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師學習黃大年事蹟心得體會(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1W

關於教師學習黃大年事蹟心得體會 篇1

修齊治平、兼濟天下,是一代代中國知識分子砥礪前行的價值航標。爲人治學的至善境界、至高追求,猶如不滅的火炬,點亮人生之路,燭照民族未來。

關於教師學習黃大年事蹟心得體會(通用5篇)

在戰略科學家黃大年身上,人們看到這樣一個知識分子的精神“複合體”: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血脈賡續,又有現代學術基因的發揚光大;既有不圖虛名、潛心鑽研的科學精神,又有誨人不倦、愛才育才的大師風骨。他用58載的短暫人生,書寫了什麼是奉獻,回答了什麼叫擔當,以高超的學術、高尚的品德,築就一段感人至深的生命歷程,留下一座彌足珍貴的精神富礦。

人生有限,但品格的力量可以增加生命的厚度、提升生命的高度。“國家在召喚,我應該回去!”黃大年在海外功成名就之時,毅然放棄優裕生活和優越工作回國效力,把全部精力獻給國家深探事業。在黃大年的人生詞典中,沒有“計較”“得失”等字眼,只有奮鬥與奉獻。爲了趕超世界一流,他惜時如金、夜以繼日,出差常訂夜航班機,只爲不耽誤白天的工作;他身兼數職、手握資金上億的項目,卻從不考慮個人私利;面對榮譽頭銜,他總是推辭——“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即便被人議論“不食人間煙火”,也依然淡泊名利、一心爲公。“爲了理想,我願做先行者、犧牲者。”黃大年用無私奉獻、勇於擔當的實際行動,把對祖國最深沉的愛融入了科研事業。

學海無涯,人不能窮盡所有問題,但可以在不懈求索中不斷抵達更高境界。習記指出,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在海外工作研究多年、積累了豐富經驗的黃大年,回國後勇挑重擔,帶領團隊義無反顧投身科技創新的競技賽場。從白手起家、填補空白,到趕超先進、跨越極限,黃大年始終憑着一股子創新精神攻堅克難,敢於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創造了非凡業績。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始終堅守正道、專注幹事。抓科研,他只看績效不留面子;用資金,他只認項目不認關係。黃大年的創新曆程啓示人們,唯有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堅守、“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執着,科技工作者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勇攀高峯,幹一番有益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

黃大年曾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學爲人師,行爲世範,他始終用自己的默默付出立德樹人、化育英才。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幫助每一名學生設計成長路徑,爲他們修改每一篇論文;他愛生如子、傾注關愛,熱心資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關心學生們的思想和生活;他慧眼識才、甘爲人梯,爲國家培養和凝聚了一大批創新人才。在學生眼中,黃大年不是高高在上的學術權威,而是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黃大年深情詮釋了師者本色、學者風範,在人們心中刻下一個大寫的“人”字。

“這是真正的民族英雄”“鐵肩擔起興邦任,歸心不移故土情”……連日來,黃大年的感人事蹟在全社會引起強烈共鳴,帶給人們深深的感動與深沉的思考。人生在世,爲了什麼、圖個什麼?古往今來,無數像黃大年這樣的國之脊樑用生命書寫答案,在歷史的天空上,構成無比璀璨的精神星座,指引着今天的人們崇德向善,把自己的夢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鬥之中,創造更有價值和意義的無悔人生。

關於教師學習黃大年事蹟心得體會 篇2

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裏。回顧黃大年58歲的生命歷程,對祖國的愛始終是他最深沉的情結。大學畢業,他以“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書寫愛國報國之志;在海外的18年裏,他密切關注祖國科技事業的發展,在情感上“從未和祖國分開過”;回國後的7年,他更是夜以繼日、忘我工作,成爲衆人眼中的“拼命黃郎”,拼搏至生命最後一息。“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這是他人生的寫照,更是他不變的初心。

