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工作會議講話

來源:瑞文範文網 7.73K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 下面是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文藝工作會議講話,僅供參考。

文藝工作會議講話
文藝工作會議講話(一):

今天,這裏羣英薈萃、少長鹹集,既有德高望重的老作家、老藝術家,也有嶄露頭角的文藝新秀,有些同志過去就很熟悉,有些是初次見面。見到大家很高興。

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長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致力於文藝創作、表演、研究、傳播,在各自領域辛勤耕耘、服務人民,取得了顯著成績,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國文藝園地百花競放、碩果累累,呈現出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藉此機會,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全國文藝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今天召開這個座談會,我早有考慮,直到現在纔有機會,主要是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和建議,同大家一起分析現狀、交流思想,共商我國文藝繁榮發展大計。剛纔,幾位同志的發言都很好,有思想,有見地,聽了很受啓發。下面,我講5個問題,同大家一起討論。

第一個問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

爲什麼要高度重視文藝和文藝工作?這個問題,首先要放在我國和世界發展大勢中來審視。我說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而實現這個目標,必須高度重視和充分發揮文藝和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人類社會每一次躍進,人類文明每一次昇華,無不伴隨着文化的歷史性進步。中華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前中國一直是世界強國之一。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爲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歷史的起源與目標》一書中寫道,公元前820xx年至公元前220xx年是人類文明的“軸心時代”,是人類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時期,當時古代希臘、古代中國、古代印度等文明都產生了偉大的思想家,他們提出的思想原則塑造了不同文化傳統,並一直影響着人類生活。這段話講得很深刻,很有洞察力。古往今來,中華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響,不是靠窮兵黷武,不是靠對外擴張,而是靠中華文化的強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們的先人早就認識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的道理。闡釋中華民族稟賦、中華民族特點、中華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人類文明是由世界各國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我出訪所到之處,最陶醉的是各國各民族人民創造的文明成果。世界文明瑰寶比比皆是,這裏我舉幾個國家、幾個民族的例子。古希臘產生了對人類文明影響深遠的神話、寓言、雕塑、建築藝術,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的悲劇和喜劇是希臘藝術的經典之作。俄羅斯有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肖洛霍夫、柴可夫斯基、裏姆斯基—科薩科夫、拉赫瑪尼諾夫、列賓等大師。法國有拉伯雷、拉封丹、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薩特、加繆、米勒、馬奈、德加、塞尚、莫奈、羅丹、柏遼茲、比才、德彪西等大師。英國有喬叟、彌爾頓、拜倫、雪萊、濟慈、狄更斯、哈代、蕭伯納、透納等大師。德國有萊辛、歌德、席勒、海涅、巴赫、貝多芬、舒曼、瓦格納、勃拉姆斯等大師。美國有霍桑、朗費羅、斯托夫人、惠特曼、馬克·吐溫、德萊賽、傑克·倫敦、海明威等大師。我最近訪問了印度,印度人民也是具有非凡文藝創造活力的,大約公元前1020xx年前後就形成了《梨俱吠陀》、《阿達婆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四種本集,法顯、玄奘取經時,印度的詩歌、舞蹈、繪畫、宗教建築和雕塑就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泰戈爾更是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我國就更多了,從老子、孔子、莊子、孟子、屈原、王羲之、李白、杜甫、蘇軾、辛棄疾、關漢卿、曹雪芹,到“魯郭茅巴老曹”(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到聶耳、冼星海、梅蘭芳、齊白石、徐悲鴻,從詩經、楚辭到漢賦、唐詩、宋詞、元曲以及明清小說,從《格薩爾王傳》、《瑪納斯》到《江格爾》史詩,從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的今天,產生了燦若星辰的文藝大師,留下了浩如煙海的文藝精品,不僅爲中華民族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且爲世界文明貢獻了華彩篇章。

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着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每到重大歷史關頭,文化都能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爲億萬人民、爲偉大祖國鼓與呼。中華文化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使中華民族保持了堅定的民族自信和強大的修復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

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的復興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斷增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在歐洲文藝復興運動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琪羅、蒙田、塞萬提斯、莎士比亞等文藝巨人,發出了新時代的啼聲,開啓了人們的心靈。在談到文藝復興運動時,恩格斯說,這“是一個需要巨人而且產生了巨人——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的時代”。在我國發展史上,包括文藝在內的文化發展同樣與中華民族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先秦時期,我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興盛局面,開創了我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鼎盛期。20世紀初,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發端於文藝領域的創新風潮對社會變革產生了重大影響,成爲全民族思想解放運動的重要引擎。

現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按照黨的確立的奮鬥目標和黨的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一步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推進。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長期而艱鉅的偉大事業。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實現這個偉大事業,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爲。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從這樣的高度認識文藝的地位和作用,認識自己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魯迅先生說,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舉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都離不開文藝。當高樓大廈在我國大地上遍地林立時,中華民族精神的大廈也應該巍然聳立。我國作家藝術家應該成爲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要求,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第二個問題:創作無愧於時代的優秀作品

“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生產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沒有優秀作品,其他事情搞得再熱鬧、再花哨,那也只是表面文章,是不能真正深入人民精神世界的,是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引起人民思想共鳴的。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要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優秀文藝作品反映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創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導、啓迪人們必須有好的作品,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也必須有好的作品。所以,我們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爲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形成“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之勢。優秀作品並不拘於一格、不形於一態、不定於一尊,既要有陽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既要頂天立地、也要鋪天蓋地。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夠溫潤心靈、啓迪心智,傳得開、留得下,爲人民羣衆所喜愛,這就是優秀作品。

文藝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業和生活、順境和逆境、夢想和期望、愛和恨、存在和死亡,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藝作品中找到啓迪。文藝對年輕人吸引力最大,影響也最大。我年輕時讀了不少文學作品,涉獵了當時能找到的各種書籍,不僅其中許多精彩章節、雋永文字至今記憶猶新,而且從中悟出了不少生活真諦。文藝也是不同國家和民族相互瞭解和溝通的最好方式。去年3月,我訪問俄羅斯,在同俄羅斯漢學家座談時就說到,我讀過很多俄羅斯作家的作品,如年輕時讀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的《怎麼辦?》後,在我心中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今年3月訪問法國期間,我談了法國文藝對我的影響,因爲我們黨老一代領導人中很多到法國求過學,所以我年輕時對法國文藝抱有濃厚興趣。在德國,我講了自己讀《浮士德》的故事。那時候,我在陝北農村插隊,聽說一個知青有《浮士德》這本書,就走了30里路去借這本書,後來他又走了30里路來取回這本書。我爲什麼要對外國人講這些?就是因爲文藝是世界語言,談文藝,其實就是談社會、談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溝通心靈。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文藝創作迎來了新的春天,產生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同時,也不能否認,在文藝創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峯”的現象,存在着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着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醜化人民羣衆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醜爲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豔、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製濫造、牽強附會,製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於內容;還有的熱衷於所謂“爲藝術而藝術”,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衆、脫離現實。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文藝不能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方向,不能在爲什麼人的問題上發生偏差,否則文藝就沒有生命力。

我同幾位藝術家交談過,問當前文藝最突出的問題是什麼,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了兩個字:浮躁。一些人覺得,爲一部作品反覆打磨,不能及時兌換成實用價值,或者說不能及時兌換成人民幣,不值得,也不划算。這樣的態度,不僅會誤導創作,而且會使低俗作品大行其道,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現象。人類文藝發展史表明,急功近利,竭澤而漁,粗製濫造,不僅是對文藝的一種傷害,也是對社會精神生活的一種傷害。低俗不是通俗,慾望不代表希望,單純感官娛樂不等於精神快樂。文藝要贏得人民認可,花拳繡腿不行,投機取巧不行,沽名釣譽不行,自我炒作不行,“大花轎,人擡人”也不行。

精品之所以“精”,就在於其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古往今來,文藝鉅製無不是厚積薄發的結晶,文藝魅力無不是內在充實的顯現。凡是傳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篤定恆心、傾注心血的作品。福樓拜說,寫《包法利夫人》“有一頁就寫了5天”,“客店這一節也許得寫3個月”。曹雪芹寫《紅樓夢》“披閱十載,增刪五次”。正是有了這種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藝作品才能打造出來。

“取法於上,僅得爲中;取法於中,故爲其下。”有容乃大、無欲則剛,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凡偉大的作家藝術家,都有一個漸進、漸悟、漸成的過程。文藝工作者要志存高遠,就要有“望盡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即便是“衣帶漸寬”也“終不悔”,即便是“人憔悴”也心甘情願,最後達到“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領悟。

“詩文隨世運,無日不趨新。”創新是文藝的生命。文藝創作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同創新能力不足很有關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就多處講到,作家詩人要隨着時代生活創新,以自己的藝術個性進行創新。唐代書法家李邕說:“似我者俗,學我者死。”宋代詩人黃庭堅說:“隨人作計終後人,自成一家始逼真。”文藝創作是觀念和手段相結合、內容和形式相融合的深度創新,是各種藝術要素和技術要素的集成,是胸懷和創意的對接。要把創新精神貫穿文藝創作生產全過程,增強文藝原創能力。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發揚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營造積極健康、寬鬆和諧的氛圍,提倡不同觀點和學派充分討論,提倡體裁、題材、形式、手段充分發展,推動觀念、內容、風格、流派切磋互鑑。我國少數民族能歌善舞,長期以來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文藝成果,這是我國文藝的瑰寶,要保護好、發展好,讓它們在祖國文藝百花園中綻放出更加絢麗的光彩。

繁榮文藝創作、推動文藝創新,必須有大批德藝雙馨的文藝名家。要把文藝隊伍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響的各領域文藝領軍人物,建設一支宏大的文藝人才隊伍。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啓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藝術訓練,努力做到“籠天地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除了要有好的專業素養之外,還要有高尚的人格修爲,有“鐵肩擔道義”的社會責任感。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還要處理好義利關係,認真嚴肅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講品位,重藝德,爲歷史存正氣,爲世人弘美德,爲自身留清名,努力以高尚的職業操守、良好的社會形象、文質兼美的優秀作品贏得人民喜愛和歡迎。

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改變了文藝形態,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藝類型,也帶來文藝觀念和文藝實踐的深刻變化。由於文字數碼化、書籍圖像化、閱讀網絡化等發展,文藝乃至社會文化面臨着重大變革。要適應形勢發展,抓好網絡文藝創作生產,加強正面引導力度。近些年來,民營文化工作室、民營文化經紀機構、網絡文藝社羣等新的文藝組織大量涌現,網絡作家、簽約作家、自由撰稿人、獨立製片人、獨立演員歌手、自由美術工作者等新的文藝羣體十分活躍。這些人中很有可能產生文藝名家,古今中外很多文藝名家都是從社會和人民中產生的。我們要擴大工作覆蓋面,延伸聯繫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們,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團結、吸引他們,引導他們成爲繁榮社會主義文藝的有生力量。

