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3W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1

澳門迴歸祖國__年,“一國兩制”實踐積極推進,發展日新月異,成就舉世矚目。習近平去年會見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__週年訪問團的重要講話,表達了對澳門的殷切希望,爲澳門在新時代國家改革開放中實現更好發展擘畫出新的宏偉藍圖。在國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對外開放的大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建設等爲澳門提供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澳門要以變革創新求優勢,以變革創新求機遇,以變革創新求發展。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精選14篇)

澳門__年的發展彰顯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性和巨大生命力。一定要先奠定好“一國”的概念。“一國”是前提,不能不講“一國”,只講“兩制”。“一國兩制”是能夠走得遠、做得好的。

澳門有良好政治經濟環境、完善的法律體系、優良的營商環境。但是,要在好的形勢下看到自身發展的短板。澳門目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產業結構單一,博彩業“一業獨大”。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經濟活力的區域之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澳門需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契機,促進經濟多元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爲澳門未來發展帶來的機遇前所未有,大灣區地域廣闊、人力資源豐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爲澳門居民帶來更便捷的交通往來、更多元的人文環境、更優質的生活條件,爲澳門適度多元化發展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廣闊的空間、更持久的動力,爲澳門建設成爲國際先進水平的城市提供了更強大的支撐,爲澳門未來__年再創濠江奇蹟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可能。

正如習近平所言,新時代中國青年處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時期,既面臨着難得的建功立業的人生際遇,也面臨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時代使命。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2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對澳門來說,要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健康可持續發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必然的選擇。20__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印發。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和“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定位,將爲澳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

圍繞“一中心”建設,澳門已經組成了《促進澳門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聯盟》,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教育培訓基地的構建工作。圍繞“一平臺”建設,澳門可利用國家對澳門建設葡語系國家人民幣清算中心的支持,發揮澳門在稅務、法律和資金等方面的巨大優勢,協助內地企業拓展葡語國家市場及葡語國家企業進入內地市場,促進中葡經貿雙向合作。

把握新時代新機遇,背靠祖國,放眼世界,積極助力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化與內地省區市的互利合作,開拓澳門產業多元發展的新天地,“多彩”的澳門未來可期。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3

澳門迴歸不易,澳門迴歸__年能實現持續繁榮穩定更不易。迴歸__年,“一國兩制”之所以能在澳門取得重大成功,歸根結底是因爲與祖國統一是多少年來澳門之人心所向。雖然被殖民者竊據數百年,澳門卻始終與祖國血脈相連。這不僅體現在“澳門”一名即來源於媽祖,更有《七子之歌》的深情吟唱,“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人心思歸,是澳門得以迴歸祖國的動力,同時也是__年來“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基礎。

由於特殊地緣位置和歷史背景,在迴歸之前,澳門已屬發達經濟體,但當時經濟社會發展曾陷入困局。而回歸之後,澳門更是藉助“一國之利,兩制之便”的制度優勢,__年來與祖國內地持續融合發展,非但走出困局,還使自身繁榮更上層樓。

數據顯示,澳門本地生產總值從1999年的519億元增至20__年的4447億元,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人均GDP也由1999年的12萬元躍升至20__年的67萬元,位列世界前茅;其人類發展指數爲0.909,更是屬於極高範疇。可以說,無論經濟還是民生,澳門均在迴歸之後取得了巨大成就,幼有所育、老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的美好生活,已成澳門民生現實。

迴歸__年,澳門的繁榮離不開中央政府的支持。這種支持既表現在政治上,也表現在經濟上。__年來,中央政府全力支持澳門居民在基本法框架下充分行使政治權利,使澳門同胞充分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經濟上的支持更數不勝數,“十二五”“十三五”規劃中,也都有專章闡述支持香港、澳門發展的重大舉措。

而澳門自身也充分認識到,與祖國融合發展,是實現其持續繁榮穩定的保障。無論是“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發展定位,還是對“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積極參與,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和各界人士都將之視爲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澳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與深度融入到祖國的大發展之中,其發展也已經成爲國家發展戰略的一部分。

澳人自治自強伴着祖國大力支持,政治穩定與經濟繁榮相互促進,纔有今天濠江流彩、蓮花綻放的澳門盛景。第一個__年之後,澳門還有更長的路要走,但無論走多遠,澳門都是中國的兒子,中國離不開澳門,澳門的未來也離不開中國。澳門持續繁榮的背後,是一個穩定發展、持續繁榮的祖國。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4

