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發言稿: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努力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

來源:瑞文範文網 6.86K

家長會發言稿: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 努力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

家長會發言稿:共同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 努力奠定孩子美好未來的基礎

當陽市官壋中國小 周開林

XX年3月27日

家長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裏召開九年級家長培訓會,就孩子的教育和未來的發展進行交流,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家庭和學校協同一致,共同肩負起教育孩子的重任,努力爲孩子美好的未來奠定基礎。今天能夠前來參加學習的家長是優秀的、稱職的。對大家的到來我代表全校師生表示熱烈的歡迎。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孩子們國中就要畢業了。當我們回想起孩提時代的孩子,每一個做家長的都充滿了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我一定要讓我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將來有一個好的前程。而今,我們的孩子進入了國中最後階段的衝刺,孩子的成長進入了關鍵時期,如何幫助他們在這一時期不迷茫,充滿信心,順利完成學業,是我們做家長的和做教師的共同職責,因此,我講的第一個問題是家長要明白自己的責任,做合格的家長。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特別是家庭教育中卻有很多的困惑。我們今天基本理念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基礎是良好地溝通。

什麼是交流溝通?交流:彼此把已有的供給對方,溝通:使兩方能夠通連。現在的社會是一個交流對話的社會,通訊的發達讓人們暢遊神州,網絡的盛行讓世界聯網,交流是對話的基礎,溝通是心靈的橋樑。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一生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要想與孩子良好地溝通,應該從這五個方面着手。

一、榜樣,良好溝通的源泉

如何成爲榜樣,家長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養,樹立自己的威信,而威信的樹立,不是靠說教,而是自己的言談舉止,即身教。對孩子的教育,家長們都知道要進行輔導、指導和督促,而有些人往往忽視了自身的作用。父母在孩子的眼裏就是模範和表率,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在影響着孩子,“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今天我們這些家長在百忙之中來到這裏,本身就是對孩子的一個很好的示範作用。

中央電視臺有個非常著名的公益廣告:一個稚氣十足的孩子,看到媽媽爲坐在輪椅中的奶奶洗腳,便立即從廚房裏端來一盆水,顛顛的走動中,水花濺在孩子的臉上,隨着一聲“媽媽,洗腳”的稚嫩童音,盪漾過來的竟是傳承千載的心靈孝音,無法抵禦的天倫溫暖。這個廣告最後用了一句非常經典的廣告詞:其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就在上週,我們學校的一位主任在公共汽車上與一個學生相遇,車上乘客很多,可是這個學生卻沒有給任何一個人讓座,包括這個主任,事後,主任問他:“你的家長沒有教育過你嗎?學校教育過你嗎?”

他的回答是:“說過,但是大人也沒有這麼做”

有的家長望子成龍,自己卻從來不讀書,不看報。認爲學習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允許孩子看電視,自己下了班,打撲克,玩麻將。有的家長星期六、星期天在家休息,把孩子關在自己的小屋裏學習。自己卻在沙發上磕着瓜子、看着電視,手裏拿着遙控器,一邊換着頻道,一邊在門縫裏看孩子是不是真的在些作業,嘴裏還不停地喊:“要認真寫,寫不好可得重寫一遍”一副居高臨下得姿態,好像家長在孩子面前完全是管理者,家長的任務知識監督孩子。有的家長說了:“我們也沒有多少文化,也輔導不了孩子”,可是我們必須要知道得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父母對孩子的監督,還有父母的榜樣。只要求孩子去好好學習,自己卻不天天向上,這樣的教育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有一位一字不識的農民在對待孩子的學習問題上是怎樣做的:這位農民有兩個孩子,他的體會是:“與孩子共同成長,讓孩子當他的老師”“小時候家裏窮,並沒有上學,指望我教孩子那是不現實的。如果不管他們。我又不放心。後來我想了一個辦法,我也跟孩子一起學習。每天從學校回來,就讓他們給我講課,他們寫作業,我也在旁邊寫作業。不懂就問孩子,孩子不懂就去問老師。孩子又當學生又當老師,他們的成績慢慢地都到了全班第一名,後來就全年紀第一。現在這兩個孩子,女兒考上了成都外國語學院,兒子在北京理工大學讀書。這位家長說:“我從來不說你們要好好學習的話,將來如何如何,但孩子一看到我在外面幹了一天的活,回來還跟他們一樣的學習,兩個孩子的學習勁頭馬上就上來了”這位家長的做法,就不像我們的有些家長,大人在打麻將、玩撲克,嘴裏卻叫着讓孩子好好寫作業,這樣孩子雖然嘴上答應了,心裏卻有另外的想法。

