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5W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1

傳統文化,形成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歷史當中,博大精深。優秀的傳統文化,就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財富。中華民族的5000年的傳統文化,在人類進入21世紀以後,工業與商業的全球化正逐漸改變着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思維方式,行爲方式,消解着傳統文化的精髓,傳統文化瀕臨消失。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精選15篇)

首先是傳統節日。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繼承與發揚傳統文化的一種良好方式。然而在現在,隨着西方聖誕節,情人節等一系列節日的廣泛傳播,傳統節日卻漸漸被淡忘了,認爲可有可無了。但是傳統依舊,人們還是在端午節賽龍舟,吃糉子;在重陽節登高插茱萸;在中秋節賞月,慶團圓;在臘月初八熬一鍋熱騰騰的臘八粥祈平安。身爲炎黃子孫的我們,需要我們去傳播中國傳統文化,讓我們的文化不會被淡忘,讓更多的人瞭解到我們的文化也是多麼的博大精深!

在隨着我們對傳統的不重視,曾經在民間大放異彩的民間藝術也在面臨着失傳的危險;傳統的繪畫書法也受到了一定的衝擊;傳統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遺棄。這許許多多的社會現象,不禁令人堪憂。傳統文化瀕臨消失,而我們卻不加以挽救,而還是爲了各種外來的文化,節日,興奮不已。在我看來,在這樣下去,不用多久,傳統文化就會完全消失,不復存在。

爲了不使我們中國人遺憾,後悔,我們每個人應該成爲傳統文化的傳播者和建設者,努力使傳統文化重新綻放光彩,恢復生機與活力,爲我們將來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爲了傳統文化的恢復與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發出奪目的光芒,讓這種文化在我們的身邊繼續傳播!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2

生活告訴了我:回憶是有毒的,無論過去多麼絢爛,或者多麼暗淡,它都永遠離開了我們。與其一味的回憶過去,使我們的神經衰弱,不如就從此刻開始去守護他們,使他們不再是幻想中的美好,而是現實世界中的“國之精粹”。

總有文人過客說:“文化就是'取之精華,去其糟粕'。”細細想來,卻是如此。

但就如今的社會而言,大多數人對我們的先祖留下的傳統節日知之甚少,而對於外來文化了解甚是繁多。

隨着時光長河的洗禮,誕生我們獨一無二的中華文化,但正是時光的流逝,使得那些傳統文化沒有傳承者,讓那些老一輩兒手藝人的手藝就此消失。

也許是這些精粹在消失不見了,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有了更多的人去關注它們。聽聞,國家政策中也有保護保傳統文化的這一條規則。

文化鑄就瞭如今的新中國,我們無法遺忘那些傳統文化,我們理應去傳承它們,讓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們。

雖然有政策在保護他們,但從前有的生肖糖人,紙糊燈還有一些其他的傳統制造品在如今都很少看見它們的影子。

這正說明人們對傳統文化還不夠重視,曾經,說起那些守手藝人,年輕時是多麼風光,而到了晚年又是多麼窮困潦倒,獨守着那一份獨特的手藝。

由於新中國在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往大城市裏跑,留那些老人與孩童守着這個已不能稱之爲家的“家”。

而傳統文化也正是如此,它們曾是中國的象徵,而如今,卻早已淡淡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

回憶的確是有毒的,它在無形之中吞噬着你的心,讓你迷失自我,我不願在多年之後去感傷。那麼,就現在,讓我們一起學習,共同去守護那些傳統文化,讓它們永久成爲國之精粹,成爲中國永垂不朽的文化寶藏。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3

傳統文化是一個太大的話題,她有持久的魅力,以前總覺得,與我們很遠。今天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們意識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原來,傳統文化離我們很近,而不僅僅是課堂中的朗讀與背誦,課本中的文言與古詩。

有誰見過書一樣的教室?今年的公開課教室的造型別致新穎,像一本翻開的書似的,兩邊是捲起的書邊。在“書卷”下,課桌椅整齊排好,由三十二名來自各地的小學生整齊地坐着,和主持人“老師”互動。在“書”中游歷,“書”中思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課堂伊始,一個有關漢字的遊戲——人體擺字,就吸引了我。遊戲非常的有趣,“人體擺字",真是從未聽聞。看時全身心地投入,爲那些猜出的小朋友們叫好。有時他們擺不出來那個字,或是猜不出時,電視機前的我,心急如焚,真想自己親自走進電視機裏面去幫幫他們。

