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學校領導發言稿(長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6.7K

尊敬的各位家長:

家長會學校領導發言稿(長篇)

下午好!

首先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今天的活動!感謝您對我們工作的支持!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話題是“讓每個孩子成爲成功的可能”。

隨着社會的發展,家長如何教育和培養好自己的子女是當今天社會的焦點問題。法國哲學家愛爾維修有句至理名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爲不平凡的人。“望子成龍”是每個家長普遍的心態。這可以理解,也有共鳴。但常常因家長教育方法不當,孩子成不了“龍”,更有甚者,走向反面。怎樣才能教育孩子有所作爲呢?教育說到底,就是讓每個孩子體驗成功的過程,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體驗一次成功的喜悅,便會激起無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孩子如果從未品嚐過學習勞動的歡樂,從未體驗克服困難的驕傲--------這是他的不幸。”

一、信任——孩子成功的基礎

信任的是潛能。教育學、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潛能充其量開發不足10% ,每個孩子,哪怕是殘疾孩子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在具有無限發展可能性的生命面前,我們應當學會敬畏,學會“頂禮膜拜”:哪怕天下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擁抱他、親吻他、讚美他,爲自己創造的生命而自豪。

案例:下面的例子談的雖然是教師,但是對於我們在座的家長朋友們也有啓發:

這是一則教育故事,講的是這麼一件事:有一所學校,大廳的門被踢破了。那可憐的大門,自打安上的那天起,幾乎就沒有一天不挨踢的。學校總務處爲此傷透了腦筋,他們曾想過種種辦法,在門上也張貼過五花八門的警示:什麼“請不要踢門”、“足下留情”、“我是門,我也怕疼”,諸如此類,多得不勝枚舉。可是,都不頂用。大門破的那一天,總務主任找到校長:“乾脆把門換成大鐵門,這些孩子腳上不是長着牙嗎?就讓他們去啃啃那些鐵傢伙吧!”校長卻笑着說:“放心吧,我已經定做了最堅固的門。”很快,新門裝了上去,新裝的大門似乎很有“人緣”,裝上以後居然沒有捱過一次踢。孩子們走到門口,總是不由自主地放慢了腳步。——那是一道玻璃門。

這種教育,捧出了一份足夠的信任,把一個易碎的夢大膽地交到孩子們的手中,讓學生自己去感悟愛與被愛,讓他們自己去學會珍惜和呵護。你說,這新裝的玻璃門怎能不堅固?

再看下面的案例:1996年,美國有一位身無分文的青年,他特別看好電子商務,並下決心在這個領域發展自己。那麼資金的問題如何解決呢?他首先想到了父母,當時他父母有30萬美元的養老金。當他向父母說明了他的用意後,他的父母只商量了一會兒,就把錢交給了兒子,並說道:“我們對互聯網不瞭解,更不知道什麼是電子商務,但我們瞭解、相信你—我們的兒子!”這位青年就是當今個人財富達105億美元、大名鼎鼎的亞馬遜書店的首席執行官—貝索斯。不能說貝索斯的成功完全歸功於他的父母,但他父母所起到的作用確實非常重要。除了先期的資金支持外,更爲重要的是他們對貝索斯的信任給貝索斯帶來了無窮的精神力量。

所以說給孩子一片藍天,他們會讓它繁星點點;給孩子一片草地,他們會讓它繁花似錦;給孩子一份信任,他們會感悟出人生的許多道理。教育若能達到“啓迪心靈”的境界,足矣!

二、賞識——孩子成功的源泉

1、賞識教育的來源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周弘的女兒周婷婷一歲半時因注射慶大黴素造成雙耳失聰,然而婷婷卻取得了以下正常入都難以取得的成績——6歲多便能認多漢字;10歲出版了6萬字的科幻童話;11歲榮獲”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她先後3次跳級,僅用9年便學完了中國小12年的全部課程;16歲成爲中國第一位殘疾少年大學生;17歲被評爲全國自強模範;周婷婷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遼寧師範大學,獲學士學位後被美國最好的聾人大學加勞德特大學錄取,現在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周弘說,他給女兒測過幾次智商,都處於正常人的範圍,絲毫沒有“天才”“神童”的跡象,但他就是通過一次次的鼓勵、賞識,使女兒達到了常人達不到,甚至都不敢想像的人生境界。周弘像欣賞嬰兒說話一樣,欣賞着女兒在各方面的點滴進步,在欣賞中教育,在教育中欣賞。他終於領悟到:在教育女兒的同時,女兒也教會了他很多;他正是通過女兒那顆純潔的童心,在讀一本充滿真善美、充滿良知的天書,使他認識到人生的價值,找到了新的自我。