澳門基本法起草歷時__年多,經歷三個諮詢、修改階段。期間,由90名澳門社會各界人士組成的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共收集意見書840多份,包括具體意見和建議3380多條。起草歷程表明,基本法體現澳門廣大居民的心願,具備廣受認同、堅實可靠的羣衆基礎,其能夠成功實施必然在情理之中。

每年的國家憲法日、澳門基本法頒佈和實施紀念日,澳門基本法推廣協會、特區政府法務局、民政總署及教育暨青年局等部門都要舉辦系列活動,以學術研討會、培訓課程、法律問題比賽、校園推廣計劃等多渠道、多方位宣傳憲法和基本法。

如今,對澳門人來說,基本法已是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行爲準則。迴歸以來,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依據基本法推動制定了627部行政法規,僅中級和終審法院就審理涉及解釋和適用基本法條文的案件近300宗,內容涉及澳門居民基本權利、土地及私有財產權保護、永久居民身份、居留許可、房屋津貼等等。

特別是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澳門持續完善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體系。20__年2月25日,根據澳門基本法第23條制定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在立法會上獲高票審議通過。這既是全面貫徹落實基本法的必要舉措,又填補了澳門特區在相關法律方面的空白,確保了澳門特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人心穩,社會才能穩。從過去爲澳門平穩過渡提供信心保障,到現在深入人心,愛國愛澳薪火相傳。正如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所說,實踐充分證明,基本法是澳門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的堅實法律保障,是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保障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定海神針”。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5

澳門迴歸祖國__年,彈指一揮間。20__年是特別的一年,皆因同時迎來新中國成立__週年、中葡建交__週年、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及政府換屆之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亦出臺一段日子,連串大事喜事緊接而至。筆者相信在此關鍵之年,社會各界務必團結一心,繼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共同建設我們更美好的家園,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助力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

20__年是重要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特區政府能積極引領廣大居民,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爲指引,堅持整體社會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耕“一中心”和“一平臺”的定位,感恩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厚愛、關愛。

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筆者提出四點希望。

一、希望參考“中國心·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啓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羣中,料必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創建。

四、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爲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說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6

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結合實際,採取適當方式組織黨員幹部參觀“偉大曆程 輝煌成就――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3週年大型成就展”及網上展館。

黨員幹部通過電腦或手機進入成就展網上展館,就可以詳細瞭解展覽內容,獲得沉浸式、漫遊式的觀展體驗,身臨其境感受新中國成立73週年來的偉大曆程和輝煌成就。新中國70年輝煌成就,必然更加堅定黨員幹部黨的領導、改革開放、使命擔當信心。

70年輝煌成就更加堅定黨的領導信心。70年來,中國經濟實力顯著進步、綜合國力不斷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中華民族徹底改變了近代以後100多年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性飛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取得的。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黨的領導是70年來輝煌成就的根本保證。黨員幹部要通過成就展,更加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在黨的指導引領下開創國家和民族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70年輝煌成就更加堅定改革開放信心。從一窮二白、百廢待興,到經濟總量超90萬億元、成爲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1952年我國的GDP是679億元,到20__年GDP突破90萬億元大關,絕對值比1952年增長了約1325倍;從以農業居主導地位,到依靠三次產業共同帶動,三次產業內部結構調整優化,新中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中國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創造了“當驚世界殊”的輝煌成就。70年的發展圖卷波瀾壯闊,40年來的改革之歌鏗鏘有力,這些輝煌成就更加堅定改革開放信心。新時代的中國將持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的中國奇蹟。

70年輝煌成就更加堅定使命擔當信心。70年砥礪奮進,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無論是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還是在世界歷史上,這都是一部感天動地的奮鬥史詩。輝煌成就振奮人心,鼓舞幹勁。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廣大黨員幹部要把參觀成就展激發出的愛國熱情,轉化爲“70年後再出發,而今邁步從頭越”的新時代使命擔當,轉化爲立足崗位、發奮工作的實際行動,轉化爲攻堅克難、幹事創業的實際成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形成不懈奮鬥、團結奮鬥的生動局面,把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浩蕩東風今又起,築夢偉業正當時。廣大黨員幹部要通過認真參觀國慶73週年大型成就展,加深對新中國成立70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的切身感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增進砥礪前行的動力,以新姿態揚帆新時代,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7