王教授的漢字演示,簡直令我神往。博學的她,演示了“正”和“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的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原來,漢字是如此地美妙。原來,正直,是和“足”“目”相關;原來,祖先造字,都有樸素的真理蘊含其中。

漢字能溯源,穿過漢字,我們能看見幾年前的歷史。一撇一捺,一橫一豎,小小的漢字也能展現出我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它們像一羣羣淘氣又可愛的孩子,在方格中跳躍着;它們像一條條清澈的小溪,在筆尖上流動着;它們像一朵朵漂亮的小花,出現在你的眼前。

傳統文化遠嗎?似乎不遠。我們的身邊,都有傳統文化的影子。今晚,“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絲綢新路”幾節課,都讓我們領略了傳統文化的深邃與普遍。

傳統文化,這是一曲古典的旋律。或許傳統沒有處在時尚的前沿,但它永遠是人們生命的原色。我們的生命是色彩斑斕的,其中必有一個主色調,希望傳統文化能成爲我生命的底色。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4

大年三十到了,家家戶戶都貼起了春聯,我也被分配到了任務,往牆上刷黏性很強的熱粥。

我手裏端着碗,面無表情地在通往老房子的小路上行走,心裏是滿滿的不情願——這碗裏裝的又不是什麼瓊漿玉液,還得讓我這麼畢恭畢敬地端着它。碗裏時不時灑出一些粥,滴在我的手上,又燙又黏,難受極了。

終於抵達目的地了。老房子已經好幾年沒人住了,院子里長滿了一個小孩那麼高的雜草,我戴上帽子,跑到了被層層荒草淹沒的後門前,還沒等拿着春聯的爸爸發話,就往門的中間刷了一大塊粥,便想逃離了這個是非之地,唉,還是先想想看該怎麼往又高又髒的大門上刷這滾燙的粥吧!

說這大門高吧,絕對不是我信口胡說的,我估摸着只能刷到上下聯的下半部分,至於橫批嘛,想都別想刷到了。

說這大門髒吧,也絕對不冤枉,如果你看見這大門上厚厚的灰塵和幾張上面黏着昆蟲的蜘蛛網,肯定會連連後退。我硬着頭皮把刷子往門上一拍,只是刷子上面粘上了細小的灰塵以及一些不明身份的垃圾,甚至還有一塊口香糖。

我慢慢地用刷子把門上的灰塵刷下來,當我再直視這把可憐的刷子時,它上面的白毛已經被灰塵嚴嚴實實地包裹住了,就像睡在鍋竈前落魄的灰姑娘,看來我是少不了一頓罵了。這貼春聯一點都不像對聯那樣喜氣洋洋,倒是十分灰頭土臉。

後來,我終於想出了一個自以爲很好的辦法——把粥刷到春聯上不是更方便嗎?

說幹就幹,我把春聯平鋪在地上,往上面刷上十分均勻的一層粥,大功告成!我頓時覺得腳下輕飄飄的,像踩了一朵雲似的。當我拿起春聯仔細端詳時,才發現春聯整張都溼透了,並且軟綿綿的,我只是拿在手裏看了一下,就掉了一個角,我肯定沒有好果子吃了。

唉,這春聯貼得……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5

我感興趣的傳統節日中最喜歡的是春節,因爲它是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農曆正月七年級,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新年”。

每年過年,街上掛滿了紅紅的燈籠,彩旗飄飄。商場是人山人海,購買年貨,可熱鬧了。

奶奶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外面有許多“砰、砰、砰”的鞭炮聲。每個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爸爸給我買了許多禮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禮花下樓和小朋友一起放,我們玩得非常高興,到了晚會開始,我才戀戀不捨地回家,與家人一起一邊吃水果一邊觀看晚會,精彩的表演把我們逗得哈哈大笑,心想:要是天天都過年該多好啊!

