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德師風報告會演講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W

中華民族是十分重視師德的民族。教師道德是一種職業道德。教師的職業道德,簡稱“師德”,它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爲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關於師德師風報告會演講稿,歡迎借鑑參考。

師德師風報告會演講稿

師德師風報告會演講稿

各位領導,各位親愛的兄弟姐妹們:

下午好!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這些年來的工作和生活感受。

首先,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你願意和一個開朗樂觀的人在一起工作,還是願意和一個整天唉聲嘆氣、抱怨不斷的人一起工作呢?毋庸置疑,大家都願意和一個心態好的人在一起工作,因爲你會受到感染,你的心情也會充滿陽光,心情也會愉快起來。

下面我就從兩個方面談一談如何快樂工作,愉快生活。

一、我們爲什麼要快樂工作和生活

1、這首先關係到我們的生活質量。快樂工作是人生的一大樂趣,也是工作的最高境界。俄國作家高爾基說過,“工作是一種樂趣時,生活是一種享受;工作是一種義務時,生活是一種苦役。”無論工作是否滿意,都要把工作作爲一種樂趣,因爲工作是我們生活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我們一天中有大於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當班主任的有多於二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工作中度過的,那麼“大於三分之一的快樂+三分之一的放鬆+三分之一的睡眠”構成你生命的每一天。如果這工作的三分之一的生命時間不快樂,那很顯然你生命中多於三分之一的時間不快樂,這是個很龐大的數字。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快樂生活》。書中有這樣一句話,在工作中不失去熱情,你會生活得很快樂。如果你在工作中毫無熱情,得過且過,那除去睡覺休息的時間,我們生命中的大半時間都將變得索然無味。因此,快樂工作不僅僅是關係到工作質量的問題,還與我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這麼說,“快樂工作=快樂生活”!

雖然我們工作是爲了生活,但它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因爲人生的價值可以在工作中得到體現,因爲生活中的朋友可以在工作中結識,還因爲我們的人生可以在工作的歷練中得到成長、成熟。同時生活也是爲了工作,在生活中我們纔會發現我們需要什麼,我們的需求通過工作得到滿足,既然工作和生活的關係如此密切,那我們爲什麼不快樂地工作,健康地生活呢?快樂的工作讓我們開心地生活,幸福的生活提供給我們工作的動力和靈感,二者良性循環。

2、關係到家庭和諧。記得年輕的時候,我如果帶着工作中的不愉快回家,哪怕是跟學生生氣了,回家總是看到誰都不順眼,往往還把氣撒在女兒身上,對她的學習指導沒有了耐心,看到孩子作業出了錯,不是耐心講解,而是上去先是一頓訓斥,弄得一家人都不愉快。所以在家的時候,收起工作中的疲憊,收起工作中的不愉快,把微笑和快樂帶回家。因爲憂愁和快樂都是種子,是氣氛的種子,你臉上掛着什麼,就等於把什麼帶回給家人。如果我們自己心情愉悅,那麼你的這種快樂會感染到你的家人你的孩子,就會容易創造出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在這種快樂有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自然也會養成陽光快樂的性格。

3、關係到我們自身的健康。中央十臺“健康之路”有一期節目中,一位老中醫在節目中說,人體要保持跟自然、社會及自身的平衡關係,長期抱怨、不快樂容易打破這種平衡,就容易滋生腫瘤。積極的情緒對健康有益,消極的情緒會影響身心健康。祖國醫學中多有揭示人的精神活動與疾病的產生有着密切的聯繫,如“怒傷肝,恐傷胃,思傷脾,憂傷肺”。現代醫學也有研究表明,一切對人不利的影響中,最能夠使人短命早亡的就是不好的情緒和惡劣的心情,如憂慮,憤怒,抱怨,妒忌等,這些不良的情緒如果長期持續,就會使人的整個心理狀態失去平衡,久之則必然會引起疾病。相反,積極樂觀的情緒能提高人的大腦和整個人的活力,使體內各器官、各系統的活動協調一致,有助於發揮身體的潛在能力,使人精神充沛、身體健康,所以出現不良情緒應迅速改變,樹立積極地心態,儘快消除不愉快的困擾,心胸寬闊,爲人寬容,不怨天尤人。

二、我們應該如何快樂工作、愉快生活

1、懂得知足,心便快樂。在座的各位親們,你是否常常抱怨早餐不夠豐盛,自己的衣服不夠漂亮,自己的房子不夠大,我們總是不滿於現狀,會因爲沒有出生在達官貴人之家而埋怨父母,對孩子成績不好而抱怨,對自己收入不高抱怨,如果有這些想法就表示你對自己的生活不滿足,你當然就會不快樂。可是你知道嗎?人生在世,有一種精神可以使你快樂起來,不再抱怨,那就是“知足”。古人云“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老子在《道德經》中說“禍莫於不知足”講的就是知足常樂的道理。

