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4W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這樣說過:“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年輕幹部如同一粒粒青春的種子,期待着自己的工作生涯逐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於是不斷提高、充實、完善自我,在精益求精中播種希望,在拼搏奮進中耕耘夢想。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精選19篇)

有志無關身細小,一朝破土沐霞光——在力學篤行中追求久久爲功。曾有人說過,一粒種子不論被風帶到多麼貧瘠的地方,它總會破土發芽,追求生命,追求陽光,沒有什麼能阻止那份頑強的毅力。年輕幹部剛剛步入職場,工作經驗不足,缺乏基層的磨鍊,各方面能力還有待提高,但也同樣期望在工作中能取得一定成績,得到領導和羣衆的認可。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爲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年輕幹部,當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學習與鍛鍊,主動爲自己充電加壓,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幹事創業,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持之以恆,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扛起肩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在根植基層中永葆初心不改。樹高千尺總有根,一棵樹木能高大茂盛離不開深深紮在土壤裏的根系,扎得越深所汲取的養分就越多。年輕幹部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應該牢牢紮根基層這片沃土,深入瞭解基層、服務基層、紮根基層,始終銘記自己的根在基層,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多聽羣衆言、說羣衆話,爲羣衆辦實事、辦好事,把羣衆當親人、當家人,永遠保持對人民羣衆的赤子之心。

拂雲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在安貧樂道中修煉過硬品格。每一顆青春的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既會接受風和日麗的滋養,也會歷經風雨交加的洗禮,只有自身足夠強大堅定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年輕幹部在工作中會慢慢面臨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境,甚至有人會在紛繁複雜的誘惑中喪失鬥志、迷失自我。對此,我們當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政治立場,鑄就無懼風雨、傲然挺立的品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關頭經得起考驗,“直面烈炎酷暑夏,笑對霜雪與寒冬”,努力成長爲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2

近日,袁隆平院士團隊雜交水稻研究工作再傳利好消息,早稻加晚稻實現畝產1500公斤的目標。在新聞發佈會的現場,袁老開心得像個孩子,並表示要從90後一直搞到百零後。袁老對事業的孜孜以求令人感動,但鮮爲人知的是,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雪域高原,也有這麼一位“青稞領域的袁隆平”,爲青稞增產貢獻了自己一生的力量,他便是西藏農牧科學院院長尼瑪扎西博士。

31個春秋的矢志研究,先後主持選育20餘個青稞品種,爲西藏糧食產量突破100萬噸作出了傑出貢獻,僅藏青20__一個青稞品種,便爲西藏農民增收7個億。作爲西藏首位藏族農學博士,有人說:西藏人民吃的每一口糌粑裏,都有尼瑪扎西的科技貢獻。就這樣一位立志“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農戶家裏”的優秀科學家,卻在20__年9月5日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途中,遭遇車禍,不幸犧牲,用生命踐行了自己的初心使命。

我們永遠懷念尼瑪扎西同志對家國的樸素情懷。1966年出生在西藏一個平凡家庭的尼瑪扎西,也經歷過一段曲折的童年曆程,那時家中的青稞總是不夠吃,家人只能依靠製作陶器換取口糧。這樣的經歷使尼瑪扎西從小便懷揣着一個種好青稞的夢想。在夢想的指引下,尼瑪扎西努力學習,國小、中學、大學,尼瑪扎西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後,進入西藏農科院工作的尼瑪扎西獲得了前往加拿大深造的機會,導師本想留他繼續攻讀學位,但接到單位來信的他,卻毅然放棄機會回到國內。這樣的放棄不僅一次,本有機會留在國外研究中心工作的他,卻又決然回到了工資收入只有國外十分之一的西藏農科院。別人問他,他總說是黨培養了他,西藏需要他,祖國需要他。

我們永遠懷念尼瑪扎西同志對事業的堅貞熱愛。糧食育種工作是一項極其枯燥繁瑣的工作,更遑論是在自然條件極端惡劣的青藏高原培育青稞,但尼瑪扎西一紮便是31年,潛心於青稞育種研究和推廣,甚至一年內也只休息三天。農科院院長辦公室的門上總是掛着出差、下鄉的牌子,只要一有時間,尼瑪扎西便卷着褲腿,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全區的每一塊田間地頭,推廣青稞品種、示範講解種植技術,忙得經常忘了吃飯,只能簡單地糌粑就水解決。每次同事在監控中查看試驗田青稞成長情況時,總能看到院長瘦削的身影在田中站立。正是對事業的無限堅貞熱愛,支持着尼瑪扎西攀上了一道道科技的高峯。

我們永遠懷念尼瑪扎西同志無私忘我的奉獻精神。作爲一名學者型領導,尼瑪扎西的級別已經不低了,很多事不需要親力親爲,但一到了項目研究上,卻變得異常執拗,從宏觀把控到項目申報書的小標題,事無鉅細,他都十分關心。但對於自己的榮譽方面,他總是淡然面對,因爲要下鄉,申報院士的材料也只是請同事幫忙把論文彙總了事。相較於名與利的煩擾,他看中的是西藏農民的福祉,他選擇的是把糧食安全緊緊握在羣衆的手裏。縱使自己的身體很差,也從不在同事面前談論自己病情,但院裏的援藏幹部下鄉時,他卻總是擔心叮囑要帶好氧氣;一位陌生的大學生來信求助,他毫不猶豫地資助了三年,結果這位學生也追隨他的腳步進入了青稞研究領域。正如他所說,我是爲青稞而生,就想一直做青稞。

青稞熟了,但卻再也不能在青稞叢中看到尼瑪扎西的身影,他雖已離去,但他的貢獻將永遠鐫刻在青稞育種的歷史豐碑中。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3