我還喜歡過“重陽節”,農曆9月9日,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重陽節。

重陽節,又稱“老人節”。重陽這一天,人們賞菊花,佩帶茱萸,攜酒上山,暢遊歡愉。這一天放學,我和爸爸媽媽準備了一份禮物去看望爺爺奶奶,我心中非常開心,因爲我明白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的傳統美德。

“元宵節”也讓我難忘。每年農曆的正月十五日,春節剛過,迎來的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這一天我們也放了許多煙花,還吃了元宵,猜了燈謎,還到公園裏觀了燈。一家團團圓圓,那時的我心中充滿無比的幸福和歡樂。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它是中國的文化。我瞭解的傳統節日還有:端午節、清明、七夕節、中秋節等。這些傳統節日同樣給我們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所以我們要記住這些節日,並永遠繼承下去。

中國的傳統文化更是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作爲我們新一代要加強學習,大力弘揚中國的這些傳統文化。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6

在元朝,中國曾經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而在唐宋,她又曾是世界上國力最強盛的國家。這樣的大國有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然而,隨着世界的進步,社會的發展,外國文化和其他先進的文化的泛濫,中華傳統文化開始受到冷漠,甚至將被國人遺忘。

在物慾橫流的今天,人們追求的是潮流的生活,享受的是“娛樂的文化”,傳統文化已經逐漸被人們跑到腦後。許多人已經將自己祖先的歷史忘得一乾二淨,他們不知道中國經歷了多少朝代,有過哪些輝煌;他們甚至不知道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經歷的那些苦難,所受的屈辱。有人說:“當一個民族忘記了它的歷史,忘記了它的傳統文化後,那麼它離毀滅也不遠了。”的確如此,一個民族連自己的歷史、自己的傳統文化都可以放棄,還剩下什麼呢?

毛筆書法,可謂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代表。沒有毛筆書法,也就沒有“書聖”王羲之,也自然沒有著名的《蘭亭序》。然而現在中國還有多少人寫毛筆書法呢?與我們相望的日本卻規定每所學校都要開設毛筆書法課,每個人都要懂得寫毛筆字。日本的毛筆書法是從中國傳過去的,人家都如此重視,我們呢?從這一方面就可以看出我們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京劇、皮影戲、變臉…這些都逐漸淡去,現在的人們忙於追逐潮流,我相信沒有多少人願意天天對着這些中國文化的瑰寶過活,傳統文化成了遠去的記憶。

現在的人已經很難靜下心品讀中國的四大名著,面對滕王閣也很難再想起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面對困難也很難再吟出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中國五千年的文化,那唐詩,那宋詞,那元曲,還有多少人記得?現在的我們沉醉於青春小說,科幻小說,沉迷於網絡。可是,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嗎?

中國的傳統文化已經被我們漸漸遺忘。現在許多西方的學者到中國尋找中華文化的根源,來學習中華文化,作爲國人的我們,卻把這些遺忘,這應該是件很可笑的事情吧!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希望有一天人們能夠重視即將被遺忘中華文化,將中華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爲中華文化續寫燦爛美好的未來。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7

在南方,有香甜可口的湯圓;在北方有香脆多餡的餃子,不管是南方湯圓還是北方餃子,我都鍾愛。

媽媽告訴我餃子和湯圓有區別,但是我看不出有多大的區別,因爲我的饞嘴都很喜歡吃,我的眼裏只有吃,哪還能看出他們的區別。

湯圓我喜歡在元宵的時候吃,代表團團圓圓,畢竟一家子在一起纔是幸福美滿嘛。每逢元宵時節,媽媽總會煮好一大鍋湯圓,我在一旁看着那白白胖胖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往前去掐一口或者直接吞掉。湯圓們在鍋裏面沸騰,彷彿在裏面狂歡似的,真令人喜歡。

“開動啦,小饞嘴。”媽媽親切地說。我已經等候多時啦,終於來了,我都要等不及了。我立刻拿起筷子往下面夾起來,可是頑皮的湯圓們不讓我夾,油膩油膩的,一夾起來,就會滑下去。所以媽媽讓我用勺子來吃,這樣以來,他們就掏不出你的手掌心了。

我們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都一起團團圓圓地吃着圓圓的湯圓。我喜愛白白胖胖的湯圓,因爲,他讓我和家人在一起,幸福地在一起。

