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6W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1

她是妻子,是媽媽,是女兒,也是一名堅守在戰“疫”一線的黨員、梘頭村村醫、馬元村婦女主任,她是__,英雄隊伍中的一員巾幗英雄,自疫情防控以來,她每天都要在相距20公里的馬元村和梘頭村往返多次,來不及好好休息,就得趕往下一個地方。第一次見到她,僅短短的一分鐘,她就接到了三個電話,忙的顧不上和我們多說一句話,可這只是24小時的一千四百四十分之一,還有多少是我們不知道的,讓我們一起深入她的日常,瞭解她的“四心”,聽聽她的戰“疫”心聲吧!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精選15篇)

她是一名村醫

“謝謝你劉醫生,其他人都不敢靠近我們,只有你不顧個人安危,每天堅持幫我們測量體溫,真是不懂怎麼感謝你,等疫情結束後,你一定要來我家吃一頓飯,表示我的謝意!”從__黃岡的返鄉人員丁學富說道。“老丁,別說什麼感謝的話,醫者仁心,這些都是我的本職工作,如果真的要感謝的話,就好好配合村裏,和家裏人一同配合村裏做好自我居家隔離”__一邊處理一次性口罩一邊說道。大年三十,村民們都忙着準備過年,對於__來說,卻是忙碌的開始,自疫情防控工作展開以來,走村串戶測體溫、講解病毒預防知識、處理使用過後的一次性口罩等工作就成了她日常的一部分,由於轄區內返鄉人員多,每天從家裏到梘頭村要騎車20公里,臉凍的通紅,爲了儘快將返鄉人員每天的健康信息記錄好,來不及喝口熱水,就得馬不停蹄的趕往返鄉人員家中檢查身體情況。“作爲村醫,在抗疫的緊要關頭我有責任守好一方安全。”正在寒風中測體溫的__說道。

她是一位黨員

爲了不影響馬元村的工作,白天在梘頭村入戶觀察外地返鄉人員的身體情況,處理完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後,她就得立即趕往馬元村入戶宣傳,連續十日,__與鎮村幹部一起,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勸解人員聚集活動,積極幫助居家隔離村民進行心理疏導,爲了不影響馬元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她主動申請晚上在值班點值班。馬元和梘頭20公里的距離,並沒有影響到__履行她的職責,兩份職業、兩種責任,往往是無縫銜接,剛結束一份工作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紅”帶給人希望和溫暖,常常在值班點值守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的__,一天見到家人的時間也就是吃頓飯的功夫了。“由於擔心返鄉人員出現異常,只要有時間能多待一會兒就會多待着,只要他們沒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會兒。”__說道。

她是一名村幹部

白天在梘頭村入戶觀察外地返鄉人員的身體情況,處理完使用過的一次性口罩,還得趕回馬元村,馬不停蹄地和村兩委幹部一起到馬元村入戶宣傳,連續十日,__與鎮村幹部一起,宣傳疫情防護知識,勸解人員聚集活動,積極幫助居家隔離村民進行心理疏導。她還主動要求肩負起晚上值班的職責,往往是無縫銜接,剛結束一份工作馬上又投入到另一份工作,寒夜中的“一抹紅”帶給人希望和溫暖,常常在值班點值守一待就是好幾個小時的__,一天見到家人的時間也就是吃頓飯的功夫了。“由於擔心返鄉人員出現異常,只要有時間能多待一會兒就會多待着,只要他們沒事了,我才能安心回家休息會兒。”__說道。

她是一個女兒

家中還有一個84歲的老母親獨自一人住在黃坊鄉仍田村曹家地小組,由於哥哥也是一名村幹部,忙起來也顧不上母親。聊天中__說道:母親很支持我們的工作,常常說你們工作忙不用擔心我,我能照顧好自己,倒是你們要顧好自己,好好吃飯,等你們空了再來看我。過年到現在還未見過一面,母親也不會使用手機,也就是大年三十和哥哥通話給老母親拜了個早年,工作累一點沒關係,就是挺擔心老母親的身體狀況,天氣挺冷的,希望她能好好保暖好好照顧自己。”說到這,她已眼含淚花,原來在外人面前熱心的劉醫生、暖心的劉主任也有柔弱的一面。但是抗擊疫情以來,讓她感到挺欣慰的是往年都是“甩手掌櫃”的老公也自覺地擔負起家中的大小事務,每天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吃上她老公親自做的那一口熱飯熱菜。

“作爲一名黨員,我有黨性,響應號召,抗擊疫情,人人有責;作爲村醫,我責無旁貸,理應戰鬥在防控疫情第一線;作爲婦女主任,我有責任帶領全村婦女共同抗擊疫情;作爲一名女兒,我有所虧欠,沒能盡到應盡的責任,但我想母親會理解我,因爲還有很多人的母親和女兒需要我的守護。”溪口鎮黨員、梘頭村村醫、馬元村婦女主任__說。

忙碌的工作並沒有壓垮她,反而讓她越~越勇,像__這樣的基層幹部我們溪口鎮還有很多。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消滅“硬核”病毒是每一個一線工作人員的願望,他們舍小家爲大家,爲的就是能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待春暖花開時,大家還能相聚。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2

