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5W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精選16篇)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想與大家談談:傳承我們的中國文化。提起中國文化,不能不談的當屬文字。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它們,是值得我們中華兒女爲之驕傲的。因爲,正是有了它們,由口頭文化發展起來的古代神話和民間傳說才能夠作爲中國文化的間接記錄,展示中國古代文明開始的發展道路;正是有了它們,周朝禮樂時代文化才跨越漫漫歷史長河,在當今社會煥發奪目光彩;正是有了它們,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產物才得以傳承下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正是有了它們,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才能成爲中國乃至全世界的藝術瑰寶。

然而,文字,這個曾經煥發奪目光彩的藝術結晶,卻逐漸被爲它驕傲的子孫後代所拋棄。電腦、手機,越來越多的新興電子產品功能“強大”:拼音輸入法,語音錄入法……新時代兒童不再研讀諸如《四書》《五經》一類的“大塊頭”,而是狂熱於現代小說,漫畫等簡字讀物……殊不知,越來越多的文字——我們民族的根,早已就此隱沒於塵世中。我想問問在場的同學們,你們有多少人會寫“鱗次櫛比”,有多少人會寫“縱橫捭闔”,又有多少人會寫“薨歿”?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隨着電腦的出現與互聯網的迅猛發展,書寫漢字似乎正面臨着一場嚴峻的挑戰,提筆忘字,正在成爲青年人的一種普遍現象。電腦的普及與廣泛使用,使得我們對漢字的認知要求越降越低,似乎可以只停留在讀音層面。爲了迅速有效的表達,大量的成語被棄之不用,取而代之的是“好、很好、非常好”這類的直白、簡單的詞語。漢字的造型之美、音韻之美、結構之美正在被人們漸漸遺忘。

遺忘幾個漢字不可怕,但丟掉漢字的美讓人心痛,丟掉漢字所承載的深厚文化令人擔憂,丟掉文字所培養的嚴謹的邏輯思維才最可怕。

我想,所謂“功能強大”的電子產品,實則丟失了諸多功能;所謂“內涵深厚”的簡字讀物,實乃文化的糟粕。讓我們走出電子式文化,走出無聊現代小說的囚籠,解放思想,在我們習慣了通過敲擊寫出漢字的同時,試着拿起筆,把它呈現在紙面上,因爲它不僅僅是漢字,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延續!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2

滾滾紅塵,泱泱大國,五十年漫漫征程,一路風雨一路行。沿着黃河與長江的源頭,漂流而下,去尋找那份逝而已久的懷念與傷感。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是全人類文化的源頭,其文化的底蘊是深不可測,辛勤的勞動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蹟,用他們的智慧譜寫了一個又一個的神話。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先秦的《詩經》和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說……每一個朝代都在文學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每一個時期都演繹了它最輝煌的一面。中國的戲曲藝術豐富多彩。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有了儀式性歌舞,儀式性歌舞到後來發張成爲一種歌舞傳統。春秋戰國時期出現優伶,元雜劇把中國戲曲文化藝術推向成熟……就這樣,中國戲曲文化藝術逐漸發展起來。黃梅戲、花鼓戲、崑腔、秦腔、豫劇……這些各具色彩的地方戲爲中國戲曲文化注入了活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漢字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又是至今碩果僅存的一種方塊表意文字。那一個個充滿魅力的方塊字,那一捺一撇、一橫一豎都展現了漢字的風采。自從有了漢字,就有了書法。中國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它伴隨着中華勞動人民的智慧。王羲之、顏真卿、柳公權……儘管他們的書體不同,但其書法上的成就非同尋常。書畫同源,中國古代繪畫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風格。唐代是中國繪畫史上的鼎盛時期,開創了新紀元。筆墨丹青中國畫以其豐富的內涵享譽世界。

中華文化豐富多彩。四大發明、《九章算術》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渾儀,《授時歷》和四大農書,《傷寒雜病論》和《本草綱目》,祖沖之和圓周率……這些成果都展示了古代中國人民的勤勞智慧,都爲中國文化添上了燦爛輝煌的一筆。長城、頤和園、故宮……處處古蹟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思想結晶。

幾多輝煌,幾多成就。舉世聞名的四大發明、悠揚悅耳的戲劇、韻味十足的書畫、獨特的建築、優美的詩詞……這些都是祖先留給我們的'豐厚文化遺產。

今天的文化繼承和發揚了古代傳統文化底蘊。只有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緊跟歷史的潮流,傳統文化才能延續下去,併發揚光大。爲了讓傳統文化立足與現代,讓獨特的中國文化鶴立於世界之林,不僅是繼承,而且要批判的繼承;不僅要發展,而且要創新的發展。

作爲新時代的開拓者,面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只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讓世界瞭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即將走進四月。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每年的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晚輩們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爲先祖掃墓,紀念先祖。