這是一顆爲祖國跳動的赤子之心。記指出,天下爲公、擔當道義,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情懷。在黃大年身上,人們可以深刻感知一個知識分子濃厚的家國情懷。作爲一個享譽世界的科學家,黃大年深知自己的根之所在——“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我的歸宿在中國”。在他心裏,祖國需要就是最高追求,“爲國擔當”就是人生信條。從響應國家“千人計劃”的召喚毅然歸來,到帶領幾百名科學家奮力創造多項國際領先的科研成果,再到潛心爲祖國培養後繼創新人才……黃大年以身許國、無怨無悔,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愛國之心、強國之志、報國之情,爲廣大知識分子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這是一顆爲中國夢澎湃的奮鬥之心。從“海漂”到“海歸”,不只是黃大年個體命運的轉折,也是實現中國夢偉大時代進程的一個折射。“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黃大年自覺把人生理想與國家發展融爲一體,“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纔是最大的滿足”。他洞察中國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邁進的發展大勢,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勇於攀登創新高峯,爲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傾盡全部心力,作出了突出貢獻。“只要大家努力和堅持,一定能實現強國夢”。黃大年短暫而精彩的一生啓示我們,把個人夢與中國夢緊密聯繫在一起,個體奮鬥的價值才能得到昇華,人生才能具有超越小我、成就大我的非凡意義。

無論身在何處,《我愛你,中國》都是黃大年最喜愛的歌。這首歌,唱出了海外赤子的心聲,也訴說着中華兒女的衷腸。歷史不會忘記,從李四光、錢學森、鄧稼先等,到今天像黃大年這樣的留學歸國人員,或衝破層層阻力回到祖國懷抱,或擺脫利益羈絆甘願爲國奉獻,他們賡續着愛我中華的精神血脈,爲了振興中華而矢志奮鬥。今天,當中華民族從未如此接近實現復興的夢想,當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海歸潮方興未艾,祖國更加呼喚千萬個黃大年式的優秀人才,人民更加呼喚爲夢想頑強拼搏的時代弄潮兒。

“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般的民族脊樑燃燒自己、照亮未來。他們的英名永在,他們的事業長存,他們的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爲實現中國夢書寫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輝煌篇章。

關於教師學習黃大年事蹟心得體會 篇3

中共中央、近日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作出重要指示指出,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爲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爲畢生追求,爲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

“鞠躬盡瘁興邦夢,一寸丹心愛國情。”爲什麼選擇回國,這是人們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在英國奮鬥20xx年,黃大年早已躋身英國精英階層,事業有成,生活富足。是什麼讓他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甚至連妻子最熱愛的醫療事業都拋棄了?實際上,在他遠赴重洋求學之前,就已經把答案寫在了大學同學畢業紀念冊上,“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只要祖國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在他看來,“祖國高於一切”,“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我的歸宿在中國。”

“咬定青山不放鬆,科學報國顯擔當。”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於平說,“他看起來像個‘科研瘋子’,把每天都當成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黃大年生前好友清華大學副校長施一公說,“他是一個具有極其強烈的報國理想和報國衝動的人,他恨不得國家在軍工、在一些敏感的戰略學科晝夜間就趕上西方發達國家。我都能夠很深刻地感受到他這種迫切的心情,他是我所見過的對國家科學事業、對國家繁榮富強最衷心的科學家。”這位人們眼中的“拼命黃郎”,回國7年,便帶領400多名科學家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爲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用實際行動表明了他最純粹的愛國心。

“不求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有人問,黃大年這樣拼命到底爲了啥?爲名?在回國之前他便已是享譽世界的科學家,是航空地球物理研究領域的被追趕者;爲利?顯然也不是,英國的工作條件和工資待遇比國內優渥的多。其實,答案很簡單,他只是想“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他看來,這纔是一生中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如長春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楊影所言,“黃大年的先進事蹟宛若一部有血有肉且酣暢淋漓的教科書,每一頁都寫滿了愛國之情,每一篇都抒發了強國之志,每一章都印證了報國之行。”黃大年走了,但他留下了豐富的科研碩果和精神富礦,我們每個人,尤其是青年科技工作者,要自覺以黃大年爲榜樣,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學習他教書育人、敢爲人先的敬業精神,學習他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把愛國之情、報國之志融入祖國改革發展的偉大事業之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寫下俯仰無愧的人生篇章。

關於教師學習黃大年事蹟心得體會 篇4

近期一個響亮的名字再次響徹在我們內心,他樸素,辛勤刻苦,衣着簡便,一生多餘積蓄;他富有,兩袖清風,表裏如一,是無私的愛國者;他固執,執着科研,心無旁騖,一心只在實驗室;他豁達,淡泊名利,安貧樂道,一生的平凡鑄中國科研的偉大;對於家人的不理解,他說“忠孝難兩全,家國難兼顧”;談起老一輩科學家,他說“看到他,你會知道怎樣才能一生無悔,什麼才能稱之爲中國脊樑。當你面臨同樣選擇時,你是否會像他那樣,義無反顧?”是的,他義無反顧了,他就是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國家深探專項裝備研發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863航空探測裝備主題項目首席科學家,他就是黃大年同志。

