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精選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83K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

昨晚,“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綜合頻道播出,南昌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獲評“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精選18篇)

《感動中國》對萬佐成、熊庚香夫婦的頒獎辭是:“微弱的燈,照亮寒夜的路人;火紅的竈,氤氳出親情的味道。這陋巷中的廚房,烹煮焦慮和苦澀,端出溫暖和芬芳。慣看了悲歡離合,你們總是默默準備好炭火”。

萬佐成和熊庚香在江西省腫瘤醫院附近經營一間露天廚房。最初,老兩口在腫瘤醫院旁的小巷裏經營油條攤位。每當收攤時,總有患者家屬前來借鍋竈炒菜,夫婦倆從不拒絕。隨着越來越多的人求助,萬佐成和妻子就買了十多套廚具和煤球爐,多的時候,一天有近三百人來炒菜。因爲設備大家共用,所以這個廚房被親切地稱爲“抗癌廚房”。

爲了讓“抗癌廚房”能維持下去,萬佐成夫婦開始收一點成本錢,炒菜收0.5元,後來,煤球漲價、電費漲價,兩人難以支撐,炒1個菜就收1元,維持收支平衡。

即便是春節期間,這裏也不打烊。今年大年三十,這條小巷和平時一樣擠滿了癌症患者和家屬,這個已經開了18年的愛心廚房,今年還爲患者和家屬準備了免費的年夜飯。

萬佐成夫婦的初心十分簡單:“能讓病人吃得好一些,家屬的遺憾也能少一些”。他們還經常開導、幫助病人,讓大夥感受到家的溫暖。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2

1948年春,葉嘉瑩離開北平南下結婚,之後便再沒機會見到顧隨。葉嘉瑩在懷念顧隨的文章中這樣寫道:“(離開北平)三十年來我的一個的願望,便是想有一日得重謁先生於故都……”然而直到1974年葉嘉瑩第一次回國探親,她才得知顧隨早於1960年在天津病逝。

關於婚姻,對於很多女人來說可能是人生的全部或者說絕大部分,但是對於葉嘉瑩來說,只是不願提起的一小段往事,儘管她不願提起,然而這段婚姻還是給她帶來了太多的不幸,1948年,葉嘉瑩在上海和趙鍾孫結婚,對於這段婚姻沒有愛情的基礎,婚後也沒有產生任何的愛情,兩人的結合不過是葉嘉瑩一時錯誤的選擇,這一錯,便錯了一生。

婚後兩人沒有住所,借住在大姑姐家,生下大女兒後,初爲人母的快樂還未來得及享受,丈夫就因思想問題入了獄,剛剛安下的家也被抄了個乾淨,葉嘉瑩後來也連母帶子的被抓入獄,後來她找到警察局長寫了自白書出來,帶着四個月大的孩子居無定所,借住在朋友家的過道上,晚上不敢早睡,白天不敢晚起,過着食不果腹的生活。

爲了生活她到處去找工作,同時去很多所學校任教,夜以繼日的像個機器一樣工作,勉強能夠養活女兒和自己,丈夫出獄後,葉嘉瑩還未來得及歡喜,另一個陰影立馬籠罩上來,丈夫性情大變樣,心理扭曲,對葉嘉瑩多次實施家暴,在千難萬險中都堅強的走過來的葉嘉瑩,看見自己遍體鱗傷的那一刻陷入了絕望,她多次產生了自殺的想法,卻爲了孩子不得不活下去。

隨着在教育界的成就越來越大,對詩詞的研究愈加深刻,葉嘉瑩的教學事業也逐步上升,由中學轉到中國臺灣大學任教,後來作爲交換教師去了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任教,受到了很多外國詩詞愛好者的喜歡。

1966年,葉嘉瑩帶着兩個女兒來到哈佛做交流者,她打算回國把父親接到美國,在美國定居,不料遭到阻擊,無法返回美國,只得去加拿大,再把女兒丈夫都接到加拿大,在加拿大那段時間,葉嘉瑩一個人承受了很多壓力,幾乎要把她壓垮。

首先是語言關,加拿大的UBC大學要求葉嘉瑩用英文給學生們講授中國古典詩詞,雖然之前在美國的時候已經接觸了英語,但是要用它來授課談何容易,但是爲了生計,她只得答應下來;

第二個是生計,改居家拿大是突然之舉,兩個女兒要從美國接來加拿大,父親也要接來加拿大,丈夫也要來加拿大,於是葉嘉瑩獨自一人到處找合適的房子,添傢俱和生活用品,這些繁雜的工作在對於一個身在異國他鄉的弱女子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第三是家庭關係,錯的人永遠不能指望他會改變,儘管葉嘉瑩無數次的容忍,寬容,沉默,丈夫既無用又大男子主義的惡劣性情絲毫都不知收斂,家內家外什麼都做不好,那大男子主義的虛榮心和存在感怎麼捍衛?那就家暴好了,通過對妻子發威來顯示做丈夫權威的作風。這讓葉嘉瑩身心俱疲,她把所有的苦悶都寫進了詩裏:

異國霜紅又滿枝,飄零今更甚年時。初心已負原難白,獨木危傾強自支。忍吏爲家甘受辱,寄人非故剩堪悲。行前一卜言真驗,留向天涯哭水湄。

獨木危傾強自支,多麼無助,多麼無力又多麼無可奈何呀!

