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2W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

劉永坦同志的先進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受到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廣大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認爲,劉永坦同志是科學素養深厚、組織領導能力突出的戰略科學家,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擔當爲黨育人、爲國育才使命的“大先生”,教書育人的優秀代表;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忠實守護者,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大家紛紛表示,要以“時代楷模”爲榜樣,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爲國分憂、爲國解難、爲國盡責,主動擔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責任,爲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努力拼搏奮鬥,在報效祖國、服務人民中實現人生價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徵程上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精選23篇)

“時代楷模”發佈儀式現場宣讀了《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授予劉永坦同志“時代楷模”稱號的決定》,播放了反映他先進事蹟的短片。中央宣傳部負責同志爲劉永坦同志頒發了“時代楷模”獎章和證書,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國科協、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黑龍江省委、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負責同志以及科技工作者、高校師生代表參加了有關活動。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2

1936年12月,劉永坦出生在南京一個書香門第。1937年發生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出生剛剛一年的劉永坦就隨家人開始了十餘年的逃難生涯。 “永坦”不僅是家人對他人生平安順遂最好的祝願,更是對國家命運最深的企盼。1953年,劉永坦懷着投身祖國工業化事業的決心,考入哈工大。劉永坦靠着一種遠超常人的求知、求真精神和努力,在讀書期間就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1958年,回到哈工大參與組建無線電工程系。這年夏天,他走上大學講臺,正式成爲哈工大的青年教師和科技工作者,成爲了哈工大“八百壯士”羣體的一員。1965年春,參加了科技攻關第一戰。遺憾的是,他還沒有來得及完成人生第一項研製任務,就於1970年插隊落戶到黑龍江省五常縣。1973年,他重回學校。1979年,他作爲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公派留學生,被派往英國深造,也正是在這裏,劉永坦的心中萌生出這樣的宏願——開創中國的新體制雷達之路。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3

無論獲得什麼榮譽和頭銜,他最看重的還是“教師”這一身份。從教60年來,他一直致力於電子工程領域的教學工作,先後講授過10多門課程。在新體制雷達攻關工作最繁忙的時期,他還同時給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4門課。其間,他還主編了《無線電制導技術》一書併成爲全國統編教材。1999年,他又出版了專著《雷達成像技術》,獲首屆國防科技工業優秀圖書獎、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

他說:“我這個‘雙院士’稱號,是整個研究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系統級創新的科研活動不太可能再允許一個人去單打獨鬥。因此,他提倡團隊攻關和協同創新。對青年教師、對學生他都是這樣要求的。在他的言傳身教和苦心栽培下,他的學生中涌現出了共和國的將軍、院士、大學校長、教授和國防院所總師、高科技公司創始人、高管等一大批共和國棟樑之才。劉永坦院士常對學生說:“希望還能補充更新鮮的血液,黨和國家的事業需要你們。”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4

劉永坦院士是踐行科學家精神的傑出典範,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榜樣,也是哈工大“八百壯士”精神的典型代表。韓傑才表示,面向新徵程,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爲國分憂、爲國解難、爲國盡責,以劉永坦院士爲榜樣,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科學家精神,矢志打造更多國之重器、培養更多傑出人才。全校上下將始終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流大學建設的新業績,爲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信學院教授李楊是在劉永坦院士的指導和培養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才,多次作爲宣講團成員面向師生講授劉永坦院士的事蹟,每一次都有新的感悟。“作爲我們身邊的榜樣,他身上折射出的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始終激勵着我們在打造國之重器、培養傑出人才的工作中追求卓越。跨越百年,身處新時代的我們,將堅守初心,接續奮鬥。”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5

“劉永坦院士心懷‘國之大者’,數十年如一日進行科技探索與攻關,爲祖國海防事業保駕護航,他的事蹟和精神值得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學習、傳承!”

“劉永坦院士用一生詮釋了一名紅色戰略科學家的初心和堅守,是全體哈工大人做人的標杆、學習的楷模、奮鬥的航標,同時也充分證明,中國大地上完全能夠源源不斷培養造就大批優秀人才、培養出大師。”哈爾濱工業大學黨委書記熊四皓表示,面向新百年,哈工大建校100週年賀信精神爲引領,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牢記“國之大者”,繼承和發揚以劉永坦院士爲代表的老一輩哈工大人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加快推進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內部治理四項重點領域改革,堅持紮根東北、愛國奉獻、艱苦創業,不斷改革創新、奮發作爲、追求卓越,爲各類人才搭建幹事創業的平臺,培育更多傑出人才、打造更多國之重器。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6

“劉永坦院士既是成就卓著的雷達技術帥才,又是善於教書育人的優秀教師,四十年如一日帶領團隊攻堅克難,用心凝聚了一支專注海防科技創新的‘雷達鐵軍’,爲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科技英才,耄耋之年仍奔波在教學、科研一線。”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校區通信工程系教工黨支部書記劉愛軍表示,作爲一線教師和基層黨支部書記,一定要傳承好劉永坦院士的艱苦奮鬥、家國情懷精神,以“時代楷模”爲榜樣,爲威海校區的發展貢獻力量。

