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精選3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7K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

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情緒中自主學習,提高潛質,我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這是我們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真實體會。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精選30篇)

在班主任崔老師的策劃組織下,我們高二(2)班全體同學參與調查研究了這一研究課題。由於研究性課題的主要資料“線性規劃”是我們在高中數學第二冊上(試驗必修)第七章的學習資料,在以前學習的過程中就有許多同學由於無法聯繫實際合理想象而掌握的不是很好,因此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大家都用心參加,十分踊躍,加之此次研究性學習中親臨社會調查研究的機會十分豐富,我們也就更加的熱情投入,以求獲得更多的收穫。正是這種用心高昂的態度以及崔老師正確細心的指導,使我們最後的研究取得了成功。

下方我們就將聯繫實際狀況,具體談一談在研究過程中的心得體會。

一、準備充分目標明確

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很多同學都按捺不住興奮的情緒,想早點走到社會上實際調查,這時崔賀老師及時的阻止了我們,並且耐心的告訴我們只有準備充分,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資料,調查的具體對象是誰,調查的目的與好處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

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情緒,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我們按照崔老師事先計劃的五個調查任務不一樣的活動小組,自願報名參加自己想參加的小組。小組人員調整完畢後,我們就開始針對不一樣小組的調查對象自己準備相關資料。比如第一小組想要調查的資料是城市規劃、佈局與設計中的線性規劃問題。

於是在參考了網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報紙新聞等多方面信息後,組員們討論決定將調查對象設置爲xx街的設計改造規劃項目,調查地點設計爲天津街改造辦。確定好目標後,我們又用心準備自己想了解的資料,比如事先設想xx街改造工程中會有那些具體的線性規劃問題,不一樣問題中獲得效益的解決方法又是什麼,哪些規劃好的資料已付諸實踐並取得巨大的效益等等。

我們的其它四個小組也都是如此,精心準備,不留一點漏洞。正是由於我們充分的準備,明確的目標,使我們在之後的實際調查中,有理有據,從容不迫,如魚得水,獲得了巨大的成效。

二、團隊精神合作至上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發奮。這讓我們深有體會。有人說重點高中的學生都很自私,不愛幫忙人。然而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分明的看到了熱情幫忙人的同學,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比如第二小組,他們的調查資料是汽車調度中有關線性規劃問題。

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狀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齊開會商議補救之策。他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一樣。

組員負責調查地點的確定聯繫,組員負責對客運中線性規劃問題的利用的收集工作,組員負責查找在數學問題中,有關汽車調度的線性規劃問題,以及調查後效果的設想,組長負責調度協調。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他們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忙別的組員。正是正因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忙,以羣衆的利益爲主,第二小組的任務才能在失誤在先的狀況下完成的很好。

在五個小組之間,合作的關聯依然緊密,如果查找到與其它小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刻。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爲了共同的目標。

三、理論聯繫實際與抽象思維的潛質

作爲學生,我們所接觸到的只是書本上的知識,就應說,我們很難體會到自己此刻所學習的高深的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有什麼聯繫。然而在這次關於線性規劃的實際應用的研究中,我們驚奇的發現,原來我們所學習的知識如此廣泛而緊密的和我們的生活聯繫着。

正是如此,我們也越加期望能將自己的所學,應用到現實中來。然而事實並非如我們所料,比如說,車票的售價,這就是一個線性規劃的問題,但是它與季節,客流量,油價等等複雜的問題相關聯我們根本就無法解決。

正當我們愁眉不展時,崔老師告訴我們,線性規劃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廣泛,然而很多問題是十分複雜的,是我們的潛質無法解決的,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不去解決它。我們在課本上,練習冊上不是也見到過許多線性規劃的問題嗎,它們是怎樣來的呢?是人們在超多實際觀察後抽象出來的理想模型。

我們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用書本上的知識解釋實際中的線性規劃問題,和從實際中提取出理想的問題模型。在老師的指導後,我們又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產生了更深刻的認識,發奮的目標和方向也更加明確了。

比如第三小組,他們的研究資料是機車廠在生產機車過程中的線性規劃問題。他們將理論聯繫實際,分析出機車的材料,機車的外形,機車的速度,機車的動力種種因素對機車最後的質量以及機車廠獲得的效益之間的線性規劃關聯,並從中抽象出幾道與此有關的題目,如生產投料類題目。

其它小組也同樣透過不一樣的角度抽象出許多理想的數學模型。很多從前對線性規劃不很明白的同學,此刻不僅僅能夠用它解釋生活中的問題,甚至能夠自己出題考別人呢。一些數學成績不是很好的同學,也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了自身的潛質。這些會讓我們在以後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以上就是我們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的心得體會,它讓我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潛質,還是自身的學習潛質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

剛進入高中,一門新課――研究性學習――使我感到有些新鮮。所有新的事物剛接觸起來一般都不會那麼得心應手,因此對於這門嶄新的課程,學習了一年之後的我就有一番自己的心得體會。

上課之前,我十分激動,剛聽這門課的名字就很容易讓人想到這是一門讓我們學生做自主調查研究的課程,我們得自己動手、動腦,做調查時還得和陌生人說話詢問……而後,我還想到了十分十分多的關於學這門課會發生的一切,以及今後和老師同學之間和合作問題,自己心裏也是陰晴不定的。

最後要上第一節課了。我所在的研究性學習小組一共有七名成員:五個女同學和我們兩個男同學。我們的指導老師是我們班數學老師,而我們最終確定下來的研究課題是:研究紙張浪費狀況。老師還給組長解釋了我們這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好處以及方法,組長也給我們小組的成員們各自安排了工作。自此,我們爲期一年的研究性學習正式拉開帷幕了。

接下來的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們七個小組成員各司其職,但我們的研究進展卻不是很理想。我們雖然不是什麼都沒幹,但是效率卻極低,我想主要是正因我們幹起活來自顧自的,就連小組內部也是隻有分工沒有合作。很快一個學期過去了,我們的研究成果還遠遠沒有到達我們理想的那樣完善,就連上半學年的報告也是大家臨時想出來的。我們小組的人數在年級段就應算是最多的了,人多效率低,這個問題很快就被老師注意到了。

於是,高一的第二個學期又開始了,我們的輔導老師對我們小組進行適當的改革,之後我們的研究又緊鑼密鼓地開始了。這學期,我們加強了組織內部的合作,美其名曰:“六幫一”,我們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明顯的提高,從原來的一個人做一件事,到此刻的七個人做七件事,同學們的友誼也有了大大的提高。大家都忙的不亦樂乎,上學期沒完成的任務,這學期都很快的補了回來,到了期末,我還有超多的時刻來對我們的研究成果來進行“深加工”,以使我們的報告做到了盡善盡美。經過這一年的發奮,我敢說,我們沒一個人都沒有留下一絲的遺憾。

透過我們這次的研究成果,足見社會和個人對節約環保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而透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我所學到的東西也遠不止我一年前所想到的,這對於我是一段經歷,一段必須要經過自己身體力行之後纔會得到的經歷,我想這會使我終身受益的。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3

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的這一次研究性學習也即將結束。回想這一個多月來的日子,雖然是辛苦了點,但是收穫還是挺大的。在此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我學會了團結合作。在學習的過程中,組員們幫了我很多忙,也給我帶來了很多快樂。真的很感謝他們!

同時,經過了這次的研究調查,我瞭解到廢電池的危害性及其處理方法。在以後的生活中,我能爲環保工作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了!我期望我們的同學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能夠注重對廢電池的處理!也期望我們的沒一個同學都能多做做宣傳工作,大家一齊爲了地球的美麗而發奮!

從調查結果來看,市民對廢電池的瞭解程度並不是很來自深,在生活中對廢電池的處理方法也不正確。當然,在我的學習生活中也有同學不注重對廢電池的處理,他們大多數是丟棄在垃圾堆裏。這就需要我們多做宣傳工作了。

經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我的膽子也變大了很多。在與人的交際方面又有了新的認識。這將成爲我以後成功不可缺少的一步。

老實說,作爲一名文科生,我對研究廢電池方面並沒有多大的興趣。但是作爲地球母親的一個孩子,我想我有義務去了解廢電池的危害以及處理方法。雖然對化學方面我幾乎是一竅不通,但也略知道廢電池對環境是有危害的。但具體到底有哪些危害就不大明白了。因此我加入了這一小組。

經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活動,讓我有了許多收穫。雖然研究化學這方應對我的考試成績沒多大的幫忙,但對我的生活是有很大的幫忙的。

在生活上,我瞭解到了廢電池的危害性以及處理方法。我想這也許並不是的收穫吧!的收穫是我們組員之間的友誼!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4

透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讓我學會了組員的團結的力量等。例如我們上街發調查問卷、採訪時,遭到了許多人的白眼與不明白,但我們並沒有放下,我們檢討了自己的錯誤,選取更加適宜的話語與人交流。當天下午就發出了50到60份(三個人)。

這次的活動不僅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潛質,還鍛鍊了我們的口語交際潛質。這次的時刻較爲緊湊,使我們覺得課件還不夠完美,我堅信如果再有時刻的話,大家會完成的更好!

參加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我很榮幸,我們忙活了很久,選取我們組的題目時就吵了好久,纔將調查題目定下來,期間可謂一波三折,一開始發調查問卷時,個個臉都個性紅,個性不好意思,發完並收完了之後,便長舒一口氣,我和是統計調查問卷的,我們兩個搞了好幾天,忙得升入天堂了,忙完之後,手好酸,後背好疼,到了組長寫調查報告時,總是喜愛抱怨,她就是有點刀子嘴豆腐心,但還是把它寫完了,到了最關鍵的步驟時就要靠我們的老闆――了,我們幾個也未能幫上大忙,但還是能夠帶給一些小小的幫忙,更多的是在心中爲他們加油鼓勁,參加了這個組,讓我體會到了組內的團結是多麼的重要,在我們組長帶領下,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更加好了,我們在這幾個月的時刻裏,收穫了太多太多,使我們小組組員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更收穫了友誼。

對於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學會了付出,讓我體驗了一回真正的成長曆程,從最初的確定研究課題,到之後的發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做課件,研究報告,我們在一步步的走來,我們漸漸的體驗自己的汗水播撒的種子種出的瓜果最甜。

爲此我會更加的發奮體驗社會中必要的鍛鍊,從付出中快樂與收穫。

透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本來害怕陌生人的我,透過這次活動,使我改變了這個不太好的性格,另外這次活動也讓我從食品安全這一方面瞭解了社會的狀況,我和其他組員之間也加強了關聯,使得友誼之花開得更加漂亮。

透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知道了團結是一個組的必要條件,正是正因團結,我們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險阻,因此這是一次終生受益的活動。

在這次的研究性調查學習活動,我們利用了課餘時刻,進行了小規模的採訪與發放收回調查問卷,這讓我們瞭解了食品安全問題的狀況,透過這些方式,我們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實踐潛質,還加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既對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方面有了初步瞭解拓寬了我們知識與視野又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生活,這些成果使我們每一個組員都珍惜這一次鍛鍊的機會,在這些日子裏,我們互相幫忙,用心進取,在任務分工上分工明確,盡職盡責,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組員都受益匪淺。

另外,在課題上,我們透過調查的方式,知道了我國食品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問題,這也有助於我們踏入社會,去獨立的生活。

總之,這一次活動十分有好處。

透過這次調研,讓我學會了團結合作得到重要,我們利用假期的休息時刻一齊搞調查,我們開始時還知道怎樣搞,透過一齊討論後正式開始了我們的調查。這次調研不僅僅讓我們的友誼得到加強,還讓我們了結了此刻社會的重大問題,鍛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潛質。

我們一齊調查的時候我很開心,我堅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必須加入進來。

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情緒中自主學習,提高潛質,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這次研究性學習讓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潛質,還是自身的學習潛質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5

遠程教育研修猶如清風活水,給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我們教師看到了提高保教質量的契機,爲我們教師的成長提供了一條新路徑。在本次學習活動中,我受益匪淺,現將自己的學習體會做如下說明:

一、勤勤懇懇,積極研修

在研修過程中,我堅持每天進行網上學習,認真觀看各個專家的視頻講座,通過學習,解決了我在實際教學中遇到的很多疑難問題,使自己在師德修養、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駕馭課堂、把握教材、交流溝通、教學設計、班級管理、教學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更新了教育理論,豐富了教學經驗,爲今後從事教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結識了許多優秀的教師,開闊了視野,充實了自己。做到了積極認真的觀看專家的視頻講座。

二、受益匪淺,感受頗深

(一)網絡研修使教育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網絡研修是藉助於積累了巨大課程資源的網絡平臺,與不特定的教師就彼此感興趣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的過程。如果我們把沒有參與教研的教師比喻成“徒步者”,把使用傳統教研的教師比喻成“騎馬者”,那完全可以將使用網絡教研的教師比喻成“駕乘者”。“希望能有更多的機會參加一些高質量的教研活動,學習更多的知識”,是衆多一線教師的心裏話。他們已開始意識到自己專業發展的重要性,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正在形成。

(二)網絡研修使教學和研究充盈着成功的喜悅

網絡研修跨時空交流的特性,突破了專家、教研員與教師,教師與教師之間小範圍、短時間互動的侷限性,使普通教師與異地的同行、專家們一路同行。專家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一線教師的理論與一線教師的實踐相互促進;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使一線教師之間的經驗和優勢能得到互補。

網絡研修模式中的學習,一改傳統的、呆板的傳授模式,科學遵循動靜結合的原則。一方面爲教師提供高質量的靜態資源,另一方面堅持以教師爲主體,利用專家講座、在線答疑、討論板、感言等多種交互媒體提供動態助學,通過案例學習、問題探索、交流研討、自我評價等方式幫助教師構建自主學習的環境,促進自主學習的文化,最終形成學習共同體。

網絡研修爲教師打開一個敞開、明亮的世界,讓教師暢談教育的心得體會,議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思考讓教學更有效的對策。

三、繼續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雖然剛開始,在今後的學習中,我將更加努力,爲自身修養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網絡研修是良師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學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教師遠程研修會成爲我們前進的基石,網絡研修學習會助我們乘風破浪,飛向成功的彼岸。我堅信:我研修、我進步、我快樂!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6

通過這次社會調查,我覺得我收穫很大,我在這次任務中擔任記錄員,雖然任務算是最輕的,重要是對各個來訪對象作簡要的文字記錄。這次調查,使我們更早地接觸了社會,學到了很多的東西。

經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經過對望牛墩的一番調查,今天我才真正的覺得自己是一個望牛墩人,經過對望牛墩文物古蹟的調查,我覺得自己更深刻的瞭解瞭望牛墩,瞭解瞭望牛墩的人情風俗,瞭解瞭望牛墩的過去與將來的去向和趨勢。

這次的調查活動還使我學會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上,學會了困難自己想辦法解決,使我初步瞭解到人與人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爲我以後更好的適應社會提前打下了基礎。這次活動使我的綜合實力得到了提高,特在些感謝學校給予了我們這次機會,增強了我們的能力。也感謝在調查中給予支持的每一上人和小組的其它成員。

經過這次活動使我更加的瞭解到研究性學習的真正意義,使我更深入的瞭解到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研究性學習"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教育部新課程計劃的一門必修課。不同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應該對應不同的教學方式。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必須有效地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要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學生學的方式,形成一種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並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積極教學方式。研究性學習正是適應這種要求的一種教學方式。與傳統的授受式教學相比較,它着力於學生的學,強調學生的探究和創新,教師只是指導者和幫助者。研究性學習應該體現出探究性、主體性 、交互性、過程性、開放性等特徵。

在老師精心的指導之下,我們的研究性學習終於拉開了序幕。這次研究的是東莞的歷史文化遺蹟,並要求我們對這些文物古蹟有一番的瞭解,我和我的朋友組成了一個組並開始了我們的調查。

在調查之前,我們可算是做足了準備,我們首先制定了一個計劃,要求我們在什麼時間內要完成什麼事情。於是一系列的調查就在寒假的時候激烈的展開了。在整整的一個寒假裏,我們“出動”了很多次,這個寒假是我目前爲止最有意義的一個寒假。實踐階段中的一次採訪中,我們本來是帶着一顆忐忑的心,甚至擔心,採訪過程中自己無話可說,但當我們真正去做的時候,卻發現:原來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困難,相反,我們做得很好,只是先前缺少挑戰的勇氣罷了,而人貴在能夠挑戰自我,超越自我!不要輕易對自己說不行,即便是失敗,我們仍然需要不斷挑戰自我,在挑戰中,我們定能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路始終是我們自己走出來的!(很可惜調查的原件卻不翼而飛了)

很快在第八週,我們的成果就要展示在同學們的面前了,那時我們很緊張,不知道我們的成果是否會得到同學們和老師的認同。可是我們沒有時間猶豫了,展示會終於開始了。坐在教室裏,看到周圍一個個熟識的身影,我的心跳加快了,雖然這之前也曾經過幾次排練,然而,我始終克服不了膽怯的毛病,直到聽到講臺上的老師說"下面請第七組的同學來展示他們組的調查成品„„"我才機械地走上講臺,可也正是由於緊張,說話的語速似乎也呈加快趨勢,而我自己卻有種"不知身在何方的感覺了"。

下面我來談談我你們這次的研究性學習的收穫吧!

