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老有所依》有感

來源:瑞文範文網 9.44K

已過不惑的我雖也感受到上有老、下有小的艱辛,但因孩子尚在讀書,父母身體還算可以,這種艱辛僅僅停留在父母生病需要陪護時,至於父母的養老問題還從未有過困擾和糾結。而電視劇《老有所依》透過一些生活瑣事,講述了三個不同生活背景卻又同樣面臨養老困惑的三個家庭的生活百態,進而折射出養老困局,將父母養老問題提到了生活日程上來。劇情反映的是80後獨生子女如何面對父母的養老問題的普遍困惑,也通過江木蘭夫婦體現了堅韌樂觀的當代精神,看後令人回味。

觀《老有所依》有感

“作媽”方瓊 劇中方瓊的“作”給不少青年觀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世人眼裏子女孝順、衣食無憂的方媽本應快樂地享受幸福的晚年,可她偏偏愛“折騰。”爲證實自己懷疑小保姆偷家裏饅頭的猜測,一口氣蒸了50個饅頭;爲證實女婿與小保姆有染,偷偷盯梢,還在鄰里間大肆誹謗、詆譭;爲證實外孫女的“不孝”,不惜與孫親家大動干戈;爲證實女兒的孝心,從頭至尾地拍片、檢查,還無理地提出換家醫院再做更細緻地檢查,她的霸道徹底惹火了女兒,“誰有病,誰忍着”。方媽不止在家“作”,在養老院也不省心,整天鬧得雞飛狗跳,別人不安心,她自己也不痛快,常常一肚子委屈。其實,她的種種“作”就是爲了引起女兒的注意,得到家人的重視。方媽是現代知識分子的代表,吃穿不愁,就是感到孤單寂寞、無依無靠,這讓我聯想到春晚上的小品“陪聊”,年邁的父母需要的不再是子女物質上的孝,更多的是子女時間上的孝和意願上的順,正如歌詞所寫“常回家看看,哪怕給爸爸捶捶後背揉揉肩……”

啃老餘淼 餘淼和田咪這對小夫妻雖然有着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但卻好高騖遠,總想憑藉自己的小聰明、小伎倆換取不勞而獲的幸福,他們對母親雅芝的啃和榨令人髮指。田咪時常利用餘淼的“癲癇”騙取雅芝的同情和憐憫,可他們像個總也填不滿的無底洞,做生意需要贊助、買房子需要交定金、養孫子需要嬰兒房……他們在啃老上可謂是絞盡腦汁,就連最後雅芝車禍後他們還要趁機大撈一筆。都說養育之恩大於天,當餘淼得知自己是母親的養子時不但不感恩,反而連同江家一塊啃——找工作、借錢,甚至把自己的母親推給江爸,自己則打起母親房產的小算盤。劇中田咪在桐城江叔家的鬧劇耐人尋味,既有對餘淼小夫妻厚顏無恥的鄙視,也有田咪報復江嬸帶來的快感,人在做,天在看,真是惡人自有惡人纏。現實生活中像餘淼這樣的子女不在少數,希望該劇的播出能給更多的餘淼、田咪一個警醒——讓他們明白天道酬勤、豐衣足食的道理。

模範夫妻劇中家庭溫馨、事業有成的江木蘭和呂希一心爲父母子女着想,應該算的上是一對模範夫妻。面對父母的漸漸老去,這對雙獨子女不得不一次次面對養老和事業之間的平衡問題。面對呂母的癱瘓,請保姆在情理之中,可劇中保姆的歹毒和劣性讓人歎爲觀止,並非是花錢就能照顧好父母。呂母爲了不影響兒子、兒媳的工作,面對保姆的種種劣習,她選擇了隱忍,直到保姆事件“東窗事發”,江父提出幫木蘭照顧呂母,癱瘓在牀、行動完全不能自理、吃喝拉撒全要靠人照顧,面對異性的親家,呂母的尷尬可想而知。儘管呂希面對母親的“不治療”採取的同意不夠人道,但卻讓呂母從心理上得到了徹底解脫,都說好死不如賴活着,但真的要到了呂母這般田地還真不如一了百了來得痛快。

慈母雅芝 對於餘淼的啃老和田咪的囂張,雅芝的慈愛與呵護是罪魁禍首。對於餘淼的癲癇,雅芝總持一種負罪感,總想讓自己盡最大努力多陪伴一些、多補償一些,她卻忽視了培養餘淼的自理和自信。前段時間報紙上報道的“玻璃男孩”李帥,22年裏骨折上百次,只有嘴巴和腦袋能動,但他沒有玻璃心。他憑藉自己的堅強和樂觀一路走來,開過網店、寫過27萬字的網絡小說、會彈吉他、彈鋼琴,喜歡旅遊,還攢錢買了微型單反相機,關鍵是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爲一名大學生。李帥爸爸的話令人深思“這22年來,與其說是我們支持李帥,不如說是他支撐着我們這個家,我們三口人相互扶持,堅持到今天。”與李父相比,雅芝用慈母的愛毀了餘淼的一生——養兒反而害了兒。

最後我還想說說江父的孝父之心、愛女之情。江父始終如一地贍養、孝敬自己的父親,也爲木蘭做出了榜樣,尤其是父親患了老年癡呆後,他更是對老人不離不棄。可當他得知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光明時,爲了不拖累木蘭,他竟然選擇了與癡呆父親一起迴歸大山,“人死不過是一了百了,可你了了,木蘭能了的了嗎?!”癡呆的爺爺總在關鍵時刻語不驚人死不休,是啊,如果江父的“願望”得逞,留給木蘭的將會是深深的自責和內疚,這遠比照顧二老的膽子重得多……

有關數據表明,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正在以每年超過3%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3億,幾乎每五個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我國正在跑步進入老齡化社會。“4+2+1”的家庭正面臨養老困局,估計以後孩子養老的壓力還會逐漸增大。贍養老人、養育孩子、人際交往、工作問題……這些會讓作爲中間力量的小夫妻分身乏術,養老院養老將會由養老趨勢變爲一種必然,真到那時,“常回家看看”將會變成一種奢侈。然,生老病死、周而復始是一種自然現象,誰也無法逃避,由此聯想到我們,給父母養老,我們準備好了嗎?我們的養老問題又該怎麼辦?爲了讓老有所依,我們在積累經濟實力的同時更應加強體能的鍛鍊,養老不能只依靠國家、依靠孩子,這個“依”更多的是依靠我們自己——樹立新型的養老觀,提前爲養老做準備,減少對子女的壓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