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W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

感動中國人物,在不斷的提醒我們,即使在工作與生活的壓力巨大、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似乎逐漸消失的當下,我們身邊還是好人更多,還是會在角落中不經意的觸動我們,使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上還是有人可以感動自己時,重新激發起對生活的信心和繼續前行的力量。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精選20篇)

愛與善的傳遞,也許並不像人們一直以來所認爲的那樣簡單,只有將感動化爲行動,縮短兩者之間的距離,才能昇華價值。真正需要的是每一個做好自我本職工作的人,再多做一點的那一點智慧;即使不能行善,也決不向惡行妥協的那一絲堅持;有了這一點一絲,縮短的距離背後,就是愛與善的花朵,不止於感動而感動不止!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2

從20_年到20__年,“感動中國年度人物”__次評選,無數次感動。每次評選公佈結果,總會讓我們淚流滿面。時光荏苒,對於感動,我們不僅沒有審美疲倦,反而歷久彌新。因爲我們深知,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正是這些感動着我們的人不斷付出、負重前行,我們的明天才更有希望。前路漫漫,踏平坎坷成大道,危難險重處更需要迎難而上。

他們的故事感動中國,感動着你和我。今天我們被凡人英雄感動,明天我們就要感動他人。只有將這種奉獻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感動不斷、動力不減,才能在奮鬥中不斷淬鍊偉大民族精神,才能創造一個又一個的人間奇蹟。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3

借出差無錫的機會,上海楷麓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常久明匆匆趕回和縣烏江鎮卜陳村,再次看望自己的國中老師葉連平。

“您身體恢復得怎麼樣了?”2個多月前,葉連平騎自行車買菜,回家路上遭遇交通意外受傷,常久明一直很牽掛,“等您身體恢復些,我接您去上海休息幾天。”

在村民們眼中,葉連平就是村裏不滅的“蠟燭”,也是照亮孩子們走出村裏的希望之光。

常久明曾一度刻意躲着葉連平。那時,國中生常久明學習成績很好,但因爲家境貧寒,父母就讓他輟學學縫紉。一天下午,常久明硬着頭皮把即將輟學的事報告了葉連平,意外的是葉連平並沒有當場責罵他。常久明隨即離校回家。

就在那天天擦黑的時候,正在棉花地裏幫父母幹農活的常久明,看到遠處一個身影步履蹣跚地走過來。“葉老師怎麼來了?”常久明和父母都大吃一驚,常久明趕緊躲了起來。

常久明家距離學校有5公里,都是土路,且要翻山過河,當時還正值汛期。葉連平最終沒有說服常久明的父母。夜色籠罩着田野,躲在暗處的常久明盯着那個漸去漸遠的落寞身影,忍不住熱淚盈眶。

“儘管我後來還是輟學了,但成爲葉老師的學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懷着一顆感恩的心,在上海拼出一片天地的常久明,如今每年都資助葉連平獎學金基金。

葉連平堅持每年到每個學生家至少家訪一次,不管多遠都一定訪到。特別是那些在校表現一般、家庭困難、住址離學校遠的學生,他更是格外關注、關愛,多次上門。在卜陳學校周邊的鄉村田野間,經常會看到一個老人,提着馬燈跌跌撞撞地趕路,有時身上還沾了很多泥水。

“葉老師對學生負責,是出了名的。”令葉連平曾經的同事、卜陳學校教師戴啓涌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葉連平批改學生作業,連標點符號都會一一校正。

“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葉連平當班主任時,曾帶着學生勤工儉學,用賺來的錢購買課外書給學生看,開闊學生眼界,在當時算是特立獨行了。多年後,那個班的學生髮現,當初勤工儉學掙的錢根本不夠買那麼多課外書,是葉老師自己貼錢買的。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4

近日,網上一組排雷英雄的無手“軍禮”照片震撼了廣大網民的心。軍禮無言,誓言鏗鏘。一句“讓我來”,排雷英雄倒在了血泊中,救下戰友,自身失去了雙手和眼。一個嚴肅莊重的“軍禮”展示出了排雷戰士對黨的忠誠,對排雷事業的不悔決心。

他們是一羣走在“死亡”路上的英雄,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爲的是幫人民羣衆排除安全隱患,還人民羣衆一篇安詳寧靜的熱土。排雷發明者設計之初,考慮到敵人靠火力轟炸等外力作用引爆地雷,便在地雷材質上做了優化設計。導致在如今的排雷工作中即使在強火力作用下,地雷毀滅率也是極低的,這就需要排雷士兵匍匐身子,通過絆發、剪線、去除僞裝物等一系列排雷流程進行排除。排雷完成後,戰士們還要手拉手徒步驗收雷場。

戰士英雄大多數都處在20到30歲之間,正處朝氣蓬勃,激情四溢的青春。在這場特殊的戰鬥,許多排雷戰士獻出年輕的生命。或跌入谷底,或頂高溫挖掘,也從未一聲怨言,輕言放棄。爆炸事故中,僥倖抵住死亡厄運喉嚨的戰士們,有的失去雙腿胳膊,終身殘疾。這對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來說,同樣是一場巨大的傷害。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失去健康肢體的人,該如何面對未來的生活。排雷英雄的故事讓無數羣衆熱淚盈眶,“上半輩子,你守護我。下半輩子,我是你的‘眼’,我是你的‘手’。”排雷戰士杜富國的妻子緊靠在杜國富身旁說。