1.培養了我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總目標。它要求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不拘泥書本,不迷信權威,不墨守陳規。它要求指導老師儘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並適時適度地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思路、新方法。

2.培養了我們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即一種懷疑精神,一種探索意識,它是創造的起點,沒有問題意識就沒有創造性。高一年着重培養學生學會從社會生活現實中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這裏的問題並不是傳

統課堂上教師向學生提出的記憶性問題,而是實際問題。研究性學習從一開始就把目標指向

我們問題意識的培養上。

3.培養了我們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當今社會,競爭與合作並存,具備積極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際交往技能是現代人高素質的一個重要標誌。小組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有效組織方式,這不僅有益於課題研究的開展和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更是爲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使他們在與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問題、制訂方案、收集信息、尋找答案、完成研究課題的過程中,學會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如何表達自己的觀點,如何與別人達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的成果等等。

4.培養了我們關注現實、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和責任感

引導學生對這些問題加以研究,可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實際、關注人類發展的意識,增強責任感。

研究性學習是以培養創新精神、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爲基本目標,以我們自創的聯繫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的某些課題或專題的研究爲主要內容,以我們的自主學習爲基本方式,從問題的提出,方案的設計到實施,以及結論的得出,完全由我們自己來做,是重過程不重結論的開放性課程。研究性學習的基本特徵是學生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主動探索、發現和創新,對發揮、發展學生的興趣、想象力、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促進我們自主學習,主動發展,轉變學習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如果我們能夠圍繞自己喜歡的現代技術、生產、生活等某領域的某一前沿課題進行研究,拓展知識面和學習視野,初步形成較強的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團結協作和社會生活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性學習能力和較強的選擇能力,初步確定我們自己將來的發展方向,並打下一定的科研基礎。

因此,作爲老師的應該按照我們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規律去確定高一年級研究性學習的重點。再通過我們自主探究,使之由感性認識逐漸上升到理性認識。即由瞭解研究性學習到初步學會研究性學習,到學會研究性學習,再到具備一定的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7

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幾點心得體會

1、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精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開啓學生思維大門的鑰匙。實驗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起重要作用。さ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時,教師要注意引導,特別是對七年級學生自主實驗的指導,要從容易的實驗開始,要確保實驗基本能順利進行,要避免實驗難度過大、實驗失敗過多而打擊學生的信心和積極性。

2、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

生物實驗教學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但學生的自主實驗更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驗能力。學生在自主實驗中出現混亂和無目的的實驗、達不到要求是在所難免的,但經過交流、總結經驗,學生會找到原因並迅速提高。而在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僅僅以重複、再現課本的實驗步驟來驗證生命現象,多不能理解爲什麼按這樣的步驟試驗,試驗結束後,也忘了實驗的方法步驟和原理,實驗技能特別是自主探究和創造性實驗的能力難以提高。當然,在培養學生自主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觀察、實驗的目的和作一些提示,避免過多分散學生的精力,而且既要學生自主觀察又不能讓學生盲目的去觀察,要讓學生先思考怎樣去觀察、試驗,準備解決什麼問題等,要做到心中有數,還要注意指導學生按一定的科學方法去觀察、實驗纔有實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實驗操作能力必須在實驗過程中反覆教育學習學習再學習,實踐實踐再實踐和強化,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能力不斷提高。

3、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分析、概括和表達能力。

實驗往往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會通過小組、班級交流或自主地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而且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會更強,因此更能培養學生分析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的能力。爲達到這樣的效果,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實驗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學生多動腦、注意觀察、多問爲什麼;其次實驗後要交流成敗優劣的原因和經驗,使學生在自主實驗和交流中不斷分析判斷,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使學生的實驗技能和分析、歸納、判斷能力不斷提高,不要僅僅追求實驗達到成功的效果。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多啓發學生進行分析、討論作出結論,以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植物在缺水、施肥過多的情況下都會萎蔫,讓學生討論其原因是什麼?應怎樣解決才合理等,這樣讓學生多分析、討論常見的一些現象,養成愛動腦的良好習慣,才能使學生分析實驗和解決實驗的能力更快地提高。

4、通過研究性學習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除了得到教師的部分提示和指導外,主要靠自己或小組合作、討論開動腦筋去設計實驗方法、步驟,甚至自己找實驗器材,並在實驗過程中或結束後的交流中解決問題和錯誤。因此,自主實驗有更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學生自主實驗過程中,通過引導學生出找出問題來開闊學生的思維空間,使學生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中培養和提高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5、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放開學生的手、腳,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要想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放開學生的手、腳,不要牽着學生一步一步地走,讓學生自主地去模仿、去比較、去嘗試、去創新,教師要相信學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實驗,允許學生實驗失敗,鼓勵他們從失敗中找原因,再次實驗直到成功,要讓學生從實驗中品嚐到成功的喜悅。但在放手實驗時,首先要讓學生帶着一定的目的去實驗、去探究,然後引導學生總結實驗經驗並分析得出結論,從實驗中體會出知識來,這樣既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發揮了學生的主導作用。如:在指導學生自主探究“骨的成分”時,教師提示學生做實驗前思考可用什麼器具代替酒精燈、用什麼替代稀鹽酸、要注意哪些安全問題、實驗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和分析實驗現象及不當或錯誤之原因,然後再試一試。學生在家自主實驗時有的用煤氣火焰煅燒魚骨頭,有的用蠟燭或煤油燈煅燒骨頭,有的將骨放在酒精燈上煅燒,有的用醋精脫鈣,有的用米醋脫鈣。實驗結果、實驗現象、得出的結論都有差異,但有的學生通過對比得出在家裏可用煤氣代替酒精燈煅燒魚骨、可用酸醋代替鹽酸的結論。顯然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了探究科學的積極性、併發揮了自己的潛能。

6、通過研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蒐集信息、處理信息、應用知識的能力。

由於自主實驗是學生在教師有限指的導下進行探索性的實驗,而不是由教師規定完整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後再由學生去做驗證式的實驗,因此學生在自主實驗過程中,爲了計劃實驗或解決實驗過程所出現的問題,會通過看課本、找資料、交流、合作等各種方式尋找解決的辦法,從而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蒐集、處理、應用知識的能力。

總之,研究性學習可以啓發、引導學生可前課後自主實驗,對於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要真正發揮學生自主實驗的作用,教師要經常對學生強調自主實驗的重要性,並給予一定的指導、培訓,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活動後的檢查、交流,避免流於形式。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8

學校開了每週兩節的研究性學習的課程使我們在學習課堂的知識外還有更多的機會將課堂的知識加以運用於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我參加的是數學的研究性學習,研究的資料是“近視與課桌椅高度的關係問題”。在那裏面,我們首先透過對同學們的近視狀況進行統計,然後進行了對各種類型課桌椅高度的調查,並製作了幾十份問卷調查、訪談活動、實地考察、製作模型等等。

在這樣生動而自由的課堂上,我們分別在教室、圖書館、電腦室、年段室進行了小組之間的討論以及對其相關資料的收集。就這樣,我們用數學的思想和知識加一堆克週一的研究,是我名字另一種課堂上的學習到了知識。

研究性學習這樣的課程對於教育學生的研究性精神以及開闊學生們對課外知識的瞭解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對我們而言,更重要的是是我認識到這樣的活動性課堂是有利於我認識有團隊精神的作用。不僅僅能夠提高研究性學習的本身的價值,更使得研究的故事提高和研究方面的多樣性。

研究性學習讓我們對學習更加熱愛,同時也是我們提高學習的好的方法。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9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 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並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共同構成“綜合實踐活動”,作爲必修課程列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

一、問題的提出

1.背景

經濟的全球化,知識經濟時代的臨近,對創造性人才,對勞動者的創新精神提出了前所未有的緊迫要求。第三次“全教會”着眼於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高度,明確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受諸多因素制約,課程改革可以視爲舉措之一。各門課程的實施都應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宏觀背景。

教育界內部對課程改革的探討始終是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點。我國的課程建設曾受到國際課程整合理論的兒童中心(杜威)、結構中心(布魯納)和人本主義的認知--情意整合論等流派的影響,20世紀90年代經過廣泛的實踐,確立了三大板塊課程,即:必修課+選修課+活動課。儘管這三個板塊的劃分在邏輯上還顯得不夠清晰,但它在實際運作中卻是簡便易行的。另一種劃分是按課程設置權限分爲:國家課程十地方課程十校本課程三個板塊。這兩種劃分課程的表述,都是從課程外在的、外顯的屬性來進行的。90年代末,人們愈加重視在課程的內涵上進行挖掘,提出應注重課程三性,即:基礎性、拓展性、研究性。以課程改革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實踐爲基礎,研究性學習課程的出現可以說是應運而生,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中觀背景。

校本課程的開發,是課程改革中較爲活躍的一塊園地。多樣的校本課程,如培養興趣愛好和發展個性特長的,以及品德類、心理類、科技類、人文類、休閒類等。校本課程的深度開發向何處去?研究性學習課程確是一個理性的價值方向,這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微觀背景。

2.爲什麼要提出研究性學習

(1)實施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重要的着眼點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學生知識的獲得、能力的提高、行爲習慣的養成,歸根到底是學生學習的結果。所以,學校教育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是要讓我們的學生形成怎樣的學習方式。在原有教育、教學條件下,許多學生的學習偏重於機械記憶、淺層理解和簡單應用,僅僅立足於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知識傳輸。這種學習方式十分不利於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一狀況,當前教學改革的一個重點是通過教學目標、內容和途徑方法調整,幫助學生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在開展有效的接受學習的同時,形成一種對知識進行主動探求,並重視實際問題解決的主動積極的學習方式。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起了組織、指導作用,在時間安排上更多的是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活動。這樣的教學活動顯然與被動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不同,對於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養也較爲有利。

(2)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的掌握和運用,需要依託相應的課程載體。

只要教學處理得當,原有的課程內容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展開。我們的許多優秀教師,正是在原先的學科課程教學中,既有效地指導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探究的意識和能力。因此,在各科教學中重視學生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養,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如果能在各科教學中都做到既打好基礎,又培養創新精神,那是教學上的很高境界。但是,從目前情況看,更廣泛做到這一點還有困難。

第一,相當一部分教師的傳統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爲形成定勢,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條件變化不大的情況下,要實現教學行爲方式的重大轉變從而指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需要有一個較長過程。

第二,基礎性課程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打基礎”(進行基礎知識教學和基本技能訓練)與培養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關係,對於大多數教師來說,都是一個有待解決的新課題。

因而,如果能開發出一種新的課程類型,它的實施主要地採取研究性學習方式,那麼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的改變,就會比較容易實現。

(3)原有的活動課實踐的發展需要新的生長點。

近年來,活動課作爲一種與學科課程相區別又相補充的課程類型,在學校教育中廣泛實施,爲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拓展了極其重要的陣地。活動課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樣,很受學生歡迎。但是在實踐中,已有的活動課較多的還是着眼於學科教學內容的深化與拓展的知識類活動課,着眼於培養生活、職業技能和動手能力的技藝類活動課,着眼於陶治性情、健體強身的文體類活動課等。普通高中的活動課相比,它應提高在何處?如何實現活動課在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上的獨特的作用?這些都是有待於解決的問題。綜合實踐活動板塊中研究性學習的設置,爲高中階段活動課實踐的發展和水平的提升,找到了一個新的生長點。

(4)每一個高中生都具有發展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很大潛能。

以前也有不少科技小組,學生們在指導教師引導下,開展研究探索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但這些小組往往只有少數成績優秀的學生能夠參加。我們能否爲全體同學提供這種開放性研究活動的機會?已有的實踐經驗表明,每個高中生都具有充分的發展潛能,學習成績差的同學探索慾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不見得就比別人差。

(5)各地學校都有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可能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要結合學生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選擇研究專題,同時要充分利用本校、本地的各種教育資源。各地學校的內、外部條件雖然有較大的差異,但都具有可供開發、利用的教育資源,學生也都能從本地實際出發,尋找到他們感興趣和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越是困難的地區,對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和能力的需求越是迫切。

(6)有助於改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爲。

3.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

實施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設置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於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爲主的學習方式,爲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於實踐的機會,促進他們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策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爲也必須發生轉變。在研究性學習中,教師將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在參與指導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必須不斷地吸納新知識,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並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當前,受傳統學科教學目標、內容、時間和教學方式的侷限,在學科教學中普遍地實施研究性學習尚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將研究性學習作爲一項特別設立的教學活動作爲必修課納入《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試驗修訂稿)》,將會逐步推進研究性學習的開展,並從制度上保障這一活動的深化,滿足學生在開放性的現實情境中主動探索研究、獲得親身體驗、培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

二、研究性學習的特點

研究性學習具有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的特點,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着解決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爲解決問題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

1.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的內容不是特定的知識體系,而是來源於學生的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立足於研究、解決學生關注的一些社會問題或其他問題,涉及的範圍很廣泛。它可能是某學科的,也可能是多學科綜合、交叉的;可能偏重於實踐方法,也可能偏重於理論研究方面。

在同一主題下,由於個人興趣、經驗和研究活動的需要不同,研究視角的確定、研究目標的定位、切人口的選擇、研究過程的設計、研究方法、手段的運用以及結果的表達等可以各不相同,具有很大的靈活性,爲學習者、指導者發揮個性特長和才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形成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

“研究型”課程,要求學生在確定課題後,通過媒體、網絡、書刊等渠道,收集信息,加以篩選,開展社會調研,選用合理的研究方法,得出自己的結論,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它的最大特點是教學的開放性。

(1)教學內容是開放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題目,並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爲研究課題。

(2)教學空間是開放的。強調理論聯繫實際,強調活動、體驗的作用。學習地點不再限於教室、實驗室和圖書館,要走出校門進行社會實踐;實地勘察取證、走訪專家、收集信息等等。

(3)學習方法、思維方式是開放的。針對不同目標,選擇與之適應的學習形式,如問題探討、課題設計、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要綜合運用多門學科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了,思維方式從平面到立體,從單一到多元,從靜態發展到動態,從被動發展到主動,從封閉到開放。

(4)收集信息的渠道是開放的。不是單純從課本和參考書獲取信息,而是從講座、因特網、媒體、人際交流等各種渠道收集信息。

(5)師生關係是開放的。學生在研究中始終處於主動的地位,教師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務者的角色。提倡師生的辯論,鼓勵學生敢於否定。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習的內容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確定的研究課題:學習的方式不是被動地記憶、理解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是敏銳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提出問題,積極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探求結論的自主學習的過程。因此,研究性學習的課題,不宜由教師指定某個材料讓學生理解、記憶,而應引導、歸納、呈現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由展示一個案例、介紹某些背景或創設一種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可以自教師提出,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和提出。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自己得出結論。

3.實踐性

研究位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爲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三、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1.研究性學習的目標定位

研究性學習特別注重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社會性實踐活動,它的目標定位與一般的學科教學目標既有一定聯繫,又有較大的差異。具體強調的是:

(1)培養收集和處理的信息能力。

從認知心理學信息加工理論的角度看,學生開展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信息處理的過程。與以記憶、理解爲目標的一般學習方式相比,研究性學習過程圍繞着一個需要研究解決的問題展開,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爲結束。就研究性學習的過程而言,需要培養學生髮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提出解決問題設想的能力,收集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和得出結論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並要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其中,在一個開放性環境中學生自主、主動懼和加工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是個關鍵。