因爲在授課方式和學術成就得到了UBC大學的肯定,不到半年時間,葉嘉瑩就被授予了終生聘約,本以爲一生的苦難已經結束,不料人生的痛苦還在後面,

1971年,父親因病去世,葉嘉瑩悲痛萬分,從此葉嘉瑩的人生就沒有了來處,寫下一首輓詩《父歿》後,開啓了自己的歐洲之行。

老父天涯歿,餘生海外懸。更無根可託,空有淚如泉。昆弟今雖在,鄉書遠莫傳。植碑芳草碧,何日是歸年。

好不容易走出了痛失慈父的痛苦,好景不長,1976年春天,她的大女兒又出事了。在送母親去機場參加亞洲學會回來的路上,夫婦倆開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時出了車禍,雙雙身亡。

女兒的驟然離去,讓葉嘉瑩的人生猝不及防,她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不見任何人,她知道:

人與人的理解談何容易,哪裏有什麼感同身受。那切膚之痛旁人是無法想象的。因此,所有勸慰的話都是那麼的乏力。既然如此,就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和精力。她寧願自己忍!

她寫下了一首又一首的哭女詩,在她人生最痛苦之際,又是詩歌給了她光明和安慰,或許是一個人一生要經歷的災難也是有限的,葉嘉瑩之後的人生倒是沒有什麼大災大難了,該經歷的都經歷了,再有什麼也只是一陣小風罷了。

1990年,葉嘉瑩從UBC大學光榮地退休了。得知葉嘉瑩退休後,國內不少大學,包括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都先後向她拋出了橄欖枝。但葉嘉瑩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留在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決定建立一箇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由葉嘉瑩擔任研究所所長,葉嘉瑩開始雷厲風行的去海外籌款,還把自己在美國領到的九十多萬人民幣退休金捐贈出來,設立了“駝庵獎學金”和“永言學術基金”。她由衷地希望領到獎學金的同學,所看到的不僅是這一點微薄的金錢,而是透過“駝庵”的名稱,瞭解到薪火相傳的重要意義和責任。

南開大學也對這個一生漂泊,半世艱辛的老先生做出了回報,爲葉嘉瑩先生在南開大學校園裏修建了一座以她的號爲名的四合院式的書院——迦陵學舍,以此作爲葉嘉瑩的歸宿,庭院種滿了蓮花,蓮心不死,先生永在!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3

輾轉5個鄉鎮,奮戰96小時,出警411次,歷程600餘公里,成功轉移和救出被困羣衆2665人。一個個數字如陳陸迎戰洪水時激起的朵朵浪花,折射出新時代消防救援隊伍對黨忠誠、紀律嚴明、赴湯蹈火、竭誠爲民的形象風采。

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本已疲憊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回望羣衆的殷殷期盼,是留是走……陳陸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在人民羣衆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的危急關頭,陳陸快速反應,連續作戰,36歲的年輕生命被永遠定格在抗洪搶險途中。

陳陸短暫而閃耀的人生,爲我們標定了前行的座標,點亮了奮進的燈塔,樹起了光輝的榜樣。向英雄學習、向先進看齊,就是學習陳陸忠誠於黨的堅定信念、竭誠爲民的崇高品質、赴湯蹈火的英雄氣概、愛崗敬業的奉獻精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旺盛的鬥志,投入到救民於水火、助民於危難的崇高事業中。

以陳陸爲榜樣,學習他對黨忠誠、信念堅定的政治品格。黨中央對防汛救災各項工作高度關注,強調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盡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廬江防汛救災中,陳陸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時刻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哪怕已經連續奮戰了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得全身浮腫,他依然初心如磐,自覺扛起如山重任,向着人民羣衆最需要的地方逆水而行,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以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履行使命、恪盡職守,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員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將火紅的黨旗和鮮豔的隊旗牢牢插在抗洪陣地上。

以陳陸爲榜樣,學習他赴湯蹈火、英勇頑強的英雄氣概。加入消防救援隊伍以來,陳陸參加滅火救援戰鬥1500餘次,曾奮戰兩晝夜抗擊特大冰凍雨雪災害,也曾千里馳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災。在此次防汛救災中,他多次請纓打頭陣、當先鋒,執行生前最後一次任務中,主動要求上首艇,爲後面的救援隊伍開路。作爲教導員,他有着清晰的使命自覺和責任擔當,有他參與的任務都是急難險重,但他越是艱險越向前。在他的感染下,指戰員個個勇敢、人人爭先,始終衝在抗洪搶險的最前沿。在他犧牲後,他那種身先士卒的精神依然激勵着廣大消防指戰員在防汛一線再立新功。

以陳陸爲榜樣,學習他牢記宗旨、竭誠爲民的真摯情懷。面對被洪水圍困的羣衆,陳陸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位置,不顧個人安危和身體疲勞,義無反顧帶領指戰員營救轉移災區羣衆。作爲基層大隊主官,他帶領大隊不斷提高消防執法水平,滿腔熱忱地爲羣衆服務,堅持爲民辦好事、辦實事。籌建鄉鎮消防救援站,爲沿街商業門面、弱勢羣體居住場所等安裝獨立式煙感報警器,千方百計爲貧困戶拓展銷路……他用一點一滴的行動傳遞黨和政府的溫暖,時時刻刻維護人民羣衆的利益。

以陳陸爲榜樣,學習他紮根基層、擔當奉獻的精神品質。在合肥支隊紀保科工作僅一年,陳陸便主動提出到基層去,並服從組織安排,到了防火形勢最爲嚴峻複雜的廬江縣。到任之後,陳陸始終以黨員標準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與基層指戰員同甘共苦、並肩戰鬥,以自身的過硬作風感染帶動部屬,帶出了過硬的班子和隊伍。改制後,陳陸本可轉業,但他說自己喜歡基層,熱愛消防事業,而且羣衆家門口的消防站還未建設完成,便毅然選擇留下,繼續在火熱的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在防汛救災的關鍵時刻,陳陸堅守崗位,寸步不離。自己的手術一推再推,家人的團聚一盼再盼,陳陸卻一直堅守在抗洪一線,與基層指戰員肩並肩、同作戰,在人民羣衆最需要的時候衝鋒在前。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陳陸的一生已在人民心中築起了一座精神的豐碑,激勵我們紮紮實實幹事業、兢兢業業作奉獻,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每一次救援、每一次值守中體現責任擔當,在平凡的崗位上譜寫“應急人”的奉獻之歌,將個體生命融入應急管理改革發展大局,爲維護社會公共安全、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4