我舉的這個例子,並不是號召我們都去跟着孩子寫作業,而是請我們反思:怎樣才能做好一個家長,怎樣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理直氣壯,使孩子在接受教育時心服口服。中國母親教育研究所的王東華說:要想孩子成功,自己必須優秀!教育孩子的根本在於教育自己。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那就請你熱愛讀書,熱愛生活。

二、陪伴,良好溝通的前提

陪伴,在這裏特指的是作爲家長,要想和孩子取得良好的交流,就要經常地陪伴孩子,這是交流的一個前提。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關注他們成長,我們的學生在學校住宿的較多,一週回家一次,這麼難的的機會,父母孩子缺確不一定溝通。大多數父母以忙爲理由,忽視了對子女的教育。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應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前面,所以父母應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斷學習,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贏得孩子的尊重和愛戴。

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家長正是幹事業的大好時候,不少的家長由於工作繁忙,買賣興隆,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顧及孩子,有的家長放棄對孩子的教育監管職責,外出打工。還用一些別的方式比如多給些錢物來補償孩子,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在學校教育中,很多問題孩子的出現都是因爲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孩子精神空間的迷茫。

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一天傍晚,一個五歲的小男孩在家門口期盼着,等待着爸爸下班回來,當小男孩看到他爸爸回來的時候,高興地老遠就跑着迎了上去。爸爸領他回家後,小男孩問他的爸爸:“爸爸,你一小時掙多少錢?”爸爸因爲工作壓力大,身心非常疲憊,不耐煩的說:“掙多少錢不關你什麼事,小孩子問這些事幹什麼?”,小男孩說:“我想知道嘛,你快告訴我。”爸爸說:“好,我告訴你,我一小時掙20美元。”小男孩說:“爸爸,你能不能借給我10美元?”爸爸一聽不高興了,說“你這麼小小年紀借錢幹什麼,趕緊到樓上睡覺去吧”說完了孩子獨自回到自己的臥室,這時坐在沙發上的父親覺得自己剛纔的態度不夠溫和,有點過分,於是就從衣服口袋裏拿出10美元,來到兒子的房間,問兒子:“兒子,你睡覺了嘛?”兒子一聽是爸爸來了,一個高從牀上爬了起來,爸爸說:“拿,給你10美元”孩子接過10美元馬上又從自己的枕頭底下拿出一張非常舊的、搓的皺皺巴巴的10美元,那是他積攢下來的零花錢,把兩張錢放在一起,共二十美元遞給了爸爸:“爸爸,能用這二十美元買你一個小時嗎?你明天能不能早一個小時陪我回家吃飯?”孩子的話剛說完,這個爸爸的眼淚唰的流了下來……

每個孩子都有他與生俱來的孤獨感、恐懼感、無助感。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去體會和陪伴孩子!通過陪伴來消除孩子的孤獨感和恐懼感。

給家長一個意見:每週孩子回家至少和孩子進餐一次,交談一次。

三、理解,良好溝通的基礎

一個心理學家曾研究,爲什麼小孩子不喜歡和大人一起逛商店,當這個心理學家站到和小孩的一致高度時,才發現,在小孩子的世界裏,他只看到的大人們那晃來晃去的腿,對他們而言,去商店,沒有任何樂趣可言。

一箇中學裏的調查顯示: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認爲家長不理解自己。可能這樣的結構讓我們的家長很心涼,我們會問:孩子需要自己的理解?

