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5W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1

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回鄉省親對工作學習、辛苦打拼乃至漂泊在外的遊子而言,是割不斷的鄉愁,更是少不了的傳統節目,每年都在隆重啓幕的、被稱之爲“春運”的節前節後大遷徙,就是明證。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精選15篇)

回家過年,對中國人乃至華人來說。春節對中國人來說意義非凡,闔家團圓,文化尋根,魂牽夢縈、揮之不去,凝聚着華夏民族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託。

眼下,疫情仍在全球擴散蔓延、肆虐,我國本土疫情呈零星散發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織疊加態勢,疫情防控形勢依舊嚴峻。返鄉過年必然會出現大批量人員流動,增加疫情擴散風險。於是,提高自我防護意識,成爲目前最嚴最迫切的要求,相應地就地過年便成了疫情防控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回家過年也好,就地過年也罷,堅持自覺減少聚集外出,堅持遵守“用公筷和公勺、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等防疫要求,顧全大局,聽從街道、鄉鎮和社區、村及單位疫情防控管理那是必須的。

就地過年,可能會讓外地籍務工人員一時難以接受,這也是人之常情。這就需要我們多一些耐心解釋、多一些情感疏導、多一些人文關懷,把工作做紮實、把道理講明白,通過微信、電話拜年排解思鄉心緒;需要我們多一些志願服務和優惠政策,多一些生活保障和困難應對,溫暖就地過年人員,讓他們感受更多當地的年味兒;需要多一些企業通過鼓勵留守員工彈性休假、發放過年壓歲紅包等獎勵方式,讓外地員工在本地安心過年;需要多一些具體化、人性化、可操作的就地過年指導,限度提升就地過年人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面對疫情,我們既要顧念人們回家過年的正常情緒,更要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培樹萬衆一心、同甘共苦的團結偉力,衆志成城,構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

就地過年,就是要留住人,留人重在留心。我們要以實際行動打消就地過年人員的顧慮,贏得更多認同,讓就地過年從簡單的倡議,化爲更多人的行動自覺,既要就地過年,又要就地過好年。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2

倡議“就地過年”是在特殊時期、特定環境下采取的特別方式。各地政府、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多方聯動,在嚴格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結合生產、工作和意願,通過節日慰問、就業保障、人文關懷等多種方式噓寒問暖、問需於民,及時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讓其感受到“家在遠方,情在身旁”的溫暖。此外,還要提前建立好暢通的溝通渠道,保障好輸出地留守老人、兒童等特殊羣體的生活,儘可能減少外鄉人的後顧之憂,讓他們安心留下。

隔絕疫情,不隔真情;守住小家,溫暖大家。相對於回家過年的期許和親人團聚的情懷來說,生命健康纔是第一位。倡議“就地過年”既是爲了自己及家人,爲了全社會的防疫大局,也是爲了將來更加踏實的團圓。作爲個人要積極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儘可能地減少人口流動和聚集,更紮實地做好個人疫情防護。同時,也期待更多地方政府爲“就地過年”做足、做好準備,把握好力度,加之以溫度,讓人們無論身在家鄉還是異鄉,都能過上一個歡樂、祥和、安全的春節。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3

年俗之所以要適時改變,還是因爲疫情的變化。現在,國內疫情呈零星散發的態勢。隨着外出務工人員返鄉高峯臨近,節日期間公衆出行意願提升,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存在提高的可能性。所以,要保持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力度和節奏——口罩不能摘,手要勤洗,保持社交距離依然很重要。與此同時,就地過年非常有必要。具體來說就是,減少不必要出行,少聚集、少外出。尤其在室內密閉空間的聚集,更是要避免。另外,無論在哪裏過年,家庭聚會聚餐也不宜人多,控制在10人以下是的。

就地過年,如何做到一呼百應?可以儘可能增加便利,發揮正向激勵的作用。譬如,可以靈活安排休假。廣東省衛健委指出,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複雜,鼓勵企事業單位根據生產、工作情況和職工意願,靈活安排休假,引導職工羣衆在粵過年。有了靈活休假的安排,會更加有利於管控交通客流、減少聚集、保持社交距離。

