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人文課程學習心得(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2K

護理人文課程學習心得 篇1

人文課程在醫學教育中擔負着培養醫學生思想品德的重要任務。優秀的醫學人才不僅需要較高的專業技術水平,更需要有飽含人文情感的人文素質,否則,就很難適應醫學的發展及社會對醫學人才的要求。因此,加強人文課程的建設,培養醫學生的人文素質,使他們成爲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是醫學教育發展的必然和需要。

護理人文課程學習心得(通用5篇)

近年來,江南大學醫藥學院護理學專業亦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改革和實踐,大膽嘗試了新的教育理論、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使人文素質教育從教育理念落實到教學實踐之中,亦使人文素質教育更具有成效。

筆者在護理專業人文課程的教學實踐中,運用體驗式學習的方法實施素質教育,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1體驗式教學及其優點體驗的一般含義是通過親身經歷和實踐認識周圍的事物,亦指經驗、由經驗獲得的知識或技術、經歷、閱歷等,尤指主體從自己的內心情感出發,主動積極地去感受生活、體驗生命及其價值。狄爾泰認爲體驗是生命存在的一種方式,是一種內在的、獨有的、發自內心的、和生命、生存相聯繫着的行爲,是對生命、對人生、對生活的感發和體悟。人文科學依賴於體驗、表達和理解的關係,只有當體驗、表達和理解的網絡隨處成爲一種特有的方法時,人文科學才真正存在[1-2]。

人文科學關注的是人的自我認識與意義等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是通過體驗獲得人的生活及其意義的理解。人在教學活動中獲得的感性、理性的知識,獲得的關於自然社會和自我的知識必須通過人的心理系統,包括認知系統和非認知系統的作用和影響內化爲自身心理結構的一部分,才能轉化爲素質。

護理人文課程學習心得 篇2

目的瞭解護理本科生學習護理專業性人文課程的現狀、學習特點,以進一步深化專業性人文課程教學改革。

方法自行設計問卷對412名護理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學習護理專業性人文課程的認知評價、課程學習的主要收穫、影響學習效果的主要因素、獲取護理人文知識的主要途徑等13條題目。

結果護理本科生學習護理專業性人文課程的認知評價一般;課程學習的主要收穫是提高文化修養、擴大知識面和加強道德修養;影響學習效果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師的相關水平與修養;目前獲取護理人文知識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護理專業性人文課程的學習。不同年級護生在課程學習的主要收穫、學習效果的影響因素以及獲取人文知識的途徑等方面的認識存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護理本科生已充分認識護理專業性人文課程的重要性,教學中應結合護理專業性人文課程的學習特點,採用多種實踐性強的教學方法和考覈方式,富有護理臨牀經驗的兼職教師應成爲護理專業性人文課程的骨幹教師,指導護生多渠道地獲取護理人文知識,以提高教學效果,發揮人文課程對護生人文素質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作用,使之通過課程學習獲得更大的收穫。

護理人文課程學習心得 篇3

通過在網絡上學習《人文課程》,對人文理念及實踐過程中的詮釋與應用有了簡單的瞭解,其對人文關懷與護理服務兩章節有着較爲深刻的觸動和感想,現將兩重點結合實際工作闡述以下觀點:

人文關懷的核心是以人爲本,護理實踐的核心是人,現代醫療服務強調以人和健康爲中心,關注人的價值和需求。建立以體現人文關懷爲核心的、滿足病人身心需要、以恢復健康爲目標的整體護理工作方式,是社會進步引發護理模式改革的必然結果。在現代護理事業中的探索和實踐,有助於優質護理服務質量的全面提高和持續改進,使人的健康知識不斷豐富,健康意識不斷增強,促進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

