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精選1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8K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1

同志們: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精選10篇)

教研組是學校開展教學研究活動的主陣地,語文教研組在分管領導的指導下,每週定期開展活動,力求做到每次活動有準備,有成效。我們今後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了活動。

一、不斷學習,吸收新思想,開拓視野。

1、繼續加強學習,進一步轉變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討論、交流,教研組全體成員提高了思想認識,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以良好的師德形象立足教育。一開學,我們每位老師認真研讀了《語文課程標準解讀》,瞭解了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爲讓老師能更好的學習、實踐新課程理念,我們開展了新課程理論下的課堂教學標準討論、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論文和案例評比,以多種方式來學習新課程,把握新課程。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平時正常開展備課組活動,師徒結對活動,每位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的公開課、研討課,積極聽課、思考,努力做到跨學科聽課,通過上課、評課、聽課,努力提高了教學水平。

2、利用光盤,學習特級教師的報告。本學年,我們全體任課教師聽取了華中師大教授楊再隋教授的報告“新理念、新教材、新策略”,對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學生是主體”有了新的認識。我們還分二次學習了竇桂梅報告《爲生命奠基》。她講到了語文教改的三個方面:學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尊重教師,超越教師。聽了她的報告,我們語文老師都深有同感,那就是教材是載體,作爲語文老師,要通過這個載體引領學生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語文老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一篇帶多篇,讓學生擴大篇章的積累,教師要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養成讀書的習慣,教師要引領孩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有一副好口才,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

二、充分進行研討,從更高的層次上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

由於我們的認識有限,平常的教研活動我們更多的是就事論事,以課評課,這樣的活動對我們的提高幫助是有一些但不是很大,爲了使教研組活動的質量更進一步提高,我們嘗試着“跳出語文看語文”,試着站在更高的層次重新來審視我們的語文教學,來不斷地超越自我。

1、針對現行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研討。一直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費時多,但收效甚微。對教材中的一些課文,語文老師花了很多時間來讀、講,但到最後,許多學生卻不會用規範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受。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國小階段學生的閱讀量應達到40萬字,那麼,作爲語文老師該如何引導學生閱讀,爲學生拓展課外閱讀資源……,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進行了反思、分析、探討,明確了今後努力的`方向。

2.討論學習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並進行實施。第一學期,我們一起學習了一整套的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通過將零碎的語言文字列成表格式,使我們看到了現在語文考覈評價的一些弊端,如一張語文試卷,從字、詞到句、段、篇,看似完整的,其實並不能真正代表學生的實際的語文能力。因此,如何來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值得我們思考。從實施的情況來看,學生語文學習評價辦法可以說比較全面、公正、客觀地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三、實踐運用,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一次次的討論,一次次的交流,使大家對當前的語文教學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大家在各自的課堂教學中努力實踐,勇於嘗試,不斷反思,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1、抓住契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研討。三年級王彩霞老師上了一堂語文課。這堂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獲得了很好的反響。在一次又一次的修改中,在評課中,許多老師對教材是個例子有了更直觀的認識,這堂課對我校的語文課堂教學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2、上好校級掛牌課和備課組試驗課(一課三議)。大家都能認真對待,備課組裏相互討論,相互學習,每位老師上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老師們都能認真聽課。從上的一些公開課中,我們能感受到一些老師對課堂教學的思考、探索,更能感受到一些老師課堂教學的進步、提高。通過這樣的活動,我校整體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提高。

3、積極參加各種課堂教學活動。我們組織教師進行了語文案例的評析比賽,二位老師上了學校級骨幹教師的考覈課,二位老師認真備課,參加了“五優”評比之一的課堂教學活動。

4、組織各種語文實踐活動。這學年,組織學生開展了寫字比賽,現場作文賽,成語接龍等,使學生明白:生活中處處皆語文,生活也是語文學習的課堂,即“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

四、教科工作

本學年,我們語文組以《創新性課堂教學的研究》爲教研組的主課題,各備課組都確定了相應的子課題。課題的研究貫穿於平常的教育教學中,大家能圍繞課題蒐集資料,結合教學工作展開研究,做到定期交流,階段小結。許多老師有強烈的教科意識,能認真寫好教後感、週記,積極投稿,積極參加各種論文、案例的評比活動。本學年,多位教師的文章在全國級、省級、市級等獲得一、二、三等獎。

五、努力方向。

1.語文老師在學科方面的文章還要增加數量,提高質量,爭取取得更好的成績,有更多的文章發表。

2.引導更多的老師積極主動參與教科研究,形成一支學習型、科研型的教師科研隊伍。

我們相信,在總結本學年工作的基礎上,在各位教師的共同努力下,下學年各方面的工作會做得更好,對此,我們充滿信心。

六、建議。

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爲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爲了應付檢查,就索性“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原則:“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措施: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2

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不辭辛勞來我校參加本次教研活動,我謹代表學校向各位做一個關於我校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介紹。

一、校情簡介

(一)具有獨特的辦學理念、辦學思想、育人理念

一是我校立足於特殊學生,堅持“以人爲本、育殘成才”的辦學理念,並將辦學理念滲透到管理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關注學生的發展價值,激發起學生行爲的涌動,促進學生有個性的發展。“一切爲了學生”是“以人爲本”的思想在學校辦學理念中的具體體現,它強調將尊重學生、關愛學生、發展學生個性的根本利益作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求牢固確立學生在學校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始終堅持不歧視學生、尊重個性,承認差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學到一些生活、生存的本領,縮短他們與健全人的差距,適應社會,迴歸主流。

二是加強教師育人觀念的轉變。國家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學生髮展爲本,關心學生需要,以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爲落腳點,強調課堂教學要聯繫生活,強調學生要充分運用經驗潛力進行建構性學習。因此,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生活化。“生活化教學”是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感悟,滿足學生的審美生活和精神生活,其實質是生成思維,要求教學過程從“知識中心”轉移到以“學生爲中心”,不把教學過程作爲“事實”來看待,而要作爲價值來實現,它與傳統的教學相比,“生成性”是其認識活動的基礎。我校認真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課程理念,轉變教育思想,更新育人觀念,進一步的確立了教師教育理念,我們倡導的是:讓生活走進教育,讓教育改變每個孩子的生活。

(二)學生現狀

我校現有7個教學班,學生88人,其中聾生22人,智障學生66人。近年來中、重度智障學生的比例逐漸上升,生源的變化改變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式,學校辦學目標的重心也隨之發生轉移,培智學校課堂教學生活化、讓智障學生學會生存、適應生活逐漸成爲了培智教育面臨的新的課題。

智障兒童的智力低下,具有學習速度慢,效果差,注意力集中困難,缺乏計劃性和學習興趣、綜合與應用能力薄弱等學習特徵。這些特徵告訴我們,如果教給智障兒童一些分散的、聯繫不太緊密的、需要分析與綜合能力的學科知識,他們一定會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障礙,例如對事物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狀態,難以獲得完整的圖像。智障兒童學習的'遷移能力差,學習動機水平低,容易造成學習興趣減弱。因此,對智障兒童採取普通教育的教學內容和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尋求有效的適合他們學習與易於掌握的課程設置內容和方法。把智障教育的課程內容生活化及課堂教學生活化,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目標。

