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通用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4W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1

學生在智力和個性上都有較大的差異,如果以“齊步走”的方式來施教,必然會產生種種弊端。因此對於教師而言,除努力學習新知識、勤奮敬業之外,還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改變教育思想,才能達到向課堂教育要質量、要效益的教學目的。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通用13篇)

一、 打鐵必須自身硬。

對技校生而言,由於基礎較差,知識面較窄,對老師傳授的專業知識接受慢,掌握難度相對較大。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吃透教材,對所授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授課過程中把握輕、重、緩、急,從而達到教學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如果不能脫離或基本脫離教材而授課,不僅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還會使學生感覺到老師的知識貧乏,只會照本宣科,從而對授課教師失去信心。

另一方面,技校教師除具備必需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要具有相關學科的知識,以便能根據學生接受的情況,隨時進行補充和輔導,這樣學生不僅會感覺到教師的知識淵博,增加對老師的信任度,更使自己的知識缺陷得以彌補。

二、因課施教,授課切忌模式化。

多少年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乏味,興趣淡然。如果我校教師不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會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在熟知每課的內容後,可將演講法、問題法、練習法、誘導法等適時地運用到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讓學生去感受,理解知識產生髮展的過程,變教學爲導學,以誘導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知識的殿堂。

三、授課內容“寧精勿濫”。

不想學或不願學是我校部分學生的表現。老師上課時如果不做適當篩選,照本宣科,既使課程全部講完,學生也會感覺老師的講課猶如懶婆娘的裹腳布——又臭又長。因此,教師在教育觀點上要遵循“精講”的原則,即學生易接受的或將來在實踐中可能會常用的多講,重點講,而純理論性的概念則不講或少講,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其自信心。

四、課堂組織 教學要“嚴而不死,活而不亂”。

上課時,保持教室的安靜,維護良好的教學秩序,既是教師的天職,也是學生的義務。但由於技校生的特殊性,按同一標準統一要求,可能會適得其反。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以“嚴”導其行,還要以“愛”溫其心靈。要根據每個班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分層次管理。既讓積極努力的學生能感受到教師教育教學的認真,又能使部分基礎差,極不願學的學生也能體會到教師對他們良苦用心,使學生、老師在理解和尊重中達成共識。但切忌對上課紀律極差的學生放任自流和挖苦諷刺,否則課堂紀律則會越變越糟。

以上是我在教學過程中的一些粗淺的看法和體會,望同行們批評指導。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2

這次講座非常精彩,理論聯繫實際,深入淺出地介紹如何備好一節課,讓與會者聽後豁然貫通,更讓我有所頓悟:

一、什麼是備課

通 過張老師的講座,結合我自己的理解,我認爲備課是面向學生教學前通過鑽研教材、教參及有關資料,進行教學預設(寫出教案或教學設計)的一種教學常規工作。 它與備課、上課、作業、考試屬於一條相互關聯的完整性的教學環節,每一環不可欠缺。其內容一般分爲:教學要求(現常說教學三維目標)、教學重難點(關 鍵)、教學準備、教學課時和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作業佈置。這指的是備一節課的內容,如果是備一學期的課,那前面還要有學期教學計劃(含教學進度安排)、 學生成績記載(現叫成長記錄)、單元教學計劃。

二、備一節課和備好一節課是一樣嗎?

備 一節課,就按備課的一系列環節把教學預設的內容完成了就行。而備好一節課,那就難了。有人說把一節課備出來上成了一節優質課就備好了,這算備好了一節課。 其實,備好一節課需花一輩子的努力!支玉恆老師說:“備課一次,往往彙集了自身多少年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 是啊,備課——伴隨我們一生的,我們只有心中有愛,不斷積澱,不斷創新,我們的課才能常備常新,享受教學帶給我們的無窮樂趣。所以,我覺得要備好一節課, 並非易事。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教師一輩子都在備課。”的確,有效備課,優化備課環節對我們教師顯得尤爲重要。

三、怎樣備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備課不等於寫教案,寫教案只是備課的一小部分工作。如果把教案分爲“有形教案”和“無形教案”,則“備課”基本等同“教案”。 “有形教案”,即文本教案,是教師將備課的部分內容,付諸文字,寫於教案本上。有形教案應該“簡而實”。“簡”即 簡單、簡約。因爲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能、都必要寫出來的,有些內容完全可以記在腦子裏,比如,教學目標(學習目標)、重點難點,等,《教師教學用書》中都 寫好了,你爲什麼要抄到教案本上呢?爲什麼不能記在頭腦裏呢?如果你有補充,爲什麼不能補充在《教師教學用書》中呢?你只要把教學大致步驟、所提精當問 題、所設計恰當練習、需要特別強調(指導)的內容,寫下來,就行。節省下來的時間做什麼?備“無形教案”。“實”即實在、實用。教案是教學的方案,是指導教學用的,如果你課堂上,都不用教案,或者你的教案都不能在課堂上用(當然不是一成不變、按部就班),那你還寫教案做什麼?簡單、簡約才實在,實在才實用。隨着課程改革的實施和深入,又提出寫“教後反思”(或稱“案例反思”、“教學反思”)。“教後反思”當然屬於“有形教案”之列,當然有助於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不失爲教師“專業成長”的一條有效措施,但也不是說課課都要寫反思,每篇反思都要求多少篇幅。教師的勞動,個體創造成份很大,只有充分尊重,纔可能充分“個體創造”。 “無形教案”,即思想教案,或者說文化教案、人格教案,是教師的文化底蘊、專業素養、道德水準、工作作風、基本功夫等的綜合體現。如果落實到某一課的備課上,就是老師爲上好這一課所做的一切努力和準備(有許多東西是無法、也無須用文字表達)。無形教案要“豐而深”,即豐富、豐厚、廣博、深刻,把這些工作做好了,或形諸筆端,更多的是存於胸、注於腦。只有這樣,課堂纔有可能“動態生成”,纔有可能“充滿生命活力”。相對而言,“無形教案”是“本”,“有形教案”是“末”。只有根深本固,才能枝繁葉茂,不能“本末倒置”、甚至“捨本求末”。