(2)發展創新精神,獲得親自參與研究探索的積極體驗。

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活動的過程。一般而言,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所獲得的成果,絕大多數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圍同學現有基礎上的創新,還不大可能達到科學發現水平。研究性學習強調通過讓學生自主參與、積極參與類似於科學家探索的活動,獲得體驗,逐步形成一種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喜愛質疑、樂於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傾向。

(3)學會溝通與合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人們合作探索的結果,社會的人文精神弘揚也把樂於合作、善於合作作爲重要的基石。但是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的機會並不多,且較多停留在口頭引導鼓勵的層面,弄得不好,很多還是說教。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正是一個人際溝通與合作的過程,爲了完成研究任務,一般都離不開課題組內的合作以及與課程組外人士(如指導教師、社會力量、研究對象)的溝通合作。所以,研究性學習也把學會合作作爲重要的目標。

(4)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創新精神培養只有同科學態度、科學道德的培養統一起來,纔會真正形成對社會、對個人發展有價值的結果。已有的實踐告訴我們,同學們參與課題研究是饒有興趣的,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幾乎都會碰到各種問題和困難。學生要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從實際出發,通過認真踏實的探究,求得結論的獲得,並懂得尊重他人的成果。

(5)發展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聯繫社會實際開展研究活動,爲學生的社會責任心和使命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創造性和認知能力,而且還要學會關心社會的進步、祖國的前途、人類的命運、經濟的發展、環境的保護,爭取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昇華。

(6)激活各種學習中的知識儲存,嘗試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多門學科的知識積累,爲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了有利的基礎。但是,如果讓這些知識長期處在相互分割和備用的狀況之中,它們就會被遺忘,就會逐漸推動可能發揮的效用。研究性學生的重要目標是在綜合運用中提高各科知識的價值。

從研究性學習的上述目標看,它對於實施以德育爲核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對於學生從事各門各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培養積極性都是大有好處的。

2.研究性學習的目標

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運用,注重學習的過程和學生的實踐與體驗。需要注重以下幾項具體目標:

(1)獲取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參與類似於科學研究的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逐步形成善於質疑、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努力求知的積極態度,產生積極情感,激發他們探索、創新的慾望。

(2)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研究位學習通常圍繞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展開。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和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資料,調查研究,得出結論並進行成果交流活動,引導學生應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學習和掌握一些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圍繞研究主題主動收集、加工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過研究性學習,要幫助學生學會利用多種有效手段、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學會整理與歸納信息,學會判斷和識別信息的價值,並恰當的利用信息,以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學會分享與合作

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是現代人所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研究位學習的開展將努力創設有利於人際溝通與合作的教育環境,使學生學會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創意及成果,發展樂於合作的團隊精神。

(5)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道德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要認真、踏實的探究,實事求是地獲得結論,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和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磨練不怕吃苦、勇於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對社會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學生要深入瞭解科學對於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3.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

“後工業社會”將會給教育提出什麼要求?現在有兩條思路:一條思路是“高效的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假設是:運用先進的學習方法,可以充分開發人的學習潛能,學習方式的革命將成倍,甚至十倍、百倍地提高人的學習速度。因此,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應該特點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包括各種快速閱讀法、記憶法、思維技巧以及多媒體技術的運用。

另一種思路是“研究性學習”。這條思路的基本觀點是: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應該提供研究性的學習,即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

上述兩種思路對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作出了各自的解釋,但從兩種學習方式所蘊含的教育理念及其教學實踐來看,二者之間卻存在着很大的差異。

所謂高效的學習,十分重視學習方法的學習,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習的效率。它強調“授人以漁”,但實際上並不關心打到的是什麼“魚”。高效的學習所追求的,首先是掌握知識的量而不是質。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工業時代注重單位時間效率的觀念。

與高效的學習相比,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學習可以分爲三個層次:一是概念的學習,通過概念來了解事物的性質;二是規則的學習,懂得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繫;三是問題解決的學習,即運用概念和規則來解決實際問題。研究性學習主要是第三層次的學習,其目的是發展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是它與一般的知識、技能學習的根本區別。

研究性學習與高效的學習並不是對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但從學校教育的時代特徵來看,研究性學習無疑應該是信息時代中占主導地位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在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的大背景下,倡導和探索中國小生的研究性學習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未來的教學組織形式將是研究性學習加上個別化的集體教學,並將成爲21世紀學校教育中教學形式的主要特徵。

四、研究性學習的心理學基礎

認知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從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角度,奠定了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基礎。研究性學習觀具有科學性、主體性、探索性、創新性的基本特點,具體描述如下:

研究性學習觀是建立在現代學習理論基礎上的科學學習觀,學習過程是積極的有意義學習過程。

從學生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學生有探究和創造的潛能,研究性學習本身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機以及求知慾。

研究性學習重視運用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學生學習的認知規律。

研究性學習關注知識表徵,認知結構的發展及問題解決。

研究性學習不僅在於獲得問題解決的結果,更注重學習創造性與主體性人格培養,並以此作爲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目的。

學習心理學家在提出研究性學習理論的同時,也探索了研究性學習的操作模式,具有代表性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相結合的模式

布魯納發展發現學習模式,這種學習模式已形成了一種發現式教學方法羣;奧蘇貝爾用有意義學習的觀點巧妙地結合了學習過程中的發現與接受。發現學習和接受學習相結合的學習模式,與研究性學習觀是相一致的。

2.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模式

建構主義由皮亞傑的結構的觀點發展而來。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把研究性學習分爲三個階段,即衝突階段、建構階段和應用階段。研究性學習的建構主義學習模式,重視學生在知識內化過程中探索研究的作用,重視教學過程中有關問題情景的創設,重視知識結構的更新,因而在學科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3.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建立在認知心理學理論的基礎上。問題解決模式認爲研究性學習即是對學習問題的解決過程,學生是主動的信息加工者,問題解決是對問題空間的搜索。因此,研究性學習過程有這樣三個基本特徵:目的指向性。學生學習是有目的的過程,最終要達到某個終結狀態;認知操作。學生的學習依賴於一定的學習與思維策略,並依此來進行一系列的認知操作;操作序列。學習活動包括一系列的心理過程和系列。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把學習過程分爲三個階段:問題表徵階段;策略選擇階段;反思結果階段。

研究性學習的問題解決模式,實際上把學習過程與科學研究過程相比較,認爲學習方法與科學研究方法具有相似之處。近年來這一學習模式倍受關注。

4.研究性學習的創造性模式

研究性學習的創造模式,強調了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這樣一些過程。問題情景的探索過程。智力與思維方式的弘揚過程。元認知監控過程。

創造性學習模式已被廣泛地應用於數學、自然、音樂等學科教學中,這種學習模式不僅有利於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且有利於學生的人格發展,有利於貫徹研究性學習觀,因而是一種具有生命力的學習模式。

研究性學習是廣義的問題解決過程,這個過程包括三個層次的學習過程:問題解決的知識表徵過程;問題解決的認知過程;創造性解決問題過程。

研究性學習模式在形式上具有各自的特色,但從心理結構來分析,均應包括以上所論及的心理結構。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0

廣東省教育廳科研辦負責人介紹的上海市教育局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信息引起了筆者的興趣與關注。同年11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中學地理優秀論文交流研討會”上,筆者得知在韓國漢城舉辦的第三屆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地理知識競賽中,我國中學生代表隊最大的弱勢是地理研究能力明顯不足。同時獲悉教育部即將出臺新的“普通高中教學計劃”中可能將“綜合活動實踐”列爲必修課。上述促使了筆者下決心進行“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教改嘗試。回校後筆者在高一地理備課組會議上提出了這項教改實驗的基本設想:即取消高一年級上學期地理課程的期終考試,取而代之的是組織和佈置學生在寒假進行地理相關課題的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等活動,並要求學生寫出相應的地理小論文作爲期終考試的答卷。這項改革得到備課組全體教師的贊同和學校領導的支持。而且出乎意料的是,這項教改活動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和積極參與,並獲得了巨大成功。學生的參與熱情之高,投入精力之多,調查內容之廣、論文水準之高均超出我們的預想。其中約30篇較高水平的地理小論文編輯爲《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與創新思維》一書已由廣東地圖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項教改實驗還榮獲20xx年廣東省教育創新成果二等獎。

二.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概念與內涵。

所謂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模擬地理科學研

究的方式去獲取地理信息,應用地理知識和技能分析其因果聯繫,並提出解決地理問題的方法與建議。當然,學生研究的地理問題不可能是類似天體演化、地殼運動、氣候變遷等高難度的純地理理論,也不可能是大空間尺度範圍的國家或省區工農業區劃問題,而應該是與學校所在地密切相關的社會問題。諸如環境污染與保護、地方小氣候、城市工業及交通佈局、古建築保護和旅遊業,城市商業網點、住宅小區與樓價因素、公園綠地、公交路線等與羣衆生活、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社會熱點與焦點。

從研究的過程來講,它主要應該體現了學習方式的改革。因爲中學生的地理研究也未必嚴格具備科學研究中的嚴謹性與規範性,一般來講大多是已有科學研究成果的“再發現”,應努力避免過於強調學術化與成人化。學生通過課題確定、方案設計、問卷調查、訪問與查閱資料、取樣化驗、互聯網查詢、統計分析、模擬體驗等多種形式,研究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地理現象與問題。其核心是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的體驗,從而形成一種正確的科學態度、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習得一定的社會實踐和科學研究能力,激發出潛在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地理學是研究人與生存環境之間關係的一門科學。其思維方式的特點主要表現在研究立意注重於“人地關係”,研究角度上偏重於“空間結構”,而因果分析上注重“綜合性”集成,同時還需運用“前瞻性”思維來預測某種地理事物與現象的發展前景。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既因爲其偏重於研究社會生活中的地理問題而不同於偏重於自然地理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動,也因爲其研究的視角偏重於地理位置與空間結構而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社會調查。譬如:“城區電影業的發展與展望”與“城區電影院合理性佈局的探討”兩個課題的主題完全不同,後者比較符合地理意義的研究範疇。

三.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基本特徵。

1.重視學生參與和合作學習。

教師只是扮演“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爲學生創設一種有利於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情境和途徑。譬如提供可參考的研究課題,建議應採取的調查方式及資料收集渠道,介紹一些資料整理與圖表繪製方法等。要特別注意的是,學生研究的課題可能未必是教師熟悉的內容,教師的指導過程往往也是再學習的

共同參與過程,應以平等的身份參與研究。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人翁。學生自由組成研究小組、自我選擇研究主題、自主設計調查方案和組織調查、自主分析資料和撰寫論文、自我評價等。在學習活動中,學生除了選擇和運用課本上的地理知識外,更主要的是廣泛獲取未經加工處理的第一手資料,並進行處理和提取信息,有效地表達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譬如“汾江河水污染調查”中,許多學生就到沿河不同地段取水樣回校化驗,取得第一手資料來說明問題。

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在動員學生全員參與的同時,更注重合作學習這樣一種學習組織方式。因爲許多地理問題的背景複雜,空間跨度大,需要依靠學習夥伴的集體智慧與分工協作。如“城區農貿市場的調查分析”中,該組同學共同研究了調查方案、問卷表格。並在同一時間內對位於不同位置地段的農貿市場進行問卷調查(人流量、菜價、居民滿意率等)。這一過程中,合作既是手段,也是目的。一方面可以提高調查的可信度,另一方面培養了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以獨身子女爲主的學生羣體中,特別需要強化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

2.重視過程體驗和實踐能力。

地理研究性學習的成果不一定像物理製作等理科活動那樣帶來有形的具體成果,更多的可能是提出一種見解,產生一個方案。其社會調查、實地考察的活動過程是學習者本身通過親身實踐獲得的體驗和感悟。這種直接體驗往往容易內化爲個人經驗體系和價值觀體系的一部分。這種直接體驗中產生的感悟與閱讀地理課本或聽教師講解產生的感悟效果是完全不同的。這種親身實踐中的體驗與感悟也有助於形成自覺指導行爲的個人價值觀。如“城區私人摩托車的急速增加與大氣污染”調查組通過上下班高峯時期十字路口的觀察體驗,再次切身體會到城市私人摩托車數量劇增帶來的嚴重大氣污染後果,並因此提出了限制摩托車上牌和

調整行駛路線的幾種方案。

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旨在培養學生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其過程不完全受地理知識掌握量的限制,更多地是考察學生運用地理知識的技能。如“關於傳統快餐業與洋快餐業的調查”中,地理課本中從未涉及到麥當勞、肯德基等洋快餐業在中國的發展情況。但該小組通過分析研究發現洋快餐進軍中國時,既考慮了城市消費水平的宏觀因素,在具體選址時也考慮了人流量大的商業黃金地段這一有利區位因素。他們設計的問卷調查中涵蓋了地理位置、交通通達度、感知印象與渠道、食物品種與飲食習慣、顧客構成、用餐時間、裝潢設計等多種因素,又將統計資料轉繪成形象直觀的柱狀圖、扇形圖、曲線圖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得可謂淋漓盡致。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通過這次學習活動已具備了一種基本的科學素養和科研能力。

3.重視社會問題和價值觀培養

從學生自主選擇和確定的研究課題來看,絕大部分課題都緊密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反映國計民生中的熱點。純粹自然地理的考察選題極少。一方面表明學以致用研究社會問題是研究性學習的又一基本特徵。同時也表明地理學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和應用功能。這在過去中學地理教學中是比較忽視,或者說體現不足。學生選擇的課題中,既有調查大氣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的調查,也有調查商業網點、農貿市場、住宅小區與樓價因素的調查,還有調查城市綠化、公園建設、公交路線、古建築保護與旅遊業發展等等。凡此種種,無一不是城市社會生活中的熱點。

正因爲調查分析社會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在無形的親身體驗中和批判性思維中內化和形成了一定的個人價值觀體系。如地理學闡明的人口觀、資源觀、環境觀及區位觀等。同時,也強化了學生的憂患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許多學生在論文中都談到類似的深刻體會,甚至出現了“保護我們擁有的每一滴水”的強烈呼籲等。應該講,這種價值觀培養的力度和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容易達到的。

4。重視辨證思維與創新思維。

許多社會問題的產生與發展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下的結果,其結果又往往是積極性和消極性的並存。譬如,陶瓷業是佛山市的支柱產業之一。它的發展既帶來了居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時又造成環境質量與居民生活質量的下降。學生在此類的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中逐漸懂得了事物都是一分爲二的,應該用辨證思維的方法來分析問題,並抓住問題發展到某一階段的主要矛盾及主要的矛盾方面,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譬如城市樓價的影響因素是極爲複雜的,學生通過研究發現樓盤的地理位置、交通通達度、大氣環境質量、綠化與配套設施、樓層與朝向、周邊商業環境都是影響樓價的重要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影響居民生活方便與否的地段位置。在類似這樣的分析中,學生通過主動的實際分析無形中形成了辨證思維方式,效果比課堂灌輸要好得多。

許多學生在實地考察分析中產生了頓悟和靈感,提出了許多有新意的建設性意見,表現出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如有的學生對佛山現有的綠化歸納成若干種綠化方式,並分析各種綠化方式的適宜地段及利弊。有的學生根據佛山城區人口已進入老齡化階段,提出住宅小區應考慮有利於老齡人口生活與健身、娛樂的配套設施。有的學生髮現農貿市場賣菜提供塑料袋盛裝,結果加劇了“白色污染”,因此提出紙袋替代方案。諸如此類,不經過有心的實地考察與分析,不可能形成類似有創意的觀點。我們在佈置此項活動和論文評閱中,均提倡有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

四。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組織實施。

組織是否得法是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成功的關鍵。大致可分成以下幾個步驟:

1.指導學生確定研究課題。教師應根據學校所在地社會經濟與環境發展中

表現出的突出問題及與地理的相關性,事先擬出供學生參考選擇的題目。一般而言,大多應該是有關工農業佈局、城市與交通建設、環境污染、生態惡化、商業網點、房地產規劃、旅遊發展等涉及地理學研究的問題。並且儘可能根據當地特色將題目具體化,如“佛山市明清古建築羣的分佈及保護”、“佛山市陶瓷業發展、佈局及帶來的環境污染與對策”等。同時,應鼓勵學生自我選題,不要侷限於教師提供的選題,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力。