哈爾濱工業大學電信學院電子工程系20__級碩士研究生於川淼認真觀看了央視“時代楷模”發佈儀式,深刻感受到了劉永坦院士深懷愛國之心、砥礪報國之志的科學家精神,進一步堅定了將來以所學專業知識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決心,“作爲哈工大學子,我將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珍惜大好的學習時光,努力練就過硬本領,以奮鬥放飛青春夢想,爲建設科技強國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貢獻青春力量”。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7

紮根黑土地,他帶領團隊從零起步、艱難探索40年,爲中國的萬里海疆修築了一道“海上長城”。9月29日,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被授予“時代楷模”稱號。他的事蹟經媒體報道後在社會中引起熱烈反響。“時代楷模、薪火相傳”“這纔是我們應該追的星”……網友紛紛留言點贊。

40年裏,劉永坦的團隊從最初的6人發展到30多人,成爲新體制雷達領域老中青齊全的人才梯隊,建立起一支雷達科研“鐵軍”。從理論原始創新、到建立雷達站、再到實現裝備,這支“雷達鐵軍”追求卓越,始終堅持把重要的事幹到極致。

爲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荒無人煙的試驗場埋頭苦幹,一待就是幾個月。爲了國家的需要,他們在環境惡劣的廢棄民房裏揮汗如雨,常常通宵達旦。40年裏,劉永坦院士帶領他的團隊,初心不改、使命必達,硬是把冷板凳坐熱,爲中國鑄起了一道“海防長城”。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8

劉永坦,男,漢族,1936年12月生,江蘇南京人,中共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雷達與信號處理技術專家、我國對海探測新體制雷達理論和技術奠基人。他胸懷祖國、服務人民,始終致力於我國對海遠程預警技術研究和裝備發展,爲祖國築牢“海防長城”;他追求真理、勇攀高峯,率先在國內開展新體制雷達研究,帶領團隊成功建成了我國首部具有全天時、全天候、遠距離探測功能的對海新體制雷達;他學爲人師、行爲世範,堅守學術道德和科研倫理,甘爲人梯、獎掖後學,把爲學、爲事、爲人統一起來,培養了一大批科技領軍人才。榮獲20__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__年被評爲“最美奮鬥者”,20__年被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入選“3個100傑出人物”。

劉永坦院士紮根龍江60載,一生只做一件事,一輩子推動國家對海探測領域前瞻佈局,帶出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勝仗的“雷達鐵軍”,鑄就了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海防重器,使我國成爲了世界上極少數擁有新體制遠距離雷達這一核心技術的國家,爲我國建設海洋強國作出了卓著貢獻。這位皓首雄心的老黨員,用一個甲子的無悔堅守,向深愛的黨、祖國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滿意答卷,彰顯了深厚的龍江情懷和家國精神。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9

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的先進事蹟在師生朋友圈“刷屏”。“我一直在想,是什麼樣的動力,能讓劉永坦院士櫛風沐雨地堅守在雷達試驗站?學習完劉永坦院士事蹟後,我得到答案,那便是黨和國家的需要。我已通過研究生支教團的面試,明年將踏上西部支教之旅,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我想這是學習劉永坦院士精神的最好詮釋吧。”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學生曲佳璐寫下感悟。

爲傳承以劉永坦爲代表的老一代科學家精神,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家國情懷、創新思維、領軍能力的拔尖創新人才,20__年,哈爾濱工業大學增設“永坦班”,由劉永坦院士領銜並擔任班主任。作爲首屆永坦班學生,高若瑜倍感驕傲和自豪:“劉永坦院士在風雨如晦中立下‘刻苦學習,科學報國’的樸素理想,在科研與生活條件困難重重之時勇往直前攻克技術難題,爲祖國海防裝上‘千里眼’,在成就卓著之時選擇向更高目標砥礪前行,在榮譽加身時捐獻獎金爲黨育人。他向我們詮釋,要做仰望星空、理想遠大的追夢者,做無畏困難、追求卓越的奮鬥者。”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0

強烈的憂國意識和深厚的科學素養,讓還在英國留學剛剛打開視野的劉永坦,決心徹底改變我國對海探測的落後局面。然而,這一探索在當時面臨着巨大挑戰:一是高頻波段的散射和傳播特性與微波波段截然不同,目標探測面臨的外部電磁環境遠比微波雷達複雜,現有常規雷達理論與技術無法適用。二是我國新體制遠距離探測技術完全空白,國際上亦處於探索起步階段,沒有任何理論和技術可供借鑑。1982年初春,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爲了迅速形成整體方案,劉永坦帶領團隊,在幾個月的時間內,熬出了一份20多萬字的對海探測方案。1986年7月,航天工業部在哈工大舉行了新體制雷達關鍵技術成果鑑定會並給予高度肯定。從此,新體制雷達從預研項目被列爲國家科技應用與基礎研究項目。

在理論突破的基礎上,劉永坦院士帶領團隊迅速開展艱苦的實驗驗證,突破了系列關鍵技術,在威海成功研製出我國第一部新體制遠距離雷達實驗系統,全面驗證了遠距離探測理論體系和方法。這對於八十年代的中國、對當時全球對海探測領域,都是一項重大的突破。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劉永坦院士組建了一支以哈工大爲總體單位,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等優勢單位聯合攻關的新體制雷達“國家隊”,在國際上提出了一系列首創方法,實現了海空多類型目標高概率、高穩定同時探測,成功研製出我國首部新體制遠距離實裝雷達,使我國成爲極少數掌握遠距離實裝雷達研製技術的國家之一。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1

