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得體會範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W

民族品格是民族文明素質或素養的集中體現,是一個國家繁榮富強的精神表徵,也是一個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道德支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有偉大的民族品格與之相依託。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爲基本內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爲我們民族品格的當代革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提供了寶貴的契機。可以說,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民族品格,既爲構建和發展民族品格指明瞭方向,也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有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心得體會範文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化或生活化來打造民族品格。民族品格往往顯現在族羣成員的個性特質上,但它不是族羣成員本身所固有的品性。民族品格是在社會生活中現實地生成的,凝結了人民對於生活的體驗、認知、思考、判斷和期許,歸根結底是現實生活(物質實踐)的產物。因此,打造民族品格就需要通過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化或生活化從根本上去影響它、改造它。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中”,“確立經濟發展目標和發展規劃,出臺經濟社會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開展各項生產經營活動,都要遵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形成有利於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政策導向、利益機制和社會環境”。這就把核心價值觀取向現實化、生活化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化、生活化,也是與其本質屬性相一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層面都是面向現實並參與現實存在的。比如,對於作爲國家層面價值目標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其前提是以人民爲主體,它關注的不是個人的抽象的或理念的需要,而是最廣大的勞動人民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需求,以及他們對於未來的期待。顯然,只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向現實化,它才能成爲現實的核心價值觀;而只有現實的核心價值觀,纔可能真正成爲民族品格的依託和源泉。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衆化來打造民族品格。民族品格的主體是“大衆”,不是“小衆”,只有由一個個個體組成的最廣大的人民才擁有民族品格主體的地位。打造民族品格關鍵要通過凝聚和引領作爲其主體的人民羣衆來實現,而同樣以人民爲主體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這方面正有着突出的優勢。核心價值觀的大衆化就是跟人民羣衆結合起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跟人民大衆的思想情感打成一片。只有這樣的核心價值觀才能爲人民所認同,被人民所接受,才能融入人民的思想情感,成爲人民的真誠嚮往。偉大的民族呼喚崇高的大衆,而崇高大衆的培育正是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旨歸,這對於民族品格的打造與養成具有根本性的意義。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爲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如果真正做到了大衆化,真正融入大衆的思想、情感與精神,大衆就會成爲崇高的,大衆就會成爲由崇高的公民個體所形成的崇高羣體。我們既然已經從廣大人民羣衆的願望中概括出了,或者說昇華出了這樣的核心價值觀,那麼,就應該以之去引導人民羣衆,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爲“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火”。魯迅先生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纔有真進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通過大衆化來打造和培育民族品格,就是對於“民魂”的發揚。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化來打造民族品格。核心價值觀是歷史性範疇,其基本內涵,比如民主、平等、公正,等等,在不同的國家和各個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都有着不同的內容。因此,只有從具體的歷史語境出發,即歷史化,才能正確把握其內涵,發揮其時代功能。歷史化就是要把握核心價值觀內涵的不斷豐富發展的特質,把握其與語境特徵、人民願望、時代訴求和社會需要相結合的程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可以在我們源遠流長的民族傳統中找到基因;它們在近現代以來,特別是在20世紀初葉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後,逐步發育成長;在新中國60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中得以豐富和深化。新世紀以來,黨在基本文獻中相繼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標誌着我們的價值觀建設已經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已經走向自信和自覺。民族品格的形成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傳承與積澱過程,在覈心價值觀的發展進程中,它對於民族品格的影響也在不斷加強和深化。以歷史化的核心價值觀打造民族品格,會更加符合民族品格生成的規律和特點。同時,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化來打造民族品格,還可以讓人們認識到打造過程的歷時性,這個打造不是現在纔開始的,也不是打造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歷史過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是隨着時代發展而發展的,民族品格也必將隨着核心價值觀發展所達到的高度而達到自己應有的與時代進步相契合的高度。

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化與信念化來打造民族品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人們心中不能始終只是知識化、理論化的存在,而應是情感化、心靈化的存在,最終轉化爲精神化、信念化存在。信念是品格之母,一個民族的精神信念是其品格形成的重要支撐和依據,核心價值觀應通過精神化、信念化來打造民族品格。比如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這些價值取向大家基本上都明白,道理沒什麼好講的,關鍵在於要將這些價值取向和道理轉化爲人們的精神和信念。那麼,如何實現這個轉化呢?這裏有兩個互相聯繫的向度和方式,即體驗和感動。體驗,就是讓人們在生活境遇中親身感受、體驗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感動,就是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事蹟去感染、打動人們。這樣的方式更容易使人們在潛移默化中把這些價值取向上升爲精神和信念。實現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化和信念化應注意處理好核心價值觀與利益的關係。雖然利益是人們行動的重要動力,人們的奮鬥都與自己的利益有關;但作爲一種精神的、道德的訴求,核心價值觀始終具有一定的超越性。“鳥翼繫上黃金,鳥就再也飛不起來了”。在精神和信念上,我們必須拋開極端物質主義的糾纏,將核心價值觀作爲民族品格的精神性、信念性存在。應該說,作爲一種信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培育人的高尚情操,對於人性、道德和慾望都是一種深刻的救贖力量,它能將人們從專注於現金交易的貨幣化生存與充滿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拯救出來。優秀的民族品格應該具有比感官享樂、金錢和物慾更高尚的追求。把核心價值觀作爲自己的道德信念,是引領一個民族經受各種考驗和磨難,朝向真善美頑強探索前進的原動力和內驅力。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民族品格,實際上也就是在進行一次國家或民族總體層面的“公共教育”,即以核心價值觀教育民族或國家的全體成員,努力形成一種民族的或國家的價值觀認同。馬克思早年在爲《科隆日報》寫的一篇社論中指出:“實際上,國家的真正的‘公共教育’就在於國家的合乎理性的公共的存在。國家本身教育自己成員的辦法是:使他們成爲國家的成員;把個人的目的變成普遍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變成合乎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獨立性變成精神的自由;使個人以整體的生活爲樂事,整體則以個人的信念爲樂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內容的三個層面,既規定了國家、社會的合乎理性的公共存在,也規定了與這個合乎理性的公共存在相適應的對於國家成員的教育內容。它一方面形成着個人的品格素養,另一方面,也形成着民族的或國家的品格特質。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際上也就是在打造着我們民族的應有品格。從這個意義上說,這一莊嚴舉措,不僅承擔着“公共教育”的歷史使命,而且承擔着構建先進品格與崇高信念的民族責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