲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爲人師表”是教師最崇高的榮譽,也是教師的神聖天職。要求學生文明禮貌,教師自己言談舉止切切不可粗魯;要求學生遵守行爲規則,教師應自覺遵守教師守則。教師一定要時時處處爲學生做出榜樣,凡是教師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嚴於律已,以身作則,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把你當成良師益友。

教育應當是個人一生中連續不斷的學習過程,終身學習將成爲一種不可阻擋的趨勢。而作爲爲社會、爲國家培養合格人才的教師,更應要求以終身教育爲目標,將終身學習貫穿於一生。我想,今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一、爲學生的全面發展着想受應試教育,某些學校部分教師仍然把分數的高低作爲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於是,很多人陷入圍繞“分數”而教的怪圈,忽視了人的本性發展。通過學習,我更加堅信了自己強調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做法是對的。

二、對學生信任和寬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更多的寬容,相信學生的能力並想方設法鍛鍊提高學生的能力。

三、學生纔是學習和發展的真正主人原來我們搞的“填鴨式”教學,得到的結果是學生被動“換聽”,課堂氣氛沉悶,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過學習,我着重在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上下功夫,改革課堂教學設計,根據兒童的心理、年齡、生理特點,設計兒童樂於接受的趣教,在課堂中做到少講精練,着力體現訓練過程,提問在重點上,問在難點上,問在語言文字上。教師“少講”、 “少問”便節約出時間進行多種形式的練習,把練習有機地結合在講之中,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四、經常反思,不斷提高。反思是教師得以成長和不斷進步的必備條件。素質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來到了我們身邊,教育工作既要有實幹精神,又善於開動腦筋,善於在反思中運用新技術、新理念解決教育教學存在問題。反思是教師成長的必經途徑,反思是教師進步的一大階梯。我們要在反思中揚長避短,在新形勢下以自己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爲目標。當然,反思不僅僅是停留在腦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寫教育和教學反思。在反思中積累成功的經驗,才能不斷進入教育教學新境地的鑰匙,不斷提高自己對教師道德的認識,規範自身的教師道德行爲。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潛移默化中淨化心靈,完善人格、激勵意志,並對學生給信任和寬容,讓學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會反思和積累,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並積極改進。通過自己的努力將良好道德作用於學生的心靈,塑造有創造力的學生,並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斷成長。以上所述,僅是我學習後的一點淺顯體會,我相信每個參加學習培訓的教師都有許多寶貴的經驗。“只有學習,才能不斷進步”。

我堅信自己以後會學習學習再學習,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進步。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5

8月13日到19日,在李如平校長的安排下,我和我校的四位老師有幸參加了陝西明師育人教育組織的中國小骨幹教師專業素養提升暨教學能手參賽能力提升高級研修班的培訓。培訓的專家有同軍鹹、吳積軍、趙精兵、仲維健,任院玲,王吾堂,龔朝暉,董嘯,可謂大咖雲集,赴一場思想的盛宴。

今天聆聽的是西安國小吳積軍校長和成都市教壇新秀陳老師的講座。早晨,開班典禮之後,懷着滿滿的期待,終於再次見到了西安國小吳積軍校長,初見吳校長是在去年第六批學帶的培訓會上,吳校長一路向前的成長經歷和風趣幽默的談吐,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所以後期一直關注吳校長在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方面的實踐。吳校長講座主題是《未來教育及我們的責任擔當》。

當手機代替錢包,當智能化的識別監控系統讓無人超市、無人酒店變成可能時,當我們按下手機鍵就可以操控家裏的電器時,我們是否感受到,科技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我們是否意識到科技也正在改變我們的教學方式,吳校長“靜悄悄的革命”告訴我們,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新時代,這將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當我們仍是一支粉筆、一塊白板當屏幕的時候,當我們仍站在講臺滔滔不絕的時候,當我們佈置着學生做不完的作業的時候,當我們仍以考分論英雄的時候,當我們懷着僥倖的心理認爲自已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捱到退休的時候,我們是否想過,我們正在悄悄被時代所遺棄。我們現在這樣工業化生產方式“生產”人才,用整齊劃一的教育模式安排教育生活,統一的時間、教材、進度,統一的考試評價培養個性迥異、能力水平不一的人,如何實現因材施教?如何讓每個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而實際上是一部分優秀的孩子在陪讀。這正是現代學校制度的內在缺陷。如何創造一種更好的教育,讓師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互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將實現教育的變革。