這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有人負重前行。英雄事蹟讓我們千萬羣衆落淚。他們是新時代革命軍人的標兵,是祖國的驕傲。在他們身後,祖國大地一寸寸平安的土地不斷伸延。他們的故事,全中國都要銘記。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弘揚不畏艱難、不懼危險、不怕傷殘、吃苦耐勞的排雷精神。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5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那一幕幕感人的事蹟、感人的創造、感人肺腑的場面讓我心潮澎湃、熱淚盈眶。

讓我敬佩的是一個12歲的小女孩。何玥即將國小畢業,卻被查出患有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瘤,住院進行了第一次手術。9月初,病情突然復發二次入院,腫瘤已擴散至腦部組織。當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的人。11月17日,小何玥腦死亡,父親根據她的遺願將她的兩個腎和一個肝捐給了三個人

在親人眼裏,何玥是個愛學習、有愛心的孩子。今年4月,做完手術第三天,她就回到學校上課了。她的家裏滿滿一面牆都貼着她的“三好學生”之類的榮譽獎狀。08年汶川地震時,她硬逼着父母捐出了一個月的工錢。她被查出腦瘤後,學校爲她捐錢,她要父親捐給更需要的人。

9月中旬,爸爸從廣東打工回來,她第一句話就說:“爸爸,我想把自己的器官捐出去,行不行?”她說,她只剩下三個月的生命,她希望能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生的希望。由於是何玥最後的心願,親戚們最終同意了何玥的想法,決定幫助她完成遺願。

我以後也要向何玥學習,學習她做一個對社會有很大作用的、有愛心的人。

相信每個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會有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就像一次精神上的沐浴,而同時,走路的腳也更結實一分,就像是一次年度的充電,一個缺點的電池再度內心充實,於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一種力量……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6

在《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各式各樣的人,有不同感動人的事蹟。又拒絕治療,堅持工作的林俊德,有富有愛心,死後還要捐獻器官的何玥,有隱姓埋名,當臥底替農名工找工作的陳家順……

而令我最感動的人物是年紀最小的何玥,她是一位還在上國小的可愛女孩,他曾經在汶川大地震要求他的父母將一個月的工錢捐獻出去,而當時他們家庭比較貧困,還想着救其他的人。在他得知他得了不治之症時,只剩下最後三個月的時間時,他一點也不害怕,不畏懼,戰勝病魔給她帶來的疼痛,他毅然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在他死後要把他的器官捐給其他像他一樣痛苦的人,當她的父母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不知道他心裏怎麼想的,極力反對,但何玥還是堅持這樣做,他的父母在他死後也只好完成他最後的遺願。就在他死的一天後,她的腎臟就被移植到兩個尿毒症患者的體內。

看到他的事蹟後,我應該學習他的樂觀,對生活積極向上的態度。我懂得了要有愛心,看到需要幫助的人,一定要主動向前幫助,看到乞討人員,要省點零花錢買吃的喝的,去幫助他們,如果遇到一些流浪貓,流浪狗,可以幫助他們找到一位信得過的主人。畢竟小貓小狗也是一條生命。其次,還要堅強,不要遇見學習上的困難或人生路上的坎坷就無法面對,要從哪裏跌下就要從哪裏爬起來。現在遇到的困難與挫折只要我們在人生路上的一點小風小浪,還沒有真正的遇到暴風雨。所以我們要一點點的去克服困難。如果社會上的每個人都擁有愛心,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和諧,更美麗。

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頒獎典禮》,都會想起上一年的感人事蹟,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都會留下不同的感人的眼淚。都會覺得自己的心靈被酒精消毒過,看過以後,心裏收穫的不僅僅感人的頒獎詞,和感人的事蹟。還收穫了內心的那份永遠印在心中的震撼。

其實看了這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節目,我還學會裏很多,比如要敬職敬業,孝順長輩,當官要爲人民着想等等,我希望在以後的日子裏能擁有它們身上好的品質。做更善良,更正直,更誠信的人。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7

愛國就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歷朝歷代,許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強烈的憂國憂民思想,以國事爲己任,前仆後繼,臨難不屈,保衛祖國,關懷民生,這種可貴的精神,使中華民族歷經劫難而不衰。愛國的資料十分廣泛,熱愛祖國的山河,熱愛民族的歷史,關心祖國的命運,在危難之時英勇戰鬥,爲祖國捐軀,都是愛國主義的表現。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中華民族構成了以愛國主義爲核心的偉大的民族精神。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正是由於對祖國的深切熱愛,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化。肩負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家,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進取維護祖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祖國的領土寸土不能丟,不能被分裂侵佔;要熱愛祖國的歷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爲創造更加輝煌的民族文化而盡心盡力。

今日,我國已步入新的歷史時期,加入世貿組織使我國與世界各國的聯繫更加密切,機遇與挑戰並存,大家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景、新問題。推進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更需要大家不斷弘揚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僅有這樣,中華民族才能重振雄風,爲人類禮貌與提高做出更大的貢獻。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大家要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祖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愛國的情感和振興祖國的職責感,樹立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弘揚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銳意進取,自強不息,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真正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今日爲振興中華而勤奮學習,明天爲創造祖國輝煌未來貢獻自我的力量!