一、護理服務的人文關懷理念

護理工作中的人文關懷是把對人的關懷作爲一切護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 即以人爲本,重視人的因素, 承認人的價值和主體地位。護理服務的載體是患者, 即“以病人爲中心”。因此, 滿足患者的需要, 縮短就診時間, 及時、有效地治療, 儘量祛除患者身體的疾病是提升服務質量的出發點。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20xx 年全國護理工作會議上指出: 護理工作者必須以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 真正做到貼近患者、貼近臨牀、貼近社會。這些充分表明, 在開展以人爲本的優質護理服務實踐中, 要儘可能多地給予患者精神上的呵護、心理上的寬慰、行爲方式上的指導; 尊重和同情患者, 尋求與患者情感上的共鳴; 滿足患者的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在每一個護理環節中, 對患者始終融入關愛、尊重的服務理念, 通過訪視和以家人般的周到關愛, 與患者建立親情關係。

二、人文關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人文關懷護理就是人文精神在護理工作中的體現, 尊重每一位服務對象, 善待每一個生命,是人文關懷的首要因素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疏遠,人與自

然的隔閡都一步步加深了人的孤獨感和壓抑感,人的健康就需要有情感的疏導和宣泄。眼睛是心靈的窗, 對於病人,,不僅僅是給病人治好疾病,使病人重獲健康, 更重要的是要從思想和情感上體現出護理工作的核心,即人文關懷,使病人不但“ 活得好” 而且“ 活得更豐富“,使他們在健康、疾病及臨終的人類情境中,保持生存的高品質。而且人文關懷注入護患關係中,不僅是醫院發展的需求,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人文關懷護理, 作爲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是實施優質服務的重要體現。

三、人文關懷在護理服務中的應用

(1)拓展護理內涵,轉變服務理念

開展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關鍵在於更新護理服務理念,變被動服務爲主動服務。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本質是“ 以患者爲中心”,其思想內涵是“我能爲患者做什麼“,在患者的身心及社會需求方面提供力所能及的優質護理服務,從而使患者得到最佳的護理。因此,要求臨牀護士深入地學習和認識人性化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質和內涵,改變施護觀念及行爲, 走出那種被動等待和執行醫囑,充分尊重患者的尊嚴和治療、護理操作的自主選擇權,做到知情同意,學會換位思考,適時表達出對患者的理解與同情和必要的告知。

(2)不斷提高護理人員的自身素質

護理人員素質和能力的高低是開展和深化人性化護理工作的基礎。臨牀上每位護理人員要想真正做好人性化護理工作,單憑事業心是不夠的,還必須較全面地掌握醫學、護理學、人文學和社會學知識,才能更快更好地爲患者健康服務。當爲病人進行治療時護士只有具備了豐厚的護理知識及紮實的專科護理技能,方能爲病人提供準確精湛的治療護理,因此,臨牀護士要積極提高自身素質, 培養良好的興趣和愛好,應多閱讀一些護理雜誌,瞭解護理領域新動態、新信息,掌握護理新知識、新技術,培養和提高護理研究能力, 加強繼續教育,提高綜合素質。

(3) 樹立“人文關懷”的健康教育觀念

健康教育工作是以健康爲主導,依靠多學科及護患雙方共同參與的一種教育,是一項集思維、判斷、決策於一體的護理。目前應當建立符合我國護理現狀的健康教育系統,開設獨立的健康教育課程及健康促進方面的學習班,使護士真正成爲健康的維護者和教育者。同時應注重人文關懷的護理教育理念,充分激發護士的主觀能動性,用通俗的語言主動講解疾病知識,清楚交代注意事項,有問必答,細心解答,根據病人的不同需求採用個性化教育,使每位護理人員認識到健康教育的內涵,通過護患雙方共同努力,使病人得到合理的健康服務,形成穩定、持久的健康行爲。

人文關懷是一種主動關懷的意願或責任,融入在優質護理工作中就體現在人性化服務上,如要更多地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心靈上的關愛;情感上的呵護;用愛心、貼心、耐心、責任心與患者建立親情關係。在親情的護理行爲中,給患者一種依賴感和安全感。在與患者深厚愛心的溝通中,喚起患者嚮往健康,善待生命的願望,達到保護生命,減輕痛苦,促進早日康復的護理目標。人文關懷在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最大限度的發揮每個護理人員的工作潛能,提高患者的滿意度,促進優質護理服務更深更細的發展。