很多人評價他是“純粹的知識分子”,因爲他“什麼職務也不要,就想爲祖國做些事”,很多人評價他是“另類的科學家”,因爲他對待科研只一句“我沒有敵人、也沒有朋友,只有國家利益”。

“不專則不能”“科研需要瘋子,需要拼命” “唯癡迷者成大業”——戰略科學家黃大年用58年的人生證明了這些成功經驗。這兩天媒體的追憶中,他的一句話尤爲令人動容:“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

堅守崗位,追求夢想、不知疲倦,爭分奪秒、唯恐落後,這是黃大年給人的印象。“把科研當作‘情人’”“每年出差130多天”“經常吃了速效救心丸搞工作”……這就是黃大年的真實生活寫照,黃大年成就了祖國在科學技術上的多處“彎道超車”。7年間,黃大年和衆多科學家一起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爲我國“巡天探地潛海”填補多項技術空白。

曾經,錢學森回國時,一位美國海軍將領說,“一個錢學森抵得上海軍陸戰隊5個師的兵力”。7年前,黃大年歸國時,有外國媒體評價,“他的回國,讓某國當年的航母演習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但當我們驚歎那些科技英才的過人之處,羨慕他們成功的榮譽,感慨他們的神奇時,卻可能忽視他們身上的執著精神,無窮毅力。

如今世界多極化發展,發展迅速,科技競爭乃是一個國家、一支軍隊核心能力的競爭,一旦落後,可就是國家能力、軍隊實力的落後。這就要求科技人才必須有一股“拼命勁”,勇於爭第一。正所謂,“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則文必正,藝癡則技必良”。錢學森鍾情於導彈研究,終成爲一代巨匠;宋文驄醉心於國防重器,終成爲“殲-10之父”;黃大年癡迷於前沿攻關,終成爲科技巨星。無數科技英才的事蹟表明,鍾情專一、埋頭苦幹的人,纔有希望登上科技的峯巔。

中國要建設科技強國,不是一句口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離不開一大批像黃大年那樣的“科研瘋子”,離不開他們身上的“拼命勁”。

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新中國成立初期,一大批海外英才集體回國,他們認爲,“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才需要理由”。憑着這樣的家國情懷,很多人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爲中國創造了“兩彈一星”。今天,我們正走向民族復興,而民族復興的支撐在於科技振興,在於衆多科技人才凝心聚力科技興國。在黃大年心中,“振興中華,乃我輩之責”“作爲一箇中國人,國外的事業再成功,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纔是最大的滿足”。只有中國強大了,他們的內心才更爲強大。正是擁有一顆“祖國高於一切”的初心,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隱忍克己、樸實包容,只講奉獻、不圖回報,不求名利。

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不進則退。在科技興國的戰場上必須有“一招鮮”。這個“一招鮮”就是顛覆性技術,有它我們纔有發言權。然而,“在科學的競跑中,任何取得的成績都將馬上成爲過去,一個真正的科學家總會有極其強大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就是這種“不安全感”、這種“本領恐慌”,讓黃大年這樣的科學家,兀兀窮年、玩命工作,爲國家和軍隊發明了核心技術,創造了科技戰場上的“一招鮮”,成爲中國有利的武器。

“以出世的態度做人,以入世的態度做事”。這是美好的人生。很多科學家之所以成果豐厚,就在於以出世的態度做學問、搞研究,超然物外;以入世的態度愛國家、愛科學,殫精竭慮。黃大年就是這樣的人,“參加學術會議或講座,他能一口氣準備十幾頁的材料,但要讓他填報個評獎材料,半頁紙都寫不滿”。反之,名利心盛,耐不住寂寞,只看重科研資金,不聚焦科研攻關,就很難有大的成就。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一朵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中推動歷史向前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個黃大年一樣的人燃燒自己、照亮未來,鑄就起了民族脊樑,中國的脊樑,每名科技工作者都應以“黃大年們”爲榜樣,大力弘揚“冷板凳”精神,始終保持一股不回頭,拼命勁,在科技興國的偉大征程中書寫華美篇章,樹立高大形象。

關於教師學習黃大年事蹟心得體會 篇5

黃大年同志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爲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爲畢生追求,爲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的先進事蹟感人肺腑。

黃大年同志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信念的力量和偉大生命的意義,彰顯“千人計劃”專家的時代風範。作爲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應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學習他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愛國情懷,教書育人、敢爲人先的敬業精神,淡泊名利、甘於奉獻的高尚情操,以他的精神作爲幹事創業的標杆,自覺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爭做新時期“五彩”的組工幹部。