2.傳授學生進行調查、獲取資料的途徑與方法。因爲學生缺乏社會經驗,往往不知如何進行具體的調查和收集資料。教師有必要告訴學生調查的一般去向。如去公交公司或汽車站了解公共交通情況,而公園與綠化情況則需去園林處瞭解。許多資料可以在互聯網上查詢,教師可以事先查詢並提供給有關政府部門的互聯網網址。

3.指導學生設計調查問卷表格及資料分析方法。最有效的辦法是提供若干份問卷調查與統計分析圖表的樣張讓學生參考與模仿。這樣做有助於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設計調查方案時,一定要提醒學生考慮諸如地理位置、交通位置、人流量、車流量、污染物排放量之類的地理因素,以免將社會調查替代了地理調查。要特別提醒學生在調查過程中注意條件控制,不能弄虛作假,這樣調查的結果更有科學性和說服力。

4.指導學生如何撰寫論文和表達觀點。既可以提供論文範文供學生參考,也提倡學生不拘形式,但要求學生論文必須根據調查資料提出論點和論據。有一定的論證分析,主題要鮮明,論據應有理,資料應客觀並儘可能轉化爲直觀易懂的圖表。參考引人他人資料應說明資料來源,行文儘可能簡明扼要和條理化。當然,成果表現不一定就是論文,也可以是宣傳板報和網頁等。

5.協助學生做好組織工作並提醒學生注意人身安全。組織與分工是否妥當直接影響到調查過程的時效性與安全性,因此應協助學生做好設計方案、外出調查、論文撰寫的具體分工。因爲教師不可能陪同各小組外出調查,所以提醒學生外出要注意人身安全。必要時應告訴學生聯絡方式,以備意外情況發生時採取補救措施。

6.進行論文評分與講評。論文評分既要考慮其科學性,也要注意區分是實地調查或引用資料,還要考慮是照搬他人觀點還是個人創新思維。一般而言,完全是通過獨立調查獲取資料,並提出有創意觀點的論文應該從優評分。在講評時應以表揚爲主,在充分肯定優秀論文的科學性、地理性、前瞻性、創新性觀點時,更要肯定調查過程的科學性、艱鉅性與合作性。對水平稍低的調查報告,應指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意見。教師評價時應尊重學生的自我評價,側重過程評價而不是限於結果。

五.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時代意義。

近20xx年來,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帶來了經濟和文化的共同繁榮,但同時也帶來了西方文化與價值觀中一些消極因素。表現在中學生中,“拜金主義”、“偶像崇拜”均在一定程度上比較盛行,對科學的獻身精神和對社會的憂患意識與責任感越來越淡漠。表現在大學聯考志願填報上,考生大都願意選擇“國際金融”、“對外貿易”、計算機科學等就業渠道廣、經濟收入可能高的專業,功利性色彩濃厚;而對於天文、地質、氣象、歷史、地理、考古等就業渠道廣、經濟收入可能低,需要科學獻身精神的專業則避之不及。地理研究性活動學習活動或許可以挖掘學生潛在的科學興趣及其社會關注與社會實踐能力。

受“大學聯考指揮棒”的影響,90年代初全國大學聯考取消地理科目後,中學地理課程的地位一落千丈。表面上看大學聯考取消地理是爲了減輕考生的學業負擔,實質上是對地理學的社會價值的全盤否定。然而,過去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許多失誤,應歸因於人口素質不高,尤其是領導決策層的科學素養(特別是地理素養)不高,帶來了工業佈局不合理、環境污染加劇、生態平衡失調、水旱災害嚴重等問題。而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有助於使中學生和社會各界從新認識地理課程的社會價值和科學意義,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讓地理學豐富的內涵及社會應用價值重新呈現在社會面前。從長久來講,也有利於提高國民素質,尤其是地理科學的素養,爲經濟建設服務。另外,中學生參與地理學的初步研究,本身也從另一個層次或角度豐富了當代地理學的內容。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也是“信息化高科技時代”,創新是通向時代的發展動力。曾多次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中華民族要在今後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必須培養具有創新思維的年輕一代。地理研究性學習活動是中學地理討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最有效的途徑,在當代教育改革中無疑具有借鑑意義。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1

隨着新課程計劃的實施,研究性學習作爲一項全新的教學理念走進了高中校園,因其在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發學生智力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所具有的顯著優越性而受到普遍重視並逐漸開展起來。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部分因研究性學習佔用課時及耗時過多而對傳統教學產生的衝擊也逐漸顯現出來,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係,使之形成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就成爲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三年來,我們二十三中生物組的全體教師就如何將研究性學習與生物課堂教學相整合展開了專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現總結如下:

一、 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整合的意義

我國現有的教育制度和辦學形式決定了學校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課堂教學是主陣地,它是教育改革的原點,教育改革的理念和具體作法,必然通過課堂教學實踐來落實和體現。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一種新型學習模式,其指導思想是“以學生髮展爲本”,其實質在於“自主發現”。同傳統的被動性學習相比,它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更關注學習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使學生的多種感官同時參與,探究問題的產生,研究問題的發展,預測結果,驗證結論,從而達到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運用,並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同課堂教學相結合,不僅可以發揮研究性學習本身的優勢,還可極大地促進課堂教學的效果,兩者相得益彰。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①激發學習熱情,促進自主學習,拓展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相長。圍繞學生感興趣的與生物教學相關的生產、生活、社會熱點等問題展開研究,並將成果引入課堂教學,不僅可激發學生產生強烈的研究興趣,而且使之便於與系統的文化科學知識的掌握相聯繫,使學生看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實用性,從而產生學習上的主動性、自主性,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從學校以外的衆多渠道中獲取的各種各樣的知識信息,極大地豐富了教學資源,彌補了教材中的不足,實現了資源共享,使學生和教師雙雙獲益。②開闊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研究性學習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在各類實踐活動中,能夠讓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得到開發、訓練。使學生從小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養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創新意識和創造品格。學生收集的素材大都與社會生活有關,且很多是社會熱點,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教學,可使他們增加對社會的瞭解,更加關注社會,增強社會責任感。

實踐證明,將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必然爲基礎教育改革開闢一片新天地。

二、生物學科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優勢

同中學的其它學科相比,生物學科具有文理交融、情智結合、可拓展性強、開放性強、自然與人文並重、知識與生活與社會熱點密切相關、定性與定量互補等特點,是任何學科發展到一定階段就必然要回歸的一門終級學科,是現代教育體制改革的焦點和核心。

人本身既是研究的主體,也可以是被研究的客體,圍繞人類自身的生存與發展就有很多奧祕值得探究,例如,人爲什麼會有頭皮屑?人爲什麼會衰老?人爲什麼會得癌症?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什麼?等等。生命現象的千變萬化,生物世界的豐富多彩,生物實驗手段的多樣性,以及生物新技術、新成果的不斷出現,這一切都爲生物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和內容,都很容易激起學生對學習生物學的興趣,也是開展生物研究性學習的好素材。因此,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具有選題廣、可操作性強、生動有趣、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課內課外聯繫緊密等諸多優點。另外。生物學的發展歷程,諸多生物學家本身的道德示範,使生物學蘊藏着豐富的人文價值。自然萬物的千姿百態使人產生了美感,生物進化理論隱含了豐富的哲理,生物與環境的關係極大地促進了人們環境意識的提高,而衆多科學家身上那孜孜不倦的可貴的探索精神和獻身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更留給中學生們無價的精神財富。結合生物教學開展研究性學習,可很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科素質和人文品質。

面對教育革新,生物教學應將研究性學習作爲突破口,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使獲得生物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也成爲理解生物知識、進行科學探究、聯繫社會生活實際和形成科學價值觀的過程。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2

通過五個月的研究學習,我有了一些心得:

我們研究了近五個月,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組員都感到有點不耐煩,畢竟要做一個調查報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這時老師一直在我們身邊鼓勵我們,並且告訴我們明確的知道自己想調查什麼內容,調查的具體對象是誰,調查的目的與意義是什麼,想取得什麼樣的調查結果,採用什麼樣的調查方式等等這些具體的事項,才能高效率,高質量的完成調查研究。這令我們頓時恍然大悟,於是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終於,我們完成了,期間遇到的困難不少:調查的學校多,待分析的內容多,分析的難度大......困難重重,使人望而生畏!但我們依然挺了過來! 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比如這個組去這幾個學校,那幾人去那個學校,等等。如果有的組員提前完成任務,也會熱心主動的幫助別的組員。正是因爲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幫助,以集體的利益爲主。在四個人之間,合作的關係依然緊密,如果查找到與其它組員要找的有關的資料,大家都會拿出來共享,正是由於這樣,雖然研究任務很重,我們卻也沒有耽誤很多學習時間。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爲了共同的目標。

我覺得這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們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往的學習,偏重於對概念或理論的字面理解,而缺深一層次的疑問。通俗點說就只爲了應試,而忽略了能力的培養,而這一門課程恰恰是填補了我的這一不足之處。研究性學習必須包含對資料的蒐集、編輯與整理,還包括實驗的沒計,數據的記錄等等。使我們必需要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久而久之,這種能力被訓練出來了。其次,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了我的動手能力。研究性學習的每一項學習內容,方式,都要求有自己來解決。而當我對我自己感興趣的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時,不管是記錄數據;或是做一個有關這一課題的模型時,都非常投入,無意識地提高了自己的動手能力。而一個動手能力強的人是很容易立足於社會的,我們這一代的青少年缺乏動手能力,我雖然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但是,也接近於這一程度。研究性課程的開設是爲了我們能夠很好地立足於社會打下了基礎,最後,這一課程的開設培養我的創新意識。以前的我,總是老師講什麼,我就聽什麼,從來不會多想幾個爲什麼,而上次研究課後,我漸漸地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了。

在近一個學期的學習後,我們的研究性學習終於走到一個盡頭,在這個學期的研究性學習中,我雖然貢獻不大,但在我們這個小組組員的努力下,我們還是完成了這次學習。在這期間我懂得了很多很多,學習了許多以前我所不知道的,因此這次學習讓我增添了政治的課外知識,激發了我對政治的學習興趣,可以說對我的影響很大。 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經常要查閱一些相關資料,經常半天也得不出任何結果,我幾次想要放棄查閱,經常認爲這不是我一個人的事,少我一個的資料也不要緊。但我想一想,應以大局爲重,所以堅持查閱了下來,最終查到自己想要查的東西,心裏很激動,時常大舒一口氣,一陣莫名的書爽迴盪在心中。從中我得到了磨練,得到了“堅持就是勝利”“苦近甘來”這些道理。它使我在日常生活中,在遇到困難時,我就敢於迎難而上,並最終戰勝困難。 當然,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我也得到了一些寶貴的教訓,我也做得有些不足,如我經常不做事,經常把重的、難的工作交給別人做,而自己經常坐享其成,而養成了不勞而獲的習慣。因此,我知道了做事要認真、不能馬虎,要有耐心,這樣才能把每件事做好。雖然研究性學習結束了,但我還會應用研究性學習當中的經驗,把它有用的部分應有與我的學習當中,助我的學習更上一層樓。——謝謝大家,謝謝我的團隊。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3

研究性學習的日子充滿了快樂,也充滿了失落。我們在研究學習中主動探索,在調查採訪中親身體驗,在搜尋資料中主動學習,我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

以前的學習只是遵循"老師講,學生聽"這一模式,而忽略了自身能力的培養。可是研究性學習不同,它是由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去通過各種途徑來完成的。研究性學習,燃燒了我那顆曾要表現的心,煥起了對自我能力挑戰的熱情,我很幸運地成爲這次活動中的一員,除了挑戰自我之外,我還得到了許多──怎樣獨立完成一件事,怎樣與別人交談。

在研究性學習的初期階段,我們實在是按捺不住興奮的心情,想早點走到社會上實際調查,但心裏一想:我們要去調查誰,又要調查什們呢?沒做好準備的話,什麼事都做不成。於是我們收拾好心情,調整好心態,安下心來做準備。經過不斷修改,一份調查表終於做好了,於是我們開始進行調查。剛開始很恐懼,害怕與路人交流,害怕受到拒絕。可是沒想到路人都很配合,調查順利地完成了。

曾幾何時,我對自己說:"把自己的風采展示給別人看,我是最棒的。"可由於一次又一次的膽怯,我與機會失之與臂,剩下的只是自我安慰的"如果下一次……"通過這次研究性活動,我明白了做的重要性,千個萬個好想法都不如做出的一小步。克服膽怯,樹立信心,其實我是最棒的,要自我尋找表現的舞臺!

我們研究的課題是中西方飲食文化差異,由於對西方飲食瞭解甚少,於是我們小組決定去嘗試一下西餐。本以爲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但是卻把我們大家給難住了。剛走到一家牛排店門口,就停下了腳步,該怎麼點餐呢?以前都是家長幫我們點餐,從來沒自己親自做過,現在竟顯得有些害怕了。你看我,我看你,呆站在門口不敢進去。最後大家鼓起勇氣,決定去問服務員。

平時我們總是依賴別人,造成了我們的軟弱。通過這次研究性活動,我們學會了獨立,學會了不依賴別人。終於體驗到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句話的真理了。

短短几天,研究性學習活動就結束了。不管我實踐的結果如何,我都會笑傲一句:"我重視的是花兒澆灌與培養。"當然,聽到花開的聲音是最好的了。

成長並沒有什麼好畏懼的,關鍵是怎樣長大。不斷地挑戰自己,鼓勵自己,向更高更遠處發展。相信我的未來不是夢!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4

一、活動目的與意義: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展開以班級分組形式進行的主題型探究學習活動,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着重培養學生初步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能力及發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對身邊事探究的好奇心;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和親身體驗,初步瞭解和體驗研究的方法和過程;逐步培養學生獨立的探究意識和動腦、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科學素養,團結合作的精神,同時增強社會責任感,逐步形成健全的現代人格。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精神,學會互相幫助,互相合作,共同進步,也知道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二、研究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首先,“主體教育論”認爲:教育要培養主體性的人。作爲教育主體的學生,其主體性的品質與能力主要表現在主動性、獨立性、創造性三個方面。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爲由“帶着知識走向學生”轉變爲“帶着學生走向知識”;學生的學習行爲由“帶着教材走進教室”轉變爲“帶着問題走向老師”。通過雙向互動,體現以人爲本,發展學生主體性。

其次,布魯納的“發現學習”理論認爲:發現學習就是以培養探究性思維的方法爲目標,以基本教材爲內容,使學生通過發現的步驟來進行學習。

再者,施布爾的“探究學習”理論,它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創造力。國小數學研究性學習通過激疑、質疑活動的引起,解疑活動的展開,使學生在“複試”人類知識的發現過程中,獲得創造力的提升。

三、實施的過程

1、方案設計:

(1)、抓好課堂教學改革,在教學決策理論指導下構建自主創新學習教學模式的程序框架,設計教學方法,落實國小數學自主創新學習研究活動的工程。

(2)、培養學生自主創新學習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探究(主要是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解決問題,形成自主創新學習能力,使學生具有能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2、活動準備:

活動前:教師先讓學生做好活動的充分準備

注意培養小幹部,在活動中幫助教師組織活動成爲教師的得力助手。

記錄下活動的相關資料。

(1)、建立完備的課題研究機制。機制的完善是課題研究順利實施的制度保障。爲此建立教科研製度,並將課題研究直接納入教師學期考覈,激發教師課題研究的興趣,發揮教師羣體自主研究的作用。

(2)、給學生營造濃厚的自主創新學習氛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自主創新學習本是學生髮自內心的客觀們需要。在實驗研究過程中,要着力營造濃厚的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激起學習需要,使學生真正去調動自身的學習潛能。

(3)、把課堂作爲課題研究的主陣地。課堂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培養人的主陣地。課題研究也只有落實在課堂,才符合教育和科研的規律,也才能真正貼近教育,貼近學生本身。

(4)、及時總結,矯正完善方案。總結是研究性學習活動十分重要的一環。總結得當,將會撥正航向,掃除障礙,爲下一輪研究鋪平道路,總結的形式主要有寫教後感、教學隨筆、撰寫論文等。