可能大家也已經注意到了,近年來更多的孩子通過網絡培訓機構進行線上學習,優質的教育資源不再是一線大城市孩子的專屬,坐在電腦旁,我們可以聽北京、上海名師授課,與外教一對一交流,早在多年前,比爾.蓋茨就認爲,將來的年輕人不必去大學接受高等教育,在網上就可以免費獲取世界上最好的課程,而今天,“慕課”讓任何人都能上線上名校,連哈佛、耶魯都不在話下。“翻轉課堂”作爲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正改變着教師和學生的角色。我似乎因這諸多的變化而嗅到了教育變革的氣息。未來的教育到底會變成怎樣的呢?

去年讀朱永新教授寫的《未來學校》一書,感慨頗多,未來的學校將成爲學習中心,突破時空限制的“泛在”學習,將逐步取代傳統的有固定時間、地點的學校學習,學生根據各自的`需要,在自由的時間、多樣的空間,利用任何終端進行學習,VR技術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的模擬讓學生實現沉浸式學習,而理想的虛擬現實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交互性和自主性。教育評價方式也不再是單一的考試來決定、判斷的,學分銀行的實施將跨越學生學習的各個階段,建立終身學習檔案,一考定終身的大學聯考制度將一去不復返。此時,我想到的是,在未來,教師將不再是學生面對面獲得知識的傳播者,我們還能教給學生什麼呢?這將是我們職業存在的意義。

吳校長對於教師兩個字的解讀,讓人耳目一新,將教師兩個字拆開,就成爲“孝”、“攵”、“リ”、“幣”,“孝”即品德,“攵”即文化,“リ”即思辨,“幣”即價值,老師只教會這四種東西,將鑄就學生一生的財富,其實教育不是教書,而是教人。那麼,在今天,居安思危的我們,應該如何應對這即將到來的教育變革呢?

一、刷新理念,接受新事物。

馬雲說:“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很多時候,我們就是因爲理念陳舊,不願意接受新生事物而落後,沒有時間磨斧子的伐木工只會越努力伐樹越少,不學習的教師,越努力越是災難。

二、明確目標,迅速成長。

教師成長經歷三個階段,初級階段的教師要角色適應,做到會教書;中級階段的教師要積累經驗教好書;高級階段的教師專業成熟要成爲學科領袖。卓越教師的核心是課堂教學能力,站上講臺、站穩講臺、站好講臺、站靚講臺,最終形成自己的教學主張,形成流派,成爲教育專家。無論我們身處哪個階段,一定要明確目標,正如電影《銀行補習班》中的一句話:“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靶子,如果你連靶子也沒有找到的話,你每天只知道拉弓有什麼意思?”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哪天實現了呢?

三、不要讓自己出現職業倦怠

教師職場有四個時期和三個關鍵突破期。第一時期是適應磨合期,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初步形成,但缺乏教學經驗;第二個時期是適應發展期,能較好完成教育教學任務;這一時期7年左右,會成爲職業倦怠易發期,這時,我們要及時調整自己,走向成熟提高期,這時我們的教學能力與教育科學研究能力協調發展,成爲省市教學能手,但也又到了另一個職業倦怠期,有的人一生都無法跨越這一時期;第四個階段是反思創新期,這時進入探索和創造時期,形成自己的獨特教學風格,有自己的教學主張,出專著,成爲教育專家,正高級職稱評定之後,卻又是一個職業的倦怠易發期。吳校長的闡述讓我想到於漪教授,一生致力於基礎教育,90多歲的耄耋老人,60多年的教學生涯,依然活躍在語文教學改革的第一線,堅守在講臺上用生命唱歌。還有《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顧問魯潔教授,80多歲的老人在教材編寫中和年輕人一樣到杭州某國小一天連聽六節試聽課,回來後還要討論教材的修訂。正如魯潔教授所說:“我所做的只是在成就自己的靈魂。”“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因爲我們有共同的夢,我們並不孤獨。