也可以適當增加福利。在這方面,浙江“放了大招”。該省提出鼓勵企業採取發放“留崗紅包”、改善就餐條件、安排文化旅遊活動等措施,吸引外地員工儘量就在當地過年,有條件的地區可給予適當補助。另外,還可以發揮“頭雁效應”。湖北各級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一律取消集體團拜和大型慰問、聯歡等活動,北京等地提出黨政機關幹部帶頭就地過年,都有向全社會做出表率的意義。

近年來,“雲過年”逐漸興起。尤其在疫情期間,“雲過年”更爲宅在家中的親朋豐富了團聚的形式。“就地過年”不妨也和“雲過年”結合起來。一大家子人試試在微信羣裏搶搶紅包、拼拼手速,在朋友圈裏曬曬美好祝福,同樣開心喜慶,何樂而不爲。

“就地過年”與“返鄉過年”是一道命題的兩個側面。對確有必要外出和返鄉的人,在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前提下,也應做好出行保障,杜絕人爲設障。返鄉者要配合防疫工作,嚴格遵守報備制度,細緻做好個人防護。期望普天下的人們都擁有一個平安健康祥和的春節!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4

地過年有什麼好處?春節臨近,外出、返鄉人員增多,聚集性活動頻繁,疫情傳播風險進一步升高,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複雜。在此背景下,提倡春節假期非必要不流動,並做好廣大羣衆就地過年的服務保障,對於減少節日期間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人民羣衆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就地過年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廣大黨員幹部要以模範行動影響和帶動廣大羣衆增強信心、戰勝疫情。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同時,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多措並舉,織密疫情防控安。有關部門要做好人員疏導,避免出現扎堆、擁擠現象,爲羣衆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最重要的是我們個人自己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不聚會。

就地過年要做好保供給、穩價格工作。當前疫情防控正處於關鍵時期,疊加春節來臨消費需求旺盛,做好保供穩市工作尤爲重要。有關部門要強化貨源組織,指導商貿流通企業根據今年春節消費新情況、新特點,切實加大貨源組織與調運力度。督促商貿流通企業對照行業疫情防控指南查找短板弱項,加強商品特別是冷凍食品進貨把關,進一步充實地方儲備,重點增加耐儲蔬菜儲備量,適時組織投放蔬菜、肉類等地方儲備。

就地過年要做好便民服務工作。爲減少疫情傳播風險,確保人民羣衆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各地紛紛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人民羣衆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北京爲例,制定《關於做好市民羣衆在京過年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發放消費券、免費開放市屬公園、贈送禮包、發放20G流量……等一系列措施,關心關愛睏難弱勢羣體,鼓勵流通企業針對困難羣衆、弱勢羣體以及就地過年羣衆實際需求,推出物美價廉的“年貨禮包”“愛心禮包”。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做好就地過年工作,倡議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讓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溫度。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5

春節年年過,如何過出新滋味,需要開發想象、大膽創意。安徽合肥的一處公園廟會把網上流行的農場收菜搬到現實,讓人們體驗現實中的“農夫生活”;廣東佛山的創意春節廟會通過現代手段模擬傳說中的“桃源仙境”,將時尚與現代藝術注入傳統民俗,引人關注。

虎年新春,各地慶祝活動中頻現的新鮮創意,不僅豐富了節日文化娛樂活動,增加了節日的喜慶色彩,更讓這個傳統佳節多了幾分令人意想不到的驚喜,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

只有不斷添加符合社會潮流、反映時代特點的新內容,傳統節日就能夠不斷獲得新鮮血液,不斷展現勃勃生機,不斷產生迷人魅力。近年來,從回鄉迎新到出門旅遊,從觀看央視春晚到網上春晚、家庭春晚,以及短信拜年、網購年貨等等,各種新鮮時尚、充滿創意的過年方式,讓人們盡享時代進步帶給生活的種種便利,重新體驗春節長假的溫馨與愜意。

我的春節我做主。追求過一個創意新年,反映了人們對傳統節日文化新的需求。年畫、剪紙、春聯、鞭炮、年糕等等,這些千年不變的年俗,讓春節散發出濃郁傳統風味的同時,或多或少也讓人們特別是年青一代,感覺有些“老套”。用創意創新,在創新中重新開掘傳統節日的深厚文化底蘊,既讓傳統年味變得更加濃香,也讓節日文化活動紅火起來。