第三個問題: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

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指出:“爲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鄧小平同志說:“我們的文藝屬於人民”,“人民是文藝工作者的母親”。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的創造,在人民的進步中造就藝術的進步”。強調:“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遠同人民在一起,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藝術之樹才能常青。”

人民既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既是歷史的“劇中人”、也是歷史的“劇作者”。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這是黨對文藝戰線提出的一項基本要求,也是決定我國文藝事業前途命運的關鍵。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文藝觀,真正做到了以人民爲中心,文藝才能發揮最大正能量。以人民爲中心,就是要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爲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爲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爲文藝審美的鑑賞家和評判者,把爲人民服務作爲文藝工作者的天職。

第一,人民需要文藝。人民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求,必須抓好經濟社會建設,增加社會的物質財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須抓好文化建設,增加社會的精神文化財富。物質需求是第一位的,吃上飯是最主要的,所以說“民以食爲天”。但是,這並不是說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就是可有可無的,人類社會與動物界的最大區別就是人是有精神需求的,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時時刻刻都存在。

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包括文藝作品在內的文化產品的質量、品位、風格等的要求也更高了。文學、戲劇、電影、電視、音樂、舞蹈、美術、攝影、書法、曲藝、雜技以及民間文藝、羣衆文藝等各領域都要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動的筆觸、優美的旋律、感人的形象創作生產出人民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還有,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他們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想知道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想知道中國人的喜怒哀樂,想知道中國歷史傳承、風俗習慣、民族特性,等等。這些光靠正規的新聞發佈、官方介紹是遠遠不夠的,靠外國民衆來中國親自了解、親身感受是很有限的。而文藝是最好的交流方式,在這方面可以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說,一篇散文,一首詩,一幅畫,一張照片,一部電影,一部電視劇,一曲音樂,都能給外國人瞭解中國提供一個獨特的視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京劇、民樂、書法、國畫等都是我國文化瑰寶,都是外國人瞭解中國的重要途徑。文藝工作者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衆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瞭解。要向世界宣傳推介我國優秀文化藝術,讓國外民衆在審美過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理解。

第二,文藝需要人民。人民是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一旦離開人民,文藝就會變成無根的浮萍、無病的呻吟、無魂的軀殼。列寧說:“藝術是屬於人民的。它必須在廣大勞動羣衆的底層有其最深厚的根基。它必須爲這些羣衆所瞭解和愛好。它必須結合這些羣衆的感情、思想和意志,並提高他們。它必須在羣衆中間喚起藝術家,並使他們得到發展。”人民生活中本來就存在着文學藝術原料的礦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

人民的需要是文藝存在的根本價值所在。能不能搞出優秀作品,最根本的決定於是否能爲人民抒寫、爲人民抒情、爲人民抒懷。一切轟動當時、傳之後世的文藝作品,反映的都是時代要求和人民心聲。我國久傳不息的名篇佳作都充滿着對人民命運的悲憫、對人民悲歡的關切,以精湛的藝術彰顯了深厚的人民情懷。《古詩源》收集的反映遠古狩獵活動的《彈歌》,《詩經》中反映農夫艱辛勞作的《七月》、反映士兵征戰生活的《采薇》、反映青年愛情生活的《關雎》,探索宇宙奧祕的《天問》,反映遊牧生活的《敕勒歌》,歌頌女性英姿的《木蘭詩》等,都是從人民生活中產生的。屈原的“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李紳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鄭板橋的“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等等,也都是深刻反映人民心聲的作品和佳句。世界上最早的文學作品《吉爾伽美什》史詩,反映了兩河流域上古人民探求自然規律和生死奧祕的心境和情感。《荷馬史詩》讚美了人民勇敢、正義、無私、勤勞等品質。《神曲》、《十日談》、《巨人傳》等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反對中世紀的禁慾主義、矇昧主義,反映人民對精神解放的熱切期待。因此,文藝只有植根現實生活、緊跟時代潮流,才能發展繁榮;只有順應人民意願、反映人民關切,才能充滿活力。

人民不是抽象的符號,而是一個一個具體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愛恨,有夢想,也有內心的衝突和掙扎。不能以自己的個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虛心向人民學習、向生活學習,從人民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營養,不斷進行生活和藝術的積累,不斷進行美的發現和美的創造。要始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樂傾注在自己的筆端,謳歌奮鬥人生,刻畫最美人物,堅定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

說到這裏,我就想起了一件事情。1982年,我到河北正定縣去工作前夕,一些熟人來爲我送行,其中就有八一廠的作家、編劇王願堅。他對我說,你到農村去,要像柳青那樣,深入到農民羣衆中去,同農民羣衆打成一片。柳青爲了深入農民生活,1952年曾經任陝西長安縣縣委副書記,後來辭去了縣委副書記職務、保留職務,並定居在那兒的皇甫村,蹲點20xx年,集中精力創作《創業史》。因爲他對陝西關中農民生活有深入瞭解,所以筆下的人物才那樣栩栩如生。柳青熟知鄉親們的喜怒哀樂,中央出臺一項涉及農村農民的政策,他腦子裏立即就能想象出農民羣衆是高興還是不高興。

第三,文藝要熱愛人民。有沒有感情,對誰有感情,決定着文藝創作的命運。如果不愛人民,那就談不上爲人民創作。魯迅就對人民充滿了熱愛,表露他這一心跡最有名的詩句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時結識的作家賈大山,也是一位熱愛人民的作家。他去世後,我寫了一篇文章悼念他。他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憂國憂民情懷,“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文藝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須自覺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歡樂着人民的歡樂,憂患着人民的憂患,做人民的孺子牛。這是唯一正確的道路,也是作家藝術家最大的幸福。

熱愛人民不是一句口號,要有深刻的理性認識和具體的實踐行動。對人民,要愛得真摯、愛得徹底、愛得持久,就要深深懂得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道理,深入羣衆、深入生活,誠心誠意做人民的小學生。我講要深入生活,有些同志人是下去了,但只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並沒有帶着心,並沒有動真情。要解決好“爲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問題,拆除“心”的圍牆,不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

文藝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都直接或間接來源於人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藝術可以放飛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腳踩堅實的大地。文藝創作方法有一百條、一千條,但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紮根人民、紮根生活。曹雪芹如果沒對當時的社會生活做過全景式的觀察和顯微鏡式的剖析,就不可能完成《紅樓夢》這種百科全書式鉅著的寫作。魯迅如果不熟悉辛亥革命前後底層民衆的處境和心情,就不可能塑造出祥林嫂、閏土、阿Q、孔乙己等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

關在象牙塔裏不會有持久的文藝靈感和創作激情。有一位蘇聯詩人形容作家坐在屋裏挖空心思寫不出東西的窘態是“把手指甲都絞出了水來”。我們要走進生活深處,在人民中體悟生活本質、吃透生活底蘊。只有把生活咀嚼透了,完全消化了,才能變成深刻的情節和動人的形象,創作出來的作品才能激盪人心。正所謂“閉門覓句非詩法,只是徵行自有詩”。一切創作技巧和手段最終都是爲內容服務的,都是爲了更鮮明、更獨特、更透徹地說人說事說理。背離了這個原則,技巧和手段就毫無價值了,甚至還會產生負面效應。

當然,生活中並非到處都是鶯歌燕舞、花團錦簇,社會上還有許多不如人意之處、還存在一些醜惡現象。對這些現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決好如何反映的問題。古人云,“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發乎情,止乎禮義”。文藝創作如果只是單純記述現狀、原始展示醜惡,而沒有對光明的歌頌、對理想的抒發、對道德的引導,就不能鼓舞人民前進。應該用現實主義精神和浪漫主義情懷觀照現實生活,用光明驅散黑暗,用美善戰勝醜惡,讓人們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夢想就在前方。

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經得起人民評價、專家評價、市場檢驗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文化產品要通過市場實現價值,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然而,同社會效益相比,經濟效益是第二位的,當兩個效益、兩種價值發生矛盾時,經濟效益要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要服從社會價值。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要堅守文藝的審美理想、保持文藝的獨立價值,合理設置反映市場接受程度的發行量、收視率、點擊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標,既不能忽視和否定這些指標,又不能把這些指標絕對化,被市場牽着鼻子走。

有的同志說,天是世界的天,地是中國的地,只有眼睛向着人類最先進的方面注目,同時真誠直面當下中國人的生存現實,我們才能爲人類提供中國經驗,我們的文藝才能爲世界貢獻特殊的聲響和色彩。說的是有道理的。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進步,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浴血鬥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的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曆程,古老中國的深刻變化和13億中國人民極爲豐富的生產生活,爲文藝創作提供了極爲肥沃的土壤,值得寫的東西太多了。只要我們與人民同在,就一定能從祖國大地母親那裏獲得無窮的力量。

第四個問題: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

這段時間,我集中強調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問題。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專門就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集體學習,我作了講話,對全社會提了要求。五四青年節,我到北京大學去,對大學師生講了這個問題。5月底,我在上海考察工作時,對領導幹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了要求。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在北京海淀區民族國小同師生們座談時講了這個問題。6月上旬,我在兩院院士大會上對院士們也提了這方面要求。9月教師節前一天,我到北京師範大學同師生座談,再次強調了這個問題。今天,我也要對文藝界提出這方面要求,因爲文藝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我曾經講過,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繫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爲什麼中華民族能夠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頑強發展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華民族有一脈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質、精神脈絡。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時,我國社會正處在思想大活躍、觀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時代,出現了不少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一些人價值觀缺失,觀念沒有善惡,行爲沒有底線,什麼違反黨紀國法的事情都敢幹,什麼缺德的勾當都敢做,沒有國家觀念、集體觀念、家庭觀念,不講對錯,不問是非,不知美醜,不辨香臭,渾渾噩噩,窮奢極欲。現在社會上出現的種種問題病根都在這裏。這方面的問題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難以順利推進。

我們始終強調,兩個文明都搞好纔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鄧小平同志早就告誡我們:風氣如果壞下去,經濟搞成功又有什麼意義?會在另一方面變質!因此,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之像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成爲全體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成爲我們生而爲中國人的獨特精神支柱,成爲百姓日用而不覺的行爲準則。要號召全社會行動起來,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爲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爲人們的自覺行動。