1999年12月20日,在香港迴歸900天后,澳門順利迴歸祖國懷抱。從分離於外的“遊子”到迴歸祖國成立特區,從博彩業“一家獨大”到制定五年規劃、推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澳門,這個幾百年前的小漁村,伴隨着改革開放的戰略步伐,成長、鉅變,演繹滄海變桑田。

媽港並非我本名,漂泊無改祖國情。

一朝慈母離兒聚,再續堂堂盛世聲。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1999年12月20日零時,當五星紅旗在澳門夜空高高飄揚的那一刻,《七子之歌》的旋律響徹神州大地,離散400多年的遊子——澳門,正式跨入了“一國兩制”、“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新時代。

澳門作爲中國最後一塊外國作爲殖民地的地區,迴歸的意義不言而喻。1999年12月19日下午5時許,葡萄牙國旗最後一次從澳門總督府大樓降落,中國駐澳門部隊,跨過了珠江拱北海關管理線,正式踏入澳門土地;第二天,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何厚鏵臨時辦公室所在地——大豐銀行大樓升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特區區旗;《澳門日報》於凌晨1點搶發了第一份迴歸報道號外;街頭的澳門警察,全部佩戴了澳門特區新警徽和新帽徽,取代了原先帶有葡萄牙色彩的舊警徽。

那一天也預示着長達14年半的“港澳過渡時期”和西方國家統治亞洲的漫長日子完全終結,絕大部分澳門華人終於享有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驕傲身份,無數個澳門人在內地與澳門的史冊中大筆揮墨,在改革開放的紅利中砥礪前行。首家“三來一補”的合資企業、首家合資酒店、首家合作客運汽車公司等項目都能看到澳門人的身影。

香港《文匯報》文章指出,迴歸以來,澳門這塊“彈丸之地”,不論是經濟總量、財政收入、生產總值或人均 GDP 均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從迴歸前的連續4年負增長,到迴歸後的連年跨越式增長。記者從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獲悉,1999年澳門本地生產總值爲472.87億澳門元,到20__年本地生產總值已達4135億澳門元,增長將近10倍;20__年,澳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財政收入增長超過9倍,社會保障支出增長超過了13倍,失業率逐年下降至1.7%。如今,澳門人均GDP位列亞洲第二、世界第四;人均壽命高居世界經濟體第二位。

在一國兩制的構想下,澳門“滄海”變“桑田”,從中葡文藝小城搖身一變成世界旅遊城市,珠海與澳門也正在朝“同城化”發展趨勢邁進,形成人員跨地居住、生活、學習的交流現狀,成長爲珠三角地區一朵“盛世蓮花”。19年來,澳門的成績可圈可點,治安好了、口袋有錢了、生活幸福感提升了。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指出,20__年是新中國成立73週年,也是澳門迴歸祖國23週年,特區政府要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努力實現“堅持穩定發展大局,優先民生工程,強調經濟社會均衡發展”的施政目標。

20年來,內地與澳門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是前所未有的,已經形成互利互惠、合作共贏、密不可分的經貿格局,內地是澳門最大的貿易伙伴,澳門也是內地利用外資和出口的重要管道。“政府惠澳政策包括就業、學習和生活,特別是青年一代,更能把握機遇,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表示,中國的改革開放,讓澳門獲得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也爲澳門發展擴展了空間,令澳門成爲改革開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崔世安深信,面向未來,澳門將積極把握“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重大機遇,搭乘國家發展的快車,按照國家所需、澳門所長的定位,爲國家改革開放再出發繼續貢獻澳門的力量,推動“一國兩制”事業再上新臺階。

崔世安最後表示,祖國好,澳門更好,祖國是澳門堅強的後盾。要堅決承擔起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促進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神聖使命。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8

十六世紀中葉,第一批葡萄牙人抵澳時,詢問居民當地的名稱,居民誤以爲指廟宇,答稱媽閣。葡萄牙人以其音而譯成MACAU,成爲澳門葡文名稱的由來。在後來的四百多年時間裏,東西文化一直在此地相互交融,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使澳門成爲一個獨特的城市。