護理人文課程學習心得 篇4

一、人文的內涵

醫學與人文,兩者的關係可謂息息相關,源遠流長。早在1979年,美國學者佩裏格利諾(egrino)曾指出:“醫學居於科學與人文之間,並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雙方的許多特性。醫學是最人文的科學,最經驗的藝術,並且是最科學的人文”。由此可見,醫學是一門運用科學知識和專業技能來護理和服務人類的學科。縱覽古今中外幾千年的歷史,醫學一直被視爲治病救人的“仁術”。西醫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寫下醫者的誓言:“無論到了什麼地方,也無論需診治的患者是男是女、是自由民還是奴婢,對他們我一視同仁,爲他們謀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我要檢點自己的行爲舉止,不做各種害人的劣行”。”這些充滿人文關懷的醫德箴言,至今還影響和規範着醫療行爲。當代名醫大家林巧稚、吳孟超、顧玉東身體力行,讓世人看到——作爲一名醫生,高尚的醫德和精湛的醫術兩者缺一不可。這也印證了古代先賢所言:“醫乃生死所寄,責任重大,非仁愛之士,不可託也”。確實,醫學要預防、發現、診斷和治療疾病,關係到每個人的生命和全人類的健康福祉。這一醫學本質決定了它必須是充滿人性關懷和人道主義的。

二、醫學人文教育的發展

1.醫學人文教育在美國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美國大力提倡科學技術爲人類謀福祉,醫學的科學性在無形中被誇大,致使很多醫生只鑽研醫學專業和臨牀技術,忽略了對自身人文素養的提升。他們在行醫的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對患者的關懷,一味追求“看病”而不是在“治人”。一旦科學技術成了醫學的主體,科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對人文造成漠視和侵害,致使醫學與人文漸行漸遠。慢慢的,廣大患者羣體對於醫學乃至醫生產生了對立不滿情緒,普通民衆對醫療健康保障的訴求變得越來越多。爲了緩解社會矛盾,賓州州立大學和南伊利諾大學最早開始成立醫學人文系,而美國內科醫學委員會也開始強制在住院醫師的臨牀培訓中增加對醫學人文方面的考覈。從20世紀70年代起,美國衆多高等醫學院校紛紛增設人文藝術課程。1982年,美國醫學會醫學教育委員會發布《醫學教育未來方向》的報告,其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和重視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對於醫學人才的培養要從經院型轉變爲多元型,即富於應變、善於學習和應用的人。此後,醫學人文學科快速發展,開展人文課程的醫學院校數量急速上升。到了1999年,醫學人文課程在美國75%的高等醫學院校得到開設。很多權威醫學雜誌也開始關注醫學人文的話題。例如,1995年起創刊發行的AcademicMedicine開設專欄發表醫學人文主題文章;隨後,一批頂級醫學雜誌(JAMA、Lancet等)開始增設人文話題版面。人文教育的大力推廣對於美國醫療衛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以美國著名的耶魯-紐黑文醫院(Yale-NewHavenHospital)爲例,“以人文本”的理念體現在醫院管理的方方面面:醫院給行動不便的患者免費提供小推車;爲需要進行外科手術的患者開設等候室,在其中提供電視、沙發、雜誌以便消磨時間;爲需要進行手術的兒童提供玩具安撫情緒,母親可以陪伴孩子進入手術室,並由母親實施塗有果糖香味的面罩吸入麻醉藥物。此外,耶魯-紐黑文醫院的門診部、住院部、科研樓、兒童醫院和醫學院大樓均通過長廊連在一起,患者、家屬和醫院工作人員均可免受日曬雨淋之苦。於是在美國流傳着這樣一句話:“普林斯頓董事掌權、哈佛校長當家、耶魯教授做主”。