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裏的清風一樣,能夠啓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能夠掃除頹廢萎靡之風。“凡作傳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傳世之心。”廣大文藝工作者要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充分認識肩上的責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訴人們什麼是應該肯定和讚揚的,什麼是必須反對和否定的,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同時,文藝界知名人士很多,社會影響力不小,大家不僅要在文藝創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更應身體力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努力做到言爲士則、行爲世範。

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最永恆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常寫常新的主題。擁有家國情懷的作品,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鬥。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陸游的“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位卑未敢忘憂國”、“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岳飛的《滿江紅》,方誌敏的《可愛的中國》,等等,都以全部熱情爲祖國放歌抒懷。我們當代文藝更要把愛國主義作爲文藝創作的主旋律,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追求真善美是文藝的永恆價值。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動心,讓人們的靈魂經受洗禮,讓人們發現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靈的美。一首短短的《遊子吟》之所以流傳千年,就在於它生動謳歌了偉大的母愛。蘇東坡稱讚韓愈“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講的是從司馬遷之後到韓愈,算起來文章衰弱了八代。韓愈的文章起來了,憑什麼呢?就是“道”,就是文以載道。我們要通過文藝作品傳遞真善美,傳遞向上向善的價值觀,引導人們增強道德判斷力和道德榮譽感,嚮往和追求講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只要中華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境界,我們的民族就永遠健康向上、永遠充滿希望。

文藝創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的血脈。“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盪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是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題中應有之義。如果“以洋爲尊”、“以洋爲美”、“唯洋是從”,把作品在國外獲獎作爲最高追求,跟在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熱衷於“去思想化”、“去價值化”、“去歷史化”、“去中國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絕對是沒有前途的!事實上,外國人也跑到我們這裏尋找素材、尋找靈感,好萊塢拍攝的《功夫熊貓》、《花木蘭》等影片不就是取材於我們的文化資源嗎?

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羣、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爲、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中華美學講求託物言志、寓理於情,講求言簡意賅、凝練節制,講求形神兼備、意境深遠,強調知、情、意、行相統一。我們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範。

傳承中華文化,絕不是簡單復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爲今用、洋爲中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實現中華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當然,我們強調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堅持和弘揚中國精神,並不排斥學習借鑑世界優秀文化成果。我們社會主義文藝要繁榮發展起來,必須認真學習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只有堅持洋爲中用、開拓創新,做到中西合璧、融會貫通,我國文藝才能更好發展繁榮起來。其實,現代以來,我國文藝和世界文藝的交流互鑑就一直在進行着。白話文、芭蕾舞、管絃樂、油畫、電影、話劇、現代小說、現代詩歌等都是借鑑國外又進行民族創造的成果。魯迅等進步作家當年就大量翻譯介紹國外進步文學作品。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學習借鑑蘇聯文藝,如普列漢諾夫的藝術理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體系,蘇聯的芭蕾舞、電影等,蘇聯著名舞蹈家烏蘭諾娃以及一些蘇聯著名演員、導演當年都來過中國訪問。這種學習借鑑對建國初期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文藝對世界文藝的學習借鑑就更廣泛了。現在,情況也一樣,很多藝術形式是國外興起的,如說唱表演、街舞等,但只要人民羣衆喜歡,我們就要用,並賦予其健康向上的內容。

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藝術也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生命力。比如電影領域,經過市場競爭,國外影片並沒有把我們的國產影片打垮,反而刺激了國產影片提高質量和水平,在市場競爭中發展起來了,具有了更強的競爭力。

第五個問題: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文藝的根本宗旨也是爲人民創作。把握了這個立足點,黨和文藝的關係就能得到正確處理,就能準確把握黨性和人民性的關係、政治立場和創作自由的關係。

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要把握住兩條:一是要緊緊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二是要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各級黨委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高度,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貫徹好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把握文藝發展正確方向。要選好配強文藝單位領導班子,把那些德才兼備、能同文藝工作者打成一片的幹部放到文藝工作領導崗位上來。要尊重文藝工作者的創作個性和創造性勞動,政治上充分信任,創作上熱情支持,營造有利於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要誠心誠意同文藝工作者交朋友,關心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傾聽他們心聲和心願。要重視文藝陣地建設和管理,堅持守土有責,絕不給有害的文藝作品提供傳播渠道。各級宣傳文化部門要在黨委領導下,切實加強對文藝工作的指導和扶持,加強對文藝工作者的引導和團結,爲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作出積極貢獻。文聯、作協要充分發揮優勢,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真正成爲文藝工作者之家。

現在,文藝工作的對象、方式、手段、機制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文藝創作生產的格局、人民羣衆的審美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產品傳播方式和羣衆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對傳統文藝創作生產和傳播,我們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措施,而對新的文藝形態,我們還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這方面,我們必須跟上節拍,下功夫研究解決。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

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是引導創作、多出精品、提高審美、引領風尚的重要力量。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把文藝作品完全等同於普通商品,信奉“紅包厚度等於評論高度”。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鬥力、說服力,不利於文藝健康發展。

真理越辯越明。一點批評精神都沒有,都是表揚和自我表揚、吹捧和自我吹捧、造勢和自我造勢相結合,那就不是文藝批評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天下哪有十全十美的東西呢?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有了真正的批評,我們的文藝作品才能越來越好。文藝批評就要褒優貶劣、激濁揚清,像魯迅所說的那樣,批評家要做“剜爛蘋果”的工作,“把爛的剜掉,把好的留下來吃”。不能因爲彼此是朋友,低頭不見擡頭見,抹不開面子,就不敢批評。作家藝術家要敢於面對批評自己作品短處的批評家,以敬重之心待之,樂於接受批評。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爲指導,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鑑現代西方文藝理論,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鑑賞作品,在藝術質量和水平上敢於實事求是,對各種不良文藝作品、現象、思潮敢於表明態度,在大是大非問題上敢於表明立場,倡導說真話、講道理,營造開展文藝批評的良好氛圍。

同志們!“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黨中央對文藝工作和文藝工作者寄予厚望。希望文藝戰線和廣大文藝工作者不辜負時代召喚、不辜負人民期待,創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藝精品,爲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文藝工作會議講話(二):

今天,我們召開座談會,主要是學習貫徹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聯繫我省實際,研究討論貫徹落實的具體措施,羣策羣力推動中原文藝繁榮發展,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正能量。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以來,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認真貫徹中央精神和省委決策部署,植根中原文化沃土,通過各種文藝樣式謳歌人民,謳歌時代,凝聚力量,凝聚人心,我省文藝事業呈現出一派繁榮發展的生動景象。一是文藝創作成績顯著。推出了《程嬰救孤》、《水月洛神》、《大河兒女》、《焦裕祿》、《紅旗渠》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我省連續8屆每個門類都有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連續5屆獲中國藝術節大獎和文華大獎,連續8年有作品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梨園春》、《武林風》、《漢字英雄》等節目在全國都產生較大影響。二是文藝活動豐富多彩。“文明河南·歡樂中原”、優秀舞臺藝術“五進”等文化活動豐富了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生活,豫劇《焦裕祿》、話劇《紅旗渠》等展演活動以藝術的形式宣傳了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引導了幹部羣衆。三是文藝創作內生動力不斷激發。完善文藝方面的體制機制,廣大文藝工作者幹事創業熱情空前高漲,保持了昂揚向上、不懈追求的精神狀態。四是文藝隊伍發展壯大。國家級、省級文藝家協會會員人數大幅增加,民營文藝機構發展迅速,網絡作家、個體演藝人員等新生力量迅速成長,一批優秀藝術家獲得多項國家級大獎和榮譽稱號,有力提升了河南文藝在全國的地位和影響力。總的來說,我省文藝事業發展勢頭比較好,文藝界和廣大文藝工作者爲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滿足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展示河南形象作出了重要貢獻,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營造了良好氛圍。藉此機會,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並通過你們向全省廣大文藝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做好我省文藝工作,講幾點意見。

一、深入學習領會重要講話精神,把握好新時期文藝工作的行動指南

今年10月15日,主持召開文藝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在文藝界和全社會都引起強烈反響。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階段召開的,充分體現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文藝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文藝工作者的親切關懷以及對文藝事業繁榮發展的殷切期望。的重要講話高屋建瓴,內涵豐富,樸實親切,生動鮮活,回顧總結了我們黨領導文藝工作的歷史經驗和實踐探索,深刻闡述了文藝和文藝工作的重大使命,科學回答了事關文藝繁榮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藝觀和社會主義文藝理論,是指導文藝工作和文化建設的綱領性文獻,是推動文藝繁榮發展、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的行動指南。如果說,72年前的延安文藝座談會開啓了人民文藝的嶄新紀元,那麼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必將引領我國文藝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跨越,成爲我國文藝發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全省文藝界要把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作爲重要政治任務,充分認識講話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準確把握講話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講話精神上來。

一要準確把握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在講話中把文藝和文藝工作放在我國和世界發展大勢中審視,強調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包括文藝在內的文化發展和中華民族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強調偉大事業需要偉大精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文藝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藝工作者大有可爲。我們要深刻認識到文藝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文藝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認清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更加積極主動地推動文藝事業繁榮發展。

二要準確把握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任務。衡量一個時代的文藝成就最終要看作品。推動文藝繁榮發展,最根本的是要創作出無愧於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秀作品。指出,文藝工作者應該牢記,創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務,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必須把創作生產優秀作品作爲文藝工作的中心環節,努力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民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這些重要論述闡明瞭文藝創作的根本任務,指出了推動文藝繁榮發展的工作着力點。我們要認真領會,靜下心來、精益求精搞創作,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優秀作品。

三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文藝的創作導向。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把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爲文藝和文藝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人民作爲文藝表現的主體,把人民作爲文藝審美的鑑賞家和評判者,把爲人民服務作爲文藝工作者的天職。這些重要論述深刻闡明瞭文藝與人民的關係,重申了文藝創作的人民取向,定位了文藝發展的人民座標。我們要紮根人民,紮根生活,切實解決好寫什麼、唱什麼、演什麼的問題,解決好給誰看、給誰讀、給誰演的問題,把最好的精神食糧奉獻給人民。

四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指出,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中國精神是社會主義文藝的靈魂;要求廣大文藝工作者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旗幟,把愛國主義作爲文藝創作的主旋律, 追求真善美,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學習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藝,推動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文藝工作者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動活潑、活靈活現地體現在文藝創作之中,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爲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爲人們的自覺行動。

五要準確把握社會主義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明確指出,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文藝發展的根本保證;強調加強和改進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要緊緊依靠廣大文藝工作者,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各級黨委要準確把握文藝發展的正確方向,切實把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貫徹落實好,形成有利於文藝創作的良好環境。