20xx年,是“和平方舟”號醫院船加入人民海軍序列的第10個年頭。這一年,“和平方舟”號榮獲人民海軍成立70週年“突出貢獻單位”,並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在很多人心中,“和平方舟”號已成爲新時代閃亮的“中國名片”。

提起“和平方舟”號,醫院船上的官兵總是親切地稱她爲“大白”。一是因爲船體絕大部分爲白色,二是緣於動漫《超能陸戰隊》中暖心的角色“大白”與“和平方舟”號所擔負的救死扶傷、傳揚和平的使命頗爲相近。20xx年來,“大白”在三大洋六大洲留下了中國“紅十字”的身影和航跡,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秉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理念,緊緊圍繞軍事外交這一核心,“和平方舟”號向世界打開了一扇瞭解中國的窗戶,廣泛傳播和諧世界、和諧海洋的理念和“人道、博愛、奉獻”的南丁格爾精神,贏得了國內外高度讚譽。中外聯合演練、甲板招待會、艦艇開放日、文化聯誼……“和平方舟”號與各國海軍同臺競技,與外方醫生攜手診療,與當地民衆廣泛接觸,與華人華僑暢談祖國,拓展了軍事合作交流空間,配合了國家政治外交大局。

作爲海軍首個大型遠洋醫療救護平臺,“和平方舟”號把遠海大洋當成最佳課堂,勇於探索、敢爲人先,每次任務都肩負着拓展使命的全新探索:完成新型海上醫療救護平臺能力演練,開展海軍首次遠海衛勤演練,艦載救護直升機首次赴外國島礁巡診……憑着一代代官兵的拼搏奮進、勇於擔當,“和平方舟人”不斷書寫着海軍遠洋衛勤保障能力建設的嶄新篇章。

“時光有我,中國有我。”20xx年奮進,“和平方舟”號踏浪大洋。20xx年撒愛揚帆,“和平方舟人”仁濟天下。在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海軍的偉大征途中,“和平方舟”號肩負國家使命,用一串串壯美航跡、一次次真情對話、一幕幕仁心大愛,擁抱世界,傳遞友誼,把新時代的中國“名片”擦得更亮。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2

爲大力宣傳學習孫景坤同志的先進事蹟,弘揚孫景坤同志的崇高精神,近日,振興分局永昌派出所開展向孫景坤同志學習的主題會議活動,全體民警向孫景坤老英雄致敬,學習他“堅持初心,無私奉獻”的英雄事蹟。

活動上,全體民警、輔警深刻學習孫景坤同志的英雄事蹟,並充分認識此次主題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上級公安機關的決策部署上來,積極學習借鑑孫景坤同志的優秀做法,努力探索適合本轄區的工作模式,堅持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着力解決人民羣衆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以此開展自查自糾,撰寫個人心得體會,深入查找自身存在的問題,切實將工作落到實處,嚴格遵守各項紀律,增強規矩意識和責任擔當,全面提升業務工作能力,學習孫景坤老英雄同志甘於奉獻的精神品質,學習他甘於清貧、艱苦奮鬥的高尚情操,在任何時候都不居功自傲,不向組織提要求,有再多的困難也都要自己克服,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清廉本色。

會後,全體民警、輔警紛紛表示,要以此次學習孫景坤同志活動主題爲契機,堅決貫徹“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不斷堅定信心,不斷強化履職盡責能力,紮實做好本職工作,完成各項工作任務,確保轄區治安秩序和諧穩定。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3

廣西百色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一位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碩士生,畢業後本應有更好選擇的她選擇了回到家鄉做駐村扶貧工作,就是這麼一個年僅30歲的基層幹部,在回駐村的路上遭遇山洪,不幸遇難。在印象中最深的是她所說的一句話:不獲全勝,絕不收兵。正是這麼一份“堅守、執着、勇敢”的初心,令所有人都銘記住她的名字,也正是她用生命詮釋了初心如磐、使命如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對本心的篤定、對本源的堅守、對本初的執着;始終,即自始至終、善始善終,就是對初心的矢志不移、對信仰的忠貞不渝、對使命的堅韌不拔。黃文秀的初心和使命是建設家鄉、報答鄉親。而作爲一名基層選調生,我的初心便是服務羣衆,紮根基層,不悔青春。黃文秀是百色本地人,當年得到教育扶貧資助就讀於百色祈福高中,研究生畢業以後沒有想着要留在大城市,而是毅然回到了家鄉。百色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黃文秀積極響應到基層建功立業的號召,投身到扶貧工作第一線。她堅持以村爲家,把扶貧工作當成事業,駐村以後把幾乎所有個人物品都搬到了村裏。即便面臨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她總是面帶微笑、樂觀開朗、積極向上,作爲駐村書記的她是我們基層選調生的楷模,作爲大姐姐的她是我們這些弟弟妹妹們的榜樣。

