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觀後心得總結(精選1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W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1

每一次看《活着》,還是被劇中的情節所感動的眼睛酸酸的。我們還在爲身邊好多事情所煩惱的時候,當老的時候發現那些都是那麼的無聊、無趣。佛說:一切唯心造。我們的一切煩惱是有我們的心造出來的,煩惱有了,不開心就有了,皺紋來的快了,疾病也頻頻來訪了。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精選11篇)

我們想擺脫煩惱,往往是我如果得到了什麼,就不會有煩惱了,可是,事實上當你真的千方百計活着千辛萬苦得到了你想要的,新的煩惱卻又從心而起。

看了《活着》,“富貴”的人生可以分爲4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他還是個闊家少爺時,他衣食無憂,他最大的煩惱就是何時能痛痛快快的在賭場上嬴一次。而他始終沒有痛快的贏過,一直到他輸光,把家底都輸光了。第二階段是他成了“國軍”和“共軍”,那個時候他最大的願望就是活着,活着出去,活着去見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好好的陪在他們身邊。第三階段:在大躍進中一家人幸福的生活。看到他和兒子有慶鬧彆扭,有慶給他送酸辣水喝,真是讓人感動的想笑又想哭,想起了一句歌詞:“笑中也有淚,樂中也有哀”。第四階段,有慶和鳳霞的相繼離開。富貴和家珍平靜的活着,和小外孫一起玩耍,不時去有慶和鳳霞的墳墓前去看看,因爲那裏有一份牽掛…

在故事中,沒有華麗的詞藻,僅是單純的人物獨白,可好多次令人的心靈受到衝擊。活着,真好,活着,好多煩惱。或許好多人都說他們是不幸的,但,雖然最後只看到他們在一起吃飯時淒涼的樣子,但他們也是幸福的,因爲他們的“饅頭”很快就會長大,像“小雞”一樣,慢慢的變大了,會坐火車,乘飛機飛向遙遠的地方。

他們的日子是非常清苦的,他們的辛酸苦樂個人命運的隨波逐流都遠遠不如我們現在人幸福。以前我也曾有很多的煩惱,比起好多人,我是非常非常幸福的。一切唯心造,你覺得你現在是幸福的,自己就是最幸福的,你覺得別人的生活是幸福的,那你就永遠活着別人的命運裏,自己將永遠爲活着而累。他有萬貫之財,她有沉魚落雁之美,繁華過後,都是化作一縷青煙,佛說:萬般帶不去。活着,應該開心地活着,美麗地活着。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2

電影《活着》改編自作家餘華的同名小說。影片在開頭就展現了一個富家少爺沉迷賭博玩樂的情景,最後被騙去了全部家產並氣死了自家的父親。從此這個人物開始了他坎坷的後半生。在幾十年裏經歷被捕,中年喪母喪兒等一系列打擊,最後剩下的唯有“活着”。

電影中的主人公富貴的生活十分曲折,曾是富家少爺後來淪爲演皮影戲爲生,又經歷了喪兒的悲痛,最後連妻子也因爲教授被饅頭噎着,而失血過多死亡。富貴經歷了一系列的打擊,他的親人一次又一次地離開他。電影中一次又一次地提到活着,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爲只要活着就有希望。人最基本的需求是活着,人最根本的需求也是活着。

命運給富貴開了一個又一個玩笑,電影中的表現手法也表現了對命運的諷刺。活着,這麼不幸悲慘爲什麼仍然要活着,我們到底又是爲了什麼活着,這也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寧願光鮮的死去,還是悲慘的活着?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不管怎麼說,我認爲活着纔有可能纔有希望纔有未來。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3

聽說此片一度因爲政治上的被禁了。看之前也是抱着想看看究竟的心態的。

看完了,政治上的感受一點都沒有。或許因爲更“反動”的影片都看過而有點見怪不怪了吧?

原來這部電影我早就看過了,以前看的是電視劇,好像是馬伊琍主演的,情節類似。只不過以前是一天一集,中間空餘好多時間能夠將那些感受無端“消化"掉。今天不一樣了,是電影,前面的感受來不及處理,後面的感受又累積上來,故能“一反常態”,能碼出這麼多字來。

以前一直以爲自己很不幸,好多時候,都將惰性“惹得禍”怪罪到身世。今天想想,自己較福貴較家珍較鳳霞較有慶較所有的人甚至是龍二都是幸運的。可是,他們誰有吭一聲嗎?有叫一聲嗎?命啊,自己去承受。

對,命.........