二、推動中原文化繁榮興盛,促進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同樣,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也離不開中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我們要高度重視、切實用好文化的重要力量,充分發揮文化和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作用,不斷增強包括文藝在內的文化軟實力,爲河南發展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第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文化發展來推動。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綜合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具有極強的滲透性、持久性,能夠以無形的意識、無形的觀念,深刻作用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產生活。文化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經濟社會發展爲文化繁榮興盛創造堅實物質基礎,文化繁榮發展能夠有力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經過全省上下的不懈努力,河南加快發展的各種有利條件、外部環境逐漸形成,進入蓄勢崛起、跨越起飛的關鍵時期。只爭朝夕,奮發有爲,搶抓歷史機遇,攀上摩天嶺,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需要發揮文化的力量、文藝的力量,需要文藝界的同心協力。

第二,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內容。黨的一切奮鬥和工作都是爲了造福人民,都是爲了滿足人民羣衆的物質文化需要。我們推動發展,歸根結底是爲了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而人的全面發展既包括人的智力、體力等勞動能力的發展,也包括人的文化修養、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發展。文化影響心靈,承載道德,是人們的精神支柱、情感寄託和心靈歸宿,對提升人的道德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動中原文化繁榮興盛,與我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文化資源相匹配,與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相融合,與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讓中原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中更加出彩的目標相銜接,必須把文化發展作爲經濟社會發展的應有之義,一體部署,共同推進。

第三,凝聚正能量要由文化繁榮發展來擔承。文化產生力量而又聚合力量。正確的思想文化一經羣衆接受和掌握,就會變成巨大的正能量,形成巨大的物質力量,推動社會進步;反之,錯誤的思想文化誤導羣衆,就會產生巨大的負能量,延誤發展進程,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甚至釀成人類的重大災難。大家在發言中談到當前文藝界存在的一些偏激思想和不良傾

向,比如“三俗”的問題、向錢看的問題、缺少“雙效益”作品的問題等。這些問題的產生有深刻的時代背景。一方面,我們處於經濟社會急劇變化、調整、變革的時代。我國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獨特製度優勢,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一些發達國家用上百年甚至更長時間走過的歷程,取得了前所未有、世人矚目的巨大成就,同時這種經濟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的深刻變遷使人們心理狀態受到衝擊,由此帶來的思想上的迷茫和矛盾必然反映到文藝形態上。另一方面,在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情況下,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各種社會思潮相互激盪,相互碰撞,相互競爭,這不可避免對人們的思想產生重大影響。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對從事意識形態工作、從事文化工作的同志來說,解決好“怎麼看”的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爲“怎麼看”解決不好,“怎麼辦”就解決不好,看法發生了混亂,辦法就必然混亂。抵制不良思想文化,消除負面影響,凝聚起發展正能量,要求文藝工作者在根本性問題上心有定力,力戒浮躁。一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旗幟鮮明地同各種錯誤思潮和腐朽思想作鬥爭,不斷壯大社會主義主流文化。二要堅定中華文化自信。現在,一部分人頭腦中仍自覺不自覺地存在“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等錯誤思想認識。我們要以禮敬、自豪的態度對待優秀傳統文化,自覺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在堅守中傳承,在傳承中發揚。三要堅定不移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不是對傳統道德觀念的照抄照搬,也不是割斷歷史、採取歷史虛無主義辦法另搞的一套東西,而是把時代精神和傳統美德結合在一起的與時俱進的價值觀。我們要舉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園,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鞏固全體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形成投身發展、致力發展的統一意志和共同行動。四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解決好爲了誰、依靠誰、服務誰的問題,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真正做到爲人民抒寫,爲人民抒情,爲人民抒懷,讓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斷邁上新臺階。

第四,解放思想、推動改革需要文藝作品來引領。文化能感國運之變化,是時代前進的號角。從人類數千年文明發展歷史看,無論是社會制度的更替、科學技術的重大進展,還是國家民族的偉大振興,都首先源於思想的解放、文化的復興;從30多年改革開放歷程看,思想解放、文化創新一直是改革的動力。可以說,以思想解放爲內核的文化變革是人類進步的先導,也是我們深化改革開放的前提。當前,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解決好思想觀念問題。河南之所以在過去的改革開放大潮中慢了半拍,發展相對滯後,客觀上是由於地處內陸,沒能進入國家推進第一輪改革開放的統籌佈局;主觀上是由於受農耕文明影響深,幹部羣衆思想不夠解放,思想觀念與沿海地區有差距。從一定意義上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過程,推進改革開放的過程,就是與小農意識作鬥爭的過程,就是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上由農業文明向工業

文明轉化的過程。加快這個轉化過程,很重要的就是靠文化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去引導、去更新、去推動。我們要深刻認識繁榮發展文化對於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堅持深化改革,文化先行,既堅守本根又與時俱進,大力弘揚時代精神,以先進文化引領思想解放,引領改革開放。

第五,文化產業是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新興力量。文化產業是朝陽產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作用越來越凸顯。發展文化產業既能夠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夠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成爲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成爲新興的重要增長力量。我們要深刻理解發展文化產業對提升綜合實力的重大戰略意義,順應經濟文化一體化趨勢,充分發揮文化產業無污染、低消耗、高效益的優勢,爲經濟發展開闢新途徑,注入新活力,培育新的增長點。

三、堅持繼承創新,促進中原文藝繁榮發展

推動中原文藝繁榮發展,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們必須擔當的歷史責任。要堅持“二爲”方向、“雙百”方針,植根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中原文化,植根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的偉大實踐,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推進文藝改革創新,創作生產更多優秀作品,不斷增強中原文化軟實力。

一要推進傳承創新。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原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整個中華文明體系中居於發端和母體地位,其蘊含的倫理、哲學、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道德和行爲準則等全方位影響着中國人的生活,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民族精神的傳承、經濟社會的發展都具有重要而獨特的作用,也是中原文藝繁榮發展的重要源泉。文藝創作要傳承文化傳統的血脈,這種傳承絕不是簡單復古,而是要古爲今用,辯證取捨,推陳出新,摒棄消極因素,繼承積極思想,推動中原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國家批覆的中原經濟區規劃,把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作爲中原經濟區的五大戰略定位之一,賦予我們傳承弘揚中原文化、提升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重大責任。我們要切實擔負起這一神聖使命,做好傳承和創新兩篇大文章,不忘本來,吸收外來,着眼將來,有破有立,綜合創造,推動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融合創新,一體發展。一方面,要解決好傳承什麼、怎麼傳承的問題,弄清楚中原文化是什麼,挖掘出歷久彌新、體現時代精神的元素,推動中原文化持續發展。另一方面,要解決好創新什麼、怎麼創新的問題,不斷賦予中原文化新的生命、新的魅力,充分展示中原文化新的氣象、新的風采。

二要推進實踐創新。文化作爲上層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於經濟基礎,來源於經濟社會發展實踐。離開了實踐,離開了羣衆,離開了社會生活,文化就會缺乏生命力,成爲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中原兒女豐富的生產生活實踐,孕育和鑄就了偉大的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當前,全省上下正在齊心協力全面實施糧食生產核心區、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三大國家戰略規劃,着力

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讓中原更加出彩。這是河南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也是我省文藝繁榮發展的肥沃土壤。文藝創作要從這一偉大實踐中,從廣大幹部羣衆中,汲取營養,創新創造,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奮鬥歷程,謳歌各行各業、各個領域涌現出的先進人物和模範事蹟,講述好河南故事,展示好河南形象,鼓舞和激勵全省人民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

三要推進文藝形式創新。精品之所以精,在於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統一。內容是作品的魂,缺乏靈魂,作品自然沒有活力;形式是作品的體,再好的思想,再好的精神,如果沒有好的形式,還是不能傳播開來,不能爲人民所接受,也談不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隨着人們的生活環境、條件發生很大變化,很多過去羣衆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現在不一定能打開市場。文藝形式優勝劣汰,這是歷史規律,不可避免。對傳統藝術形式,要研究形式創新,使之傳承下去。

四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文藝具有兩重性,既有意識形態屬性,又有產業屬性。推動文藝繁榮發展,一方面,不能完全按照經濟效益來衡量文藝作品的價值;另一方面,要滿足羣衆需求的多樣性、欣賞水平的多樣化,必須通過市場來配置文藝資源。現在的文化體制,一定程度上還受計劃經濟影響,大鍋飯、鐵飯碗問題仍未根本解決,缺乏競爭機制,文藝創作生產效率效益不高。全面深化改革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文化是軟實力也是一種生產力,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就是爲了激發廣大文藝工作者的創造力,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不是爲了省錢,不會因爲改革而減少財政對文化事業的投入,對未來的發展大家應當有信心。一些文藝團體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承擔着重要的社會責任,不能簡單推向市場,公共財政要保住基本工資,保障基本工作條件。同時,我們要適應市場經濟要求,放活文藝主體,鼓勵社會力量投入,實現多元化發展;放活公共經費的分配方式,體現多勞多得,藝高多得;放活人事用工制度,引入優勝劣汰機制,實行招聘制,破除終身制,最大限度激發文藝工作者奮發向上的積極性。

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還要注意處理好兩個關係。第一,要處理好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許多文化產品要通過市場實現價值,當然不能完全不考慮經濟效益,但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經濟效益服從社會效益,市場價值服從社會價值。文化團體和文藝工作者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的社會責任。第二,要處理好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積極作用與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推動作用的關係。文化產業、民辦文化團體的發展,要靠市場力量推動;公辦文藝團體的公共文化服務,要由政府保障;承擔社會公益職能的文藝團體,政府要保障基本生活、工作條件。要深化文藝單位內部改革,引入市場機制。要研究探索政府購買等方式,對一些特殊人才、特殊劇目、特殊文藝形式給以必要的資助。

五要推進文藝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文藝的發展首先看作品,作品的背後是人才。沒有好的人

才培養模式,就沒有好的作家、好的藝術家。近年來,我省文藝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涌現了很多有影響的文藝名角,但也暴露出一些亟須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如名家大師數量還比較少,文藝經營管理人才嚴重不足,文藝人才青黃不接,引不來留不住等。要推進文藝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創新柔性的人才培養、選拔和使用機制,吸引更多的文化高端人才和文化經營人才參與我省文化改革發展。文藝批評是文藝創作的一面鏡子、一劑良藥,應當引起重視。要注重加強文藝評論家隊伍建設,更好地發揮褒優貶劣、激濁揚清的作用。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工作者應該做到德藝雙馨,如果作家本身思想品行不端,就難以創作出境界高尚的作品,也很難對社會思想風尚起到正確引導作用。人民藝術家常香玉講過三句話:“演戲最重要的是精、氣、神”、“戲比天大”、“人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這不僅是常香玉藝術生涯和人生道路的真實寫照,也是對德藝雙馨的生動詮釋,應該成爲文藝工作者的人生信條。廣大文藝工作者要堅持德藝雙馨,以德爲先,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提高認識水平,提高鑑別力,提高藝術素養,努力成爲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四、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支持保證文藝繁榮發展