仰望星空,我們能看見兩個“北斗”。一個有7顆星,已在宇宙間存在億萬年之久,自古以來爲人類指位定向;一個有30顆星,從無到有誕生髮展不過26年,在浩渺太空卻能爲人類提供精確到10米的定位。

前者名爲“北斗七星”,是自然的饋贈;後者名爲“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一項由中國航天人創造的奇蹟。

作爲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每談及此,謝軍總是有諸多感慨。

1982年,謝軍從國防科技大學畢業,分配至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504所工作,從這裏踏上航天之路。

一張藍圖繪到底。1983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芳允提出了利用兩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即雙星定位設想,由此開啓了篳路藍縷般的偉大征程。

1994年,北斗一號衛星系統工程建設正式啓動。20__年,2顆北斗一號衛星成功發射,中國成爲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北斗一號系統採用有源定位體制,可爲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系統設計建設符合當時中國國情,充分體現了“快、好、省”的原則。

20__年,當北斗二號衛星系統工程正式啓動時,謝軍也正式走上了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總設計師的崗位。於謝軍而言,這是一個全新的崗位,也意味着一份全新的使命和職責。

相較北斗一號,北斗二號系統要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爲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謝軍坦言,儘管研發之路困難重重,荊棘載途,但他和團隊從未輕言放棄,始終攻堅克難,逆流而上。

在謝軍記憶中,20__年是北斗二號的一個重要節點。“爲了保證國內申請的寶貴的頻率資源,我們克服困難,在4月14日成功發射了北斗二號第一顆導航衛星。”謝軍說。

首戰告捷,也正式拉開了北斗二號組網建設的序幕。

從那之後,北斗二號進入了組網建設快車道。20__年,成功發射了5顆北斗二號衛星;20__年4月,建成“3GEO+3IGSO”基本系統;20__年12月,14顆衛星正式組網運行,北斗二號系統提供正式運行服務。

謝軍表示,到20__年,我國已成功發射20顆北斗二號衛星,走出了獨具特色的衛星導航系統發展之路,“這是一種獨特的混合星座體制,亞太地區精度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混合星座系統優點明顯,是利用高軌衛星固定對一些區域提供服務,同時,中圓軌道衛星對全球提供服務。”謝軍說。

步步鏗鏘,步步有力。

就在北斗二號建設如火如荼的20__年,北斗三號系統建設啓動。謝軍認爲,這是北斗系統邁向世界一流、全面比肩GPS的關鍵一步。

“衛星上天不能隨便動,一動就相當於座標值在變,需要精準控制、精準測量,這就涉及到關鍵器件原子鐘。”謝軍說,在北斗導航衛星上,高精度原子鐘至關重要。

而最初,北斗導航衛星上使用的原子鐘依賴於進口,既受制於人,又不能完全保證質量,影響導航服務。

時間精度是衛星導航的命門,天地間時間越同步、誤差越小,定位精度就越高。深思熟慮之後,謝軍下決心讓星載原子鐘國產化,走自主研發之路,“一定要讓重要的核心關鍵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裏”。

一念既定,再難再苦也要迎難而上,快馬加鞭。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謝軍坦言,星載原子鐘的研發非常難。

應用於北斗導航衛星上的銣原子鐘,通過微波場激勵銣燈泡中的銣原子來回運動產生固定的頻率,所發出頻率在經過濾光泡將不穩定的噪聲濾掉後進入吸收泡,最後通過光電探測器生成光檢信號。

“高精度的時間頻率信號,決定着星地之間的時間服務精度,原子鐘對於空間環境要求非常高。”謝軍說。

爲了達到理想的上星使用效果,謝軍帶領研發團隊進行攻關、試驗,他們在整星上專門設計了溫控小艙,以極高的控溫精度,保障原子鐘空間溫度環境。

有時,爲了一個問題,團隊成員也會爭得面紅耳赤,哪怕歸零,也要回溯問題所在。

就是在這樣嚴慎細實的研製過程中,我國自主研發的銣原子鐘裝在了北斗導航衛星上。

謝軍說,從20__年還存在於圖紙上的“想象”,到如今大量應用於北斗導航衛星上的高精度成品,回頭想想,這一路走來不容易,然而其過程卻正是新時代北斗精神的深刻體現。

自主創新、開放融合、萬衆一心、追求卓越,這就是新時代北斗精神。

首獲佔“頻”之勝、攻克無“鍾”之困、消除缺“芯”之憂。如今,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在北斗二號衛星上國產化比例不到80%,在北斗三號衛星上已實現100%。

謝軍說,“我們在全球範圍內提供優於10米的導航,根據實測結果,水平定位精度達到1.6米,高程定位精度達到4.4米,重點區域甚至更爲精確,授時精度10個納秒。”

在謝軍看來,這就是自主創新、追求卓越最爲淋漓盡致的體現。

今年6月23日,是謝軍航天生涯中無法忘懷的一個重要日子。

那天清晨,謝軍早早就站在了西昌衛星發射場發射塔架前,望着眼前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心情既激動又平靜。

