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最新】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7W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爲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採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守則規範。後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並改名爲《弟子規》。《弟子規》共有360句、1080個字,三字一句,兩句或四句連意,合轍押韻,朗朗上口;全篇先爲“總敘”,然後分爲“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衆、親仁、餘力學文”七個部分。“弟子”的意思比較多,北京弟子規教育培訓中心鄧衛東老師指出,“弟子”的意思也應該與時俱進:在家指孩子;在學校指學生;在公司指員工;在單位指下一級;在社會中,指公民。“規”就是規範,就是規矩,就是規則,就是規律。

學習弟子規心得體會【最新】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弟 次謹信 泛愛衆 而親人 有餘力 則學文……”從一年級,我們的班主任楊老師,就開始教我們《弟子規》通過學習《弟子規》一書,使我認識提高了。

每天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什麼時候應該做哪些事,不應該做哪些事,怎麼做好,人人都清楚。在學習《弟子規》的過程中,使我受益非淺。其中有些道理很簡單,但就是沒有真正去體會其中的道理。因爲在學習《弟子規》之後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規》增長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靈。書中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因小而不爲,良好的習慣都是從一點一滴做起的。

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對一個人的成長來說,是十分必要的。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只有這樣,這個社會才變成和諧的社會,這個世界才變成和諧的世界。做人要懂得感恩。對一個人而言,應該報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養育之恩,所以《弟子規》第一章就是《入則孝》感恩之心體現在一個“孝”字上,“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想一想這些都是我們做兒女的孝順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卻有很多沒有做到。

通過這次學習,希望自己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給操勞的父母幸福的生活。待人接物要懷着恭敬之心,爲人要謙虛。恭敬與謙虛是分不開的,沒有內在的謙虛很難做到對人恭敬。“滿招損 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雖然從小就念過許多這樣的名言警句,但我卻沒有意識到謙虛是一種品質。我對這些名言警句剛有領悟,這也是從現實生活中所體會到的心得。

從姥爺、爺爺得重病住院時候起,我看着疼我、愛我的爺爺、姥爺他們虛弱的身體被病魔折磨着,媽媽一天忙忙碌碌,很早起來給我和老人們做飯,還要送到醫院去,一直忙碌到晚上十點多,家裏、醫院、學校一天不知走多少遍路。

在我週末休息時,我一早便陪媽媽去醫院,照顧姥爺,給姥爺洗腳、洗臉、洗襪子、按摩、餵飯。回到家裏,幫媽媽切菜、煮飯,我這個人從小就愛挑食,又很倔強,媽媽說我又很自私的一個孩子。漸漸地變成一個有愛心、懂得關心、照顧別人了。我自己也感覺到爲別人付出也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這也是《弟子規》中的“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其實在生活中,再去品味弟子規,那是最有說服力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