二、“生活化”課堂教學初探

(一)措施

1、精心安排課程

爲了解決“學生難教、知識難懂”的難題,我校針對不同類別的殘障學生相繼開設了“十字繡”、“烹飪”、“蛋糕製作”、“模擬家庭”、“模擬超市”課程。我校以學生生活技能培養爲切入點打造特色,爲學生營造了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爲促進殘疾人全面發展、幫助這羣特殊的孩子更好地融入社會奠定基礎,20xx年成功創建爲銅梁區“生活技能特色學校”。

爲了讓智障學生全面系統地提高生活技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促進社會性發展,學校成立了校本課程開發領導小組,編寫了《智障兒童生活技能培養策略校本課程》。包括:健康飲食、穿着、如廁、身體清潔、就寢等。在本課程中,要求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運用學校各功能室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保護和增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其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身心健康地成長。

2、以課堂爲抓手,凸顯特色

在教學中,我們以課堂爲抓手,着眼於全體特殊學生生活技能的提升,以開放、體驗、創造、發展爲主線,構建了以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情境中親身體驗、學習爲特徵的教學策略與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實踐意義,爲特殊教育新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可借鑑的良好範例。將課堂教學作爲重點和突破口,學校專門建了模擬超市、家庭房間、烹飪間、蛋糕間等情景教室,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教學提高了可以實體操作的硬件設備。實現了以真實的任務爲學習內容,將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訓練、課內訓練與課外訓練、模擬訓練與真實訓練結合起來的教學模式。在真實的教學環境和訓練項目任務驅動下,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將所學的知識和技能直接應用於實踐,促進了特殊兒童生活技能的提高。

3、功能室在培智生活化教學中的作用

模擬家庭以生活語文、品德與生活、生活常規等課程爲載體,讓培智學生掌握最基本的家庭生活的技能、禮儀等。“模擬家庭”功能室內設有真實的(衣櫃、梳妝檯、化妝鏡、牀、被子、褥子等)家居生活必備品,在活動中教師充分運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學、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來培養培智學生的基本生活技能、家庭品德禮儀、居家安全意識等方面的能力。

模擬超市則是結合勞動與技能、生活常規、生活數學等課程,教學中教師充分運用課程資源和功能室的設施設備。讓學生在情境教學中學會認識超市內的相關物品和超市購物的技能,養成良好的購物習慣、超市禮儀,具備超市購物的相關認識。

另外,烹飪和蛋糕製作提高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審美能力,培養了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增強學生的主動精神和主體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爲他們的終身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學校要把校園作爲重要的快樂學習資源,並充分發揮其學習功能。一方面要在烹飪和蛋糕製作教學中規範學生的行爲習慣。另一方面,努力營造出一種濃郁的生活氛圍,使學生耳濡目染,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學習效果。利用課前、課餘定期播放相關佳餚、美麗蛋糕的相關視頻讓學生在不自覺中受到薰陶;充分利用宣傳欄、黑板報等宣傳陣地,展出學生的各類作品的照片;通過品嚐活動讓學生體驗分享的樂趣。讓每一道菜、每一塊蛋糕都可以說話,讓每一個學生都獲得成功。

4、基於智障兒童“生活化”教育的課題研究

我校一直比較重視對智障兒童進行生活化教育,並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成效。我校20xx年承擔了市級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智障兒童生活技能培養策研究》和重慶市子課題《智障兒童良好健康生活習慣研究》及並分別於20xx年2月順利結題和20xx年6月順利結題。通過課題研究,使得學校從教育教學研究的層面出發更深層次的對本校培智兒童進行生活化課堂教學探究;促使老師們採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利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對智障兒童進行教學;加深了學校與家庭的聯繫,號召家長參與到學生生活化教學中來,教學成果讓家長滿意;使得我校參與研究的所有成員獲得成長,在研究中嘗試錯誤,總結經驗,最終總結出先進的經驗。

(二)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我校智障兒童的生活能力

通過生活化教學,培智學生的生活能力有明顯的提高,表現在飲食、穿着、如廁、身體清潔的、就寢這五大方面的自理能力明顯提高。

2、更新了教師的教育觀念

教育觀念是教師在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教師的課程觀決定着教學觀,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對教材解讀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彼此傾聽和分享各自的認識成果的過程。生活化教學的開展要求教師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意識及教育智慧。在學校關於生活化教學的課題研究帶動下,教師們通過發現和解決培智兒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認識到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必要性,切實轉變教育思想,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觀念,促進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習得相應的生活技能。通過生活化教學研究,廣大教師圍繞“生活化課堂教學”積極撰寫論文,近幾年來,參與課題的教師公開發表了《淺談讓智障孩子正常就餐》、《淺談智障兒童個人衛生習慣的培養》、《淺談智障兒童良好的入廁習慣的培養》、《淺談智障兒童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談智障兒童身體清潔能力的培養》、《養成良好衛生習慣促智障兒童健康成長》、《智障兒童生活自理能力訓練的個案研究》《智障兒童心理之我見》、《生活教育在智障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智障兒童生活技能教育》等論文。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化課堂教學,我校培養出一批骨幹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通過課題研究得到鍛鍊,教師的科研能力和業務水平明顯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對今後工作的一些思考

通過我校近年來對培智學生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再結合智障學生教學的相關報告、文獻資料,我們認爲今後要更好的對培智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運用好校本教材

目前我校培智班選用的是重慶市出版社出版的重慶市培智學校教科書,教材內容較以前的版本先進、實用很多,更加切合培智學生的個性特點及智力水平。但是由於每個地方總會有所差異,因此,我校認爲根據實際編寫相應的校本教材更加切合學生實際,更能滿足學生需要。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掌握更牢固的知識,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及時達到並超越自己的“最近發展區”。

2、生活化教學離不開多重複、小步子訓練原則

智障學生的特點是學得慢忘得卻很快。所以我們在生活化課堂教學中仍要採用反覆操作訓練的方法,讓學生把不太熟練的動作變爲熟練地技能,把已經學到的能力運用於生活。常常是一個內容的操作如果不是很理想的,就進行展到廚房、宿舍以及培智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這對低幼智障兒童可能有些困難,但我們可以嘗試在校園有組織有指導地在適宜低幼培智學生活動的場所進行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空間。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面我們也臨着新的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生源由單一趨於多元。現在,我校既有聾啞生,又有智障學生,而且智障生的人數越來越多。智障和聾啞是兩類不同的殘疾,這兩類殘疾兒童的心理又有完全不同的特點,這使我們面臨着新的困難和挑戰。二是認識問題。對聾啞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爲教師的共識,但對於智障兒童的心理問題,教師往往歸結爲智力問題,重視行爲習慣的養成,重視生活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潛能的開發和心理素質的培養。因此,如何有效地對智障兒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成爲我校急需解決的課題。

我的發言到此結束,不當之處敬請各位領導、同行批評指正,謝謝。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3

各位到會領導,各位同仁:

很高興來參加李家責任區教育督導組組織的國小畢業班學科複習研究活動,今天,我就國小科學六年級下冊《神奇的能量》一章如何複習談談我的設想,敬請大家聽後能提出寶貴的意見,達到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的目的。

一、複習課的教學理念

1、認識複習課。複習課不同於新授課,它是一種溫故而知新的學習,它在授課時用時沒有新授課那麼長,在短時間涉及內容多。複習課不是知識的簡單重現,它是對知識的回顧、歸納、提升,是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系統整合與靈活運用。複習課更不同於簡單的講解卷子,沒有目標,沒有策略,對一對答案而已;它必須要教師認真備課,撰寫“導學案”,採取有效的教與學的策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重新回顧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