人都無法預知的,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幕是悲劇抑或喜劇。誰能想到有慶能碰到那種事,誰能想到鳳霞那麼好的姑娘會失血而死。一切都是安排,今天是區長鎮長,明天卻有可能是走資派。誰能料到呢?鳳霞生產之前一切安好得讓我欣喜,卻沒想到上天安排了那些蹩腳的學生。一切都躲不住啊.......

碰到喜劇固然是好,碰到悲劇卻是無力掙脫,就像電影裏家珍眼睜睜地看着鳳霞走了那樣,很多時候,我們無力反抗,只能眼睜睜地.......

躲不住的,那是命......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活着,好好活着.......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4

我是在教室和班上同學們一起看《活着》這部電影,可以從同學們的不同反應中看出他們對於這部片子的一些看法。或是笑,或是哭,或是一種不屑,或是一種震撼,我覺得這部電影教給我很多東西。

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活着》改編的,但是相應地減輕了一些傷感的讓人覺得很沉重的情節,以使看的人不會對生活失去希望。故事選擇了40、50、60三個年代作爲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經歷了中國歷史上的大動盪時期——抗戰、內戰、大躍進、_____。 40年代,主人公徐富貴賭博輸掉了祖業,從地主家的闊少爺淪落爲了一個佃戶,氣死了父親,隨後被抓去當壯丁打仗;50年代,富貴一家經歷了大躍進,生活艱苦,但是卻在擠牙縫一般的日子中存活了下來,富貴的兒子有慶因意外事故夭折,可謂白髮人送黑髮人,其痛可知;60年代,_____悄然而至,在動亂中人們的生活生命毫無保障可言,富貴的戰友春生被批鬥致死,女兒鳳霞在生孩子時因大出血也慘死了。電影中故事到此便謝幕了,結尾是富貴夫婦和女婿外孫一起活了下來。之所以說電影的改編減輕了悲傷的情節,是因爲原著中,結尾只剩下富貴一個人活着,帶着一頭他夢寐以求的老牛。他的妻子、女婿、外孫都相繼先他而去。面對這樣的影片,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傷感,又怎能不讓人震撼。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我姑且不去說,人只有先活着,才能去實現所謂的生命的意義。

富貴的母親教育他只要活着高興,窮也不怕。少爺時代的他只知玩樂,生活頹廢。窮了以後,他反倒找到了家庭的快樂,妻兒的幸福。賭博時他沒想過回家,當被抓去打仗,每天踩在死人屍體上,不知道能否活着歸家時,他又是如此地想家,想着家中的妻兒老母。在那種孤獨絕望的時刻,人才會如此深切地想着一定要活着,一定要活着回家去。

他們往後的日子很艱苦,生活拮据,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到過死。我看到當富貴和他的妻子爲死去的一雙子女號啕大哭時,教室裏的部分女同學也禁不住地抽泣起來,這就是人們對生命的珍視,對死者的惋惜以及對弱者的同情吧。電影完了,我心中想着的竟是要好好活着,莫名地想起了家中的親人。每個人都要好好活着,因爲身後都會有惦記他希望他活着的人。我們要對自己負責,也要對家人負責,活着不只是自己的事,而是關係着很多人的感情和命運的事。

《活着》這部電影,以一種輕鬆幽默的方式向人們講述一個悽婉悲慘的命運。人們在自己的笑聲中思考着生命這種東西,同時也在想着應該怎樣活着。如同我,是無論如何不想過與片中人一樣的生活,但是我卻讚賞富貴面對打擊面對挫折的勇氣以及他在生活中勇於改過的精神。富貴的賢惠妻子或許在他人眼裏有點兒傻,但是她的堅強卻是我們都應該具備的。活着有很多的意義,每個人的想法不同,我們不必去苛求他人與自己趨同。我們所要做的便是,好好活着,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去追尋自己活着的意義。

永遠不拋棄,不放棄,珍視生命,創造價值。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5

活着,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活着》,對中國百姓的妥協,忍耐和堅韌最入木三分的寫實。

影片展示的不僅僅是福貴的活着,更是那個年代中國百姓的一輩子。

張藝謀在改編時給福貴設置了皮影戲的皮偶,這是這部電影中不可多得的神來之筆,恰如《天堂電影院》廣場瘋子一樣。表面上是人在操縱着皮偶,上演着悲歡離合;事實上,福貴何嘗不是命運手中的一個皮偶呢?他又何嘗能夠操控自己的人生?