__.男.中共黨員,1991年12月出生,原中國人民解放軍71315部隊戰士,

在部隊服役期間獲得“優秀士兵”稱號,現任巖橋社區居委會主任。

自參加社區工作以來,他先後負責過社區的安全生產、綜合治理、環境衛生等工作取得不錯的成績,20__年安全生產工作榮獲鎮先進單位。多崗位的歷練鑄就了他吃苦耐勞、不驕不躁和敢爲人先的優秀品質。不管在任何工作崗位上,他始終牢記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永葆共產黨員的初心和軍人本色,把平凡的崗位當作奉獻的平臺,在平凡的崗位上收穫着幸福和快樂。

一、軍魂澆築信仰。該同志始終能夠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定“四個自信”,樹牢“四個意識”,恪守“兩個維護”,努力提高自身的政策理論水平,不斷加強黨性鍛鍊,增強自身政治鑑別力和政治敏銳性。自到巖橋社區工作以來,不管工作多忙,他都會努力克服工學矛盾,主動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並認真撰寫學習心得體會,真正做到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軍魂詮釋使命。該同志始終能夠克服困難完成各項工作任務,其過硬的工作能力經常得到領導的肯定和同事的讚揚。“5+2”“白+黑”是工作常態,他甘願做一隻默默奉獻的黃牛,付出從來不計回報,對自己負責的工作,他能夠經常性做到請示、彙報,並保證工作主線不散、思維不亂,求同存異、講究方法,爭取支持、凝聚合力,幹勁不減、成績不斷。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3

“武漢加油!我們來了!”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二科主任袁雅冬滿腔真情,20__年參加了抗擊非典戰鬥,17年後她再度出征,並任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隊長,“前面等待我們的是一場硬仗,但我們有信心和湖北人民一道,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今天正好是我的生日,特別有意義。”出發前,河北醫科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管理部副主任張徵說,“面對國家的召喚,我們義不容辭,必須挺身而出,攜手並肩戰勝困難。”

來自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崔錦華深情地表示,“20__年非典時期,全世界守護我們90後。20__年,在這次疫情中,讓我們90後守護這個世界!”

1月26日20時20分,河北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坐上由北京西開往長沙的列車,奔赴武漢抗疫最前線。他們中間,有參加過抗擊非典的資深專家,有年輕的爸爸媽媽,也有新婚不久的丈夫或妻子,但這時,他們只有一個身份:河北援鄂抗疫醫務人員。

“堅決完成任務!”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重症醫學科病區主任朱桂軍說。

“我們一定平安歸來!”來自唐山市的隊員們向送行人們使勁兒揮手。

“要照顧好自己。”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黨委書記王貴英囑咐該醫院參戰的4名隊員,“全院職工都是你們堅強的後盾,放心吧!”

據悉,河北省援鄂抗疫醫療隊第一批隊員來自10家省直醫院和11家市三級醫院,分成普通患者救治、危重症患者救治和臨牀檢驗3個醫療隊,涵蓋呼吸科、感染性疾病科、醫院感染科、重症醫學、呼吸重症、臨牀檢驗等6個專業,其中醫生42人、護理人員93人、臨牀檢驗醫技人員10人。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4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疫”,它的發展變化牽動着每一箇中國人民的心。病毒無情人有情,在這場磨難中涌現出一大批感人至深的人,有不畏生死、依然奔赴抗“疫”一線的全國各地醫護人員們,有不畏嚴寒、始終堅守在各主要卡口的警察、交警們,也有着基層可愛、可敬的黨員們,他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爲着大多數人的安全而付出努力,他們是這一“疫”中最美的樣子。

他們是此“疫”中的“指揮官”,不分晝夜踐行初心。在接到疫情通知的第一時間,他們放棄了春節假期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對疫情相關情況進行通報,立即着手成立新冠肺炎防控領導小組,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安排志願者到村口站崗執勤。無論何時,大喇叭裏都會傳來他們“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的細心叮囑,村口執勤隊伍裏總會看見他們在帶頭忙碌,村民的家門口也有他們發放傳單、張貼宣傳海報的身影,甚至在元宵節執勤人員還能收到他們送來得熱乎乎的湯圓、餃子。他們說:“我們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積極地投入到疫情防控中來,因爲我們是千千萬萬黨員中的一個,我們是基層幹部。”

他們是此“疫”中的“逆行者”,不分年齡值崗執勤。隨着防疫抗疫形勢逐漸變化,外地人員返京人員也逐漸增多,這就增加了人員排查的難度。還沒等村委會頭疼人手不足的問題,辛集村16名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老黨員主動報名參與村口站崗執勤,24小時不間斷倒班進行。一個支部一面旗,一個黨員一顆星,他們總是在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毫無怨言。80多歲的老黨員王志昌雖然腿腳已不太靈便,但是卻堅持走上防疫一線。他說:“不論年紀大小,只要國家和人民需要,身爲黨員就要隨時整裝待發,繼續爲人民服務,發揮自己的餘熱。”在寒風中守護執勤的他們雖然佝僂着身軀,但卻是那麼高大。

他們是此“疫”中的“外賣員”,不分時間有求必應。此次疫情隔斷了許多人回家的路,也讓很多人不得不“宅”在家中。居家觀察最無奈的是缺乏生活必需品,畢竟巧婦難爲無米之炊,這也讓很多人感到焦灼不安。但是大可不必擔心,因爲我們有專門的“外賣員”,他們就是村裏的在職黨員。村裏專門爲外地返京進行居家觀察的村民建立了微信羣,每天在羣裏上報體溫以便觀察,另外只要有蔬菜、糧食、藥品等方面的需要也可以在微信羣裏說一聲,村委會便會安排專人送貨上門,解決了大家的後顧之憂。他們說:“能在這個時候爲大家解決問題,是我們應該做的,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度過此次疫情。”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5