這天9時43分,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暨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點火發射,翱翔太空。

在衛星發射27分鐘後,星箭完成分離,衛星兩側太陽翼順利展開。那一刻,謝軍緊繃的心終於鬆弛了下來。

謝軍說,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收官之星遨遊太空,是幾代航天人、北斗人爲之奮鬥的目標最終實現的里程碑。

對謝軍而言,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就是實現中國航天夢的重要體現、重要一站。38年航天路,16年北斗路,謝軍感慨最多的是來路漫漫的不易、無數航天人爲之奮鬥的可敬,以及今朝回首的淡然與自信。

在這條道路上,26年春夏秋冬,400多家單位、30餘萬名科研人員萬衆一心,將自己融入進中國北斗事業的浩大工程中,不計小我,成就大我。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謝軍說,如今,更多的年輕北斗人成爲這個征途上的主力軍,他們更有活力、更有幹勁,也更有對航天強國夢的熱忱和期許。

據悉,“挑戰杯·大講堂”是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八項大賽活動之一,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中國科協、全國學聯、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中國青年網、東北林業大學聯合承辦,中國建設銀行、阿里巴巴釘釘、抖音合作支持。大講堂,大咖零距離。接下來活動將繼續邀請行業領軍人物、社會知名人士、業界知名學者通過直播分享人生經歷與行業經驗,引領廣大學子立足當下、展望未來,充分了解科技前沿、把握時代脈搏。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5

早在1995年臨危受命組建中國女排,郎平在主攻、副攻、接應都有資歷豐富的老隊員來傳幫帶,但是初期試訓的兩名二傳均不夠理想,乾脆另起爐竈招募在B組聯賽打球的何琦(現雲南主帥)。這位從未有過國字號履歷的新秀,手指力量不好,傳球動作不對,好在分配戰術球思路較合理,並且爲人正直、刻苦肯練,正是基於這點被郎平看重,後續破格重點培養而成爲世界亞軍二傳。

與何琦同期入選的二傳還有當時只有17歲的上海諸韻穎,雖然由於比賽經驗尚淺,在傳球質量方面要略遜於前者,但傳球隱蔽性和靈活性方面要更勝一籌,敢於在關鍵時刻打破常規尋求突破口。反觀性格沉悶的主攻王麗娜,當時還沒有躋身於八一的主力陣容,不過郎平看重其少年老成,技術特點是實在、球風怪、能跳、點高、線長,更是在1996年奧運會對壘美國鎖定勝局。

自從20__年重掌中國女排教鞭,主教練郎平在發掘新人方面更是不遺餘力,20__年朱婷、20__年袁心玥、20__年張常寧和20__年龔翔宇,主攻、副攻和接應三個位置均有超新星涌現,令中國女排的新老交替更爲順利。當然,這也與郎平辨才的獨具匠心有關,朱婷和龔翔宇是從國青被提拔,袁心玥成名更早於國少,而張常寧早前是沙排國手,同時能夠勝任主攻和接應兩職。

其中,郎平在里約奧運會啓用19歲的龔翔宇最有魄力,接應曾春蕾和楊方旭的調整攻硬實力不足,在20__年世錦賽和20__年世界盃表現得尚無潛力可挖,而龔翔宇在20__年瑞士賽和大獎賽全勤上升勢頭強勁,鎖定里約12人名單確實難有懸念。雖然這位由二傳改打接應的小丫,在里約小組賽偶有起伏,但半決賽替補攔網和強攻屢次建功,憑藉出色表現回報恩師郎平的信任。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6

20xx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分別是兩彈一星功勳程開甲,把生命獻給高原的植物學家鍾揚,守島衛國32年的民兵夫婦王繼才、王仕花,生活節儉卻捐贈千萬的退休老人馬旭,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勇鬥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危急時刻安全降落的英雄機長劉傳健,雪域郵路上的忠誠信使其美多吉……等。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最讓我感動的是張渠偉。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時,覺得這個名字很特別,後來看了他的事蹟,更加感動。

張渠偉同志自20xx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爲渠縣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於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鬥在攻堅一線。

他/她的頒獎詞是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紮下帳篷、紮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着和發揚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願好人一生平安,願善良的人,收穫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7

今天,我觀看了《20xx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視頻,孟佩傑的故事讓我深受感動……

故事中講:孟佩傑她是一個不幸的孩子,5歲那年,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把她交給別人領養,從8歲起,她負責照顧癱瘓的養母,養父承受不了生活的壓力離家出走,她只能與養母相依爲命。她弱小的肩膀不得不支撐起這個家庭,擔當起重任。她每天起早貪黑,幫養母穿衣、洗漱、換尿布、喂早飯,然後才安心地一路跑着上學。晚上回家後,幹家務活,服侍養母睡後,她纔開始做功課。她在艱苦的生活中勤奮學習,考上了大學。由於放心不下養母,她竟下定決心:帶着養母上大學!

正如頒獎辭中所說:“在貧困中,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裏,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着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正是她的這種精神,成爲養母生存的勇氣。想想我自己,我覺得很慚愧。現在的生活條件已經非常優越了,但我卻只想着吃好的,穿好的,多玩會,我又常常和媽媽頂嘴,老讓媽媽生氣,媽媽因爲我又長出了幾根白髮。

今後,我應該想孟佩傑學習,做個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不讓媽媽生氣,好好學習,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8

愛國,是每一位中國人的底氣

中國女排,作爲世界上第一個“五連冠”團隊,屢攀世界頂峯,自1981年獲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起至今,近40年間,女排無數次感動、振奮着中華兒女。有人說,每每看到拼搏在賽場的中國女排,就能從頭到腳獲得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從何而來?