2、複習課要有明確的目標。複習哪些知識要明確,採取什麼方法要明確,學生在複習時做什麼要明確,複習後要達到什麼目的要明確。本單元的複習目標如下:

(1)通過對本單元全面複習,讓學生認識能量,明白能量無處不在,但看不見;讓學生到生活中的去尋找能量,瞭解能量的具體表現形式。

(2)讓學生認識能源的概念及分類;說說身邊的節約能源、不浪費能源的事例。

(3)理解能量是不會憑空消失的,通過實例說說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4)通過理解和記憶,掌握本單元的內容,爲國中學習奠定基礎。

3、複習課要確定基本任務。通過複習,使學生對基礎知識能夠準確熟練地掌握,並能靈活運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搭建框架,整理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圖;能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複習課也得有情感。有時,複習課相對新授課來說有些枯燥,教師都會用反覆的練習來複習,學生非常厭煩這一過程,學生沒有興趣。作爲教師,要挖掘複習課的趣味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要讓學生在複習時有不同的體念,有不一樣的收穫。

5、結合學生實際,貼近近學生的生活,精細設計符合教材的編排目的和考試要求的練習題,利用練習題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通過拓展訓練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做到堵漏補缺,揚長補短,彌補教師在新授課中的不足。

6、學生所需要的是學會如何自己去複習。首先,建立信心非常重要;其次,自擬一個複習目標、制定一個複習方案;再次,培養自己的自覺性,態度決定一切;第四,上課認真學習,作業自覺完成;第五,好記心不如爛筆頭;第六,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多做一些綜合性練習,多接觸一些生活。

二、複習本章內容的建議

(一)理清本單元的知識點,整理出知識點之間的網絡,明白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1、認識能量、能源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2、認識能量的形式,能源的分類;

3、描述性語言引導學生認識能量的特點: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

4、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能源。

(二)在複習前,教師對教材的內容要進行全面的分析、提煉,歸納,找準本單元的複習重點,做到重點知識要人人知曉、人人理解。

1、複習能量、能源的概念,可以用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加深記憶。

能量:能夠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如:光能(太陽能熱水器)、水能(發電)、電能(煮飯、燒水)等。

能源:能產生能量的物質。如:煤、石油、太陽能、地熱能等。

2、明確能量的表現形式。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電能、聲能、水能、化學能、熱能、機械能、內能,核能,原子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風能。

3、舉例說明能量的作用。

光能:使植物生長、發電、使太陽能熱水器內的水變熱、傳遞信息

電能:使電燈發光、使電視機工作、使電力機車運行、傳遞信息

熱能:使暖氣片工作、使水沸騰、加熱食物

4、通過對能源分類的複習,清楚認識能源的種類和名稱。

(1)能源分爲(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

(2)大部分能源是可以再生的,被稱爲(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熱能、地熱能、生物質能。

(3)家中和工農業生產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和原子核能原料,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被稱爲(不可再生性能源)。

(4)新能源有(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核聚變能)等。

5、讓學生認識能量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1)通過學生親身經歷來說明。如:我們每天都要吃飯,飯消化後將(化學能)儲存在人體內;化學能可以讓人走路、跑步、工作;現在每家每戶都有電飯鍋,電飯鍋是用電能來煮飯,電能又轉換成熱能,飯就煮熟了;學生可能還會列舉太陽能、水能。

(2)在學生建立的知識系統上,老師要補充,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如:地熱能儲存的熱量相當大,在地下3000米以內,目前可供開採的地熱相當於2900億噸煤;地熱能可以供應人們需要的熱水和空間供熱;三峽水電站利用水能發電,節約能源,無污染。

(3)能源互相轉換在生活中的作用。各種能如聲、光、熱、電、機械能都有自己的使用侷限,例如電能不能直接煮飯,只有將它轉化爲熱能纔可以煮飯;又如,煮飯用的熱能可以從煤、柴獲得,但把這些能轉化成電能,煮飯更方便。

6、通過多種途徑瞭解能源現狀。

(1)工業化國家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費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

(2)(煤、石油、天然氣)是由古代動植物的遺體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而形成的;(礦物燃料)所佔的比重相當大,(佔總能源的77%)。礦物能源都是不可再生性能源。隨着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對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極快,能源正面臨(枯竭的危機)。

(3)對於我國來說,雖然能源資源比較豐富,例如:煤的儲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儲量居世界第8位,水力資源儲量居世界第1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16位,但由於我國人口衆多,能源的人均佔有率遠低於世界的'人均水平。此外,我國的資源分佈極不平衡,例如:煤炭產地多分佈在北方地區,南方水源豐富,因而纔有“北煤南運”、“南水北調”的狀況。

7、聯繫生活,建立節約能源的意識。

(1)在生活中,讓學生懂得人們有浪費能源的行爲:空調溫度設置不當;機動車輛數量的增加;整夜不熄的路燈;家中沒有使用節能燈;廁所使用馬桶;未用的電器沒有拔電源;使用一次性物品。

(2)讓學生把自己當主人,參與節約能源的行動和宣傳者。教育家長和成人們要使用節能燈具、使用節能的爐具、及時關閉用電設施、把空調設置適當的溫度、安置太陽能熱水器、開發電動車等,出門乘坐公交車,用洗菜的水沖廁所,不用馬桶,利用水能發電,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三)收索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找準難點,各個擊破。這些難點表現在:

1、能量與能源的區分:

(1)能量是(看不見),沒有具體的物質。但任何東西只要有(移動、發熱、冷卻、生長、變化、發光或發聲)的現象,就有能量起作用。

(2)能源能看見的,能摸着的,它表現爲固體、液體、氣體。

2、能量的表現形式不是單一的,在整個過程中,能量是在不停的轉換。如:從早晨起牀到出門上學的這段時間裏,經歷了一些能量轉換過程:

(1)打開臺燈,檯燈把(電能)轉換成(光能);

(2)用熱水洗臉,熱水器把天然氣中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

(3)吃飯後騎車去上學,你把食物中的(化學能)轉換成(動能)。

三、觸類旁通地解決問題。

1、生活處處有科學。

生活是知識的實驗室,科學學科要關注生活,缺少生活,知識就沒有了土壤。複習課中可以延伸、拓寬,但要有個度。複習課的問題設計應換個角度,多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體現問題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2、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要在複習課中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材施教,不要整齊劃一,要讓不同學生在複習中都有新的收穫與提高。做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有句話說的好:“只要你關注他,他就會產生信心和動力。”所以,只要教師多關注他們一些,經常找他們談談話,時時抽查一下對本單元複習的某些重點問題的掌握情況,抽空多檢查幾次他們的練習和試卷完成情況,面對面幫助他們訂正、分析和查找試卷失分的原因,他們的成績都會穩步上升。

(六)複習時間的安排建議:估計用一週的時間完成。

總之讓複習課出實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教師,吃透教材,積累經驗,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實踐。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培養學生自主整理、自主複習技能與習慣是重點。希望教師們勤交流,多研究,在分析反思中總結經驗。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4

同志們:

多少年來,“精批細改”的傳統一直困擾着語文教師:不這麼做,教育主管部門能通過嗎?家長能願意嗎?因爲自古以來語文教師就是這麼改作文!這已成了天經地義的事。作爲老師,若不改這“兩座大山”,良心過不去。批改吧,沒有實效。針對這種現象,我們謀求改變。