(二)、一般性備課的五步:

1、 備好課標。課程標準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明燈,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該認真的理解課程標準,爲自己即將展開的教學活動找到堅實的基礎。課標對各個知識模塊教 學目標以及教學建議進行了非常精闢的闡釋,同時,把整個九年義務階段的知識全部羅列,細細研讀,便可輕易實現各個知識模塊之間的溝通與整合,對於備課可以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備好教材。教材是無數專家用心血與經驗編寫而成,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載體。吃透教材是上好課的一個關鍵因素。拿到教材後一定要先對本冊教材的編寫理念、編排 特點及內容結構有清楚的認識,對整個知識體系有全面的感知,再針對上課內容進行具體解讀。廣東資深教師石景章老師說他不讀十遍書不上課。可見理解教材的重 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還可以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使之更加完善並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

3、備好學情。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一主體而進行,所以教師“教”的過程就是幫助學生“學”的 過程。在準確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就要思考如下問題:什麼樣的學習目標適合他們?怎樣幫助學生最快最有效的達到學習目標?具體而言,諸如哪些方法該讓學生掌 握,哪些知識該讓學生自主發現、自我構建,哪些問題可讓學生提出,哪些內容可讓學生自主選擇,哪些疑難可讓學生自主解答,從而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哪些地 方學生的理解會浮於淺層,停留表面,學生可能需要點撥、引導;哪些地方學生可能偏離主題較遠,需要及時撥轉方向;哪些語言含蓄處、文本空白處、意境深遠 處、情感共鳴處、認識分歧處可拓展學生思維,引發學生對話,激發創新的火花。總之,運籌帷幄,不打無準備之仗。

4、備好自己。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是學習活動的主導。備課時,教師應結合自己的特長,有效的利用好教材,以備在教學中充分張揚自己的個性,創出自己的特色來。讓自己成爲學生生命樂章中跳動的音符,你如何譜寫,就將有怎樣的樂章。

5、備好教學方案。教案分詳案和簡案,實錄式教案設計稱爲“詳案”, 多表現爲師生問答式,我總感覺這種形式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多樣性,削弱了師生交流的質量,降低了教師隨機應變和靈活調控的能力。應該設計結構式教學方案,也 稱預案。預案設計是否可以說宜粗不宜細,理清整體思路框架,整體把握教學進程。多設計話題性、開放性問題,設計活動板塊、設計主問題,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提供平臺。爲學生提供廣闊思考的空間,設想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案,使教學過程成爲多向交流互動、充滿活力的過程。

總之,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了以上的想法,或許所獲、所思有偏頗的地方,但卻是我內心的想法。我想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學習、思考、實踐、反思,讓自己有一個更大的提升。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3

學習了課堂教學這門課程,收穫良多。

課堂教學是一門複雜的藝術和科學,學習了課程,讓我的思維得以拓展,觀念得以更新,認識得以深化。教學的有效來源於速度、收益、安全的綜合,在預設的基礎上,通過興趣化積極性的和諧情境,讓學生的生成在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的有效融合中和諧發展,這樣的教學關係,纔是真正有利於提高學生全面素質的暢效關係。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大爲和前瞻,是師生成功對話交流的首要條件。只有教師終身學習,才能使得教學科學預設,讓學生生成更有成效,學生才能全面發展。師生三圍目標的創設,必須服從於學生的積極主動自覺,否則,知識、技能與過程、方法就會偏離發展的軌道。教學情境的獲得,是基於充分認識師生雙方需要基礎上的獲得,設置科學的教學情境,離不開教師對學生需要的充分認識和了解。在掌握時代信息和知能構建的前提下,需要、平等、民主、情感和期待的對話,才能對學生的和諧有序自我提高與發展起到真正的引導、推動和促進作用。

總之,科學和諧課堂教學能力的形成,需要一個自我覺醒和專業素質的不斷更新和持續發展的過程,是應勢所需,不斷強化師生雙方共同需要的整合體。在我日後的教育教學中,一定會融合我的學習心得,在教育教學中真正體現學得性精華,讓自身的教育教學更爲有效和成功。

最後我要真誠感謝所有爲這門課程付出辛勤勞動的老師和朋友們!是你們的付出和努力讓我們有了這個極其寶貴的學習機會,收益匪淺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4

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也積累了一些有用的教學經驗,但通過20xx年遠程教育通識培訓(課堂教學反思)的學習,使我又進行了一次“充電”。我學到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它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吸取新知識的好的平臺。它通過網絡,無論是“教”還是“學”,從內容到形式都新穎獨特,激發了我的學習興趣,對我不斷地獲取知識和提高教育層次是非常有益的,對日常工作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豐富的創造力和非凡的預見性,更能使我們領悟到教育學習的真諦,那就是人人享有終身接受教育的權利!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同時也對遠程教育有了實實在在的認識,今天我想借此機會來談一點體會。

這次學習我對《課堂教學反思》這專題的視頻專題講座、案例評析、互動對話、思考與活動等知識非常感興趣,學過了,還想再學一遍。通過聽課,孔凡哲老師講的專家型教師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做好課堂教學反思、課堂教學反思的方法等;這對於中青年骨幹教師的成長而言是一個啓迪。光具有專業理論、成熟的經驗案例是不會成長爲專家型教師的,要想成爲專家型教師就需要不斷地反思;因爲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源。只有經過反思,使原始的經驗不斷地處於被審視、被修正、被強化、被否定等思維加工中,去粗取精,去僞存真,使經驗不斷得到提練和昇華,纔可生成強大的理性力量,才能成爲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槓桿。對於像我年過半百,又工作在教學的前線上十多年,爲什麼只能是一個有經驗的教師而不是名師、專家型的教師呢?通過學過了《課堂教學反思》才醒悟,我缺少的是反思呀!