近日,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舉行新聞發佈會,通報了雜交水稻雙季畝產突破1500公斤的具體情況。在發佈會上,袁隆平又提出了自己短期內的兩個“小目標”。袁老說,長期目標就是實現“禾下乘涼夢”,而短期目標一個是爭取早日實現雜交水稻雙季畝產20__公斤,一個是希望將目前實施的“三一工程”升級爲“兩一工程”,即“三分地養活一個人”變成“兩分地養活一個人”。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日復一日的堅持。今年已90歲高齡的袁隆平說,“我會鼓起勇氣繼續幹下去,從‘90後’一直搞到‘100後’(指100歲)。”長沙冬季寒冷,爲了有更多時間進行研究,袁老每年冬天都要從長沙前往一年三熟的海南。他一年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農田裏勞作、觀察和研究。“小目標”不過是風趣之語,並非唾手可得,需要的是大量時間和精力的沉澱與積累,需要的是更爲艱鉅、更爲艱苦的努力,如果想的只是想着“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小目標,無異於癡人說夢。“行百里者半九十”,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我們一定可以取得最後的勝利。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大理想”的指引。袁老曾經說過,他曾兩次夢見水稻長得有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顆粒像花生那麼大,而他則和幾個朋友坐在稻穗下面乘涼。爲了實現這一目標,袁老先是完成了1500公斤的小目標,如今又向着兩個新的小目標繼續前進。“大理想”指引着“小目標”,讓大理想看起來沒那麼遙不可及。近期“十四五”規劃即是我們的一個小目標,我們還有“兩個奮鬥十五年”的大理想,最終是爲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因爲有“偉大夢想”的指引,我們才一步步實現着一個個曾經看似困難的“小目標”。

“小目標”的實現離不開“靈犀一指”的創新。袁隆平談及自己和團隊的小目標得以實現,“第一祕訣”就是不囿於現存結論的創新思維。倘若只是按部就班,那麼“小目標”就會成爲無法完成的目標。有了“靈犀一指”的創新,沿着創新之路前進,我們纔能有所突破、有所成長。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講“摸着石頭過河”,正是對創新的大膽嘗試。現實中遇到的困難,倘若只是下死功夫,固守經驗主義和本本主義,到頭來很可能就“竹籃打水一場空”。只有通過創新才能過得去“時間”這一條湍急的河流,讓國家和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也能夠解決越來越多從前從未遇到的難題。

希望袁老的“小目標”早日實現,也希望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能夠樹立自己的“小目標”,並早日完成自己的“小目標”!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4

燈塔老人一一鍾南山

在千萬網友雲監工注視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與此同時,雷神山醫院也將於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終齊聚,爲共克難關又添了幾分信心近半個月以來,鍾南山院士幾次關鍵現身,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比特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遊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着,因爲提建議的,是他。甚至於整個假期,鍾南山三個字頻頻登上熱搜,人們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斷,又有何建議。

其實,剛開始我對於鍾南山這三個字並不熟悉,但隨着這次疫情的爆發,我漸漸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醫敢言讓鍾南山家喻戶曉,也贏得了廣泛的公衆信任。而自那以後,但凡有急性傳染病,廣東省公佈的防控組名單大多由他掛帥。即使年過八旬,也並不妨礙他走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這一次,沒有例外。連日來,疫情防控工作牽動人心,每個人都拿着標尺在測量。有質疑少數領導幹部失職不作爲的,有批評捐贈物資發放不及時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這天,鍾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晚,身着格子襯衫的鐘南山出現在央視《新聞1+1》視頻連線中,肯定了有人傳人現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坦言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還很不夠,同時提醒大衆戴口罩有用,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十多分鐘問答,絲毫不帶虛的。事後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時才意識到疫情已然升級,應該提高警惕,而鍾院士竟然已經是84歲高齡,視頻中完全看不出來。直面疫情、關鍵發聲,17年過去,還得是他。有媒體評價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1月18日,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接到通知連忙趕往武漢,1月19日,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從武漢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

這位84歲的老人真的很拼,爲人民、爲祖國、爲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甚於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深深的打動着我們。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他來抵達武漢。有人他稱爲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說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寂靜的假期,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着萬千人民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於攀登的火焰!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5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1955年6月出生,1974年9月參加工作,1976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原黨支部書記,歷任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從“將軍之子”到“草原之子” 他紮根牧區40載,是帶領牧民脫貧致富的“最美奮鬥者”

廷·巴特爾同志是開國少將廷懋之子。1974年,年僅19歲的廷·巴特爾積極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毅然放棄留在大城市工作機會,來到偏遠閉塞、生活艱苦的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插隊,一干就是47年。他靠着不服輸、不認輸的韌勁和紮根草原、建設邊疆的志向,憑着“心裏裝着百姓,讓牧民過上好日子”信念,紮根牧區,艱苦奮鬥,譜寫了共產黨員一心爲民的壯美詩篇。

廷·巴特爾剛插隊到嘎查時,嘎查牧民生活困難,牧民人均收入不足40元,當時牧民沒有磚瓦房,土房也很少見,牧民住在蒙古包裏,睡覺就蓋一件皮襖,看到這些,廷·巴特爾心裏不是滋味。1993年廷·巴特爾擔任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書記後,心裏就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改變這個狀況。他挨家挨戶募捐基礎母羊,籌集數百隻母畜建起集體“流動扶貧羊羣”,每100只羊爲一個“流動扶貧羊羣”,承包給貧困戶飼養,每年羊毛收入和80%的成活羊羔歸貧困戶所有,20%的成活羊羔歸嘎查集體,這項措施產生了明顯的扶貧成效,獲得了錫林郭勒盟“科技發明獎”。爲了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廷·巴特爾讓牧民給貧困戶打分,對好吃懶做、勞動表現不好、家庭不和睦、不愛護草場、不參加義務勞動的扣分,對積極主動、吃苦耐勞的加分,按得分高低排序決定先幫扶誰後幫扶誰,通過獎勤罰懶的辦法,先後有24戶貧困戶實現由輸血式脫貧轉變爲造血式脫貧。