或許在一段採訪中可以得到答案。在9月14日中國首戰對戰韓國3:0勝利後,曾7次征戰世界盃的女排主帥郎平表示:“只要穿上帶有中國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國出征出戰,爲國爭光是我們的義務和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

國旗和國歌是每位中華兒女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升國旗,奏國歌——這短短的6個字振奮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都有同樣的底色,那是五星紅旗的顏色;我們都有同樣的認同,那是對中國的熱愛和忠誠!

作爲共和國的精神地標,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一直在指引着各行各業的中國人,在各自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地奮鬥,勇敢無畏地追求上進。懷抱着這份愛國情、自信和美好期盼,國旗會在不同的場合高高升起,國歌更會奏響在每一位中國人的心底。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9

如果說生命是一支常開不敗的花,那麼勇敢就是給予他力量傲然綻放的泥土,如果是生命是一曲經久未衰的歌,那麼勇敢就是蘊涵其動人心絃的情感;如果說生命是一盞晝夜不滅的長明燈,那麼勇敢就是支持它盡情燃燈的燈油。

世界變化萬千,我們要學習和勇敢的面對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要懷着良心,舉着正義的火把,勇敢的面對一切,無懼任何挑戰。

只有手持良心的寶劍,勇敢的面對過去,才能在事實的考驗面前問心無愧,有一位日本老人用自己大半生的光陰不懈的的追問着日本侵華的罪行,他勇敢的態度,促進了他人格的昇華。浩浩青史,濃縮了幾百多年的歷史的希望,面對過去的我們要以良知的力量勇敢的戰勝它。

只有打開自已的潛能,才能勇敢的面對未來,才能無懼一切未知。一名年輕人在夜晚去拜訪一位知識人。他跌跌地走進了一片土地,來到了知識人的住處。第2天一早,知識人指前面那塊土地告訴他,那是一塊?若不小心,就可能喪命。年輕人大驚,不敢向前走一步。有些事在不清楚他到底有多難時,我們往往能夠做得更好,這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無知者無畏。面對未來,我麼要用無限的潛能挑戰他的未知。

只有凝結浩然正氣,勇敢面對現在,才能在未來淡然回首。在一個強大的集團,一張深不可測的網面前,劉珠威,一個如水般的人,毅然化身爲正義的冰刀,堅持這場強弱懸殊的戰爭。有詞曰:“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他用自己的正氣,在歷史上留下一個永不褪色的名字。

泰格爾說過:“只有經歷地獄般的磨礪,才能練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出世間的絕唱。”去勇敢的面對一切吧,哪怕是沐浴風雨,哪怕是風雨兼程。

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0

感動中國20__年代人物揭曉,在這個獲獎名單當中,有這麼一位科學家在凝聚態物理、粒子物理、統計物理和場論四個領域擁有13個諾貝爾獎級別的成就,他在195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華人學術實力的天花板,被公認爲理論物理學史上的頂級大師。

他爲中國科學事業默默奉獻五十餘載,他說,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中國人克服了自己不如別人的心理。

他就是代表着華人世界裏最高科學成就的楊振寧。

在過去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一些無良的媒體對他的科學成就,和對中國的貢獻選擇性失明,卻故意去放大他的生活和隱私。這就使得不少人不瞭解這位科學家的科學成就以及對國家的貢獻。實際上,楊振寧所做出的科學成就以及對於中國的貢獻已經遠遠超乎了一般人的想象。科學家顏寧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楊振寧先生,你是我們的‘愛豆’。我可能畢生也無法達到您的高度,但從您可以看到華人可以到達怎樣的高度,這對我也是一種激勵。

1956年,楊振寧和另外一位華人物理學家李政道共同發表了一篇名爲《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守恆質疑》的論文,正式提出了“宇稱不守恆”,這是一個什麼級別的科學成就呢?

當時兩人找到有着“東方居里夫人”之稱的華人物理學家吳健雄,希望她用實驗驗證了這個發現。吳健雄等物理學家還真的成功證明了“宇稱不守恆”。於是,就在第二年,195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就授予了楊振寧和李政道,成爲了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

“宇稱不守恆”的成就對於99%以上的物理學家來說是無法企及的高度,更不要說能拿一次諾獎都夠一個科學家吹一輩子的,畢竟一共不到1000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可是你不知道,“宇稱不守恆”對於楊振寧來說,不算是頂級的科學成就。如果把他一生做出的科學成果排一個順序,在四大領域有13項諾獎級別的成就,而“宇稱不守恆”頂多能排到第三位。那他最大的成就到底是什麼呢?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1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恆……!”這一首炙膾人心的歌曲在下午放學時再次迴盪在我的耳邊,不禁令我想起了在星期天晚上所播放的感動中國看完這一部影片後,不禁令我充滿無遐的聯想,在我的心中有着千絲萬縷的感想與體會。

還記得獲獎的人分別有:勇於救助生命的魏青剛、堅持助學的叢飛、勇於爲國奉獻的黃伯雲、爲人們降服務的李春燕、自強自立的洪戰輝、信守承諾的陳健、殘疾而不自卑邰麗華、爲國鞠躬盡瘁的楊業功、郵遞員楷模的王順友、爲國奉獻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還有青藏鐵路的建設者們……他們的事蹟帶給人們感人至深的心靈衝擊,展示了中華民族樸素而真摯的人性之美。