創意過年,離不開政府的重視和推動。春節文化是中華民族最富特色的文化,是炎黃子孫的文化之根。傳承併發揚好這一重要的傳統文化,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早在20_年,國務院辦公廳公佈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把春節列入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範圍。今年1月8日,國務院又舉辦“春節文化論壇”,探討如何保護弘揚春節文化。不少地方政府也嘗試開辦各種展覽、組織各類民俗表演等,豐富羣衆節日生活。各具特色的春節文化表演娛樂活動,不僅豐富了國內羣衆的節日生活,而且走出國門,讓海外華人感受祖國文化的親切,讓外國朋友瞭解中華文化的豐富內容和獨特魅力。

創意過年,離不開個人開動腦筋,提供創意。只有大家都爲春節“新民俗”支招,傳統的春節才能越過越有“味”。今年春節,很多網民積極參與“給祖國母親拜大年”活動,通過網絡媒體感受過年祭拜文化的真諦;北京等地在現代商業街區舉辦傳統的廟會文化,古典與現代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現代化的都市裏洋溢着濃濃的新春文化氣息。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6

在一年的節日之中,我覺得春節是最快樂的,因爲過春節可以吃團圓飯、逛廟會、放煙花、看春晚。春節令我最開心最難忘的就是燃放煙花。可惜在城市裏過春節,不允許燃放煙花。

我六歲那年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春節。外婆家在四川的一個鄉鎮上,那裏可以燃放煙花。剛到達外婆家,我就纏着舅舅到街市買了許多煙花。

午飯後,外公陪着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看着外公用打火機點燃引線時,我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一秒過去了,兩秒過去了,已經過去十秒怎麼還沒有爆炸?我正疑惑着,突然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我一看,這些炸開的爆竹像一架不停開火的機槍,發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後,我和哥哥姐姐就開始玩我們自制的“手榴彈”。它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玉米棒挖一個小洞,然後把一顆摔炮放在小洞裏,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發出巨大的響聲。當然,這種手榴彈的殺傷力很小,比較安全,大人也不阻止,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我們開始放煙花了。我們把煙花點燃後,先是見到一束火光從煙花頭上衝了出來。然後天空就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各種煙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兒,在空中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把夜空裝點得如此燦爛奪目。我沉浸在了這個美好的夜晚。

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煙花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7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在周至,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爲你一一介紹吧。

春節前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徵吉祥、祝福的話語,寄託人們美好的心願。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聽媽媽說,守歲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家鄉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8

一走進臘月,家鄉的年味更濃了。舊時的過年就是從八月初八開始,到按歷年正月十五才結束,現在,亦是如此。

農曆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日。比較講究的人家,每逢這天早上會吃“臘八粥”,泡“臘八蒜”,以示歡慶豐收,預祝來年五穀豐登。

喝完了香甜可口的“臘八粥”,吃完了泡得發綠的“臘八蒜”,在孩子們的期盼中,我們迎來了臘月二十三——小年,在這一天晚上,各家各戶都在竈王神像勉強擺上糖瓜,山楂,柿餅,紅棗,花生等,求竈君“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俗稱“辭竈”。過了這一天,在外經商、打工、求學的遊子心懷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開始陸續返家,一路上無數次想象見到親人的激動場面。家中的親人也懷着豐收的喜悅,開始陸續購買雞鴨魚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稱爲“辦年貨”;蒸饅頭、打米糕、出豆腐,稱爲“辦年飯”,這些年飯可以一直吃到二月二。

初夕傍晚,全家老幼聚在一起,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共享天倫之樂,叫“辭歲”,然後大家將屋裏堂外置辦得燈火通明,通宵達旦,徹夜不眠,謂之“守歲”。等到大年七年級,人人穿上嶄新的衣服,走街串戶,互致新年的祝福。從八年級開始,人們開始盤算着走親戚,侯客人。

迎來送往十幾天,春節的另一個熱潮——元宵節到了,人們紛紛走上街頭,點花燈、放煙火、玩龍燈、踩高蹺、扭秧歌、跑旱船、打腰鼓,盡情宣泄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就是家鄉的春節!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9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着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曆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曆二十八的時候把家裏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乾乾淨淨。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於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餘;髮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七年級,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牀。吃過午飯後,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錶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爲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於“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在佛山,有這麼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着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10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文明中,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春節是大家最熟悉最喜愛的一個傳統節日。