牢記使命,方能致遠。使命,是對信念的堅守、對理想的詮釋、對責任的擔當。牢記使命,擔當實幹,敢於挑最重的擔子、啃最硬的骨頭,不斷地奮鬥努力,才能實現遠大理想。黃文秀牢記脫貧攻堅的使命,爲了全面掌握百坭村的致貧原因和現狀,她堅持用土辦法,對村內的貧困戶開展遍訪工作,認真查擺問題並聽取民情民意。任第一書記的一年多來,黃文秀團結村“兩委”幹部,通過考察學習、請專家指導、挨家挨戶宣傳、黨員帶頭示範等方式,帶領羣衆摸索並發展了適合本村的產業——種植砂糖橘、八角、杉木等。這些產業,如今已成爲百坭村的支柱產業和羣衆脫貧致富的主要來源。她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知重負重,成績斐然。而作爲一名基層選調生,黃文秀的使命我們也將繼續承擔,像黃文秀一樣,努力成爲紮根基層、奉獻青春的工作者,用點點滴滴的實踐築夢自己腳下的沃土,用青春的汗水奮鬥出鄉村的新變化。

初心如磐,使命如山。初心賦予激情和動力,使命激發責任和擔當。黃文秀始終把初心銘記在心、使命擔當在肩,不畏萬險,不懼萬難。在基層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對困難的我們要向黃文秀一樣,要學會以苦爲樂,磨練意志,積累經驗,充實自己。作爲基層的“排頭兵”、羣衆的“服務員”,我們要想富而美,必須上趕爭!應該爲夢想而努力拼搏。爲了堅守今天,開創明天,敢想,敢拼,敢闖,敢幹,永不放棄,決不言苦。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4

觀看視頻,幾度哽咽,王紅旭老師捨己救人的精神讓我們震撼,爲了救起兩名落水兒童,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3歲的兒子還在岸邊等爸爸帶他回家,父母還在等着您回家,可6月1日這一天,王紅旭老師家人永難遺忘的一天,因爲您和大家一起挽救回了兩個生命,拯救了兩個家庭,可您再也沒有回來。

看視頻聽講述,這一天就在這天,本該陪3歲孩子開開心心過節的王紅旭老師,因救兩名落水兒童不幸遇難。事發地點在重慶大渡口萬發碼頭長江段,一對兄妹(一人六歲,一人五歲)意外落水。在此危急關頭,重慶育才國小的王紅旭老師飛奔入水,行動十分果斷,沒有一絲猶豫。最終兩個孩子被救了起來,範文參考網TOP100範文排行但體力不支的王老師卻被湍急的江水捲走,永遠地離開了他深愛的人間。

意外無情,人間有愛。

當發現兩名兒童意外落水後,周圍的羣衆迅速自發開展了救援行動。大家手拉手,築起了一道守護生命的“人牆”。

而在“人牆”最外延的正是王紅旭老師。大家緊緊拉住彼此的手,在滾滾江水中站穩。接着,從王紅旭老師手中傳遞出一個女孩,人牆立刻接力,大家一個一個地傳遞着生命,將女孩託舉到安全地帶。接着,王紅旭老師又救起了那個男孩。兩個孩子脫離了危險,然而人羣還沒來得及慶祝,王紅旭老師就因體力不支被江水捲走。

救援工作一直持續到6月2日下午,在距離落水點三十多米的江中,救援人員發現了王紅旭老師,但他已經沒有生命特徵了。

事發現場的人回憶說,如果王紅旭老師放棄救小男孩,他一定能活下來,但他一直沒有放棄救人。

王紅旭老師母親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不禁痛哭失聲,心得體會範文她說,在最後關頭,他自己都快沒有體力了的時候,他還不忘把兩個孩子往岸上推。

這已經不是王紅旭第一次救人了,早在上大學時,他就曾經救過落水者。

在大家眼中,他是一個熱心助人、有活力的好老師,工作負責認真,待人友善。當他離去的噩耗傳回學校時,全校師生都陷入了悲痛中。

6月3日,晚上八點,王紅旭的告別儀式在重慶市大渡口區寶山堂殯儀館舉行。數千名羣衆自發前來悼念,人們靜默地送別着這位捨己救人的英雄。

“捨身有義古渡英傑救幼童,江水無情育才園丁鑄大愛”,低垂着的輓聯讓悼念廳氛圍更加肅穆。在江邊,也有羣衆悼念,獻花寄託哀思。同時,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文明辦追授王紅旭爲“重慶好人”。

據瞭解,王紅旭老師是家中獨子,還有個剛滿三歲的孩子。

他救起了別人的孩子,但他也是自己父母的孩子、他也有自己的孩子啊!他的父母妻兒要怎樣面對這幕慘劇?我們實在難以想象,他的家人正在遭受着多大的痛苦,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走出悲痛。

我們無意去責怪任何人,這是一場誰都不希望發生的悲劇。

但是在悲痛之餘,仍要提醒大家,特別是在暑假即將來臨的當下,身爲家長一定要提高安全意識,讓孩子遠離危險,防止意外。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5