大家今日的中學生,將是明天的棟樑。所以大家在學習文化的同時,更應當去學習怎樣愛國。孫中山先生曾說過:“做人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明白怎樣愛國”愛國就要堅定不移,致死不變。愛國就是要以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爲至上。

做爲新世紀的少年一代,大家生活在科技日新月異、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大家怎樣做稱得上愛國呢我認爲:首先要認真刻苦地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爲將來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加強綜合素質方面的鍛鍊和學習,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年;再則是多讀歌頌愛國主義的書籍,學習革命先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以革命先烈爲榜樣,用他們的精神鼓舞自我、激勵自我,做一名有夢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將來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我的力量,爲人類最完美的夢想——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就是的愛國,這就是的美德。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8

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_頒獎典禮》終於在_年2月10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溼潤。獲獎者,有爲了國家核潛艇研製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爲親人、爲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着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着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麼大的正能量。觀後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爲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蹟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後怎麼活着。

看着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蹟介紹,看後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蹟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捨己爲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爲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麼,她的一生都在爲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爲國爲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蹟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幹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鬥,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從_年開始,中央電視臺就開始製作《感動中國》了。看了這麼多年,發現評選出來的人物和他們的事蹟都有共性。

1、科學家:無私,奉獻,舍小家,爲大家,忘我工作爲國家;

2、醫生:醫術高超,人格高尚,爲患者省醫藥費;

3、教師:爲教育放棄家庭,放棄前途,堅守在貧困山區;

4、見義勇爲者:很多獲獎者爲救別人,失去生命或者健康;

5、民間慈善貢獻者:生活簡樸,心繫慈善公益;

6、警察或軍人:堅守崗位,不顧個人安危;

7、母親:平凡的母愛,但是很偉大;

不說了,雖然每一期的感動都大同小異,但是這仍然是一檔傳播正能量的好節目。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9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國小校長張玉滾登上頒獎臺,成爲“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17年來,第16個獲此殊榮的河南個人或集體。在全省教育系統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無私奉獻者應得到尊崇和褒獎,我們要深入學習張玉滾精神,爭做出彩教育人。

“張玉滾同志紮根鄉村、不忘初心、默默耕耘,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高貴師德、師魂的力量,他的故事直抵人心、感人至深,當選‘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實至名歸。”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鄭邦山說,在我省160餘萬人民教師隊伍中,不乏張玉滾、李芳式的好老師,全省教育系統將繼續全面深化師德師風建設,健全完善教師管理機制,讓尊師重教蔚然成風,讓教師成爲令人羨慕的職業。

鄭州經開區教文體局黨委書記、局長關希哲說,張玉滾老師爲大山深處的孩子們點燃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是新時代人民教師的傑出代表;我們要用他的感人事蹟激勵全區教育工作者,圍繞發展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張玉滾校長紮根深山,爲師爲父,用行動和愛爲孩子點亮求學道路,是校長、老師的榜樣。”鄭州市緯五路二小校長焦憬說,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工作崗位、樹立堅定信仰,牢記教書育人的神聖使命,爲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貢獻。

許昌市襄城縣屈莊中心國小老師周旭丹說,作爲一名鄉村教師,我要學習張玉滾老師高尚師德,學習他以教書育人爲己任的擔當,學習他不忘初心的堅守,學習他安貧樂道的高尚情懷,爲鄉村的孩子帶去改變命運的希望。

河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師範方向的大四在校生王亞倩說,張玉滾老師的先進事蹟深深觸動了我,他用微薄的工資資助學生,他不斷學習,將自己打造成全能型老師……作爲一個即將踏入社會的“準人民教師”,我將堅定理想信念,積極主動學習,爭做像張玉滾、李芳一樣的好老師。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0

愛國是對祖國的忠誠和熱愛。從古往今,有許多人具有着憂國憂民的思想,他們視愛國爲己任,爲國捐軀,他們在戰場上不怕敵人的攻擊,奮勇向前,一次次成功保衛祖國。正是有了像他們這樣的人,才使中國遇劫難而不衰。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中華民族古代有許多人具有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爲了祖國什麼都不怕,因爲他們有着一個堅定不移的信念:保衛祖國。肩負着保衛祖國的重大使命,我們要熱愛祖國名山大川,要保護中國的領土不能被敵人侵佔,而且寸土不能丟。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適應現代發展的要求,正確認識中國的歷史和現實,增強要振興中華的職責感,樹立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我們要把愛國之志變成報國之行。這天爲中國而努力學習,明天爲了回報祖國而做出貢獻。

同學們,作爲新世紀的青少年一代,將來的中國必定屬於我們,因此,大家更要繼承祖國的傳統文化和發揚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

愛國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品德,我們必須要具有這種品德,將來爲祖國做貢獻,爲了祖國的未來就讓我們好好學習,做一個合格的學生吧!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1

我國第一家合資企業創始人伍淑清

在香港商界,伍淑清頗具傳奇色彩:她創辦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家合資企業。因創建了註冊編號爲“001”的合資企業,剛過而立之年的伍淑清,得名“001小姐”。

伍淑清是香港最大的飲食集團——美心集團創始人伍沾德之女,生於1948年她即將年滿71週歲,至今未婚,身邊的人都稱她爲“伍小姐”;她還曾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三屆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正是她摸着石頭過河,開創了中外合資企業的先河,拉開了我國招商引資的大幕。

日前,在她贊助的香港中華基金中學校園內,年過七旬的“伍小姐”接受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的專訪,講述自己和家族參與、助力國家發展的家國情。