電影展示的是一種大悲愴!個體與歷史,生存與環境,偶然與必然的大悲涼!

一羣小人物,在不可抗拒的時代洪流中跌跌撞撞。在主人公剛抓住生活中的一點點喜樂時,命運的殘酷一面轉瞬即至--------人身不由己,人呼天搶地,人慾哭無淚,只有保持一種淡淡的希望--------活着,以苦爲樂,從絕望中找希望,這是特定時代給他的信仰和追求,不然,你能怎樣?誰都無法逃離的命定的劫數!

“活着”爲的什麼?

它不是純粹地爲了活着而活着;而是因爲有一些感情的聯結。

一個人的活着,不僅僅是個人在活着,他還從身邊的人那裏獲得生存的意志與動力,同時他又是其他人賴以活着的精神動力,而他又因別人的活着而活着。 有了爲別人而活,別人也因我而活的信念,他就不會輕易地被外在的一時的荒.唐與殘酷(不僅__如此,之前的戰爭、之後的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所擊倒,這就是影片給我的啓示錄

人是犟不過命的,我不免宿命地想着。

唉!我們這些人的所在所居比影片反映的時代又換成別樣的風景了。

但願傻傻地活一輩子,不要去思考什麼,這樣也算如蘇軾所說的“無災無殃到公卿”了!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6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刻呢?但不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活着就是幸福。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活着》就是要演繹這種堅忍的“活着”。

《活着》講述的是中國四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一個富有家庭裏發生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對夫婦,丈夫富貴,妻子家珍。由於吃喝享樂,沉迷於賭博,富貴最終把家裏的財產輸得一乾二淨。父親因爲他的墮落氣得生病而死。從此,家破人亡,他們兩口子不得不面對苦難的生活。

俗話說:“有果必有因”。富貴家境衰落,他妻離子散的悲劇是他走上墮落的不歸路,成日不思進取吃喝賭博的結果。在此之外,還有別的原因嗎?是不是他的父親和妻子不關心他呢?答案是否定的。從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富貴固執的本性。他漠視父親和妻子的多次規勸,執迷不悟,最終致使家境衰敗、貧窮潦倒,天天過着痛苦的生活。他曾被國民黨抓住並差點喪命;他曾在被別人鄙視的環境中醒悟。也就是在那時候,他才反省以前的事,才真正懂得幸福的價值。影片中有一個關於他教訓孩子的情節值得我們思考。“小雞長大會成鵝,鵝長大會成羊,羊長大會成牛。”小雞怎麼能變成鵝呢?或許想告訴孩子,再貧困弱小的人也能成爲生活的強者吧。是啊!生活雖然不是什麼時候都盡如人意,但只要付出努力,擁有信心,明天將會更好。

另外,影片中另一重要的角色家珍又是怎麼樣的人呢?現在我們來給她作個分析吧。影片中描繪她的部分沒有富貴多,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她是個既通情達理又溫柔賢惠的妻子。人總是有喜怒哀樂的,家珍有時也生丈夫的氣,所以她纔在懷孕時帶着個啞巴女兒回孃家。可是富貴那時候怎麼知道家珍 —— 一個已經把自己的生命交給他,一個夜夜哭泣勸告丈夫不要賭博的妻子正在家鄉艱難地供養着孩子,並且期盼着他早點醒悟。要是沒有毅力,沒有信心,說不定這個柔弱的農村婦女早已經沒有勇氣生活在這世上了。這個女人的生命是很苦的,也是很堅韌的。怪只怪富貴這個男人不懂得珍惜她,所以他們倆才只能過着艱難困苦的生活。