一、在教育理論中尋求改變的方式與依據。

《課標》提出:“對學生作文評價結果的呈現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口頭的;還可以綜合採用多種形式評價。”同時課標也明確指出:學生要“能獨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結合所學語文知識,多寫多改,養成切磋交流的習慣。樂於相互展示和評價寫作成果。”並對不同年級提出了不同的修改要求。高年級國小語文課本中,有近一半的作文題目明確要求學生作文寫成後要進行認真修改。可見,放手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其修改能力,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葉聖陶老先生曾說:“教師改文,業至辛勤,苟學生弗曉其故,即功夫同於虛擲。”又說“假如着重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的能力,教師只給些引導和指點,該怎麼改讓學生自己去考慮去決定,學生不就處於主動地位了嗎?”。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中也提出“體驗到一種自己親身參與和掌握知識的情感,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在習作過程中,學生不應只是一個被評的客體,更應是評價的積極參與者。只有參與了作文的評析,親身去體驗、感受,才能激起強烈的作文興趣與慾望。“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讓學生藉助於批改,在同學的文章裏“尋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學生才能真正品味出學習的樂趣,才能不斷提高寫作水平。

因此,改革教師單向的批改模式,放手讓學生自己改文,是使學生從有興趣評改他人文章進入到自我修正提高的有效手段。這符合教育理論。

二、益於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未來社會要求人要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高素質的人,要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交往,學會生存。在智力相當的情況下,非智力因素髮展較好的學生往往更能有所作爲。而作文互批互改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也具有積極意義。

1、轉換角色,培養內在的寫作興趣

組織學生互批作文,讓學生與教師的角色發生互換,學生在心理上就能產生一種新的興奮,青少年的好奇心使得學生在相互批改的過程中,會比較關心別人的文章,被批改者更會格外地關注評語,並籍此提升了寫作興趣。

2、增加壓力,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

老師批改作文,評語的好差,對學生沒有太大壓力。而在互相批改時,其心理就會發生變化。青少年具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在同齡人中間,尤其不願露醜。作文互批互改勢必促使他們盡力把作文寫得更好些。

3、創設情境,營造濃厚的班級文化氛圍

學生對教師評語的反應,大多是順從。這種心理狀態,不利於能力的提高和心智的開發。而學生互批作文,營造了教學民主化,使其形成不斷生成新想法、新思想的心理機制。這種長期合作的方式無疑將促進班級文化的發展,形成一種既追求真理又尋找共識的生動而團結的文化氛圍。

4、體驗甘苦,承擔他人與自己共同成長的責任

作文互改能夠使學生意識和體會到,自己在別人的評價下,以及別人在自己的評價之下,在寫作方面獲得的進步。這是一種共同成長的歷程,體現了學校教育情境中學生成長的本質特徵.

5、復歸本位,培養學生自改作文的好習慣

文章該怎樣立意,佈局,煉句,這種能力只有學生自己在反覆修改中才能提高。學生們互改作文,是一種本職的復歸,真正把學生推上了主體的地位,變老師的事爲自己的事。培養這種觀念和習慣,是真正的爲“不需要教而教”,是培養人才潛能的“終生教育”。

6、促進交流,培養學生互相協作的集體感

未來社會的建設者,更需要有善於與人共事的心理素質。學生互相批改作文,可以逐步形成交際習慣和與人協作的性格,個人的集體感會不斷增強。這種在自我教育中得到的培養,其意義遠遠超過作文批改本身,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三、摒棄繁瑣,解放教師

誇美紐斯在《大教育論》中說:“尋找一種方法,讓教師儘量地少教,而使學生儘量地多學。”作文互批互改將會使教師跨過大“包攬”式的精批細改這道坎,解放自己,有更多的精力緊盯作文中的學生。

鑑於此,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作文互批互改,不只是形式的改革,更是觀念的轉變。組織學生進行作文互批,是富有改革意義的實踐活動,是在具體教學環節中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5

同志們:

高職稱,充滿活力的數學教師組成的專業隊伍,“教學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更是教師獲得職業幸福的一條捷徑。”這是我組首先確立並長期堅持的教研理念,正是理念的轉變,才促使我們變學校要我們教研爲自己主動地要教研;“以生爲本,根植課堂,強師爲基,優化教研”是我組教研的宗旨;“案例分析、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示範、教學理論學習”爲我組教研的主要平臺。近幾年來,數學教研組在上級領導的熱情關懷下,學科組成員的密切配合下,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紮紮實實地、有計劃地、有針對性地、定期地開展教研活動,漸漸地形成了我組的教研特色。具體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1、深入學習課標,積極參與課改

理論指導實踐。幾年來,數學組開展經常性教研活動,組織全體老師,集體學習新課標等先進教學理念。爲了幫助教師們節省時間,教研組常書面印發與教研活動相配套的教學理論資料,便初舉行了九年級複習課觀摩探討,爲了提高效果,活動前教研組對各教師進行了系列教學理論學習,採用4步法對這節課進行主題探討:

(1)認真聽課,認真記錄。本節課教師總共提出了幾個問題?學生如何理答?

(2)課後分析,問題歸類。教師的每個問題,是用何種方式理答的?

(3)組內交流,探討提高。以備課組爲單位,逐一發言,探討教師提問的有效性;提出自己對相關提問的建議及理由。

(4)全組集中,交流總結,形成共識。大家圍繞主題準備,並選擇中國小密切相關的教學內容各準備一堂研討課。

活動時,首先展示研討課,然後圍繞主題並結合研討課,雙方暢談各自的認識。這樣的活動,既有充分準備,又切合校本實際,大家有共同語言,因而大家就有切膚之感,可以落實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之中,比之空談收效就大大不同。每一次研討做足準備,紮實推進,新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課改實施後,數學組提出每一次教研活動,都要有一個研討主題,都要形成一篇可供發表的論文,這個目標基本達到。

2、注重以生爲本,引導學生反思

根植課堂搞教研,在課堂上是否以生爲本,學生有否得到最大限度的有益發展,是我們觀察課堂是否有效的焦點,而學生最好的發展途徑就是不斷地自我反思,自我糾錯,自我提高。

3、抓好學科競賽,培優補差並進

近年來,學校以公費班爲依託,各級段培優工作一直常抓不懈。數學競賽成績省市有名。由於教師重視數學資優生的培養,並採用“情境——問題”教學方法,學生在對待數學學習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變化顯著,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習興趣高漲,參與意識與參與能力明顯加強,數學思維的思辨能力、提出問題、鑽研問題、解決問題意識提高,使得一大批數學特長生脫穎而出。

教研組在期初,根據學校教育工作安排,以及上級教研部門教研工作計劃,針對本校實際,確立學期數學教研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措施,以及主要活動安排。該計劃初成後,報校教科室主要負責人認真審議、修改,在開學第一週教研組會議上,徵得全體教師同意後,人手一份發至每一位老師手中,並按計劃嚴格付諸實施。組織工作做到目標明、思路清、行動實,使全體教師做到有的放矢,腳踏實地地完成本學期教學教研任務。