1997年,草場承包到戶,作爲嘎查黨支部書記的廷·巴特爾,把最好的草場留給了牧民,把全嘎查退化最嚴重的、誰也不想要的草場留給了自己,總計5926畝的草場大部分被白沙地覆蓋,牧草稀疏,大風一起,白沙氾濫。爲了提高牲畜生產效益,同時防止自家草場進一步惡化,他率先在自家牧場推行“圍欄輪牧”,在當年生態最差的草場上養出了最肥壯的牲畜,不僅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還明顯改善了草原生態。在他的引導下,圍欄輪牧、科學放牧、持續發展成爲嘎查牧民的共識,得到普遍推廣。

爲了實現穩定脫貧,他積極開拓集約化產業發展路徑,組織嘎查“兩委”、牧民成立嘎查股份制公司,發展奶製品、風乾肉加工、生態魚塘等特色產業和“牧民之家”旅遊產業,嘎查牧民人均收入由當初的40元達到20__年的1.88萬元,翻了幾百倍,牧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6

時光匆匆,轉眼我們就度過了緊張而又繁忙的半個學期,引來了一個長假--寒假。在我的心裏,早已經打算好了,今年的寒假,我要在家裏放鬆一下,然後再去做別的事情。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我不禁又些發愁,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我發覺做什麼樣的事情,都會很累?作爲學生我在學習上有無限的壓力,回到家來,每天埋頭在書海中,根本不知道父母有多麼的累?而這次的寒假,我覺定要在家裏幫我的父母做事情。

家裏來了客人,包餃子是中國人最爲傳統的方式來表達對客人的歡迎,我會擀餃子皮,只是慢了點兒,每次都是媽媽擀,這次我擀了,一開始的時候還可以,擀得挺圓的,也薄厚適中,沒過去十分鐘,天啊,我的手腕疼,總想舉起來晃一晃,可是眼看着,剛纔被擀的皮,已經被媽媽包完了,這時我才問:"媽,你幹活太麻利了,我供不上你了。"真是有些羞愧,還不好意思讓外人看見,我就這麼堅持着,一直擀!堅持,堅持,再堅持!終於咬着牙,把它擀完了,別提有多累了,腰痠背痛,簡直就有些發木啊!

看來這活真是累人啊!小的時候自己只知道吃,卻沒有想到幹活的人的辛苦,現在才如夢初醒,自己以後不能老讓媽媽伺候了,看到媽媽那縷縷白髮,心中是無限的惆悵,我的青春換來的是父母的衰老。以後我在假期裏,一定要替父母多分擔一些家務,來減輕父母在生活上的負擔。春節的到來,家裏又添了許多活,許多衣物要洗,還要打掃屋子,我幫媽媽洗衣服,媽媽從洗衣機裏那出來,又清洗一遍,我去它們晾在衣服杆上,和媽媽一起勞動感覺很幸福,我們有說有笑,不知不覺,已經做完了。這就是勞動的快樂所在吧。

現在的我,終於踢回去到了書中雖說的話:勞動最光榮。在自己勞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體會生活,在勞動的過程中,我們會體味到人生的l樂趣。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7

“喂,你好,你是___吧,我是冀村鎮辦公室,你是__月__日乘坐……返鄉……爲了你和家人的安全,請你在家隔離14天,不準外出,定時測量體溫,有事請打電話……”每天一大早,大家總能聽到這個聲音,既是那麼嚴肅認真又讓人聽着很溫馨,她叫__,是一名剛入職的年輕幹部,在這次防控工作中,主要負責外地返鄉人員信息錄入、電話回訪、系統維護等工作。雅楠也像其他女孩一樣愛說愛笑、愛玩抖音,但是面對艱鉅的疫情防控任務,本可以宅家休息玩耍的她卻主動請纓,提前結束假期,認領工作任務。隨着疫情形勢愈發嚴峻,上邊推送過來的返鄉人員越來越多,雅楠總是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眼睛緊盯着屏幕,嘴裏不停地詢問電話那頭返鄉人員的有關情況,同時雙手不斷敲擊鍵盤,記錄着每條信息,生怕漏掉一個字,常常顧不得喝一口水,吃不上一頓熱飯,一天下來,腰痠背痛,眼睛紅腫。這都不算,最爲難的是常常遭遇到受訪人員的牴觸和家屬的不理解,電話裏面總能聽到受訪人員不耐煩的語氣甚至是粗魯的謾罵,但這位年輕姑娘,還會盡量剋制自己委屈的情緒,不厭其煩地做着解釋、勸導,用真情去感化以取得支持配合。她常說:“本來隔離人員就有被歧視的感覺,如果我也缺乏耐心,就更無法溝通了,要讓他們知道隔離並未隔愛,總會溫柔以待”。這就是雅楠,一個青春靚麗、愛心滿滿的女孩,用溫情去打動別人,用善良去感化世界,讓激盪的青春愈發飛揚。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8

連日來,武漢市委原常委、組織部長楊漢軍的先進事蹟傳遍神州大地。他像一個陀螺一樣高速旋轉,最終倒在了他心愛的工作崗位上,把一生都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獻給了他熱愛的武漢。他崇尚“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的理念彰顯出強大而深厚的人格力量。