保家衛國,爲國家鞠躬盡瘁的楊業功讓我受益匪淺,儘管他已經離開了我們,到達了遙遠的天堂,但他的事蹟與他那光輝英勇的形像將會永遠烙印我的心中,永不遺忘,他是中國軍人的楷模,他爲了工作廢寢忘餐,爲了工作日夜奔波,爲了工作而勞心勞力,他對國家的心血比他的家庭重要多得很,就連在逝世的前一刻,他仍然惦記他的工作,惦記着他曾經無私奉獻過的國家,他是人性中一束束光輝,令我們有這樣的一個司令而自豪。在短短的兩個小時內,足以令我心靈受到強烈的震撼,這是一個最美好的時光,令我的心海如巨浪般澎湃,滔滔不絕,一直在我的耳邊迴盪着,迴盪着……

在這此獲獎者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殘疾藝術家邰麗華,邰麗華2歲時因高燒而成了聾啞人,失去了一個美好的童年,在我們局外人看來是很悲慘,但邰麗華卻度過了這些難關,從不幸的沉淵到藝術的頂峯。她每天辛苦地練習,強迫自己去練,付出了比別人多幾十倍的努力與心血來完成自己理想,她以實際的行動與相對的能力打破了人們對她的可憐與同情,讓羣衆對她刮目相看,向他們證明了殘疾人的能力,展現了儘管有缺陷的生命的蓬勃,顯示出一種高尚的品質,向我們表達出了心靈至美與震撼,讓我們感受到了沒有語言的美與魅力,散發出從失中刺眼,令人崇敬的光輝。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2

因爲眼睛看不見,朱麗華很少出門,可在20__年的8月她卻出了趟遠門去了龍泉,那裏有她資助的5名大學生。朱麗華堅持到龍泉,她希望自己的故事能激勵更多的貧困學生讓他們有奮鬥的目標。

“我沒上過大學,也沒有自己的孩子,我把自己一生的心血和希望都放在這些孩子身上,他們替我圓了大學夢,我很高興。”

朱麗華在資助貧困學子的同時,更關注他們的成長,希望自己對他們的精神鼓勵多過金錢資助。平時,朱麗華從不主動聯繫這些受助的孩子,“我給他們提了一個小要求,在學期末給我打個電話或者發個短信,告訴我學習情況。”

她還讓孩子們把她拉進微信羣,“他們有了困難我好第一個知道,有些孩子瞞着我不肯考研,要被我罵的。”雖然從未見過這些孩子,但是他們的名字,他們的家庭背景都在朱麗華的心裏。

每年給孩子們開個座談會,瞭解他們的動態;結對的時候跟每個孩子握手,傳遞溫暖與愛心。

“我要感謝這些孩子,他們的青春給我帶來活力,他們的困境促使我不斷前進。”

一個充滿愛心的人,總是心懷感激,朱麗華在不斷給予中收穫幸福。她也相信,這些受到過資助的孩子們也都心懷大愛,一路前行,一路播撒愛與溫暖。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3

“老毛膽大心細、有責任心,工作專挑‘硬骨頭’。”在同事眼中,毛卓雲是一名英勇的戰士。

20__年,寧波市看守所設立艾滋病監區,承擔全市艾滋病在押人員的羈押任務。這些人多數與犯罪有關,因吸毒感染上艾滋病的他們脾氣暴躁,抵抗心理強烈。

在那個“談艾色變”的年代,面對職業暴露的高風險,很多人顧慮重重。誰來接手這個“燙手山芋”,看守所領導犯了難。毛卓雲卻主動站了出來,還拍着胸脯立下了“軍令狀”:“給我半年時間,管得好,讓我幹;管不好,我主動退下來。”

“老實說,沒有思想鬥爭,那是不可能的。”回憶起第一次進入監室的情形,毛卓雲坦言,自己的內心是發怵的。因爲害怕被感染,那時他常常自費去做HIV檢測,卻連檢驗報告都不敢去拿。“可風險再大,也總得有人幹,何況我是黨員,應該衝鋒在前。”

爲了克服恐懼,幹好這份工作,毛卓雲下了狠功夫,不僅自學艾滋病的防治知識,還學習心理學、病理學,掌握了疏導艾滋病患者心理的辦法。漸漸地,毛卓雲成了這一領域的“行家裏手”。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4

今天晚上含着眼淚看完央視播出的20__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感受頗深!

63歲的她堅守滇西深貧山區教育事業數十年,創造了大山裏的“教育奇蹟”。“一個女孩可以影響三代人。”張桂梅說,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裏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爲孤兒。學習張老師先進事蹟,讀懂她的遺憾、害怕和欣慰,更增忘我拼搏的進取力量。

有一種遺憾,叫經久難忘——若無刻骨銘心的遺憾,又怎會有無所畏懼的勇敢?

13歲女孩哭着說,“我要讀書,我不想嫁人。”這是20__年以來張桂梅心中抹不去的遺憾,因爲這份遺憾,她立下最堅定的志向,選擇走一條最爲艱難的路——作爲一名普通老師要辦一所免費高中,讓大山裏的女孩們都能讀書。因爲這份遺憾,她不在意被人誤會成騙子,一次次利用假期到昆明街頭募捐。因爲這份遺憾,她不停地奔走、呼籲,尋求支持,終於夢想亮出了曙光,20__年,作爲黨的xx大代表的她,贏得了媒體的關注,最終在各級黨委政府關心支持下,20__年9月,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一個個不可能終於在奔走、呼籲、奮鬥中成爲如夢一樣的現實。對張老師來說,20年來,這份遺憾長居在心,取得多好的成績,獲得多大的榮譽,也忘不掉這份“疤痕”一樣刻骨銘心的遺憾。我想,這份或許在一些人看來是追求完美的執念,何嘗不是一份“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高尚,在這美好人間恆久散發着人性中最聖潔的光輝。

有一種害怕,叫我等不及——若無時不我待的擔當,又怎會有平地起高樓的決心?