由於計算機及其網絡技術迅速發展,爲遠程教育開闢了新的天地,這種開放式教育模式是現代遠程教學技術與多媒體教學手段的有機結合,是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大提高了人們接受教育的自主性,爲終身學習、自主教育和高等教育大衆化創造了條件。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在未來的學習中,我將努力通過這方便的學習平臺來增強學習意識,更新鞏固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教學手段,提高自身修養與內涵,繼續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加強反思,爲成爲專家型的教師努力奮鬥!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5

自從前幾天去清怡中學聽課,好像作爲一個局外人,看別人的課堂教學,對於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

那位看官要說了,你每天上課,也有時候聽課,爲什麼單單這次纔有認識呢?俗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雖然自己每天上課,但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問題,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到底作爲一個聽課的人的角度,應該怎樣認識課堂教學呢?這是原來思考比較少的問題。

其實,原來就經常看蘇霍姆林斯基的論述,我們教師,在上課之前的所謂的備課,不是單單考慮知識的傳授,而是要更多的考慮作爲一個學生該怎樣思考,怎樣認識和把握這些知識。

好,書歸正傳,說說我的心得。

從聽課的感受來講,大致我覺得有兩類,第一類就是文綜類,還包括藝術類。這樣的課堂應該給聽課的人,包括學生和聽課的老師,讓他們感受美,欣賞美,進而創造美。例如語文課,要體驗美麗的語句,試着讓學生去高水平的朗讀;音樂課,要感受美的旋律;等等。要是這樣的課堂教學,被上課的老師搞的很枯燥,那就不成功。

理綜類的課程呢,應當讓學生或聽課的人有成功的體驗,覺得,我會了,我對於生活中的現象明白的更多了,我更加清晰的認識了這個世界。

總之,學生或者聽課的老師應當是享受的,欣賞的,愉悅的。而不應當是枯燥的,迷茫的,被動的,煎熬的。

在最近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的注意了這個問題。在上課之前,想辦法要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有成功的體驗,因爲我是教物理的。想辦法讓我們的同學在課堂教學中題目“會了”,自然現象“明白了”。對身邊的事物,例如樓頂上的鋼筋幹什麼用?(防雷)高壓線上最上面有一根細線,幹什麼用?(防雷)家裏的燈泡工作電壓是多少?有沒有辦法測量燈泡的工作電壓?燈泡的電阻有沒有辦法測量?哪些爲什麼導線用銅線和鋁線?等等等。

通過這樣搞,我們的課堂教學真的變得很生動,很活潑,很享受。當然,這裏不但是學生享受,老師也覺得上課很有趣,把課堂教學,就是我們的本職工作,變成了一件很享受的事情。你看,我們工作,是享受。休息,更不用說。我們的生活其實是時時刻刻都在享受,這就是高質量的生活狀態。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6

快樂無憂的幼兒園小朋友,再從幼兒園小朋友到真真正正的國小一年級學生,也許他們還不曾意識到將爲期十多年的學習之路就算開始了。從他們那撫摸新書包的輕柔動作中,從他們那揹着書包進入校園的輕快腳步中,從他們那充滿好奇地打量老師的明亮眼神中,我強烈地感受到:孩子天生就是學習的料啊,他們多愛上學!順着這樣的思路想下去,我猛然警醒——國小老師的工作不要那麼複雜,唯一可做、唯一要做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讓孩子這天生愛學習的勁兒原汁原味地保留下來並永久永久地持續下去!難道不是嗎?甜蜜的愛情需要情趣,幸福的生活需要情趣,否則人們會感覺乏味,那爲什麼孩子的學習就可以不需要情趣呢?我又想:我能夠給他們有情有趣的感覺嗎?我能讓剛入學的孩子感到學習的快樂嗎?反思與實踐同行,以下是我悟出的些許頭緒,權當自勉之用。

一年級孩子進入語文學習之門的第一張通行證就是漢語拼音,對待這一學習語言文字的工具性知識,我們不能輕之亦不可重之,就像蘇教版教材編委、特級教師高林生所說:老師要像媽媽教嬰兒說話那樣一遍又一遍說就行了,不談發音技巧,不說發音部位,耐心反覆操練就是唯一的好辦法,而“反反覆覆”就免不了單調乏味,爲此我試着動腦筋給語文課堂上的聽、說、讀、寫各環節進行了一次有趣的“大包裝”,如激勵他們認認真真讀,我會說:“誰的嘴巴金嘴巴?”孩子們總是起勁到邊呼應邊高舉小手:“我的嘴巴金嘴巴!”如果確實讀對了,我會豎起大拇指大張旗鼓地表揚:“你的嘴巴金嘴巴!”又當我要求他們用心聽老師或者同學講話時,我會神祕地問:“誰的耳朵金耳朵?”如果他們真的仔細聽了,我會摸摸他們的小耳朵,貼着他的耳朵說:“你的耳朵金耳朵!”瞧着被表揚孩子的那得意勁兒,我深知此法靈,百用百靈!當我在黑板上示範書寫後要求學生也來寫一寫或者指出書上某處是,我會充滿期待地問:“誰的手指金手指?”孩子們舉起小手告訴我:“我的手指金手指!”隨即他們會很專心地完成我的“指令”,對待出色者或進步者我會伸出手和他們握握手,說:“大手握小手,一起朝前走!你的手指金手指!”可愛的孩子在興奮之餘卻忘記了哪隻手是右手,看到他們左手換到右手,右手換到左手的激動樣,我明白這是“趣味說法”外加表揚激勵起的作用。

一年級的孩子在學習語文的起步階段,我要讓他們體會到依靠夥伴、團結合作的快樂,每次開始同桌合作學習前,我會說:“黃金搭檔黑白配!”聽到我這麼說,他們立刻拉起了同桌的手說的說,讀的讀,特別是能幹一點的孩子會像小老師一樣幫助那些不夠用心的同桌,如果同桌倆都能很好地完成我下達的“命令”,全班同學會大聲表揚他倆:“黃金搭檔黑白配!”把這些深受孩子喜歡的廣告詞或食品詞移植到我和孩子的語文課堂裏來,嗨,還真有用!先不說學習效果有多大幅度的提高,最起碼孩子們高興了,快樂了,願意上語文課了,而不至於討厭、害怕語文課。