文藝工作是黨和國家全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領導是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從建設文化強省、打造文明河南的高度,把文藝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切實加強領導,提升文化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推動我省文藝工作再上新臺階。一是注重政治思想領導,把握文藝發展正確方向。文藝是人類的審美意識形態,文藝工作是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前,文藝創作中出現惡搞歷史、顛覆經典、過度娛樂化、盲目西化等不良傾向,迫切需要加強黨對文藝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要貫徹黨的文藝方針政策,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把好方向,定好調子,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掌握文藝改革發展領導權,引領文藝事業健康發展。二是遵循文藝規律,改進管理方式方法。文藝創作是一種複雜的精神勞動,有其特殊規律。要尊重和遵循文藝規律,加快推進管理體制機制改革,不斷改進方式方法,注重從制度、體制、政策方面去調節,不干預文藝工作的具體業務。三是爲文藝繁榮發展創造好的環境條件,提供堅強保障。要當好“服務部長”“後勤部長”,對文藝工作者在政治上充分信任,生活上真誠關懷,及時幫助文藝工作者排憂解難,使他們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藝術創作。

近年來,宣傳文化部門在黨委領導下,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省委是肯定的。希望你們發揚成績,再接再厲,研究解決新的課題,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加強對文藝工作者的引導和團結,爲文藝工作者搞好服務,當好他們的孃家人。

同志們,偉大的時代催生偉大的作品,偉大的作品助推偉大的時代。讓我們在以同志爲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團結奮進,銳意進取,紮實工作,推動我省文藝繁榮發展,爲實現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文藝工作會議講話(三):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全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xx屆五中全會和省委九屆十一次全會精神,認真謀劃“十三五”發展規劃的新形勢下召開的。會議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學習貫徹全國文化廳局長會議和全省宣傳部長會議精神,回顧總結“”時期全省文化工作,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努力實現“十三五”良好開局。根據廳黨組研究的意見,我講三個問題:

一、關於“”全省文化工作

20xx年是“”的最後一年。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們突出問題導向,突出改革創新,突出文化惠民,突出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抓落實、求實效,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明顯成效。20xx年各項目標的完成,標誌着“”圓滿收官。五年來,全省文化工作者在中央關於文化改革發展的一系列精神指引下,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省,打造文明河南”的總體部署,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工作導向,以文化繁榮發展爲主線,以文化惠民爲主旨,以改革創新爲動力,以全面從嚴治黨爲保障,解放思想,團結奮進,求真務實,銳意創新,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新跨越,文化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文化支撐和保障。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堅持以人爲本,加快構建均等標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羣衆的文化權益。公共文化服務扶持政策逐步推出。20xx年12月,省委出臺《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實施意見》;20xx年11月,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印發《河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邁出重大一步。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基本形成。河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鄭州圖書館新館,洛陽博物館新館、洛陽大劇院,平頂山市圖書館、博物館,焦作市圖書館,新鄉市平原博物院,濮陽市文化藝術中心、博物館、羣藝館,許昌市圖書館、博物館,周口市文化藝術中心,駐馬店市博物館,信陽市圖書館等一批重點文化設施相繼建成投用,納入全國地市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的鶴壁市圖書館、南陽市圖書館、商丘市博物館等8個項目加快建設,省直文藝院團新建劇場和中原考古博物院建設項目取得實質進展。全省新建、改擴建60多個縣市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286個城市社區文化活動中心,2043個城市社區文化活動室,“縣縣有圖書館、文化館(羣衆藝術館),鄉鎮有文化站”的目標基本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能力顯著提高。“四館一站”免費開放連續列入省委、省政府“十項民生工程”,全省189個博物館紀念館、6個美術館、175個圖書館、203個文化館、2399個鄉鎮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全部實現零門檻免費開放,年均接待觀衆達8860多萬人次。“舞臺藝術送農民”“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實施五年來,累計採購優秀舞臺藝術1?9萬多場次。聯合省郵政公司組織“天天郵戲、戲送萬家”演出4689場次。20xx年面向城市啓動實施“中原文化大舞臺”惠民演出工程,首期安排演出500場次。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省級分中心1個、市級支中心15個、縣級支中心159個、鄉鎮服務點1896個和村級服務點47533個,基本實現全省五級全覆蓋。向全省各級藝術表演團體配送流動舞臺車229臺,向各級貧困縣配送流動圖書車38臺,向917個鄉鎮文化站配置一批文化設施。研究出臺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工作規範及考評標準,持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鄭州市、洛陽市、濟源市及6個文化品牌分別獲得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示範項目創建資格,全國文化先進縣(市、區)達26個,文化先進社區達14個。文化活動豐富多彩。黃帝故里拜祖大典、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封菊花花會、安陽航空運動文化旅遊節、三門峽黃河文化旅遊節、南陽玉文化節、信陽茶文化節等一批重大文化活動的成功舉辦,在海內外產生了廣泛影響。浚縣、淮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展演,寶丰馬街書會弘揚了優秀傳統文化。“春滿中原”“百城萬場”“教你一招”“紅紅火火過大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等品牌文化活動,農民藝術節、少兒文化藝術節、網絡新生活等新興羣衆文化活動深受歡迎。

(二)文藝創作生產傳播成績顯著。認真學習貫徹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二爲”方向、貫徹“雙百”方針,堅持“出作品、出人才、出效益”的原則,大力推動文藝創作生產傳播繁榮發展。文藝力作不斷涌現。紮實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全省先後推出重點劇(節)目200多臺,豫劇《蘇武牧羊》《焦裕祿》《魏敬夫人》《遊子吟》《清水灣》《王昭君》、越調《老子》、舞劇《水月洛神》《太極傳奇》、交響合唱《朝陽溝》、話劇《紅旗渠》《老湯》等一批原創精品力作,以及豫劇《玄奘》《馬丕瑤出京》《北魏孝文帝》、舞劇《關公》等一批新創優秀劇目立上舞臺,受到社會各界好評,形成了“河南戲劇現象”。35個優秀項目獲國家藝術基金3414萬元資助,2部作品獲中國藝術節大獎和文華大獎,3部作品入選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和“重點資助劇目”,4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2部作品獲中國優秀保留劇目大獎,3部作品入選曹禺劇本獎。文藝演出叫好叫座。豫劇《焦裕祿》《蘇武牧羊》、話劇《紅旗渠》《老湯》等一批優秀劇目應邀在全國巡演。配合上合組織政府首腦理事會第十四次會議,精心籌劃推出一臺體現河南文化特色、具備國家水準的文藝演出,受到高度讚譽。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組織《紅高梁》《口上的女人》《汴橋風雲》《交響黃河大合唱》等7部劇目全省演出,弘揚了民族自救的偉大抗戰精神。20xx年以來,創排《全家福》《陳蕃》等11部優秀廉政戲劇在全省全國巡演216場次,並應邀晉京爲中直機關幹部演出,使廣大黨員幹部深受教育。20xx年“向黨的獻禮”,20xx年“向祖國彙報”等河南省優秀劇(節)目北京展演月系列活動取得良好效果。文藝賽事疊彩紛呈。成功舉辦第二屆、第三屆中國豫劇節,“全國豫劇院團工作交流會”,以及2屆全省戲劇大賽、2屆全省音樂舞蹈大賽、2屆全省青年戲劇演員大賽、2屆全省雜技大賽、2屆“羣星獎”音樂舞蹈大賽、3屆河南省合唱節、3屆少兒藝術節等一批重大賽事活動,推出了一大批優秀作品和人才。藝術名家推介成效顯著。“河南藝術名家推介工程”自20xx年舉辦以來,共推出18位河南藝術家,得到全國藝術界的高度評價,調動了廣大藝術工作者的積極性。

(三)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立足河南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優勢,一手抓傳統文化產業的升級,一手抓新興文化業態的培育,文化產業實現新突破。文化產業集聚發展。鄭州、開封、洛陽文化產業觀摩會極大地推動了多地文化產業發展,全省建成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個、文化產業基地12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9個、文化產業基地87個,從業人員達35萬人,總資產320多億元,營業收入近280億元。全省7家企業、2個項目進入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重點項目目錄,8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金融扶持計劃”。特色文化產業生機迸發。全省建成41個特色文化產業村、34個特色文化產業鄉鎮,文物復仿製品以及汴繡、鈞瓷、汝瓷、牡丹瓷等文化產品的開發實現較大突破,鎮平縣石佛寺鎮玉石產業、固始縣三河尖柳編工藝品、孟津縣平樂村牡丹畫、民權王公莊畫虎村等鄉村文化產業享譽海內外。新興文化產業勢頭良好。全省動漫企業發展至100多家,從業人員近5000人,其中18家動漫企業通過國家認定,2部動漫作品入選國家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扶持計劃,13部原創動畫片入選全國推薦播出優秀動畫片目錄,20多部動漫畫作品走出國門,同時涌現了中國傳統村落富媒體互動數字出版、數字馬街、數字太極、戲劇數字雲播平臺等一批新型文化業態項目。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加大。省財政設立新型文化業態發展專項引導資金,年投入達4000萬元,並撬動社會投入近30倍。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大力推進文化金融合作促進小微文化企業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創新文化與金融合作模式,面向全省文化企業累計投放貸款達150多億元。這些舉措,有力推動了全省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五年來,全省文化市場主體達11萬家,文化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超過15%,高出同期GDP增長速度。