這個故事說到這算是告一段落,不過劇情仍未結束。也許導演還要通過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的環境不斷在變,人也隨着不斷地變。但是不論如何,不論發生什麼事,活着的人還得活着,在漫漫人生路中品嚐酸甜苦辣與喜怒哀樂。

富貴和家珍的故事伴着前進的歷史走到中國建國初期。這期間,他們的孩子友慶被春生(他們的老朋友)騎車撞死了。其實春生不會開車,卻自以爲是,結果。。。。。。。這個可憐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品嚐媽媽給他做的12個餃子了。 作爲編劇,導演,爲什麼安排了這樣一個情節呢?是否想通過加深富貴和家珍的痛苦,來表現他們生活的毅力?我想除此以外,他們還想提醒人們,做事時不要不懂了裝懂,否則釀成悲劇再怨天尤人也無濟於事了。有慶的死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啊!

還有一個令人痛心的情節是富貴的女兒在生孩子時也不幸死去了。她的死並不像人們說的那樣是由老天爺安排的,我覺得是由當時迂腐的社會觀念造成的。我們都知道六十年代的_____讓許多知識分子被批判爲資產階級。 影片中的醫生是個典型的例子。如果給富貴的女兒接生的接生員是個有經驗的醫生的話,這個悲劇就不會發生了。這種情節真令人悲哀憤怒。親眼看着自己的孩子死去,身爲父母該有多痛苦呀!我原以爲富貴和家珍會承受不住孩子死去的打擊而喪失理智和生活下去的勇氣,可他們卻能面對現實,承受苦難,頑強地活着、活着!我深深地被他們的堅強與勇氣打動。

《活着》是一部意味深長的電影。富貴和家珍夫婦的人生經歷帶給我們這樣的啓示:生活就像是一條路,不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人只有一勇氣、毅力和信心去面對和克服種.種的挫折與不幸,體會幸福的不易與甜蜜,纔會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生命。活着是一種證明,是一種歷練。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7

“活着就是一切”。這是我看完電影《活着》後所想說的第一句話。雖然對於作家餘華的小說至今還未拜讀,但是僅就看完電影我就深深的被故事的內涵所折服,由此而想小說肯定所包含的東西要遠遠大於電影,有機會一定要好好讀一下小說,再次品味一下作家對於故事的敘述。

現在我只能說一說我看完電影之後的一些想法,或者說是一種感悟吧。

電影《活着》主要是圍繞福貴的一生展開的,可以說福貴的一生包含了人生的大部分不幸,有的人或許會說這樣的一生在正常的人類生活中是很少發生的,但是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正是藝術所需要的一種效果,不管是小說還是電影,它都是將故事所需要的矛盾集中在一點上盡情的表現它所需要的題。只要是這個世界上可能發生的事它都可以運用,只要恰到好處,符合故事情節的需要就可以了。當然,《活着》正是恰到好處的將人生的不幸集中在了福貴的一生之中。

一個地主闊少在開始擁有人生的財富是沒有好好的運用或是創造一翻,而是將其應用於賭博之中,直至將其所有輸的一乾二淨的時候,他才慢慢的懂的了活着的些許意義。用唯物主義的觀點說,就是實踐給予了我們認識的一切,正是這大起大落的開端給了福貴認識的基礎。

緊接着正當福貴準備開始好好的與妻兒寡母好好生活的時候,他不幸又被拉去當壯丁,當他與春生看見滿山遍野的死屍時,他深深的感到了活着的美好。“回去,我們可要好好的活啊!”這是他當時給春生說的話,雖然樸實,但是正是這句話讓我們又一次看到了一個人面對死亡時對於生的渴望。在他與春生約定回去好好生活之後,他們最終回到了久違的家,可是接下來還有什麼在等待着他呢?