到了冬天,唯有餃子令人喜愛,可口又多餡。有玉米餡兒的,有肉餡的,也有玉米火腿餡的,真是趣味多多。冬至的時候,雖然我們在南方,但是我也喜愛吃餃子,餃子給了我們溫暖,讓我們家庭溫暖如初。

當然了,餃子什麼時候都能吃,因爲隨便去街上逛一逛,都能看見沙縣等小吃餐廳,都把餃子列爲特色小吃。我每次去都會來幾份。每逢晚上我肚子餓了,就會去買幾份餃子充充飢,順便也讓家人們飽滿。我喜愛多餡的餃子,因爲餃子解決了我們的溫飽,讓家庭美滿。

南湯圓,北餃子,我都愛,我都要;每吃幾口口水流,家庭吃了幸福留,肚子餓了就找它。

中國傳統文化,我真的超愛呢。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8

中國,一個泱泱的文明古國,五千年的滄桑綿長的歷史淘盡了不盡的文化遺產。從流傳至今的儒家文化到雄偉壯觀的歷史遺址,無一不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民族3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民族的靈魂,哺育着一代代華夏兒女茁壯成長。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能屹立世界民族之林。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詩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隨着外來文化的不斷衝擊,作爲華夏兒女的份子,我們都應義不容辭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但是,現實往往卻是相反的。正當外國開展“漢語熱”的活動如火如荼的同時,我國的國民部對國語學習不屑一顧,甚至有的年輕人還盲目地搞起“哈韓族”。“哈日族’等。這實在是令人揪心。因此,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刻不容緩,任重道遠的。我們可以通以網絡傳播和學校教育等方式向社會宣傳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引領人麼走回正確的文明思潮,讓愛國主義精神在每一箇中華兒女心中迴盪。這樣,優秀傳統文化才得以傳承,民族才得以強盛,華夏文明才得以延續。

傳承傳統優秀文化才能更好地建設精神文明家園。從古至今,從流傳萬世的儒家思想,到風騷一時的唐詩宋詞等,無一部深深地影響着華夏兒女;還有令人驚歎的北京故宮,西安兵馬俑等“世界奇觀都不同程度地向世界展示自己的風采,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們每一個華夏兒女去維護,傳承和發揚。以至可以更好地建設與當代發展一脈相承又與時俱有的精神文明家園。沒有了文化家園的記憶,我們將成爲精神的流浪兒,難道我們還要重演“端午節被搶”的悲劇?因此,這就需要我國傳統文化不斷深入發展。是中華文明不斷擴大!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需要重視文化遺產的管理,隨着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文化遺產受到破壞,如“愛蓮堂”“飯冰室”等一個個文化名人故居遭到被拆遷的厄運;沉澱幾百年的“晉翼會館”等歷史建築被用來作用掙錢之具;故宮的“三重門”困擾……爲何我國的文化遺產管理如此疏忽呢?放觀文明古國埃及,專門籌建國家控股公司對之進行保護等。因此,我國應建立和健全文化遺產管理機制,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才得以保障。只有政府對文化遺產進行合理地管理,使其保護制度化和規範化,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華夏的優秀傳統文化!

在外來文化不斷衝擊的今天,我們華夏二兒女應該理性地面對世界多樣的文明,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才能讓優秀傳統文化保持旺盛持久的活力。

悠悠千載,華夏民族的傳統文化的傳承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神聖職責。行動起來吧,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讓華夏文明薪火相傳,延續千秋萬世。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9

中國傳統文化有很多,比如剪紙、過春節、放風箏等等。

今天,我就講講春節吧。

春節是小朋友們最喜愛的節日,也是最吉祥的日子,到了那時,廣場上就會熱鬧非凡,我想知道爲什麼會這麼熱鬧,於是就查了資料,我終於明白了:春節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古老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我還找到了關於春節的小故事:古時候,有一種怪獸叫“年”,它頭上長觸角,兇猛異常,每次到春節的時候,就要到村裏吃人,但是有一次來了一位老人,他說有辦法趕走“年”,然後,他利用火、響聲和紅色趕走了“年”,從那以後,每到春節,人們就會放鞭炮,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貼上對聯,“年”再也不敢來了。