(四)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全面加強。圍繞打造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貫徹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針,抓住保護和利用兩大主線,文化遺產保護水平不斷提高。文物保護利用碩果累累。大運河河南段、絲綢之路河南段雙雙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省世界文化遺產達到5處。16處大遺址列入國家“”大遺址保護專項規劃,8處大遺址入選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安陽殷墟、隋唐洛陽城、漢魏洛陽故城等一批考古遺址公園和大遺址保護展示園區。全省實施重點文物保護維修項目1200餘項,開放文物保護單位300多處,有力支撐了旅遊業發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河南段歷時9年搶救保護出土文物近10萬件。全省博物館總數達到268座,5個陳列展覽榮獲“全國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河南博物院作爲首批央地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有效發揮了示範帶動效應。全省列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達到42項,居全國首位。新增167處國保單位、總數達358處,第七批329處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也將於近期公佈。完成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我省不可移動文物總計65519處,全省可移動文物普查初步統計文物藏品230餘萬件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成效顯著。《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頒佈實施。全省普查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180餘萬條,基本立項22萬條,建成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25個、展示館(傳習所)68個、生產性保護基地30個、研究基地32個,其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基地5個、研究基地2個。3個國家級代表性項目展示館(傳習所)獲得中央財政支持。新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3個、總數達113個,代表性傳承人18名、總數達84名,新增省級非遺項目350項、總數達728項。全省命名8個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全省稀有劇種搶救工程實施兩年取得重大成果,共收集傳統劇目劇本1890部、曲譜1557部、實物5800多件,復排傳統劇目456部。全省傳統美術搶救工程紮實推進。探索傳統村落保護工作機制,我省中國傳統村落增至99個,省級傳統村落增至511個。古籍保護穩步推進。全面開展古籍普查工作,圓滿完成一、二級古籍普查數據錄入,加快古籍書庫和數據庫建設,我省全國古籍保護單位達到5家。

(五)文化市場監管規範有序。以優化行政審批、改善管理服務、加強市場監管爲抓手,持續推進文化市場健康有序發展。行政審批規範化建設得到加強。適應商事制度改革,研究出臺《河南省文化廳關於貫徹落實“先照後證”制度改進全省文化市場行政審批和市場監管工作的意見》,部署開展文化市場行政審批標準化試點工作,放寬市場準入,簡化行政審批,五年全省新增文化市場主體5000多個。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效果顯著。調整完善上網服務企業管理政策,積極推動上網服務企業行業轉型升級,部署在16個省轄市、4個直管縣開展試點工作,我省上網服務行業煥發新的活力,文化部在全國推廣洛陽網吧轉型升級經驗。文化市場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建立文化市場技術監管系統,完成15萬家文化市場經營單位存量激活。以整治演出、娛樂、網吧、網絡文化市場、農村文化市場違法違規行爲爲重點,適時開展文化市場專項整治、文化市場交叉檢查、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閃電”系列活動,檢查文化經營單位40萬家次,5年辦結案件12萬件,淨化了文化市場環境。執法隊伍綜合素質得到加強。初步完成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持續開展執法人員大培訓、執法崗位大練兵、執法技能大比武活動,全面加強綜合執法機構負責人、執法骨幹、執法師資人員、基層行政審批工作人員等教育培訓,執法水平不斷提高。

(六)文化交流合作亮點紛呈。充分利用文物、武術、豫劇等優勢資源,創新文化“走出去”的形式和手段,全省對外文化交流的規模、層次和水平得到較大提升。對外文化交流規模不斷擴大。以實施“央地合作”計劃和“歡樂春節”文化品牌項目爲重點,每年組織實施對外文化交流項目百餘項,與美國、俄羅斯、日本、韓國及非洲國家的文化交流不斷深化和拓展。“20xx中韓文化交流年”“20xx國際民間藝術周”“20xx中泰文化交流年”“20xx南非中國年河南文化周”等重大文化交流活動收效顯著。《程嬰救孤》《蘇武牧羊》《風中少林》《大祭樁》《清風亭上》《太極傳奇》《畫皮》《老鼠嫁女》《開漳聖王陳元光》《王屋山的女人》等一批優秀劇目,以及少林武術、雜技、非遺、民樂、美術作品等,應邀赴美國、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泰國、巴基斯坦、新加坡、韓國等地演出,弘揚傳播了中原文化。對港澳臺文化交流深入推進。持續實施“兩岸互派戲劇藝術人才培訓計劃”。連續舉辦“海峽兩岸豫劇交流活動”和“海峽兩岸河洛文化暨豫劇發展理論研討會”。與臺灣豫劇團、新加坡戲曲學院聯合在新加坡舉辦“亞洲豫劇藝術節”。組派豫劇《香魂女》《玄奘》赴臺演出,邀請“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展”來豫展出。組派豫劇、非遺研究專家、演出團體赴香港、澳門高校開展文化交流。赴臺舉辦“臺灣佛光山·20xx河南文化季”“20xx魅力河南·錦繡中原——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等活動,赴澳門舉辦“根與魂——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及慶祝澳門迴歸大巡遊活動等。對外文物交流日趨活躍。組織“華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寶展”“黃河流域王室與諸侯——中國河南青銅文明展”“洛陽——絲綢之路上的世界大都會:唐代文明展”“漢唐中原——河南文物精品展”等22個文物展覽,赴法國、德國、瑞典、加拿大、日本、韓國等地展出,展示了輝煌厚重的中原文化。成功舉辦“國際動物考古協會第九屆骨器研究學術研討會”“20xx(鄭州)國際博協安全委員會第41屆年會”。省政府授予新加坡戲劇學院創院院長蔡曙鵬、英國倫敦大學考古遺產管理研究所名譽教授亨利·裏克爾、瑞典世界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桑娜·尼爾森“黃河友誼獎”。10多箇中國駐外使館給省政府致函表彰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七)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穩步推進。按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以“經營性文化單位改出競爭力、文化事業單位改出新活力、文化職能部門改出執行力”爲目標,穩步推進各項改革。國有文藝院團改革任務基本完成,河南歌舞演藝集團等5個廳直單位完成轉企改制。全省188家國有文藝院團中,58家轉企改制,22家劃轉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單位,108家轉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文藝院團內部機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和機制創新深入進行,崗位設置管理更加完善,定編定崗、競爭上崗、公開招聘、績效工資等制度普遍推行。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基本完成,市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基本實現了三局合一,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機構運轉順利。公共文化服務改革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法人治理結構3項試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9家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組建理事會試點單位已全部組建理事會。文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持續深化,文化廳、文物局取消、下放部分行政審批事項,各市縣同步精簡、優化行政審批事項,並加快建立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

(八)文化發展保障工作更加有力。文化投入不斷加大。積極爭取各方面支持,使得在文化方面的投入大幅增長,爲我省的文化繁榮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五年來,中央財政和省財政相繼設立了免費開放、藝術創作生產、舞臺藝術送農民、文化產業發展、非遺保護、文物保護等多個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全省各級財政投入文化文物經費160多億元,其中:20xx年25.65億元,20xx年29.54億元,20xx年32.14億元,20xx年37.14億元,20xx年預計超過40億元。20xx年較20xx年增長近一倍(20xx年20.22億元)。加強專項資金監管,會同省財政廳等部門相繼出臺了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保護、免費開放、新型文化業態發展、省級藝術創作生產扶持等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加大監督檢查力度,資金使用效益不斷提高。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持續實施全省文化系統人才發展規劃“十大人才培養工程”,五年來,共舉辦各類專業人員培訓班218個,培訓17300人次。從20xx年開始,落實文化部“三區”人才支持計劃,全省先後選派兩批1600名文化專業人才到貧困地區文化扶貧,爲全省38個國家級貧困縣留下一支不走的基層文化隊伍。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向文化部推薦全國藝術科學規劃課題435項,推薦國家文化創新工程、國家文化科技提升計劃等項目30多項。新增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18項、文化藝術科學項目9項、文化創新項目3項。命名兩批14個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科研基地。立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課題85項。文化援疆持續開展。支援建成哈密地區圖書館,配送一批文化設施,支持創作一批文藝作品,組織一批精品劇目、陳列展覽赴哈展演展示,爲哈密地區的文化建設作出了積極貢獻。安全穩定和平安建設工作力度加大,總體上確保了全省文化系統平安和諧的良好局面。

(九)全面從嚴治黨紮實推進。全省文化系統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要求,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相結合,推動黨的建設取得新進展。把堅定理想信念擺在從嚴治黨首位,完善和落實學習制度,強化理論武裝,保證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在文化系統不折不扣落實。深入開展黨的羣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堅持“一學三促四抓”,先後組織開展4批28項專項治理,集中整治一批“四風”問題,廣大黨員幹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羣衆路線、羣衆觀點的教育和黨性的洗禮。紮實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聚焦對黨忠誠、個人乾淨、敢於擔當,深入開展學習研討,着力查擺整改“不嚴不實”問題,文化系統務實謀事、主動幹事、努力成事的氛圍更加濃厚。切實抓好省委專項巡視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堅持即知即改、邊整邊改、開門整改、深化整改相結合,基本完成114項整改措施。着眼推動黨建工作常態長效,按照省委“4+4+2”黨建制度體系建設工作部署,制定出臺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嚴肅黨員領導幹部黨內政治生活等8項制度,正在發揮積極效果。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查處一批違紀違規案件,放大效應,形成震懾。

五年來的實踐和探索,使我們深刻認識到,在新的歷史時期,推進文化事業的繁榮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將文化建設與打造“四個河南”、推進“兩項建設”緊密結合起來,主動作爲,有所作爲,才能在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使自身在更深層次、更廣範圍、更高水平快速發展,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更加顯著。必須堅持以人爲本、爲民惠民,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基本文化權益作爲我們全部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文化建設纔會有基礎、有動力、有意義,才能真正體現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在要求。必須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實現從理念到思路、從體制到機制、從制度到管理、從內容到形式的創新,纔能有效破解發展中的難題,不斷增強文化發展的活力。必須堅持重在建設、重在發展,抓好總體規劃、策劃具體項目、落實工作責任,以釘釘子精神搞好每一項建設,打好基礎,鞏固提高,才能推動文化工作實現量的積累和質的突破。必須堅持求真務實、真抓實幹,從基層的需求出發、從基層的實際出發,務實謀劃各項發展目標、任務和舉措,勇於擔當,敢拼敢闖,文化建設才能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這些經驗和體會,我們要在今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提高,不斷實踐和完善,不斷豐富和發展。

總之,五年來的成績值得自豪,五年來的經驗需要倍加珍惜。五年來,全省各級文化部門和廣大文化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難,以堅定的信心、堅強的毅力和忘我的工作精神,敢擔重任,敬業奉獻,無怨無悔,爲全省文化建設又好又快發展付出了艱辛勞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此,我代表廳黨組,向堅守在文化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關於當前文化發展面臨的形勢和20xx年重點工作

當前,我國正處在“五位一體”同步建設、“四個全面”同步推進、“四化”同步發展的重要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文化領域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既具備許多有利條件,也面臨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