張桂梅到了華坪縣中心中學,就用忘我的工作努力沖淡心中的痛苦。是山區的老鄉教育了她,她的行動也感動了鄉親。一次,一位僳僳族的家長來爲孩子交書費。他伸出黑黑的大手,將一大把一元、一毛的鈔票放在了張老師面前,滿是皺紋的臉不好意思地說:"就這些了啊──有了錢我還會送來!"看着這位兄長一般的男子,再看看他身邊揹着書包、臉蛋黑黑的小姑娘,清澈的目光中充滿着求知的飢渴,張桂梅被深深觸動了。她看到羣衆對教育的期盼,更想到了人民教師的神聖職責。羣衆的需要就是老師的光榮使命。報名表上,大多數學生是僳僳族,還有其它的少數民族,都是來自邊遠的貧困山區,家庭條件很差。來自永興鄉的一個小姑娘,身上的衣服很少換洗,性格內向,總是呆呆地坐着,經常發出長長的嘆息聲。在她的身上看不到少女的活潑與歡快,功課一門都不及格。於是,張老師把她叫到自己的宿舍裏,慈母般地和她交談。終於,她流着眼淚向老師傾訴了壓在心底的祕密:"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師,但因病早已去世,母親一個人辛辛苦苦支撐着我們兄弟姐妹的生活,真不知今後怎麼辦?"張老師鼓勵她要勇於戰勝困難,表示一定會全力幫助她。張桂梅馬上翻箱倒櫃給她找了兩套衣服,還把丈夫最後一次給她留下的花襯衣拿出來給小姑娘穿上,並且幫她交了書費。姑娘生病,張桂梅掏錢領她去看病,細心的照顧和關心,使小姑娘激動地喊出了:"張老師,你就是我的媽媽!"慢慢地,這位小姑娘恢復了少女的天真與快樂。後來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高一級的學校。一天早上,一個僳僳族族小男孩遲遲的不起來,用破被子把頭蒙上。張桂梅耐心地詢問,孩子才掀開了被頭,說他沒有錢吃飯了。張桂梅什麼也沒想,說:"你起來,我去給你拿錢。"回到宿舍,翻開自己的錢包一看,傻眼了:裏面只有二十元錢了!張桂梅沒有多想,都拿給了孩子。她對孩子說:"你先用着,我會想辦法。"從此,這位小男孩每個星期都得到張桂梅三十元的救助,直到他完成了國中學業。張桂梅的身體,早就是一部帶有重病卻日夜不停地在運轉的機器。

1997年4 月她就已經把醫院寫有:子宮瘤(腫瘤已經有五個月胎兒那麼大)的診斷書悄悄地揣進了懷裏。那時,她任四個班的課,還有四個月就要升學考了。學生們12年的寒窗苦,不能因爲自己住院而受到影響!有一次,張桂梅去上課,上課的鈴聲還沒響,幾個學生在踢罐頭盒子玩。突然罐頭盒子飛來,她無力躲閃,啪的一下,打到她的腿上,當時就被打坐在了地上,爬也爬不起來。學生們嚇得趕緊把她扶起來:"老師,對不起!我們把你送回宿舍吧?"她卻說:"不用了,把我扶進教室,我們把這節課講完。"就這樣,堅持到7月,把學生送進了考場,張桂梅才住進了醫院。97年7月24日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結束後,醫生對她的姐姐講:常人根本無法想像她是怎樣熬過疼痛這一關的──要知道,她腹腔的器官已全部移了位,腸子都粘連貼到了腹後壁上!這疼痛是非常劇烈的。等張桂梅從昏迷中甦醒過來,醫生囑咐:"張老師,事業是大家的,生命是自己的,請你今後多保重!"並要求她,最少也要調養半年後才能工作。可是,手術後的24天,她就到了新分設的民族中學,擔任1個畢業班的語文、政治教學,還擔任班主任、學校婦女主任和文科教研組組長。張桂梅的敬業風範,已經成爲了學生們學習、成長的光輝榜樣和強勁的動力。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6

中宣部近日追授中科院原院士、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褒揚他是永葆初心矢志奮鬥的布衣院士,號召廣大知識分子向他學習。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用他的精彩一生,回答了“人生的意義”這個大問題。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一生,無私奉獻給中國水稻科研事業。

盧永根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其研究設想被業界認爲是目前對栽培稻雜種不育性和親和性比較完整和系統的新認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對水稻育種實踐具有指導意義。在他擔任華南農業大學校長期間,打破學校面臨的人才斷層困局,給有能有爲的年輕人拓展了廣闊天地,打開了學校人才培養的新格局。盧永根選擇了教師行業,無怨無悔,兢兢業業教書,勤勤懇懇育人。作爲一名老教師,盧永根同樣以他的一腔愛國之情去教育和感染他的學生。立德樹人,終是桃李滿天下。在他的培養和感召之下,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併成長爲各自研究領域的中堅力量。

盧永根的愛黨愛國、爲民奉獻的精神,鼓舞和激勵我們把人民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奮鬥目標,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實踐中砥礪前行。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7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力量是石,可以敲出星星之火;這力量是火,可以點燃熄滅的燈;這力量是燈,可以照亮夜行的路;這力量是路,可以帶領我們走向黎明。今天我要說的榜樣就是黃文秀同志。

黃文秀,北京師範大學法學碩士,她是20__年廣西優秀定向選調生,曾任百色市樂業縣新化鎮百泥村第一書記。今年6月16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讓她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了。黃文秀身上閃耀着爲理想而奮鬥的光芒,她用短暫而美好的青春詮釋了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