4、抓好常規工作,確保教學質量

幾年來,學校加強了備課組建設,並把備課組提升爲年級教研組,備課組長提升爲年段教研組長,享受教研組長待遇。爲提高教研效果和效率,平時備課教研分段進行,人人自主參與。一般每週活動一次,由年段教研組長負責,人人事前準備,一人重點發言,大家各抒已見。統一進度,統一資料,共同探討新的教學模式,並做好記錄。年段教快速成長,光靠自身的勤奮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許多老師的幫助。數學教研組常採用集體備課,個別交流,聽課評課、方法指導、教研點撥、信心鼓勵、後勤服務等方式,快速搭建數學教師成長的舞臺,特級教師、骨幹教師、備課組長更是充當主力。由於數學組有統領的教研課題,較系統的操作模式,教學研究方向,且運用到各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並能較好地開發教師教學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意識。教齡5年以下的年輕教師都有與一名師傅結對,互相聽課,講評,探討,要求新教師每學期至少上好一節“成長課”,同時採用“徒弟展示課”、“師徒同上一堂課”,撰寫“教學反思”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新教師成長週期大大縮短,並在全市國中數學教學界脫穎而出,令各校刮目相看。

5、學習觀摩先進,提高教研層次

全組教師都認識到只有不斷學習,才能不斷提高。我們基本上每年都要外出學習,提高老師的專業素質,學校對數學組提出了更高要求,對照要求,我們感到仍有差距,很多地方要努力改進,如教研組內教師多,集中安排教研活動難;教學與教研關係的處理上,少部分教師還是重教學輕教研;在備課的規範化操作還要再努力等等,這些都將在以後工作中加以改進。我們數學組全體成員將立足校本,根植於課堂搞教研,團結一致,虛心向同行討教,認真學習先進教育理念,不斷進行教學實踐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素質,爭取更大成績,讓全組教師通過教研這條快速成長的途徑,在成功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自己的事業,從而獲得職業的幸福!

最後,衷心感謝各級各類專家對我校數學組工作的大力支持!衷心感謝教研室數學教研員長期以來對我校不遺餘力的指導!衷心感謝全體同行的幫助指導!

謝謝!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6

同志們:

爲進一步推進教育教學的開展,深化校本教研,引領教師專業成長,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各校之間教學教研工作的均衡發展,實現區域內教育教學的交流與共享,根據白塔區教育局、教師學校的安排,於4月5日下午,白塔區新華國小全體教師到衛國國小報告廳參加了青年街、新華、衛國三校“片校聯動”教研活動啓動儀式。區教師學校張校長、興書記等領導及片內三所學校的校長、領導、教師參加了本次啓動儀式。

衛國國小的邊校長主持會議,闡明瞭啓動儀式的重要性。青年街國小的李校長代表三所學校向教師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表示感謝,同時結合片內三所學校的教學教研實際情況,做了振奮人心的啓動儀式動員講話。新華國小秦校長宣讀了“片校聯動”教研活動實施方案,解讀了“片校聯動”的活動計劃,使教師們明確了“片校聯動”的制度和相關要求、做法。隨後,青年街國小教師代表做大會發言,表明全體教師參加活動的決心。最後,教師學校張校長做重要講話,張校長結合我區實際情況,就如何更有效開展“片校聯動”教研、創新“片校聯動”教研模式,共同打造區域互動平臺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對“片校聯動”教研活動提出了一些寶貴的建議。

相信,在教育局、教師學校的領導下,新華國小一定會與兩所兄弟國小紮實有效地開展聯片教研活動,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推動片內學校的整體發展,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一、現狀

①、實施新課程與提高質量分離。轉變學習方式與提高教學效率不能同步。

②、課堂教學只關注學生的行爲投入,不關注學生的情感投入。

③、只注重完成教學任務,不注重課程延伸量。教學的目的不是解決問題,而是進一步的發現問題。

④、不注重課堂教學的“高效”。要從“有效”向“高效”轉變。

⑤、教學中教師不敢放開手腳,不敢相信學生。教師講的多,學生主體不突出,教師指導不足,學生活動形式單一。

⑥、以“練”代“教”,“滿堂灌”變成“滿堂練”。

⑦、只關注課堂,不關注課外。

二、要求追求真實的.課堂,紮實的課堂,充實的課堂。

(1)、真實的課堂。

①、在備課上,要求自己設計,不能下載和抄襲,可以借鑑。

②、課堂上要原生態的課,常生態下的課,不需要花鼓稍。

(2)、紮實的課堂。

①、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以“學”爲中心的原則。教師要從“講學”變成“導學”,學生從“接收式”變成“探究式”。“吃什麼草,怎麼吃”那是羊兒的事,教師只要當好“牧羊人”。

②、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體驗,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天高任鳥飛,海闊任魚躍。做到五個解放。要突出朗讀品味,不要把“語文味”變成“大雜燴”。

③、要做到人本和文本的統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要給學生一個情感課堂,教師上課要有情感,既要尊重學生“需要”又要注重“激趣”。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④、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學生參與面要廣。換位思考,想學生之所想。不能只關注一部分學生。

⑤、要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我們教師上課大部分不用教具。

⑥、構建教學模式,形成特色課堂。要有自主的教學模式,形成有趣的作業形式,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⑦、要以學定教,進行學情分析,着眼於學生髮展的需求。要以教促學,從教師教的態度促進學生學到態度的轉變,從教師教的方式促進學生學的方式轉變。

(3)、充實的課堂。

①、要體現教學民主,師生平等,課堂氛圍和諧。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讓學生展示自己,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給他們多大的舞臺,就能跳出多美的舞來。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全程參與全面參與,全員參與。培養“傾聽、交流、協作、分享”的合作意識。課堂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不理會,教師有問題,學生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教師有問題。

②、要注重教學效果,讓學生既學到了知識,又培養感情,提高能力。

③、要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7

同志們:

在開學之初,我們舉行了第一次教研會議,組長讓我結合上午首次校務會上學校領導提出的教學思路,談一談對本學期教學上的一些要求。由於時間比較緊,我粗略地羅列以下四點:

一、重視常規檢查,注重實效備課。

都知道,常規檢查包括的方面很多,上課、備課、作業、輔導等,本學期要加強巡查,根據學校的工作意見,將把巡查的結果與年級組的考覈相掛鉤,巡查中的一人將代表一組,我們的每一位老師一定不願因爲個人的原因而使得整個組的同事遭到非議,所以認真上好每一課,認真批改好每一次的作業是我們的每一人的基本。而備課是上課的必備,認真備課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提高教學效率纔不是一句空話。忽略備課,以加班加點來提高學生的考分是不可取的。備課一定要及時,上課前一定要對照備課內容,再把上課要講的內容好好串一串,上課時不能出現這一句那一句,含含糊糊的現象。需要特別提醒的是,咱組的幾位青年教師的手寫備課。在集體備課的時候更要注意單元的'重點課文的解讀、重點知識點的突破,備課時分清主次,只要備課充分,即就是領導推門聽課也會做到泰然處之。

二、規範學生作業,統一批改要求。

提到作業,這也是第一條說的常規檢查的要點,之所以要將作業單獨列爲一條,是因爲作業是學生掌握知道的必備途徑,缺少了作業,學生學業水平的提高是無從談起的。而作業關係到學生如何做作業和教師如何改作業兩方面。我們語文的作業主要有語文小練、習字冊、大作和小作。現在我具體說一下,不全面的地方,大家補充。