春節也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比如:臘月二十三:祭竈,差不多家家的竈間都設有竈王爺的神位;臘月二十四:掃塵,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都統統掃出門;臘月二十五:接玉皇,這一天起居、言語都要謹慎,爭取好的表現,以博取玉皇歡心,降幅來年;臘月二十七,二十八:洗浴——洗掉不好的運氣;臘月三十:除夕,貼門神、貼春聯、守歲、放爆竹、吃年夜飯、給壓歲錢、祭祖。

我的老家一到春節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有人在舞臺上表演,也有人舞龍舞獅子等很多節目。

貼對聯是一個重要的活動,先把對聯塗上膠水,再貼在門上,左邊一個,右邊一個,上面還有一個橫批,不管是被丟棄的房子正在住着的房子都要貼上對聯,我老家的對聯幾乎都是我和爸爸貼的。

經過對春節的瞭解,我還知道好多的事情,以後我會帶來更豐富、更好玩的事情與大家分享。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10

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就像一座巨大的寶,有中國書法、篆刻印章、皮影、武術……今天,我就向大家說說中國書法吧!

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是中華文化的燦爛之花,漢字的發展經過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這些過程。

從古至今,中國有很多偉大的書法家,有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米芾、懷素、張旭……王羲之就是我國偉大的書法家之一,人稱“書聖”,他的行書《蘭亭序》是天下第一行書。

我練習毛筆字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了,剛開始寫時,毛筆在我手裏可“不聽話”了,手不停的抖,字也寫得歪歪扭扭的,難看極了。

爸爸媽媽說,多多練習,寫多了就不抖了。我聽了以後,認真地練習,果然,練了一段時間後,手就不抖了,字也越寫越好看。

都說“字如其人”,我一定要練好毛筆字,把祖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11

皮影戲是中國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隨着時代變遷,這門藝術日漸淡出人們視線。然而,在我的家鄉—巫山縣騾坪鎮,殘存着當地最後一支傳統皮影戲班子,堅持給村民的文藝生活增添古色古香的味道。說起皮影戲,我可是情有獨鍾。

記得那一次是仲夏的一個晚上,我們正在吃飯,爺爺說:“大壩裏來了個皮影劇團,吃完飯我帶你去瞧瞧。”皮影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鮮物,不知啥樣。我扒了幾口飯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會兒,我和爺爺來到大壩裏,只聽見鑼聲、鼓聲、喝彩聲吵作一團。演皮影戲的場地被裏三層外三層的觀衆包得嚴嚴實實,好不容易纔擠了進去,只見那兒擺着一個一米來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繃着一塊半透明的驢皮,驢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揮動着鐵錘大的拳頭向老虎頭上猛擊,大老虎咆哮起來,不住的扒着地下的什麼東西。老虎一用勁翻身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武松,勁兒先瀉了一半。武松隨手拿起身邊的哨棒,一陣亂打,老虎倒下了。鑼聲、鼓聲、喝彩聲更響了。接着又表演了《哪吒鬧海》、《西遊記》、《葫蘆娃》……精彩絕倫。

半夜節目結束了,我意猶未盡。我走到架子後面發現了許多帶木棒的圖片,爺爺見我好奇便給我講:“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繪,很精緻。這皮影共有十一個關節是仿照人得關節制作而成的。這讓我越來越喜歡皮影了。

皮影戲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它歷經多少年才流傳至今。雖然現在有了電視、電腦等高科技給我們的視覺享受,但皮影始終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內涵。

我愛我家鄉的皮影戲!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12

自從今年2月6號開始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到現在已經7個月了。通過學習傳統文化特別是《弟子規》,很受教育。最大的體會就是:做人必須孝敬父母。國以人爲本,人以德爲本,德以孝爲本,所以孝是基礎。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這個人的品德可能就有問題。

我 的父母對我們姐弟三人非常疼愛,從衣食住行到工作樣樣掛在心上,即使現在我們都成年了照樣如此,好像我們總也長不大似的。反觀自己,對照《弟子規》,那真 是大不孝了。比如,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有時和父母不一致,父母的觀點明明是錯誤的,可他們就是認爲是對的,自己往往會不耐煩,甚至有時說話還很嗆;再比如去 地裏幹活,父親很少歇一會,還好靠晌,春秋天還可以,夏天真是受不了,我怕七十多歲的父親累着,總是摧他歇會、別靠晌,可他就是不聽,自己有時就着急;還 有,雖然離家不算遠,也不是經常回家,有時連個電話也不打等等,和父母對自己的愛相比真是連十分之一也沒有,這些需要在今後認真加以改過