一張泛黃的“報功書”邊角雖然已破損,但百字左右的行文,卻清晰印證了這名戰鬥英雄愛國報國浴血戰場的事蹟。

六十餘載,不僅是這份“報功書”,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功勳榮譽,他也始終埋藏在心底,連家人都不知曉。

歷經戰爭年代的硝煙,備嘗建設時期的艱辛,也見證了今日祖國的繁榮昌盛。然而,流淌的是時間,不變的是他奮鬥的底色和初心。

他,就是鞍山海城市94歲的退伍老兵張貴斌,一名在淡泊名利中書寫着忠誠、堅守着初心的老黨員。

10月17日,錦州遼瀋戰役烈士陵園,站在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塔前,張貴斌獻完一束鮮花,行軍禮的右手久久不願放下,面對犧牲的戰友,他淚流滿面、泣不成聲,思緒也再次回到71年前的秋天。

1948年,鞍山剛剛解放,家住海城西柳小碼頭村的張貴斌來到部隊。雖然當時剛結婚不久,妻子也有了身孕,但爲了人民當家作主,爲了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他毅然選擇了參軍。

進入部隊不久,張貴斌參加了塔山阻擊戰。“七天六夜,一直守在壕溝裏,一步也沒後退,

一仗下來,全連就剩3個戰友了。”張貴斌回憶說,“我們人少,敵人人多,但我們就是頑強。天上的敵機不停地飛,炮彈把我的腿炸傷了,包紮一下繼續上,戰友倒下了,就搶時間把他們揹回來,打勝仗憑的就是我們不怕死的精神。”

因塔山阻擊戰的英勇表現,張貴斌獲得“人民功臣”榮譽稱號,並記大功一次。1949年2月6日,張貴斌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爲一名黨員。也是從那時起,“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成爲他時刻遵循的行爲準則。

隨後,張貴斌跟隨部隊打武漢、戰長沙,直到南下攻打桂林時身負重傷纔不得不離開部隊。作爲戰鬥英雄,組織上準備安排張貴斌到廣州海關或漢口公安局工作,但他卻選擇了復員回鄉,在他看來:在哪都一樣爲人民服務。

回到家鄉後,張貴斌將四次大功、四次小功的立功證壓在箱底,從未向別人提及,更沒有因此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就連兒女也只知道他是一個打過仗的老兵,對其他情況都不知曉。

20__年,張貴斌所在的單位——國網鞍山供電公司在做退役軍人的專題節目時,張貴斌在節目中對戰功也隻字未提。

直到今年鞍山退役軍人信息採集時,張貴斌的事蹟才被家人和社會所瞭解。一時間,整座鋼城都被張貴斌淡泊名利、深藏榮譽功勳的事蹟所感動,鞍山市委決定,在全市開展向張貴斌同志學習活動。

現在,張貴斌仍堅持通過新聞了解國家大事,時不時還要動筆記錄。國小兩年文化的他是在部隊接受的教育。張貴斌說,是黨給了他知識,教會他做人,給了他現在的安穩生活,他永遠感謝黨和國家。現在他老了,不能給國家作更多的貢獻,就管好小家,儘量不給國家添麻煩。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6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牽動着14億國人的心。“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毅;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在防控疫情關鍵時期,黨員幹部要不懼危險、逆行而上,堅定投入到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用堅守和奉獻,爲廣大人民羣衆構築起一道健康防線。

在聽黨指揮中“忠初心”。疫情發生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多次召開會議、聽取彙報,並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越是危險時刻,越要聽黨指揮。黨員幹部能否響應黨中央號召,能否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直接關係疫情防控的效果。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級關於疫情防控的各項工作部署,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決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責任,推動疫情防控各項措施落實落細,爲打贏疫情防控攻堅戰保駕護航。

在履職盡責中“守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要求,“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堅守崗位、靠前指揮,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正是心中那份割不斷、扯不開的責任牽掛,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才能掛帥專家組組長,身患漸凍症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才能咬牙堅守崗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人盡其責、各司其職。廣大黨員幹部要爭做疫情防控“主力軍”“主心骨”,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擔負起自己的職責使命,匯聚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硬核力量”。

在矢志爲民中“踐初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爲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疫情防控阻擊戰本質上是人民利益保衛戰,是無硝煙的人民戰爭。黨員幹部要切實把爲人民服務的莊嚴承諾轉化爲戰勝疫情的具體行動,自覺走在防疫知識宣傳最前面、衝在人員摸底排查最前頭、站在羣衆隔離防治最前列,用實際行動爲人民羣衆擋風遮雨,努力成爲羣衆信得過、可依賴的“貼心人”“暖心人”。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這場看不見硝煙的突發“戰疫”,就是一次對初心的全面檢視。黨員幹部要大力發揚“我是黨員我帶頭”的精神,用奉獻踐行初心使命、體現責任擔當,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7

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班斕的世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向全世界的勞動者致敬……