——從發展的機遇看。黨的以來,新一屆黨中央把文化建設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從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高度,作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部署。特別是在文藝工作座談會等多個重要場合,就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加強文化建設、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表了重要講話,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爲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遵循,引領掀起了文化建設的新高潮。20xx年以來,中央密集出臺20多個扶持文化發展的政策文件,分量之重、內容之全、措施之實、含金量之高前所未有。20xx年1月14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20xx年4月14日,中宣部等四部門印發了《關於加強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意見》;20xx年5月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轉發文化部等部門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意見的通知》;20xx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20xx年9月7日,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動國有文化企業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指導意見》;20xx年10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20xx年10月3日,中央印發了《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20xx年10月13日,中央全文發佈了《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意見》也有望於年內印發。這些重要文件的出臺,既傳達了中央加快文化建設的堅定決心,也爲文化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將推動文化繁榮發展納入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體佈局,研究出臺系列配套政策,各級財政對文化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爲文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證和物質保障。與此同時,全社會文化自覺不斷增強,重視、支持、參與文化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爲文化建設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全省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文化消費能力逐步增強,爲文化建設開闢了廣闊空間。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深入實施,爲文化產業提供了新的契機。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爲代表的高新技術飛速發展廣泛應用,帶來文化創新和傳播領域的重大革命,爲文化創新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我省開放帶動戰略深入推進,融入“一帶一路”戰略步伐加快,爲中原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機遇。新的文化發展理念逐步形成,文化改革不斷深入,各項工作整體推進,爲我省文化建設實現新的跨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承擔的任務和麪臨的挑戰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對文化建設加快推進提出了新要求。文化建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總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方面需要文化提供思想保證、精神動力、輿論氛圍、智力支持和文化條件,充分發揮文化文藝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當代中原人文精神、鞏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礎、凝聚發展強大動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需要文化產業在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結構性改革、帶動經濟發展方面有新作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推進,對文化建設同步跟進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走“以人爲本、四化同步、優化佈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提出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輪驅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城鎮歷史文脈。我省是文化文物資源大省,城鎮化建設中的遺產保護、文化傳承、文化建設任務極其繁重,如何實現文化建設與城鎮化建設協調發展還需要下大氣力。互聯網與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深度融合發展,對文化生產傳播提出了新要求。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着戰略性和全局性的影響,已成爲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20xx年,國務院下發《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省政府下發《河南省“互聯網+”行動實施方案》。從全省文化系統看,我們對互聯網的認識、瞭解和運用還停留在表層,對如何實現“互聯網+N文化”跨越發展,還缺乏深入的研究、深層次的謀劃、創造性的舉措和突破性的進展。人民羣衆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長,對文化工作的內容和形式提出了新要求。隨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民羣衆的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長,呈現出多層次、多方面、多樣化的特點。相比之下,我們提供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服務,無論是在數量上質量上還是在水平上,都還不能有效滿足人民羣衆的需求。尤其是公共文化服務供需脫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活力不足的問題尚未從根本上解決。全面深化改革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深入推進,對文化治理能力提出了新要求。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就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出了許多明確要求。對我們來講,面對文化改革發展的新形勢,不同程度存在知識恐慌、本領恐慌,提升現代文化治理水平任務十分艱鉅,轉變職能、轉變作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治理能力的工作還是剛剛開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現代文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亟待加強。另外,文化政策落實不到位、文化投入仍然偏低、基層文化人才隊伍薄弱等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制約着我省文化工作的健康發展。

總之,我們要清醒認識當前文化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進一步明確方向,找準定位,開闊思路,做到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爲。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文化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和文化部工作部署,突出“一個引領、一個目標、一條主線”,做到“五個堅持、五個着力”,就是以文藝工作座談會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爲引領,以建設文化強省打造文明河南爲目標,以文化繁榮發展爲主線,堅持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着力推進文化繁榮發展;堅持統籌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着力改善文化民生;堅持以“互聯網+”提升現代文化生產傳播水平,着力推動文化創新;堅持重點突破和典型引路,着力破解文化發展難題;堅持從嚴治黨和依法行政,着力提升文化治理能力和水平,努力開創全省文化建設新局面。關於今年的工作,圍繞20xx年工作要點,這裏強調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十三五”整體謀劃。研究謀劃好“十三五”和未來兩三年的文化發展規劃,對於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全省文化建設實現新跨越,具有重要意義。上半年,省文化廳將出臺《河南省文化系統“十三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河南省文物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河南省文化系統“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河南省文化系統“十三五”時期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20xx至20xx藝術生產發展規劃》《20xx至20xx非遺培訓規劃》《20xx至20xx上網服務行業發展規劃》等。各地、各單位要在總結“”的基礎上,認真學習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有關文化發展政策文件,貫徹對接文化部和我省文化發展系列規劃及重要工作部署,抓緊出臺本地區、本單位“十三五”發展規劃及各個專項規劃,開拓工作視野,開拓工作思路,謀劃一批重要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舉措,推動文化工作上水平、上臺階。

(二)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均等標準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全省億萬人民文化權益的重大制度設計。今年和今後一個時期,要以落實中辦、國辦《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和我省《實施意見》爲主線,突出重點,強力推進。一要抓緊研究落實配套政策文件。省文化廳正在牽頭起草《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做好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的實施方案》《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考覈辦法》等配套政策文件,爭取早日出臺。各地要同步抓好文件的制定和落地,爲各項工作開展提供政策保障。二要充分發揮各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的作用。這是我們推動工作的有力抓手,要完善議事規則,定期召開會議,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上半年,我們要召開全省加快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開展落實中辦、國辦和我省有關《意見》的督導檢查,加大工作推進力度,也是着眼更好地推動政策落地見效。三要創新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方式。這個方面要樹立“大文化”的理念,把民辦博物館、民辦圖書館、民營演藝機構、民辦非遺展示館傳習所、民辦上網服務場所等提供的優秀公共文化服務,納入政府購買範圍,力爭取得突破,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提供主體和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四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發揮各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活力,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也是我們的一個短板。今年將通過出臺考評體系,加大對全省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鄉鎮文化站的考評工作。各地、各單位要把“送文化”與羣衆需求有效對接,開展“菜單式”“訂單式”服務,提升文化惠民效能。今年還要持續抓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繼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及公共文化服務單位法人治理結構3項試點工作,組派第三批800名文化骨幹到“三區”開展文化扶貧工作,組織全省175個圖書館開展“全民閱讀”“書香河南”讀書活動,組織實施好“中原文化大舞臺”“舞臺藝術送農民”“春滿中原”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五要加快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省直文藝院團新建劇場和偃師二里頭夏都文化遺址博物館、中原考古博物院、河南博物院改造工程等項目建設,重點推進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

(三)繁榮文藝創作生產傳播。今年是學習貫徹落實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和中央《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的關鍵一年。我們要堅持一手抓創作生產,一手抓推廣傳播,全面繁榮我省文藝事業。一要通過政策扶持繁榮全省藝術創作。落實《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今年省財政將設立藝術發展專項資金,對全省舞臺藝術創作、美術創作、青年藝術創作人才和傳播交流推廣進行扶持;今年還將設立戲曲扶持專項資金,對戲曲藝術傳承發展進行資助。各地、各單位也要積極爭取財政支持,廣泛調動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鼓勵原創和現實題材創作,組織好以“中國夢”爲主題的文藝創作,力爭全年全省藝術創作生產有一個大的提高。此外,要加強全省美術館藏品普查、展覽等,促進全省各門類藝術全面繁榮。加強羣衆文化創作,加大藝術院團精品劇目的轉讓演出。二要加強文藝作品展演傳播。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是今年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各地、各單位要組織開展系列紀念活動,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這項工作,我們還要作具體安排,重點組織開展全省優秀現代戲劇(節)目展演、美術作品創作展覽、主題陳列展覽、專題讀書活動等。還要舉辦好“中國豫劇北京展演月”活動。組織好丙申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老家河南文化周”優秀劇目展演活動、20xx年全省廉政戲劇巡演活動。組織我省優秀劇目參加“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全國聲樂雜技舞蹈優秀劇(節)目展演、全國優秀地方戲劇目匯演等活動。三要持續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主題實踐活動和“結對子、種文化”活動,搞好藝術普及,增強基層文化的自我發展能力。

(四)推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到20xx年推動文化產業成爲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發展目標,是中央和省委的剛性要求。對全省來說落實關於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不斷提升我省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責任重大。一要優化產業整體佈局。各地要抓緊編制出臺本地區文化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強區域間文化資源的整合和文化產業的協作,合理佈局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項目,解決我省區域文化產業發展不均衡問題。二要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做大做強文化產業發展載體,以創建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基地爲抓手,推動文化產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發展。持續推進文銀聯合,組織參加投融資路演活動,幫助文化企業爭取貸款支持。落實國家和我省出臺的扶持小微文化企業相關政策,加大對小微文化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形成全省文化產業、文創產業千帆競發的新局面。三要實施重大項目帶動。建立和完善“河南省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集中力量抓好一批具有重大示範效應和產業拉動作用的文化產業項目。重點推進鄭州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三期、開封朱仙鎮國家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區、洛陽市河洛古鎮、許昌三國文化產業園、南陽內鄉文化旅遊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持續推進10個省級文化改革發展實驗區建設,持續推進登封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示範工程建設,繼續辦好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四要推動新型文化業態發展。建立全省新型文化業態項目庫,發揮每年4000-5000萬元扶持資金的槓桿作用,撬動、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動漫、遊戲、軟件開發、文化產品電商平臺等各類新型文化產業和文化服務。持續實施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動漫扶持計劃、動漫品牌建設和保護計劃、原創動畫推廣計劃,扶持發展動漫產業。

(五)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黨的以來,就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加強文化遺產保護髮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指出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文化遺產,指出要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指出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等,爲新時期文化遺產事業指明瞭方向。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保護利用並重、傳承創新並舉、合作交流並行,加快建設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區。一要統籌文物保護利用。推進世界遺產保護研究基地建設,做好絲綢之路擴展項目、萬里茶道申遺工作。抓好納入國家規劃的“兩片、三線、16處大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和8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規劃建設省級重大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加強城鎮化中的文化遺產保護,開展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歷史文化街區、傳統村落保護利用試點工作,組織實施清豐縣單拐、郟縣臨灃寨、新縣丁李灣等傳統村落整體保護利用工程。持續推進全省可移動文物普查和田野零散石刻文物集中保管工作。推進開封、漯河、南陽、商丘等地博物館建設,組建博物館聯盟,辦好河南省第七屆講解員講解大賽。二要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非遺保護從起步到今天整整走過20xx年曆程,我們初步探索出了一條符合河南特色的非遺保護之路。今年,重點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第一,推進實施四大工程,即全省傳統戲劇搶救保護工程、全省傳統美術搶救保護工程、全省傳統工藝搶救保護工程、省級以上代表性傳承人搶救記錄工程。第二,加強政策資金引導,扶持和加強各級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建設。第三,研究制定振興傳統工藝的具體措施,切實抓好落實。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三年培訓計劃。組織好寶丰、淮陽、浚縣、鹿邑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三要加強古籍保護利用。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繼續開展古籍普查、修復和數據庫建設等工作,特別要在研究、利用方面做大文章,發揮古籍應有的作用。四要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推廣傳播。把傳統文化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進鄉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國際文化交流平臺。