2、賞識的重要性

讓孩子受到賞識,學會感動,這是教育的一種極佳境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受到賞識的時候工作或學習,效果最好,小孩子一旦受到了賞識,無論對於眼前的學習還是日後的長久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因而,賞識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激勵。詹姆斯還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後,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激勵。“賞識教育”可以幫助失敗者找回自信和發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廈,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XX年,揚大的研究生和我們共同做了一個課題是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自我效能感就是指自信心,當時我班也是實驗班。實驗開始時,我們先對班上平時在老師和家長眼裏都不怎麼樣的孩子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他們明顯的自信心不足,學習缺乏動力。但以後的實驗中,我們有意識去賞識他們,因爲每個孩子雖然目前來講學習不好,但你仔細觀察,總會發現他的長處和優點,我根據他們的長處,巧作安排,動作協調性好的在前面領操,字寫得好參加出黑板報,勞動積極的讓他做勞動委員的助理等等,做的好的及時表揚,課題結題時,對這批學生又再次進行了問卷調查,很明顯,他們的自信心有了提高,學習的勁頭也高了。

因此,可以說,所有的兒童完全可以發展,沒有一個兒童不能夠發展,每一個兒童都能發展成優秀的孩子,甚至包括那些殘缺的、殘疾的、先天腦損傷的兒童,都可以通過一定的補償(這方面有缺陷,就用另外一方面才能來代償),使他們達到正常人的發展水平。前段時間《今日生活》放的一個先天性腦癱的女孩子,現在在家開了一個網絡商店,不僅能賺錢供弟弟上學,還鼓勵對生活失去的信心的不相識的人重新揚起生活的風帆。既然每個人都能發展,爲什麼大部分人又沒發展好呢?那就是因爲從孩子小時起,家長和學校就給孩子在某一方面戴了一頂“你不行”的帽子,在孩子心靈中,“我不行”成了發展和前進中最有害的一個枷鎖。

3、賞識教育的理論要點

我們用“走近生命,發現潛能,喚起自信,善待差異,引導自選”20個字來解析學會賞識理念的理論要素。

(1)、走近生命

“走近生命”這個“近”是靠近的“近”,不是進入的“進”。我們有一個想法,生命是孩子自己的,教師不要隨便闖進去打攪他,你可以靠近,你可以瞭解他。“走近生命”就是強調要克服我們現在的教育目中有分,目中無人的傾向,真正做到以人爲本。教育的終極目標絕不能僅僅是分數意義上“成績”,也不能僅僅是功利意義上“成功”,而應當是幸福意義上的“成長”。班級裏第一名只有一個;清華、北大一年只能招收那麼一點大學生;一個人出名就意味着更多的人不出名;一個人很有錢就意味着更多的人錢不多;一個人很有權就意味着更多的人沒有權,一個省只有一個省長,一個市也只有一個市長。如果把教育的目標定位在這樣的層面上,那麼教育多半註定要失敗,人生多半註定要失敗!教育要把促進每一個生命的幸福快樂,作爲自己的終極目標。我們每個人不一定都能當官,都能出名,都能富甲一方。但是我們活在世上走這麼一趟,一定要品嚐到快樂的滋味,一定要體驗到幸福的感覺!我們的教育就要讓孩子一生幸福,一生快樂,童年就讓他快樂,教育過程就讓他快樂。我們過去過於強調“投懸樑,錐刺骨”,過於強調吃苦,結果苦吃多了變成了痛苦,“要刻苦而不要痛苦”。這就是我們“走近生命”所想表達的意思,它是關於教育目標的一個思考、一種選擇。

(2)、發現潛能

當我們真正走近生命以後,就一定會驚喜地“發現潛能”,發現每個孩子身上都蘊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能。人的潛能不僅表現在智能上面,其道德潛能也是不可限量的。人的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是不可限量的,我們一定要強化這種認識。在鹽湖城冬奧會上,我國短道速滑名將楊揚克奮力一搏,爲祖國洗刷了冬奧會無金牌的恥辱。而楊揚小時候特別頑皮,“野”得很,對父母爲其選擇的幾項文藝特長都毫不感興趣,卻偏偏對體育情有獨鍾,父母發現了孩子在運動發麪的潛能,並加大這方面的培養,這才成就了其勇奪奧運冠軍的壯舉。