再 一個體會,就是吃虧是福。我的父母非常淳樸,也很本分,很樂於助人。我小的時候,記得誰家有事需要幫忙,就是自己的事不幹,父親也會去給別人幫忙。因爲他 幹活實在,都願意找他,沒有幫不到的人家。蓋屋這樣的大活,過去都是找人幫忙,不想現在都花錢包出去。有一次我記得很清楚,父親牙疼,疼的坐都坐不住,在 院子裏轉圈。別人家蓋屋請他去幫忙,母親不願意,因爲吃飯有點熱氣都不行,那麼多人不可能有人照顧他。父親就和母親急,硬是忍着疼去了。有個遠方叔叔,他 父母去世的早,父親就經常叫他到家裏吃飯。別人都說父親傻,可他不管別人怎麼說,照樣按他的想法去做。都說老實人吃虧,可也有得到回報的時候,去年父親腦 梗住院,正好趕上麥收,我也不能回去,是別人幫忙收的,並且給運到家裏。今年清明節前,給我爺爺奶奶遷墳,進料壓了別人的麥子和春地,父親給人家送去 200塊錢,人家說什麼也不要,我又買了一箱酒,父親給送去,第二天人家又給送回來了。遷墳這個活是包出去的,咱把錢給人家包工頭,後來有的不要錢,有的 少收點。我和父親都過意不去,可人家就是不要。這個人情以後有機會再還吧。所以說,吃虧是福。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13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對生活的要求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過去,人們的願望是填飽肚子;現在,人們更嚮往精神生活的豐富多彩。因此,大量的娛樂文化出現在我們的面前,如電影、歌曲、電視劇……成爲現代社會人們不可或缺的文化消費。

當然,這些文化能夠滿足人們的消費慾求,文化時尚總是與大衆傳媒緊密的粘合在一起,在利益的驅使下,商人們便製造了多種多樣的時尚文化,以吸引觀衆的眼球和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但由於文化時尚形式大於內容,文化含量有限,例如大量歌唱選秀節目的出現,導致了社會一些負面效應,如人們盲目地追星,發明星夢,以爲想要成名,會唱歌就行等。

因爲娛樂文化注重新穎,與當今社會聯繫更爲密切,也符合了年輕人的個性,導致年輕一代人在追求新鮮的時尚文化時把我們的傳統文化拋在了腦後。新元素的加入,傳統文化便顯得乏味,必然備受冷落,許多弘揚傳統文化的影片一般圍繞著一個主題或者形式沒有創新,所以會顯得有些呆板、枯燥。並且富有創意的時尚文化相對於傳統文化來說更有利於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人們的注意力便轉向了時尚文化,導致中國的傳統文化漸漸被冷落,漸漸被遺忘。

然而,面對商業娛樂文化的強勢來襲,人們也並非全然接愛,爲了挽救我們的民族文化,中國政府也對一些娛樂文化進行調整或限制,如面對大量的歌唱節目也相應地實行“限唱令”,鼓勵一些弘揚漢化的節目播出,如《百家講壇》、《藝術人生》、連續劇《渴望》、《人間》等,讓人們在娛樂中瞭解中華文化,這是商業娛樂文化對社會的正面回饋。

中華傳統文化是幾千年來維繫中華民族共同生活的一條精神紐帶,有強大的民族凝聚力;中華文化集中了幾千年來人民的思想智慧,是領導我們抵抗外來侵略的強大精神力量。如果沒有中華文化,中華民族很快就會被外來的思想侵噬。所以,弘揚中華文化對於中國來說,是時代的要求,也是中華文明得以生生不息的重要保證。

娛樂文化的發展應以傳統文化爲源泉和動力,把中華文化融入娛樂文化,不要讓娛樂文化僅僅侷限於娛樂節目。如“漢字聽寫大會”,利用商業的手段,讓中華文化以嶄新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可以創新中華文化,推動社會的發展,也可以讓中華文化更好的傳承下去。所以,應該讓娛樂文化與傳統文化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讓娛樂文化更有價值的發展,讓中華文化深深的烙印在人們心中,讓中國更富有生機活力的蓬勃發展。