首先說一下小練。小練統一讓學生用鉛筆做。批改時,等級和時間都打在一課之後,等級在前,時間在後,等級打優良中。在批改過程中,發現錯誤,用筆圈出,讓學生在就近的訂正欄訂正。前面的字詞題、課內填空題抄題訂正三遍。閱讀題抄題訂正一遍。

習字冊,一般一課是兩頁,第一頁寫生字,第二頁寫詞語。鑑於學生已經用過一學期的鋼筆,這學期習字冊一律用鋼筆書寫。批改方面注意:等級,也就是五角星要打在課題的右邊。批改時間寫在第二頁的右下角。第一頁,學生書寫工整漂亮的字,畫圈,書寫有錯誤或不工整的劃橫線,讓學生在最下面的一行裏訂正。第二頁,學生描紅一行,只寫一行。

習作的批改比較繁瑣。大作中易出現錯別字。關於錯別字,錯字打叉,別字加勾。學生先在訂正欄訂正,後在習作後面,把文中出現的和錯別字相關的詞語寫一個詞語空一格,寫滿一行。老師可以先範寫一個詞語。大作等級打在作文題目的右邊。大作批改中要注意眉批。眉批的好處比總批要大得多,適時適地的眉批可以讓學生懂得自己的哪裏寫得怎樣,所以要特別注意言詞的激勵性。當發現學生作文中出現了好詞好句,教師可以圈出,然後在旁邊適當地點評“好”“寫得好”“寫得很生動”“排比句用得好”之類,以示對學生的鼓勵。總批,不要求每個人每篇都寫總評。在一次習作中,全班不少於30%的學生的習作後有總評。總評可以多寫,也可以少寫。除了點評學生習作的內容,還可以提醒學生注意書寫等,多鼓勵和表揚。本學期,大作要寫8篇。要求保證每個學生一本習作本中至少有2到3篇習作有評語。寫完評語後,要在最後寫“閱”和批改時間。

小作,批改時主要要注意改錯別字、圈出好詞好句、打等級和寫批改時間。在眉批和總評方面不再做嚴格的要求。相對於大作緊扣課本上的每單元的習作要求,小作選題更自由些。選題可以圍繞課文,如以前所學的應用文和課文的課後題、仿寫,也可以針對發生在本班的事情選題,如春遊,組織小遊戲、班級偶發事件等,也可以幾位老師商議共同選題。小作不少於8篇。

大家看還有沒有補充的,同時也請大家在開學初,及時跟學生說清楚做題和批改的規範和要求。

三、落實單元集備,突出重點課時。

這是上午會議中,姜兵主任提出的,他沒有做具體的闡釋。我們先自己解讀一下,什麼是單元集體備課,什麼是重點課時集體備課,該怎麼備課。我先請大家自己說一說自己的理解。我再結合自己的教學說說我的理解。(各教師交流自己的認識與看法)

聽了大家從自己的角度的解讀,我覺得大家想得都差不多。單元集體備課,是以教材單元爲一個教學單位,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確定一單元的教學重點、難點以及必教的知識點,如文體結構、語點特點、重點句型、標點、語法等等,而不照搬教參,弄幾條條以應付,以往的“教學重點、目的要求”大多隻是教案中爲其完整而爲之的一個標籤,我們現在所列出的就是我們在課堂中需要重點對學生進行訓練的,一個單元過後,我們要進行一次檢測,重點就是對我們設立的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當然我們要完成單元教學要點,需要通過每一堂課來實現,而課文的教學又是我們教學的一個憑藉,所以對重點課文的教學要多考慮如何溶入單元訓練點。在實際的教學中,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要備,我們可以根據我們的教學計劃,依據每個單元的教學重點,然後再針對某一個或幾個重點來具體詳盡地備該單元中的某一課或某一個課時。把這一課時當成是公開課去備。力求在課中體現“教在起點、重在經歷、貴在傾聽、樂在分享”的教學理念。如果感受到工作過大的問題,可以和新河校區三年級組商量,16個老師統一分配,每人精心備一兩個課時。相關工作,如有必要請我們的俞主任去溝通。

四、明確研究課題,貫穿教學實踐。

課題研究對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講,應從實踐中來,再回到實踐中去,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宏觀上的大道理,純理論不屬於我們一線教師研究的範疇。區教學檢查中要求我們教師人人都要有課題,有了課題,我們平時的教學工作纔能有軸心,圍繞課題去思考教學,寫教學論文才不會顯得盲目。一旦課題確定下來,就要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一以貫之地去思考、踐行,要讓課題成爲我們平時工作的指引。當然在確定課題時,要多考慮其必要性,盡最大可能地緊扣學校教學工作“教在起點、重在經歷、貴在傾聽、樂在分享”的指導思想來選題。作爲教研組,本學期要求要確立自己的研究課題,每個教師的課題可以圍繞組內課題來展開或進行研究。

本學期,我們教研組的每人都要上一節研究課。我們來討論下,最後由俞主任根據大家的觀點來定個主題。請大家暢所欲言,說說自己的想法,一起來看看提出的主題的可行性。

這個主題也並不一定要一次聚會就敲定。以後大家再想到好的主題,可以提出來,我們再聚再說。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8

同志們:

通過參加與黃山實驗國小的校際教研活動,使我對音樂教學有了更好的認識,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了較大提高。音樂教育作爲國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體驗等方面,讓學生在音樂實踐活動中感受美、鑑賞美、表現美、創造美。

(一)以趣激情,引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低年級的孩子,他們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天性活潑好動,思維無拘無束,如果採用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注意力不集中,從而降低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的唱遊課學習習慣,將會對學生今後的音樂學習幫助很大。以趣激情,讓學生熟悉課堂常規,培養學生好的行爲習慣。

音樂教學的特性就決定了課堂常規的特殊性,從問好到師生介紹都體現出一定的音樂性。如果單純用說教的方法進行,只會讓學生感到單調、枯燥,轉眼就忘。如用兒歌代替指令,學生就會很喜歡並且樂於接受。讓學生在琅琅上口的兒歌誦讀中知道遊戲、行走、坐、站的常規。 例如:上課時學生交頭接耳不會傾聽,我就說:“小蚊子嗡嗡叫,不愛學習愛講話,人人都不喜歡它。”律動教學結束後,老師說“一二三”——學生答“快到位”邊說邊迅速安靜回到自己的座位。朗朗上口的兒歌既富有節奏感,又善意地提醒學生必須遵循的課堂常規。

(二)、積極調動學生情感參與音樂活動。

國小生模仿能力強,喜歡遊戲,作爲一名音樂老師,我們應該大膽地放開學生的手腳,引導他們把音樂轉化成自己情感化的想像世界,用簡潔的肢體語言去體會音樂的內涵。因爲肢體語言是情感的表現。在音樂欣賞教學中則可以用肢體語言帶動學生的情緒變化讓其更深刻地體會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與情緒。同時,要加強師生合作,強化體驗。學生音樂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活動,只有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之中,才能進行情感體驗。這個活動是指新授的教學活動,包括教師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開放課堂教學,促進空間及時間上的靈活性、學生思維活動的活躍性、組織形式的多樣性,爲學生創造一個寬鬆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動手、動心中進行體驗,學會創新,充分調動好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要突出音樂學科特點進行音樂課堂常規訓練,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建立課堂教學常規,目的是使學生能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學生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老師有計劃,嚴格落實,持之以恆,才能形成。