(3)、喚起自信

意大利一位教育家曾寫了一首詩,他說孩子的語言有一百種,但是現在我們只利用一種,丟掉了九十九種,那九十九種都給浪費了,都給大人世界成人世界犧牲了。這就是因爲家長不理解兒童的發展是用全部感官來認識世界的,也不知道孩子的表達方式有多種,造成了對孩子發展期望的畸形和不完整。當然我們不可能要求孩子所有方面都發展,而是說,孩子在每一個方面都可能有發展,都可能表現自己的能力,只要孩子在某一個方面表達、表現出能力,我們就應該去肯定他,鼓勵他,這樣就會使他獲得了自尊心和自信心。每個孩子都有特殊的表現方面,特殊的感覺能力,特殊的才能、方向,所以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由此獲得自己充分的自尊,充分的自信,充分的自愛。孩子只要有了自尊,有了自信,有了自愛,就完全可以自我發展。

我們有時候會看到這樣的情景:考試試卷發下來了,當學生們看到自己試卷上的分數時,有的學生興高采烈,滿臉的燦爛,有的學生面無表情呆坐在那裏,還有的學生則一臉的沮喪。這些學生在想什麼呢?少數一些學生會想,我勝利了,我超過了別人,而對多數學生來說,考試結果就等於否定了她所付出的努力,她會對自己說我真的很差,我沒有能力和別人做的一樣好。當他感到不能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就乾脆不參加學習,爲以後考得更糟準備理由:我考得不好是因爲我沒好好學,不是我能力低下,如果我努力也能取得好成績。以爲此糟糕的成績挽回面子,但心裏卻是無比的沮喪。因此不願再看一眼考得很糟的試卷,不願再體驗讓她覺得自己無能的失敗,學習變成了令他們害怕的事情。當他們說“我不行”或“我做不了”時,要鼓勵他們試一試再來一次,千萬不要爲了節省時間或缺乏耐心而半途而廢。否則,一旦他們養成了做什麼事都半途而廢的不良習慣,那麼,他們將永遠不會體驗到成就,他們的自尊也會逐漸降低。所以要讓孩子相信自已,相信“我能行”。如日本著名的心理學家多湖輝教授,小時候非常淘氣,學習成績也不理想,還差點被校方勒令退學,可後來卻成了大學教授。當有人問他爲什麼他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時,他不無驕傲地說:“這得歸功於我的母親。”小時候,母親常對他說:“你呀,現在不愛學習,可是,總有一天你會喜歡學習的。”“你將來會成爲一個了不起的大人物,這點,媽媽最清楚。”當時,他自己並不相信,因爲母親說的話與現實情況相差太懸殊了。可是每次他遇到挫折時,母親總是這樣充滿信心地鼓勵他。“不知從何時起,我也這麼想:說不定將來也許會這樣。”他說:“特別是我面臨那些慘重失敗時,母親的話總是在腦海中浮現。從這個事例可以說明,家長的鼓勵和自信,使孩子在無意之中樹立起了“我能行”的信念。

家長的責任就是要鼓勵每個孩子樹立自己的奮鬥目標,而不是狹隘的追求超過別人,以提升自己的聲譽,使考試和學習成爲每個孩子自我提高的途徑而不是個別能力較強的學生獲得獎勵的能力競賽,要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就感,讓每個孩子都樹立必勝的信念,讓每個孩子都把自己想象成一個成功的人,讓他們表現的堅強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4)、善待差異

教育必須要解決怎麼樣讓每一個人都擁有自信這個問題。我們取消了按分數排名次的做法,我們還取消了百分制,採用了等級制,可是總感覺還是治標不治本。我們認爲根本的問題是要“善待差異”。孩子與孩子之間的不同,我們要善待。有的孩子能挑二十擔水,而有的孩子能挑十擔水,還有的孩子只能挑五擔水。如果我們對每個學生同一個尺度同一個標準去要求,有些孩子會因爲無能爲力而放棄。對於一些學生考一百分是她的最佳成績,而有的學生考七十分就已付出了最大努力。因此我們應該更注重孩子學習的過程,要看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是否得到了提高,要把孩子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要讓孩子獲得成功,家長就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制定孩子經過努力能夠達到的目標,如果把目標比喻爲一隻桃子,它應該是跳一跳能摘到的。如果目標太高了,孩子經過努力仍然達不到,他就會失去信心和興趣;如果太低,沒有一點挑戰性,也無法激起成功的慾望。