要汲取他把官做淡的奉獻精神。梳理楊漢軍生命中的最後13天,他完全就是一個“超級獵頭”,一個爲了武漢發展集聚人才的“超級獵頭”。其實,他完全可以安排別人去跑這10天1.8萬公里的行程,但他完全沒有把自己當官,只是把它當作自己的分內事。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官做淡的奉獻精神,始終保持對黨和國家事業的進取之心,始終保持對人民賦予權力的敬畏之心,始終保持對個人名利地位的平常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堅決杜絕那種沒有着落的空談、不切實際的妄談,以“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抓住關係社會發展、民生福祉的關鍵事,立足本職、紮根奉獻,以實實在在的成績給予羣衆更多獲得感。

要汲取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一天之內,全國各大媒體聚焦武漢選拔“獅子型”領導幹部,反響熱烈。但很少有人知道,楊漢軍在這項工作背後做出的大量而又細緻的工作。17個調研組、137家單位、4000多人次談話記錄,他一組組談、一個個核,並要求每位候選人都要有2-3件實例佐證,最終才圓滿完成。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事做精的工匠精神,不僅在學習中要專注耐心,注重在讀原文中悟原理,在執着鑽研中融會貫通,還要在工作中專注耐心,以嚴謹的態度對待工作的每一個環節,規範地完成每一道“工序”,把工作當作事業來做,實現職業取向和價值取向的高度統一,爲實現“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要汲取他把人做大的擔當精神。自古忠孝難兩全,但楊漢軍“有愛、有情、有義、有擔當”。他有對羣衆的大愛,武漢市委組織部聯繫幫扶的貧困村新洲區鳳凰鎮毛衝村,在楊漢軍的直接關心幫扶下,以前的貧困戶年均收入突破5000元,成功脫貧;他有對妻子的真情,“在妻子住院時,無論多晚,他都會到病牀旁邊,陪她說幾句話”;他有對家人的大義,“兒子29歲了,沒有工作,他從來沒跟組織開口”,“93歲的老父親,只要有時間,楊漢軍就會下廚爲老人煮麪條,端到牀前”,這些都反映了楊漢軍爲官、爲夫、爲父、爲子的擔當。黨員幹部要學習他把人做大的擔當精神,時刻把羣衆放在心上,把人民羣衆賦予我們的權力用來造福人民。要嚴格要求自己,決不用手中的權力來牟取私利,放棄小我、成就大我,做一個有愛、有情、有義、有擔當的人。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楊漢軍雖然離我們遠去,但他的精神力量必將得到傳承和發揚,也必將影響和指引着更多人前進在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上。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9

一位法官、一位法院領導幹部因病去世後,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引起廣大司法界人士強烈反響,甚至引起黨的同志的高度讚賞,他就是上海高院副院長鄒碧華。說:鄒碧華同志是新時期公正爲民的好法官,敢於擔當的好乾部。他崇法尚德,踐行黨的宗旨,捍衛公平正義,特別是在司法改革中,敢啃硬骨頭,甘當“燃燈者”,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事業的忠誠,廣大黨員幹部特別是政法幹部要以鄒碧華同志爲榜樣,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的征程中,堅持理想信念、堅守法治精神,忠誠敬業,銳意進取,勇於創新,樂於奉獻,努力做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業績。鄒碧華是何人物,有多麼偉大的壯舉,創造了什麼豐功偉績,贏得羣衆的肯定,得到領袖的讚揚?3月2日聆聽了鄒碧華先進事蹟報告會,一切有了答案。

鄒碧華同志是中國法治史中的里程碑人物。我們正在進行的依法治國進程,是從歷史、近代和現代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中取得並得到執行落實。在歷史和現實中從不缺少理論家和實踐者,理論家講的分析的是事物發展規律性、重要性、原則性,實踐者強調是經驗過程、事物發展結果以及所遵循的流程。兩者往往是相差甚遠,甚至相互牴觸。一位偉大的法學家處理不好一起簡單的民事案件,一名資深的法官能夠熟練審理處理好各類案件,但黯然不知道成功背後邏輯關係。說鄒碧華同志是現代法治史中的里程碑的人物,就是基於他很好解決理論和實踐脫節分離問題,作爲一名學者,他傳經佈道、著書立說,作爲一名法官他審判案件、定紛止爭。在他生命中燃燒着兩團火,一團是對當事人的真情和每一起案件背後事實真相,一團是法官和事業關愛和奉獻,他用深邃理論素質和價值判斷指導所有參與司法過程中人員,遵從法治,堅守法治,將法治理念從一人一事中切入肌膚,詮釋着“讓人民羣衆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公平正義”,讓每一名法官從審判中感受到職業尊榮,他生前的法官同事說“鄒院長在長寧法院的4年,是我們重拾夢想的4年,是重燃激情的4年”。這句話足以證明他將遵從堅守法治的意義之火重新點燃,也是對之前輕視踐踏法治的否定。說他是里程碑式的人物,就是因爲他用自己的言行改變了人們對法治尊崇。

向鄒碧華學習,學習他什麼?鄒碧華生前說“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可以改變我周圍的部分世界,我不能改變周圍所有的人,但是我可以改變周圍一部分人。”這個世界爲什麼要改變,周圍的人爲什麼要改變,改變什麼?我理解的是這個世界還有許多無規則、無秩序,周圍的人還有許多不遵守規則和秩序,更有甚者不遵守法治,他用生命告訴我們一個懂得尊重職業的法官,才能擁有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一個擁有正確價值觀的法院,才能擁有不斷前行的力量。鄒碧華用其理論素養和實踐經驗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理想事業,什麼是法院的正確價值觀——公平正義、崇法尚德,兩者結合,公正司法、爲民司法。