以黃大年爲鏡,鑄造一顆“紅色”的心。黃大年作爲一名國家“千人計劃”專家,與錢學森等老一輩海歸科學家一道,始終以一顆對黨絕對忠誠的“紅心”,爲黨和人民的事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忘我工作,務實擔當,清正廉潔。應成爲當前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作爲從嚴治黨新形勢下的組工幹部,應以黃大年同志爲鏡,自覺鑄就一顆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紅心”,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都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模範帶頭作用。自覺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始終與以習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以黃大年爲鏡, 積習一雙“灰色”的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學習黃大年同志,力倡導實幹精神,說實話、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不做表面文章,爲基層和羣衆解決實際問題,做實幹的表率。以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爲抓手,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養成深入基層的習慣,不能像“浮萍”一樣浮在機關、漂在上面,要當“潛水艇”一樣沉到基層、深入一線,勤動腿、多跑腿,讓腳沾滿灰塵,做到沉下身子、放下架子,圍繞組織工作遇到的重點、難點和羣衆關心的熱點問題,採取沉下去座談調研的方式,多進村入戶、多走街串巷、多到田間地頭、多入企業車間,多找黨員幹部羣衆,與他們交朋友,聽真話、摸真情、學真招,在此基礎上,拿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爲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注重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量力而行,盡力而爲,實實在在做好服務;安排部署工作要堅持做到“細緻、精緻、極致”,始終以責任重於泰山的意識,以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的意識,認真細緻地抓好各個環節的工作。

以黃大年爲鏡,養成一雙“明亮”的眼。“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作風好不好,關鍵看領導”。作爲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應以黃大年爲榜樣,把本職的責任和羣衆的期盼放在心上,挑在肩上,苦練內功,養成一雙“明亮”的慧眼,在考察、選拔幹部時做善於用細緻的眼光,發現埋頭苦幹、紮根基層的老實;善於用發展的眼光,識別潛力大、可塑性強的後備幹部;善於用折射的目光,識別有大局意識、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善於用剖析的目光,看清只說不幹、阿諛奉承的人。同時,要以睿智的目光,着眼當前,立足長遠,找準組織工作的突破點、支撐點,把握組織工作的規律性、特殊性,增強組織工作的前瞻性、創造性,以擔當善幹、改革創新的精神更好地服務發展大局。

以黃大年爲鏡,練就一雙“淨色”的手。“爲人之道在於正,爲官之道在於廉”這是黃大年同志始終恪守的人生準則。我們每個黨員幹部應以黃大年同志爲榜樣,嚴格遵守廉政規定,時刻保持警惕性,慎言慎行,把好小節關、社交關和親情關,培養一種甘爲人梯、無私奉獻的精神,歷練一種淡泊名利、品德高潔的境界。正確看待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做到經濟上不義之財不拿,紀律上法制觀念不忘,自我教育上監督不鬆,努力提高自控自律能力,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始終堅持手莫伸,心莫貪。常修爲政之德、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常戒非份之想,自覺把黨性修養正一正、把道德規範嚴一嚴、把責任使命實一實,樹立新時期黨員幹部的良好形象。

以黃大年爲鏡,造就一張“黑色”的臉。周恩來總理曾說:“畏懼錯誤就是毀滅進步!”由於組織部門職能的特殊性,組織工作涉及面廣、時間緊迫、責任重大,這就要求組工幹部必須成爲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的表率,以從嚴治黨的新要求,敢於正視難題的勇氣和破解難題的決心,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迎難而上、克難求進、不怕犯錯、打破成規。本着以對人民、對組織、對自己高度負責的態度,以坦蕩無私、潔身自好、一心爲公的底氣,敢於講正氣、講原則,敢於指問題、說不足,敢於唱“黑臉”、得罪人,不迴避問題,不推諉責任,敢於較真碰硬,敢於做“黑臉的包公”。以旗幟鮮明地講黨性、講原則,始終做到堅持工作原則不動搖,堅持做人標準不走樣,以一張“黑臉”確保組織、幹部、人才工作的一片“潔白”,贏得黨員、幹部、羣衆的一片掌聲,牢固樹立組工幹部無私無畏、黑白分明、擔當善乾的良好形象,努力做“黨性最強的幹部”。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作爲新時期的組工幹部,要以黃大年同志爲榜樣,堅定信念、忠於職守、無私奉獻、廉政從政,自覺把他的崇高精神轉化爲協調推動貫徹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強大動力,爭做新時期“五彩”的組工幹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