春風春雨把原野拂過,驚起一層漫漫綠色。

五月,在這春天的季節,是一場雷鳴後大雨來臨,南飛的大雁跋山涉水歸家的日子;是杏花開遍山野“她在叢中笑”的爛漫季節;是冬麥揚穗農民揮汗荷鋤,辛勤耕耘的好光景。

蛙鳴蟲叫,魚躍雀散,初春的曠野已是喧聲鼎沸了。扶搖而上的風箏擁入碧空的懷抱,地上的人們舒展着筋骨攢足了勁。不知不覺中,春天正邁着輕盈的腳步,悄悄的向我們走來——在春意盎然的五月。

五月是孩子們的天堂,拋掉厚重的棉衣棉帽,跑到田野裏盡情的撒歡兒,用柳笛唱一支春天的歌;五月是青年人的日子,春潮涌動的時節,執子之手,與子同行,擷下春天裏的玫瑰點綴愛的天空;五月是老年人的節日,踏着一路路春光,和着一串串鳥鳴,到剛剛解凍的湖面垂釣人生……五月,全體人民的日子——全世界勞動人民的節日。

水一樣流走的是日子,記憶被時間流逝得日益斑駁,人們卻沒有遺忘這一幕,“五一國際勞動節”成爲他們英勇壯舉的特別紀念。

勞動人民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民,他們用勞動創造了世界,創造了人類,創造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勞動,建成了今天的萬丈高樓;是勞動,築就了現代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是勞動,讓偌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小小的村落;是勞動,使浩翰的荒原變成了畝畝良田。

勞動是神奇的,勞動是偉大的。勞動者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編織了這個五彩班斕的世界,創造了人類的文明。讓我們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裏,向全世界的勞動者致敬!

在充滿真情的五月,緊握你因勞動而開滿繭花的手,送上我最真心的祝福,聆聽你勞動的讚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是一種人生;“憑欄處,瀟瀟雨歇”是一種人生;“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是一種人生;“默默無聞,無私奉獻”也是一種人生。種.種人生,勞動如咖啡裏的方糖,把我們的人生調得有滋有味;勞動如路旁的一幀風景,把我們的人生裝扮得亮麗多彩。

五月,真情五月。在樓外高樓,在亭外長亭,讓我們手挽手,肩並肩,豪情萬丈,血氣方剛的唱一首大江東去,把全世界勞動者的心願送給遠方,送給明天。讓我們爲明天喝彩,爲五月高歌,爲勞動者擊掌!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8

35年來,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嶇、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來,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愛的山村孩子;

35年來,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艱苦的山村教學;

35年來,她心中始終篤定的一個目標,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個孩子……,做一棵大樹、守望那片深山。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堅守做到了。

她就是20_年度“感動奉新士佳人物”,20_年江西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_年宜春市最美勞動者、道德楷模,20_年張麗莉式優秀教師,20_年全國模範教師龔全珍式好乾部、全國崗位學雷鋒標兵,江西省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的女教師支月英。

一、山村講臺,默默地堅守

____年,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時年只有十九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通過考試,毅然選擇宜春地區(現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鄉泥洋村國小當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顧家人的反對,遠離家鄉,隻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車的泥洋國小,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

一到目的地,她發現那裏比想象中的還要艱苦的多,學校地處奉新和靖安兩縣交界的泥洋山深處,這裏交通不便,離最近的車站都有20多裏,師生上學全靠兩條腿在崇山峻嶺爬行。山村生活條件異常艱苦,食品稀缺,支老師象當地人一樣,自己動手種菜做飯。

當地老百姓十分疑慮,這外地姑娘能堅持下來嗎?是不是想過渡一下,過不久就溜掉,這話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窮,前些年,教師如同走馬燈似的來了又走。過了一年又一年,家長們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堅持下來,還看到她無論颳風下雨、結冰打霜,她一個個送孩子回家,跟他們聊聊,像自己親弟弟、妹妹一般對待,他們纔信任這位姑娘了,於是議論開了,“嗨,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會用心思教好我們的孩子!”但也有風言冷語說的,莫想啊,你看咯,頂多兩年就會走掉,我們這地方哪能留住這般好的姑娘啊!

二、孱弱身軀,爲山村孩子遮風擋雨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她留在大山與一雙雙渴望知識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們讀書識字,唱歌跳舞……,家長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頻繁翹起大拇指,讚不絕口地說:“嗯,這姑娘不錯,是位好老師……”當然,這個“好”不是短暫一兩天、一月或是一年的,更不是一個、兩人或幾個人說了算的,要得到長久的口碑並非這麼簡單。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資只有二十幾塊,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支老師總是爲學生墊付學費、買文具,有時甚至把自己買米買菜的錢都墊上了。

窮山村的學校破爛不堪,她買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風拒之窗外,學生在教室裏暖洋洋的。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資只有幾十塊錢,有些孩子交不起學費,家長遲遲不讓孩子來報名,支老師總是自己爲學生墊付,墊着墊着,有時買米買菜的錢都不夠,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9