此時此刻,當我們聚集在鮮豔的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着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出生命染紅的呢?我相信大家的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我們緬懷先烈,並不僅僅是爲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嘆,更是被他們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

今天,我們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花園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緬懷先烈呢?其實新的世紀早已給清明節注入了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掃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中華美德,人人皆知,“孔融讓梨”等典故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以來至高無上的美德,更說明了中華民族是一個文化之都。但是中華美德在今天,彷彿早已被人們忘卻,人們對它不管不問,正所謂:此道今人棄如土。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文化,我們國家也不例外。而中華美德正是所有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我們都是中國人,自然要理所當然地繼承我們祖先給予我們的一筆豐厚的禮物,就像我們是中國人,就要說中國話一樣,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來填充這個空虛的.世界,否則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枯燥無味,這正是中華美德給予我們的,一顆中國心。

想想這句名言吧:忘記過去就等於背叛。如果你真的對中華美德棄而不管,你就等於背叛了中華民族的祖先,雖然這是一個愈發進步的社會,但是不是因爲進步了,就可以把中華美德像扔垃圾一樣遺棄呢?然後再去盲目地追求外國文化,而自己家鄉的文化卻遭到冷漠呢?那麼,你到底還是不是龍的傳人,還是不是一條地地道道的中國龍?如果是的話,你又怎能甘心,做一隻外國驢呢? 啊!讓我們保持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吧,並且是一顆有着中華美德的中國心!要永遠記住,你是個中國人,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美德! 雷鋒叔叔永遠值得我們崇敬,因爲他身上有許多我們所沒有的中華美德。中華美德人人都可以擁有,關鍵是看你想不想擁有,團結同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謙虛好學你就擁有了中華美德;爲爸爸媽媽洗一次腳你也擁有了中華美德……中華美德就在細微之處,只有你用心去做了才能發現它。

“弘揚中華美德,構建和諧社會”,勢在必行。這是保護中國文化的一次行動,讓我們保護好那一顆中國心,不要讓它日積月累沒有了往日的風采!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4

文化是民族的根,對於文化,漢字是它的根。書法是我國的傳統文化的精粹,被譽爲: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書法的筆墨古韻流香,它伴隨着中華文明的發展而發展。中國人對書法的審美其實是長在骨子裏,溶在血液中的。字如其人,相由心生,所以書法已經成爲中華傳統文化的經典,對中國人的國民性格、審美情趣產生了恆久而深刻的影響。中華傳統文化之根——書法。

“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可百善孝爲先,“孝道”文化在我國源遠流長,尊老敬老之風淳厚而深遠。古人云:“孝道,德之本。”孔子也說:“孝悌也者,其爲人之本與。”這些都是說,孝是一切社會道德的根本、做人的根本。千百年來,孝深深地融入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流淌不息,永不停歇。“孝德”這股文脈給中華民族注入生命活力。孝深深地紮根於中華民族的文化土壤裏,根深蒂固,成爲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力量。中華傳統文化之根——孝。

書法乃中華藝術文化之魂,孝乃中華道德文化之根。

我們要守住中華傳統文化的根,留住中華傳統文化的魂。沒有根就不會長出參天大樹,沒有文化的根就不會有社會的文明。它是中華民族的根,是中華文明的根,也是世界文化的根。只有當我國觀察人類文化的'進展時,就能用人文精神來教化天下。“亂以尚武平天下,治以修文化人心”,所以我們在傳承文化與弘揚美德的同時,也應觀乎人文,方以化成天下。

是什麼支撐着我們強大的祖國能在五千年的歲月裏熠熠生輝?我想,應該是中華民族傳承了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文化的根深深地扎進土裏,深深地烙印在每個炎黃子孫的心裏,因爲這是我們的信仰,是我們心底涌動的力量。中華傳統美德爲我們的靈魂注入人文精神,使我們的國家向着世界的文化之巔邁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已經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爲每個華人注入到心靈。

在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裏,也許,我們還在平凡的窗口上舞動青春;也許,我們還在題海戰術裏挑戰困苦;也許,我們還在一堆堆文字材料中敲打歲月……但莫忘初心,觀乎人文,化成天下。我們要秉持傳承中華文化的信念,攜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譜寫歷史新篇!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同學們是否知道世界上收錄漢字最多的詞典是什麼?它不是中國的《漢語大詞典》,而是韓國編纂的《韓漢大辭典》,它裏面所收的詞條和詞彙量均比《漢語大詞典》多。這不禁讓我想起了幾年前的那場官司——中國和韓國因端午節的文化產權而產生的爭執。爲什麼會出現這種令人費解的事情呢?歸根到底,這是一種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態度。

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進程中,積澱了衆多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文化經典,涌現出了難以計數的爲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的優秀人物。走進經典之中,我們會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咀嚼《論語》,我們懂得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之道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態度;我們學會了“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真智慧;我們知道了“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惜時如金,我們還理解了“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勇敢與執著。