鄒碧華生前所從事工作和一切讓我感悟到他另一個閃光點,也是里程碑的轉變,他將法院管理的理念從一般的管理中獨立出來。管理是科學,法院管理是一門學科,如果他不逝世,我想在他的推進和感召下,法院管理理念將迅速改變。多年來,從來沒有人像他從對法治的信仰、法律的尊崇、法官的尊榮、當事人尊敬的角度來詮釋法院的管理。作爲法院一名工作人員,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不光是學習他的精神,光有精神,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更重要的是學習他的務實行動、一言關懷改變一人情緒,一事解難關注社會對法律的認識,一言一行一事長期積累起來改變人的價值觀、單位的價值觀。他說:“領導能力意味着凝聚力和戰鬥力”,可見,他對“領導”的理解不是權力和地位,而是一種責任和要求。他說:“管理能力代表着質量和效率”,他將管理提升到科學本質的要求。作爲一名普通法官,學習鄒碧華愛崗、精業、敬業,他從一名書記員做起,和我們一樣,但他迅速成長,定格於上海高院副院長,不是僅僅行政職務的升遷,更是他精業、敬業的肯定。從本科畢業到碩士、博士、學者這是他精業,我們沒有,是他的時間充裕,還是他享有特權,我說都不是,是他對職業事業的尊崇,他辦理很多具有指導性的案件,我們沒有,這是智慧技巧的結合,他是一位值得我及所有信仰法治的人崇敬的人。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0

作風過硬,體現在高度負責的精神上。疫情防控工作政策性、專業性強,必須堅持科學防治、精準施策,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各級黨委要科學判斷形勢、精準把握疫情,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

不管是確診病例的救治、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的排查,還是防護物資的發放、疫情、政策宣傳解讀乃至隔離人員親屬的照顧,都必須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我們看到,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廣大黨員幹部堅守崗位、靠前指揮,深入街道社區、縣鄉村鎮摸排情況,逐一細化防控方案,編織了一張有效阻擊疫情迅速蔓延的嚴密防護網,贏得了廣大人民羣衆的尊重、理解和支持。當前正值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又恰逢春運返程高峯,對有效防範疫情進一步擴散,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在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的疫情面前,必須以高度負責的精神,始終堅持科學、嚴謹、認真、踏實的作風,按照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要求,尊重規律、科學研判,密切跟蹤、及時分析疫情防控形勢,讓工作更加精細、措施更加精準,不斷提高認識,增強必勝信心,牢牢掌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動權。

作風過硬,體現在求真務實的態度上。疫情防控是一場攻堅戰,來不得半點浮誇、做不得表面文章。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社會各界勠力同心,迅速匯聚起抗擊疫情的磅礴力量,體現了社會主義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疫情是工作作風磨刀石。越是危難時刻,越需要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新型冠狀病毒這一大敵當前,更需要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保持求真務實的工作態度,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全國一盤棋,儘快找差距、補短板,切實把疫情防控落實工作抓實抓細。

要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耐心細緻做好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工作,緊緊圍繞基層幹部羣衆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多拿出一些真正“打糧食”的實招硬招,多一些敢爲人先、身體力行。要妥善處理疫情防控中出現的各類矛盾和問題,以疫情防控的實際成效踐行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1

近日,__縣__鎮的一名“80後”女黨員__所做的一件事讓當地鄉親們心裏暖暖的。

從1月24日至1月31日,__克服困難,輾轉__、__多地籌措防護物資口罩6000餘隻、消毒藥品多件。通過自己在__鎮經營的潤芝堂大藥房,分3批免費送到當地政府工作人員及老百姓手中,爲當地疫情防控工作貢獻了力量。__回憶,臨近春節,鎮上買口罩的人突然多了起來。許多老百姓進店詢問是否有口罩、酒精等醫用物資售賣,並反映口罩非常短缺。結合當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經營藥店多年的__意識到往後一段時間內,醫藥物資會更加緊缺。疫情面前,一刻也耽誤不起。__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作爲黨員,__覺得應該爲鄉親們做點什麼。在不影響其他地方開展防疫工作前提下,抱着試一試的心態,從供應商到廠家再到同行,__一點一點地爭取。

1月24日(除夕)當天,__就趕往__市籌集防護物資。1月28日(農曆正月初四)凌晨,__又開車前往__市。“凌晨開車過去,到了__就天亮了,這樣不耽誤找東西的時間。”__說,她還自帶了很多方便麪,減少就餐時間。連續2天,__往返__和__鎮,運回了一箱箱當地急需的防護物資。在__的努力下,截至1月31日,共籌集醫用口罩6000餘隻、酒精2件、84消毒液2件。她將這些物資帶到防疫一線,捐贈到全鎮各級單位,以及__鎮老百姓手中。記者從__鎮相關部門瞭解到,這些防護物資當中,贈送__鎮政府、工商所、計生辦、市場管委會各200只口罩,免費發放給當地凌波小區居民500餘隻口罩、農貿市場商家和顧客4000餘隻口罩,2件酒精和2件84消毒液免費送給了環衛工作人員、小區居民、畔壁村居民等使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__用實際行動踐行着她在入黨志願書上面寫着的那一行話:“只要黨和人民需要,我將奉獻我的一切”。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還在進行,__對黨和人民的諾言也在繼續履行。__的母親__告訴記者,直到正月初七,母女倆才短暫團聚。“我支持女兒,我也理解她,年輕人嘛,又是黨員,何況做這些事情又不是什麼大事,爲鄉親盡點微薄之力罷了。”__說。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2

虎年那時,這場規模浩大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氣勢洶洶地來臨,連地處大山深處的團結村也感受到了它的兇猛。

“這個疫情防控工作很重要,不要認爲我們沒有事就不放在心上,疫情防控人人都有責任,不準打牌、不準辦酒。”時代楷模黃大發說。

自疫情發生以來,黃大發主動當起了村裏疫情防控的義務宣傳員,成立了黨員志願服務隊,勸導鄉親們按上級要求科學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黃大發告訴記者,他是一名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範,宣傳疫情防範知識,要傳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告訴羣衆,要勤洗手、多通風、戴口罩,不要走家串戶,打掃好周圍環境衛生。