教師外花壇裏種有一排小松樹。一天,我在強調坐姿的時候,忽然來了靈感,順口說到:“同學們,你們看那小松樹多直啊,它們在看我們寫字呢,如果我們坐得不直,小松樹會笑話我們的,咱們和小松樹比一比,好嗎?”打那以後,看到孩子們趴在桌子上寫字時,只要我說一聲:“小松樹!”孩子們就會邊坐正邊回答:“來啦!”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7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要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增強社會責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養。英語課程標準的目標是,在學生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素養整合發展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種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的課程目標就在於打破傳統的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力求在基礎教育領域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合作,培養他們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的能力。基於此種認識,就應把學生看做具有可持續發展潛能的人來培養,而不應把他們視爲“應試的機器”或是“可填塞的容器”,而不斷灌輸知識,施加壓力,因而限制甚至扼殺了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新舊課程最根本的區別在於理念。長期以來,在我國中國小教育領域中奉行以知識傳遞爲價值取向的教學觀,致使課堂教學模式輕視甚至否認主體活動給予學生素質發展的真正價值。在這種背景下實施新一輪的課程改革無疑給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新課程的先進的理念反映了當今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會信息化的特點,體現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折射出了人們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它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一些重大的課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問題基本上都出在課程理念與教師行爲的轉化上。《英語課程標準》的正式出版與發行,拉開了中國小英語課程改革的序幕,這標誌着新課程理念逐漸深入人心。但新課改對全體英語教師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必須認真面對。

英語新課改注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注重鍛鍊學生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用英語去交際,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中心地位。在這方面我的做法是:

一、在詞彙方面,由於新教材詞彙量較大,因此我要求學生每單元的單詞可分二至三部分進行背誦,鼓勵他們通過音標、構詞法等科學地記憶單詞,並堅持課前小測;

二、在語法方面,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本節課的語法點,上課時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總結,並提出重難點,然後再歸納總結,課後佈置相關的配套練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知識;

三、堅持用英語授課,要求並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問題、回答問題。這樣不僅可以訓練他們的口語和聽力,還能讓他們不斷的回顧單詞以及語法。

在教學方面,我“遭遇”了新課程改革,這對我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新課改倡導全人教學,強調課程教學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新課改倡導建設性學習,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通過這一階段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面向全體學生,滿足不同的需求,爲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存在智力、興趣性格、態度、語言基礎能力、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我根據不同學生個體的差異,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對差生,我儘量用難度適中的問題問他們,儘量讓他們回答有把握的問題,當他們回答正確時我總會說“Very good”如果回答錯誤我也會說“Thank you all the same.”以表示鼓勵。這樣他們會因信心大增,加強了參與意識,逐漸消除畏懼心理。面對優生,我則對他們提高要求,如單詞小測的錯誤率不得超過20%,課後要多做提高題,增加閱讀量等。

二、創造寬鬆、和諧的氣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消除對英語學習的恐懼感,只有對英語感興趣,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動力並取得好成績。刻板的學習,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適得其反讓他們厭惡學習英語。因此創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有利於英語學習。鼓勵學生大膽地說英語,並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犯的錯誤採取寬容的態度。這鍛鍊了學生英語表達能力和膽量,也在無形中發展了學生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培養他們創新靈活運用英語的習慣。

三、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在學習課文前我要求學生先預習,找出知識點;課後整理總結筆記,並發現重難點。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經常和學生一起反思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並加以改正。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爲矛盾雙方的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係,對完成教學至關緊要。在開學一週後我就讓學生以不署名的方式給我的教學提意見,下課後我也經常深入學生中詢問他們的聽課效果,學習情況,以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質量。這階段的教學實踐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名好的教師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有耐心、愛心。

總而言之,教師要使英語成爲學生生活中須叟不可或缺的有趣事物。"變學習爲學生的自覺行爲,使學習過程成爲一種滿足內在需求的主動的探索過程。在英語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爲積極的學習者和有創造性的未來建設者,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英語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要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不斷的提高自身素質,多聽有經驗老師的課,取其精華,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當中,不斷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而且作爲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性因素,我們教師自身要深刻理解課改精神,把教學與課改目標緊密結合,不斷更新觀念,與新課程共成長。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8

整理完課堂教學改革心得,喝口水,擡頭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淨,宛如我此時的心情,輕鬆而明快。

近年來,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準備就已洶涌而來,似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通過學習杜郎口等學校的教育教學經驗,我感受到課堂教學改革將是一場艱苦的,但卻是勢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樣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誰抓住了這一機遇,誰就適應了發展”。在去年濰坊市骨幹教師培訓會上一教育專家的這些話語激起了我蘊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時也勾起我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憧憬。

在參加了多次關於新課堂教學改革的培訓後,把大腦徹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術新教材的編者胡知凡教授過說“換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麼都是新鮮的:排了幾十年的的課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圓周會議”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佈置也太沉悶了,教室佈置要有個性化,課堂是學生的……。全市的校長教師在一起,聽講座、提問題,激昂的轉變觀念、互動、自主學習、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動搖的,沒有絲毫懷疑的,顛撲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條就要重新審視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詮釋了。許多新鮮的詞句“自主、快樂、高效”如急風驟雨,容不得你半點猶豫就劈頭蓋臉而來,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來,我的壓力驟然而升:不學習,就要落後,不轉變觀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點猶豫,帶着“自主、快樂、高效”的新理念用於課堂實踐,讓孩子們自主,讓孩子們快樂,讓孩子在自主快樂中實現課堂學習的高效。幾節課下來,看着孩子們亂哄哄,孩子們自主快樂了,一節課下來,體會只有一個字:亂!剛剛涌起的一點激情也逐漸冷卻下來。難道新課改就是亂,亂就是新課改?我疑惑了:難道這就是課堂教學改革?不,課改決不是這樣!是不是哪裏做不到位呢。通過實踐,漸漸地,我的思維變得開闊了,對課改的理解逐漸撥雲見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爲將課改想得過於神祕而無法企及;之所以感覺亂,是自己的思維還定格於傳統的教學模式之中,從心理上還沒有徹底的接受新課改的教學模式。其實,課堂教學改革只是一次契機,它就是我們一直在做,而且從未間斷過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學識的人將它完整的歸納並積極推廣的教育理念。它並不清高,也不象我們想象中的那樣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樂、高效的!