其主要原因時我們沒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中,確實存在着一些小衝突:家長問的最多的是“你在學校怎麼樣,處於哪個層次?”“考試了嗎,考多少分呀?”“作業完成了沒有?”……而這些恰恰是同學們最討厭的問題

進入青春期後,許多中學生與父母的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小時候那種親密的關係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許多的矛盾和爭吵。我們覺得孩子越來越難管,越來越不象話了。

中學生與父母之間關係的第二個特點是反抗性。家長常常埋怨孩子總與自己唱反調,你說東,他偏向西,你說不要這樣,他偏偏這樣。事實上,中學生想以自己獨特的思考、獨特的個性去解釋和擁有外部世界,行爲上表現爲我行我素。當家長、老師和同伴三者的意見有分歧或出現對立時,中學生往往武斷的排斥成人給予的一切觀點和建議,而站在朋友一邊。這種反抗性時常包含着蠻不講理的意味,甚至是爲了反抗而反抗。

家長和孩子間的關係是平等的,你要把他當成和你一樣的人來對待!在能力上你要考慮到孩子是有待培養的。而我們的很多家長恰好弄反了:人格上不能平等對待孩子,能力上卻渴求孩子什麼都會!家長要學會用理解這個工具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不要老是批評、指責。在“理解”這個問題上,家長要把孩子當成平等的人來對待,不要帶有任何好與壞的評判,而來單純的聽孩子陳述他的理由。孩子的行爲在他自己看來,總有他自己的理由,只不過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來是不對的,或者說是不成立的。如果你們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麼,想改變他的缺點是不可能的。

比方有不少學生在中學時期喜歡無節制地上網,這種行爲顯然是錯誤的。但是做家長的如果不能找出孩子錯誤的行爲背後的原因,而直接去糾正孩子錯誤的行爲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你家長如果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傾聽孩子的心聲,就能搞清他行爲的原因。哦!原來我的孩子上網是因爲盲從,覺得別的同學上網,自己不上好象很沒有面子一樣的,覺着只有上網才和別的同學有“共同語言”,還有的是因爲在家庭裏缺少關愛,心靈空虛,在虛擬的世界裏尋找刺激。這樣你就可以跟他講:人們排解不良心情的方式有很多,無節制上網不是最好的辦法,這樣講明上網的利與弊,總比直接把孩子從網吧里拉出來要好得多,因爲你理解了孩子,孩子也會理解你。

四、賞識,良好溝通的工具

有了理解是基礎,但溝通還需要一個工具,那就是——賞識。

恰到好處的讚美是父母與孩子溝通的興奮劑、潤滑劑。家長對孩子每時每刻的瞭解、欣賞、讚美、鼓勵會增強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

要對孩子做到欣賞優點,包容缺點,允許孩子有不完美。父母信任自己的孩子、愛自己的孩子是與孩子溝通交流的重要基礎。有這樣一個例子:

有這樣一個家長,第一次參加家長會,幼兒園的老師說孩子有多動症,回來後她告訴兒子:“老師表揚你了,說寶寶原來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鐘,現在能坐三分鐘了”那天晚上,她兒子破天荒吃了兩碗米飯,並且沒讓她喂。

兒子上國小了。家長會上,老師說兒子他智力上有些障礙,她卻對兒子說老師對你充滿了信心。只要能細心些,會超過你的同桌。

從這以後,兒子溫順得讓她吃驚,好像長大了許多。第二天上學時,去得比平時都要早。

孩子上了國中,又一次家長會。她坐在兒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師點她兒子的名字但老師卻什麼也沒有說,她有些不習慣,臨別去問老師,老師告訴她:“按你兒子現在的成績,考重點高中有點危險。”聽了這話,她驚喜地走出校門,此時,她發現兒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兒子的肩膀,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甜蜜,她告訴兒子:“班主任對你非常滿意,他說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點高中。”