1、培養學生認真聆聽音樂的習慣。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 “聽”是學習音樂的基礎,音樂教學中的任何活動都要在“聽”的基礎上進行。因此,音樂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學會聽音樂的方法,養成認真聆聽音樂的好習慣。如:音樂一開始要靜靜的聽,完整的聽,隨着參與聽賞的深入,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尋找“爲什麼?”讓學生懂得音樂像文學作品中的文字,也有它自己的一套傳情達意的手段。

2、運用激勵評價,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

在教學中要特別注重給學生表演、表現的機會:唱得好,唱得壞是一回事;敢不敢唱又是一回事。對於一些害羞、性格內向的同學在課堂上不敢唱,不願唱的情形,經常採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允許他可以找班裏的朋友和他一起唱,逐步幫他們找到自信和勇氣,在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敢於當衆歌唱的習慣是培養學生的一種自信心、一種做人的勇氣、一種對生活的樂觀態度。

總之,隨着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音樂教師也面臨着許多困難和挑戰,這就要求我們音樂教師不斷的思考、探索和創新,課堂上言傳身教給學生一個良好的學習行爲習慣。要上好一堂音樂課是不容易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實踐與探索,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們的課堂一定會變得色彩斑斕、妙趣橫生!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9

老師們:

大家好!

我就將我校的“集體備課、嘗試走班和集體評課”的一些探索及思考向各位老師做一個彙報,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以及更好的建議。

一、集體備課:

1、提出:其一,新課程理念提倡合作,不僅是指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應是教師的教研方式。發揮團隊精神,發揮每個教師的特長,互相取長補短,羣策羣力,增強了教師之間的合作關係,使原來勢單力薄的教師個體走出封閉的圈子,每個教師的個人優勢被整合爲集體的智慧,會時時迸發出令人驚喜的創新思維和教學設計;其二,以往的備課,每個老師要備一本書的內容,不但花費的時間長,而且每個單元、每課內容都備得不是很精緻。費時低效,甚至有些老師爲了應付檢查,就索性 “抄教案”。因此,我校於兩年前正式提出自己的集體備課方案。

2、實施:

(1) 原則: “集體備課、資源共享、個人加減、課後反思”(田校長提出)

(2) 措施:

其一,備課時間、地點、人員制度化:我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週固定時間在各辦公室集體備課;

其二,備課內容和主備人員制度化:教研組每人主備一至兩個單元,就這個單元的內容進行細緻、深入地備課。每週教研組活動時,按單元由負責主備的老師先講解自己所備單元的整體思考和每課的重難點、教學設計以及教具準備等;其他老師邊聽邊在語文書上做詳細的記錄,然後全組老師共同商議,制定出一份比較完善的教案,並把這一單元的教案,拷貝到每個班的電腦中;

其三,個性修改制度化:每位老師根據個人教學風格及本班學情,對集體備課教案進行再創造,使之成爲一份適合個人特色和本班教學的個性化的教案;

其四,及時反饋制度化:在集中教研組集體智慧與使用本人個性化教學策略後,效果如何,要及時反思,做好後記,交流總結得失,形成習慣。

3、收穫:

其一,讓每位老師集中精力備好一至兩個單元的課,提高了每位老師的備課質量;

其二,也減輕了老師的負擔,節省了時間,讓每位老師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課堂教學中;

其三,集思廣益,“以思維碰撞思維,以智慧點燃智慧”,充分發揮教研組“羣研智慧”,做到了資源共享。

4、思考:在我校推行由個人備課向個人與集體合作備課轉變的同時,我校語文教研在思考由於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性,集體備課還應提倡由靜態備課向動態備課轉變;由於備課是終身隨時的感悟,不僅僅是寫在紙上的文字,因此集體備課應由文字教案向文字與思維相結合的教案轉變,對於富有研究精神與教學經驗的老師 ,我們還在思考向“0教案”過渡的嘗試。

二、 嘗試走班:

1、提出:

其一,教師的需要。我校的語文教學基本是以一貫之——從一年級帶到六年級。儘管一直推行羣體學習,組內教研,校本培訓,但依據班級個體,不可避免的是部分老師仍會出現“閉門造車”的現象。因此,學校應努力爲老師搭建一個自主學習、交流、展示的平臺,爲老師的教育教學提升、班級管理自我反思、自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

其二,學生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追求新、活及變的。但是在目前相對封閉的教室裏,學生要滿足享受所有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至少是與本年級的所有老師交流的願望都是很難達成的。那麼,我校就力圖爲孩子們創建一個“歡迎本年級老師走進我們班”的機會,先滿足孩子們小小的願望,讓他們在與本年級老師零距離接觸的過程中,學會適應不同的老師,獲取不同的信息,提高學習知識的興趣。基於這兩個需要,兩年前,我校田徵校長提出試行教師走班制。

2、實施:

其一,以課改龍頭年級爲試點,由“自主、合作、探究”課題組的老師們先行做走班實驗;

其二、由試點老師介紹走班經驗及教訓,然後推廣先進經驗,並建議各語文教研組實施全員走班制。

3、收穫:

其一,學生的收穫。每位老師具有不同的教學風格,每節課的訓練側重點也不同,每一節走班課都是經過精心準備、精心設計的,可以說一次走班課就是一次公開課。與不同的老師合作上一次走班課,從學生自身而言,提高了對不同老師的適應能力,感受到不同的教學風格,同時體會到不同老師上課所帶來的新鮮感,滿足了孩子求新求變的願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其二,授課教師的收穫。不同的班,不同的特點,對老師的組織教學、教學機制是一次極好的訓練和考驗,提升了老師針對不同的學情調整教學策略的能力。作爲走班的施教者,體會到了不同班級的學生思維、學習習慣、語文素養等方面的差異,有助於發現自己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忽視的問題,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在完成教學後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能更全面、更深入地反思和修正;

其三,聽課老師的收穫。作爲同年級的聽課者,以“旁觀者”的身份更能發現自己在本班語文教學、班級管理方面的不足與欠缺。通過走班課,聽課教師看到的不再是一個班,而是一個年級、一個整體,從學生、教師的方方面面做了一次很好地橫向比較,發現的不再是個別的、特殊的現象,而是全面、普遍的現象。從而,對年級組的教研水平、團隊共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4、思考:目前我校的走班制是立足於教研組的。但針對學校要達到優質資源的共享與有效交流的教研目的`,僅僅立足於本教研組的走班嘗試還遠遠不夠。因此,我們在思考:其一,年級大課走班嘗試;其二,跨年級走班;其三,跨學校走班。走班制的逐步實施,就是爲了促使老師從不同的教育對象、教育情境中汲取經驗,並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素養。

三、集體評課:

1、提出:授課、說課、聽課、評課是學校反思性教研的常規工作,集體評課也是許多學校的日常教研工作。我校語文學科在推行集體評課的教研定位上,是與校本培訓接軌的。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有意義的案例引領式的培訓。以一個個鮮活的課堂教學範例爲載體,通過對課例的點評和分析,共同提煉出老師們平日教學中的問題和困惑,再合作設計突破的方案並從教學實踐中得到驗證,從而提升教研質量。

2、實施:

其一、組織活動。我校每學期召開一至兩次的校級教學研討活動(教學競賽—— 十幾年來,基本上是每年一次;家長開放日——讓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站到了家長的面前,請家長評價,與家長互動;青藍工程彙報課——一年來,田校長全方位而長遠的思考,精心的部署及教導處、師傅們紮實有效的指導、徒弟們虛心的學習;校級推優課——“衆人搭臺,一人唱戲,大家受益”),爲老師們集體評課提供了平臺;

