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通用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99K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1

一、是採用家校聯繫簿進行交流。對一些缺乏自覺性、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經常會出現一些過失的學生,教師可每天或每星期在聯繫簿上寫一下該生的主要表現等,家長也可將孩子在家時的表現記入聯繫簿,這樣教師和家長都能及時把握該生的基本情況,督促他們完成各項作業,及時改正缺點,引導他們積極進步。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通用4篇)

二、是採用電話聯繫,教師有時去家訪,往往會碰不到家長,這時教師可用電話與家長保持聯繫,當然作爲家長更應主動及時與教師溝通,同時不要只爲孩子的事打電話,節假日也應該打個電話問候一下,以表示對老師辛勤工作的感謝。

當然教師與家長聯繫並不在於一定的形式目的是加強溝通,增進理解,使學校與家庭形成一股共同的教育合力,也就是說,教師與家長之間應當建立起親密無間的合作關係,認同一致,協作共事,努力減少一些互相抵消的無謂的消耗因素。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2

一、在家長面前,多一點對幼兒肯定的評價

我在每一個家長面前,對幼兒都給予肯定的讚揚多於否定的批評和一些問題的指出。每個幼兒身上都有閃光點,每個幼兒在老師鼓勵的目光、激勵的話語中都會取得一定的進步。而我們的老師往往跟家長交流更多的是幼兒的表現不如以前了,把誰惹哭了,上課不專心了、講話了,或者是和誰比起來,還不夠出色等等。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幼兒有了問題一定要和家長及時溝通,家園合作,幫助幼兒改正,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將幼兒積極進步與改善的一面好好地向家長們讚美一番。讚美是老師對幼兒真誠的欣賞,也是對家長最直接的一種鼓勵方式。如果家長的耳畔常常回蕩的是老師對幼兒的批評與指責,那麼時間一長,家長必定漸漸會對幼兒失去信心,也會對老師不再信任。所以我覺得我們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每一個幼兒,要能夠容忍幼兒的缺點,對每一個幼兒都有一定的期望,這就是所謂的皮格馬利翁效應裏所說的,教師的期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老師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老師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孩子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老師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着幼兒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幼兒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幼兒,極易形成幼兒與老師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二、和家長談“問題”,更要談解決問題的“方法”

幼兒在成長學習的過程中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要和家長就出現的問題多聯繫交流,而在溝通中除了針對問題進行分析外,我想,更主要的是老師要和家長一起努力研究怎樣來解決問題。家長們不但關心幼兒在園表現如何,而且更想了解怎樣讓自己的幼兒更好更快地改正缺點,更健康、快樂地成長。相比大多數家長,我們老師對如何教育幼兒懂得的更多一點。那麼,不妨心平氣和地多和家長交流一下,也可以聽聽家長們的經驗與心得,讓家庭和學校的對話變得更富成效,也更有意義。

在解答家長的疑惑、給家長建議時,一定要有針對性。要針對幼兒的實際情況,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要仔細認真的觀察每位幼兒,瞭解他們的性格特點,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優缺點以及你採取了哪些教育措施,需要家長的怎樣配合等等,不能模糊不清,泛泛而談,讓家長不着邊際,聽似全有理卻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產生失望情緒,進而對教師的工作能力產生懷疑。

三、講求語言藝術

講求語言藝術,並不是隨聲附合,也不是添油加醋,而是從愛護幼兒,關心幼兒出發,“多報喜,巧報憂”,把批評融入在希望之中。當幼兒有進步時,我便告訴家長。俗話說“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哪個家長不喜歡聽到自己孩子進步的消息,如果你把喜訊帶給家長,下次他就希望你多跟他多聯繫。

我們在和與家長溝通時,不能“哪壺不開提哪壺”,應該是“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幼兒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引導家長認識到幼兒的一些不足,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在引導中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因爲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爲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如果家長情緒過於激動,這不是交流的最好時機,我們沒必要急着給家長以更多的交流,等待時機成熟後,再做進一步的交流,這樣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在溝通中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3

1.以交流孩子情況爲主的溝通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溝通,老師最好用具體的語言進行表達,其次,要藉助具體事件反映孩子的表現。這樣會讓家長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狀況,感受到老師對孩子的關注。籠統地“很好,很聰明”,會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應付自己,認爲孩子是被忽視的。在反映孩子在園的一些缺點時,老師更要注意措辭,避免用一些過激的詞語傷害到家長的自尊,所以,老師要多使用就事論事的評價方式以及發展性的評價。