走進《史記》,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自黃帝到漢武帝3000多年的成長畫卷,我們更感受到了司馬遷身殘志堅終成鉅著的頑強與不屈。

吟詠李白,我們驚歎“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的奇特想象,佩服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豪邁情懷。誦讀杜甫,我們感動於他身處貧困卻思索着“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

泛舟赤壁,我們不僅領略到“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的壯美景觀,更感受到蘇子身處逆境卻豁達樂觀的人生態度。

欣賞《竇娥冤》,我們不僅瞭解了封建社會下層勞動人民的悲慘命運,而且感受到了作者關漢卿揭露黑暗的勇敢與犀利。

閱讀《三國》《水滸》,我們感受着戰爭的慘烈和忠義的價值。賞析《紅樓》,我們在驚歎賈家的奢華糜爛的同時有流連於作者高超的寫作技巧和敏銳的洞察力。

同學們,中華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國的經典著作浩如煙海。走進其中,你能找到道德的榜樣,清楚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走進其中,你能領略學習的樂趣,明白什麼是忘我,什麼是充實。在經典中,你能感悟到做人的道理,生活的藝術,文學的境界。

同學們,想想你自己,面對愈來愈那學的學業知識,你是否想到了孔子的執著?面對與同學的摩擦,你是否選擇了楚莊王的寬容?面對人生的不幸,你是否想到了司馬遷的頑強?在個人愛憎和集體利益發生衝突時,你是否明白了蘇武不因家亡而投降匈奴?

走進經典吧!走進經典,你就能更快的完善你自己,走進經典,你就能爲弘揚中華文化盡一份力。讓我們行動起來,走進經典,傳承文化,弘揚傳統,完善自我。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老師們:

大家好!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近年來,我們有幸接受越來越多的感恩教育,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份。要進行道德教育就無法離開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諧,要和諧就要順應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壞自然,去“人定勝天”。我們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感恩大自然賦予了與人類生生不息、和諧相處的萬物。有了這份感恩之心,我們就會讚美天地、讚美萬物,懂得與自然和諧相處。這是我們人類長久生存的金鑰匙。1988年,75位諾貝尓獎得主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21世紀的人類要生存,必須從兩千多年前的中國孔老夫子那裏汲取智慧;二十世紀70年代,英國大哲學家湯恩比教授說:要解決21世紀的人類問題,只有孔、孟學說。這些世界頂尖級的人物,懂得我們中華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智慧與大道,而我們更應感念祖恩,以中華文化之精神,重視我們的地球,重視我們的家園。

念及恩情,大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大愛無疆”、“大道至簡”、“大恩不言謝”;要真知和踐行感恩,莫過於孝。如果說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那麼很難相信他能對別人真誠。沒有真誠就談不上信用。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就是告訴人們要從真誠開始,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踐行人性向善、擇善固執、止於至善。孝,要有一體的觀念,懂得孝就是要懂得感恩,把一體的觀念落實到生活、言行中就是孝道。我們從對父母開始盡孝心,然後推廣開來,對兄弟姐妹、對所有的親人也有這樣的愛心;對老師同學、對領導同事、對社會大衆,不管到哪裏,都用這種愛心對待所有的人。宇宙萬物與我一體,愛別人就是愛自己。孝是感恩,孝是仁愛。真正懂得孝的道理,懂得感恩的情懷,就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孝的延續,不僅愛現在的大衆,還要愛未來的大衆。我們要關照未來,不能因爲眼前的享受而把子孫未來的資源糟蹋了。如果爲了眼前暫時的利益,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大自然的資源被破壞,將來吞嚥這些苦果的必然是我們的子孫後代。人類只有一個地球,要長久發展,就要對自然有恭敬心、感恩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心存感恩的心,感恩自然,感恩父母、親人,感恩社會。孔子的`門人曾參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何謂“忠恕”?盡已之爲忠,就是要竭盡自己之力認真對待每一件事,善待同學、同事、親朋好友;“恕”寓意“如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了“忠恕”之心,就能認真對待工作,處理好各種關係,就能夠“團結幹事”。如此,我們才能更好地自立於社會,成就於和諧。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一代代傳承着千千萬萬的中華文化,它蘊藏着無窮魅力,使我們爲之嚮往,使我們心生感觸。然而,在讀了《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後,我對中國文化的感觸更加深了。

中華文化不僅只有文學,它是由許許多多的東西組合而成。它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從諸子百家到四大發明,又從四大發明到數學醫學……這些都把中華文化裝點的燦爛生輝。

中華文化不僅僅是輝煌的成果,它更包含了千年來無數文人墨客的心血。老子、孔子、屈原、司馬遷、李白、蘇軾、關漢卿、曹雪芹無不爲中華文化做出了巨大的奉獻,正是因爲他們的知識和精神一代代的傳承,纔有了今天的中國文化!