(5)、引導自選

爲每一個孩子找到成功感,找到自豪感,爲他們創設特殊的評價機制,仍然是我們成年人外加給孩子的。真正的善待差異,是“引導自選”,是引導孩子對於學習內容、進度、方式進行自主選擇。他們自己選擇的東西哪怕是苦的,也會樂此不疲。荊州籍著名演員袁泉喜獲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年輕的袁泉出道不久,就獲得了中國電影界的諸多榮譽,也可謂創造了一個不小的奇蹟。在奇蹟的背後有着諸多因素,而我認爲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家長讓孩子選擇自己的愛好。在袁泉小時候,父親袁世明希望女兒將來當一名乒乓球運動員,繼承父業,於是送她到體校打乒乓球。可漸漸地袁世明發現女兒的積極性並不高,反而對文藝頗感興趣,在幼兒園舉行的文藝彙報演出中,她的表演獲得陣陣喝彩。在這個時候,父親積極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選擇,開始培養女兒的文藝才能,在不懈的努力下,造就了袁泉今日的輝煌。

4、賞識教育的原則

(1)、尊重

尊重的是人格。兒童與成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應當予以極大的尊重。蹲下身來,平視孩子,傾聽孩子說話,會使孩子立刻感受到被尊重。孩子身上有許多真善美的東西,許多靈性的東西,應當虛心向孩子學習,這不僅是對孩子生命價值的真正承認與尊重,而且是教師、家長生命成長的良好方法。老師家訪或家裏來客時。家長千萬不要一個勁地向老師或客人敘述孩子的缺點,不要說:孩子真笨;這孩子教不好了。這樣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定勢,傷害他的自尊,也容易使孩子產生牴觸情緒。家長應向老師或客人講述孩子在家的閃光點,使孩子產生滿足感,激發孩子的上進心。

這是一個反面的例子:僅僅是爲了驗證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身爲清華大學四年級學生的劉海洋,竟將硫酸潑向北京動物園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狗熊。一個本該有着美好前途的名牌大學生,用硫酸毀了黑熊,也毀了自己的大好前程。的確令人痛心,也發人深思。劉海洋本人的話也許會給人們一點啓示,“我從小就是大人眼中的‘好孩子’,但我卻從來沒覺得有什麼好的,我不善言辭,不會交際,更沒有什麼好朋友。我想報考生物專業的願望也被母親無情的剝奪了,而我對生物的愛好已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這才一時糊塗,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當初在填報專業時,劉海洋曾經和母親爭論過好長時間,母親說生物專業不吃香,沒前途,硬逼着他填機電專業,最後他是哭着填了現在的專業。這也是劉海洋平生第一次鼓起勇氣反抗母親對他的包辦,可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假若劉海洋真的如願以償地選擇了自己鍾愛的生物專業,能夠進行正規、系統的研究,是否有可能避免悲劇的發生呢?更何況正是由於母親從小對其的大包大攬,使其失去了起碼的選擇權利和發展空間,才使其由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而變得性格孤僻,沉默寡言,最終導致心理障礙,走上了一條畸形的道路。

(2)、理解

對待自己的子女要在尊重、理解的基礎上,建立平等的關係,使孩子願意同父母交流,並能聽得進父母的教導,這是做好子女教育的首要條件。爲了做到這些,對孩子的教育上儘可能的多一些人性化,從子女容易接受的事和有關的問題出發,給他提原則,讓他自己明白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如:孩子多沉迷於電子遊戲。對此要因勢利導,滿足好奇、娛樂的心願,給他要求:幹什麼要一心一意;玩時玩好,放手讓他玩,但學的時候學好;不要學時想着玩,玩時想着學;同時,玩遊戲要有度,沉迷於此會喪志等等。對於這些,孩子感覺到玩遊戲不是偷偷摸摸的行爲,而是緊張學習後的一種休息,張弛有度的一種調節。同時要知道孩子的個性世界複雜而豐富,不同的孩子心靈之花千姿百態,要多多陪伴孩子,多與你的孩子開心地談話。要想孩子對你說心裏話,你得先把你的心裏話說出來,不要以爲孩子不懂。陪伴孩子,不在於用時多少,而在於用心多少。不要抱怨爲了孩子你付出了多少多少,而要常常感激孩子使自己擁有了第二個童年,擁有了生命的再生,給自己帶來了天倫之樂和生命意義的昇華。