贊訶夫說過:“書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越多,學生將變得越冷漠、越無知”。教學中,我深深地會到課堂教學改革會讓教師輕鬆,讓學生快樂;課堂教學改革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也改變教師的教學生活。課堂教學改革中學生可能會改變他們的一生,新課程中的教師也將煥發出新的生命。教師將與課堂教學改革同行,將與學生共同成長。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9

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和學生深陷在應試教育的泥潭中,以“時間戰”“題海戰”爲教學法寶,這樣雖然能暫時地提高學生成績,卻嚴重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其結果是高投入低效益,教師累學生苦,付出與效益不成正比,今年我們學校組織學習了有效課堂教學,讓我對教學有了一種新的認識。

有效教學是指在符合時代和個體積極價值建構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時空內不低於平均水準的教學。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學生學得好不好。具體地說,有效教學有四條標準:首先,教學有價值,教學的價值體現在滿足了學習者的學習需要;第二,教學有效果,教學的效果體現在學生學習有無進步;第三,教學有效率,教學效率體現在學習者用最少的投入達成目標;最後,教學有魅力,教學的魅力體現在吸引學習者繼續學習。

通過對有效教學的深入學習,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發現了諸多無效的教學行爲。

第一,我總是重視教師的教,而常忽視學生的學,每次上課前,我都精心的計劃和準備課堂內容,爭取讓物理課堂大容量。上課時,我常忙於把自己的內容講完,老師講得富有激情,口乾舌燥,學生卻歪來倒去,無精打采,遇到這種情況,我雖然也要調動一下,注意一下,但一會兒又忙於講授了,這樣上課教師上得累,學生收穫卻不大,這就與有效學習中學習有價值學習有效率相違背,教師做了很多無用功。

第二,教學魅力不強,物理學科應該是知識性,藝術性的完美結合,而我的物理課堂更多的注重知識性,沒有太多的情境設置,沒有太多的師生共鳴,藝術性強調得極爲不夠,雖然學生不討厭物理,但也說不上非常喜歡。這就讓學生學習物理較爲疲軟,興趣不很濃。另外,我對於個別問題較大的學生缺乏及時的指導及教育,導致教學效果反饋不夠及時,當然教學效率也就不夠高了。

針對以上情況,改進教學就勢在必行,我認爲應該從以下幾方面來改進無效教學:

一、把和諧的師生關係帶進課堂,和諧的師生關係有助於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要受到壓抑,教師在課堂上要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愉快的心情帶進課堂,在這一點上我深有體會,有時因爲早上的家庭作業情況不好,就會怒氣衝衝的直進教室,先把學生罵一頓,然後再上課,在這個時候,自己是出了氣了,學生也安靜了,但卻發現學生的思維遲鈍了,發言也不積極了,反之,教師的態度和善面帶笑容,學生就勇於發言,思維活躍,知識掌握得也比較好。

二、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教師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正確的定位,即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要設計一些緊扣教學內容的問題,力求找到最簡單的方法講給學生聽,不多說廢話。從而有效的統領教學,讓學生有效地學習,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他們能主動地、積極地創造性地學。

三、給學生留有足夠的學習餘地,教師不僅要把知識傳給學生,而且要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也就是教學生“漁”,而不是送給學生“魚”,我覺得教師要敢於捨得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首先,課前要讓學生預習,不作任何提示和講解,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維時間和空間;其次,要給學生充分思考的餘地,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全面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注意學生不會的東西,在關鍵的地方加以提示、點撥;再次,在練習中要留給學生充足思考的餘地,在課後的作業中,須設計新穎的、富有啓發性的、思考性的習題。讓學生通過獨立練習,增強思維能力,增強學習的興趣。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10

我校實行“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已有一年的時間了。“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的推行爲課堂教學的充實和豐富增添了活力和動力,爲學生素質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我通過自己的專研、與同行的探討、觀摩課以及說課彙報等形式,對該課堂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細緻的研究。我認爲,在實施“三四五”課堂教學模式時,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自學教材時三維目標要明確,自學提綱要有指導性和操作性。

深刻理解“課標”要求。認真分析教材,用精煉的語言進行高度的概括,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的三維教學目標,對學生的自學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明確應該自學哪些內容,知道自學應該達到的目標。自學提綱中問題的設計要緊扣教材,引導學生鞏固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的自學成果。同時,通過自學提綱發現自己在自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所設計的題目要有很強的針對性,基礎性,題量要適中。

二、合作交流要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帶着各自的疑難問題進行小組內的討論,解決學習中疑惑問題,或者對自學提綱進行組內批閱,交流,相互檢查落實的情況。小組長調控學習的狀態,並結合小組成員共同疑惑的問題,準備在班內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小組成員的身份,參加某一小組的交流討論。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是真正地讓學生都當“演員”,學生跟着教師“導”的方向走,充分體現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地位,有利於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展示提升要保證展示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教師的調控指揮下,各小組代表依次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表達小組的觀點和看法,提出小組疑惑的問題,,達到引發討論,共享成果;在班內展示,交流和評價,活動中讓學生學會聆聽,積極思考,大膽發表自己獨立的見解。教師注意捕捉學生對地理問題分析的新觀點,新方法,營造多維互動氣氛。同時,要給予適時引導,保證展示的方向性和順暢性。

四、擴展延伸要有實效性。

擴展延伸,引導,激勵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研究,教會學生“舉一反三”的分析方法,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理解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切記延伸要有度,不可漫無邊際,要有實效性。

五、反饋驗收需要老師好好的把握和設計。

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驗收題。習題設計要有層次,體現不同水平學生的要求;要圍繞教學重點和緊密聯繫地理熱點問題;要注意突出疑點、難點和易錯點,習題的數量要適當,最好能夠當堂完成,並進行及時反饋與矯正,確保課堂的效益,落實“堂堂清”的教學要求。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11

通過學習<<課堂教學>>,受益菲淺,特別對教學的有效性,教學情境,教學關係等方面印象尤爲深刻.如何進行有效的學習,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教學的有效性,離不開教學生成性及教學情境等環節,它們是相輔相承.現將談談我在教學活動 的幾點體會.