中華文化還有着不可多得的精神。它熱愛祖國、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改革創新。正是因爲有了這些精神,才使我們的中華文化更加偉大,是中國更加富強!

中華文化富含着許多傳統美德。它會從人格修養、尊師愛親、社會關愛、家國情懷四方面告訴你傳統美德的重要和感動人心

在中華文化中,民俗特色絕對少不了。就拿我們熟悉的春節、春龍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潑水節、古爾邦節、那達慕這些比較重要的節日,都跟中華文化拖不了關係哦!

中華文化不僅在中國佔據至高的領地,在國外也廣泛流傳。通過絲綢之路去往的各個地方,都有着濃郁的“文化味”。

中華文化的輝煌,是在於5000年以來許許多多豐厚的成果,付出巨大心血的文人墨客、不可多得的精神、感動人心的傳統美德、豐富多彩的民俗特色、廣泛流傳的傳統精神共築而成的。他想永不可擊的長城一樣,紮根在我們的心中。同學們,讓我們共同努力起來,繼續把偉大的中華文化傳承下去吧!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人類在美麗的地球上繁衍生息了上萬年,許多偉大的文明被埋沒在無盡的歷史長河中。而代表着中華民族的華夏文化,因爲承載着太多的希望,而被傳承到了如今。可現在,由於科技的進步,世界文化正在逐漸統一中,在我們的文化正在漸漸被吞噬,我們驕傲的中華文化岌岌可危。

難道,傳承五千多年的中華文化,最後的結果卻是葬在我們的手中?不,我們決不相信。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對我們中華兒女意義尋常,對於許多西方國家都承載着太多的意義。幾百年前的明清時期,中國傳統文化通過西方耶穌會士,通過東學西漸,傳播到了歐洲一些國家。由於中國四大發明的傳入還促進了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對西方國家的發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法國甚至成了當時歐洲“中國文化熱”的中心,因此,法國近代的不少啓蒙思想家都受中國文化的影響,如:笛卡爾、伏爾泰、孟德斯鳩、狄德羅,他們都對中國文化很是推崇,伏爾泰甚至把孔子的畫像放在禮拜堂中供奉着。可是,現在的中國文化卻在被國人淡忘。

對於世界文化中獨一無二的瑰寶——中華美德,從我們一出生,就理所當然的繼承了這份祖先給予我們的特殊禮物。可如今,曾令我們感到自豪無比的中華美德,卻處於此道今人棄如土的尷尬地位。我們該反省嗎?是什麼讓中華民族一直以來奉爲至高無上的美德給遺忘?和諧的社會需要中華美德來構建,我們身爲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擁有一顆純正的中國心,從我們降生到這個偉大民族開始,我們就身具傳承、弘揚中華文化的重任。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中國這個神祕又美麗的國家裏,經過它幾千年的歷史積累,使中華文化具有豐厚的底蘊,這種文化的沉澱,是身爲一箇中國人而自豪的,我們最偉大的財富不是金錢,而是中華傳統文化和審美的文化精神,它並不等同於近代發展起來的科技文化,因爲它不能被仿效和超越。傳統也並非僅指古代,它也存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範疇,它的現實與歷史具有的都是同一個生命。我們偉大的中華傳統文化從古到今,都如同一個生生不息的生命,源源不斷的在歷史長河中流淌,經久不衰。

人類總是在回眸中前進,在當今潮流中和傳統文化中,我們是選擇迴歸傳統還是向世界前進?而那個中華民族幾千年文化的結晶,是讓它自然地起源於過去,融合現在,傳承於未來呢!還是經我們之手,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內涵本質,向世界宣告:那是屬於我們的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9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各位同學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傳承晉商文化,永鑄誠信之道。

在開始演講之前呢,我先給大家講一個神話故事:今天的臨汾在清代時是平陽。 這裏是堯帝的故鄉, 原來的臨汾市區也改名堯都區。明清時這裏是山西最富饒的地區之一, 也是商賈聚集之地。平陽的大街上原來有一家當鋪, 後來又有人開了一家新的。 故事就從這家新當鋪開始。

有一天,新當鋪進來1個人,拿1個金羅漢,要典銀1000兩。以後連續3個月,這個人每天來典當1個金羅漢。這家當鋪的資金幾乎要用光了。店主問怎麼有這麼多金羅漢來典當?來人說,我家主人有500尊金羅漢,現在只典當了90尊,以後每天還要來當。店主問來人,主人是誰?來人說是亢氏。店主知道亢氏號稱“百萬富翁”,自己不是對手,只好向來人求情,讓亢氏把金羅漢贖回,自己關閉當鋪遠走高飛。