(3)、激勵

要熱情地激勵。當我們與孩子心靈相通的時候,我們便看見了孩子的長處、短處和與衆不同之處。這時候,我們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抓住孩子的閃光點加以激勵,熱情的激勵。有人說孩子沒有優點,那麼請你去發掘。孩子一定有潛在的優點:看一看孩子有什麼進步,點滴進步也具有激勵價值;或者給孩子製造一個表現優點的機會。最好的激勵不是表揚,更不是物質獎勵,而是分享。孩子若能感受到你因爲他的表現而快樂,會受到最大的激勵。一定要對孩子講積極正面的話語,給孩子積極的力量。孩子的未來在你手中。 你最好自己先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你是孩子最好的啓蒙老師。一定要對孩子說下面的話:我愛你。【最簡短但最有力!務必經常說!】我想你。我在乎你。你很棒。你太好了。你很特別。你真了不起。很高興做你的父親。很高興做你的母親。【多麼感人的話語!】我欣賞你做的事。多麼聰明的想法啊!我尊重你在做的事情。你真的長大了。繼續嘗試,你會成功的等等。

(4)、包容

要耐心地包容。看待孩子不能絕對化——不是優點,就是缺點;不是表揚、獎勵,就是批評、懲罰。孩子的表現大多數時候都是中間狀態,需要我們關注的優點和缺點大概不會超過10%。要接納,再接納,給孩子一個廣闊的心理空間,使孩子的求知,成長成爲自發的內在需要,而不是靠表揚或批評帶來的外在強化。

家長每時每刻要關注你的孩子,而大多數時候,可以對他們的具體表現“視而不見”。對他們不合自己心意的表現不要馬上問“你怎麼了”,而是首先問“我怎麼了”——這樣反思一下,就往往會獲得更多的教育智慧。要允許孩子重複犯錯誤,要學會等待,有很多曾經令人煩惱的表現,在孩子的生命成長過程中會自行消失。

下面我給大家談談我開學寫的一個教育隨筆

初嘗這個班的厲害(李頔萌)

9月4日 多雲 星期一

今天是我第一次在這個班上語文課,臨下課時才佈置課堂作業,作業是常寫的抄寫詞語。也沒來得及講作業格式,有學生問我,老師是不是一行寫4個詞呀,我說是的,然後我就說把紙疊四個格。我就接着下課了,當我走到李頔萌那裏時,發現他整個作業都寫歪了,根本就沒疊格子,我就拿起本子隨手把這頁給撕了,讓他重寫。下午我改作業的時候,發現他竟然把那張揉得很皺的作業紙又用膠帶紙給沾上了。我當時一看也就把作業給改了。

下午第三節課是音樂課,快下課時,班長來辦公室喊我說,音樂老師讓我去一下,我當時想,這位老師挺厲害的,應該不是因爲學生調皮吧,我就想利用這時間把語文作業讓學生訂正一下。哪知走出辦公室看到我班教室門前,站着兩個男生。我一看是李頔萌,音樂老師氣呼呼地說:“以後我的音樂課不要他上了。”一聽,就知道,剛纔肯定發生了不愉快,我就問他:怎麼回事呀?他說:“是溫鑫先打我的。”我想,這事先擱一下,先把作業的事情來跟他談一下,我讓他把自己的本子先找出來,打開本子,我問他爲什麼這麼做,我感覺我的語氣夠溫柔,沒想他是一點不留情,說:“你憑什麼撕我的作業?”我說你沒安格子寫,再說全班就你一人本子沒包,他說:“不就是忘了,有什麼了不起?作業沒按格子寫,是你沒說。”我當時真是氣呀!我說,我沒說嗎,是你沒聽到。然後我說:你做錯了,我都沒發火,你的火氣比老師還大,難道和老師有仇嗎?他說:“就有仇,你把我作業給撕了!”我今年是工作第十六年了,是第一次遇到這麼敢大膽和老師頂撞的,並且有不識好歹的感覺,既然已經遇上了,我就繼續耐下心來說:“李頔萌,老師跟你沒仇,你既不是老師在這個班第一個被表揚的,也不是第一個被批評的,象你這樣的態度,怎麼能學好學習呢?”沒想他說出了更氣人的話說:“學習不好拉到,你愛教不教!”一邊說着,他還把眼睛始終斜向別處,嘴巴歪着,真有那種恨牙切齒的感覺。我想怎麼有這樣頑固不化的學生呀,我就讓他先站一邊去,然後讓全班同學訂正作業,訂正完了,放學鈴聲也響了,我讓學生出去排隊,沒想李頔萌根本眼裏沒你這老師,也趕緊上位整理書包到門口排隊,我說:“你等一下,馬上老師和你談一下。”他說:“放學了,我爲什麼不能回家?”我想跟他發火:“但一想當着同學的面更加不能這樣。”於是,我就讓他先回家吧,然後,我到班上登記電話號碼的同學那兒問他家的號碼,想跟他的家長聯繫一下,沒想他的《學生情況登記表》沒交,我就問:“李頔萌,你的表格爲什麼沒交呀?”此時他的態度還好,說,“我的身份證號碼沒寫。”然後他趕緊回教室到抽屜拿表格,我過去一看,那張表格上錯誤百出,比如,住2棟,他寫成2洞,居民區寫成什麼什麼研究所。我就說:“來,老師告訴你怎麼寫。”他立即警惕起來說:“幹什麼?”我說:“今天,老師想和你交朋友,我們一起來把這表格填一下。”沒想,他一點不給面子,立即抽出紙條奔了出去。