在鐵路株六複線貴州黃平縣段的谷隴鎮巖英火車站,人們每天都看到一位女同志從凌晨忙碌到深夜的身影,她就是巖英村脫貧攻堅工作志願者、中共黨員_。

_是黃平縣谷隴鎮雙山村的一名苗族姑娘,1994年1月出生,20__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__年7月從貴陽畢業後,20__年3月,_報名到谷隴鎮巖英村參加脫貧攻堅志願者工作以來,在決勝全面小康戰役中積極肯幹,忘我工作,受到當地百姓的愛戴和好評。特別是20__年1月,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發生後,疫情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也隨時威脅着巖英村一帶數萬名羣衆的安危。爲了積極做好疫情阻擊工作,_主動放棄春節休假時間,向黨支部和村委會請纓參與村裏設卡值哨和防疫宣傳,全力排查從武漢和其他疫區回鄉過年的人員,每次凌晨除了向村裏開展防疫宣傳外,還堅持10多個小時堅守的巖英寶老山火車站疫情防控卡口對上下列車的旅客進行體溫排查和登記,個人先後完成排查5700多人次。_以舍小家、顧大衆的精神和頑強的鬥志,有力維護了當地和鄰近10餘個村的防疫安全。她以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堅守,在志願者們的密切配合下,所負責的區域在阻擊疫情期間沒有出現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發生,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讚揚,被羣衆譽爲火車站上最美的“防疫哨兵”。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10

近日來,各大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爲當代愚公。黃大華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60年代開始,歷時36年,他帶領全村羣衆,靠着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讓人稱奇的是,在沒有現代化設備和高級技術團隊的參與修造下,該渠經過評估,質量過硬,設計合理,可以這樣說,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蹟”。

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羣衆工作的出色能力帶領基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當代愚公”,是我們廣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廣大幹部學習。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於團結羣衆。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裏的難題。他把羣衆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黃大發45年的要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當代大環境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於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幹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專家。黃大發有着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爲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11

12月10日,47歲的鄒碧華,最牽掛的事,是備受矚目的上海司法改革,他忙碌如常,上午參加上海司法改革座談會,匆匆吃過午飯,便驅車前往司法改革試點單位徐彙區法院。突然,他一陣胸痛胸悶,司機立刻趕往醫院……然而,這位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再沒醒來。網上網下,哀思如潮。這些天來,許多網友留言討論“鄒碧華現象”,全國各級法官都十分惋惜鄒碧華法官的離世,感嘆這是法院系統、律師界、法律人共同的損失。上海高院院長崔亞東說:“他以一個法官的身份贏得整個法律界的尊敬!如此哀榮,實屬罕見。”12月14日上午10時,上海龍華殯儀館一號大廳,人們送別“燃燈者鄒碧華”,預計1200人蔘加的葬禮,來了近20xx人,白花遠遠不夠用。“碧血忠魂潛心法治鞠躬盡瘁,華星秋月璀璨人生風範長存”,輓聯下,人們眼噙熱淚……一位法官嘆息:“這世間真有楷模,讓我輩有所皈依……”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在上海看望慰問鄒碧華同志家屬時強調,要大力宣傳學習鄒碧華同志先進事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公正爲民、敢於擔當、勇於創新、崇法尚德,堅定理想信念,凝聚法治力量,爲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積極貢獻。市中院向全市法院幹警推薦學習書目《你可以實現你的夢想——追記鄒碧華》,再次學習更受教育,撰寫讀後感以示向鄒碧華同志學習,弘揚法官風采的信心。

作爲人民法官的一員,我們爲有鄒碧華這樣的好同行好榜樣而自豪。通過鄒碧華同志的先進事蹟深入瞭解和學習,在感動的同時,有所感悟,有所啓迪。

一、鄒碧華同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對人民法官的誓言做了最好的詮釋。

法官的誓言是: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我宣誓: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忠於憲法和法律,忠實履行法官職責,恪守法官職業道德,遵守法官行爲規範,公正司法,廉潔司法,爲民司法,爲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奮鬥。

從法院的書記員到司法改革的設計者、踐行者,鄒碧華將其短暫的一生都獻給了司法系統。他是人民法官的優秀代表,對法院信息化建設和司法改革做出了突出貢獻。他精湛的審判業務能力、敬業的工作態度、致力司法改革的進取擔當與構築良性法律共同體的不懈努力爲法官職業樹立了一把標尺,也贏得了從法官、檢察官到法學教授、律師、當事人,以及社會各界的尊敬。

鄒碧華同志滿懷爲法律獻身的精神。不管是當書記員,還是當庭長,還是升任上海高院副院長,他都盡心盡職,愛崗敬業,他無怨無悔,艱苦奮鬥,給人民法院的改革與審判事業交出了滿意答卷。

二、鄒碧華以自己的生命樹立了中國法院改革的豐碑。

鄒碧華同志講求科學、實事求是。“改革,怎麼可能不觸及利益”。12月8日,週一,7時30分,鄒碧華準點出門。當天,分管司法改革的他,要主持召開上海高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專題會議。“會議主要討論如何科學合理計算法官工作量及質效。”上海高院司改辦副主任張新回憶,“鄒院長讓我們將上海4家試點法院所有法官5年來人均辦案量梳理一遍,單看辦案數量不行,還要計算案件質效。這是爲細化法官員額制改革方案做準備。法官要壓縮到33%,很難。鄒碧華曾對最高法院法官何帆說,“避免搞‘一刀切’,不能爲了圖省事,就‘欺負’年輕法官,將助理審判員‘就地臥倒’轉爲法官助理,一定要有科學考覈標準,讓真正勝任審判工作的優秀法官進入員額。”鄒碧華深知,“改革,怎麼可能不觸及利益,怎麼可能沒有爭議。對上,該爭取時要爭取;對下,該擔當時必擔當。”6年前,鄒碧華任長寧區法院院長,讓時任法院信訪辦主任滕道榮抓信訪改革,每月做投訴率分析。“這不得罪人嗎?”滕道榮有顧慮。