2.醫學人文教育在中國的發展

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形成和發展不過是近30年間的事。在這期間,我國從傳統保守走向改革開放,從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經歷了巨大的社會體制改革。早在20世紀50年代,我國效仿前蘇聯的教育模式,實行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分離的政策,人文醫學教育難有立足之地 。而後我國經歷了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科學技術和文教衛生事業遭到嚴重破壞。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醫學人文學科的概念仍模糊不清。北京醫學院的阮芳賦教授提出了一個初步的建設框架,其中包括20餘門人文學科。至此之後,我國各大高等醫學院校開始逐步開設人文藝術課程。經過幾十年的建設和發展,我國醫學人文素質教育取得的進展有目共睹,但就全國總體情況來看,依然面臨着十分嚴峻的問題。比如,開設人文課程的科目侷限,所佔課時少,人文課程與醫學專業課程比例嚴重失衡;醫學人文課程的展現方式單一;醫學院校人文學科教師的知識結構較爲薄弱。可喜的是,國內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建立了醫學人文學系和研究所。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意識到現代生命科學和醫學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可能造成嚴重的危害;醫學能否得到積極長遠的發展取決於醫學與人文能否和諧相處、良性互動。

三、對我國醫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思考

筆者認爲,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醫療衛生事業缺乏人道主義、醫學教育缺少人文精神的現狀,必須從關注醫學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質的培養上入手。鑑於當今國內各大高等醫學院校的人文課程開設還極其有限,作爲醫學英語的教研人員必須利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最大化的充實醫學生的人文素養。

1.在醫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人文

提到加強人文教育,可能很多醫學院校的管理者會想到的是增加人文課程。但是,“學業繁重而時間緊迫”從來就是醫學教育中的最大問題。如果只是一味地增加新課,醫學生恐怕只能在重壓下敷衍了事,醫學人文教育根本無法落到實處。因此,醫學院校的領導者和教育者都必須認清新形勢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現狀,明確社會發展對醫學人才的根本要求,拋棄“重醫學專業知識,輕人文知識”的陳舊觀念,優化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內容,有效開展醫學英語教育。醫學院校與其增加人文課程,不如優化現有的醫學英語課程,讓醫學生有機會涉獵除英語專業知識以外的文化和藝術鑑賞,增加人文修養,有利於他們形成全面、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醫學專業英語對於醫學生來說不僅是一個簡單的交流工具,更是一雙翅膀——通過在醫學專業英語教學中融入人文精神,醫學生們必定可以如虎添翼,成爲複合型醫學人才。

2.增進醫學英語教學的效果

針對不同的主題,教師在醫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注意變換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啓發式、討論式、實踐式等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上,注意體現四個“有利於”原則,即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利於學生個性潛能的發展。打破傳統講授式的醫學英語教學模式,效仿美國醫學院的人文教育理念,多層次、多角度展開醫學英語教學,全方面培養英語交際技能。在美國,人文學科的教師經常組織小組研討和臨牀帶教等互動方式來開展教學,爲學生營造了一個自由、開放的學習氛圍,有助於他們發散性思維的形成,並且可以更加輕鬆自在地加入討論。國內醫學院校完全可以效仿這種教學方法,例如在開展《醫學英語文獻閱讀》的教學中,藉助紐約大學文學、藝術與醫學素材庫的資源開展一週一次的“書友會”活動,引導學生在擴大醫學英語閱讀量的同時學會用英語寫簡單的書評,並把自己的成果與大家分享。這些博大精深的醫學文獻可以幫助醫學生們理解患者的疾苦;精讀文學作品也有助於訓練未來的醫生們形成解析臨牀案例的基本能力;對於醫學英語術語的仔細揣摩也有助於醫生們更好地認識專業詞彙。