她的人生選擇。作家路遙在《人生》中曾說過,人生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往往只有幾步,尤其是在人年輕時。是的,青年人的選擇對於一個人的人生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黃文秀的選擇是我們青年人學習的典範。黃文秀畢業後,面對繁華都市的多種選擇,她仍然堅持內心最初的想法,放棄繁華都市的工作機會,毅然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投身於扶貧事業中。在她風華正茂的年紀,她選擇泥濘,告別繁華;在她青春正盛的歲月,她選擇紮根基層,反哺家鄉。這種飲水思源,不忘初心的選擇,是我們每一位青年人的榜樣。

她的工作態度。懷着建設家鄉的初心,黃文秀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面對羣衆的不信任,不理解,她沒有放棄。她每天走訪入戶學習方言,積極向羣衆靠近,整天飛奔于田間地坎、各家各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付之於行,她用真誠打開百姓的心扉,用行動贏得百姓的信任。黃文秀白天遍防貧困戶,分析致貧原因,晚上研究扶貧政策,制定脫貧方案。作爲駐村第一書記,“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錚錚誓言,貫穿於她整個扶貧道路。正是這種“說了算,定了辦,只要不死一直幹”的精神、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信念,讓黃文秀始終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困難踩在腳下,全心全意的爲老百姓服務。

她的人生追求。黃文秀曾說:“做人要有價值,不能光爲自己活,還要爲民族、爲國家活!”她始終將個人的成長之路與祖國的建設發展之路緊密結合起來,將個人追求同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緊密聯繫起來,把“小我”容於“大我”之中,她的一生短暫卻璀璨。不忘初心,勇於擔當,甘於奉獻,爲自己認定的事業甘於奉獻自己的一切,這便是黃文秀的人生追求。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8

先進典型共產黨員盧永根的事蹟,感人肺腑,他道德情操高尚,影響着身邊的每一個人。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盧永根院士,作爲一名共產黨員、時代楷模,他一生致力於水稻的遺傳育種研究;87歲,將幾乎畢生積蓄880萬元捐贈給教育事業;89歲,將遺體無償捐獻給醫學事業;永葆初心,矢志不渝,真正詮釋了我們的入黨誓言,爲共產主義奮鬥終身,代表着老一輩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他的辦公桌上的一個筆記本扉頁,寫着用來自勉的四個“一點”: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這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求真務實、廉潔自律的精神。

作爲基層黨員,我們要學習這種求真務實的精神,要把爲人民服務作爲人生的最大追求、把爲黨的事業而奮鬥作爲人生最高目標。所以,我們要堅持講實話、出實招、辦實事、務實效,以民爲本,執政爲民,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作爲一名共產黨員必須做到的。

作爲基層黨員,我們更要學習他的“少拿一點”,正是這種廉潔自律精神,他一輩子出行坐公交,吃飯在食堂,家中的擺設,還停留在20世紀80年代,即使當了校長,他也堅持不坐進口名牌小車,在住房、電話等待遇上不搞特殊。雖然我們現在生活條件改善了、工作環境更好了,但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能丟,而仍要一如既往遵循勤儉節約、艱苦創業的原則,切實反對鋪張浪費和大手大腳,自覺抵制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自覺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優良作風,始終做到發奮圖強、勇於擔當、不懈奮鬥。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19

“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

盧永根,中科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盧永根院士一生都在追隨着中國共產黨,而今罹患重症,仍無私地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無償捐獻給教育事業,當作是最後的貢獻,這是一名老科學家用自己無言的行動感動着大家。

寧可自己多苦一點,也要支持教育和扶貧。家徒四壁,傢俱老舊,與學生同在飯堂排隊打飯,把一葷一素二兩飯吃得乾乾淨淨,也總會善意提醒那些浪費飯菜的學生:“多少棵水稻才能長成一碗米飯?”自己艱苦地生活,卻把省下來的錢慷慨地獻給教育和扶貧。

多幹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曾經盧永根院士身爲華南農學院院長,待遇上不搞特殊;身邊的人想走後門,被盧院士罵了回去;學校發展落後,缺乏資金,但不惜重金用於發展多學科和重獎人才----爲表彰辛朝安教授團隊對獸藥開發的貢獻,他破天荒撥出10萬元高額獎勵;爲讓優秀學者劉耀光安心回國,他多方籌措經費,爲其建立專門實驗室;博士生劉向東到香港大學做研究,他主動借1500元,還把自己出國用的兩個行李箱與一套新西服送給學生。

淡泊明志地做科研,一心一意地跟黨走。盧永根院士祖籍廣東花都,1930年生於香港,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受派遣回到廣州。他說:“爲什麼要放棄安逸生活回內地?主要是侵華戰爭的現實教育了我。我要爲祖國復興效力。”爲祖國復興效力,一句話,盧永根院士踐行了一生。帶着學生翻山越嶺找稻種,即便已經是七十多歲也親自去;在病房建成了臨時黨支部,一個月開一次會,即便已經躺在病牀上也堅持過組織生活。盧永根院士曾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我希望能像一束小火花,點燃你們心中的愛國主義火焰。”用一生去踐行愛國主義,盧永根院士怎麼會點不燃大家心中的安國主義火焰?