回家之後,富貴的母親已死,女兒鳳霞也成了啞巴,雖然這不是怎麼好的情形,可是經歷了許多事之後富貴已經滿足了。之後富貴有開始了他那清貧但卻快樂的生活。然而生活並不會讓他就這樣快樂下去,因爲編導所要講的不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在“大躍進”中當上區長的春生不慎開車撞死了有慶,福貴一家人傷痛欲絕,家珍更是不能原諒春生,她說:“你記着,你欠我們家一條命”時,春生遭到迫害,妻子自殺,一天半夜他來到福貴家,把畢生積蓄交給福貴,說他也不想活了。這時家珍走出來對春生說“外面涼,屋裏坐吧。”春生臨走時,家珍囑咐他,“春生,你還欠我們家一條命哪,你可得好好活着!”。在那樣一中社會背景下,活着是多麼艱難的意見事啊,可是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中國人還是那麼無聲無息地繼續活着。

初看完電影總覺的導演似乎過多的涉及那個時代的大背景,可是後來細細想來對於一部具有深刻主題的電影我們不能用靜止的思維去思考,活着的意義是跨時代的,他是不以任何的年代爲侷限的,我想這纔是導演所要告訴我們的。

電影在繼續,福貴的不幸也在繼續着,可憐的鳳霞——富貴的女兒,生命就葬送在幾個衛校護士革命小將的幼稚的手裏。遭批鬥的、三天沒有吃到飯的“反動學術權威”王教授因七個饅頭加水變成四十九個的典故暈在一邊,說不清什麼感覺,你可以後來拿這誇張細節作笑話,看時,卻無論如何笑不出來。家珍報着了無聲息的鳳霞哭喊“我只有這一個女兒”的時候,還是無法忍住自己的眼淚。想想自己是否有些濫情,卻覺得,這些眼淚是因爲你還有新鮮的觸覺,你還沒有完全被生活折磨得麻木愚鈍。

聽同學說在餘華的小說中富貴的妻子,外孫甚至女婿最終也難逃死亡的厄運。這不免讓我對導演的改編表示贊同,因爲導演在給我們講述活着的深層含義時,在我們對於富貴的不幸深表悲痛時,導演給了我們些許安慰。影片結尾,福貴對饅頭說:“你是趕上好時候了,將來這日子就越來越好了。”

不管怎麼說電影還是成功的,因爲它已經將活着的意義表現出來了,它給予觀衆的除了震撼還有更多的思索。活着就是一切,只有活着我們才能真正領略到生的意義。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8

這次老師給我們放了一個名叫《活着》的電影,隨即我就猜到我們必定要寫影評或觀後感了。話說,大學沒有白看的電影。不過感到慶幸的是,老師讓我們寫的是觀後感。山川說,真正的影評人是不會帶着感情去看電影的,也就是用俯視的角度去看一部電影。去把握一部電影,就要用有如刀子般銳利的眼光去剖析和解釋。這對於我們這樣的普通觀衆可不就是有點難了,而是非常難。

“活着”,一看這電影名字我們也許會猜想,這影片究竟想要表達的是什麼。畢竟影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那就是生命。究竟是活着,還是死去。

《活着》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悲慘命運。影片背景是從內戰到解放戰爭再到大躍進最後到,在這幾個叫轉的時期,福貴經歷了命運加之在他身上的磨難和對他殘忍的捉弄。儘管他的人生經歷瞭如此多的波折,最悲的就是他那兩次白髮人送黑髮人。可是這些磨難都沒有把他擊垮,他依然堅強的活着。其實福貴的命運也就是那個時代人們生活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兵荒馬亂還是政局動盪,老百姓無論是頑強鬥爭還是苟且偷生,目的都只有一個,那就是能好好的活着。是的,就算再卑微的活着,只要活着,那就比什麼都好。富貴的一生雖然悲慘,我們看到這樣的結局也定會表示震撼,表示惋惜。但是影片的結尾福貴依然是笑着的,因爲他知道,只有活着才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還活着,就能有機會感受到生命的美好。

影片中的福貴在開始時是一個典型的富家紈絝子弟,他也像一些典型的富家公子哥一樣喜愛賭博。他因爲祖上留下的財富可以揮霍,每天就以賭場爲家。他的妻子用他們的孩子勸說了他多次,但他沒有一次聽進去了,還是依然嗜賭。俗話說:坐吃空山,坐等其成,到頭來換來的只會是一無所有。最後,福貴終究是把家產都輸光了。從此,他走上了命運給他安排的軌道。加之後來發生的種.種波折,使福貴變成了一個全心爲家庭而奮鬥的男人,也讓他慢慢懂得了幸福的真諦。

