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論文創作講座心得體會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7W

很久沒聽過專題講座,也很久沒聽過自己感覺實用的講座。但胡博士的講座,讓我對教學論文有了一點的希望和興趣。胡博士的確從我們一線老師的實際情況着手,分析我們對論文恐懼的原因,步步化解我們心理的疙瘩,在重建我們信心的同時,也提了許多有效的建議和方法,很值得我們借鑑學習。(說句題外話,我注意到了胡博士在說寫論文之前說了一句:暫且我們不討論是不是有必要人人都要寫論文。)

聽論文創作講座心得體會大綱

首先,是心態態度。我們有了研究的心思,就會時刻有反省和關注的觸角,這時候選定領域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但是自己也有這樣的感受,我們再怎麼關注和研究,也不如領域裏的專家教授點破來的快,畢竟人家是專門做研究的。每次我們教研員去開會回來,都會說些開會的資訊,或是市教研員做點評時,即便很零碎的熱點,但對我們來說,也有不少的啓發,有時真有“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受。話說回來,所有的研究還是必須源於自身的意願,這樣的態度,纔會是在做研究,寫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所以端正了態度,我們就會有研究的動力和方向。<蓮山 課件>

其次,弄懂論文的“規則”。在胡博士的講解下,對優秀論文的共同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其實也是對寫論文的“規則”有了瞭解。個人很喜歡胡博士提煉的這幾個特徵: 標題清晰:直達主題,凝鍊特色;解決問題:言之有物,針對問題,解決問題;要明確:做好框架,不要“骨質疏鬆”;術語專業:分清場合,體現專業素養、研究素養;言之有據:用“量化數據+定性案例”支撐結論;呈現有法:巧用圖示、文體、文風;詳略得當:突出重點,不要簡單堆積;觀點創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文獻規範:文獻要標註、規範、正確;格式工整:細節決定成敗,界面也是生產力。這幾條下來,一篇優秀的論文差不多就可以誕生了。加上規範的標點和格式,規範性,成品就出來了。

最後,“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是胡博士說的,我覺得好文章不但是改出來的,關鍵還是寫出來的。不動筆,所有的話都停留在口頭上。不管多麼深厚的知識和情感,沒有行動,還是沒有文章出來的。即使有個很差勁的雛形,不斷地修改,還是可以化腐朽成神奇。我個人就是很怕動筆,提筆就有諸多的擔心,所以總沒有文章。

總之,胡博士這次實用簡潔的講座,給我們不再單是聽完激動,是會後能行動的收穫,最重要的,是希望還能有優秀的論文出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