其二、形式多樣。我校組織由下至上的集體評課,即先由各教研組或學段教研組交流評議,再以宣講或“沙龍”及“培訓”等形式組織全體語文老師集中評課,爲老師們集體評課創設對話、民主、具有指導意義的研討氛圍;

其三,明確分工。在集體評課的過程中,對於每位參與的老師均做到人人有分工,由學習層的教師做課堂實錄的記錄,由資深教師整理、宣講評課稿或案例分析,由專家教師提煉有指導意義的教學問題和教學困惑,參與的所有老師 討論交流。

3、收穫:

其一,評出了方向。以教學爲媒介、課例爲載體的集體評課聚合了老師們的視野,提出並解決了共同關注的教學問題,幫助老師找到了教學研究的方向;

其二,評出了進步。有人說:“教師之間的廣泛交流是提高教學能力最有效的方式”。老師們在具有濃厚研究氛圍的集體討論中時常迸發出教學靈感,還有的從交流中受到啓發,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這就加快了老師教研能力提升的速度;

其三,評出了團結。每一次集體評課就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互動、溝通、分享,會促使老師們用開放的心態彼此發現、彼此欣賞、彼此接納,促進了教師間的團結。

4、思考:目前我校的集體評課還停留在“示範教學——對話反思”的被動式階段。爲了促進我校語文教師專業的進一步發展,我們在思考既保持側重討論式的案例教研,又要引導老師們開闢包含行爲跟進的全過程反思——課前,先提煉教師真實的教學困惑或問題,帶着實際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中,以探求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進行教學;課後,選取多方對話、自我反思的話題,力爭引入視頻案例的技術,從而引發教師思維碰撞,提升案例討論的理論水平和教師理性思考的深度。

今天,我將實驗國小語文老師們近幾年在教學研究上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及思考做了簡要介紹。之前,寧老師和李校長對我校開展這個研討會給予了熱情的指導。寧老師反覆強調要辦得有特色,讓參與的老師們不虛此行。對於特色的定位,我想,我校這些年就是突出了“研”和“實”。在我校校領導所一貫要求的以研究爲先導的紮紮實實的教學實踐中,我校的老師們用篤學實踐來構建一個和諧的學習型、科研型組織,求得專業發展,從而最終實現教育的終極目的:“爲了每一名學生的發展!”

大型教研活動校長髮言稿 篇10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我非常榮幸能和大家一起參加石泉縣教研主任專題培訓,這次培訓充分體現了上級領導對學校教研工作的重視,非常感謝縣教體局和縣師訓教研中心爲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學習交流的平臺。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教科研工作如何爲提高教學質量服務。

教研處作爲學校的一個重要職能部門,是校長、教學副校長領導教育科研、推行教學改革的執行機構,提升教師自身素質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是教研處義不容辭的責任。針對學校教學質量現狀,牢固樹立我校“教育質量是第一生命,師資隊伍是第一要素”的指導方針,教研處是要把配合教務處提高教師教學質量作爲工作重點,開展求真務實的教科研活動,充分發揮好教研處三大職責和作用:一是推動課堂教學改革,組織教師深入研究課程標準、教材教法;二是實施教學指導,不斷總結推廣教學經驗,幫助教師找到和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三是開展各類師資培訓學習,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我校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體現教科研工作如何爲提高教學質量服務的。

一、推廣有效課堂教學理念,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就是要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從本學期開始,我們主要以學校開展的“崗位大練兵”活動爲抓手,制定了詳細的活動實施方案,大力推進聽、評課活動,每學期每位教師必須在教研組內上一節公開課,然後由教研組推薦三名教師參加第二學期的校級賽教,把聽課和評課作爲一項極其重要的常規工作,帶動並組織教師紮紮實實地開展好課堂教學。此項活動的開展,使教師很直接地獲得了課堂上的經驗和技巧,互相取長補短,促進了教師教學水平的共同提高。同時,學校還分文理科成立了兩個課堂教學評估領導小組,採取不定時推門聽課的方式,對教師的課堂教學進行評估,並在課後當場評價,注重檢查、反饋、總結,以此來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二、積極開展各級資源應用能手大賽,以賽促教,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作爲中學校本教研協作區北區片的中心學校,我校承擔過市、縣兩級“洋思課堂教學模式”實驗交流研討活動、縣級資源應用能手大賽理科組的比賽、縣級骨幹教師理科組考評認定工作等賽事,舉辦過校級、片區兩級資源應用能手大賽。作爲賽事的承辦單位,我們的.工作很辛苦,所喜的是我校教師積極參與觀摩活動,吸取參賽教師的優點,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以此來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所以,我希望今後有這樣的縣級賽事還能在我校舉辦,讓我們的教師能多觀摩、多學習這樣的好課。

三、推廣先進成功的教學經驗,努力打造高效課堂。

我校積極借鑑河南沁陽永威學校的成功辦學經驗,大力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我校從今年4月初開始先後組織兩批校行政管理人員和七年級年級全體教師共28人到河南省沁陽永威學校考察學習,讓教師身臨其境感受永威學校獨特的管理模式和教學模式,轉變教師觀念,因校制宜地借鑑永威學校經驗,通過學習、模仿,邀請縣教研室專家及城關中學教師指導,成功舉辦了池河中學“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課堂教學模式觀摩課學習活動兩次、彙報課活動一次、公開課活動一次,爲隨後在全校學習推廣奠定了基礎,進一步推進了我校課堂教學改革。

四、幫助、督促教師總結反思,積累教學經驗,撰寫論文,承擔課題,製作教具。

學校在常規管理工作的教案檢查環節,注重教師課後反思,進行原始教學經驗的積累,並注重把這些經驗轉化成教育教學成果。今年上半年就有1篇論文獲陝西省教育廳教育技術裝備管理中心推薦參加第二屆(華師京城杯)全國教育技術裝備與實驗教學優秀論文評選,1篇論文在安康學院學報上發表,13篇論文獲縣級獎勵或受推薦參加。

我校語文教研組承擔的規劃課題《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已成功結題,並被評爲優秀課題。

目前,我校語文教研組還申報並立項一個省級教育規劃課題《“班班通”環境下電子白板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模式與方法研究》,四位教師分別承擔一個市級小課題,兩個縣級小課題的研究。

大力開展自制教具活動,既可以推動廣大教師參與教研教改,又可以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啓迪學生智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動手製作能力,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今年,我校教研處吸取了上一學年度自制教具水平不高的教訓,提前兩個月要求各教研組每學科構思並製作兩個自制教具,由教研處統一彙總比較,針對水平較高、有新意的教具提出改進意見,由教師改進後再參加縣級比賽,獲得了縣級中學組一等獎。

五、紮實開展教研組活動

我校理化生教研組在教研活動中十分注重理化生學科教師的教學技能校本培訓,注重組內教師經驗的交流,注重發揮實驗教學在理、化、生學科教學中的獨特作用,有效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科學探究方法、實踐操作能力和求實創新精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在去年全縣國中理化生學科教師實驗教學技能大賽中,有6位教師通過初賽獲得推薦參加決賽,獲得2名一等獎,1名二等獎,3名三等獎的好成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