排隊下樓到三樓,他一人趕緊離開隊伍,沿着教室走廊向東走去,我看到了他,他也回頭看了一下,沒停步,一人獨自走了。下班前,我到教室裏,把李頔萌的課堂和回家作業本都帶回家來,想替他包一包。沒想到帶回家,家裏雖然有包的紙,卻沒雙面膠,本子沒包成。第二天,當我把本子放在他面前說明原因後,他連忙說:“老師,我中午就把本子帶回家包。”我一看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於是抓住機會和他好好談了一下,他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現在,已經三週多了,像上次那樣的情況再也沒出現過,上課,他講話我只要一個眼神,他就會停止。有時我想,假如那時我和他硬碰硬的話,恐怕是誰也下不了臺,所以有時包容一下孩子的錯誤,把事情緩一緩,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6)、提醒——學會批評,學會分擔

要真誠地提醒。賞識教育不僅不否認批評、懲罰,而且認爲只要擺正位置,注意策略,就可以更大膽地批評、懲罰。周弘發現,人們往往會把“好朋友的提醒”當作生命的珍貴禮物加以接受。批評時講究點“幽默”是個好辦法。應該在充分鼓勵的前提下批評。可以這樣來表達批評——“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或者是“太好了,還可以更好嗎?”

學會分擔是最好的提醒。很多情況下,孩子犯錯誤、考低分不是故意的,他們自己也很傷心,這時候,家長應該真誠地安慰孩子,爲他分擔痛苦,而不能在傷口上抹鹽,雪上加霜。這叫“夠朋友”。

案例:如何面對孩子的錯誤

孩子的成長不可避免地會發生錯誤。關鍵問題是在孩子的錯誤面前,做家長的是大驚失色,想一棒子打掉錯誤呢,還是熟視無睹,任其發展?

“孩子,這段時間在學校表現如何?”晚飯後,來到女兒的書房,看她正在收拾書包,我隨意問到。“還不是跟以前一樣。”10歲的女兒也顯得心不在焉,徑自收拾她的書本。好長時間沒有關心她的學習了,我突然想起該看看她的作業了。女兒似乎有些不樂意,但她還是把本子遞給了我。一頁頁都是工工整整的書寫,幾乎每天都有老師的紅色“a+”符號。我爲女兒的出色學習而暗喜:儘管我沒時間管她,但她學習還是挺自覺的。突然,一個“a++”符號躍入我的眼簾,我有些驚喜:女兒的作文真是越寫越棒了!不由得仔細地讀了起來,題目是《巧撈菜刀》,說的是她跟哥哥去池塘幫媽媽洗菜不小心把菜刀掉進了水裏,用磁鐵把刀巧撈起來的經過。邊讀我邊納悶:沒有的事兒呀?我們這兒哪來的池塘?再說也不可能到池塘裏去洗菜呀?女兒顯然對我的表情變化沒有察覺,繼續清理她的書桌。

“女兒,你和哥哥到哪裏洗的菜?洗菜還要帶菜刀嗎?”我儘量讓自己的語氣變得平和些。

“上一次,你不知道的。”女兒在狡辯了。

“你明明寫的是幫媽媽洗菜,我怎麼會不知道呢?”我窮追不捨。

“給我!我要裝進書包了,煩人!”女兒顯然怕事情敗露,在耍賴了。

我沒有說什麼,而是悄悄翻看了她的《字詞句篇》,我真的找到了她們正在學的單元的範文《巧“撈”菜刀》,跟女兒作業本上的內容大同小異。一切都明白了!我覺得事情非同小可,這不是“仿寫”與“創作”的問題,而是關係着做人是否誠信。於是,我明確地給女兒指出:“你這是在抄襲,是在偷竊別人的勞動成果。是不道德的。”女兒顯然還不太懂什麼是道德,什麼是抄襲,她強詞奪理:“我不會寫,仿照着寫都不可以嗎?老師說過可以仿寫的。”