在人類發展歷史上,文化是一條長河,是每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血液,無形中影響著每一個人。我們的生活需要娛樂文化的調劑,我們的精神更需要傳統文化的滋養。

所以,讓娛樂文化與傳統文化齊飛吧!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14

中華傳統文化是文明的結晶,通過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感想、體會頗深。

一是認識上的轉變。在以前的學習和工作中從沒有真正接觸過國學方面的知識,只知道是儒家學問,還有些封建思想意識,認爲學這些也沒有多大的用處,與自己的工作關係不大。然而,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認識有了新的轉變。我認爲,國學博大精深、歷史悠久,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人安居樂業,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脊樑。中國之所以成爲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延綿五千年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正是因爲有如此深厚的國學文化作爲支柱,這種文化一直貫穿於我們每個人的成長曆程。

學國學是當今很熱門的一個詞兒,是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正視。其概念廣泛、內涵豐富、分類多樣,把我們祖輩們的經歷、體驗、方法以及感悟都融入在這些文字中,爲我們後人所一一品讀,並領悟其中的奧妙。他們把這些經典留給我們,自然是希望我們代代相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二是學習的重要。人的一生是從學習開始的,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開篇即提出了以學習爲樂事,反映了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注重修養,嚴格要求自己的主張。一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有很多不可知的部分,但是知識可以增長才幹,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因此,我感到愛學習是一種快樂,想學習是一種幸福,求知若渴是一種喜悅。學習新知識,溫習舊知識是一件讓我們感覺愉悅的事情,學習能使我們提高素質、增長才幹。所以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

三是努力踐行。孔子在《論語》這部書中,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普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只要我們認真去學習、去思考、去感悟,就會明白其中的許多道理。在爲人處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什麼是好事情,什麼事情是壞的。就有了做人的準則,在生活、工作中,就會有正確的判斷和及時糾正自己錯誤的言行。凡出言,信爲先;詐與妄,奚可焉?說話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就是指凡事說出去的話,首先要講信用,不可以欺詐別人或者胡言亂語,話說得多,不如說得少,說話只要恰當,切題就行,不要花言巧語。尤其是我們園長面對老師,尤其女性,要爲自己說過的話負責,所謂“君子一言,駟馬難追”,說的就是這個道理。言既出,行必果,說出去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不可收回,不可反悔。對員工提出的意見建議要認真研究解決,要敢於承擔責任。

身爲一名教師,在工作中一是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要求員工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能做的,自己堅決不能做。要給學生做出表率,正確引導員學生的行爲,樹立良好的風氣,只有員工心平氣順,工作纔能有積極性,才能達到和諧共處,更好的工作。

2023傳統文化的學習心得 篇15

我觀看了《國學小名士》總決賽後,很受鼓舞。“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這口號像是一面旗幟,引領我們走進博大精深的國學文化中,來學習它,傳承它。

在比賽中,琴棋書畫、詩詞歌賦,通過十二位能書善畫的小名士精彩展示。我爲小名士的詩詞儲備量感到欽佩,他們對國學的喜愛和努力是我學習的榜樣。在觀看中,我對傳統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爲我們中華民族有五千多年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感到驕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我們從國小會讀書修身,志向高遠,胸懷天下;“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讓我們懂得與人相處,熱情友善,虛懷若谷;“梅花香自苦寒來”“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讓我明白堅強正直,堅持不懈的精神。

我在學習軟筆書法、葫蘆絲和竹笛。這是一個艱苦但很有意義的過程,雖然練習它們比較辛苦,但我還是每天堅持練習。當我感到枯燥心煩的時候,一句句勵志的詩句就會浮現在我腦海,“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業精於勤荒於嬉,形成於思毀於隨”,“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它們會讓我浮躁的心安靜下來,用心去練習每一個筆劃,揣摩每一個字;去調整指法和發音,吹出每一個動聽的音符。它們是我精神力量的源泉,引領我前行。

這個節目加深了我對國學的認識,讓我學到了不少知識。做爲一名國小生,我希望自己成爲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多誦讀經典、讀書看報,學習傳統文化。我希望讓我們這悠久的歷史文化繼續發揚,讓我們每一箇中華民族兒女因她而優秀,而驕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