一、要注重教會學生學習

1.適當開設數學閱讀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很多學生認爲,數學課只要帶着耳朵來聽足矣.其實不然,數學學習離不開書本,進行數學閱讀,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數學閱讀課就是課堂內,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各自獨立地進行學習。即使九年級學生處在複習階段,也還是離不開對書本的閱讀.當然,教師首先告訴學生閱讀的範圍,指導學生閱讀的思想和方法,私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等;學生通過閱讀、思考、分析、訓練,弄清知識原理,學會例題,也可以對例題進行改造.既完成練習,又複習舊知識;課堂後段教師用適量的時間進行點評、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數學閱讀課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讀書能力、學習能力,爲他們主動地去學習、以及獲取課外知識提供可能。

2.注重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數學中概念的建立、結論、公式、定理的總結過程,蘊藏着深刻的數學思維過程。傳統教學相對比較注重結果教學.教學中如果只注意結果,學生在應用知識時總顯得比較吃力.進行這些知識生成過程的教學,就顯得至關重要,它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數學的新教材也注重了知識的引入和生成過程的編寫,這也正是爲了培養新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我們應當改變那種害怕浪費課堂時間,片面追求提高學生方法運用能力的做法,應當結合教學內容,設計出利於學生參與認知的教學環節,把概念的形成過程、方法的探索過程,結論的推導過程、公式定理的歸納過程等充分暴露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爲自己探索和發現的過程,真正成爲認知的主體,增強求知慾,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的性質定理時,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等邊對等角,而是可以先讓學生將一個等腰三角形的兩個底角對摺,讓學生髮現它們相等這個特性,從而進一步提出結論的數學理論推導過程.並且學生可通過摺痕得到添加輔助線的方法----------作底邊上的高或頂角平分線或底邊上的中線去構造兩個全等的三角形,通過全等三角形的性質導出結論;同時,通過學生親手操作,學生還會發現等腰三角形軸對稱等特性.這樣,激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這種探索精神也勢必激勵學生去習,從而提高學習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情境教學以優化的情境爲空間,以創設情境爲主線,根據教材的特點、教學的方法和學生的具體學情,在課堂上營造一種富有情境的氛圍,讓學生的活動有機地投入到學科知識的學習之中,情境教學講究強調學生的積極性,強調興趣的培養,以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提倡讓學生通過觀察,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發展,乃至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例如,教師設計這樣的一個情境來學習過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個點確定一個圓:有一位老奶奶家裏的圓鏡弄碎了,想重新配一個,該拿哪一塊?請你給她拿個主意. 問題提出後,學生們十分感興趣,紛紛議論,連平時數學成績較差 .的學生也躍躍欲試,學生們學習的主體性很好地被調動了起來,在不知不覺中投入了數學課堂的思維活動之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教學是思維活動的教學,是思維過程的教學,沒有學生的思維活動的數學課是不成功的,數學課堂上,學生的思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課堂的情境,以及教師的循循善誘和精心的點撥。因此,課堂情境的創設要以激發學生思維活動爲出發點。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維情境會抑制學生的思維熱情,所以,課堂上提問的設計、題目的選擇、情境的創設等課件都要充分考慮對學生思維活動的啓發性,這正是課堂情境創設所要達到的目的。

數學教學中應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課堂上,教師創設問題情境,以激勵學生解決問題的動機,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獲得積極的心理滿足,只有感受真切,才能入境。要做到這一點,可以用創設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求知慾。

創設問題情境就是在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間製造一種“不和諧”,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相關的情境之中。問題情境的創設要小而具體、新穎而有趣、具有啓發性,同時又有適當的難度,與課本內容保持相對一致,不要運用不恰當的比喻,這樣不利於學生正確理解概念和準確使用數學語言能力的形成。教師要善於將所要解決的課題寓於學生實際掌握的知識基礎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懸念,把問題作爲教學過程的出發點,以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下學習。

例如,在對 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可以通過具體問題的解決創設出如下誘人的問題情境:而這正是要學的課題。於是教師便抓住引出課題,再引導學生分析畫法的實質,並用幾何語言概括出這個實質,即這樣,就由學生自己從問題出發獲得了判定定理。接着,再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實際問題的啓示思方法。除創設問題情境外,還可以創設新穎、驚愕、幽默、議論等各種教學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學內容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讓學生深切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升化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成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手段。這正象贊可夫所說的:"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

教師要傳授知識,更要育人。如何在數學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情境教學中也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法國著名數學家包羅•朗之萬曾說:“在數學教學中,加入歷史具有百利而無一弊的。”我國是數學的故鄉之一,中華民族有着光輝燦爛的數學史,如果將數學科學史滲透到數學教學中,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於增強民族自信心,提高學生素質,激勵學生奮發向上,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良好風氣有着重要作用。教師應根據教材特點,適應地選擇數學科學史資料,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比如圓周率π是數學中的一個重要常數,是圓的周長與其直徑之比。爲了回答這個比值等於多少,一代代中外數學家鍥而不捨,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其中我國的數學家祖沖之取得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成就”。爲了讓同學們瞭解這一成就的意義,從中得到啓迪,我選配了有關的史料,作了一次讀後小結。先簡單介紹發展過程:根據這一段教材的特點,適當選配數學史料,採用讀後小結的方式,不僅可以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而且人類對圓周率認識不斷加深的過程也是學生深受感染,興趣盎然,這對培養學生獻身科學的探索精神有着積極的意義。

有效的教學離不開好的教學情境,創造和諧的教學情境,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纔有利於學生的發展.