忠心爲黨,一心愛國,在盧永根院士身上,我看到了一名真正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人的一生要追求的到底是什麼?盧永根院士也用其一生無言的行動給了我們答案。

“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倒;給人民作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讓我們一起永遠地記住這位可親可敬的盧永根院士。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20

在一幅名爲《恩師》的和平方舟主題國畫前,不少參觀者駐足欣賞。

這是今年10月,爲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海軍機關舉辦的“向海圖強——萬里海疆畫展”。

《恩師》描繪的是和平方舟的一位女軍醫與自己教過的一名留學生聯手,爲到訪國民衆診療的場面。女軍醫的原型,是海軍軍醫大學長海醫院中醫專家李偉紅。作爲醫學交流的一部分,海軍軍醫大學每年都會接收一批外國留學生,他們像一顆顆友誼的種子,撒向世界各地。

走進和平方舟,兩塊古香古色的展板上依次排列着和平方舟到訪的43個國家和地區的旗幟。一面面國旗,輝映着這艘友誼之舟的航跡。

在和平方舟的會議室裏,擺放着一尊名爲“大團結”的黑木雕,這是坦桑尼亞總統贈送的。木雕上,幾十個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寓意世界人民團結友好、共同發展。

20xx年11月26日,和平方舟圓滿完成爲期8天的醫療服務,準備離開坦桑尼亞達累斯薩拉姆港,總統帶着木雕國禮專程趕來送行。他與每一位醫護人員握手,不停地說:“謝謝,中國老朋友。”

20xx年,委內瑞拉政局不穩。當年9月下旬,和平方舟依舊如期到訪。

得知和平方舟來訪,委內瑞拉全國歡騰。委海軍“葉庫阿納”號巡邏艦提前起航,頂着大風浪前出180多海里迎接。兩艦會合後,雙方官兵在甲板列隊,相互鳴笛敬禮。和平方舟官兵沒有想到的是,委內瑞拉還派出5架飛機,用高規格的編隊飛行來歡迎他們。

在“和平方舟”號醫院船陳洋陽看來,到訪國元首和政府首腦登上和平方舟是莫大的榮耀,但更讓他欣慰的是,和平方舟給患者尤其是兒童帶來了希望和歡樂。他說,許多孩子接受治療後,不僅擺脫了疾病困擾,甚至改變了他們的人生軌跡。

20xx年10月,和平方舟時隔3年再訪格林納達。55歲的威廉登船就診時,手中拿着一張發黃的卡片。這是20xx年和平方舟首次來格林納達進行醫療服務時,威廉前來就診的登記卡。

當年,威廉因意外造成膝蓋韌帶損傷,在和平方舟上進行了關節穿刺抽液治療。腿傷康復的威廉有一個念想,就是有一天能有幸再見到和平方舟時,當面說一聲謝謝。骨科醫生付奇偉聽後很感動,又爲威廉做了一次檢查。

和平方舟戰士郅東亮忘不了,在塞拉利昂,他陪同醫護人員到社區巡診時,一名當地青年拿着烤好的木薯追着他們跑,大家以爲他想賣木薯,就問多少錢,他說“Chinese,free”(中國人免費),說完把木薯塞到大家手上轉身跑了。

時任和平方舟船長章榮華忘不了,在瓦努阿圖,和平方舟結束訪問離開時,當地民衆爲表示祝福和感恩,拿着紅布往官兵身上裹,舉着花環往大家頭上戴。和平方舟鳴笛起航,他們又駕着小船追着跑,邊唱歌邊向大海里撒花。

和平方舟軍醫蔡金輝忘不了,在肯尼亞,和平方舟緩緩駛離時,碼頭上突然出現一支插着五星紅旗的摩托車隊,他們時而疾馳鳴響喇叭,時而拼命揮手致意,車隊足有1公里長。

“你的手術太棒了,我給你打滿分。”面對美國海軍“仁慈”號醫院船海上醫院副院長維勒的讚揚,剛走下手術檯的和平方舟外科醫生張劍微微一笑。

20xx年7月20日,正在“仁慈”號駐船見學的張劍,擔任演習模擬腹部槍擊傷員搶救手術主刀。在美方外科醫生、麻醉師等6名助手的配合下,張劍迅速完成模擬臟器腹腔探查、脾出血控制、污染處理、臨時關腹等步驟,被演練評估組一致評爲滿分。

與此同時,在和平方舟上,來自“仁慈”號醫院船的康復理療師勞拉·瑞貝爾,正在向中醫醫師付本升討教“幹針”在康復治療中的作用。

互派3批各6名醫務人員到對方的醫院船進行爲期10天的工作體驗,這是和平方舟與“仁慈”號深入交流的一種方式。

雲帆高張,晝夜星馳。和平方舟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海洋命運共同體的航道上,譜寫着一曲曲至真至誠的大愛之歌,收穫了一串串彌足珍貴的人間友誼。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21