在黃大發的帶動下,團結村的退伍軍人、返鄉農民工也紛紛行動起來,成立了返鄉農民工志願服務隊,在村支兩委的統一調度下,積極投入到團結村疫情防控工作中。

“疫情就是命令,我們發動百餘名黨員、志願服務者參與,每天戰鬥到村到組,嚴格落實網格包保責任到組到戶到人,做到宣傳全覆蓋。”平正仡佬族鄉人大主席敖文紅說。

此外,團結村支兩委根據工作實際,研究制定了“重、宣、查、管、堵、巡、殺、導”八字措施,全面深入、周密細緻地防控疫情。

平正鄉團結村黨總支書記王朝海介紹:“我們主要以八字措施爲抓手,一是“重”高度重視,二是“宣”大力宣傳,三是“查”地毯式巡查,四是“管”監督管理,五是“堵”對出境的交通、進入的車輛進行攔堵和對人員的攔堵,六是“巡”24小時進行巡查,七是“殺”在我們村的每個密集場所進行消毒殺菌,第八是“導”引導羣衆輿論。”

據瞭解,團結村成立了5個臨時黨支部、組建了3支志願服務隊、出動了10臺宣傳車,動員黨員、村民組長、護林員、公益崗位就業人員、熱心人士等近200人,每天進村入戶向羣衆不間斷地做好宣傳、勸導、排查和清掃公路,共發放、張貼宣傳資料6000多份,拉宣傳標語100多條,入戶包保宣傳排查724戶2997人。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3

只要經過黨政綜合辦公樓,你都會發現整棟樓裏有一層樓燈最齊、最亮、最透明。不必想、不必問、不必懷疑,那就是組織部的燈。”一盞《組織部的燈》亮遍朋友圈,折射出一代又一代組工幹部忙碌的身影,而楊漢軍就是其中一盞燈,他“燃燒”了自己,照亮了新時代組工幹部的光輝形象,指引我們不斷前進。

一盞“信念”之燈。“忠誠於黨的信仰,把堅定理想信念作爲組工幹部修身立業的‘壓艙石’,堅持不懈加強思想理論武裝,”楊漢軍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對標先進、見賢思齊,廣大黨員幹部應把加強黨性修養作爲終身的“必修課”,在理論學習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上下功夫,在注重細節的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在實踐中不斷強化和砥礪,把理想信念的“火種”、紅色傳統的“基因”一代代傳下去,使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一盞“爲民”之燈。“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人民謀幸福、爲民族謀復興,而楊漢軍始終保持着爲民的“初心”,蔡甸區消泗鄉汛情告急,他靠前指揮,徹夜駐守督導羣衆轉移工作,協調公交車370輛,消泗鄉近1.7萬羣衆全部安全轉移。看望包保戶郭婆婆,他像親兒子一樣握着老人的手,噓寒問暖,幫忙解決住房困難……金獎銀獎不如羣衆的誇獎,金盃銀盃不如羣衆的口碑。新時期的黨員幹部要守護好“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傳家寶”,始終站在羣衆立場想問題、辦事情,真正做到權爲民所用、情爲民所繫、利爲民所謀,讓羣衆有更多獲得感。

一盞“擔當”之燈。楊漢軍身上有很多標籤,比如“獅子型幹部”“拼命三郎”“後勤部長”“招才局長”,這些標籤的背後是強烈的責任感和擔當精神。“朝受命、夕飲冰,晝無爲、夜難寐,勇於排雷,善除荊棘”是他的真實寫照,他主抓的選拔“獅子型”幹部、成立招才局、探索“紅色物業”等工作,都指向長期存在的難點痛點,都是難啃的“骨頭”,現在這些工作件件落在了實處,幹部羣衆滿意。黨員幹部要始終做到撲下身子真抓實幹,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一盞“清廉”之燈。“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做官、做事和做人的關係——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這是楊漢軍的“座右銘”,或許在別人眼裏難以做到,但是他卻以實際行動踐行着。他從未用手中的權力爲自己謀取私利,妻子長期生病吃藥,兒子身體不好,29歲了還沒有工作,從未向組織提要求。在當前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黨員幹部要像楊漢軍那樣,做到嚴於律己,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時刻築牢拒腐防變的“萬里長城”,拿好丈量廉與潔的“尺子”,劃清廉與腐的“紅線”,永葆共產黨人清廉本色。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4

6月20日,整個黎平縣城籠罩在濃重的悲傷情緒之中,捨己爲民的好支書,侗鄉人民的好兒子劉善平同志遺體告別會在該縣殯儀館舉行。

“英雄一路走好”、“村寨的守護神、侗鄉的好支書”。從黎平縣殯儀館至縣城西門出口10里長的街道兩旁,萬人空巷,人山人海,數萬羣衆自發拉起一條條橫幅,與捨己救人的英雄劉善平支書作最後的告別。

前來送別的羣衆,人人深色着裝,臂戴哀花,沒有任何交談,沒有任何吵鬧,眼睛一致朝着殯儀館過來的方向,焦急而又安靜地等待着。

一對老年夫婦,手牽着手,站在人羣的最裏面,翹首相望。旁邊的國小生,拉着橫幅,一動不動地注視着右前方。後面擁擠的人羣裏,大家相互攙扶,踮着腳側着身子探望。街道上的汽車,放棄了營運,整齊地停靠在送行的路邊集體向英雄致敬。