高中畢業了。第一批大學錄取通知書下達時,學校打電話讓她兒子到學校去一趟。她有一種預感,她兒子被第一批重點大學錄取了,兒子從學校回來,把一封印有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的特快專遞交到她的手裏,突然,就轉身跑到自己的房間裏大哭起來,兒子邊哭邊說:“媽媽,我知道我不是個聰明的孩子,可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賞我……”

聽了這話,媽媽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幾年來凝聚在心中的淚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封上……

我想這位媽媽是世界上最聰明的媽媽,雖然她每一次都把話反過來說,每一次都對孩子撒謊,可是這卻給了孩子自信,促使孩子走向了成功。

教給家長一個方法:用放大鏡看孩子的優點,用縮小鏡看孩子的缺點。

五、批評,良好溝通的輔助

聽到這裏,可能有的家長有疑問了:是不是我們只能去理解孩子,賞識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其實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適當的批評也是溝通的一個輔助性工具,做家長也不能一味鼓勵,錯了就一定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沒有批評,孩子就沒有是非觀念。“對孩子越民主,孩子就會越專制”

比如:一個學生因爲屢次違反學校紀律,家長被請到了學校,可是家長一見到自己在辦公室裏站着,二話不說就拉着孩子的手問他熱不熱,累不累,拿毛巾給他擦汗。我們說家長關心孩子是對的,可是他關心的不是地方,不是合適的時間,如果我們的孩子放學回家,我們遞上一杯水,表明的是關心,而此時的這一句問候,卻是一種誤導,甚至是一種縱容。這樣的做法,就會使學校、老師的教育前功盡棄。

一定要嚴肅指出問題,不要怕孩子承受不了而輕描淡寫,不要把批評變得庸俗,那樣,起不到批評的效果,還不如不批評。也不要對孩子批評後,就立即安撫,要讓孩子有反思的時間。特別是家庭成員要協調一致,形成對問題的統一看法,千萬不要有一個人對孩子進行批評了,另外的人唱反調,這樣做,輕者沖淡了批評的效果,重者會使孩子無所適從,混淆是非標準,對批評不當回事,甚至養成看風使舵,投機取巧,鑽空子的壞習慣。

因爲批評是一個非常專業的事情,沒有經過訓練,很少有人能夠把批評做得準確。當你不知道如何去批評孩子的時候,你最好什麼也不說,糾正孩子的關鍵性缺點時一定要經過成熟考慮,選擇最佳地點和時機。

最後請家長們記住以下幾句話:教育孩子的前提是瞭解孩子,瞭解孩子的基礎是良好溝通。賞識才能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因此今天我要講的第二個問題是做家長的要了解我們的孩子。

一要了解這一階段我們孩子的生理特點,重視孩子身體健康。

1、形態發育向橫向發展,男生身高發展緩慢,女生身高發育基本定型。

2、腦發育重點以轉移到機動方面。

3、心率血壓及心血管機能開始接近於成人,個別出現青春性高血壓。

4、胸圍、肩寬、體重明顯增加,呼吸深度增大,呼吸肌增強。

5、男女生第二特徵基本形成,性激素急劇增加,男生開始長鬍須,女生骨盆顯著增寬。

6、眼、眼球構造極易變化,近視眼易發展時期。

二要關注這一階段孩子的心理特點,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

1、由少年期向青少年期過渡,自我感覺接近成人。

2、抽象邏輯思維能力提高,獨立判斷性明顯發展,記憶力逐步發展到以理解記憶爲主。

3、看問題不全面,易片面,急於下結論,有強烈的自尊、自信心。

4、個人興趣基本形成,愛參加有意義的集體活動。

5、初步形成自我管理的能力,學習的獨立性,自覺性增強。

6、男女生性格特點出現明顯差異,個性初步形成。男生:勇敢、開朗、活潑。女生:文靜、內向、脆弱。

7、性意識急劇發展,性愛意識發展,易發生性衝動,願意與異性朋友交往,早戀易發生階段。

三要關注這一階段孩子的思想特點,重視學生思想健康。

1、有明顯的成人感,開始對社會理解關心,並有“參與 ”意識。

2、思想活躍,思考問題廣泛,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5、人生觀、世界觀處於萌芽狀態,富於理想主義,開始思考人生問題。