生活的真諦是什麼?是快樂。快樂的源泉是什麼?是知足。星雲大師曾說“人生最大的收穫是知足”。知足是一種智慧。因爲懂得知足,我們會自覺珍惜我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十四年前,我剛調入二中很不適應,回到家我總是抱怨這抱怨那,我母親總是告誡我說,天上沒有掉餡餅的事兒,不付出就不會有回報,幹什麼工作不累呢?比起那些沒有工作的人,人家還羨慕你們呢?真是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啊,人要知足長樂才行啊,人家騎馬咱騎驢,回頭看看推車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生就是幾十年轉瞬即逝,快樂過是一天,痛苦過也是一天,世界不會因爲你的情緒而改變,既然這樣,爲什麼不快樂過每一天呢?堅強樂觀的母親的話總是迴響在我的耳邊,讓我醒悟,激勵着我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與生活。

三、當世界無法改變時改變自己

這句話其實是一本書的名字,一本講改變的書。人的一生總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健康出問題、親人的離去、工作不順心等等,當這個世界已經變得不是你想象的樣子,你會怎麼辦?這本書用系統的心理學、社會學知識解答了我們的疑問,並告訴了我們實用的改變方法——那就是我們無法改變這個世界時,最起碼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內心。當我們無法苛求周圍的環境和他人必須符合自己的要求時,我們可以做到的是改變自己的心境,不妨來點阿Q精神,尋找自我安慰。

我們既然選擇了高中教師這個職業,那麼它可能伴隨我們每個人幾乎一生的職業生涯,每天要愉快面對學生,快樂生活和工作我認爲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幹一行愛一行的信念。熱愛是做好事情的前提,我們首先要接受自己是老師這個角色,也就是心理學常說的進入角色,並且在教學過程中獲得樂趣。試想一個心理不喜歡教學工作的人,在天天面對學生面對教學時又怎麼會有一種好的心理狀態?又何來快樂?

2、學會原諒別人,特別是學會原諒學生。老師要經常在心裏想一想學生終歸是學生、是孩子。孩子犯錯是正常的事情,我們的任務是預防學生犯錯,學生犯了錯幫助他們去改正,去成長。這樣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就不會只是暴怒。現在的學生難管教,這是我們很多老師的切身體會,可是我們在天天面對學生時,如果無法和學生交流溝通,就難免會出現學生不尊重你,你拿學生沒辦法的狀況。作爲一種職業,我們與學生相處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家人,我們在教育活動中去真實去感受情緒並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緒,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不把負面情緒帶入課堂,不遷怒於學生,冷靜處理課堂中的突發事件,一視同仁地對待學生。

3、學會休息。毛澤東有句名言“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一個會休息的人才會更好的工作。所以,無論我們多忙,都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儘量抽出時間嘗試戶外鍛鍊,假期裏帶着孩子去旅行,既讓孩子增加了見識,又讓自己的身心得到很好放鬆。每一次旅行,我都會更加熱愛生活,感受到世界的美好,開學後就會更加精神抖擻地投入到工作中。

4、創造充實、和睦的家庭生活。家庭是我們生活的重心,工作上盡職盡責,但是千萬別忽略了家庭,如果在家衝突不斷,家庭問題常常是引起我們老師心理壓力大的很大原因。上班時帶着這種煩惱,肯定是無法讓你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結果只能是不快樂。家人的互相理解至關重要,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管好我們自己的孩子。我們在學校盡心盡力管好學生,千萬別忽視了自己的孩子,和家人分好工,在我們晚自習沒時間的時候,讓家人管好孩子,管好孩子也是一家人齊心協力的事情,光靠一個人也不行。

5、擁有樂觀的心態。沒有一個人願意與整天哀聲嘆氣、愁眉苦臉的人在一起,總是喜歡與開朗樂觀的人在一起。老師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到學生。當學生有了積極陽光的態度,他們的學習成績會更好,我們老師的精神狀態直接影響到會給學生帶來什麼樣的教育。我們有責任和義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拼搏的幸福。我們知道陽光向上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我們要培養學生這種學習狀態。當一個學生長期快樂學習的時候,他就會形成陽光向上的心態,他會很享受這個過程,更會成爲一個對他人友善、能夠創造幸福生活的人,成爲棟樑之材。

以上是我個人看法,今天與大家共享,希望大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師德師風報告會精選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

大家上午好!

很榮幸今天有這樣的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在座的各位老師中,年長的老師用青春與汗水爲我們學校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經驗豐富,用諄諄教導與行動給我們領路、樹立榜樣。在座的年輕老師有精力、有熱情、有上進心,是我們學校將來的棟樑、脊樑。作爲二中的成員,在座的每位老師都有過人之處。今天我想從以下方面與大家分享工作、學習及生活的感受。

一、調整心態,明確態度

影響人生的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而是人們的心態。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擁有什麼樣的狀態。心態決定狀態,而狀態決定高度。

首先,要有熱情、激情。將工作當成生活的一大部分,真正讓自己以忘我的激情投入。有人說,做教育是一年熱、兩年溫、三年涼,時間長了,就做不到了。這就是我說的第二個方面。

其次,明確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喜歡不斷接受新事物,做到與時俱進。我的目標不是要比別人多優秀,因爲這樣有時太“功利”,反而讓心態不平和。我是抱着挑戰自己、挖掘自己潛力的心態,抓住每個機會,讓自己成長,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潛能。我一直用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來激勵自己,“把每一個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因此,我總是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竭盡全力來完成教學中的每件事。