上午11時許,靈車駛出殯儀館,奏着低沉的哀樂,緩緩沿着擠滿告別人羣的街道駛來。送別的羣衆,眼睛遠遠凝望着側面駛來的靈車,眼神自覺地隨着靈車的移動而轉動。人們矗立着、凝望着、默哀着,靈車從身前駛過,沒有一點聲響,只聽見低沉的哀樂在空中迴響。

沉痛的心情,傷痛的淚水,輕聲的啜泣,送別的羣衆無不潸然噙淚,淚水模糊了每一個人的雙眼。

九潮的村民傾村來了,他們熱淚盈眶,只有一個共同的心願:送別他們的好支書。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5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甘於奉獻、不計名利的精神品質。張貴斌同志始終保持樸實純粹,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主動作爲,不務虛功、奮發進取。張貴斌作爲戰鬥英雄,轉業時不要求組織照顧,把去大城市的機會留給了戰友,主動申請回到了老家農村,在平凡崗位上一干就是幾十年。一直以來,他深藏功名,淡泊名利,以往的功勳榮譽從不提及,連家人都不曾知曉。20__年,國網鞍山供電公司製作建軍90週年退役軍人專題節目時,張貴斌在節目中說:“我們趴在戰友的屍體後面戰鬥,我這個新兵活了下來,火線入了黨。”仍然對戰功隻字未提。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到最艱苦的地方工作,切實站在改革發展主戰場、重點工作第一線、服務羣衆最前沿,經風雨、見世面、長才幹、壯筋骨,以只爭朝夕、夙夜在公的精神履行好黨和人民賦予的使命責任。

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學習他恪盡職守、敢於擔當的務實作風。張貴斌同志無論崗位如何變化,始終秉持着幹一行愛一行的勁頭,履職盡責、擔當作爲,體現出樸實純粹的優良作風。回鄉第一年,他被推選爲鄉生產社委員,生產社沒條件生產,他就拿出全部復員費100元,買了3匹馬和一輛大車爲生產社增收。他任職村書記期間,事事做在先,一切爲村民考量,處處爲國家着想。他在信用社工作時,有困難戶還不上貸款,就自己掏錢給還。到縣農電局工作後,起早貪黑、頂着酷暑嚴寒立杆架線,點亮了鄉里的萬家燈火;工作的最後幾年,他負責建設電力物資庫,物資存放全靠他一個人記賬,他始終認真負責、細緻踏實,堅決把這個良心活幹好。向張貴斌同志學習,就要像他那樣保持和發揚求真務實工作作風,不管在哪個地方、哪個單位,都要把崗位當成事業幹,兢兢業業、親力親爲,時時處處貢獻出個人的全部力量。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6

在“七一”建黨節即將到來之際,6月28日,我縣召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暨魏登殿先進事蹟報告會,總結回顧近年來我縣黨建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並對全縣黨的建設中涌現出的先進基層黨組織、黨務工作者、共產黨員進行了表彰,動員全縣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積極向魏登殿同志學習,紮實做好今後一個時期黨的建設等工作。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濤作重要講話。縣委副書記袁昌國主持會議。在家縣四大家領導出席會議。

會上,全體黨員面向黨旗,高舉右手,在縣環衛所黨支部書記、全市*美共產黨員潘業全的帶領下,重溫入黨誓詞;縣委、組織部長湯宏宣讀了縣委表彰決定;縣四大家領導爲10個先進基層黨組織、10位黨務工作者、10位共產黨員代表進行頒獎;黨的代表、坎子山村黨支部書記魏登殿同志作了先進事蹟報告。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濤代表縣委,向受表彰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全縣1.8萬名黨員致以節日的問候。張濤在講話中指出,近兩年來,鄖西的廣大黨員、幹部羣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圍繞“打好發展、穩定、從嚴治黨三大硬仗,建設文化旅遊強縣·湖北西北門戶”的發展思路,真抓實幹,奮力作爲,縣域經濟、社會穩定、民生事業、黨建、黨風廉政建設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實現了“”勝利收官和“十三五”良好開局。

張濤指出,在我縣“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全面深入開展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時期,縣委、市委,直至省委號召向魏登殿學習,意義重大。魏登殿是我們身邊的典型,是我們鄖西的典型,廣大黨員幹部要主動學,帶頭學,深入學,學有收穫,學有成效。他要求,要深入學習魏登殿的“四種”精神,即學習他對黨忠誠、永葆本色的品質;學習他艱苦奮鬥、決戰貧困的作風;學習他一心爲民、共同富裕的情懷;學習他一身正氣、大公無私的操守。要與“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相結合,引導廣大黨員立足實際工作,堅定信念,擔當實幹,率先垂範,嚴於律己,爭做**黨員。

張濤強調,全縣各級黨組織要全面提升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要抓好思想政治建設,精心組織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切實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增強政治定力,始終保持思想政治上的先進性。要抓好乾部隊伍建設,結合縣鄉換屆工作,選拔一批得力幹部,選優配強各級班子。要抓好基層組織建設,着力實施強基工程,全面激活黨的細胞,嚴肅黨內政治生活。要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夯實管黨治黨責任,強化黨規黨紀約束,大力整治頂風違紀和不正之風。要抓好當前精準扶貧、產業培植、項目建設、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等各項工作。

就貫徹落實好此次會議精神,縣委副書記袁昌國要求,各地、各單位黨組織要深刻領會貫徹此次會議精神,進一步統一黨員幹部的思想,對照“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找問題和差距,改進作風,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抓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項目建設、民生穩定等工作,打好發展、穩定、從嚴治黨“三大硬仗”,確保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要弘揚先進,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學習魏登殿、潘業全和基層先進典型。通過學先進、爭先進,在全縣營造推動發展競進提質、拼搏進取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要緊抓“雙過半”、精準扶貧、項目建設等工作,強化工作措施,細化目標任務,壓緊壓實責任,確保縣委、縣政府全年工作目標的落實。