華南農業大學原校長,中科院院士,著名水稻遺傳學家盧永根院士。他入黨70年來,始終堅守信念、甘於奉獻,教書育人,對黨和國家忠誠不渝、矢志奮鬥。中央宣傳部15日在北京向全社會宣傳發布盧永根的先進事蹟,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信念堅定,永葆初心。1949年8月9日,年輕的盧永根在香港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之後的日子裏,無論他是何身份,黨員的身份永遠高於一切,2020__年初,由於他長期住院,無法回單位參加黨支部活動,爲了能每月交黨費、每月過組織生活。他向組織申請,在醫院建立“盧永根院士病房臨時黨支部”。每月黨支部成員把黨和國家重要方針政策、科研最新動態帶到他的病牀前,他在病牀上堅持認真研究、學習。只有心中有信仰的人,腳下才會有力量。我們都應該學習盧永根院士的精神,向榜樣看齊,把對黨的忠誠植入靈魂,永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安於清貧,甘於奉獻。20__年3月21日,盧永根及夫人徐雪賓捐贈畢生積蓄合計880萬餘元給華南農業大學,成立“盧永根·徐雪賓教育基金”。他們不但把錢捐給華南農業大學,還把身體捐給醫學事業。但是盧永根夫婦家中使用的都是老式傢俱,幾乎沒有值錢的電器。簡易的家當已經陪伴了他們半個多世紀。在入院治療前,年過八旬的盧永根夫婦家裏沒有全職保姆,都是自己打飯或做飯。捐贈時的慷慨與盧永根平時生活的節儉形成鮮明對照。我們要以盧永根院士爲榜樣,心懷家國,安於清貧,無私奉獻,爲黨和國家的事業貢獻一生。

專注科研,教書育人。盧永根長期從事作物遺傳學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水稻遺傳資源、雄性不育性與親和性等方面的遺傳研究,取得了很大成就。他堅持雙休日和假期照常工作,對於留學的學生,他都會找他們談心,告訴他們學成之後要回到祖國,爲建設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祖國故,兩者皆可拋。”是他對青年學生的告誡。他說,一名真正的科學家,必須是一名忠誠的愛國主義者,要把國家和人民的需要作爲自己工作的動力。幾十年來他一直初心不改,教書育人,這樣的精神和情懷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盧永根一生永葆初心,不慕名利,用赤誠之心耕耘祖國大地。他安於清貧,無私奉獻,默默育得青禾,讓蒼生飽暖。他專注科研,教書育人,爲中華留下了綿延不絕的教育啓迪。他雖然走了,但是他可貴的精神卻永遠激勵我們前進!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22

孫景坤同志的先進事蹟被廣泛宣傳報道後,在全社會引起熱烈反響。廣大幹部羣衆和部隊官兵認爲,孫景坤、徐振明同志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老戰士的傑出代表,是永葆革命本色的抗美援朝老英雄。要尊崇英雄,關愛楷模,學習抗美援朝老英雄的崇高精神風範,立足本職奮鬥,積極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披荊斬棘、奮勇前進,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創造新的歷史偉業。

長春中醫藥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於瑤說:“徐振明同志轉業後選擇爲楊靖宇將軍守陵,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信仰和忠誠。”吉林省教育廳思政處幹部張天一說,作爲徐振明同志的家鄉人,要深入開展向徐振明同志學習的活動。

吉林省白山軍分區政治部原副主任畢緒增說:“作爲一名退休幹部,要以孫景坤老人爲榜樣,不忘初心,發揮餘熱。”“孫景坤同志甘於奉獻、甘於清貧、艱苦奮鬥,始終保持了共產黨人的本色。”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圖木舒克市黨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建波表示。

學習時代楷模劉永坦優秀事蹟心得 篇23

張桂梅:當我有病的時候,父老鄉親救了我,他們給我捐款,讓我治病,到現在我都忘記不了的。

張桂梅感恩當地百姓的雪中送炭,她下決心辦一所專門招收貧困家庭女孩的高中,徹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張桂梅:只要你國中畢業了,不管你有錢沒錢,你能來讀,咱們上大學,因爲她走過高中這一段過程,把她人生觀什麼給她樹立好,她上到大學裏面,她就知道到底自己怎麼做。

20__年,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開學了。山區條件艱苦,資金不夠、生源沒保障等問題讓一些教職工對辦學開始動搖。一年間,17名教職工走得只剩下8名。其中有6名是共產黨員。張桂梅就把6名黨員教師集中起來,重溫了入黨誓詞。

張桂梅:我眼前一下就亮了,我就在想,共產黨員這個時候是不能垮的,我們有6個黨員,開會,我就說,我們6個黨員集中起來,我說我們怎麼辦。

建校12年來,張桂梅常年堅持家訪,行程11萬多公里,覆蓋1600餘學生家庭。貧困生呂娜父親患肺癌去世,家中一貧如洗,張桂梅就多方聯繫爲她尋求幫助。第二年,呂娜順利考入了大學。

呂娜:我們女高的校訓就是剛強、勤勉、寬厚、慈惠、質樸,大學聯考的時候就考了611分,不想辜負張老師和大家的期望。

建校以來,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先後將20__多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個家庭因此脫貧,連續9年大學聯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

儘管生活拮据,張桂梅卻把所獲得的獎金、捐款以及大部分工資共100餘萬元全部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她說,我的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的,我奉獻給黨和人民的還遠遠不夠。

張桂梅:我每天早晨是怎麼起來的?痛得我簡直是腳都不敢着地的。我跟學生說了,我會好好地活着,陪着她們,不管這個藥有多苦吧,也不管這個針有多長,我打吧,我接受這個治療,好好地陪着她們。

人生如燭照亮未來。張桂梅二十四年如一日,向山區女孩敞開教育大門,用知識、愛與堅持點亮她們的人生夢想。她用行動詮釋了一名優秀人民教師的偉大,用堅守書寫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