20xx年,司法改革的大幕拉開,鄒碧華作爲上海法院司法改革方案的設計者和實踐者,帶領着司改團隊,始終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開會、加班、彙報成爲常態。他認爲,改革一直是一點一點往前拱的,每次能有一點點進步就是成功,因此面對改革中的反覆磋商、針鋒相對、妥協共識,他也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對爭議和質疑,他堅定的表示,揹着“黑鍋”前行,是改革者必須經歷的修行。

“他像一個孜孜不倦的改革佈道者”。9日上午,高院黨組會議;下午,司法改革座談會。“鄒碧華從下午2點一直講到5點。”張新說。在中央統一部署下,上海成爲司法改革的首批試點地區,相關改革方案全國矚目。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如何爲全國司改擔當探路先鋒,鄒碧華深感重任在肩、時不我待。談到司法改革,鄒碧華總是充滿激情。週日華東政法大學司法學論壇、半個月前全國律師協會民事專業委員會20xx年年會,他積極介紹上海司改進程,談司法公開,談審判流程信息化……“他像一個孜孜不倦的改革佈道者,”張新說:“他確實累了,調整了作息,晚上1點就睡下,比平時提前了一小時。”當年在長寧區,鄒碧華做了件“前衛”的事兒——壓縮會議室,給每個法官一間獨立辦公室,爲了“維護法官的職業尊榮長寧區法院曾俊怡法官說:“法官專業化、職業化,法官分類管理,他那時已有思考。”

他家的三面書牆,桌椅旁都堆滿了書。勤奮的鄒碧華將審判實務和理論研究結合,寫下《要件審判九步法》《公司法疑難問題解析》《基層法院可視化管理》等10多部著作,其中《要件審判九步法》成爲全國民事法官和律師辦案的重要指引。他簡直就是用自己的身體和生命推動法院的改革。如果不是親自到他工作的現場看看,是無法體會以鄒碧華付出的艱辛與汗水。他真的是用生命爲法院的改革前行助力加油。

鄒碧華同志事蹟在各媒體登載播出後,全國各地紛紛通過各種形式表達對鄒碧華及的敬意。改革這份事業那麼艱苦,他47歲的黃金年齡去世,他爲法院、爲司改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他是法院的英雄、法官的驕傲。他在以一種強有力的正能量,感動中國!

三、學習鄒碧華,我們要弘揚他的風采

鄒碧華以自己的作爲展現了法院管理人員的高素質品格和無私無畏的亮劍精神。鄒碧華同志是審判業務行家,管理專家,授課導師學者,會說一口流利的英語,他著書寫詩,樣樣精彩。鄒碧華雖然已離我們遠去,但他用生命譜寫的人生壯歌依然在我們心頭傳誦,激勵廣大法官爲中國的審判事業和改革之路奉獻出更多的熱情與力量。

學習鄒碧華,我們要做什麼?我們要忠於我們的審判事業。我們的四級法院構架合理,分工明確,職責分明,我們每個人都是法院這艘航母上的一顆螺絲釘,我們只要做好自己的事,並把這點事做到極致、盡心盡力就可以了。

做管理工作的,就是要考慮如何把廣大幹警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如何把上級的精神和指標落實好,如何保證審判工作和社會效果最大化,新形勢下法院工作如何有所創新改進等等。

做基層工作的,就是如何辦好每一起案件,如何做好完成辦案任務和指標,提高案件執行力的問題。在立案窗口信訪崗位,就是要如何提高服務意識和技能,不斷提高服務滿意度。

所以,學習鄒碧華,主要學習他敬業奉獻的實幹精神和改革先鋒的情懷。就是要立足崗位,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繼承是最好的紀念。北京大學法學院將於近期設立鄒碧華基金,紀念鄒碧華校友在司法崗位上的突出貢獻,也號召法學院師生向奮鬥在司法部門一線的校友學習,併爲法律職業共同體的發展貢獻力量。在鄒碧華校友的感召下,相信各個崗位法律人將更加堅定法治理想與信念,積極投身司法戰線,在中國的法治道路上繼續前行!

最後用我爲鄒碧華做的小詩做爲本讀後感的結束語。

天堂的榜樣

這是冬季寒冷的北方

小興安嶺的額頭被白雪裹藏

你看不出田野的任何生長

心中不免生出淡淡的優傷

冷俊的目光是法官特有的堅強

北方的思念啊被淚水凍僵

而靈魂堅決不倒崇尚陽光

厚重的落雪哭送碧華

聽冷月在靜默中滴響

黃昏在嗚咽雁鳴

訴說改革沉重的翅膀

路迢遙有夢想做伴

讓紅松挺起堅強的脊樑

你的奉獻決不會孤獨的離去

人民法官一起承受劍的創傷

你走在天堂的路上

永遠是我們法官驕傲的榜樣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12

衆志成城,抗擊疫情。

虎年的鐘聲敲響,一場無硝煙的戰爭開始了,人們大都沉醉於快樂的新年中,然而新型冠狀病毒的出現,打破了在外遊子回家團聚的願望,就在前幾個星期前,人們都還是按照往年一樣準備着回家過年,可誰知新型冠狀病毒的蔓延速度如此迅速,剛開始許多人並不重視直到後來疫情嚴重,人們才漸漸的明白這次的新型冠狀病毒來勢洶洶,但春運依舊進行着,這也加速了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傳播如此之快,從剛開始的27例到現在的14423例。

