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工匠精神優秀演講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5.62K

大國工匠,匠心築夢,這些匠人將會是我們國家在國際中的面貌。下面是本站小編爲你整理的幾篇匠人匠心演講稿,希望能幫到你喲。

匠人匠心演講稿篇一

大家好!

“傳統服裝行業競爭壓力大,學藝的過程又很枯燥乏味,工資待遇也不高,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來做學徒。即使有也很難熬過三年學徒期,無法出師。”3月31日,靜安區政協委員馬穎慧在靜安區政協一屆一次會議上指出,上海傳統技藝正面臨人才斷層、後繼無人的窘境,引起委員們的強烈共鳴,大家一致呼籲弘揚“工匠精神”,救救滬上“老字號”。

靜安區擁有豐富的滬上“老字號”資源,漫步陝西北路,“白玉蘭”真絲、“第一西比利亞”、“美新點心”等。其中,魯庵印泥製作技藝、亨生奉幫裁縫縫紉技藝、龍鳳旗袍手工製作技藝、鴻翔女裝製作技藝、王家沙點心製作技藝、陸氏傷科療法、大美華布鞋製作技藝等等,都是滬上“老字號”非遺技藝的典型代表。

但近年來,衆多滬上“老字號”品牌陷入青黃不接、人才斷檔、後繼乏人的繼承荒。一項調查顯示,在上海被調查者中僅有1%的人願意當工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龍鳳旗袍製作技藝第四代傳承人方素文告訴記者,這些年在“君子不器”等觀念的影響下,很多年輕人已經不願意從事技術工作,這種人才發展中“匠人精神”的缺失,不僅讓“老字號”品牌甚至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陷入繼承荒,也抑制了老品牌自身創新創造活力的迸發,更讓中國製造遭遇“人才瓶頸”。

有委員指出,一些“老字號”企業由於經營規模小、歷史負擔重、人員結構老化等原因,市場化能力和品牌創新動力(310328基金吧)明顯不足。加之“老字號”品牌的工匠整體收入不高,國家級、市級的“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難以得到與自身精湛技藝相匹配的收入,學徒收入則更加有限,造成了像方素文這樣的“老字號”技藝非遺傳承人招不到學徒,或者只能招收外地學徒。但在上海生活成本日益提高的壓力下,部分有發展潛力的學徒無法安心學藝,跳槽離職率很高。

委員在調研中還發現,被認定爲靜安區級非遺傳承人的,目前尚只是榮譽,沒有相關津貼。此外,根據現有國家相關政策,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每個項目只限一位,這讓該技藝師承的其他中高級技師看不到希望,從而導致動力不足、人才流失。

那麼,如何拯救“老字號”呢?有委員倡導,當今社會需要重視匠人、匠藝、匠心的培養,加大對勞動技術能手、手工藝能手等特殊人才的關注和扶持力度。還有的委員發現,靜安區政府相關部門就曾牽線逸夫高級職校與“老字號”企業對接,爲非遺傳承人輸送了一批學員,取得了顯著成效和社會反響。因此建議讓靜安區域內衆多的國家、市、區級的非遺技術、“老字號”品牌文化和歷史走進學校、走進社區。同時關心好區域內各級非遺傳承人、中高級技師隊伍,進一步調動非遺傳承人的積極性。

據瞭解,去年靜安區相關部門做了積極探索和有益嘗試,率先推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資助計劃》,作爲區文化發展專項基金的一個項目,對區內非遺傳承人帶教學徒及學徒本人進行資助,在一定程度上對保護和鼓勵非遺技藝的傳承起到了積極作用,對非遺傳承人及學徒也產生了激勵效果。

今年全國“兩會”上,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新靜安的“老字號”品牌衆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非遺傳承人才集聚,資源優勢明顯,基礎工作也較爲紮實,委員們呼籲,以每年6月份的文化遺產日爲契機,喚起對老字號非遺技藝傳承的重視。

謝謝大家!

匠人匠心演講稿篇二

各位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好!

什麼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的核心在於專注。

巴菲特把他的成功歸結爲“專注”。專注是對於專業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於專注,才成就了托馬斯·愛迪生這個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發明家;正是由於專注,才誕生了沃爾特·迪斯尼這位享譽世界的動畫片之父;正是由於專注,才讓大家認識了美國靈魂樂教父詹姆斯·布朗。

建設臨空經濟強市,要把全部精力和所有智慧聚集到重質量、提效率、促生產上,心無雜念、全神貫注地朝着這個方向,凝心聚力,目標如一。幹事創業絕不能爲了追求規模和速度而滿足於“差不多”、“過得去”,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把簡單招數練到極致,將工作做出境界、做成精品。工作中難免會遇到困難和問題,一定要有滾石上山的勇氣和氣魄,善始善終、善做善成。

全市廣大黨員幹部要大力發揚“工匠精神”,將精益求精、嚴謹、耐心、專注、堅持、敬業等精神,內化爲個人內在的素質。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都要秉持“工匠精神”,耐住寂寞、經住誘惑,不達目的、絕不放棄,推動我們的工作標準、質量、水平不斷上層次,一步一個腳印、一年一個臺階,努力實現建設臨空經濟強市的奮鬥目標。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匠人匠心演講稿篇三

工匠精神應成青年氣質“工匠精神”能在社會層面激起如此大的反響,不足爲奇。一言以蔽之,躁動的心需要沉潛。風來了,豬都能上天,但要長久飛天,還得能御風而行,而這御風的本事,就得靠“工匠精神”了。

對於什麼是“工匠精神”,千人有千解,但有兩個核心元素不可或缺:精雕細刻、精益求精。放眼當下,真正創造時代傳奇的企業家,身上也都有鮮明的“工匠精神”烙印。

日本以精細化工業聞名於世,追蹤溯源,正是他們匠人文化的底子,正如日本大企業家稻盛和夫所言:“企業家要像匠人那樣,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互聯網時代,注重用戶體驗、提高用戶黏合度仍是企業的核心工作,要讓用戶以擁有自己的產品爲傲,靠的正是與衆不同的那點沉潛功夫,或者說,“工匠精神”。

以“工匠精神”的角度來審視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些道理也便明瞭了。比如,同樣從事一份工作,爲什麼有的人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得心應手,風生水起?所不同的,也許就是對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顯然,對具備“工匠精神”的人來說,工作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自有詩和遠方。古人有句話叫“技近乎道”:技藝層面的不懈雕琢和追求,乃是爲了尋求與最高的“道”相親,正是在這樣的邏輯下,產生了數不勝數的古代名匠。同樣,對所從事的事業充滿熱愛乃至敬畏,就會把平凡的工作當作一種修行,不經意間便可能累計出極致的作品乃至非凡的成就。

如果說“互聯網+”提醒我們“夢想還是要有的”,那麼“工匠精神”就算是一種溫和的勸勉,讓我們在高喊“躁起來”的時代“想靜靜”,“靜靜”是誰?“靜靜”就是那個敢於爲了夢想而努力沉潛的你自己。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