3、步驟及時間安排:

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研究性學習習慣;

第二階段:取得數學學科研究的初步成果;

第三階段:總結驗證實驗成果,最終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4、所需條件:

行動研究側重於實踐,把解決實際問題放在第一位,進行計劃、實施、觀察、反思,以隨時根據研究情況邊實踐邊修改,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新問題。

教育經驗總結法。對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進行回溯性研究,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繫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促進人們由感性認識轉化爲理性認識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

5、預期效果及表達形式:

每位同學都能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學會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及小組合作的能力、發現問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其它問題。

1、師生、家長的水平有限,從某種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過程,大幅度提高師生、家長的理論水平成爲當務之急。

2、構成數學教學的各種教學變量、教學程序的排列組合及具體操作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允許師生靈活掌握,給師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留下廣闊的天地。

3、爲師生進行課題研究提供更寬鬆的環境和有利條件。

4、教師要將教學模式的基本要求與自己的教學特長融會貫通,充分駕馭和靈活運用,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5

昨天我們的研究性學習課題在多媒體教室展開,回想起這一星期的點點滴滴,我們都有許多心得和體會。當初,對研究性學習一無所知的我們以爲這只不過是一種形式主義。可是經過這段時間的研究和調查,我們對研究性學習有了一個新的瞭解,當然對它的認識也有了一個截然不同的看法。

剛接觸這個課題時,我們都感到有點不知所措,畢竟我們是第一次搞這樣的活動,好在我們有指導老師,在老師的精心指導下,我們很快就進入了狀態。我們的研究調查活動在無人喝彩之中緊鑼密鼓地進行,首先我們遇到的難題就是資料的收集,雖然每天都忙忙碌碌的,但收效卻甚微。

這時候老師建議我們上網去查尋資料,可我們組大部分同學平時就很少接觸電腦,更不用說上網了。於是,我們便在星期天聚集到老師家裏,經過老師的指導,我們終於知道了如何上網搜索資料。於是我們開始自己上網查找,把學來的知識現買現賣,居然真的讓我們查到了好多的資料,沒想到一個星期的辛苦,卻在一個下午就完成了資料收集的任務。這一次,又讓我們切實的感受到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達。

在計算月供額的過程中,原本我們是計劃用銀行的公式先自己把答案算出來,於是就到東街的興業銀行調查等額本金還款法和等額本息還款法的有關計算過程的資料,但其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些是銀行機密,且是編好的程序,計算過程複雜,之後,我們根據案例提供的公式來計算才得出結果。

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總有些同學不合作,不是以藉口搪塞就是不理不睬裝作不懂。我們總是以笑臉去迎別人的冷臉,心裏真不是滋味,有時甚至還動過退縮的念頭,但一想到我們的課題,所有的委屈,所有退縮的念頭都煙消雲散了。通過這次資料的蒐集,促進了我們組員之間的相互瞭解和溝通,學會了怎樣分析問題、處理問題,怎樣共同協作,怎樣分析數據。

在課堂上彙報調查情況時,我們的故事是說不完的。在此之前我們所做的都是零碎的工作,而我們要把前一段時間蒐集到的資料,經過篩選,取其精華,剔除糟粕。使我們的勞動不只是簡單的資料的堆砌。以前的我們,爲了能在考試中哪一個好的分數,整天龜縮於狹小的教室,猶如井底之蛙。而在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我們的老師即是導演又是演員,而我們同學呢這是配角、觀衆。而這次的研究性學習,給了我們一次鍛鍊自己的機會,讓我們能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來正確的視察自己的能力,也是我們通過這次活動,真正的瞭解了其他同學,也發現了他們身上的潛力,同時也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我們研究性學習要暫告一段落了,回憶過往的點點滴滴,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們成功了!”

在這成功的背後,有着許多支持過我們的老師和同學,我們衷心的感謝老師給予我們的幫助,如果沒有每一位同學的幫助,我們的調查就不會那麼的順利,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會不知從何下手。在此我想所有曾經幫助過我們的老師和同學道一聲:“謝謝!很高興我們曾一路走過,你們的支持一直是我們的最大動力,我想,我們的課題成果將是對你們最好的報答!”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6

研究性學習是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經過多年的教育實踐形成的創造性學習方式,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爲基礎,從學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要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進行。通過親自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學習活動,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爲目標的教育,其重點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才。研究和實踐證明,研究性學習是滿足社會和學生髮展需要的,培養創造性人才的創新教育模式中的學習活動。

隨着素質教育的廣泛開展和深入進行,研究性學習成爲教育界關注的熱點問題。研究性學習所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學習方法的改變,而是關係到我們民族科學素質提高的大問題。國務院在關於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決定中明確指出:“教育是科教興國的奠基工程,對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培養各級各類人才、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全局性、基礎性、先導性作用。”開展研究性學習是搞好基礎教育的需要,是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是建設現代化國家宏偉基業的需要。我們必須認真對待,全力以赴,開展好研究性學習工作。

其實,研究性學習離我們並不遙遠,我們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在做着研究性學習工作。比如:我校高一九班的王立國和王金石同學進行培養膽礬晶體實驗,他們經過找數據、列儀器、制溶液、選晶種的活動,一天幾遍地觀察晶體生成情況,精心操作,終於得到了標準的平行六面體晶體。作爲化學教師我及時指導,提供儀器藥品,讓他們科學操作、大膽實驗,使他們在實驗成功的喜悅中大大激發了進一步研究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習化學的興趣。不久,王立國同學又主動提出做NA2O2與水反應後溶液中化學成分分析實驗,並順利完成。雖然這只是定性地完成化學反應,但畢竟是他自己提出並在第一次實驗後提出的實驗要求,是今後不斷探索的良好開端。

我覺得,一名學生完成一兩次實驗很簡單,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主動實驗,並在實踐活動中找到了研究問題的樂趣,找到了自信,激發學生不斷探索,不斷提出新問題的能力的培養。在後來的學習中同學們通過學習NO分子對人體的影響,進行了NO分子對植物體影響的調查,經過查資料、訪問專家學者、實踐操作、記錄、總結的過程,寫出了完整的調查報告。已經具備了研究性學習的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我總是鼓勵學生們大膽提出問題,並鼓勵學生科學實驗,得出正確結論。因此,學生在學習化學課中不斷地提出了很多問題。如:硝酸與銅反應只生成NO的最大濃度是多少?怎樣才能製出N2O?N2O助燃嗎?怎樣驗證?爲什麼NAN02會致癌?白磷爲什麼會有毒?有感於患者輸液時看護之苦,他們想設計自動止液,自動退針的裝置。可以說,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們有數不清的問題在激勵他們,都需要我們的支持和鼓勵。沒有任何理由去制止、扼殺、傷害學生的探究積極性!

因此,爲更好地開展研究性學習,我在完成教學進度的基礎上,適當地對相關知識進行拓展,爲學生提供研究的空間,鼓勵學生多提問題,爲學生提供研究的空間,盡一切爲學生提供研究的便利的條件,促使學生們在研究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學習成績。

要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的知識基礎不同,學習能力不同,興趣、愛好不同,觀察問題的角度不同,他們提出的研究性課題也不一樣。對此,我們要一視同仁,都要滿腔熱忱地幫助,不要以學習成績的好壞爲理由剝奪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權利。要讓學生都增強自信、挖掘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研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常常是跨學科進行的,有很多知識是教師不能解決的,即使是本學科知識教師也有很多不知或不懂的問題。韓愈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因此,研究性學習有利於教學相長。

開展研究性學習,要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要讓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學會合作、學會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使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在知識上、心理上能夠健康地成長。研究性學習與我們正常的教學是相輔相成的,通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促進我們的教學成績不斷提高,近幾年,我所教的班級在研究性學習氣氛中,化學科成績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我們要不斷地擴大研究性學習的領域,從校內走向校外,從課堂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實踐,從現在走向未來領域。通過研究性學習,爲國家培養未來的創造性人才。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7

近 幾年來,無論是外出學習,還是市上召開學科研討會,或者上網查詢,均可發現研究性學習已成爲教研熱點。作爲長期從事一線高中數學教學的我來說,對研究性學 習也非常感興趣,而且早在四年前,我就開始潛心專研研究性學習在數學課上的應用,今日只在這兒談談我在新授課上的一些心得體會,供專家、同行批評指正。

據 我的調查研究發現,傳統的高中數學新授課教學方式基本上是老師一講到底,主觀色彩太濃,總認爲學生的認知能力不行,常常擔心數學內容沒把學生講透徹,長期 下來,形成了學生“坐地等花開”的依賴心裏,扼殺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素質教育成了數學課上的一句空話。數學老師們講授新課,基本都是新課引入,講解 新課,課後小結,課後作業,中途穿插一些課堂提問。只要提問,成績好的學生能對答如流,成績差的學生便把頭埋下,避開老師的視線,害怕回答問題,如果有幸 被點名回答問題,心裏就是一陣慌亂,有的學生站起來乾脆說“不知道”。長此以往,爲了保證課堂上的容量,回答問題的人就基本趨於穩定,學生健康學習數學的 心裏受到了傷害,學生的兩極分化就從數學新授課上開始了。關於課後作業,老師的主觀意圖是爲了讓學生將課上內容落到實處,採取題海戰術,學生既要做教材中 的課後練習題、習題,還要做課後補充題2—3個, 學生整個中午都在做數學題,有的甚至一箇中午還不能完成數學作業,造成學生身心疲憊。這既影響了學生的正常休息,又制約了學科的均衡發展,還給學生人爲造 成了數學難學的錯覺,甚至讓一部分學生主動放棄對數學的學習,真是得不償失,這讓老師自己變得非常被動。更讓人憂慮的是,老師們總埋怨自己所教的學生底子 太差,學生的可塑性不強,而很少在自己的教學環節上下功夫、動腦筋。

我 清楚地認識到,講新課之前,不僅要讓學生感知這節課究竟要學習什麼主題內容,讓他們弄清楚將要克服什麼困難,並且要有時間讓學生把注意力、意志力都集中在 克服這種困難上去,做到心裏有數,這樣才能培養學生健康的學習心理。因此,凡上新課,我首先安排學生提前預習,我正式講課前還要安排10—15分鐘時間讓學生繼續閱讀該講數學教材,然後用目光示意4—5名學生主動談談他們分別在本節教材中收到的主要信息,包括主題內容、分析過程、重點、難點,例題點評。在聽完他們的彙報後,再聽取2—3位 同學的點評意見,以便掌握同學們對本講內容的真正需求,然後我融學生的見解於一體,再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有的放矢地講解,句句說到學生的心坎上,讓同學們對 學生和老師的講解進行比較,這樣他們對本講內容的理解就非常深刻。課後小結我一般不在課上進行,而是要求學生課後寫在一個專用本上,等我批閱後再返回給他 們。長期堅持下來,不僅學生的寫作能力完全得到提高,課上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研究的熱情越來越高,各自的數學思維風格也逐漸體現出來,而且通過批閱學生的 課後總結避免了我思維定勢的過早來臨,我與學生的溝通也達到了一定境界。關於課後作業,我的原則是決不隨便拿幾個題去敷衍學生,也不會選擇題海戰術去睏乏 學生,而是立足教材,結合學生心理精心配置3—4個有價值的題供他們習作、研究,然後我選出有特色的習作供點評課使用,讓師生在欣賞教學中收穫多多。

這裏再強調一下,老師用目光示意某人回答問題,是一種帶着商量、期盼、鼓勵、理解的師生心裏交流,比直呼其名有明顯優勢,這樣可消除學生對數學課的恐懼心理,讓全體同學都能參與新課的研究學習,真正達到向課堂45分 鍾要質量的目的。總之,在新課教學中,讓學生更多地參與研究討論,這不僅可消除傳統新授課的弊端,而且可在學生的主體作用中發現他們更多的智慧,誘發他們 的創造性思維,激勵他們不斷提高自己的數學思維,培養他們趕超老師的信心。另外,我也會選擇坐在學生中,傾聽學生在黑板上對某一新課的講解。通過一定的實 踐,發現這一方式既可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成熟,而且可培養學生的數學口才,增強他們的數學表達能力,這正是素質教育在數學課上的實踐體現。

我 對研究性學習在數學複習課、試卷點評課、奧賽班專題講座課、高三數學教學課上的應用均有一定研究,這裏不再談及。總之我認爲,開展學生研究性學習的主要理 論支撐點是:高中學生具有對新鮮事物敏感、喜歡研究問題的心理特徵;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的容器;學習過程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 品質。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指導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上,保證研究性學習中學生的參與是一種理性的參與,是真正參與教學的參與。因此,我認爲,數學新授課上 引導學生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形式是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的、能夠提高學生新課學習質量的、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之一。數學新授課上必 須讓研究着問題的學生走進課堂,這就是說學生對知識的探究不是從這節課纔開始的,教師必先爲學生營造一個研究問題的空間,在數學教學中放手讓學生自主學 習。課堂教學只不過是師生共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個環節,只要數學老師們,尤其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數學老師們,把研究性學習先深入到數學新課教學 上,再逐漸深入到其他數學課型中,這樣你們將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不妨現在就開始實踐吧,把自己培養成科研型教師、把學生培養成研究型人才而後快。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8

在本次的研究性學習中,我們研究了學生的近視問題。在這過程中,我們找了各種導致近視的原因,發現許多都是由不良習慣造成的。

第一次經歷這種學習,研究自己喜歡的內容,感到很新鮮,並且學了許多東西,也第一次做了調查問卷,分發與數據整理,並且很高興,問卷都如實地收回。在與人交流中運用了很多技巧。在本次研究之中,長進了不少,並且認知不少,覺得很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在與組員合作過程中,都分配到很細節,工作分配很細。每個組員也都很認真,互相提出意見,進行交流。研究地也很成功,這或許就是團隊合作的好處吧。

在這一次的調查中,最有感觸的就是同學們相互幫助,在這過程中,我們不但增進了同學間的感情,而且也讓我懂得了許多重要的事情,就是人做事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團結,自己也要注意一些微小的細節。在這過程中,我們雖然經過幾次失敗,而且非常辛苦,但在我們的堅強意志下,終於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這也使我們認識到堅持到底的重要性。

看着自己辛勤勞動的成果,我們對研究性學習活動有了更深切的體會,認識到研究性學習活動改變的是傳統的學習習慣,它爲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自主的學習方式,讓我們擁有了鍛鍊和實踐的機會,開拓了我們學習的視野。我們覺得這種體會纔是最大的收穫,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也許就在這裏。

通過這次充滿科學研究氣氛的課題研究活動,我們真正體會到了科學研究的樂趣。我們運用物理課中學到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指導實踐,使我們研究問題有條理,解決問題有方法。我們在活動中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通過這次活動,我們開闊的眼界,拓展了知識,培養了探索和創新意識,看到自己的能力,我們對自己更有信心了。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19

語文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已的興趣、愛好和條件,從學習生活和社會實踐中選擇並確定語文研究專題,獨立地開展研究,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它旨在爲學生構建一種開放的學習環境,爲學生提供一個多渠道獲取知識,並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和實踐的機會。它的到來,就如同"風乍起,吹縐一池春水"般,使學生蘊藏已久的積極性和創造熱情被極大地調動了起來。三年來,我們加強對學生進行指導,重視過程,重視應用,重視實踐,從結果看,我們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下面我結合這三年來開展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實踐,談一些自己的體會。