傳說從前有個怪物叫“年”。它喜歡吃人,某天它又去吃人的時候反而被人們嚇住了,匆忙逃了回去,人們便把這天叫做“過年”。

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着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帖、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各家各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的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於西晉。除夕之夜,大家終夜不眠,以待明天,稱爲“守歲”。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七年級,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同族挨家挨戶拜年,有的是同事相約去拜年,還有的是大傢伙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爲“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

怎麼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是否爲身爲炎黃子孫而倍感自豪呢?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11

回到老家,心裏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着。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裏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麼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於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彷彿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綵衣。隨着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七年級,纔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則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着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裏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麼的。而小孩子就提着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12

中國,是一個有着長久歷史的古國,幾千年來,中國傳下來了很多傳統習俗,有中秋節的賞月、吃月餅,有端午節的吃糉子、賽龍舟,有清明節的踏青……但在這麼多習俗中,我最喜歡春節種種的喜慶習俗。

在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聯來迎新年、防年獸。這個習俗早先是起於宋代,在明代才盛行。明代時期,朱元璋特別酷愛對聯,自己也酷愛寫對聯,所以就傳到了百姓那裏。於是,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對聯。並且朱元璋還酷愛紅色,經常用紅紙寫對聯,這就是爲什麼春聯一代一代傳下來都是紅彤彤的。

紅紙春聯對仗工整,簡約精巧的文字描畫出了中國那獨有的文化特徵,是我們心中的重要習俗。

元旦夜,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真的沒有時間,必定回家在家吃聚會飯。晚上11點多,人們會放噼裏啪啦的大鞭炮,還有沖天炮和地陀螺。放完鞭炮後,人們還會給祖先燒紙、磕頭和敬酒,希望祖先們給新的一年帶來美好的祝福。

在春節,人們還會拜年。大年七年級這一天,人們很早就會起來,穿上新衣,第一件事便是到爺爺奶奶的房間拜年,爺爺奶奶便會拿紅包來,給孩子們發壓歲錢。

在春節中,還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和習俗,就等着我們去逐一地探求,正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會讓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的。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13

我的家鄉在渦陽,都說:“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如果你來到這裏,也會覺得名副其實。家鄉春節的風俗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我家鄉的大年三十別有一番風趣。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家是非常清閒的,媽媽就去菜市場採購年貨,我呢也是在家裏待着。等了許久後,媽媽回來了,買了那麼多東西。晚上,開始包餃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後就幫媽媽包餃子了,包好餃子後,我們便把包好的餃子先拿出一部分吃,再把那一大部分放進冰箱裏。

吃過飯後,媽媽帶我去紫光公園看燈展了。我也非常的興奮。到了紫光公園,我看到那裏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它們的顏色也是五彩繽紛。每一個花燈的樣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裏玩了一會就要回家了,我戀戀不捨地和那漂亮的花燈告了別。

大年七年級時,我很早起了牀,吃過早飯後,就可以要壓歲錢了。媽媽坐在板凳上,我給媽媽磕了頭拿到了壓歲錢。媽媽樂呵呵的,我的心裏也是美滋滋的,因爲我家親戚很多,所以到了親戚家裏又拿到了許多壓歲錢,我也很開心,有那麼多壓歲錢,我可以成爲一個“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時,是要吃元宵的,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旁,吃着元宵看着元宵晚會,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我也特別開心的。過了元宵節,春節才結束。

家鄉的春節可真熱鬧,習俗也非常非常有趣豐富。因爲現在的民俗、風俗逐漸被淡忘,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記憶和傳承,不能讓民風習俗失傳。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14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曆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着貼春聯,剃頭髮,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着貼,我固然知道爲什麼要倒着貼,將‘福’字倒着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麼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於“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隻“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爲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喻意“年年有餘”。最後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穫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彷彿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2022過年有關的心得體會分享 篇15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竈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嚐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竈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竈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幹靜,這是爲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着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對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裏裏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於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後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後,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擀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製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裏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着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後,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七年級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着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擡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