“你這不叫仿寫,女兒,仿寫是仿照別人的寫法,而不是搬內容。你這樣抄別人的文章,一旦被作者知道,他會把你告上法庭,說你侵權。”我儘量把後果說得嚴重些。但我還是擔心未諳世事的孩子根本就不懂什麼是“侵權”,於是我繼續嘮叨,“再說了,雖然老師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你打了a++,但同學們多數都有《字詞句篇》,他們會發現你是抄的,到時,他們就會認爲你是個不誠實的孩子,甚至你以前寫的那麼多好文章,他們也會認爲你是去抄的。誰願意跟一個不誠實的孩子一起玩呢?……”

我的話還沒有說完,先前氣呼呼的女兒居然嚶嚶地哭泣起來。這是我沒有料到的,因爲女兒遇事總認爲自己是對的,根本不會哭。“你怎麼啦,瑤瑤?”我關切地撫摸着她的頭,問的語氣盡量放的溫和。“媽媽……”女兒跪在我面前,早已泣不聲。我知道女兒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了,如果我再步步緊逼,後果不堪設想。於是,我扶起可憐巴巴的女兒,擡起她的小臉,淚水在她臉上縱橫,我心中有說不出的愛憐。女兒趴在我懷裏,邊哭邊訴:“媽媽……我,我不想上學了,我害怕!”“怕什麼?”我的心一縮,意識到自尊心極強的女兒可能將要面對的種種傷害。“同學們有的已經知道了我那篇作文是抄的,他們會瞧不起我,他們會告訴老師,他們會不理睬我的……我該怎麼辦?我不敢上學了。嗚嗚……”女兒連珠炮似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擔憂。難怪她那麼傷心呢!女兒的擔心我完全能夠理解,她剛轉到這所學校,一個月後因爲表現出色又被選爲中隊長,應該說她除了脾氣不好外,其餘各方面都還不錯。如今這一念之差,讓她要擔負起即將來臨的“暴風驟雨”,稚嫩的心靈怎堪如此重負?

我爲女兒擦乾眼淚,笑着對女兒說:“媽媽想幫助你度過難關,你願意嗎?”“怎麼幫?你又不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女兒的哭泣聲減弱了些。“媽媽知道你一向是個誠實的孩子,從不撒謊騙人,對嗎?”女兒重重地點點頭,既而又搖搖頭。“媽媽,可這次的作文,我……”“能告訴媽媽爲什麼要照抄嗎?”我想了解事情的原因。“今天學了《撈鐵牛》一課,老師讓我們回家寫一寫自己曾經經歷過的用智慧做成功的事情。我實在想不起自己曾經經歷過什麼用智慧做成功的事情,你和爸爸又不在家,直到晚上九點鐘你們還沒有回來,我的作文也一直沒寫。我擔心作文沒寫好老師要批評,時間又很晚了,我想睡覺,於是只好抄了一篇,改了很少的內容……”噢,原來是這樣!聽完女兒的哭訴,我開始深深地自責。是我的不負責任造成女兒的不負責任呀!我完全理解了女兒的痛苦。

“你想向老師坦白抄作文的事嗎?”我問。“想,但是我不敢。”女兒的聲音輕極了,我知道她擔心什麼。“我也是老師,當我的學生做錯了事,主動承認時,我會無比欣慰,絕不會再批評他。你的老師肯定也會這樣,相信媽媽的話,勇敢地承認錯誤,改正錯誤。”此時的我就象對待自己的學生一樣,耐心地啓發女兒。說實話,在對待女兒的教育上,我很少做到今天這樣循循善誘。

“媽媽,那我該怎樣給老師說呢?”女兒的態度有了巨大的轉變,有了想向老師交待的意願。

“直接給老師說,這是最簡單的辦法。”我試探着拋出第一個方案。

“不行,我說不出口。”女兒又噘起了小嘴兒。

“那,利用上課前兩分鐘在班上做個檢討——”我知道這樣做對極要面子的女兒來說是殘酷的,但還是說出了我的第二種方案。

“不!就不!”女兒斬釘截鐵地否定了。

我假裝陷入了沉思,因爲我想讓女兒自己想辦法。

良久,女兒的眼睛突然亮了一下,“媽媽,我想寫篇作文,告訴老師。”

“好哇,將功補過!題目就叫——”我一陣竊喜。

“《老師,對不起》”

“我認爲照抄別人的東西就象是偷東西一樣,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爲已有。乾脆就叫《第一次做“賊”》,怎麼樣?”