“離家四百餘載,歸來仍是少年。”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後,澳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前,總是擔心家中被盜,現在不再擔心路遇黑幫火併;從前,澳門製造業已看不到發展希望,現在澳門博彩業爲他帶來新的發展生機;從前,親身骨肉也只能隔海相望,現在60%的遊客都來自中國大陸;目睹南中國海的百年滄桑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在通車首月,澳門口岸出入車輛便超過80萬人次。

曾幾何時,中國還飽受欺辱,任人宰割;而如今的中國,已經驕傲地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G20峯會在我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拉動了四十多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航空母艦成功起航。如今的中國,已在政治、經濟、科技方面舉得傲人成績;如今的中國,已有足夠的資本讓每個中國公民爲之自豪。如今的我們,可以響亮的拍着自己的胸脯和別人說“我,是一名中國人!”

歷史的書籍仍在不斷翻動着,復興中華民族的使命在古老的版圖上回蕩不息,讓我們更加努力拼搏,在未來的雄譜上寫出無愧於千秋萬代的新篇章吧!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9

轉眼之間,我加入中國共青團已經好多年了,作爲一名團員,我深刻的感受到我與其他羣衆的不同。因爲自己作爲一名團員,就必須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不斷加強學習,完善自己,不斷要求進步,向黨組織靠攏。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自成立23週年以來,100年櫛風沐雨,共青團始終堅定不移跟黨走,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共青團不斷髮展壯大,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青年,爲黨培養、輸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和工作骨幹,它是青年鍛鍊成長的大熔爐。

青春是什麼,青春是一往無前的勇敢,是奏響生命的樂章,是堅定不移的信仰,點亮生命的榮光。青年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夢想。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我們明確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這中國共青團23週年誕辰,我們也應拿出最好的狀態和最高的熱情,爲中國共青團慶生。

100載春華秋實,100載砥礪前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團員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爲中華之崛起而奮發圖強。今年是我們共產主義青年團建團100週年,作爲一名青年,我一直在爲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不錯的,我們應該珍惜這一段短暫的時光,努力奮鬥,彰顯時代風采,使青春時光變得充實,快樂。作爲一箇中國人,我更堅信,我的夢想應該與祖國的夢想結合起來,才能體現人生的價值,我的青春與祖國同在,才能無怨無悔。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10

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彈指一揮間。20__年是特別的一年,皆因同時迎來新中國成立73週年、中葡建交23週年、第五任行政長官選舉及政府換屆之年,《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亦出臺一段日子,連串大事喜事緊接而至。筆者相信在此關鍵之年,社會各界務必團結一心,繼續弘揚愛國愛澳優良傳統,共同建設我們更美好的家園,推動各項事業取得新的進展,助力推進“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

官民共迎回歸大事

執筆之時已是五月中,距離迴歸23週年慶典大日子不遠,相信中央有關方面乃至特區政府、社會各界,都密鑼緊鼓地開展籌備工作。全國政協新聞發言人郭衛民今年三月在全國“兩會”期間,特別談到今年是澳門迴歸祖國二十年,表示“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的方針,在澳門得到全面貫徹和落實,在中央政府大力支持和澳門特區政府、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澳門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居民安居樂業,多元文化得到很好的發展。透露中央層面和澳門特區政府將舉辦一系列的活動,隆重慶祝這件盛事、喜事,令人歡欣鼓舞。

筆者作爲這一代的澳門人,對當下乃至未來的社會感到樂觀,澳門始終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能夠迴歸祖國的懷抱,見證實踐“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社會欣欣向榮,經濟變得更好,一切得來不易,應倍加珍惜。隨着大灣區規劃發展綱要的出臺,區域合作將是未來大勢所趨,希望廣大青年朋友抓緊機遇,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實踐自我,開創另一番事業。

20__年是重要的一年、不平凡的一年,特區政府能積極引領廣大居民,繼續以十九大精神爲指引,堅持整體社會穩中求進的總基調,深耕“一中心”和“一平臺”的定位,感恩中央政府對澳門的厚愛、關愛。

迎來翻天覆地變化

說實在,澳門迴歸祖國近二十年,經濟騰飛,城區高速發展,特別是特區的生產總值、財政收入、居民收入中位數等皆有明顯的進步。迴歸多年以來,高等教育、非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很多民生問題亦相繼浮現。行政長官崔世安去年十一月發表其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提到“加碼”派錢,重申政府持續聚焦民生改善,加大力度完善社保體系、住屋、教育、醫療、人才培養五大長效機制,尤其增強愛國愛澳教育,深化青年工作,強化法治建設,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推進維護國家安全相關配套立法。並多番強調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進行。