4、開始關心畢業去向,有壓力感、緊迫感,競爭意識增強,往往過高估計自己,希望進入理想學校。

5、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能力明顯提高。

本屆九年級學生,整體上講,愛學習、守紀律、講道德的是大多數,但是,也存在不少的問題,當前最大的問題是:部分同學出現厭學、對抗教師教育管理、擅自外出上網成癮、不知道珍惜生命健康的重要性。這一階段是孩子們心理矛盾衝突最爲激烈的時候,是出問題高峯期,一直到高二階段,是危險期,每個家長都要高度重視,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危險期,我們的孩子就能順利的融入未來社會,健康成長。

我講的第三個問題,家長要高瞻遠矚,爲孩子未來的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是我們必須意識到,今天在坐的各位的孩子將生活和工作在一個變革更爲劇烈、競爭更加激烈的時代。孩子靠什麼立足,靠知識和本領,知識和本領的獲取靠教育。

二是對當前“三農”問題要有充分的認識。爲什麼講這個問題,因爲我們是農村學校,大多數是農民,我們的孩子是農家的後代。進入本世紀,國家加大解決三農問題的力度。農民得到越來越多的實惠,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極大改善,這是不爭的事實。還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農村和城市的差別並沒有縮小而是在擴大。數據顯示,XX年我國農村人均純收入4761元,而同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81元,城鄉比是3.3倍。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差距,大家可能很少思考,其實我整天在思考。一、農村生產力水平低,農村勞動力素質低,人家發達國家當農民是要國家考覈發證的,在我國西安有個楊凌農業示範區,北京有個錦繡大地農業示範區,那些都是仿照西方發達國家農業模式建立起來的。每畝產值在25萬元左右,完全實現農業生產工廠化。如果我們每家每戶也想楊凌、錦繡大地,農業不就大有希望了嗎,答案是不可能的,因爲它的前期投入每畝都在百萬以上,誰有這個家底?二、農民人均佔有生產資料太少,土地是農民的最大生產資料,世界人均耕地4.8畝,中國人均只有1.3畝,當陽可能是人均耕地較多的地方人均月2.1畝。算這個帳與孩子的教育有什麼關係?很有關係,要真正解決三農問題,只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移到城鎮,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讓土地相對集中,農村人均土地增加了,收入才能增加,才能縮小城鄉差別。去年國家做出農村土地流轉的規定,實質是鼓勵土地相對集中。集中到種田能人手中,隨着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必然有大量的農村人口轉移出去,而這些轉移出去的人必然是有一技之長的青年一代,我們孩子不接受良好的教育怎麼適應未來發展的需要呢。

三是對文化知識重要性再認識。當前,新的讀書無用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擡頭,根本原因是部分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部分不法人員可以通過不法手段聚斂財富,部分青年女性在外吃青春飯,讓我們一些家長對孩子接受良好教育失去信心。讓我們感覺到人才好像多了,知識好像貶值了。事實並非如此,人才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太少了,是因爲我們的大學沒有能及時跟上時代的部分,沒有培養出真正的社會所需的人才,沒有培養出創新型人才。當前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隨着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民主法制建設的加強,一定不會成爲社會的主流。

四是當今社會給我們農村的孩子成人成才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比如相對公平的教育競爭機制,大學錄取機制,較爲良好的創業環境和政策支持,比較靈活的選人用人機制等,我們一定要充分運用這些條件,努力把我們的孩子培養成人成才。

我講的第四個問題,家長一定要理解支持學校的工作。

應該講,學校和家庭的利益具有很強的一致性,我們每位家長要高度重視孩子的教育。具體講,要支持學校的管理,支持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要有適當的教育投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