伍淑清的父親伍沾德是廣東臺山人,1947年畢業於當時的廣州嶺南大學,後移居香港。伍淑清8歲那年,伍沾德兄弟創立了美心公司,之後逐步發展成爲香港最大的飲食集團,目前美心集團已佔香港飲食業市場份額的10%以上。

少女時代的伍淑清讀於香港的教會學校,嚴苛的管理令她養成了自律的習慣。她告訴記者,自己每天只休息四小時,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工作。這個“生物鐘”已經保持了幾十年。

從教會學校畢業後,伍淑清留學美國,23歲學成返港,她做了人生中的一個重要決定。“我跟媽媽講,不用麻煩您再給我介紹男朋友了,我要利用人生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1978年,伍淑清30歲。就在那一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我國開啓了改革開放的新航程,開始向世界敞開大門。剛剛參加工作不久的伍淑清,也是在那一年12月,第一次來到內地。

1979年1月1日,中美兩國正式建交。中美通航事宜開始提上日程。然而,中美通航面前擺着一個重大難題:長達幾十個小時的飛行時長,中國當時沒有能夠提供專業航空食品的企業。

通航談判中,美方明確提出,中美航線的配餐必須符合國際標準。可當時的首都機場,爲航班提供配餐的是民航北京管理局下屬的一個只有30多人的配餐間,盛放餐食的是保溫桶、暖水瓶。伍淑清曾對媒體回憶,她第一次坐中國民航的班機時,食物是冰冷的,空姐提着開水壺走來走去給旅客沖茶,同機的香港人紛紛抱怨。

“後來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王匡找到我爸爸說,國家希望您到內地做航空食品。”伍淑清回憶,於是她來到內地,想親眼看一看內地的發展。伍淑清坦言,當時的感覺是“很落後”,但同時,她也敏銳地看到了內地巨大的市場潛力,感覺到了有做事情的空間。

1979年這一年,對於伍淑清和她的父親伍沾德來說,格外忙碌。由於1980年5月,是中美兩國計劃通航的日期,伍淑清和父親多次往返京港兩地,就合資創辦航食公司進行談判。當時除了美心集團之外,與中國民航局進行談判的還有來自日本、歐洲和新加坡的企業。

伍淑清回憶,當時日方提出的要求是日本航空在首都機場的優先起降權,不管其他飛機上的乘客是什麼人都要爲其讓路。最終,中國政府決定選擇華僑出身的伍家作爲合作對象。

“那個時候,內地還沒有外商投資方面的法律。”伍淑清回憶,當時很多合作細節都是從零談起。他們就把香港的企業法、工商業法從英文翻譯成中文,拿到北京去談,最終簽署了意向書。

然而,由於無先例可循,上級部門遲遲沒有批覆合同。伍淑清記憶猶新的一個細節是,時任中國民航局局長當時對他的父親伍沾德說,“伍先生,因爲中國沒有審批中外合資企業的先例,審批還需時日。我們先握握手,一言爲定。”聽到這番話,伍沾德說:“我們都是中國人,都相信鄧小平先生宣佈的改革開放政策。”於是,雙方握手爲約。

1979年11月,距離中美通航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伍沾德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先自己墊付500萬港幣購置設備開工,再等待批覆合同

“500萬港幣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可以在香港樓價最高的中環買下好幾層寫字樓。但是我們有相同的目標,都是爲了國家好,也都相信改革開放一定會讓國家有大發展,所以我們彼此信任,甘願爲此冒險。”伍淑清說,因爲父親是華僑的後代,所以希望看到國家強大,當時不是抱着做買賣的心態,而是爲了給國家做貢獻的情懷去做這件事。

伍淑清回憶,父親做這個決定時,曾揹負了不小的壓力。“當時很多身邊的人都勸他不要‘去北京做生意’,伯父也曾警告他‘有問題要自己承擔責任’。”然而她的父親,並未退縮。

籌到資金後,北京工廠隨即開建,但挑戰再度來臨。航線對航空配餐要求嚴格,要達標就需要進口歐美設備。在當時,歐美仍對中國實施禁運,伍沾德就以個人名義,從美國購買設備,在香港訂貨付款,設備運到香港後,再想辦法將運回內地。到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終於拿到審批許可時,工廠已經開始生產,伍淑清將這比喻爲“先有蛋,後有雞”。

1980年4月,國家正式批准了成立第一家中外合資企業——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當年5月1日,北京航食掛牌成立,投資雙方分別爲:中國民航北京管理局出資300萬元,佔股51%;香港中國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出資288萬元,佔股49%。北京航食因享有“外資審字[1980]第一號”的批准文件編號,被譽爲“001號合資企業”。

作爲合資企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北京航食在成立之後面臨着很多的挑戰。回望過去,伍淑清認爲:“當時引進的不僅是資金和技術,還包括整個企業合作的理念和模式。”

伍淑清曾對媒體回憶,當時他們與還習慣於計劃經濟思維的合作伙伴不斷革新,從合資企業的法律條文、股份制概念、複式記賬法、打卡管理制度等細節入手,一步步將001號合資公司塑造爲行業領軍企業。