就這樣,女兒馬上坐在書桌前,掏出本子,認認真真地寫起了表示她懺悔的作文。女兒的文字功夫本來就不錯,加上有了這次親身體驗,寫起來十分輕鬆。不到四十分鐘,一篇《第一次做“賊” 》的習作就誕生了,不僅文從字順,而且情真意切,女兒的懺悔之情溢於言表。

女兒太累了,寫完後躺下牀就睡着了。看着她可愛的小臉蛋,我不禁涌起許多感慨:這教育孩子還真有不少學問!這次女兒抄襲事件如果沒有被我察覺,如果被察覺後一頓臭罵,或者輕描淡寫,不加理睬,後果會是什麼呢?有多少孩子撒謊就像吃飯一樣自然,有多少孩子在家長面前從不坦言,有多少孩子錯上加錯直到不能自拔,這不是他們的第一次犯錯誤留下的印痕嗎?如果我們的家長,我們的教育在孩子的錯誤面前不驚惶失措,沉着冷靜,抓住教育契機,對孩子們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減輕孩子們的心理壓力,相信我們的孩子明天會更美好。

從剛纔的事情中,我們知道不管是怎樣的孩子,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們與生俱來、不可剝奪的權利。我們都知道要端正對學習的態度、對工作的態度、對同事的態度、對領導的態度,我們更要端正對孩子的態度,這可是關係到一個家庭乃至一個民族興衰成敗的大問題啊!

三、興趣——學習成功的動力

培養學習興趣這是孩子持久學習的動力。我女兒今年上二年級,對她來說,我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她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學加減法時,我覺得多做題目看似效果顯著,可是太枯燥,可能使孩子喪失學習興趣。於是,我們開展了一場“家庭快樂教學活動”。如傍晚,我們帶上孩子邊逛街邊進行加減法訓練:我們已經走過了4根電線杆,前面還有3根,等我們走完,一共經過多少根電線杆?家裏吃水餃,爺爺要吃20個,奶奶要吃15個,他們一共吃多少……我覺得,低年級的孩子每天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就夠了,多做只會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我很注重孩子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的培養,給孩子的“額外負擔”是每天一問,或是看圖說話,或是課文後面的思考題,而且只讓孩子口述,說不好我來補充,說得好立即表揚。這就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取得好成績只是早晚的事。

有一位他的兒子前兩年考上清華大學的家長,他的教子經驗是是基本上不向孩子提什麼要求,而是重在培養他的興趣,啓發他的思維。他的兒天生好奇,對什麼都感興趣,經常提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家長一方面加以鼓勵讚賞,另一方面認真回答並引導他思考,有時還和兒子一道查閱資料。所以兒從小就養成了善於發現問題、勤于思考、富有創新意思、不達目的不罷休的良好習慣。他的兒子在幼兒園時,看到其他小朋友拉小提琴,也躍躍欲試,於是那家長就讓他學習小提琴。學了一段時間,兒子厭煩了,認爲沒時間玩。家長也沒強近他學,而是買了一套小提琴教程的vcd在家裏放給孩子聽,優美動聽的旋律在家中迴盪,兒子彷彿受了感染,家長乘機勸說他照着碟片練習,自由安排時間,兒子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開始在家中自學。直到高中畢業,兒子每天都在學習之餘拉拉小提琴,不僅放鬆精神、陶冶情操,也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有的家長讓孩子從小就做大量習題,每天記日記,做一些無謂的重複勞動,好像不如此就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結果使孩子疲於應付,限制了他們的思維。這個家長,他的兒子從國小到國中幾乎沒買過課外資料,高中每科也只有一本。他主要教育孩子上課大膽提問題,大膽思考,不迷信老師,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這樣小孩子上課注意力就特別集中,學習效率高,而且也鍛鍊了口才。由於孩子作業不多,因此課餘生活豐富多彩。下象棋、打乒乓球、玩電腦、旅遊和同學聊天等,同時,還要求大量閱讀課外書籍,如名人傳記、科普、歷史、教育等題材的書。

各位家長,孩子就像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千姿百態,爭奇鬥豔,他們有着不同的成長過程和規律,我們的目的不是教給他各種各樣的知識,而是教他們怎樣在需要的時候取得知識,是教他準確地估計知識的價值,是教他愛真理勝於一切。作爲父母要從小在子女心靈上撒播理智和善良的種子,讓他們具有愛己愛人之心。只有童年時代有善良的同情心,長大之後,纔有仁慈的品質,才能成爲富有道德情感的正直的公民。這既是一個人立身之根,也是家庭教育之本。謝謝大家!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