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戰爭演講稿800字(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1W

告別戰爭演講稿800字 篇1

中國人說“春秋無義戰”。

告別戰爭演講稿800字(通用5篇)

西方人說“戰爭沒有勝利者”。

中國人的意思應該是有義可戰,西方人的意思應該是戰勝也是戰敗。

後者就無需探討了,而前者的關鍵問題就是義爲何?我不懂。因爲人各有義,或公有公義、婆有婆義。你定然要反駁我自有公義。可到底是共產黨的公義還是國民黨的公義?是中國人的公義還是日本人的公義?此時,你一定很生氣,你說是天下的公義。我就不得不反問一句:誰的天下?你憤怒於我的“胡攪蠻纏”,你會說天下就是宇宙,就是大自然。我不由得得意地笑了,因爲你也明白自然只有規律。沒有什麼義不義的。

此時,我們只好一起歎服“戰爭沒有勝利者”的深刻與博大了。

然而,突然,我們又不得不驚歎如此深刻而博大的人們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似乎並不少見戰火。

於是,兩個問題令人不解:戰爭因何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人類怎樣才能告別戰爭?

對於第一個問題,我想套用一句俗語即可:戰爭不是萬能的,沒有戰爭卻是萬萬不能的。即使真正愛好和平的人也有不得不拿起武器的時候,那就是有人拿着武器對着你的時候。

既然如此那麼第二個問題就是沒有答案的了。因爲告別似乎是不可能的。總有一些所謂國家老是要野心膨脹,我說;國家不會有野心,你說;你是對的,是人才有野心,纔會膨脹,我說;那麼就只有將這些人滅了,纔可能告別戰爭,你說;怎樣滅呢?似乎只能靠戰爭。我們有繞回來了,天啊。

到底該怎麼辦?

孔夫子倡導“大同”。幾千年過去了,非但不見“大同”,“大異”大行其道是也。盧梭堅持“返回自然”。文明人卻茫茫然於找尋自然的鋼鐵森林中。海德格爾在濃濃硝煙裏呢喃:詩意的棲居吧。人類的回答異乎尋常的一致:棲居都已艱難,更何況詩意?

或許,詩意只能在心中;

或許,告別戰爭是一個永遠的美好願望;

或許,和平會從天而降;

或許,看上去很美……

告別戰爭演講稿800字 篇2

不久前,《南方週末》報道了美國孟山都公司對中國的野生大豆申請專利的事件,一時間輿論大譁。緊接着,該報又發表了題爲《要不要打基因保衛戰?》的後續報道。

我對此事始終保持着強烈的關注。不過,我把它看作一個法律、科學和商業糾纏在一起的有趣事件。在中國加入關貿協定的今天,它給我們的啓示是:我們不僅要接受一套嶄新的商業規則,而且還要接受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我們既需要權利意識的覺醒,又需要義務觀念的確立。

但是,當我讀到《要不要打基因保衛戰?》這樣的標題時,心裏卻十分不舒服。刺激我的是“保衛戰”這個詞語。它太重了——一次狡猾的搶注專利事件,還遠遠達不到要我們以“保衛戰”來應對的嚴重程度。這是一種弱者的"過度反應"。

半個多世紀以來,戰爭術語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被氾濫地使用着。雖然早就結束了戰爭狀態,二十多年來我們享受着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和平時代,但我們的心態並沒有完全調整過來。在我們的電視、廣播和報刊中,與戰爭相關的、或將戰爭泛化的語言比比皆是。播音員會不由自主地脫口而出諸如“文化戰線”、“教育戰線”、“新聞戰線”一類的詞語,領導幹部會慷慨激昂地高聲宣佈“打一場轟轟烈烈的殲滅戰”、“來一次全民皆兵的羣衆戰爭”。我們把政治學習、“嚴打”、申奧、環保統統當作“戰爭”來看待。我們很少使用“和平”、“愛”、“溫柔”這樣一些字眼,即便使用,也顯得羞羞答答。但是,在使用戰爭或者與戰爭有關的字眼時,人們卻顯得理直氣壯。

我們對戰爭的殘酷和邪惡顯然缺乏必要的體認。在我們那些有關戰爭題材的文藝作品中,戰爭通常呈現出一種“凱歌高奏"的理想主義和樂觀主義色彩,戰爭遵循着達爾文社會進化論的準則,正義一方必然獲得勝利,邪惡一方必然走向失敗。因此,戰爭是一場盛大的狂歡,是歷史進程中的一個關鍵環節。於是,我們把戰爭“生活化”了。我們不自覺地、輕率地使用着無數與戰爭有關的語彙。一個專利保護和基因研究的事件,居然也被冠以“保衛戰"的名稱。在孩子們的作文中,也頻頻地使用着這些字眼。而在我看來,戰爭不是什麼好事情。古人說,“兵”是一個國家的“不祥之物”。沒有一場戰爭的結果不是“千里無雞鳴,白骨露於野”,沒有一場戰爭的結果不是剝奪千百萬人的生命,毀滅千百萬家庭的幸福,正如有一位西方詩人所說:“每一顆子彈,擊碎的都是母親的心房。”

我希望,我們以後都謹慎地使用那些與戰爭有關的術語;我希望,我們更多地接近和平、愛和同情這樣一些觀念——尤其應當教育孩子們這樣做。

告別戰爭演講稿800字 篇3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社會的主題,但似乎鑄劍爲犁的夢想離我們還十分遙遠,那我們該如何看待呢?