“我們需要重新培訓員工的概念,比如剛開始時,很多員工不願意打卡,覺得這麼做是不是瞧不起他們”,如今這些早已司空見慣的企業管理制度在改革開放伊始的中國,曾面對舊思維的挑戰。伍淑清說,當時自己每兩個星期都要去一次北京,落實各種各樣的事情,而她的弟弟則直接在北京工作了9年的時間。

如今,北京航食佔有北京首都國際機場70%的配餐市場,實現了38年連續盈利,累計納稅超過16億元。

001號企業填補了行業空白。隨後,以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形式出現的三資企業,在中國內地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據統計,截至20__年底,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近40萬個,實際使用港資9147.9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港資佔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的51.7%。

伍淑清說,改革開放之初,港資幫助內地企業瞭解市場經濟、培養人才,扮演了“輔導員”的角色。而目前,在港資份額佔據內地引資“半壁江山”的情況下,其角色應適時轉變爲“服務提供商”,吸引更多外資進來,帶領內地企業“走出去”。

在商業上取得成功的伍淑清,也開始從其他方面參與祖國建設,從1988年開始,伍淑清先後擔任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和三屆全國政協常委,見證和參與了許多重要的歷史時刻。在香港迴歸前,伍淑清還曾擔任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爲香港迴歸做了許多工作。

1997年7月1日,49歲的伍淑清在香港見證了五星紅旗升起。香港迴歸後,伍淑清參與了大量推進內地和香港的交流合作工作。如今,伍淑清將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青少年的教育上,在她看來,香港的青少年要同時具備國家的概念和全球的視野,由她贊助的香港中華基金中學的學生,曾多次到內地進行交流學習。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2

95歲的老黨員張富清是原西北野戰軍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士,解放戰爭時期先後榮立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團一等功一次,兩次獲“戰鬥英雄”稱號。1955年,張富清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爲貧困山區奉獻一生。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蹟感人。在部隊,他保家衛國;到地方,他爲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是我們所有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忠於黨、忠於人民”精神。天安門前,94歲老兵李安甫對我們的黨、我們的祖國、我們的母親無聲告白。在中國共產黨98歲華誕前夕,94歲高齡的李安甫走進天安門,用手摸一摸城牆,看一看樓裏風景,講一講那一代的革命故事。我想,當他走

進天安門的那一刻,他的心裏該有多麼辛酸,又有多麼欣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他不斷地看着他的戰友爲新中國成立而犧牲,那時他心裏的苦楚,應該無人體會。可是,他又親眼見證了中國共產黨這幾十年的改變,見證了中國如今的輝煌,他又是多麼的欣慰。“忠誠的高尚和可敬,無與倫比”,作爲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要記住老兵李安甫對黨絕對忠誠的這種精神。我們應當像向日葵一樣一直以“太陽”爲中心,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對黨做到絕對的忠誠。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戰鬥英雄”張富清,他隱藏功名60多年,他經歷過殘酷的解放戰爭,在那種槍林彈雨的日子裏獲得過多次獎勵。他退役轉業到湖北省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毅然不忘黨的初心,在貧困山區奉獻他的一生。對於張富清同志來說,他是一名退役軍人,是爲新中國成立做過貢獻的人,他退役後有許多選擇,可是他卻毅然決然地選擇待在貧困地區,把老百姓的疾苦放在首位,將質樸節儉、知足常樂作爲他堅守的人生信條。張富清將一生都奉獻給黨、國家及人民,他獲得中宣部授予他的“時代楷模”稱號,還獲得總書記對他先進事蹟作出的重要強調,呼籲廣大黨員幹部要向張富清同志學習。作爲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樸實純粹、淡迫名利”精神,我們應當向“戰鬥英雄”張富清學習。在日常工作中,我們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質,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黨員幹部只有專心致志地工作,心態平和地享受生活,不爲蠅頭小利而蠅營狗苟,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結果,才能更好地爲黨和國家及人民作出貢獻。

學習張富清事蹟,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北師大碩士畢業的研究生黃文秀,她畢業之後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毅然選擇到貧困村居擔任第一書記,把雙腳扎進泥土,爲羣衆脫貧勞心勞累,爲20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貢獻。6月16日晚,在這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她忍痛告別她病重的父親,深夜冒雨奔向受災羣衆,面對危險,她毅然前進,在她返回鄉村的途中,不幸遇到突發山洪,30歲的青春年華就此消逝。在危險來臨之際,她首先想到的是村裏的羣衆,不聽同事們的勸阻,拒絕病重父親的挽留,前往受災現場,不幸遇難。作爲新時代黨員幹部,我們應當不忘“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精神,不忘黃文秀同志爲羣衆事業犧牲,向她學習。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們要勇於站在革命前線,遇到困難,不要退縮,敢於面對。面對困難問題,要及時改革創新,銳意進取,敢於擔當,樂於奉獻。“梅花香自苦寒來”,我們要做中國共產黨裏的一朵梅花,要像梅花一樣,在寒冷的冬天,獨自盛開,我們黨員幹部要敢於說出他人不敢說的話,敢於嘗試他人不願做的事,爲中國共產黨的事業,不斷創新,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3

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但足以震撼人心,它的名字是“感動”;有這樣一羣人,他們捨己爲人,忠誠愛國,堅強執着,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英雄”。

昨晚我觀看了中央臺播出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的眼眶總是充盈着淚水,一次次的被他們震撼。

過去的20__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感動中國人物也格外令人感動。

汪勇,武漢抗疫的志願者,是一個快遞員。在義務接送醫護人員的過程中,不斷爲醫護人員解決困難,設身處地爲醫生着想。汪勇說:“能幫助到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頒獎詞中寫道:沒有人是生來的勇者,責任讓你重裝上陣。我認爲,正是這一屆又一屆感動中國的人物,還有那千千萬萬雖然沒被頒獎,卻擁有着同獲獎者一樣品格的人們,讓我們可以活得更有安全感,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溫暖,更加美好,更加充滿希望。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4

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

我認爲,愛國不僅僅是一種品質,還是成爲我們學習的動力,值得學習的行爲,更是一種精神!