三、要以新課標爲指導進行數學課堂教學

傳統的課程只有教師與教材,新課標的數學課程是教師、學生教、學材料教學情境與教學環境構成的,就是說,課程是變化的,是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究新知識的過程.教師和學生是課程的一部分,也是課程的建設者,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共同創新課程和開發課程的過程.教師在課堂教學應該以新課標爲標準.

首先,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體驗數學,體驗數學具有自然科學性,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一切現象都存在一定數量和空間關係,它是自然科學的基礎,也是自然科學的工具.任何一門自然科學都離不開數學思想方法,數學語言及思維方式.它是其它自然科學的基礎,生活離不開數學.例如,模特高跟鞋高度的選擇,儘量讓自己的身高滿足黃金分割比例;又如,商品買賣,儲存貸款等都用到數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聯繫生活.

其次,在數學教學中,把數學教學過程看成是學生做數學,探究數學知識,發現數學知識的過程,自主建構知識體系的過程.傳統教育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容器,學生的任務是接受知識.但新課標要求,教學並不是老師塞給學生多少知識,學生腦子可裝進知識,學生可以有選擇的.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自己自主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過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及主體性和獨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恰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培養創新思維及實踐能力.

再次,在教學中,應把教學過程看成是教師與學生互動,情感交流的過程.教師的教任務實際是幫助學生建構知識系統和發展自己的潛能,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統一的,是交往互動.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不能只作聽衆,應自覺地動起來,操作數學,通過思考探究,發現數學知識.在教學中可通過師生及生生之間進行合作交往,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同時,在發展個性中,要關注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

還有,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處理師生間的關係,他們應該是平等的,民主的.教師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成爲學生髮展的促進者,學生是獨特的,獨立的和發展的人,是發展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和主動性.

只有把<<課堂教學>>的五個方面把握好,纔會使自己的課堂煥發精彩的光芒.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12

傳統教學使用的是粉筆、黑板。有人戲言:一支粉筆走天下。這種單調的教學手段,制約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學生的發展。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注意教學手段的優化。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結合聲音,動畫等,更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慾。能夠使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對於發揮學生想象力和創造力,把“靜止”的內容變爲“活動”的形象,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解決問題等能力,實現課堂教學最優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幾何圖形”是國小數學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解題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由於年齡關係,學生的思維發展處於具體形象向抽象過渡的階段,解答相對複雜的圖形就顯得力不從心。如果利用多媒體教學,讓靜止的幾何圖形動起來,問題就變得簡單了。例如:教學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時候時,我們可以通過電腦演示用平移、加線、旋轉、重組重疊圖形等方法化解難點,找到解題的突破口,讓學生看到具體形象的過程理解圖形的組成,從而找到解題方法。

但在多媒體的選擇和使用上,要注意“度”的把握。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爲了趕時髦每一節課都用多媒體。開始的時候,很有新鮮感,可在反思中覺得並不是每一節課的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多媒體,太多的刺激會讓學生疲憊不堪,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而只有適當使用,纔會發揮的優越性。多媒體技術畢竟是手段,而且只是一種手段。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既要精心預設又要注重生成。預設是教師以課程標準爲依據,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環節等做出的設計性的展望。目的是爲了讓課堂教學有序、有效的進行。生成是在課堂中自然出現的,這種出現與教材的精心設計是密不可分的,當然它也是意料之中的。預設與生成是一對矛盾統一體。沒有充分的預設不會有也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它是生成的基礎。生成是預設的補充和拓展,兩者在教學過程中相輔相成,同樣重要。

作爲一個數學教師就首先要有生成意識,寬容的接納來自學生的生成,善於抓住和篩選有效的生成資源。朱國榮老師在上《分數的意義》時,請學生從8枚棋子中找出四分之一。學生回答不一,有的認爲是1枚棋子是四分之一,有的認爲2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還有的認爲4枚棋子是四分之一……這時,朱老師沒有馬上否定說錯的學生,也沒有用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拉着學生走,而是恰如其分的靈活引導,把握好動態生成的新資源,展示出動態生成的藝術,達到了巧妙運用生成促進學生髮展的目的。就像布盧姆說的那樣:“人們無法預測教學產生的成果的全部範圍,同樣,沒有了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其爲一種藝術了。”

(四)注重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1.小組合作學習要講實效性

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爲了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什麼都是小組合作學習,要根據學生和教學的需要而組織進行。內容簡單的不用小組合作學習,內容較難的先要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再組織小組合作。這樣,每個人都有思維上的參與,實現人人學數學。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應的規則。合作學習的關鍵是教師要科學組建學習小組,即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愛好、成績等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小組合作學習就是以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合作能力爲目標的。筆者曾在學校組織的家長開放日,教《應用題的練習》(四年級)時要求學生四人小組自主分工:一是把應用題拼組完整,二是讀題,三是寫出算式,四是說出解題思路。在反饋過程中,證明四年級的學生自己能做出優勢互補的合理的安排。動手能力強的拼,朗讀水平高的讀,書寫能力強的寫,條理清晰的說。小組合作的實效性得以彰顯,使大家都得到了鍛鍊併發揮了自身的長處,得到了聽課老師和家長的一致好評。

2.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的策略

在課堂學習中,合作小組常常表現出不善於合作的狀況。一次,筆者在執教老師請學生小組合作時觀察到以下現象:有的學生託着下巴冷眼旁觀,有的學生溜到別的小組,有的東張西望……所以,教師在平時要採取策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1)鼓勵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都能積極的相互支持和配合,進行有效的溝通,特別是面對面的促進性互動,清楚的理解對方的想法與觀點,積極承擔自己扮演的角色。對那些內向的、怕羞、不敢說的學生要多加鼓勵和點撥。(2)指導學生學會傾聽。傾聽,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就有困難了。首先,要樹立傾聽的意識。教師應該告訴孩子們:如果你想得到別人的尊重,你自己就要先尊重別人,而傾聽是你尊重他人的一種方式。其次,當衆口頭稱讚那些願意認真傾聽他人的學生,建立起榜樣。最後,評一評哪些學生學會了傾聽。(3)達成共識。讓學生對組內的認知衝突進行有效解決,從而解決問題,理解知識,建立並維護小組成員之間的彼此信任。