不去品嚐生活的苦就不會懂得幸福的真諦。從古至今,有誰沒有遭遇過挫折,又有誰沒有過不幸的時候呢?但無論如何,堅強的人都會努力克服艱難困苦而堅持活下去。有些人在曲折的生活道路上顯得非常脆弱,但人只要有毅力和決心,就會發現只要活着就是幸福的。

福貴經歷了由富貴到貧窮,從悲痛到歡喜再到悲痛……命運的苦水侵蝕着他的一生。箇中心酸,各種悲痛,我想只有福貴自己的體會才更透徹。一羣人的死去到最後卻是一個人的留守。我們也許不會很清楚福貴活的到底是幸福還是不幸福,但經歷了這麼多次蛻變的福貴,也許活着,就算卑微,也一樣是幸福的。

生活本身就不會都是盡如人意的,他就像是一條路,不會總是平坦而筆直的。但是,只要付出努力,只要擁有信心,希望就會在前方出現。活着不僅僅是一種證明,它更是一種歷練。只要我們有勇氣,有毅力,有信心去面對和克服命運給你插之下來的種.種困難、挫折與不幸,就會體會到幸福的甜蜜,體會到生活的美好。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9

語文課上,老師湊出了一下午的時間給我們看電影,名爲《活着》。

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小說我沒有讀過,據說很沉重,不過通過這部電影已足以感受心頭之重。

《活着》淡淡的兩個字,平凡的百姓的平凡故事。《活着》到底是爲什麼而活着?片中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着女兒鳳霞回孃家。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後,家珍帶着女兒及手抱的男嬰有慶回家,福貴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適逢國共內戰,福貴先被國民黨拉俘當兵,後被俘擄。好不容易獲釋回鄉,慶幸一家團圓。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最後剩下的惟有活着……

電影中一次又一次提到“活着”,影片中福貴和春生在國民黨抓去的時候,在無數的屍體中說:要活着無論如何都要活着回去;人,活着不容易,小人物活着更不容易,葛優的活着只是中國千千萬老百姓活着的縮影。活着,再苦再難也要活着,因爲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在淚水中我們也有慶幸。

福貴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也是一部分人的命運。一個敗家的子弟,看着家道中落,在窮困潦倒中生存,由富有變爲貧窮,母親的去世,巡演皮影戲被抓服役,參加內戰,意外地失去自己的兒子,女兒的死,都是那麼慘痛,原本幸福的家庭,在家人極力的維持中,命運和社會給他們開着一個又一個殘酷的玩笑。看得出來,生活沒有絲毫動情,要給他一個完好的感覺。福貴居然堅強的活了下來,晚年與妻子爲伴,想這種可怕的生活。一個人的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生活又是如此的無奈。深深思考,人爲什麼活着,真是一個要自己必須回答的問題。

活着,難啊,要活的堅忍不拔,偉岸不動,難啊,福貴看似弱不禁風,細皮嫩肉。他所經歷的風風雨雨下有誰能心平氣和地承受!活着很無奈,有很多事不能阻止,因此而喪失痛絕一直兢兢業業地活着,卻可以一瞬間把你打回原形,身上猶如揹負着萬砘巨石,爲它而發泄,發狂、發瘋。

電影最後富貴的外甥孫給了我們最後的希望。所有的話語都匯成了那一句像兒歌似的略帶疲憊的而又韻味悠長的話語:小雞長大之後就會變成鵝,鵝長大之後就會變成羊,羊長大了就會變成了牛,牛長大了,就一切都好起來了……

看完這個電影,我們會明白自己是多麼幸福,我們不再需要太多,我們活着不僅爲自己,還爲了愛着我們的人和我們愛着的人!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10

因這樣一句話,我認識了餘華,邂逅了《活着》。心想,這書究竟囊括了怎樣的一個人以怎樣的姿態去度過這以笑爲哭,生死徘徊的人生。我貧瘠的想象力在自我思維的匣子裏打轉,呼之欲出的答案在我合上書的剎那隱約流淌在了筆尖。

相比於其他的大部頭,這本擁有着從漫漫長夜中孕育出的黑色封面的薄書更具有不凡的重量。餘華說:“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着》,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福貴則就經歷了一生的苦難與失去,成爲餘華筆下的那個人。從他身上,折射出了中國近幾十年來的動盪與變遷;從他身上,也折射出父輩與老一代人的隱忍與苦楚;從他身上,更折射出一種幾近乎英雄般的氣勢與蕩氣迴腸。