這是一個傳說,有無其事無法考證,但亢氏之富的確是歷史有記載的。近人徐珂的《清稗類鈔》就把亢氏列爲山西首富,資產在數千萬兩白銀以上。

今天的晉商爲何牢牢屹立於世界商界之林不倒呢?我相信,正是由於晉商的誠信之道鑄就這一輝煌的。

“晉商守信用。”那麼晉商的信用到底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下面請跟隨我一起穿越到明清時期的山西,一起去領略晉商的誠信之道,晉商的生意經。

晉商爲長途販運商,後來又發展爲票號商人,經營範圍十分廣泛。既然要利以義先,就首先要做到取利有道,要“公道待人”、“童叟無欺”,要“勤儉爲先”;其次,利要服從義,要爲義舍利。在此舉兩個典型事例:其一,光緒初年,山西連續遭災,以致饑民餓死。祁縣商人喬致庸率先開倉放糧,縣裏其他富商羣起效仿。結果祁縣死人、逃亡人數爲各縣最少。其二,清末民初,國難當頭,晉商募捐一百多萬兩白銀,贖回礦權,還積極籌辦保晉公司,並認購二十萬股,爲全國各地紛起的保礦運動帶了頭。晉商積極參與保礦運動,使得商人的忠義人格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御辱自強的輝煌史冊。

山西商人在爲人之道上也表現了誠實忠厚的一面。他們認爲和爲貴,凡事不做過分,不做法外生意,講求以誠待人,和氣生財。

清代汾陽人崔崇圩以賣絲爲業,往返於張家口和大同一帶,雖利潤不太豐厚,但也算富足。一年,市場行情不看好,年終結賬虧損很大,崔崇圩的財東對他很不滿意,並由此而喪失了對他的信任。崔崇圩憤然剖腹自殺,腸子流出數寸,甚爲悲壯,氣絕前還說:“我不善於貿易,以至於主人虧本,愧在人世。”

晉商崇信“管鮑遺風”,視經商爲“陶朱事業”,崇尚信譽,講究一諾千金,在信用制度匱乏的封建時代爭取了從上層社會到普通階層的一致認可,以誠信着稱天下。梁啓超曾評論說:“晉商篤守信用。”1888年,英國匯豐銀行在上海的經理回國前,對晉商有過這樣一段評論:“這25年來,匯豐銀行與上海的中國人作了大宗交易,數目達幾億兩之巨,但我們從沒有遇到過一個騙人的中國人。”由此可見,晉商的誠信聲譽斐然。

晉商的外部誠信體系主要體現在貨真價實的誠信

晉商出售商品講求貨真價實。在晉商的諸多事例中,祁縣喬家的換油事件最爲人們所津津樂道。喬家在包頭的復盛油房,運胡麻油回山西銷售。經手夥計爲圖厚利,在油中攙假。掌櫃發現後,即令另行換裝,並收回售出的摻假油或補其差額。經濟上雖一時受了點損失,卻招得近悅遠來。晉商秉持的質量誠信觀念,嚴格保證產品質量,以優質的產品贏得顧客的信賴。他們對於生產加工的商品,從原料選擇、工藝製作到運送儲存,都始終嚴格要求、十分講究,泡製雖繁從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因此,晉商創出了許多知名品牌,至今仍頗負盛名,如六必居醬菜、杏花村的汾酒、太谷廣盛藥鋪的龜齡集和定坤丹等。據史料記載,由於晉商提供的磚茶質量可靠,西北人曾以磚茶代替銀兩貨幣流通,作爲物資交換的手段。以至於幾百年過去了,前蘇聯人來中國時還打聽祁縣長裕川的名牌“紅梅茶”。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0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刻在中華文化特徵上兩個熠熠生輝的詞語。中華出色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滋養着我們民族的靈魂,成爲民族團結奮鬥發展的精神力量,引導中華民族應付各種挑戰,適應形勢各種變化,創造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開《中華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從這本書中我領略到了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層出不窮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輝的中華美德,世代傳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將戚繼光、精忠報國的岳雲;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英雄豪傑匡扶正義,爲民族利益嘔心瀝血,爲民族尊嚴獻身成仁,共同鑄成可歌可泣的中華歷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歷史中,更令我心生欽佩的是三國丞相諸葛亮與中國偉大的領袖主席。

劉備去世後,丞相諸葛亮受遺詔輔佐劉禪,事無鉅細,都必躬親,後寫了震撼人心的《出師表》。作爲丞相,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美德,難道不讓人由衷敬佩嗎?