在職副縣級以上黨員領導幹部,各鄉鎮(場、區)黨委書記、組織委員,縣直各單位負責人、局級單位黨委(總支、支部)書記,非公企業黨組織負責人代表,受表彰的單位及先進個人代表參加會議。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7

張定宇常說,自己“太急了”。他的急迫感,來自於自己逐漸萎縮的運動神經元細胞,也來自於肆虐武漢城的新型冠狀病毒,他想從死神手中搶奪回更多的生命。

張定宇很急。國家電視臺拍攝他那天,他從門診大廳、病房、值班室、會議廳、CT室疾速走過,腳步有些踉蹌。與醫生護士們交談時,語速極快。一名護士採痰的操作有誤,可能會影響樣本的病毒檢測結果,他當衆發了火。

近一兩年來,金銀潭醫院的醫生護士們都知道,院長的脾氣越來越急躁,腿腳也變得不太利索。感染科主任文丹寧回憶,張定宇走路時腳步高低不平,上下樓梯總是抓緊扶手,行動困難。她問過許多次,他只說“膝關節動過手術”。

等到這次疫情,張定宇不得已才坦白了病情,他患上了“漸凍症”,腿部肌肉正在逐漸萎縮、壞死。

新冠肺炎到來,急性子院長就更急了。“全院都知道,我性子急,嗓門大。”從醫34年,張定宇已經是武漢傳染病界的權威。

20__年12月29日,金銀潭醫院收治了首批7位不明原因肺炎患者。醫護人員爲病人做咽拭子檢測,發現檢測結果是陰性,肺部CT卻顯示異常,肺部斑點加大,病人病情持續加重。他們懷疑病毒通過下呼吸道進入肺泡,咽喉檢查根本不起作用。

第二天一早,張定宇緊急決策:加強消毒防護,騰退隔離病房,轉移其他病人,調配院內醫療資源。同時帶領醫護人員採集7位病人的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送往中科院病毒研究所進行檢測。

4天后,金銀潭醫院開闢了針對不明肺炎病例的隔離病區。

張定宇的雷厲風行一度給同事們帶來不少壓力。他們回憶:張定宇常常比換班的同事來得更早,追問當天收治病人的細節:當天收治的病人數、轉走的病人數。一位醫生給院長打電話反映新開的病區缺少人手,張定宇即刻帶着護理部、後勤科室來現場協調。南三病區主任張麗總結說,“(這次)任務佈置急、要求高,事無鉅細,罵起人來都不留情面。”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8

每個人都要在這個世界尋找自己的位置,也都需要找到能讓自己的價值實現的通道。對於國小生而言,“最崇拜哪類人”關乎他們的文化認同和價值追求;孩子們心中的偶像,具有激勵和引導他們成長成才的作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鍾南山院士成爲許多老百姓心目中的“定海神針”,從小立志“我要做個醫生,治病救人,報效國家”的他,成爲許多人心目中的“無雙國士”。這表明,一個人的價值不僅體現在他創造了多少財富,也在於他被多少人需要以及他爲這個世界帶來的改變。

面對風險,醫護人員以“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的家國情懷和無私奉獻,一次又一次打動我們。從外地馳援湖北的“最美逆行者”,彰顯了中國人休慼與共、風雨同舟的共同體意識。保家衛國的解放軍和守護一方平安的警察,“舍小家,保大家”,爲了公衆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犧牲。在平凡的世界裏,教育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和“我的爸爸媽媽”通常都是普通人;既沒有誘人的財富,也沒有深厚的人脈、關係和社會資本。雖然“沒有背景,只有背影”,但這些沒有多少錢、沒有什麼權的普通人大都在認真生活、努力工作。將這些普通人置放在“最崇拜的人”的序列,本質上是一種價值理性的迴歸。

誠然,歌星、明星作爲偶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青少年的精神訴求與情感需要;某些歌星、明星身上,也具有值得青少年學習的品質和精神力量。“追星”作爲一種個人興趣和私生活,並沒有原罪;然而,青少年的個人興趣和私生活如果得不到正確的教育和引導,就容易產生一些偏激行爲,“瘋狂追星”就是其中的一種。

“榜樣是看得見的哲理”,“最崇拜的人”猶如價值座標和精神燈塔;孩子們向榜樣看齊,向英雄學習,有助於給自己的精神補“鈣”。“最崇拜的人”猶如火把,點燃和撥亮孩子們的“希望之燈”,照亮並溫暖孩子們前進的道路。

德國社會學家韋伯有句名言:“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對於孩子們而言,有什麼樣的“意義之網”,就會有什麼樣的取向、路徑和行動;有什麼樣的榜樣,就會影響和激勵孩子們“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無論孩子們最終實現了最初的目標與否,不斷努力的過程也都會讓他們成爲更好的自己。

學習袁隆平先進事蹟心得收穫 篇19

今天時學雷鋒的好日子,街上的好人好事源源不斷。大家都滿帶笑容把家裏的掃把,抹布,水桶,鏟子,鐵鍬等勞動工具都帶來了。

大家分工合作。女生拿抹布和掃把,男生拿鐵鍬和水桶。接着。紛紛開始打掃。有的同學擦瓷磚;有的同學擦玻璃;有的同學接水;有的同學掃地;有的同學鏟地下的髒東西;有的同學買水給他們喝。打掃衛生室,我看到了團結的集體,優秀的青少年,愛勞動的精神,同學的有愛和諧。

同學們打掃完衛生後,一路幫助有困難的人,一路看撿垃圾就撿。我覺得同學的行爲和精神很只得我們學習。而且我們也覺得“勞動再有益於人類的勞動中”。在這我在提醒大家益句“勞動最光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