那一年,校園沒有圍牆,沒有食堂,甚至沒有廁所,只有一棟教學樓和一根旗杆,還有滿院子的雜草。可是,她還是堅持把學校開起來,哪怕學生底子弱、成績差,哪怕全是“線下生”,她說,“晚一年招生,就又有一批女孩被耽誤了”,孩子們耽擱不起,沒有條件,那麼創造條件也要幹下去。“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在張老師“傻丫頭,快點”的小喇叭督促下,20__年夏天,華坪女高首屆畢業生一炮打響,大學聯考百分之百上線,還有幾名學生考上了一本。因爲這份怕,張老師等不及學校“軍馬炮”配齊到位;因爲這份怕,多年來,她不敢有絲毫懈怠。她說,“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學校,老師、學生我都得盯着。”這份怕讓人心生敬意,這份怕讓人心頭一熱:何爲愛生如子,何爲人間大愛,何爲擔當奉獻,何爲無私無畏?張桂梅老師就是!

有一種欣慰,叫“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若不去吃奮鬥的苦,又怎會有收穫的甜?

“沒有女高,就沒有現在的我”,愛在愛之間傳遞,畢業的學生反哺學校,畢業的學生心懷家國,畢業的學生回報社會,“這都是張老師教育我們的,自己強大了,也要記得去幫助別人。”孩子們的成長是對張老師最好的肯定。今天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配套設施完善,學校共有3個年級9個班,在校生464人。至今,10屆畢業生,1804名學生考入大學,一本上線率高達40%,大學聯考成績綜合排名連續多年位居麗江全市第一。“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張老師的身體更瘦了,已經從130多斤掉到了只有七八十斤,雖飽受病痛折磨,卻依舊是那個有點倔犟,非常認真,能吃苦,肯奉獻,孩子們眼中的“張媽媽”。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美好生活都是幹出來的——她依舊是那個微笑着、拼搏着、奮鬥着的張老師,依舊是那個不停奔跑着的時代“打工人”;她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學習的楷模,無愧於新時代共產黨人學習的榜樣:爲張桂梅老師點贊!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5

20__年8月21日,隨着惠若琪探頭命中,中國女排在里約奧運決賽一舉擊敗塞爾維亞,時隔12年再度摘得奧運金牌。一時間,舉國歡呼,熱淚盈眶,奔走相告,“女排精神”更是成爲了我們不畏艱難、勇於挑戰、頑強拼搏、奮發向上的一面鮮明的旗幟。

在里約奧運的征途中,中國女排出師不利,小組賽中三遭敗績,在國外觀衆的歧視性噓聲中,跌跌撞撞勉強擠進八強,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然而,在關鍵時刻,中國女排團結一心,衆志成城,不但傳承了“老女排”咬勁牙關迎難而上、敢打敢拼絕不手軟的韌勁和拼勁,更凸顯了新一代女排可以被打敗、絕不被打垮,面對大風大浪仍能自信微笑的積極樂觀精神:打滿五局將異常強勢的東道主砍於馬下,激戰四回合復仇橙色軍團荷蘭,先失一局後奮然翻盤塞爾維亞,一舉奪魁!

勝利的背後免不了心血與汗水的洗禮,高歌之前最可貴的是那份走出低谷的勇氣和毅力。女排之所以成爲國人的一種精神,絕不是僅僅因爲在奧運會上拿了一塊金牌那麼簡單,而更是因爲契合了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中華民族那種不屈不撓、永不言棄、拼搏奮發、積極樂觀的精神。

精神固然能給我們鼓舞和力量,但精神背後的刻苦與磨練更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獲勝之後,主教練郎平在微博上寫道,每天的付出和汗水,都是人生賦予我們的金牌......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6

3月1日,中央電視臺《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頒獎盛典》播出。盧麗安、黃大年、謝海華夫婦、王珏、黃大發、劉銳、西藏玉麥人、楊科璋、廖俊波、盧永根榮膺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麼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給我的影響很深的是黃大發同志:

他堅定信仰守初心。人生如屋,信仰如柱。他幹在前面、克難攻堅,讓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用全村羣衆高度認可的實績譜寫了爲民奮鬥終身的理想信念。黨員幹部就應做到自覺堅定對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做到對黨和人民事業的無限忠誠,並轉化爲幹事創業的磅礴精神力量。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跟黨走的信念,決不鬆懈動搖,始終受得住風險和困難考驗,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

大發面對草王壩村山高地貧、缺水少錢的艱苦環境,沒有認命,沒有叫苦,沒有退卻,他毅然選擇自學技術修渠引水,帶領羣衆脫貧致富。在他的帶領下,草王壩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黨員黃大發爲羣衆能吃上米飯、喝上清泉、過上好日子而事不避難,體現了共產黨人敢於擔當的勇氣、敢於擔責的精神,令人敬佩。當前,我們正處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廣大黨員幹部就應樹立敢於擔當、實幹苦幹的精神,在困難面前不退縮、在矛盾和問題面前不推諉,在實幹中落實好各項工作任務,在實幹發展難題,用實幹擔當堅守初心、永葆本色。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銳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爲羣衆作好表率。

他是我們學習的楷模!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7

“既然是顆流星,就要把光留給人間,把一切奉獻給人民。”張海迪的這句話用在朱麗華身上或許再合適不過。

18歲失去光明,卻依靠自身努力成爲嘉興首位盲人中醫師,爲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達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當62歲的朱麗華站上講臺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時,人們說:“她失去了光明,卻用愛與溫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體殘疾人生不能殘疾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朱麗華,是一名盲人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在千餘名聽衆的注視下,年過六旬的朱麗華由志願者攙扶着緩緩走上嘉興大劇院的講臺。