戰爭是殘酷的,戰爭的結果就血肉,是死傷,是滿目的瘡痍。戰爭的硝煙,繚繞不絕,纏繞在世界的上空,也把人們和平的願望死死纏住。1937年,從日本侵略中國的第一聲槍聲開始,到中國勝利的鼓聲鳴起,歷時今3000日,在着漫長的歲月中,中國人民的耳邊始終是戰爭帶來的槍聲,中國人民的心中始終是戰爭帶來的痛苦。在日本的侵略下,許多偏僻的山村也無一倖免。

在某一個小鎮的某一個小村,居住着貧窮的幾百人,但他們在之前卻過着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在日本侵略軍帶着陣陣奸笑和陣陣炮聲,進入了這裏,開始了他們“光榮”的掠奪之後,這裏幾乎成了一個充滿了痛苦的或地獄。一個星期後,這裏再沒有什麼值得“留戀”的東西了,侵略軍便又重帶着奸笑和炮聲卻了別的地方。村子裏到處是“傷痕”,到處是“生命的遺蹟”,也到處是悲涼,以前的歡笑聲不復存在,而替代它們的乃是哭爹喊娘罵鬼子的淒涼。

在村子裏,有的村民眼裏充滿了哀傷,欲哭卻無淚;有的臉上掛滿了淚珠,使勁地搖晃着已去的父母或孩子的屍體;也有的坐在自家的麥田裏,看着這些被鬼子糟蹋的將要豐收的果實,眼裏盈滿了淚……

在當時,這樣的景象數不勝數,這樣的村子也數不勝數,但更多的卻是創痍滿目的、無可補救的心靈。

對於“九一八”事變,可謂人盡皆知。“九一八”事變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帝國主義爲了吞併中國,稱霸亞洲,以及太平洋地區,而採取的一個蓄謀已久重要侵略步驟。而這個步驟,卻是流離失所的東北人民痛苦異常。當時廣爲傳唱的《松花江上》就表達了這樣的情緒。淒涼哀婉的歌聲,讓每個中國人都感到了痛心和憤怒。

戰爭應有度,痛苦應有疆。而當時的日本帝國卻給中國人民的心中蒙上了陰影。讓我們一起,呼籲和平,停止戰爭。

告別戰爭演講稿800字 篇4

“戰爭”這個字眼對我們來說是無比熟悉的,那麼什麼是戰爭呢?我們都知道“戰”的左半部分是“佔”,佔即爲佔領,而右半部分是“戈”,戈則是兵器的意思,而“爭”字則代表爭奪。“佔領土地”“兵戈相向”以及“你爭我奪”組成了戰爭。因此,戰爭給人們帶來了無比深重的災難。即使如此,古往今來,還是有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役演繹在歷史的長河中。但爲什麼人們知道戰爭這麼可怕還總是發動戰爭呢?因爲人的貪慾是永無止境的。既然人的貪慾是永無止境的,那就永遠都不要有貪慾。我們知道,原始的人類是不會打架的,就因爲那時的他們頭腦簡單,不知道去爭去搶,而也就是這樣的他們,最天真、最純潔。現在的人,是極爲聰明的生物,哪怕是有一丁點吃虧,都會察覺出來,並且再補回來。但這麼聰明有什麼用呢?正因爲這麼聰明,纔想去多獲得,纔有了戰爭。所以說,一切戰爭的源頭都是人類本身。然而有發動戰爭的人,也有許許多多渴望和平的人,於是他們便竭盡一切力量來反對戰爭,墨子便是一個典型的人物。

墨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着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墨子一生曾提出過十大主張,這十大主張中最主要的兩個就是“非攻”與“兼愛”,他希望人們能夠互相關愛、互相幫助,他反對戰爭,由此我們可看出他是一個熱愛和平的人。有一次,楚惠王想要進攻宋國,墨子聽說後,便不顧個人安危,一路上餐風飲露,隻身來求見楚王,請求楚王收回成命,停止攻打宋國。因爲墨子驚人的口才、超人的智慧以及誠懇的話語打動了楚惠王,使得楚惠王不再攻打宋國了。而楚惠王當初爲什麼想要攻打宋國呢?明明宋國與他秋毫未犯,他卻依然要攻打宋國。因爲他想要獲得更多的領土,以及讓楚國更加強大,就是人的貪念在作怪啊。幸而墨子制止了他,而如果當初墨子沒有制止他,那麼弱小的宋國就會被楚國精妙的攻城器械以及威武的鐵騎攻破,就會有更多的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在當時,雲梯攻,用火箭燒;用車撞擊城門,則用滾木壘石砸;用地道攻,則用煙燻……許許多多中攻城方法都被人們一一破解,然而現在,大炮、氫彈的威力是能抵擋得了的嗎?還記得,日本轟炸美國珍珠港,美國防不勝防,這次進攻,幾乎摧毀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現在亦已如此,我們無法想象未來的戰爭將會是什麼樣子。也許,會因爲戰爭,人類,滅亡。不要以爲這只是“說說而已”,這個“說說而已”,可能真的會因爲人類貪慾的增大而,成爲現實。