3.提高醫學英語教師的人文素質

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質,教師是關鍵。在美國醫學院校講授人文課程的教師都是複合型人才,同時具備廣博的醫學知識和很高的人文修養。而在我國高等醫學院校中醫學英語專業的教師與英語專業教師的平均比爲1:25。這表明各醫學院校普遍缺乏既懂醫學專業又擅長英語語言的人才。這種專業英語教師匱乏的現象,成爲了制約醫學英語教學發展的“瓶頸”。加強醫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勢在必行。一方面英語教師跨專業學習一些基本的醫學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醫學專業教師通過參加人文學術講座和讀書沙龍,提升其文化藝術修養。總之,雙方要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力爭打造出一批既具有醫學科學技術知識又具有較高英語技能和人文素養的精英教師隊伍。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醫學人文教育不同於醫學知識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來講,校園文化氛圍對醫學生人文素質起着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無形的激勵作用。因此,創建濃厚的人文環境在醫學院醫學英語教育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醫學院可以定期開展醫學英語交流活動,如邀請有海外工作經歷的醫學專家跟醫學生分享在海外的工作和學習心得;或是組織醫學生觀看醫學主題的英語電影;再有開展醫學英語角,邀請醫學生和醫生中的英語愛好者一起參加。另外,還應鼓勵和支持學生創建各類學生社團,如詩詞社、音樂團等,積極營造校園的人文氛圍。此外,要通過校風、學風等校園精神,圖書館、教學大樓的設施環境,板報宣傳、校園綠化共同構造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給學生以無聲的薰陶。

四、結語

現階段我國的醫學事業發展已逐步與國際接軌,國內的醫學研究也漸漸獲得了全世界的關注與認可。大批的教學和科研人員正爲了醫學與人文的良性互動而努力。醫學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目前醫學人文教育的開展很大程度上依賴於醫學英語教學的開展。限於篇幅,本文僅粗略討論了醫學與人文的關係以及美國與我國醫學人文教育的情況。但通過這些有限的介紹,我們不難發現醫學人文教育是一項塑造人性、更新觀念、改進思維、充實內涵的系統工程,還有許多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但只要我們認準“醫學人文教育勢在必行”的目標,在醫學英語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前進,就一定能培養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德才兼備的高素質醫生。

作者:王恬 單位:南方醫科大學外國語學院醫學英語教研中心

護理人文課程學習心得 篇5

一、醫學人文教育的背景與現狀

一是醫學人文教育課程設置隨意性大,存在着不合理性。由於醫學人文教育尚未形成學科優勢,缺乏專業化、科學化和規範化的管理,導致部分高校的醫學人文課程開設不規範,設置隨意。絕大多數醫學院校將人文教育設置爲選修課,且片面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人文教育混淆,偏重對政治信仰的強調,缺乏對生命的關注和倫理的思考,使醫學人文教育失去了應有的空間。

二是醫學人文教育教學內容偏重理論記憶,缺乏與實踐的結合。教學內容側重概念、理論原理和知識框架的講授,與社會實踐脫節,缺乏引導學生從醫學案例中剖析所蘊含的人文精神,淡化了醫學中人文價值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導致學生感到醫學人文教育空洞、枯燥。

三是醫學人文教育與醫學專業課缺乏融合與滲透。醫學教育應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目前醫學專業的專業課程設置與人文課程設置缺乏橫向聯繫,各自孤立,相互融合性差。

四是醫學人文教育的連貫性差,未在醫學生大學生涯中開展全程教育。醫學人文課程的開設僅是侷限於某個階段、某個學期的教學任務,多在臨牀專業課開設前便結束,致使學生在關鍵的臨牀學習期無法得到人文精神的培養。醫學人文教育缺乏系統性、全程性,學生對人文精神的理解以及人文知識在醫學中的滲透和應用能力不足。

五是醫學人文教育的形式單一、方法陳舊。醫學人文教育多重視理論教學,有的甚至照本宣科,教學方法和手段落後,教育形式簡單,教育陣地只固定在課堂,尚未開拓豐富多彩、靈活多樣的教育空間。

二、醫學人文教育的實施途徑

分析國內外醫學人文教育現狀和研究成果,雖然醫學人文教育發展迅速,但仍偏重醫學人文教育課程理論的構建。真正將醫學人文教育滲透到學生內心的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方法與途徑還有待深入探索。筆者在深入研究中國醫學人文教育的現狀、發展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結合學校醫學人文教育的實施過程,探索了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新途徑、新思路。