隨着疫情的發展,人們也意識到了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很快,以武漢爲首,封城封村向外擴散開來。這個行動隔離了病毒,但它卻隔離不了愛。除夕之夜,原本是家人圍爐團聚、促膝守歲的美好時光。然而,在這個特殊的時刻,廣東、重慶、西安、江西、北京等地的醫院醫護人員紛紛寫下請戰書,奔赴武漢前線,志願與這場無硝煙的戰爭抗爭到底。

從84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親赴武漢,到15名醫務人員確診被病毒感染,再到樑武東醫生的犧牲…醫護工作者們不計報酬、無論生死,在人民與病毒之間砌起高牆,在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衝鋒陷陣,“他們是白衣天使,更是每個人心目中的英雄…國家所需、百姓安危爲重,個人生死、物質得失爲輕。在醫護工作者身上,我看到他們高風亮節!“哪有什麼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羣平凡的人披上了一身載着使命的外衣。“這是一位醫生的話,樸實而聖潔!我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讓我們向在祖國各地依然堅守崗位的無數醫務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網絡上我們可以看到在前線的“戰場上”,疲憊了一天的白衣天使們卸下他們的盔甲,滿是斑駁,身上滿是隔離服和口罩留下的痕跡,多次消毒的手不復從前,滿是坑窪。這怎能不另人動容?他們多是笑笑,繼而又義無反最地奔向戰場,不嫌苦不嫌累,依舊堅守自己的崗位,他們不爲親人的勸阻而放棄,堅定自己的信念,他們是真正的戰士!

隨着病情的擴大,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成爲我們的焦點,參與建設的所有施工人員都在與死神賽跑,因爲他們知道,越早建好人們就多一份保障,最終在經歷了五天五夜的奮鬥後火神山醫院全部通電,將於2月3日正式收治病人。就在1月29日18時23分的時候雷神山醫院也通電了,也將於2月6日正式收治病人。這對我們來說真的是一個令人欣喜若狂的好消息。

在這次沒有硝煙的戰役中,付出心血的不只是醫護人員和施工人員,還有很多身處武漢等地的普通民衆,不懼疫情蔓延,主動投入到防疫一線做志願者;有的武漢人暫時沒發現身體異常,也堅定地選擇留在武漢,避免出去後,萬一感染到其他人員。不知你們有沒有看到韓紅在微博發佈的抗擊疫情發佈的捐款人名單……還有很多人一起對抗着這次無硝煙的“戰爭”,我們要始終相信這個生病了的武漢會好的,我們都還等着吃熱乾麪呢!武漢,一定要加油啊!

我不是武漢人,可我是中國人!一直來我日日關注疫情,心繫武漢,因爲我們有同一個母親——中國!我每日祈禱,和我們祖國千千萬萬

的子女一樣,祈禱我們早日戰勝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全國上下各方人士齊心協力,衆志成城,攜手共渡難關。我堅信: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13

親愛的媽媽:

您好!20__年我某某歲了,我一直是一個黏人的妞妞,總是喜歡黏着爸爸讓他告訴我誰是英雄,誰很偉大?直到今天,我才漸漸地明白了這個問題。

20__年底,我被一種叫水痘的傳染病襲擊了,當時發燒了,身上癢得難受。您當時對我說這是一種傳染病,不怕,我們會安然度過的。在您的關懷下,我漸漸地恢復了健康,也順利地參加了期末考試。但這次事件讓我知道了什麼是傳染病,也知道了傳染病的危害。

當這件事情漸漸淡忘的時候,有一天在市一醫院當護士的您回來告訴我現在有一種新型冠狀肺炎病毒正逼近了我們的生活。雖然我不懂這是什麼病毒,但是您說,這種病毒很容易傳染,遠遠超過我當時得的水痘,我們必須呆在家裏,這才能保護好自己。

我很害怕,很想問您這是怎麼回事?但是您總是安慰我說:“妞,別怕,我們做好隔離措施就會平安度過的。”沒過幾天,武漢乃至全國成倍增長的冠狀病毒感染病例的數據,讓我深深覺得恐懼,尤其是知道武漢有14個醫務人員也受到感染的時候,我更擔心了,我的媽媽不正是醫護人員嗎?

所以當您下班後,我一直纏着您說:“媽媽,這個是什麼病毒啊,您會不會傳染上啊,我會不會失去您啊?”您望着我堅定地說:“媽媽是一名護士,也是一名白衣戰士,但是媽媽會保護好自己,不會讓自己受傷。我還有最愛我的家人在家等着我呢!”您還告訴我,爲了這次疫情奮戰在第一線的是呼吸科、感染科、重症監護室和急診室的叔叔阿姨們,他們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昨天,爸爸給我看了一幅醫生畫的素描,畫的作者配了一句話:我太菜了,畫不出我心中勇士的樣子。爸爸說:“這幅畫觸動了我的內心,不計報酬,無論生死,爲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挺身而出的這些白衣勇士們就是最偉大的,是守護我們的英雄!”