前幾天,我讀過這麼一篇文章是講周總理小時候的故事:

周恩來在讀書的時候,只是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他學習非常勤奮、刻苦,經常和老師同學一起討論自己在閱讀時思考的問題。當時他們討論得最多的是怎樣救國和宣傳救亡的問題。

周恩來在課堂上認真聽講,認真完成課外作業,尊敬老師,團結同學,有禮貌,守紀律。他特別注意課外閱讀,來彌補課堂上學習的不足。他所讀的書報,範圍也比較廣泛,除了社會科學的書籍外,自然科學和軍事科學的書籍也是他喜愛的讀物。他還能把幾本書的內容對照起來閱讀,加以比較,探求最科學的內容和答案。

有一天,一所高等學院校長把同學們召集起來,問大家:“讀書爲了什麼?”

有的同學說:“爲了給自己將來找條出路。”

有的同學說:“爲了能發財致富。”

校長問周恩來:“你呢,爲什麼讀書?”

周恩來站起來,大聲地說:“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老師和同學們都敬佩地望着他。

小小少年時的周恩來,就如此懂事,志當存高遠。爲中華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畢生的目標,他爲之奮鬥,受到萬民的景仰,成爲一個完美的化身。

生前爲革命事業奮不顧身,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周總理,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他那偉大的愛國精神卻深深地烙印在我們的心中!

一個人的人生可以平凡普通,但祖國的命運和我們息息相關。從心底迸發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這種感情是純真的,是熾熱的,是發自肺腑的。祖國的強盛,身爲中國人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

我敬佩周恩來,他的人生如蠟燭一樣,從頂燃到底,一直是光明的。是他讓我知道了從小要有努力的目標,才能獲得成功;是他讓我知道了要熱愛自己的國家,也是他讓我懂得了什麼是愛國精神。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的愛國情懷如大樹一般,根深蒂固地紮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裏。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5

《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揭曉。他們中間有身患絕症堅守抗疫一線的“人民英雄”張定宇、爲救援羣衆犧牲在洪水中的消防員陳陸、改變山區女童命運的公益校長張桂梅……這些個人和團體的事蹟感人至深,緊扣20__年的焦點與熱點,共同刻畫出了令人引以爲傲的時代精神豐碑。

歷經十幾載光陰,《感動中國》已經成爲新春時節觀衆們倍感期待的“年度精神史詩”。每年獲獎者來自天南海北,身處不同的職業領域,每一個站上領獎臺的獲獎者,都有一股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走過一條坎坷不平的奮鬥之路,他們用“遠近高低各不同”的人生軌跡,讓我們明白什麼纔是正能量,什麼叫做真善美。

剛剛過去的20__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也使得這一年的感動人物別具意義。比如,“天坑村”的“帶路人”毛相林。他在絕壁上“鑿”出脫貧致富路,改變了村莊的命運。而過去的這一年,也是中國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的一年,貧困縣全部摘帽,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這樣載入史冊的成績背後,離不開毛相林這樣面對缺乏物資與技術,敢向險境要“天路”的奮鬥者。再比如,這一年的特別緻敬,獻給了所有以生命赴使命、用摯愛護蒼生、舍小我顧大局的抗疫英雄們。每一個曾爲防疫需要做出讓步的普通人,都是感動中國的英雄。

許許多多的人如我一樣,都帶着敬意,在淚水與鼓掌中看完這一個個故事。面對這些英雄,光有感動顯然不夠。“感動中國”的意義不僅僅是給國人帶來感動,更要有“奮鬥中國”。細想之下,每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都在下一個新一年的開端與大家見面。與其說它是對過去一年的總結,更像是對新一年的鼓舞和吶喊。它用過去一年最觸動人心、感人肺腑的人物來激勵觀衆,爲新時代奮鬥者樹立偶像和榜樣。

時代的巨浪終究由一朵朵浪花匯聚而成,每年的獲獎者有限,但歷史的奮鬥者無窮。已經到來的虎年,更註定是奮鬥的一年。這是中國共產黨建黨_週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浙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起步之年,前方還有許多關卡要闖過去,有許多挑戰要勇敢直面。身爲這個時代中的一份子,我們或許永遠沒有機會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但精神的獎盃卻在所有人中傳遞,“奮鬥中國”的大舞臺上,每個人都能用擔當、奉獻、熱情,演繹出自己的精彩。

感動過了,那就抓緊動起來吧。春天的步伐已經到來,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坐在路邊鼓掌的人”。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6

感恩是什麼?感恩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束陽光,它可以清除人與人之間的猜疑、抱怨;感恩是一座橋樑,可以溝通人與人的心靈;感恩是一種鎮靜劑,可以使人在衆多紛擾中保持平靜;感恩是一種潤滑劑,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的摩擦………