1.開展全程醫學人文教育

醫學人文課程應從醫學生步入學校開始,貫穿於大學教育始終。按照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針對性的設置相應的課程與學習模式。實施臨牀前期、臨牀見習期、臨牀實習期的全程醫學人文教育。重點加強臨牀見習期、實習期醫學人文教育的滲透,從醫學人文角度進行案例分析與專題講解,開展牀邊教學,讓學生親自與病人溝通,詢問病史、查體等,使學生建立真實的情感體驗。引導醫學生在臨牀實踐過程中應用醫學人文知識,能從醫學、道德、法律、政治等多個層面去分析、解決醫療問題,使臨牀見習、實習既是醫學專業技能實踐的過程,也是醫學人文素養形成的過程。

2.改革傳統醫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人文精神

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產生不同作用。採用啓發式教學和研討式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可運用問題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以“哲學問題”“社會問題”“倫理問題”“法律問題”“案例問題”等爲導向,讓學生開展小組討論,提高其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在探討與交流中獨立構建知識體系,勇於面對當前醫療衛生服務面臨的難題,培養學生嚴謹治學、關愛病人、敬畏生命的道德觀念。通過佈置團隊任務,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獻精神。還可以採用情景教學法模擬臨牀情景,分配給學生不同角色,可使其扮演醫生、護士、病人、家屬等角色,在醫療實踐過程中感受人文關懷的意義,體會人文精神對臨牀工作的重要意義和價值。總之,採取靈活實用的教學方法,把人文教育滲透、融合到醫學專業教育中,從而促進醫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

3.營造醫學人文教育的濃厚氛圍

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具有積極的影響,對提高學生人文道德修養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和諧的校園人文環境就是一種人文素質教育形式。一方面打造校園物質文化環境,建設突出人文特色,具有文化品位和藝術價值的景觀,營造高雅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建設校園精神文化環境,開展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辦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定期舉辦人文專題講座和讀書活動,開展醫學生義診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人文教育。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強化教師醫學人文教育能力

教師通過“教”把自己所具備的知識、技能、品德傳遞給學生,學生經過吸收、內化,最後形成自身素質。教師自身良好的人文素養直接影響着學生人文素質水平的提升。因此,只有提高教師自身人文素養,才能培育出高素質人文內涵的學生。強化教師人文教育能力首先要注重教師師德培養,在校園裏樹立師德標兵與教師楷模,弘揚其先進事蹟,號召師生學習,從而起到激勵、感染的作用。此外還要通過多種途徑和措施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一方面對非醫學出身從事人文專業教育的教師培訓相關醫學知識,給予一定時間安排到醫院參觀學習,完善其知識結構。另一方面通過舉辦人文教育培訓、講座、進修等形式督導教師進行醫學人文科研,深化改革醫學人文教育方法和內涵,有效的提高醫學專業教師的人文素養及醫學人文教育教學能力。

5.開闢醫學人文教育的網絡環境

開闢醫學人文教育的第二課堂,利用網絡平臺如教師博客、QQ羣等,建立學生與教師間的隨時互動,針對熱點問題、典型病例展開討論並進行知識共享,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培養學生團隊合作、人際溝通、語言表達、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將人文精神內化,讓人文內涵無形的融入到臨牀實踐活動之中,促進其醫療過程達到預期的良好效果。

三、總結

總之,醫學人文教育要打破學科界限,與醫學專業教育融合滲透,要在醫學生整個大學期間乃至職業生涯中全程接受教育和不斷學習。並採用靈活多樣、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與方法,將人文知識轉化爲人文精神,再將人文精神內化爲學生的人文素養融入到臨牀工作實踐中,從而真正達到醫學人文教育的目的。

作者:宋瑞佳 郭樹懷 彭玉榮 單位: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河北省教育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