1、感觸最深的是研究性學習是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這一教育觀的最好形式。它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的舞臺,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使學習活動從“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和平時的課堂教學相比。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造性有很大提高。在學習《紙的故事》這篇課文時,學生選了“紙的研究”這個小課題,併成立了課題小組,着手對紙進行研究,他們通過上網查找紙的發明者,瞭解紙的發展史,利用雙休日走小區,上街頭,對人們的用紙情況進行採訪,問卷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後向全校師生、社會發出了節約用紙的倡議書。在整個研究實施過程中,都由學生自己定奪的,老師只扮演着指導的角色。學生在活動中的積極性很高,興趣相當濃厚。爲什麼學生對研究性學習有這麼高的熱情,我也作了反省,很可能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低估了學生的潛在能量,因而壓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感到最難的是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如何把握教師指導的“度”。研究性學習十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但是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並不意味着教師的責任就可以減輕,教師的作用就可以降低。若一味地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忽視教師的指導,那麼研究性學習就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學生的研究將成爲沒有目標的盲目探索,討論交流將成爲不着邊際的漫談。教師對研究過程既不能步步指導,層層點拔,惟恐有所紕漏,也不能對學生研究過程中資料收集,遇到的困難障礙等情況知之甚少而無從指導。對研究過程的指導,我的原則是教師應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出現,提供意見,參與討論,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到位不越位,參謀不代謀,指導不指令。重點解決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根據學生的需要有針對性的加以輔導。比如當學生需要老師出面組織和協調時,老師就果斷介入,在黃岩蜜橘課題研究中我就應學生的要求,帶領學生一起考察了黃岩罐頭食品集團,採訪了集團董事長,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感到最欣慰的是語文研究性學習,給學生們帶來了明顯的變化。由於在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尊重,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在學習中品嚐到了成功的快樂,因此,學生對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具有持久的學習動力。開展研究性學習,促使了學生自主發展、自主探求、自我內化,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我學會”爲“我會學”,因而學生的學習能力明顯提高。在研究活動中,學生們通過查閱文獻資料、走訪調查、實地觀察、資料整理和撰寫課題的開題和結題報告,不僅拓寬了學習空間,學到了書本上和校園內學不到的東西,滿足了他們的學習需求,更爲主要的是他們的人文素質得到了提高,他們的精神境界有了提升,懂得了科學知識對於自然、社會與人的意義和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思考人類與世界的和諧發展,學會了合作。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語文素養,自從開展活動以來,學生寫日記、作文再也不會愁“無米下鍋”了。

總而言之,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學改革中新提出的學習方式,它並非對其他學習方式的否定。在語文教學中開展研究性學習,凸現了學生的主體,使他們的個性、創造才能得到更好、更充分的發展,語文素養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洋溢着濃郁的人文精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色。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0

我們這次研究的內容是《垃圾資源化》,以下是我們研究題目的具體內容。

1、垃圾處理的方法

2、垃圾如何分類、回收

3、個別垃圾個別處理。

研究一個課題,首先應該確定研究方向。我們的研究方向是從生活入手,配合現在國際環保的要求,我們選擇了這次的主題。與此同時,雖然是第二次研究我們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制定實驗方案。在制定實驗的過程中,我感覺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身爲組長要有掌控能力,由於我不很得心應手研究便因爲各種各樣的問題而一拖再拖。所以針對這一點,我覺得我們應該事先制定出一份詳盡的時間表,然後應該嚴格按照時間表來執行。只有在這樣詳細的規劃下,我們才能按時完成任務。

雖然我們的報告成功完成,但由於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一些詳細的工作沒有完成的很好。

通過這次研究性學習,我也得到了許多收穫與財富。

首先便是知道了“規劃”的重要性。世間萬物皆有規律,而計劃就是一個能時刻跟隨規律,調整規律的時間表。只有在嚴格的規劃下,才能完成高質量的課題和項目。

第二就是明白了“責任”。身爲研學的組長,應該將更多的精力投入研究,而不是浪費在個人享樂上,這就是責任的意義。同時還要確立責任意識,只有當一個有責任感的人處於領導地位,這樣他所帶領的小組才能在紛繁混亂的環境中有一片立足之地,同時也能提高自己的競爭地位和社會影響力

第三便是“效率”。沒有效率,就如同浪費時間。有的人能在學校便把作業都作完,而有的人第二天揹着未完成的作業一起趕到學校,這就是差距。而這差距就在效率。有了效率,就相當於有了三頭六臂,一個人可以處理好多事情。而專心就是效率的保證,只有當自己處於一個專心的狀態,會感覺時間像是停滯了一般,“效率”也就“不請自來”了。

第四,享受“不享受”的東西。每個人都有愛好,但各位同學中極少當成愛好的。當然,我也並不把研究性學習當成一個愛好,因爲研學,也是學!但是,如果我們轉變自己的看法,用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學習和自己一切不喜歡乾的事,就一定會找到一個有趣的切入點。有了興趣,什麼都好說。

第五,將壓力變爲動力。整整一個學期,研學給我帶來最大的感覺,便是那巨大的壓力。當看着周圍的同學們相繼完成了實驗,寫完了報告,我們組的試驗還只停留在紙上,我充滿了壓力與危機感。也正是這樣的危機感,爲我加速,促使我按時完成了任務。而有些人,遇到壓力瞬間就變成了熱鍋上的螞蟻,自亂陣腳。我們應該相信“車到山前必有路”,只要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總有完成的時候。當有了這種壓力的時候,我們的動力和潛能纔會被真正地激發出來。

第六,團隊精神,每一個團隊都應該要有團隊精神。“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而一把筷子卻很結實”——這便是國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解釋“團隊精神”時所舉的例子。沒錯,之所以大多教育都是以班級爲單位,是爲了增加我們的團隊精神和能力。在被劃分成研學小組的同時,這種精神便更加的到了鍛鍊。如果是以班級爲單位,僧多粥少,不是每個同學都有鍛鍊的機會,而這樣的機會往往被班級中少數幾個“積極分子”所掌握,鍛鍊的機會總是在他們身上。而因爲有了研學小組,每個人得到鍛鍊的機會近似均等,這就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鍛鍊團隊精神的平臺。有了團隊精神,當我們在社會上加入某些團體後,我們要有在團隊中協調等能力,充分發揮出每個人的創造性,同時將能力最大化,也就是說,“獨樂樂不如衆樂樂”,在團隊中,每個人不但能力能發揮出來,同時還有可能超常發揮。

第七,聽指揮。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點。羣龍無首的精銳部隊那也只是一羣烏合之衆!如果一個團隊中大部分人不聽從指揮,那麼這個團隊也就無異於“羣龍無首”。大吵大鬧地反對,並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非但不是在幫助自己,恰恰相反,那是在對自己,對大家不負責任的一種表現!所以,聽從指揮,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我還想說的還有很多,值得總結的也還有很多。這次研究性學習不但給我帶來了美好的回憶,並且收穫中我還學會了一些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1

12月18日,有幸參加了區教育主辦,長安一中承辦的關於研究性學習的研討與觀摩課。現就學習的感受和心得總結如下:

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和家長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

1、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從抓語言問題開始。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某種意義講,人類的“好奇心”是產生“問題意識”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動人類成長和前進的根本動力所在。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對現實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大量資料的蒐集和佔有,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

2、強化自我意識

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和家長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生物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接受知識大得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逐漸形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具體要求:課題研究前自找資料、自我準備、自我設計方案;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發揮;活動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

3、創設一種情境

培養人的創造能力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能力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此,生物研究性學習,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通過主動的探求、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生物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生物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擇、判斷、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創設情境應該是重點思考的一個內容。

4、教師角色:從傳授到指導生物研究性學習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呢?

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並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學生自行組織的各種研究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支持。教師的指導作用表現在把握研究活動的目的,啓發學生積極主動思考問題,幫助學生總結研究的成敗得失。這種指導作用貫穿於學生研究活動的始終。教師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當學生在某一環節出現困難疑問時,教師適時、適當的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將提高學生研究的質量,有利於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生物研究性學習要求以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爲基礎,但實質上這種探索活動是在教師“導演”和指導下的活動,是教師主導作用更藝術的表現。因爲研究性學習是從實際問題切入的,需要運用語文學科中的大量基礎知識,這不僅要求教師對語文知識有精深瞭解,而且要熟悉多種研究方法,還需要對當前語文學科的前沿知識有比較深透的瞭解,這樣教師才能幫助學生設計出適宜的問題情境的活動方案,進而引導學生開展深入紮實的研究活動。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2

最近我們學校的老師都到靈石二中去學習,回來之後也運用課堂上的小組研究型學習,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用,我用以下感悟:中學階段,是人生成長的關鍵期。他們似乎是無所不能、卻又充滿疑惑。我想:學會這學會那,說到底,最關鍵的是要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新。孩子是通過學習而擁有,通過學習而豐富,通過學習而發展的。而研究性學習的社會實踐活動,對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創造性、協作精神的養成,都有非常好的效果。這段時間,孩子較平時忙碌,但做事情倒也有條不紊,嚴肅認真。

當孩子告訴我,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我的第一感覺是,他們能行嗎?操作起來會不會有很大困難?但我還對她的嘗試予以肯定。一句話:“生活挑戰你的事情,可以用來挑戰你自己。”接下去的日子裏,不斷地聽到一些關於他們研究課題的活動信息。我知道他們在精心策劃採訪計劃、查閱資料、還讀了些相關的書。這一切都顯得那麼地主動。他們即分工又合作,還不斷地提出些“新奇”的構想。甚至能看到他們參加活動時的“興奮”。這確實使我暗暗地“竊喜”了一把當孩子把他們的《結題報告》(稿)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成果”超出了我的預期。雖然覺得“稚嫩”,但其中的“意味”都在了。他們的“稚嫩”,主要表現在邏輯性、嚴密性、完整性方面。雖然能比較正確地應用調查數據,但對數據的分類統計還不夠嚴謹。又如《中期評估表》的自評意見,沒有充分地“集思廣益”。

不管怎樣,他們做這“一切”的時候,那種狀態是令人高興的。我想,我有足夠的理由,期待他們的未來。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3

“研究性學習”在學生中的開展,是當今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尤其在實行新課改的今天,更體現了它的重要性。物理學科“以實驗爲基礎”、“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這些特點,使其在開展“研究性學習”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越性”。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在生活中應用學到的知識,體會到實踐成功的快樂與艱辛,從而豐富他們的情感,磨鍊他們的意志,提高學習效率!

一、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過程

研究性學習在教學中如何開展,“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筆者在開展此活動中,給學生創設“自由”的課堂時空,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教師扮演的角色是“導師”、“導演”或學生的“協作者”,引導學生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步驟,讓學生明確研究性學習的目標並選擇研究課題,指導學生分組和制訂研究計劃;提供學生研究課題所需要的數據、素材和資料,指導學生篩選整理材料,形成自己的新觀點;組織學生交流與討論。

例如,筆者在九年級物理第十二章第一節《動能勢能機械能》關於“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化”的教學中,開展的研究性過程如下:

1.動員:結合現實生活,例如物體自由下落,盪鞦韆、籃球的落地與彈起、彈弓把石子射出去等,引導學生提出瞭如下一些問題:如物體下落時爲什麼越來越快?盪鞦韆爲什麼越蕩越低,最終停下來?籃球落地後爲什麼還能上升而鉛球幾乎不能?籃球彈起的高度與哪些因素有關?爲什麼橡皮筋拉得越長,石子射得越遠?等等。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提出上述問題歸根結底是“能的轉化”問題,此後筆者提出以下兩個課題供同學們選擇研究:(1)動能與重力勢能的相互轉化;(2)動能與彈性勢能的相互轉化。

並提出如下要求:(1)四人一組;(2)從現有的知識出發,提出研究設想(包括實驗目的、內容、方法、可能的預計結果等),申報所需實驗器材;(3)對實驗設想,必須進行討論、交流。

2.學生研究:在學生申報所需要實驗器材之後,物理實驗室按學生需要準備好實驗器材。利用一節課時間,以及中午、下午放學後學生能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生按自己的設想進行實驗。

3.研究成果彙報:利用一節課的時間,讓各小組彙報研究成果。彙報有兩個目的,其一是讓學生聽取彙報,切身感知別人研究的思路、研究的內容、研究的方法以及成果,以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其二是體驗一下“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各自的“角色”,並逐步發揮各自角色的作用。彙報者要有理有據地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時要展示自己的風度,包括語言、動作;聽衆可以隨時就自己的疑問和感興趣的問題對彙報者提出質疑和問題,教師要不失時機地激發聽衆的提問熱情和就彙報者的成果發表觀點。通過同學們的提問和老師的啓發,各小組對彙報內容進行進一步的修改!

4.交研究報告:經過研究、交流後,各小組提交了自己的研究報告。

5.教師評價反饋:教師在審閱研究報告後,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總結:其一是在研究的內容上,將不同小組的研究成果,按教材順序進行展示;其二是在研究方法上,對那些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推廣價值的研究方法進行展示;其三對那些較認真,成果較好的小組進行表揚和鼓勵。

6.學習效果檢測:按照新課標的要求,編寫了一些試題,對這部分知識進行檢測。

從檢測結果來看,通過研究性學習,學生較好地完成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的要求。使學生不僅學會如何研究性學習,而且學生也能認識到,有些知識老師不講,通過自己的研究性學習也能掌握和領會。

二、對物理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的體會

1.真正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習過程中,學生始終是主體,老師是組織者,至於問題的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方法的可行性,方法的優劣都由學生自己來完成。

2.增強了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研究性學習是把學生置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這種學習環境是開放的,課上與課下結合,校內與校外呼應,小組內與小組外互補。例如筆者在課外活動中開展研究性學習時,我向學生提供參考性課題,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愛好自定課題,如,病房呼叫電路的設計、設計製作一個模擬調光燈,城市噪聲污染危害的調查等。他們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翻閱大量的報刊、雜誌、上網“衝浪”、去圖書館查閱資料、訪問有關人士。可見,開放式的研究性學習,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推動他們去關心現實、瞭解社會、體驗人生,並積累一定的感性知識和實踐經驗。

3.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正好提供了學生自己動手的機會和條件。學生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4.開展研究性學習要防止兩極分化

由於學生能力的差異,他們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性也不同。爲了防止兩極分化,對於那些能力較強的同學,在完成教師給定的課題基礎上,可以放手讓學生自主去研究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題,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而對那些能力較弱的同學,教師除了進行詳細指導外,可以將指定課題分成若干個小課題進行研究,並適時地進行表揚和鼓勵!

5.研究性學習要注意“適時、適量、適當”

研究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完整地體會到學習的全過程,有利於培養創新型人才,有利於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是這種學習方式也不是“萬能”的,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可以採用這種方式去學習,也不是任何時候都可以採用這種學習方式。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4

研究性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策略,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是知識經濟的產物,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的研究性學習要求賦予素質教育嶄新的、更深刻的涵義和更爲鮮明的時代特徵。可以說研究性學習的應運而生是開展教育改革以來最具有革命性的教育改革,它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甚至有利於學生終生髮展,以迴應素質教育的時代呼喚。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由於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特別是初次實施,如何在研究性學習中,構建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爲新一輪課程改革探討的熱點。如何有效地解決研究性學習中的問題,是很值得探究的。下面就我校在本學期組織學校高年級同學進行的研究性課題《張村的紅色人物》的實施總結以下幾點。

一、成立指導小組,廣泛宣傳動員,認真確定課題。

德興市張村鄉是老革命根據地,是一片英雄的熱土,這裏曾是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之一,方誌敏、邵式平、饒守坤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這裏留下了深深的足跡,在革命戰爭時期張村的許許多多的英雄兒女爲了國家和民族的解放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忘記過去就意味着背叛。如何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開展革命傳統教育,使我們的學生秉記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牢記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我校在結合我鄉的實際情況,組織了五六年級的學生深入全鄉各處,進行調查,研究,撰寫學習報告,確定了此次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張村鄉的紅色人物》。

二、課題力求突出地方特色

根據我鄉的特色,充分挖掘校內外課程資源,充分挖掘潛力,利用一切資源,爲我所用,拓寬學生研究性學習領域,辦出我校自己的特色。如:目前,我校的研究性學習求真務實,形式多樣,除了六年級學生的《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外,結合我鄉大畈村委會境內延綿幾十公里,與三清山一脈相承的西灣蛇紋石礦也是我鄉境內的一大特色,因此五年級學生的《蛇紋石礦的特點與價值》這一課題也在啓動與研究中。同時,學校的研究性學習,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們積極利用各種途徑和資源,查找資料,進行學習與研究,具有本校自己的特色,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升。

三、制定符合實際的方案

研究性學習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一個良好的環境。爲了使本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能夠順利實施和有序開展,我們經過學習和研究,制定了符合我校實際的計劃和方案,這些計劃與方案其中就包括研究性學習實施方案,研究性學習評價方案,指導教師的職責等,爲本次研究性實驗工作創造良好條件。

四、成立學生課題小組

研究性學習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探究,調查的一種活動方式,因此,我校的此次《張村的紅色人物》研究性學習採用了以高年級爲單位,5—10人一組,自願組合,自行選擇指導老師,構成研究性學習小組。以小組爲單位,開展活動,進行研究。同時,爲了加強對本次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我校研究性學習,每週開設1節,學生主要用來進行研究性方法的學習,學習資料的收集與整理;而教師則主要在課外指導學生進行研究,同時,還帶領學生週末或節假日到圖書室或電腦上收集資料,或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到實地(如張村梅溪是饒守坤的家鄉,張村沙路是方誌敏的姐姐生活的地方)進行考察、調查、訪問。

五、加強對學生的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指導

爲了體現此次研究性學習學生參與的自主性,我們的老師沒有進行代替與包辦,而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讓學生自己設計資料收集與整理的方案與步驟,教師加強指導工作;讓課題小組的成員,互相討論,相互啓發,教師相機誘導,引導學生關注自身、關注同學、關注校園、關注社會,從自己關心的社會熱點中尋找有關資料,蒐集與整理各項資料,然後進行篩選與加工。比如,在張村中學任教的饒家火同志是饒守坤的遠房堂孫,他對饒守坤同志的生平事蹟知道的較多。

於是,我們的指導教師就讓學生選擇一個適當的時機,對饒老師進行採訪,採訪的時間,步驟,問題都由學生自行確定。在採訪結束後,教師又指導學生自行對這樣材料進行篩選與整理。這樣,學生在本次研究性學習中,既增長了知識,又鍛鍊了能力。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5

通過這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們學到了很多。讓我學會了組員的團結的力量等。例如我們上街發調查問卷、採訪時,遭到了許多人的白眼與不理解,但我們並沒有放棄,我們檢討了自己的錯誤,選擇更加合適的話語與人交流。當天下午就發出了50到60份(三個人)。這次的活動不僅鍛鍊了我們的動手能力,還鍛鍊了我們的口語交際能力。這次的時間較爲緊湊,使我們覺得課件還不夠完美,我相信如果再有時間的話,大家會完成的更好!