這時,我知道了一直纏着爸爸講的英雄其實就是無數從事和媽媽您一樣工作的醫護工作者們,救死扶傷,不畏病毒和死亡,努力幫助許許多多的病人康復,給他們的家庭帶去團圓。

在這裏,我要跟您說一句:“媽媽,您一定要在救護別人的同時,保護好自己,因爲我們在家等您回來!”

祝您平安!健康!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14

這個春節,日子似乎被按下了暫停鍵,沒有了往日的熱鬧,一種緊張和焦慮的氛圍一直籠罩着我們,但在這場舉國戰役中,卻有那麼一羣默默奉獻的人溫暖了這個特別的冬天,帶給我們走出陰霾的力量。他們身穿“小背心”,忙碌在各個卡口、街口,登記、測溫。他們是守護人民安全的守門員,他們是保護羣衆健康的戰鬥員。羣衆足不出戶,街道格外冷清,他們卻踏上了戰疫征程,成了最靚麗的風景。

疫情發生以來,環翠區嚴把關卡、阻斷傳播,築牢防控疫情網,在高速路口、重要路段築起一道道人工防線,全力保障廣大人民羣衆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雙島收費站是進入我區的一道重要關口,每天的車流量非常大,高峯時可達8000輛/天,低峯時也在3000輛/天,且很多外來車輛必須經此處進入威海,是威海名副其實的“西大門”。1月30日起,環翠區從24個機關單位中抽調了70名機關幹部駐紮在雙島收費站,24小時嚴防死守、日夜奮戰,以滿腔的熱情積極投身到卡點疫情防控一線。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很多基層工作人員不顧個人安危,捨棄對家人的關心照顧主動申請奔赴防控一線,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獻精神踐行着黨員幹部的擔當。他們有的“拋”下了家裏臥牀的父親,有的將妻女送回了老家,有的輕傷不下火線,有的醫院、卡點兩邊跑……由於雙島卡點臨近海邊,氣溫偏低,前幾天大風雪時,在風雪裏站上十分鐘就成了一個個“雪人”。爲保證體溫槍在室外溫度極低情況下正常使用,所有“持槍”人員都是仔細保管、懷揣暖槍,確保每一次檢測都能精準擊發。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面前,無數人民羣衆用溫暖和關愛感動着我們,許多熱心市民、愛心企業冒着嚴寒爲堅守在抗疫一線的工作人員送來物資,一盒口罩、一箱暖貼、一碗熱湯、一杯熱茶,大家用一點一滴的溫暖堅定着防控疫情必勝的信心。疫情無情,人間有愛,同樣的溫暖,還在繼續,讓我們攜起手來,團結起來,越是艱難越向前,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春暖花開的日子終將到來。

學習疫情防護先進事蹟心得 篇15

在千萬網友“雲監工”注視下,2月2日上午,火神山醫院舉行交付儀式,明日即可收治病人;與此同時,雷神山醫院也將於2月5日建成。至此,“三山”終齊聚,爲共克難關又添了幾分信心——近半個月以來,鍾南山院士幾次關鍵現身,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軍心”

毫無疑問,這是一個無比特殊而且艱難的春節,沒有走親訪友,也沒有外出遊玩,大部分人都很聽勸地“宅着”,因爲提建議的,是他。甚至於整個假期,“鍾南山”三個字頻頻登上熱搜,人們希望更多地知道,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他作何判斷,又有何建議。

其實,剛開始我對於“鍾南山”這三個字並不熟悉,但隨着這次疫情的爆發,我漸漸認識這位偉大的人物。

17年前“非典”一役,敢醫敢言讓鍾南山家喻戶曉,也贏得了廣泛的公衆信任。而自那以後,但凡有急性傳染病,廣東省公佈的防控組名單大多由他“掛帥”。即使年過八旬,也並不妨礙他走上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這一次,沒有例外。連日來,疫情防控工作牽動人心,每個人都拿着“標尺”在測量。有質疑少數領導幹部失職不作爲的,有批評捐贈物資發放不及時的,與此同時,也有不少人感慨,幸好1月20日這天,鍾南山院士“叫醒”了大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當晚,身着格子襯衫的鐘南山出現在央視《新聞1+1》視頻連線中,肯定了“有人傳人”現象,證實有醫務人員感染,坦言現在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瞭解還很不夠,同時提醒大衆戴口罩有用,沒有特殊情況不要去武漢。十多分鐘問答,絲毫不帶虛的。事後不少朋友表示,直到此時才意識到疫情已然升級,應該提高警惕,而鍾院士竟然已經是84歲高齡,視頻中完全看不出來。直面疫情、關鍵發聲,17年過去,還得是他。有媒體評價鍾南山,“有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1月18日,從深圳搶救完相關病例回到廣州,接到通知連忙趕往武漢,1月19日,實地瞭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晚上從武漢飛往北京,1月20日,列席國務院常務會,就如何遏制疫情擴散等提出具體建議。

這位84歲的老人真的很拼,爲人民、爲祖國、爲自己肩上的責任。他尊重事實甚於尊重的求實精神,鞠躬盡瘁的敬業奉獻精神,嚴於律已、寬以待人的博愛精神深深的打動着我們。在疫情嚴峻的形勢下他來抵達武漢。有人他稱爲“逆行者”致以崇高的敬意,而他只說自己是一個醫生!

在這個灰色寂靜的假期,這位老人,他像一座燈塔照耀着萬千人民的心,也照進了我的心靈深處,使我內心燃起勤奮努力、永不退縮、敢於攀登的火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