感恩,其實很簡單。有時在給自己戴花環時,你就在無形中報答了別人,學會了感恩。考試考了好成績時,你自己開心了,但你也許沒有意識到,你已經報答了老師,讓老師在辛苦中得到了回報,讓老師知道,她的努力沒有白費,雨後總會見彩虹的。

烏鴉反哺、羔羊跪乳、落葉歸根……這是感恩的一種表現,給母親倒上一杯熱茶、給父親捶捶背、陪奶奶說說話……這也是感恩的一種表現。感恩其實並不難,一點點在別人看來不起眼的小事中,或許就讓你慢慢學會了感恩。

“感恩”的昨天叫真理,“感恩”的今天叫回報,“感恩”的明天叫傳承。如果你用冷漠的眼冰冷了付出的火種,那只有感恩的餘溫才能重燃那偉大的聖火。施恩不圖回報,但每個施恩者都希望愛可以傳承下來,生生不息。真愛呼喚感恩!正如冰心奶奶所說:我們可以將愛的種子撒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徑長途點綴的花香瀰漫……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孩子對親人的感恩,“大學聯考題名”是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正是有了這許許多多的感恩,纔有了和諧的社會。讓感恩之花在世界的每個角落燦爛開放吧!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應時時刻刻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7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度,是一種美德,是一片片肺腑之言。如果人與人之間缺少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係冷淡,所以我們要學會感恩。

感恩節是美國人民感謝上帝的日子,因爲宗教上說幸福生活是上帝的恩賜,所以要感謝上帝,其意義就是感謝上帝和所有幫助過你的人。感恩節快要到了,我們也要感激所有曾幫助過我們的家長、老師、同學們。

但是我從網上了解到,我們國小生懂得感恩的並不多。因爲現代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們心中只知愛自己,不知道關愛別人。不少學生不但不體諒父母的辛勞,反而無休止索取,買吃的,買穿的,進網吧在他們眼中,向父母要錢天經地義。大學生中,也有許多學生從父母那裏要錢,但給家裏寫信問候的學生不到十分之一。看到這,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們不應該這樣做,應該時時刻刻爲別人着想,父母給你東西時應該說聲“謝謝”,應該爲父母做一些家務,更應該好好學習,以報答老師的養育之恩。

在家裏要做到感恩,在社會上也要做到感恩。

11年前有個人資助了178名貧困孩子,如今他已家財散盡,身患癌症。當他躺在牀上,依然受到了“你不是說要將我的孩子供到大學畢業嗎?他現在還在讀國中,你就不肯出錢了,你這不是坑人嗎?”這樣毫無一絲感恩之心的催款電話,真令人心寒。看到這,我感受到當今社會懂得感恩的人太少了。這個人資助了178個貧困孩子讀完了國小,肯定花了很多很多錢。俗話說“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這些家長應該到醫院照顧他纔對呀!而這些家長不但不感謝,還讓這個面臨死亡人繼續資助他們的孩子。感恩是每個公民都應該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最起碼的修養,他們怎麼能這麼做呢?他們的良心都到哪裏去了呢?我們國小生可千萬不能向他們那樣,別人幫助了你,你就得報答別人。

“知恩不報非君子”。我們要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應該時時、天天、年年直至永遠;讓感恩應該作爲一種習慣,一種美德,在我們心中深深紮根吧。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8

還記得很久以前,讀到簫伯納這樣一句格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我們暫時拿着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燦爛,然後交給下一代人們。”

因爲親情是偉大的,因此我們感恩親情。

母親,一個多麼神聖的稱呼。一提起母親這個詞,有多少詩詞,文章名言來讚頌母親呀:“誰言寸草心,抱得三春暉。”是呀,母親是多麼的偉大,我想,我終於能深味它的內涵了!小草是無法回報太陽的恩澤的,正像我無法回報母親一樣。都說母親是天上賜的無價之寶,而母愛就是着無價之寶中的內涵。也正是因爲有了母親,纔有了我們這羣活潑可愛的孩子。是母親給了我們生命,是母親給予了我們無私的愛,使我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十二前,伴隨着人生的第一聲啼哭,我呱呱墜地了。那一刻也許就是我永生難忘的時刻,我不僅看到了我來到人世間的第一縷陽光,更令我難以忘懷的,是陽光下母親那蒼白而憔悴的臉。

有不少關於母愛的文章,個個感人。每一個都是真實的!

有過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戶善良人家,母親和兒子相依爲命,一直過着平淡的生活。不久,一個惡魔來到了村子裏,她化作一美女,將村裏人迷惑,其中還包括那個善良的少年。由於抵擋不住誘惑,少年很快成爲了惡魔的奴隸,一切都聽從她的指揮。一天,惡魔又下達指令了:"阿強,快去把你母親的心掏來。""是!"少年趕回家,"母親,我要……""你要什麼""我,我要你的那顆心!"母親二話沒說,毫不猶豫的'將心掏出來,遞給了兒子。少年捧着母親的心急匆匆地往趕惡魔那,不小心被一塊石頭拌了一跤,母親的心被狠狠地摔碎了。這時,摔碎了的心說話了:"兒子,你摔疼了嗎"。多麼感人的故事呀。生活中我的父親母親不就是這樣毫無怨言不求回報的對待我的嗎。

我們的一切來源於父母,可是,有幾個人真正關心過父母?父親的生日?母親的生日?你的生日父母記得牢牢的,可你呢!