(六)強化文化市場監管。建立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是xx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要任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堅持一手抓文化市場發展繁榮,一手抓文化市場執法監管,確保文化市場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誠信守法、監管有力。一要進一步繁榮文化市場。落實“先照後證”改革要求,放寬准入標準,優化審批服務,鼓勵各種社會力量進入文化市場領域,推動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加快建設多層次文化產品和文化要素市場,重點發展演出、娛樂、網絡文化、藝術品等市場,鼓勵、扶持和規範民營藝術表演團體發展。二要推進上網服務行業、文化娛樂遊戲業轉型升級。我省上網服務行業轉型升級工作實施兩年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文化部在全國推廣洛陽市的做法經驗。今年,文化部把轉型升級工作擴展至娛樂遊戲業。近期,文化部項兆倫副部長也將再次到我省調研指導。各地要學習洛陽經驗,引導推動互聯網上網服務行業、娛樂遊戲業轉型升級,積極參與當地公共文化服務,改善服務設施,優化服務環境,打造陽光市場主體。三要強化文化市場監管。隨着簡政放權改革的深入推進,省、市兩級文化部門事中事後監管責任加大,但對縣級文化行政部門而言,由於承接了部、省、市三級下放的審批項目,事前審批、事中監管、事後監管責任全面加大,務必要落實責任,強化培訓,履行好法定職責。要健全以內容監管爲重點、信用監管爲核心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推進文化市場技術監管和服務平臺建設,持續開展文化市場交叉檢查活動、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閃電”專項行動等。近期,要結合文化市場的新動向,組織開展一次節日期間文化演出市場專項整治行動,堅決打擊各類違法違規演出行爲。今年,還要按照中央《關於進一步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的意見》,推動出臺我省《實施意見》,做好有關工作。四要加強文化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誠信是市場的基石。要開展文化市場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建立全省文化市場信用管理數據庫和全省文化市場誠信檔案,完善黑名單制度和經營異常名錄制度,發揮行業協會自律作用,維護行業形象。

(七)深化文化交流合作。中原文化走出去越來越呈現扇面形發展趨勢。要服務國家外交大局和全省開放帶動戰略,統籌推進文化交流、文化傳播、文化貿易,不斷提升文化開放水平。一要服務“一帶一路”戰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深度融合“一帶一路”戰略的工作部署,借力上合會議在我省成功舉辦的契機,依託我省絲綢之路文化資源得天獨厚的優勢,通過建設絲綢之路文化交流中心、成立遺產保護聯盟、互辦陳列展覽、合作保護研究、打造文化產業帶、開發文化衍生產品和服務等方式,密切與沿線國家的人文交流。今年還要組織好“歡樂春節”文化交流項目和“央地合作”項目。實施與美國、加拿大、德國、意大利、奧地利、瑞典、日本等國家文物博物館機構合作協議,深化文物保護各領域合作。二要加強與港澳臺的文化交流。加強“對臺文化交流基地”建設,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共同舉辦20xx“全民三好,兩岸繪美”國際兒童畫大賽,邀請臺灣奇巧豫劇團《天問》來豫交流演出,繼續做好“兩岸藝術人才培訓計劃”工作。邀請港澳青年學生來豫開展“情繫中原”活動。承辦第五屆港澳視覺藝術雙年展。三要擴大對外文化貿易。落實社會力量參與對外文化交流的扶持政策,鼓勵支持民營團體和相關文化單位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培育扶持文化產品出口示範基地建設,依託“海外文化中心”等平臺,將更多的中原文化產品推向世界。

(八)做好文化發展保障工作。一要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落實《河南省文化系統人才發展規劃》《河南省文博青年人才培養計劃》,繼續實施“青年人才培養工程”“藝術名家推介工程”和“三區人才”支持計劃文化工作者專項,統籌抓好各類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基層文化專幹、村級文化協管員、民間文藝人才、文化志願者等業務培訓和管理。辦好各門類專業培訓班。二要加強文化資金申報和管理。要緊密對接中央財政和省財政關於文化投入的新方向、新重點,適應財政預算管理和改革的新要求,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和省財政支持。要依照文化發展利好政策文件,積極爭取本級財政加大文化投入,並探索社會資金投入文化建設的新渠道、新途徑,增強資金保障能力。要嚴格財經紀律,切實管好用好各類文化資金。三要加強文化法治建設。進一步增強法治意識,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破解難題、推動工作的文化治理能力。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改革要求,進一步推進文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照國家即將出臺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公共圖書館法、文化產業促進法,做好我省有關配套法規的起草準備工作。四要確保文化系統安全穩定。安全穩定是我們推動事業發展的重要基礎。20xx年12月長垣KTV火災、20xx年3月林州客車墜崖事故,給了我們血的教訓。各地各單位要堅決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和“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工作要求,切實把各項工作做紮實、做到位,確保文化系統安全穩定萬無一失。

(九)加強黨的建設。黨的以來,以同志爲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省委貫徹中央要求,出臺全面從嚴治黨若干意見,強力推進黨的建設。對照中央和省委全面從嚴治黨的新要求,對照去年省委專項巡視反饋的意見,我們在落實主體責任方面還不過硬,重業務、輕黨建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會抓黨的建設、不敢抓黨的建設問題在一些部門和單位也有不同程度存在,制度建設、制度落實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各地、各單位要切實增強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意識,切實把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落實到文化工作的全過程和各方面。一要落實主體責任。文化系統各級黨組織要把管黨治黨與文化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主要負責同志要履行好第一責任人職責,領導班子成員要肩負起分管領域“一崗雙責”職責。要建立主體責任清單,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直屬單位、機關處室延伸,層層傳導壓力,層層壓實責任,層層抓好落實。要繼續抓好省委專項巡視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確保取得實效。二要加強制度建設。要按照省委“4+4+2”黨建制度體系建設要求,結合各自實際,抓緊制定務實管用的實施辦法。要健全完善“三重一大”集體決策制度、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財務監管制度、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權、依制度管人、靠制度辦事的制度體系。三要嚴明紀律規矩。認真學習貫徹黨章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始終把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擺在首位,嚴肅黨的組織紀律、廉潔紀律、羣衆紀律、工作紀律和生活紀律,強化黨規黨紀的剛性約束。四要加強作風建設。牢固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思想,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20條意見,切實抓好“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查擺問題整改落實,馳而不息糾正“四風”。要加強文化窗口單位、文化市場和文物調查勘探管理,規範工程程序,嚴肅工作紀律,樹立行業新風。五要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切實推進各級紀檢監察部門轉職能、轉方式、轉作風,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緊扣黨的政治、組織、廉潔、羣衆、工作和生活“六大紀律”,開展監督巡查,抓早抓小,防微杜漸。要強化資金使用、招投標、幹部選拔任用等關鍵環節監管。要嚴格落實執法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嚴肅查處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的行爲。

三、關於做好工作的幾點要求

做好20xx年文化工作,確保“十三五”開好局、起好步,關鍵要進一步增強工作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在抓學習、抓創新、抓作風、抓落實方面下功夫,切實提升文化治理能力。

(一)着力加強學習。面對理論建設步伐加快、改革創新深入推進、重大政策密集出臺、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文化與相關領域緊密融合的新形勢,要把學習作爲重要基礎工作,不斷提高掌握和運用政策的能力、增強研究和謀劃工作的本領、提升推動和創新發展的水平。要着力抓好黨的、xx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着力抓好20xx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出臺的20多個文化發展政策文件的學習,把握精神實質,領會實踐要求,向當地黨委、政府彙報好,向廣大羣衆解讀好,最大限度地爭取各方面支持,把利好政策用好用足。要着力抓好“互聯網+”、信息技術、數字技術、網絡技術等科學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運用科技手段推動文化創新發展的本領。同時還要加強經濟、政治、歷史、管理等基礎知識以及各領域專業知識的學習。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學用結合、學用相長。

(二)着力改革創新。改革創新是時代精神的核心,是推動文化發展的不竭動力。要牢固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通過改革創新,實現突破。一要創新思想觀念。文化建設要實現大發展大繁榮,就要努力形成大文化的工作局面。要從服務全省億萬人民的文化需求出發,從構建文化建設人人蔘與、發展成果人人共享的新格局出發,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和工作職能,實現由“辦文化”向“管文化”轉變,由“管腳下”向“管社會”轉變,打破區域、部門、系統、單位的思想藩籬,走出系統文化的小天地,興辦全社會的大文化。二要創新工作方法。要善於借智借力,在抓槓桿、抓支點、抓模式上下功夫,充分發揮各類文化議事協調機構的作用,充分發揮各類文化企業、基地園區、高等院校和文化愛好者、文化志願者的作用,充分發揮各類文化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資金引導、政策引導、項目引導,通過典型引路、示範帶動,凝聚文化發展合力,撬動各領域工作邁上新臺階。三要創新工作手段。加快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推進文化信息化建設,制定實施“互聯網+N文化”行動計劃,加快河南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抓好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公共電子閱覽室、文物保護單位數字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及數字展示等項目,把現代科學技術運用到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研究、傳播全過程,運用到文化遺產搶救、保護、展示、利用全過程,運用到文化管理、服務、監督、執法全過程,不斷拓展文化發展和傳播空間。

(三)着力抓好落實。一分部署,九分落實。20xx年重點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抓好落實。各地、各單位要強化責任意識,加大工作落實力度,敢於擔當,主動作爲,勤勉敬業,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要運用“一具體就突破、一具體就深入、一具體就落實”的工作方法,從具體工作、具體項目、具體環節抓起,大力發揚釘釘子精神,鍥而不捨,求實求效,久久爲功。要實行臺賬式管理,堅持年初建賬、年中查賬、年底清賬,細化任務,分解責任,明確進度,強化督查,切實推動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同志們,時代賦予重託,奮鬥鑄就輝煌。當前我省文化建設已經站上了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認清形勢,搶抓機遇,勇挑重擔,以更加飽滿的精神、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紮實的工作、更加嚴實的作風,興起文化強省建設新高潮,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爲全面奪取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偉大勝利,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富民強省作出新貢獻。

值此年終歲尾,在這裏向大家拜個早年,祝同志們身體健康,工作順利,闔家幸福!

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