參加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我很榮幸,我們忙活了很久,選擇我們組的題目時就吵了好久,纔將調查題目定下來,期間可謂一波三折,一開始發調查問卷時,個個臉都特別紅,特別不好意思,發完並收完了之後,便長舒一口氣,我和湯涵是統計調查問卷的,我們兩個搞了好幾天,忙得升入天堂了,忙完之後,手好酸,後背好疼,到了組長寫調查報告時,總是喜歡抱怨,她就是有點刀子嘴豆腐心,但還是把它寫完了,到了最關鍵的步驟時就要靠我們的老闆——李真了,我們幾個也未能幫上大忙,但還是可以提供一些小小的幫助,更多的是在心中爲他們加油鼓勁,參加了這個組,讓我體會到了組內的團結是多麼的重要,在我們組長丁月和李真的帶領下,這個研究性調查小組更加好了,我們在這幾個月的時間裏,收穫了太多太多,使我們小組組員之間的聯繫更加緊密,更收穫了友誼。

對於這次研究性學習,我學會了付出,讓我體驗了一回真正的成長曆程,從最初的確定研究課題,到後來的發問卷調查,統計結果,做課件,研究報告,我們在一步步的走來,我們漸漸的體驗自己的汗水播撒的種子種出的瓜果最甜。爲此我會更加的努力體驗社會中必要的鍛鍊,從付出中快樂與收穫。

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讓我受益匪淺,本來害怕陌生人的我,通過這次活動,使我改變了這個不太好的性格,另外這次活動也讓我從食品安全這一方面瞭解了社會的情況,我和其他組員之間也加強了關係,使得友誼之花開得更加漂亮。

通過這一次的研究性學習,我知道了團結是一個組的必要條件,正是因爲團結,我們才突破了一次又一次的困難險阻,所以這是一次終生受益的活動。

在這次的研究性調查學習活動,我們利用了課餘時間,進行了小規模的採訪與發放收回調查問卷,這讓我們瞭解了食品安全問題的情況,通過這些方式,我們不但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還加強了彼此之間的友誼,既對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方面有了初步瞭解拓寬了我們知識與視野又豐富了我們的課外生活,這些成果使我們每一個組員都珍惜這一次鍛鍊的機會,在這些日子裏,我們互相幫助,積極進取,在任務分工上分工明確,盡職盡責,在組長的帶領下,我們組員都受益匪淺。

另外,在課題上,我們通過調查的方式,知道了我國食品存在巨大安全隱患的問題,這也有助於我們踏入社會,去獨立的生活。

總之,這一次活動非常有意義。

通過這次調研,讓我學會了團結合作得到重要,我們利用假期的休息時間一起搞調查,我們開始時還知道怎麼搞,通過一起討論後正式開始了我們的調查。這次調研不僅讓我們的友誼得到加強,還讓我們了結了現在社會的重大問題,鍛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

我們一起調查的時候我很開心,我相信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一定加入進來。

在開放的情境中主動探索,親身體驗,在愉快的心情中自主學習,提高能力,我在研究性學習中不斷收穫,得到鍛鍊,提升自我。這次研究性學習讓我得到了鍛鍊,無論是社會交往的能力,還是自身的學習能力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6

3月17、18日在濱州逸夫國小參加了全市國小數學探究性學習研討會,爲期一天半。在一天半的時間裏我們共聽取了10節國小數學優質課,其中還包括授課教師的說課和各縣區教研員的評課。授課教師均是在國小數學探究性學習課堂教學方面取得很大成果的教師,尤其是這10位教師都在省優質課評選中獲得優秀的成績,因此來聽課的教師特別多!下面我就其中的幾節課說說自己的聽課心得。

在耿靜老師和王曉芳老師的《分米、毫米的認識中》,兩位老師都是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分米和毫米,並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再通過學生自己的實際測量,感悟並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從知識特點來看,長度概念在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屬於遺忘較快個一個知識點,學生因爲日常應用較少,知識點空間想象能力需求大,固在教學本課時應充分挖掘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印象。兩位老師在處理這部分知識時合理巧妙的引導,用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回憶長度概念,並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長度的空間觀念,同時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體,教師引導爲輔;以學生動手探索爲主,教師談話傳授爲輔;整個教學流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合理引導角色。兩位教師的授課讓我們學到了很多!

由寶英老師和趙立芹老師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這節課同樣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這兩節課老師把學生的學習定位在自主建構知識的基礎上,建立了“猜想——驗證——歸納——運用”的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經歷了探索知識的過程,使學生知道這些知識是如何被發現的,結論是如何獲得的,體現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這一新的教學價值觀,構建了新的教學模式。但個人認爲還有些地方值得商榷:讓學生量三角形內角和時,可以在問題生成答題紙上給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由不同推出相同,對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會更有說服力,也可減少學生在畫三角形時出現的不規範,而導致的誤差。量一量環節過後與撕一撕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相銜接,學生拿着三角形紙板有些不知所挫,缺少了教師明確的引導,學生對於用拼接法和摺疊法去求三角形內角和還是沒有很清晰的理解。

其餘的六位教師講授的課題是《3的倍數的特徵》,在上課前老師們首先讓學生複習2、5的倍數的特徵,以舊引新,這符合循序漸進的規律;其次,讓學生探求新知。整個過程突出以學生爲主,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合作探究。所不同的是有的教師注重倍數的特徵,而有的教師則偏離了特徵這一“軌道”,把時間浪費在找倍數上了。當然如果是自己執教,效果一定還不如各位教師,只是作爲“旁觀者”發表一下自己的見解。

以上是我聽課後的收穫。反思自己的教學,覺得自己需要改進的太多了。以後我將會更加努力,讓自己做的更好!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7

研究性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它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我想這是研究性學習的最大意義。

研究性學習的根本在於“學習”而不在於“研究”,有獨特價值大大增強了學習的自主性,使得學習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有充分的自由,自己去獲取知識,真正地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但我認爲,這也存在着相應不足:有利於培養學生求知的慾望,但不利於系統知識的掌握;強調探究的過程對學生髮展的教育價值,但操作困難、與之配套的社會環境尚待完善;滿足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但往往使學習流於粗淺和表面化,容易與知識的學習相割裂。如網絡文學,人的個性張揚有了比較寬鬆的釋放空間,發表的機率也大大增加,但當中的一部分人也有很多機會帖些不文雅的東西,粗俗的東西,使文學的崇高、神聖也貶值,無論是從語言還是內涵,無不使學術界中的某些專家學者所擔心。平臺的構建是否健康、正確,這也是研究性學習至關重要的一個棋子!

首先,轉變學習觀念,改變學習方式。說簡單,最終成果只是一個簡單的結果。以我們的小組而言吧,我們選擇的課題是:《快樂中秋節》,看起來其沒有什麼難的,但是,真是搞起來,要多方面考慮,還

要收集有關資料,再加以運用,這自然會遇到許多麻煩,它給我們很大創新空間和實踐機會,轉變我們對學習和生活缺少獨立思考新發現的一些依賴觀念,改變我們“死讀書”的學習方式,創造另一種學習的風氣,營造更優的學習環境。這對學習科學文化的學生來說也是一個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良好機會。

其次,促進同學學會交流,學會合作。這個我們在學習研究中都有切身的體會,像哪個同學有何特長、愛好,對事情處理的態度,協作能力如何,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反映出來。這段時間,我們一起外出調查,一起查閱資料,一起總結分析,一起解決問題。經歷瞭如此之多,組員之間不知不覺中建立了友誼,加深昇華了友誼,這對以後的生活和學習無疑一會有很大的幫助

再次,團隊精神合作至上是很重要的。研究性學習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單憑一人之力是無論如何也無法完成的。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有人說重點高中的學生都很自私,不愛幫助人。然而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分明的看到了熱情幫助人的同學,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例如團結互助組,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這樣,效率提高了很多,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通過研究性學習,還加強了我們的綜合素質,增長了知識。在研究性學習中,有找資料的,有畫畫的,有整理稿子的,有采訪的……大家在這些方面都得到了鍛鍊,提高了能力,學到了一技之長。還有,我們孩子對中秋節略知皮毛。通過查閱採訪後,大家加深這方面的瞭解,說不上精通,也說得上熟悉了。這也算得上是我們人生的一次飛躍!

在我們研究過程中,有的學生利用因特網來查找資料,而且也要求我們要學會與他人交換經驗、意見,以便自己獲得更多的資源,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進步。正所謂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俗話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並不同意這種說法。我認爲學習應該是“樂”的。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獲得快樂,這纔是一種積極的學習。如果我們學會了與他人分享,學會了方法,我們將會知道學習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快樂。研究性學習也要求我們要有主動性,並具有一定的恆心,主動性和恆心是堅持學習的前提,也是我們培養某些能力的條件。自己可以利用別人的資源的同時,也應該把自己的資源提供給他人共享,形成一個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的平臺。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心得感想:

一、研究性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責任心。

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學習方式和途徑,作爲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更需要學生應該具備研究性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因爲這不僅僅是獲得直接經驗和知識的方式,更是爲學生將來開展個性化的工作打

下了良好的思維基礎。自從確定課題以後,研究小組同學就開始利用休息時間去圖書館借書、上網查找資料;利用雙休日還去不同的地方進行調查研究,並對調查結果進行數據彙總。通過這樣的尋尋覓覓,查查找找,不斷修正,研究小組同學對這一課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關鍵是培養了學生的治學精神,使他們具備踏實嚴謹的作風,體會做學問的艱難曲折;同時進—步明白做任何一項工作都必須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敬業精神。這種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培養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之一。

二、研究性學習充分發揮了我們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研究性學習面前,人人平等,學生作爲學習的主體,學習積極性能夠得到盡情地發揮。在指導小組成員研究的過程中,我瞭解到部分學生基礎課成績並不是非常突出,但是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持之以恆的精神和獨到的見解,卻是令人大爲讚賞的。當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之後,他參與到學習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會空前地高漲,學習的效率也會大幅度地提高。

總之,通過研究性學習,我和孩子們受益良多,在不少方面都受到了鍛鍊,得到了提高,在研究性學習中,沒有好學生與差學生的差別,大家都置身於求知的領域,對誰都是一片空白,我們涉足於課堂之外的廣闊天地,拾得了累累的碩果。所以,我想說:“真的很感謝研究性學習!”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8

羅莊之行,本人受益匪淺,簡單談一下我的感想和體會:

一、教學要面向全體

新的課程、新的標準、新的教學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學理念,教學原則來支撐,而這些理論的實踐者,就是教師。學生的發展,我們應該關心的是全體學生,而不是部分學生;應該是學生人格的全面發展,而不是重智力輕其他;應該是個性發展而不是同一模式;應該是可持續發展,而不是限於當前的發展。教師的每節施教必須從這點做起,這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在課改中我們要爭取做到 :

1、激發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2、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3、營造創新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4、面向全體,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

二、教學要注重實驗

通過本次研討和學習,讓我體會到實驗的重要性,所以首先要加強實驗教學且教育學生去發現問題:“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爲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於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交流討論中學習化學知識,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從化學課程的性質,我們不難看出實驗教學在化學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通過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化學知識和實驗技能,提高觀察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學習方法。

實驗探究涉及: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進行實驗、蒐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幾個要素。盧巍老師提到“我們在教給學生科學探究時一提就是這幾個步驟,要求學生一定要掌握這幾個程序,學生也能熟練背下來,知道科學探究要經過這幾個程序,但並不代表他就能經過這幾個程序”,我們的教學是教育學生能進行這幾個過程,能自發的去探究問題,這就要教會學生去發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愛因斯坦也曾說:“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沒有問題,就沒有創新。實際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規定好問題讓學生去實驗,是驗證性而並非探究性,從而傅束了學生思維,學生的創新能力得不到發展和提升。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僅僅是在實驗中,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用問題引導教學,多向學生提問“你有什麼想法?”“有 什麼疑問?”“你還想知道什麼?”“你猜猜會有什麼現象?”等等,從而調動學生思維。

三、注重聯繫生活、生產實際

《新課標》要求應根據學生、教學內容、教學環境的具體情況,營造一種現實、有吸引力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與動機,讓學生在自然的情景中,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用觀察、實驗、猜想等手段收集資料,獲得體驗,獲得真知。

化學推進了現代社會的文明與進步,對人類解決當前面臨的環境、資源、糧食危機、人類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問題提供了可能的途徑。新教材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有目的地介紹日常生活和現代社會建設中所用到的化學知識和化學技能,爲學生提供了他們比較熟悉的情境素材,瞭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體驗到學有所用,激發起學生學習化學的慾望與興趣,使學生能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在新課程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新課程已不僅僅是新課標、新理念,它已經與協作、創新、探究、希望、未來這些滾燙的字眼牢牢聯繫在一起,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29

(1)從抓語言問題開始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從某種好處講,人類的“好奇心”是產生“問題意識”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動人類成長和前進的根本動力所在。問題無所不在,無時不在。對現實事物的觀察和思考,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途徑,對超多資料的蒐集和佔有,是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基本方法。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處延相等的理念,正說明語文研究性學習有着廣闊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上句,按常規,教師說一說“不寧靜”的原因就能夠,但我們多問一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他頗不寧靜的呢”,多查閱一下資料,多問幾個爲什麼,與學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麼單一那麼簡單,有政治原因,有經濟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許還有信仰問題。這種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問,而是一個研究小課題。發現了問題,不應由教師來解決問題,能夠放手讓學生去查閱資料,設計方案,提出對策,構成課題,寫成小論文。

2、強化自我意識

在傳統教學中對學習態度的培養,往往採用教師和家長督促、檢查、獎罰的方法,使學生感到外力脅迫而產生勉強學習的態度,從而不能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語文研究性學習是建立在學生的自我意識、主動探索的基礎上的,學生認識活動的強度和力度要比單純理解知識大得多。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會逐漸構成主動學習的心理傾向。具體要求:課題研究前自找資料、自我準備、自我設計方案;活動中自我表現、自我發揮;活動後自我總結、自我評價。

3、創設一種情境

培養人的創造潛質和創新意識是信息時代學校教育的核心。而創造潛質培養的關鍵是對信息的處理潛質。因此,語文研究性學習,意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和途徑,讓學生透過主動的探求、發現和體驗,學會對超多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決定,從而增進思考力和創造力。語文研究性學習更關心學習的過程,而不是結果。語文研究性學習也講求方法,但它較少強調學習知識的技能和方法,而更關注培養思維潛質、個性是創造性思維潛質的方法和途徑。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者關鍵是能否對所學知識有所選取、決定、解釋、運用,從而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換句話說,研究性學習的過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結果。創設情境就應是重點思考的一個資料。

二、教師主角:從傳授到指導語文研究性學習學生是活動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如何體現呢?