在中國即將存亡之際挺身而出,領導中國共產黨參與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使中華人民共和國得以壯美地成立。一句“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他以及那個年代的人們面對困難迎刃而上,爲和平解放不畏犧牲。

這些美德,這些精神,在中華民族薪火相傳,永不泯滅。

中華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遠流長地發展。在當下社會,弘揚並傳承中華文化已從娃娃抓起,從學齡前教育到義務教育及與其同行的應試教育,《弟子規》《論語》等中華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國人的心:“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是孝順父母的最重要體現之一;“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更是長輩對後輩從小的教導……但諸如兒女毆打父母等與“百善孝爲先”背馳而行的做法着實令人費解與感到心寒。

經過五千多年的沉澱與洗禮,中華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贊可傳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後思想還需淘汰。孔子“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在中華文化發展中產生一定影響的重男輕女思想,在現在是不應傳承、不應追捧的。繼承中華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繼承其民主性的精華”。所以,中華文化還需批判性地繼承。

他還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今天,億萬中國人民正以新的風貌跨入新的世紀,中國正在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的社會主義大國,中華文化已經成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中華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在古燦爛輝煌,在今愈發生輝。當下,全國人民豪情滿懷、信心百倍,爲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努力。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委員: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是弘揚孝道文化。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本元素,是我們品德形成的基礎,是一個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多元文化體系。其中,孝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如周代將孝道作爲人的基本品德,當時提出的“三德”“三行”,成爲社會道德教化的核心內容;春秋時期強化禮教,《左傳》中有“六順”: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孔子繼承了商周的倫理思想,創建了獨特的以仁爲核心的儒家倫理道德體系,孟子發展了孔子的思想,以“人性本善”爲理論基礎,提出仁、義、禮、智,孝、悌、忠、信。20世紀初,孫中山提出了“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等道德規範。綜上可見,孝道已成爲了中華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傳的優良傳統與核心價值觀。

“百善孝爲先”。孝道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文化。中國特色文化,理應繼承這份道德遺產,發揚這份優良傳統,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倫理精神與道德規範。

孝道文化是社會文明的力量。孝,狹義上說就是善事父母;廣義上說,就是孔子說的“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感恩,狹義上說就是感激父母,廣義上說,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會,感激所有幫過自己的人。孝與感恩是以孝敬父母爲基礎的孝道文化中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與基礎,是人內在的品質,感恩是孝的體現,是人外在的品行。孝與感恩是思想,是態度,是文化,是行爲,是素養,是文明。

孝與感恩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自古就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經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倫理規範與道德責任,是做人的修養與覺悟。新的歷史條件下,與時俱進地開展感恩教育是對孝道文化最好的繼承。

最後,讓我們共同努力,傳承孝道文化的正能量,真正把我國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

謝謝!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2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發言的主題是傳統書信,應被傳承。

最近,情歸紙筆元旦書信活動的舉辦,旨在重拾紙筆,情歸書信,給他校同學寫一封信同賀新春。但以書信爲載體的傳情在互聯交流快捷的今天引起爭議。不可否認的是,在快節奏的今天,交流於絡卻確實比書信快捷方便。但我認爲,傳統書信是應被傳承的。

首先,重拾紙筆,情歸書信能夠交流,增進情誼。相隔於學校,往日能夠朝夕相處的夥伴聯繫越來越少,經過不同學校的教育也會有所變化。而書信交流能使彼此都有一個機會去開口,去了解往日夥伴的近況,增進雙方之間的感情。而不是面對閃動的對話框難以開口,筆上流露的情便豐富多了。我國著名的教育家傅雷在面對兒子傅聰出國學習音樂時,同樣用書信來往,在書信中流露了平日難以開口的父愛。同時他也曾說:與傅聰的來信不僅能交流近況,關心工作,最大的是能夠給自己帶來新,新想法。

與此相同,情歸紙筆活動也旨在通過紙筆,交換不同的想法與,瞭解不同生活下的昔日好友,開拓眼界,同時拉近之間的距離,增進情誼。

其次,重拾紙筆,情舊書信能夠在新春中送來慰問,開同臨接未來。在傳統目前最盛大的節日中,手撫一封傳統方式寄來的書信,心中不免得到一絲欣喜與感慨。將情愫歸於手中的信紙,中華古代經久不衰的韻味又重新浮現。在墨跡中領會祝福與暢想之中反覆品讀,珍藏這一封紙書,攜手共進未來。反觀,若是一成不變的微信羣發祝福,難免有些敷行,喪失了那份韻味罷了。

最後,重拾紙筆,情歸書信傳承了中華傳統,意義非凡。書信是傳統的交流方式,但在快節奏的絡時代,逐漸被淡忘。而情舊紙筆活動意在使人們重拾那一張信紙,那一份情,傳承傳統。同時,在傳承傳統的過程中加入了創新的元素,給組織活動,讓深圳大多學校一同參與,目針對的對象是高中生們,也就是新時代的青年們。讓青年們通過活動,傳承情的同時傳承了文化,理解了文化,愛上了文化,最終又傳承給下一代青年。這樣的活動是意義非凡的。同樣道理,人們纔會堅持中華傳統節日,傳承傳統節日爲自己國家的瑰寶申請專利並愛護它。而書信交流也是中華傳統,同樣也應該被傳承!