時至今天,博彩業一業獨大的格局仍難以轉變,導致澳門在經濟結構多元化的探索之路上屢屢碰壁,出現不少困難,未來希望能在區域合作中加快要素流通,切實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且在今後的一段日子裡,官民可以更多方式,並以不同渠道,努力講好“澳門故事”、“中國故事”。

在城市治理方面,筆者長期關注特區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的轉變與自我提升。很希望能在現有基礎上,更好地簡化行政架構,積極引入頂層設計、貫徹落實推進五年發展規劃等,大力改變澳門法律制度滯後的困局,有所突破。

青年應提升競爭力

當下來看,澳門正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格局,本澳青年一輩有必要時刻提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將自身與澳門乃至國家的發展緊密結合,尋找更大展示舞臺,不妨在大灣區以至各先進省市等展示所長,舒展抱負與理想。

說實在,筆者不希望政府“交功課”式處理各項民生問題,畢竟民生無小事,處理不好的話,分分鐘衍生更多社會問題,必須高度重視。另方面,澳門人辦好澳門自己的事,塑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真實樣板,全面推進國家統一大業早日實現。

活在當下,尤其生活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的澳門,理應珍惜、感恩,繼而奮發圖強,有所作爲。筆者作爲廣東省僑聯常委,時刻銘記“僑”的角色與功能,高度關注青年成長,希望他們有“飲水不忘掘井人”之心,不可安於逸樂,要懂得居安思危,多出外闖闖,開闊視野,抓緊時代賦予的機遇,搭上祖國發展快車,融入國家,走向世界。喜見港珠澳大橋開通一段日子以來,廣獲讚譽,因有利澳門更好地融入灣區,便利居民赴灣區工作、學習及交流,開了個好頭。在此良好勢頭下,廣大青年人未來還有必要多支持參與社會建設,努力促進經濟發展,不斷學習歷史,加強認識國家和澳門的過去。展望將來,認知到眼前的幸福,來之不易。

善用灣區政策機遇

同時,青年人可理性地向政府反映意見,表達訴求。作出批評是很正常的,也是必須的。筆者鼓勵以澳門主人翁的心態建言獻策,以促進澳門長遠發展爲主調。青年人絕對要關心國家、特區和社會,不可過於計較得失,眼光要放遠些,人生纔會有更大的進步,豁然開朗。

有本澳主流報章報道指出,自從《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出臺後,可爲澳門多元發展提供新的契機,也爲本地居民工作、創業、生活提供更多選擇和便利。現實角度看,多方理想創造融入大灣區就業及生活的有利條件,纔是重中之重。其中,本地居民未來能否在灣區各市享有基本醫療保障,備受各方關注。如可以享有醫保,會爲灣區生活尤其長居內地的澳門老一輩居民提供莫大便利。行政長官近日透露,正努力構思爲在廣東省生活並已申領內地居住證居民購買保險,作爲居於廣東的基本醫療保障,爲長遠理想生活邁開關鍵的一大步。

當下一代,應加深對近代史的瞭解,認知中國不平凡的復興之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綜合國力不斷加強,發展成就得來不易,要知道澳門一直參與支持改革開放,從不缺席,既是參與者,也是見證者。20__年剛好迎來改革開放23週年,中央特別安排“香港澳門各界慶祝國家改革開放23週年訪問團”赴京,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會見了訪問團並發表重要講話,充分體現國家對港澳特區的高度重視和深切關懷,赴京的澳門各界人士深受鼓舞,自覺必須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時刻把握講話精神實質,深刻領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的戰略部署。

筆者深信,隨着多方的共同努力,未來的大灣區會是一個制度相融、產業相依、設施相通、人心相凝、高度聚合的區域性經濟共同體、文化共同體,是理想的共同生活圈。長遠要達至這美好的願景,官民都應解放思想,打破傳統思維困局與行政地域的限制,創新思路,前瞻未來,有意識地從大灣區整體建設和發展出發,選擇更佳路徑,探索全新的合作模式與方向。