四、努力做一個有魅力的老師

什麼樣的老師是有魅力的?吳校長定義這樣的老師一定是學生喜歡的,喜歡你的人,喜歡你的課,你傳遞給學生的精神力量會讓他一生受用。我們要抓住每一個成長的關鍵期永不懈怠。上公開課、做專題講座是我們成長的催化劑;教學反思與專業指導是我們成長的糾偏儀;教育資源的利用,如人人通平臺網、教師研修網是我們成長的助推器;讀書學習與課題研究是我們成長的加油站;校本教研與參加培訓是我們成長的沃土。我的成長我做主,做有魅力的老師。

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羣人才能走得更遠,環境很重要,平臺、合作、團隊也很重要,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別人想拉你一把都找不到你的手在哪裏。正如菲利普.斯塔克爾斯托夫所說:“最怕你一生碌碌無爲,還安慰自己平凡可貴。”吳校長展示的一張圖片,令人深思,一棵大白菜,當你不夠強大就是別人的菜,等你足夠強大就是別人眼中的風景。是任人炒,還是成爲別人仰望的風景,這由你決定。未來已來,將至已至,我們該如何適應AI人工智能時代下的教育變革,你準備好了嗎?

如果說吳校長激發了我們的危機意識,讓我們明白了作爲教師的責任擔當,那麼下午陳老師的講座,就我們對當前課堂教學改革如何尋找着眼點,指明瞭方向。

陳老師所在的成都新川外國語學校,爲每位學生配備了課堂互動學習反饋器,以技術倒逼理念變革,以如何用好反饋器爲契機,思考反饋投票到底投什麼?問題來自於教學設計本身,而教學目標的設定決定了教學活動。正如陳老師總結,“重構之要在於逆向設計,入道之始在於目標重構。”也許一節講座並不能讓我真正領會“基於數據的精準教學目標重構”的精髓。但是我覺得聽完陳老師的講座,給我最大的收穫是一種思想上的轉變,將教學理念的變革放在教學實踐活動中的細節處,從教學中的問題入手,抽絲剝繭,層層深入,將一個個教學難點轉變成一個個課題進行研究,前行的路上困難重重,但是隻要我們去做了,就一定會有收穫。只要方向是對的,再遠的路也不怕!

每一次的聆聽,每一次的反思,每一次的成長,讓每一步走得更加堅實。成長的路上感恩所有的遇見。感謝陝西明師育人教育,感謝吳校長的精彩講座,感謝陳老師的傾心分享。感謝領導給我的機會。期待接下來幾天的培訓。

提升教師素養心得體會 篇16

“世界上最美的風景是人的思想”。

短短一晚一早的培訓,確實收穫頗多。感謝學校,讓我能有幸聽到汪老師的課。只有睜開雙眼,你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在快速地變換更新着,包括學生的學習狀態、教師的教授方法。“活到老學到老”,只有不斷地學習、更新、反思,才能走向屬於自己的更好舞臺。

昨晚,汪教授說了這樣一句話:“站上講臺並不意味着你是一個合格的教師”。我細想,這不就是對我最好的告誡嗎。教學是一輩子的事,而作爲新老師的'我更應奮起直追不懈怠。在傳統上的教師專業成長階段,我們正處於“站上講臺”這一階段。角色落差、環境變化、生活節奏這些都要迅速消化,更多地把精力放到對學生、對教學、對課堂的研究上。作爲新老師:多傾聽、多借鑑、多模仿。在向教師學習的過程中要尊重在先謙虛請學。其次,除了對課堂、課程的把握之外,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通過寫論文等方式來提升自我專業素養。面對新時代的學生羣體,應本着繼承傳統、做好當下、面向外來的信念,做學生的引路人,讓學生敢去做夢、能去圓夢。

有趣有靈魂的老師纔是長久的老師。加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