在微信交流方便快捷的今天,拾起傳統,手持紙筆,給朋友書寫一封信,互相交流,增進情誼。賀新春,臨未來。傳承傳統書信,從你我做起。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3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伴隨着濃濃的春意,沐浴着和煦的春風,我們即將走進四月。唐朝大詩人杜牧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詩中提到了我國一個很重要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每年的4月5日就是清明節,清明,既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我國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每年一到清明節,晚輩們都會在長輩的帶領下,爲先祖掃墓,紀念先祖。

此時此刻,當我們聚集在鮮豔的國旗下,是否想到:這面代表着共和國的五星紅旗,是千千萬萬革命先烈灑盡熱血、獻出生命染紅的呢?我相信大家的心中一定感慨萬千!一幅幅英雄的畫卷展現在我們眼前,無數英烈用他們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烈的愛國樂章。我們緬懷先烈,並不僅僅是爲烈士生命的消失而悲嘆,更是被他們那偉大的生命價值所震撼!

今天,我們擁有舒適的生活條件與優越的學習環境。花園般的校園,寬敞而明亮的教室,先進的教學設備,還有循循善誘,無私奉獻的老師……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新世紀的少年兒童,該用怎樣的行動來緬懷先烈呢?其實新的世紀早已給清明節注入了新的內涵,清明節不單單是掃掃墓,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活動來傳承感恩的精神,學會在生的世界感謝我們的父母以及所有愛我們的人。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在家庭做孝敬父母、關懷他人的美德少年,在學校做團結友愛、創新進取的好同學;在社區做講究文明、保護環境的好公民,以實際行動把這種文化傳統、感恩精神發揚光大!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叫劉,在演講開始之前,我先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鑿壁偷光》,漢朝時期的一位丞相匡衡,他小時候熱愛讀書,但家裏窮得甚至都買不起火燭。他的鄰居家晚上卻燈火通明,匡衡請求到鄰居家裏讀書,不僅被鄰居拒絕,還慘遭挖苦諷刺。匡衡並沒有因此灰心喪氣,他想到了一個主意,在自己家牆上挖了個小洞。這樣一來,鄰家的燈光就透進了他家,他也就借用這微弱的光,飽讀詩書。這樣一直“偷光”也不是長久之計,匡衡找到一個富裕的人家,做小工,不要銀兩,只有一個請求,給他一個讀書的機會。

你知道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朝代嗎?是的,我今天講述的題目就是《傳承漢朝文化》,漢朝文化博大精深,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響。

中國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地動儀都來源於漢朝時期。你們知道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誰嗎?對,造紙術的發明者是蔡倫,造紙術發明初期,原料主要是樹皮和皮革,比較容易找到,這樣造價就會相對便宜些,質量卻超出人們的意料,就這樣造價不高而且質量過關的紙張就被人們了使用起來,後來,經過不斷改善,我國的造紙術相當的成熟,還被國外借鑑,所以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長期經驗的積累和智慧的結晶。

請問誰知道地動儀的發明者?(指名回答,誇答對的同學:你真是位知識淵博的同學。)地動儀的發明者是張衡,東漢時期地震比較多,張衡就對此展開了長年的研究,最後終於發明了地動儀。,在公元134年的一天地動儀上的一個龍機發動,吐出了銅球,當時並未發現異常。過了幾天,隴西有人快馬來報,說那裏發生了地震,剛好就是銅球方向。於是,地動儀在那時開始被人們運用在天氣預測中,因爲地動儀的出現,減少了很多自然災害。

聽到這裏,相信大家已經對漢朝文化有了一定的瞭解,既然漢朝文化博大精深,我們何不把它傳承下去?讓我們傳承漢朝文化,我一箇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吧。

我的演講結束,感謝大家的聆聽。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5

尊敬的各位老師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下午·晚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月圓人團圓——中秋情思。

在這金秋送爽的九月,我們又將迎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將欣賞到皓月當空的美景。當我們仰望蒼穹時,腦海中定會浮現起那優美的詩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是啊,人生有諸多事情難以兩全,多少在外求學和工作的人們,爲了自己的理想,此時不能回到親人身邊。詩人王維曾說過,“每逢佳節倍思親”,我想在座的各位一定也是如此吧。但是我們卻有了一個溫馨美好的大家庭——四中隊。因爲有了這樣的依託,中秋的夜晚似乎格外美好:星光燦爛,羣星會聚,把整個藍天襯托得更加的清爽,更加的`明亮。

中秋如期而至,月上中天時,最難忘懷的還是那幾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但願人長久,千共嬋裏娟”。正是因爲有了這樣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結,中秋時,每當看到一輪圓月掛上了天空,不由的就會想到遠方的親人,不由得想到自己獨在異鄉爲異客而變得感傷。原以爲家鄉親友的問候最是暖人心懷,遙在他鄉的你也該連線父母,道聲平安,一訴鄉思。而此時此刻我卻感受到老師同學的一句關懷,一聲問候最是暖人心扉的,所以我們在這樣的一個大家庭中生活便是賞心樂事啊。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美齊聚,天底下還有比這更讓人暢懷的嗎?