福貴是一個英雄麼?是的。他是一個英雄!而困苦是他最親密的“夥伴”,伴隨着他從一個闊少爺走到一個下田耕作,爲生計發愁的莊稼人,也伴隨着他從徐家浩大家業、人丁興旺,走到最後只有一頭名叫“福貴”的老牛陪伴。恍惚回首,這一生究竟要歷經多少磨難,才能把心與身投放回天地間,而人究竟需要多強大的忍耐力,才能扛起這些從天而降的沉苦負擔。人生的意義究竟在哪兒?很多人追問。有的人似乎找到了,而有的人似乎還在尋找的路上。

“人是爲活着本身活着而活着,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活着。”餘華如此說道。人活着,若被賦予沉重的意義,那總有一日會被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摧殘得形如枯搞。人簡單地活着,做着自己該做的事,不爲他人而活,因爲命運能夠輕易地從我們身邊剝奪一切。我們亦可能在某一天變得一無所有,唯有活着的精神是屬於自己的。於是書中說:“一個人命再大,要是自己想死,那就怎麼也活不了”。福貴經歷了他父母的死,他兒子的死,他妻子的死,他女兒、女婿、孫兒的死,變得孑然一身,他有時傷心,但他說過更多的是踏實。因爲他的親人全都先他而去,再當他死時,他便誰也無需擔心了。身邊的人一個個離去,而他還活着,在經歷風浪悲痛之後。旁觀者也許會認爲他是倖存,可他是真真實實地活着,這一生,就有了一切的意義。

作華自序說《活着》亦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讀着《活着》,淚不在面頰上,不在眼眶裏,而是靜靜地匯成小溪,流淌在殷紅的心尖上。書中歷史場景下的福貴與村民們濃縮成千萬農民百姓的縮影。那人民公社與大躍進,真切地重現在我的眼前,我彷彿看見了百姓們的無奈和百姓們在看到家中鍋與糧食均被充公卻不能置一言的血淚。生計與糧食全被公家收走,則意味着失去了生活的自主權,這是我們而今城市人體會不到的苦,而飢餓似乎離我們更遙遠。餘華給我們展示了幾十年前真實地發生在這片土地上的一切,也給了我們更多的需要讀者去探尋的含義。

自己沉澱不夠,寫到此處或可收筆,而過幾天再聽一聽福貴講他的故事,體會活着的意義。

悵然若失的我斗膽引書的結尾爲尾——

“我看到廣闊的土地坦露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就像女人召喚着她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降臨。”

我相信,活着,是生命意義的最好歸宿。

活着觀後心得總結 篇11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做《活着》,這部電影使我感受深刻,更加了解了生命的意義。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在民國時期,一個叫富貴的少爺,因爲賭博,把自己的家產全都輸光了,妻子家珍也離開了,父親也去世了,過着貧窮的生活。一直到他妻子家珍回來,並得到一個皮影工作,日子才漸漸好起來。不幸的是,再一次表演中,富貴被國民黨兵給抓走了,在國名黨的兵團裏,他感受到了死亡的氣息。後來富貴又到了共產黨的團隊裏,最後終於回到了家。在他家裏,妻子家珍每天只能靠起早貪黑地送水來維持生活。以後,生活越來越好,但不幸卻不斷髮生在他身上:唯一的兒子被兄弟撞死了,唯一的女兒因爲生產時大出血也死了,不過最後他的妻子、外孫、女婿還一直陪伴着他……

看完這部電影后,我深刻感受到活着是一件多麼美好、幸福、快樂的事。在富貴那時候,一剎那間就是幾條人命,但即使生活在艱難、困苦,他們從來沒有放棄過生命,永遠抱着一顆求生的心。而我們現在的人,每天都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沒有看重生命,從來沒認識到生命是多麼美好的事物。

世界上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只要你有求生的心,有熱愛生命的心,有堅強的心,無論是生活還是心理上的困難總會過去,幸福的大門總會向你打開。我們應該像富貴那樣,用堅強面對生活。

讓我們一起熱愛生活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