社會民生問題複雜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澳門中聯辦主任傅自應一針見血地指出,要使澳門在“一國兩制”的實踐中走得更穩、走得更好,必須注意五方面問題。尤其強調要有效改善民生,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事實上,澳門迴歸近二十年,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同時,很多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需要有序解決。包括加快內港擋潮閘,近年先後經歷了強颱風“天鴿”、“山竹”襲澳,很多基建設施被破壞,由於水淹情況較以往颱風來襲影響更嚴重,故儘快打造內港擋潮閘,而且興建一定的高度最爲迫切,共同強化防災減災力度。

儘快啓用粵澳新通道、輕軌等重大民生基建,也是居民期待已久。妥善解決都市更新、房價高企、交通擁堵等熱點民生事務,不容再遲,尤其處理好閒置土地,更是重中之重。值得一提的是,澳門迴歸近二十年,中央先後給予澳門多項惠民措施,協助澳門人解決在內地工作、生活、教育、養老、醫療、住房、交通等國民同等待遇,旨爲更好引領澳門居民融入灣區,共建灣區優質生活圈,同時增強澳門人的歸屬感、認同感。

四點希望融入灣區

對於未來如何更好地融入灣區?筆者提出四點希望。一是希望參考“中國心 · 粵澳情”活動模式,推出灣區情繫列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讓澳門當代青年學生進一步走進灣區,瞭解政策,做好各方準備。“中國心 · 粵澳情”是筆者早年首創的活動,如今已交由相關青年組織策劃,多年來成功地吸引不少青年學子前往廣東各地參訪,啓益良多。在未來的大灣區城市羣中,料必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和互補空間,希望廣大青年多參加不同活動,主動走進灣區各市,力促粵港澳青年交流、學習及互動,用好政策和優勢。

二是希望特區政府切實地於灣區各市,尤其澳門人較集中居住的城市設立諮詢機構,方便居民尤其青年瞭解相關政策,做好準備,更積極地參與祖國建設,融入國家大發展的快車道。

三是希望青年人時刻提升個人素養與競爭力,有居安思危的意識,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襟,把個人發展與國家命運連繫起來,肩負使命。正如有學者曾言,大灣區建設是泛珠合作以至粵港澳合作的延續和深化版。前期合作屬於優勢互補,各顯所長、各取所需、各有所得,而大灣區建設則是一個新區域共同體的創建。

四是希望澳門青年進一步增強愛國愛澳意識,提升家國情懷。在此前提上,青年人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畢竟國家安全並非空泛的概念,諸如政治、國土、軍事、經濟、文化、社會、科技、網絡、生態等具體內容涵蓋其中,青年人必須弄通弄懂。安邦定國,人人有責,青年更是責無旁貸,必須時刻培養和發揚好愛國愛澳的精神,與社會各界一道推進這方面的工作。

總的而言,筆者作爲僑界的一份子,未來將繼續努力以“僑”搭橋,善用僑智與僑力,推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發展,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引領僑界融入大灣區發展大局之中。同時爲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民族夢”,說好中國故事、澳門故事、灣區故事,作出新的貢獻。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11

在今後的生活中,我們要吃苦耐勞,積極進取,不斷完善自我,面對未來,我們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面對誤解,要有一顆寬容善待的心;面對困難,要有一顆堅定不移的心。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盡心盡力爲班級、學校做貢獻,熱愛團組織,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自覺遵守校紀校規,做事一絲不苟,力爭做到社會所需的優秀共青團員。

同學們,當你們告別那天真的少年時代,走向青春的門檻的時候,那閃耀着金芒的團旗正向你招展。我們堅信,只要我們樹立堅定的信念,保持堅毅的恆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那麼,我們的目標一定會到達,我們就會無愧於我們的祖國,無愧於我們的時代!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跟你們一樣是格外的激動。是的,共青團是我們廣大中學生十分嚮往的組織。她爲我們展示了更高的人生理想和瑰麗的精神世界。同學們都盼望着能早日加入共青團,並付諸於實際的行動。今天,你們經過班級的層層篩選,上級團委的考察,終於成爲了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入團應該是團員同學嶄新的起點,而不是奮鬥的終點,人生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目標等着我們去實現。今後,我們應更加努力的做到一名團員該做的,承擔一名團員該承擔的責任,爲更多的同學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並以此爲榮,帶動其他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學共同進步。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12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的首都北京將沙漠化,新疆也颳起了沙塵暴,鄭州冬天下雪也也不過幾次

同學們,地球上的樹木不斷減少,垃圾、化學元素、廢水廢氣斷增多,不斷的破壞着生態平衡,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環境,如果我們再不保護的話,恐怕人類將來的生存就困難了。而現實生活中,在我們的身邊就存在着浪費水電,破壞生態環境的事情。我想,我們應該從我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首先,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春暖花開的時候種一棵樹。因爲樹木能吸收二氧化碳,還能“抓”住土地,不讓水土流失,而且樹木多了還能防洪呢!