你的生日正是母親的受難日呀!

懂得感恩父母吧,用你的成績、對父母的關心來證明一切!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19

中國——我親愛的祖國,這是一個響亮的名字;一個讓世界震撼的名字;一個讓無數華夏兒女爲之感到驕傲與自豪的名字!

我親愛的祖國,您有着廣闊的地域,錦繡的山河,悠久的歷史。1996年,一個可愛的嬰兒降生了,那就是我。我幸福地降生在祖國媽媽您溫暖的懷抱裏!

從此我擁有了美麗的春天,擁有了幸福的童年,擁有了美好的生活,擁有了快樂的空間,但逐漸長大的我深切地知道,我們的現在的一切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它飽含一曲曲動人的頌歌,經歷一段段悲壯的歷史。

從小爸爸就告訴我:“他們小的時候學習環境十分艱苦,學習用具和各個科目的參考書也遠不及現在這麼豐富。如果能有一把玩具和布娃娃,那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而如今我們的教室既寬敞又明亮,別說玩具布娃娃單是電動玩具就成千上萬。我們的童年是與世界高科技同步的。

從小媽媽說:“小時候她們住的都是低矮的舊瓦房。一遇到下大雨,雨水就直往家裏鑽到處都是溼漉漉的。走的大多數是泥路,最好的也是沙石路。”。而現在馬路全都是柏油或水泥鋪的家家戶戶都住樓房,再也不怕風吹雨打。馬路上都按裝了紅綠燈和電子警察,不用指揮人們都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大家的出行更方便安全。

祖國的強大,給我家也帶來了很多的變化。我們的生活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彩電、冰箱、洗衣機`電腦等電器,一應俱全。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我們的日子越過越甜美,我們正大踏步向小康生活邁進。祖國繁榮了,人們再也無需爲了飢餓而煩惱,而給予我們這種生活的是誰?啊!是您!就是您!生我養我的祖國。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祖國的變化讓每個炎黃子孫都爲你感到驕傲。

20__年8月8日,一個值得中華兒女永遠銘記的日子,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成功開幕。我在電視上看到了精彩的文藝表揚和各國運動員入場,我知道是祖國的強大才有了今天的盛大的開幕式。當國旗緩緩升起的那一刻我激動不已,眼淚都要流出來了。

啊!祖國媽媽,如今在您的哺育下我已從一個飯來張口的嬰兒變成了一個五年級的國小生。我堅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中國一定能站在世界的頂;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這些少年們將成爲您身旁最美麗的花朵!

感動中國2022頒獎盛典心得體會 篇20

屈辱、抗爭、探索,這就是整個中國現代史。特別是當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肆意踐踏中華大地,中華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的時刻,無數的愛國志士浴血奮戰,前仆後繼;海內外中華兒女,不分老幼,團結一致,艱苦奮鬥。才使得中國創造了半殖民地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蹟。

在中國抗日戰爭中涌現出來了許許多多愛國志士,這些英雄人物的愛國心,正是中國的脊樑,民族的靈魂。楊靖宇是無數抗戰志士中的一名。1939年的終天,在一次戰鬥中,因一參謀的叛變投敵,暴露了作戰行蹤,遭到敵人的追殺。最後就身邊僅有的兩名戰士也不幸犧牲。此時的楊靖宇被敵人重重包圍,孤身一人病魔纏身,飢寒交迫。但他全然不顧敵人的百般誘降,單槍匹馬與敵人頑強鬥爭,至死他都面無懼色,直到最後英勇就義。敵人不敢相信在缺糧半個月且溫度在零下20攝氏度的情況下,楊靖宇能堅持最後。於是將他的屍體解剖,發現他的胃裏全是草根、樹皮和棉絮,沒有半粒米飯!他的熱血灑滿了大地,他的愛國心永遠活在人們的心裏!

新中國成立後,雄偉的天安門廣場中央,樹起了一座高大的石碑——人民英雄紀念碑。以此紀念近百年來,爲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而獻身的無數先烈,他們都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華美德最偉大的體現者。他們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當國家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用現身的方式完成自己的愛國志願。

美德是人類精神美麗的花朵,愛國是中國人民的光榮傳統。中華民族歷經五千年不衰,就是因爲中華民族是一個無比優秀的民族,有着強烈的愛國之心。解放後,中國人民懷着這顆愛國之心,獻身於祖國的建設之中。鄧稼先不顧條件落後,經驗不足等困難,毅然領導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的設計了中國的自己的_和氫彈。爲中國人民從“任人宰割”到“站起來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樣的事蹟還有很多很多……

我們今天的中學生,將是明天的棟樑。因此我們在學習文化的同時,更應該去學習怎樣愛國。孫中山先生曾說過:“做人的事情是什麼呢?就是要知道怎樣愛國”愛國就要堅定不移,致死不變。愛國就是要以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爲至上。

做爲新世紀的少年一代,我們生活在科技日新月異、社會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們怎樣做稱得上愛國呢?我認爲:首先要認真刻苦地學習基礎文化知識,爲將來報效祖國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加強綜合素質方面的鍛鍊和學習,爭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少年;再則是多讀歌頌愛國主義的書籍,學習革命先烈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以革命先烈爲榜樣,用他們的精神鼓舞自己、激勵自己,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將來爲社會主義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爲人類最美好的理想——共產主義奮鬥終身。這就是的愛國,這就是的美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