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並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事實上,學生自行組織的各種研究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支持。教師的指導作用表此刻把握研究活動的目的,啓發學生用心主動思考問題,幫忙學生總結研究的成敗得失。這種指導作用貫穿於學生研究活動的始終。教師導在活動前,引在活動中,評在活動後,指導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間接暗示。當學生在某一環節出現困難疑問時,教師適時、適當的指導是舉足輕重的,這將提高學生研究的質量,有利於學生在教師高質量的指導下獨立完成活動任務。語文研究性學習要求以學生的獨立探索活動爲基礎,但實質上這種探索活動是在教師“導演”和指導下的活動,是教師主導作用更藝術的表現。正因研究性學習是從實際問題切入的,需要運用語文學科中的超多基礎知識,這不僅僅要求教師對語文知識有精深瞭解,而且要熟悉多種研究方法,還需要對當前語文學科的前沿知識有比較深透的瞭解,這樣教師才能幫忙學生設計出適宜的問題情境的活動方案,進而引導學生開展深入紮實的研究活動。能夠說,語文研究性學習要求教師發揮“導而弗牽……開而弗達”的主導作用,而不是傳授、灌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呢?

1、引導學生選取課題(詩意的網名)

語文研究性學習最難的可能是學生不知道怎樣去選取一個適合自己開展研究的課題。教師要導,就應導在關鍵問題上。選取課題要注意這樣幾個問題:一是實際需要的原則。研究性學習不必須要像專家那樣,必須要解決什麼具體的實際問題,我們學習的關鍵是透過某一問題的研究探尋,獲得研究問題的方法,培養研究問題的意識,因此高中生的“課題”與專家的“課題”的實際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課題研究重在從學生的興趣、潛質和可能出發去選取“課題”。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則。並不是所有的被發現的問題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實力研究的,這就需要對問題的價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從課題本身的價值看,衡量課題有沒有研究價值,主要依據是這一課題學生能不能佔有詳細的資料,切不切合學生自身實際,符不貼合學生思維潛質。作爲學生一般不宜選取一個規模大、涉及因素多、週期性長的複雜課題,而適宜選取開口小、週期短、便於佔有材料的小課題,比如選《語文教材編寫改革及其發展研究》爲研究性學習課題,就超出學生實際水平和潛質。

2、引導學生設計方案

課題一旦確定下來,就要設計具體的研究方案,確保研究性學習有序、有效地推進。一份好的設計方案應包括以下資料:A、課題的提出。包括課題提出的原因,課題內涵的界定,研究預期的目的。B、開展研究採用的主要方法。C、開展課題研究的活動安排,具體到第一節課具體做什麼。D、研究成果的結題形式。設計方案重點要思考的是選取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總是服務於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師要告訴學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構成新的科學事實,且對象又活動形態,就就應選取觀察、調查、實驗等方法;如果研究對象是文獻形態的,就就應選取文獻法和資料分析法;如果說研究目的是要構成新科學理論,就就應選取歸納演繹等理論研究方法。從我們語文研究課題看,絕大多數是文獻研究對象,文獻研究法和資料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導在學生研究疑難處在學生活動難以深入進行時,教師要適時地進行活動開導,這種開導主要是思維方法上的,而不是資料和答案上的,重在導疑、導難、導法。

三、學習空間:從封閉到開放

以班級授課製爲主要形式的學科課程,從書本到書本,從書本到作業,具有明顯的封閉性。語文研究性學習呈開放學習態勢。由於研究性學習形式的改變,學生必然會突破原有的學科教學的封閉狀態,學生定會在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這種開放性改變的不僅僅僅是學習地點和資料,更重要的是它給學生帶給了更多的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非組織的社會化語文活動將成爲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資料,如環境語文、街頭標語、廣告、影視傳播以及人際間語言交流等。學生能夠到社會中搜集民間故事,能夠到街頭去搜集廣告牌的錯別字,能夠到圖書館去查閱資料,能夠到網上去發表自己的學術觀點、研究自己喜愛探討的問題。總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法將會有重大的變化。

四、學習形式:從單一到多樣研究性學習形式多種多樣且具有深度。

1、查閱資料

語文研究性學習,收集、整理、研究與課程相關的文獻,意在透過對文獻的查閱鑑別、整理、分析,從而找出研究的問題,明確:我到底要研究什麼——術語的內涵、外延;我要解決什麼問題——課題研究是否有價值;我從哪裏開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麼,有哪些方法能夠借鑑;透過研究文獻對課題的內涵、外延、研究起點作出準確決定,就能決定課題的實用價值,選取較恰當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煙海的各類文獻資料中找到對特定研究課題有價值的文獻,首先務必明確界定自己研究課題的範圍和性質,確定搜尋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國內外主要期刊的分佈及各類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獻資料索引和目錄分類的方法,掌握檢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語文課文《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書目》就重點說了這一方面的知識。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迅速準確地找尋自己所需的文獻。一般說來,學生起步階段,還不知道怎樣詳細的查閱書目,以便讓學生在短時刻內就找到開展研究的感覺,如我們常聽到播音員報道我國又與哪國建交,實現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個問題,“邦交”爲何不說“國交”呢?要真正解決這一問題,就只能研究文獻,查閱資料,找出例證,說明觀點。(八大心態的感想感悟)

2、合作學習

現代社會的創新成果多是羣衆智慧的結晶,疑難問題的解決常常需要多個個體的協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學習形式,其目的是使每個學生都有主動參與,自我表現的機會,爲學生共同尋求答案、解決疑難問題帶給舞臺,研究學習中,既能夠是兩個互助組,也能夠是四個合作組,各研究小組之間,能夠進行互查、互評、互幫、互學等活動,調動學生合作解疑的用心性和主動性。

參加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彙總 篇30

1.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研究性學習

求知慾是人們思考研究問題的內在動力,學生的求知慾越高,他的主動探索精神越強,就能主動積極進行思維,去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在教學中可採用引趣、激疑、懸念、討論等多種途徑,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以幫助學生走出思維低谷。如講黃金分割時,介紹了華羅庚教授的“優選法”以及“優選法”在工農業生產、科學實驗中實現最優化目標的巨大作用,並介紹它在建築、藝術、語言、生物等方面的奇巧應用,使學生驚歎數學無所不在,神通廣大,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慾望,使他們感到應極快掌握這一知識。講授新課之前,先設置一個疑團,讓學生產生懸念,急於要了解問題的結果,而使學生求知慾望大增。例如在講授排列應用題時,我們的開場白是:現在我手上有6本不同的書,分給某6位同學,每人一本,共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於是同學們議論紛紛,有的同學甚至拿着六本不同的書在試着分法,然而怎麼也分不清。這時教師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指出:這一問題是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只要掌握瞭解題方法問題很容易解決。這樣儘管這節課的內容是一些繁雜枯燥的計算,學生在課堂上卻是興趣盎然。青少年學生求知慾望強,敢說,敢想,喜歡發表自己的意見,組織討論能很好地發揮這種心理優勢,有一次在講棱錐的時候,我出了這樣一道選擇題:“已知四棱錐的四個側面都是正三角形,則底面是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平行四邊形。”然後讓同學們思考和討論,教室裏的氣氛一下活躍了,爭論的焦點集中在是正方形還是菱形,兩種意見爭持不下,這時坐在後面的一個男同學用紙織了一個模型,送到了講臺上,這個模型說明了菱形的不可能性,因爲如果是菱形,則底面不可能放在桌上,即底面四頂點不在同一平面,堅持正方形的同學興奮極了。最後教師充分肯定了這位同學的創造精神並理論上證明了這一結論,使另一部分同學心服口服。

實踐證明在遵循教學規律的基礎上,採用生動活潑,富有啓發、探索、創新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培養學生研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2.數學開放題與數學研究性學習

數學開放題體現數學研究的思想方法,解答過程是探究的過程,數學開放題體現數學問題的形成過程,體現解答對象的實際狀態,數學開放題有利於爲學生個別探索和準確認識自己提供時空,便於因材施教,可以用來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發散性,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成功感,使學生體驗到數學的美感。因此數學開放題用於學生研究性學習應是十分有意義的。

開放題是數學教學中的一種新題型,它是相對於傳統的封閉題而言的。開放題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這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的具體體現。爲了使數學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選擇了數學開放題作爲一個切入口,開放題的引入,促進了數學教育的開放化和個性化,從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關於開放題目前尚無確切的定論,通常是改變命題結構,改變設問方式,增強問題的探索性以及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多角度思考,對命題賦予新的解釋進而形成和發現新的問題。近兩年大學聯考題中也出現了開放題的“影子”,如1998年第(19)題:“關於函數f(x)=4Sin(2x+π/3)(x R),有下列命題:由f(x1)=f(x2)=0可得x1-x2必是π的整數倍;②y=f(x)的表達式可改寫爲y=4Cos(2x-π/6):y=f(x)的圖象關於點(-π/6,0)對稱;④y=f(x)的圖象關於直線x=-π/6對稱。其中正確的命題是──(注:把你認爲正確的命題的序號都填上)”顯然《高中代數》上冊第184頁例4“作函數y=3Sin(2x+π/3)的簡圖。”可作爲其原型。學生如果明白這些道理就會產生對問題開放的需求,逐步形成自覺的開放意識。又如20xx年理19文20題 函數單調性的參數取值範圍問題(既有條件開放又有結論的開放,條件上,對 ,是選擇 ,還是選擇 ?選擇前者則得 ,以後的道路荊棘叢生,而選擇後者則有 ,以後的道路一片光明;結論開放體現在結論分爲兩段,一段上可使函數單調,另一段上不單調,且證明不單調的方法是尋找反例);

從數學考試中引進一定的結合現實背景的問題和開放性問題,已引起了廣大數學教育工作者的極大關注,開放題的研究已成爲數學教育的一個熱點。

有了開放的意識,加上方法指導,開放纔會成爲可能。開放問題的構建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其一是問題本身的開放而獲得新問題,其二是問題解法的開放而獲得新思路。

如“已知 ,並且 求證 (《高中代數》下冊第12頁例7)”除教材介紹的方法外,根據目標的結構特徵,改變一下考察問題的角度,或同時對目標的結構作些調整、重新組合,可獲得如下思路:兩點(b,a)、(-m,-m)的連線的斜率大於兩點(b,a)、(0,0)的連線的斜率;b個單位溶液中有a個單位溶質,其濃度小於加入m個單位溶質後的濃度;在數軸上的原點和座標爲1的點處,分別放置質量爲m、a的質點時質點系的重心,位於分別放置質量爲m、b的質點時質點系的重心的左側等。

又如,用實際例子說明

所表示的意義給變量賦予不同的內涵,就可得出函數不同的解釋,我們從物理和經濟兩個角度出發給出實例。

(1)X表示時間(單位:s),y表示速度(單位:m/s),開始計時後質點以10/s的初速度作勻加速運動,加速度爲2m/s2,5秒鐘後質點以20/s的速度作勻速運動,10秒鐘後質點以-2m/s2的加速度作勻減速運動,直到質點運動到20秒末停下。

(2)季節性服飾在當季即將到來之時,價格呈上升趨勢,設某服飾開始時定價爲10元,並且每週(7天)漲價2元,5周後開始保持20元的價格平穩銷售,10周後當季即將過去,平均每週削價2元,直到20週末該服飾不再銷售。

函數概念的形成,一般是從具體的實例開始的,但在學習函數時,往往較少考慮實際意義,本題旨在通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給出函數的實際解釋,體會到數學概念的一般性和背景的多樣性。這是對問題理解上的開放。

研究性學習的開展需要有合適的載體,而數學開放題作爲研究性學習的載體,滿足了學生求知的慾望,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學生創造潛能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實踐證明,數學開放題用於研究性學習是合適的。

3.社會實踐與數學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強調理論與社會、科學和生活實際的聯繫,特別關注環境問題、現代科技對當代生活的影響以及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問題。要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親身參與社會實踐性活動。同時研究性學習的設計與實施應爲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條件和可能。

如 “洗衣問題”:給你一桶水,洗一件衣服,如果我們直接將衣服放入水中就洗;或是將水分成相同的兩份,先在其中一份中洗滌,然後在另一份中清一下,哪種洗法效果好?答案不言而喻,但如何從數學角度去解釋這個問題呢?

我們藉助於溶液的濃度的概念,把衣服上殘留的髒物看成溶質,設那桶水的體積爲x,衣服的體積爲y,而衣服上髒物的體積爲z,當然z應非常小與x、y比可忽略不計。

第一種洗法中,衣服上殘留的髒物爲 ;

按第二種洗法:第一次洗後衣服上殘留的髒物爲 ;第二次洗後衣服上殘留的髒物爲 ;顯然有 ,

這就證明了第二種洗法效果好一些。

事實上,這個問題可以更引申一步,如果把洗衣過程分爲k步(k給定)則怎樣分才能使洗滌效果最佳?

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研究,無疑會激發其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且能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養成善於發現問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數學研究性學習中,社會實踐是重要的獲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學生通過對事物的觀察、瞭解並親身參與取得了第一手資料,可以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予以解決。以下的問題均可作爲數學研究性問題來進行討論:

(1)購房貸款決策問題 (通過調查銀行利率,利稅及房價決定哪種方式購房划算)

(2)對當地或國家近年來人口增長的情況調查,預測今後人口數量,給政府提出幾點建議。

(3)氣象學中的數學問題 (溫度、溼度、空氣污染指數、臭氧層的變化)

(4)當地耕地面積的變化情況,預測今後的耕地面積。

(5)無蓋盒子的最大容積問題

(6)零件供應站(最省問題) 設在一條流水線上有5臺機器工作,我們要在流水線上設立一個檢驗站,經檢驗合格後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若5臺機器的工作效率相同,問檢驗臺放在何處可使移動零件所走的距離之和最小?(所花的總費用最省) 如果是n臺呢?(可以用平面幾何知識,也可以建立函數關係式,作出圖象討論得出)若5臺機器的效率不同又如何呢?

(7)拍照取景角最大問題:在公路的一側從A至B有一排樓房,想在公路 上的任何一處拍一張正面照,任何選擇公路上的點,使拍攝的一排樓房的取景最大(點A與點B與直線 的各種位置關係討論)

類似問題:足球運動員在何處射門最好(不考慮其它因素)等

(8)商品營銷策略問題:

1)調查某種商品的銷量與它的利潤的關係,並決策如何可使其獲利最大?

2)對報亭買報情況調查,(進價、售價,及賣不出去而退回每份賠錢多少),統計一個月的銷售情況,問怎樣決策收益最大?

生活中處處充滿着數學,處處留心皆數學。

我們早晨起牀刷牙用的牙膏,細心的人會發現,牙膏的包裝有大有小。其價格也不相同,你想過大小包裝與其價格之間的關係嗎?除了牙膏以外,還有商品都有大小包裝之分,如餅乾、瓜子、食油等等。你吃東西是,想過營養成份的搭配嗎?你在上課時,想過坐在什麼位置才能最清楚的看到黑板的問題嗎?你在坐公共汽車遇到堵車時,想到儘快消除堵車的方案與數學知識有關嗎?你乘船逆流而上發現東西掉進水中順流而下時,想過假設將船掉頭去追,什麼時間能追上的問題嗎?你在自行車修理鋪裏看到師傅在滾珠軸承裝滾珠時,想過能裝多少個嗎?你在開燈關燈時,想過燈的位置與照明度的問題嗎?你在開、關窗戶時,想過窗戶的面積與採光量的問題嗎?你在聽天氣預報、颱風警報、空氣質量狀況時想過他們是如何預報的嗎?烈日下,你想過遮陽棚搭建方式與遮擋太陽光線有關嗎?平日作業、例題、習題及大學聯考試題的推廣和變式你想過嗎?……

對於上述問題,有些你也許想過,有些你也許從未想過。這些問題都與數學有關!數學與生活是如此的息息相關,讓我們發現並研究這些數學問題吧!相信你會其樂無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