2.以反映孩子問題爲主的溝通策略。

老師切忌用“告狀”口吻,要注意維護家長的自尊,不當着其他家長和孩子的面反映孩子缺點,同時遵循“一表揚二建議三希望”的原則。比如“這個孩子在幼兒園裏很喜歡參與各種活動,這是值得表揚的,如果多學習一些與人合作的方法,就更好了。相信我們好好幫助他,他會變得合作能力更強,更加優秀”。

例如我班有一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平時家長什麼事都喜歡包辦代替,一天家長來接孩子,我對他說:“你的孩子受寵愛太多,生活處理能力稍差一點,但人很聰明,我們試着讓他學穿衣,還蠻像樣的,你們回去,也讓他多練習……。”家長聽了很高興地接受了,回到家按照我的要求,試着讓孩子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見,有時講話注意一些藝術,既有利於給家長創造一個和諧輕鬆的環境,也有利於培養孩子樂觀的性格。

3.以佈置配合工作爲主的溝通策略。

老師要明確交待任務,語言要言簡意賅,任務要具體,因爲:第一,家長對於學校的工作不十分了解,第二,每次老師與家長見面的時間有限。同時,要儘量讓家長理解工作的目的,使家長心裏清楚,以便更好地做好配合工作。

4.孩子在學校出現事故時的溝通策略。

幼兒在學校可能會出現各種狀況,最嚴重的就是事故。這種情況下,老師除了判斷準確、送醫及時、處理規範外,還要安撫好家長。首先,老師要勇於承認工作中的過失或者誠心向家長表示歉意,贏得家長的理解。其次,老師要詳細向家長反映事故情況,讓家長清晰事實真相,可以降低家長因迷惑而帶來的焦慮、擔憂和不安全感。最後,和家長一起協商做好孩子恢復工作,包括以後對孩子傷口的觀察、孩子活動時的特殊照顧等等,以此獲得家長的諒解。

5.家長因誤解情緒過激時的溝通策略。

在學校由於種種原因可能會讓家長產生誤解,使得家長情緒過激。在這種情況下,老師一定要理智,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急於辯解,耐心等家長說完,然後再一一向家長解釋,儘量避免與家長擡槓。老師不分場合與家長爭執,只會讓家長認爲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或者對自己有偏見,或者認爲老師是不負責任的,這樣更不易於溝通。老師要從家長疼愛孩子的角度理解家長的心理,並從關愛孩子的角度談論問題,更易於家長接受。老師可以通過說“你說得很有道理。不過……”“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你看這樣如何”等這樣先認可再建議的方法提出自己的觀點。對於蠻橫不講理的家長,老師要不卑不亢,理性地將事情解釋清楚。

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 篇4

一、切忌“告狀”式的談話方法,這樣會讓家長誤認爲老師不喜歡甚至是討厭自己的孩子,從而覺得自己的孩子在班裏會受到不公正待遇而產生抵制情緒。

二、要經常和家長溝通,不能等問題出現了才溝通。

三、和家長溝通要講究談話的策略性和藝術性,把談話建立在客觀、全面的基礎上。要讓家長相信我們,尊重並聽取我們的意見,要讓家長感到教師在關注自己孩子的成長和進步,感到老師比他們更深入地瞭解孩子。同時,要抓住時機向家長了解孩子的情況,以請教的態度耐心的聽取家長的意見,使家長產生信任感,從而樂意與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以達到預期的目的。具體步驟是:

1.彙報孩子近來的發展情況(進步與問題所在)。

2.瞭解幼兒在家情況及家長的教育方法,找出問題的原因。

3.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和方法及家長需要配合做的事。這三個步驟的良好運用,就爲我們更好的和家長溝通開了一個好頭。

四、在與家長溝通時老師要根據家長們職業、性格、文化修養、教育觀念的不同以及不同幼兒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溝通的方法。如和觀念陳舊的家長溝通,我們直接給予教育措施,他們就很難接受,所以,可以直接向他們反映幼兒的學習效果,如: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孩子掌握了什麼,哪些地方還需要培養。在這個過程中,把我們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標慢慢滲透,逐步在思想上達成共識,以取得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和不同的家長採取不同的溝通方法,在具體工作中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家長和幼兒的情況形形色色,五花八門,還需要我們老師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