關於課堂教學模式學習感想 篇13

這是一次中國標誌引領的世博之旅,這是一次白板環境下的全新學習體驗,這是一次闖關競技中的趣味訓練,這是一次傳統文化與白板技術的完美結合。白板技術使課堂妙趣橫生,白板技術爲課堂帶來無限精彩。

這是我執教的《春聯》一課的教學特色,本課在20xx年全國新媒體新技術觀摩研討活動獲得了專家的好評,究其原因,我想就在於我利用白板技術創設情境,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自主學習、快樂學習的平臺,讓學生“樂”中有所學,“樂”中有收穫。

一.教學策略與教學方法創新

1.利用白板聚光燈功能依次出現五個福娃, 播放春聯欣賞視頻。激發了學生興趣,爲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2.利用白板優勢檢測生字,如:運用白板的拖拽功能爲字選正確讀音,聚光燈功能認讀本課詞語,書寫功能強調重點字形等。我還將利用白板技術優勢創設情境,爲五位福娃家選對聯。學習中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來解決問題。

3.品讀感悟部分,我利用交互式白板課件,通過圖片、動畫及影視等手段進行有梯度的訓練,落實教學重點。環環相扣的故事性情境設計使枯燥的練習變得興趣盎然。

4.練筆環節,播放世博會場館視頻和上海歡迎國際友人圖片,同時伴隨教師深情引導,激發學生創作熱情。達到較好的創編效果。

5. 利用白板鏈接網站功能向學生推薦相關網站,把學生的語文學習由課內向課外進行延伸,開闊了學生視野。

二、白板技術使用剖析

【整合點一】激趣導入

環境設計背景:

(學生分析)福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象,四年級學生探究慾望強,讓福娃走入課堂布置學習任務,學生易於接受,樂於參與,可以興趣盎然地進入學習的情境中。

(教學內容解讀)四年級學生在春聯的表現內容和形式特點的理解上有一定難度,通過視頻的激趣,可以使學生很快的進入到學習狀態中來。

(技術特點)這裏藉助白板課件的聚光燈功能出示福娃,激發學生興趣。任務驅動的形式,爲下一步教學做鋪墊。

環境實施方法和過程:

上課伊始,我利用白板的聚光燈功能依次出示五位福娃,並播放春聯視頻,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提出問題:“福娃們不知應該爲自己的家選什麼樣的春聯,你們願意幫助他們嗎?” 學生的興趣被充分激發,任務的驅動更爲本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環境設計和實施評價:

此環節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課堂實施中,春聯的視頻調動已有的知識體驗,學生熱情高漲,參與慾望強烈。

【整合點二】以福娃過新年和福娃闖關設置情境

環境設計背景:

(學生分析)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閱讀能力。對於春聯學生並不陌生,有初步的對對子的知識基礎。但對仗和音律方面的特點,學生初次接觸,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此環節運用多種白板功能,創設情境,突破難點。

(教學內容解讀)課文以五幅春聯爲例介紹了春聯形式特點及表達內容,重點強調了春聯對仗工整,音律和諧的特點。

(技術特點)這裏運用白板技術優勢創設情境,白板的透鏡、拖拽、連線、書寫等功能的巧妙應用,使學生對春聯特點有更深的理解。

環境實施方法和過程:

這部分是整節課中白板功能運用最多的環節,品讀部分,我運用白板勾畫功能在電子課本上現場勾畫並分析春聯的特點,然後又利用白板技術優勢創設情境,爲五位福娃家選春聯,例如:晶晶的家是一所竹梅掩映的房子,則出示竹梅掩映圖,再利用透鏡功能顯示房間的主人——,然後爲他的家選春聯。(梅開春浪漫,竹報歲平安。)最後讓學生談談從中感受到了什麼?並指導學生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從晶晶家出來時,我們已經完全體會到這幅春聯意境。運用這種方法依次爲五位福娃家選春聯,這部分裏電子白板透鏡及拖拽等功能的巧妙應用達到了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闖關環節裏,我組合課外資源,運用白板的連線,書寫,層次關係等讓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加深了對春聯特點的理解,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效果。

環境設計和實施評價:

此環節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實施中,多種白板功能的應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感受到合作的樂趣,滿臉洋溢着成功的喜悅。交互式電子白板的這些特殊功能特點,帶來了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化,創設了更優質的信息化的學習環境,有效促進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

【整合點三】播放世博視頻,學生創編世博春聯

(學生分析)四年級學生有初步的對對子的能力,這是創編春聯的知識基礎;當時上海世博會剛剛開幕,學生心中充滿一種民族的自豪感,這是創編春聯的情感基礎。

(教學內容解讀)語文源於生活又迴歸生活,創編春聯是所學知識的靈活應用,又是本課的情感昇華。

(技術特點)白板的鏈接視頻功能使學生受到最直接的視覺震撼。

環境實施方法和過程:

我結合當時世博會剛剛開幕的實際,鏈接世博視頻,並配以深情講述,激發了學生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學生的創作靈感呼之欲出,此時再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自由選擇圖片寫下聯,課堂生成了許多精彩的世博春聯。課堂容量大了,但學生絲毫不覺得累,整個課堂精彩紛呈,高潮不斷。

環境設計和實施評價:

本環節白板技術的巧妙應用拓展了教學空間,使學習內容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學生學習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昇華了學生情感。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了更深入而全面的認識

總之,集中了現代媒體教學優勢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爲語文教學的高質,高效提供了一條更便捷的途徑,它大大提高了課堂容量,優化了課堂結構,“樂學”的教學思想就是用精湛的教學藝術,讓學生感受學習的快樂,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了學生,孩子們在精彩的互動課堂上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