其次,不亂扔垃圾。我們可以用籃子代替塑料袋,用過的塑料袋可以再裝垃圾,這樣可以減少白色垃圾,因爲白色垃圾對大自然的污染很大,它在土地裏一萬年纔會氧化。

然後,少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因爲它們都是用紙、木材和 料做成的,需要砍伐樹木、 料又污染環境。

最後,要節約用水。洗臉、洗澡水可以拖地、沖廁所、澆花,水龍頭用的時間開的小一點,不用的時候擰緊。

如果我們每一個人不光自己去做了,又督促身邊的人也這樣做,集少成多,每個人種一棵樹,那地球將變成綠洲;每個人少用節約一張紙,一雙一次性筷子和杯子,那地球上將多一片森林;每個人節約一滴水,那地球上將多一條大河.讓我們行動起來吧!從我們自己做起,以自己的行動影響着身邊的人,爲我們的地球變成鳥語花香的世外桃源面行動!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13

共青團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羣衆組織,時時刻刻爲我們青年指引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在團組織的耐心教育和細心呵護下茁壯成長,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奮鬥。作爲一名團員,我們應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同時也感到身上寄託着團的希望,揹負着團的重任。我們應時刻牢記自己是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是先進青年的代表,是身邊同學的榜樣。爲此,我們應努力爭做一名合格的、優秀的共青團員,永遠保持共青團員的光榮稱號!

此時此刻我的心情跟你們一樣是格外的激動。是的,共青團是我們廣大中學生十分嚮往的組織。她爲我們展示了更高的人生理想和瑰麗的精神世界。同學們都盼望着能早日加入共青團,並付諸於實際的行動。今天,你們經過班級的層層篩選,上級團委的考察,終於成爲了一名光榮的共青團員。入團應該是團員同學嶄新的起點,而不是奮鬥的終點,人生的道路上還有很多目標等着我們去實現。今後,我們應更加努力的做到一名團員該做的,承擔一名團員該承擔的責任,爲更多的同學起到模範帶頭作用,並以此爲榮,帶動其他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學共同進步。

迎接澳門迴歸23週年心得感想 篇14

共青團員是團的細胞,團組織的主體,開展“一學一做”教育實踐,是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要成爲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我認爲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講理想,做一個仰望天空的人

周恩來總理曾說過:“理想是需要的,是我們前進的方向,現實有理想的指導纔有前途。”一個人無慾無求,安於現狀的人,是永遠也不會進步的。當我們有了理想,有了追求,我們便有了前進的方向。

講理想,要求我們要有目標,並要爲這個目標努力奮鬥!

二、立潮頭,做一個敢於擔當的人

在21世紀這個充滿挑戰與機遇的年代,身爲團員的我們站在時代的潮頭,因此,我們要勇於挑起自身的責任,有擔當。更要牢固樹立安全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幹好本職工作。

立潮頭,要求我們關鍵時刻,稚嫩的肩上也能挑起重擔!

三、不保守,做一個緊跟時代的人

時代在發展,我們也要不斷進步,不斷吸收新的知識。不保守,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意味着我們可以搞標新立異,我們要有自己的個性,在保持個性的同時,還要保持一名團員應有的行爲,應有的精神。嚴守紀律,勤奮學習,積極工作。

不保守,要求我們面對新事物,要用創新精神來洗滌心靈!

四、肯付出,做一個甘於奉獻的人

世界上沒有不付出,就可以收穫的人。要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就必須學會付出,無數革命先輩們在爲了祖國的解放與發展建設中流過汗,流過血,獻出生命。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我們作爲繼承人,要將自己的青春與熱血,辛勤的汗水撒遍千里鐵道線上的每一個角落。

肯付出,要求我們對待工作,要將奉獻的精神發揚光大!

要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歸納出來主要就是有理想,敢擔當,不保守,肯付出這四點。前方的路不再遙遠,讓我做一名合格的共青團員,優秀的共青團員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