而此刻不只是思鄉的時刻,團聚的時刻:更是收穫的時刻,分享的時刻。秋,沒有春的清新絢麗,沒有下的熱情高奔放,亦沒有冬的晶瑩潔白,它有的只是沉靜內斂,穩妥踏實。希望我們都能在春天播下夢想的種子,在夏天灌溉夢想的花朵,到秋天收穫夢想的果實。春因繁花而美麗,秋因收穫而充實,我們也要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裏播種、耕耘、收穫。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最後祝大家中秋快樂,花好月圓人團圓!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

傳承傳統文化的演講稿 篇16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近幾年,煙臺一直非常重視紅色文化的宣傳和傳承,作爲一座擁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海濱城市,美麗煙臺涌現出了衆多的革命先烈和歷史文化名人,他們的精神永遠激勵着我們煙臺人民奮發進取、頑強拼搏。作爲一名煙臺市民,由衷的爲我們美麗煙臺近幾年所取得的偉

大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讓我們煙臺市民能夠挺直腰板,大步向前!

煙臺市是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也是全國的革命老區。作爲膠東紅色革命的發祥地和中國進行紅色革命最早的區域之一,爲中國革命勝利付出了巨大的犧牲,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爲了更好的開展膠東紅色文化建設工作,打造膠東紅色文化龍頭城市,煙臺市集中力量形成“四個一批、打造三個亮點、卡實兩個時間節點”。從20__年下半年起,煙臺市加大紅色資源保護開發力度,確保重要的遺址、紀念地、名人故居、文物文獻等得到妥善保護和修繕。加快建設紅色文化景點,堅持因地制宜、有合有分、點線結合,打造一批紅色文化經典場所和精品路線,以文化帶活旅遊業、提升服務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配套設施建設,健全完善紅色文化景點道路交通、接待場所、商業網點等基礎設施,實現吃、住、行、遊、購、娛一條龍服務。

自從20__年10月份,煙臺市關工委聯合團市委組建煙臺市“傳承膠東紅色文化”報告團,啓動了“傳承膠東紅色文化”百場報告會。報告團以市關工委老戰士革命傳統報告團成員爲骨幹,由16名老紅軍、老戰士、老英模組成。他們走進學校、企業、農村、社區,把自身的革命經歷與當前全面改革形勢結合起來,展開巡迴宣講,引導、激勵我市廣大青少年學習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繼承先烈遺志,投身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這種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讓我們的年青一代不忘本,繼續奮鬥,爲美麗煙臺的輝煌明天添磚加瓦!

在戰爭年代,爲了我們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7。6萬名優秀膠東兒女獻出了他們的寶貴生命,涌現出了“塔山英雄團”、“守備英雄團”、“白台山英雄團”等英雄集體和楊子榮、任常倫、夏侯蘇民等戰鬥英雄,以及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等民兵英雄。他們用生命給我們鋪就了今天的幸福大道,希望我們的煙臺兒女們能夠繼續拼搏奮鬥,讓我們在這幸福大道永遠走下去!

在我們龍口,離休幹部姜永祥,1992年離休後一直義務擔任龍口市老幹部學校政治學習輔導員。在這20年時間裏,他共撰寫講稿350篇、370多萬字,宣講506次,聽衆達37萬人次。他的報告精彩,不管是機關人員、平民百姓還是學校學生,都喜歡聽他做的報告,讓我們能真切體會到革命先輩們的勵志人生,他做的每一場報告,都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龍口市紅色文化展覽館已經建成並對外開放,還對“運兵東北”老碼頭、二行署駐地和徐鏡心故居等遺址進行了修繕擴建,讓我們能夠重溫這段歷史,讓這些紅色記憶永遠留在我們心中。

美麗煙臺既是革命老區又是發達地區,這是膠東的優勢和特色。爲了將這個特色發揮好,發揚好,通過健全區、鎮、社區三級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網絡,組建一支實力雄厚的“五老”宣講隊伍,創建一批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開展形式多樣的_、國史教育活動,有效增強了煙臺市青少年的.愛黨愛國熱情。

美麗煙臺的建設還要依靠我們年輕一代,希望我們能夠繼承先輩們的不怕苦、勇於拼搏、敢於爭先的偉大精神,激發我們的能量,把煙臺真正建設成爲經濟強市、文化強市,希望生活在煙臺的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幸福生活。真心希望我們的青年一代能用飽滿的熱情和滿腔的激情爲我們美麗煙臺做出新的貢獻!讓“紅色文化”這個精氣神永遠紮根煙臺,深深烙在每一位煙臺市民的心中,讓它不斷擴散、蔓延,滿城飄香!在經濟、文明、文化發展的路上,煙臺永遠走在前列,永不止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