朱麗華並非先天失明。18歲,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兩次意外事故讓她徹底看不見了。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着就是家人的負擔。”時隔40多年,當時的彷徨、無助和絕望,朱麗華還記憶猶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讓朱麗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願淪爲黑暗的奴隸。”她決定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朱麗華報名成爲嘉興市第一個“吃螃蟹的盲人”。從學習時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瞭然於心,學成歸來後,精湛的技術讓她贏得衆多回頭客。

“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在朱麗華心中,這個目標從未改變。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她潸然淚下:“我終於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中醫師證書,也見證了在希望與失望的決鬥中,朱麗華用勇氣與雙手“推”開的人生新大門。

爲盲人造光: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經歷過痛苦和絕望,才知黑暗中的那一絲光亮何其珍貴。

上午9點左右,位於嘉興市區和興北路353號的麗華推拿診所內,已經忙碌起來了。診所有13位推拿師,全都是盲人。

“因爲我自己就是一個盲人,我懂得在黑暗中四處求索、四處碰壁的艱辛。”朱麗華說,隨着推拿診所的名氣日增,讓自己好好活着對她來說已不成問題,但她明白:“僅僅滿足個體的謀生,絕不是生命的意義。一個被社會需要的人,生命纔有意義。”於是,她希望用診所“造光”,爲更多盲人照亮前行的方向。

“如果當年沒有碰到朱醫師,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會是啥模樣。”在福利院相識後,盲人吳阿姨與朱麗華已相伴28年了。“從斜西街‘征戰’到吉水路、磚橋弄、禾興北路,朱醫師走到哪裏就把我帶到哪裏,比自己親姐妹還親。”

吳阿姨說,診所的工作不僅讓她生活上有了穩定的依靠,還擁有了正常人活着的那份尊嚴,“真正體會到一個人只有自己足夠強大,纔不會被生活踐踏。”

1991年,朱麗華開始收徒弟,而“盲人”是她收徒的唯一條件。一旦接收,不但包吃住,還免學費。如今,100多人在她手把手傳授下走上了就業崗位。

“朱醫師,就不怕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嗎?”每當有人不解發問時,朱麗華總會淡然答道:“賬,不能這樣算。安置一個人,解放一家人,影響一大片。人活着,有的東西無法用金錢來衡量。再說,我無兒無女,能走到今天,是黨和政府培養了我、成就了我,我不能光想着自己。”

朱麗華對自己很摳,一件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才壞。 

用餘生發光:夢想的傳遞是一輩子的事

除了盲人,在朱麗華的生命中,還有一羣十分重要的人:“我有一大幫孩子。”

1991年,朱麗華第一次在廣播裏聽到“希望工程”這個詞,一下子被觸動了。當時月工資只有58元的她,一口氣拿出近3個月的工資140元,資助了雲南兩名貧困學生,也開啓了她的助學之路。

在朱麗華居住的20平方米屋子內,“藏”着一沓沓匯款單,以及受助孩子們給她寄來的成績單和感謝信。“這纔是我最珍貴的無價之寶。”朱麗華摸着一張張信紙,不自覺地笑了。

對於即將從浙江大學碩士畢業的朱麗霞來說,朱麗華是她夢想的領路人。20__年,品學兼優的朱麗霞如願考上大學,卻因學費發愁,好在朱麗華伸出了援助之手。每年5000元的學費,爲朱麗霞的夢想插上了翅膀。

“6年了,與朱阿姨沒有血緣,勝似血緣。”朱麗霞說:“我知道張海迪是朱阿姨仰慕已久的人,她對朱阿姨的人生有着重要影響,而我想對朱阿姨說:‘朱阿姨,您也是我仰慕已久的榜樣!’”

28年來,朱麗華累計捐助貧困優秀學子480多人次,助學款達333萬元。可對自己,她摳到了極致:腳上穿的布鞋18元,白大褂穿了10多年實在破舊了才換一件。“自己少花一元錢,就能多捐出一元錢。”朱麗華說。

去年4月27日,在母親去世25天后,朱麗華還簽下了器官捐獻書。她說:“活着從醫幾十年,死後器官捐醫學,我願骨灰撒大海,不佔人間一寸土,將把此生獻祖國。”

2022感動中國人物心得體會六百字 篇18

他們生活艱苦,但仍堅持教學,他們上課風趣,讓人一下就能學會。朱敏才說,把孩子們培養成很有用的,對國家很有用的人才,那我覺得就很了不起,他們愛國愛學生,爲祖國效力是他們的心願。他們長期吃青菜,有時都沒吃。一次一位叫楊華真的小女孩,家裏貧窮,卻把白菜葉帶給朱敏才夫婦,感動至極。

在執教第五所國小時,朱敏才因勞累過度患腦溢血送進醫院搶救,脫離危險期,病倒後的他對學生仍是念念不忘,堅持擡起手,顫抖地寫下:我想回去上課。僅僅一句話,我就震撼了,對教學的渴望,支持他的是一個堅定的信念,一個理想,他一直想當老師,畢業後義無返顧地和他的妻子一起爲山區的貧困孩子教書。他們夫婦倆多麼無私,多麼可敬呀!

你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駐足,你們打開一扇窗,讓孩子們發現新的世界。用自己的心血教育孩子,用自己所能爲孩子們開闢前程。你們敬業你們無私,你們是我們的典範。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用自己後生光陰詮釋師德靈魂,孫麗娜說:執教十年也是他最快樂的時光。無論再艱苦也扛了下來,在他們心中雖苦但是幸福。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