現在人類對戰爭,思想已有了一部分覺醒,因此人們提出,當今社會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我不知道這點人們是否能真正做到,因爲當今世界上依然有許多地區發生着激烈的爭戰,但,我只願,有一天人類的良知能夠覺醒,停止戰爭,實現“和平與發展”,這永恆的主題。但在末尾,我還是要說,雖然“和平與發展”是我們永恆的主題,但永久的和平是不存在的,只要有人就有競爭,而競爭,會發展成戰爭。不過儘管如此,和平依舊是美好的,我們呼籲和平!

告別戰爭演講稿800字 篇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告別戰爭》。

20xx年7月17日是一個應該銘記的日子。自阿姆斯特丹飛往吉隆坡的馬來西亞航空MH17航班突然在烏克蘭東部政府軍與地方武裝交戰地區墜毀,一場飛來橫禍瞬間奪走298個鮮活的生命。

這是一場非同尋常的空難。不管調查結論如何,人死不可復生。巨大的悲劇不禁使人痛定思痛:假如烏克蘭沒有戰火與硝煙,這298個生命是否就不會與死神遭遇?或許,答案應是肯定的。除卻不可抗力的自然災害,戰爭,這個舊時代的產物,從來都是戧害生命的罪魁禍首。這場悲劇本可避免,也應該避免。

人類雖然一直在反思戰爭,致力於尋找避免戰爭,實現永久和平的有效途徑。但可悲的是,戰爭的逆流仍在不同地區涌動。“贏者通吃”的零和思維仍時常在國際舞臺上留下自己大搖大擺的身影,形形色色以改造現政權爲終極目標的所謂“革命”四處開花,新一輪地緣爭奪在各種聽起來很美的政治辭藻包裝下肆無忌憚地推進。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相繼陷入政治危機和社會災難,一個個古老而燦爛文明的面孔上留下一串串深厚新戰爭傷疤。

烏克蘭,這顆斯拉夫文明璀燦的明珠也未能倖免。轟轟烈烈的“廣場革命”像一顆炸彈打破了烏克蘭平靜的生活。隨着新總統的選舉產生,一個新時代的大幕也徐徐拉開。包含解除非法武裝、赦免武裝分子、在俄烏邊境設立緩衝區、去集權化等15項具體政治措施的東部和平計劃,以及單方面宣佈停火,讓人們彷彿看到了危機政治解決的曙光。但好景不長,東部、東南部烽煙再起,烏國局勢再次跌入戰爭和動盪的深淵。數百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每天都在上演背井離鄉、生離死別的人間悲劇。戰爭的硝煙讓人們看不清烏克蘭的前途,戰爭的消極影響開始外溢。這一次,馬航MH17航班及298個生命成了它的犧牲品。戰爭,究竟要把烏克蘭引向何方?逝者的鮮血,生者的哀痛,能否讓戰爭的發動者和參與者猛然警醒,果斷剎住罪惡的進程?

進入21世紀,人類本應超越了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爭奪的舊時代,但事態的發展卻事與願違,顯得糾結而滯後。不少人身體進入了新世紀,腦袋卻還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舊時代。在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旋律之下,不和之音卻總是不絕於耳。這樣的局面是不是到了應該收場的時候了?放眼寰宇,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村,各國越來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是命運共同體,任何國家或國家集團都再也無法單獨主宰世界事務。隨着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和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着和平與發展的目標邁進。鑑於此,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超越舊時代?又有什麼理由不能徹底拋棄戰爭這種制約和危害人類發展進步的罪惡工具,共同構建和諧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呢?

歷史昭示我們,戰爭是人類智慧的失敗,和平是反思災難痛苦的結晶。令人欣慰的是,國際社會始終在爲早日解決烏克蘭危機積極斡旋。日前,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關於馬航客機墜毀事件的第2166號決議,就開展客觀、公正、透明的調查達成共識。這是人類良知所繫,也是國際社會責任使然。當務之急是危機有關各方徹查空難,並以此爲契機深入反思,立即停止一切暴力行爲,坦誠而務實地坐到談判桌前,本着包容、創新和建設性的態度,找到政治解決危機的有效途徑,儘快結束戰亂。只有這樣,才能告慰那些無辜死難者的在天之靈。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