再次,明確目標。只有想法而沒有具體的目標,就會像大海中的航船,偏離方向,永遠走不了多遠。任何人都有累和不願乾的時候,韌勁兒和幹勁兒來源於明確的目標。我的工作目標:在每個學期開始,簡單梳理自己的思路,明確這學期的工作計劃:知識方面哪些需要完善,教法方面哪個角度需要提升,規律方面哪些能夠總結,微課老師所達的高度,歷史學研究的學術動態,大學聯考命題人學術動態,歷史教學網站新的動態等等,都給自己有個草稿規劃。這些能夠指引自己在緊張的日常教學中,還能額外的提升。明確的規劃能讓自己始終熱情地參與工作,且突破一個,自己就有興奮感。讓自己始終有目標,在目標的實現中得到充實與收穫,在重複的工作中獲得愉悅感。

最後,學會調節心態。有時,心情也煩躁,也不是始終以高漲的熱情投入每天的工作,這時要學會自我調節。總之,態度決定高度,心態決定行動,我爭取讓積極的心態、明確的理念指引行動,讓堅持成爲一種習慣,讓韌勁兒成爲一種品格。

二、立足自身,完善自己

(一)第一步:角色定位,專業精神

將自己定位爲“教書匠”,着眼的是日常一線的教學。自知做題多些、考場經驗多些但是理論不足,還有就是沒有寬廣的視角,更沒有史學大家及教材編寫者高屋建瓴的見解。所以,我總以知道的太少,也就是東拼西湊將各種參考書、輔導書的知識、體系加以整合,充其量做得是“縫皮子”的活兒,做不到系統完備且高度深度的結合。因此在對教學工作理解和體驗的基礎上,每天腳踏實地做好日常教學工作。

“不做就不做,做就要做到最好。”在教學中不想成爲原來所說的教師形象:教學,教來教去,最後剩下一支筆、一本教材,其他什麼都沒有了。看書,看來看去,就只剩教材。我不想做這樣的老師,想做在教學中做到“教與學”相長,知識廣博且有深度、厚度,教法信手拈來的具有專業精神、精品化的老師。做到業務真正的“專業。”儘量以高站位、低姿態來培養自己敏銳的觀察力與洞悉力,培養自己高瞻遠矚與未雨綢繆的專業精神。以“仰望星空”的姿態,通過各種途徑朝着專業化和學識素養深厚的教育學者努力,真正授學生以“真漁”。

(二)第二步:落實行動,爭取成效

1、專業學習:

(1)課前學:學課標、學教法、學名師、學網絡。

葉聖陶先生說過:要想學生好學,必須先生好學。而我想說:要想學生學好,必須教師先學好!做爲有點兒教學經驗的老師,我認爲還是存在着與時俱進的問題(既有理念問題又有教學形式、方法),都需要不斷充電更新和完善。例如:學科教育發展史和當前發展動向、學科的課程目標和課程標準之間的準確關係、老課標下的“教教材”與新課標下的“用教材教”之間關係、新老教材的銜接、四種版本教材知識的融會貫通等等問題。

每到考試時,最常聽到的話是“這個知識點我講了、這個題目給學生看了,好像自己的任務完成了。“可是大學聯考90%以上的題目我們多沒講過,學生又如何來應對呢?怎樣做到教學走在大學聯考、考試的前面,不用習題牽着走、不是考後纔對知識、能力進行查漏補缺的彌補,不做事後“諸葛亮”,而是在平時就將方法與思維滲透給學生呢?這是經常困擾教學的問題。因此,在課前就需要花費時間來完善、深化自己的教學。

學課標,有利於讓自己科學定位知識的深度、高度與廣度。學教法,能讓自己努力做到“大道至簡,深入淺出”,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名師,學其教學思維、學其教學理念,例如:蘇格拉底的“助產術”教學,亞里士多德的“逍遙學派”,還有個別老師的問題教學法等,都值得學習。學網絡,各種教學網站、學術網站,可以適當關注,開拓視角、活化思維,讓與時俱進的理念、思維在課堂上真正引領教學。

(2)課後思:思考日常教學中的瓶頸問題

教學立意的高度與深度、知識處理的技巧與方法、學生知識能力的短板、 弱點,素質教學的思維延展與創新等,盡力做到有時間就查資料、有精力就要總結完善,將零散的知識進行系統的總結、將深奧的題型轉換爲 “用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技巧撥千斤”的方法。

高中階段的學習不同於國中,我看過一則描述初高中學習的總結:國中的時候, 一節課教你和麪, 回家作業和麪;一節課教你擀皮,回家作業擀皮;直到教會你包餃子,考試就考包餃子。高中了,靠思維吃飯:一節課教會你包餃子,作業是回家蒸包子;考試的時候,考的是烙餡餅。所以考試表面考的是學生的能力,這背後不也是考老師的“智力”嗎?

2、專業實踐:再好的學習形式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實踐出真知

(1)研究大學聯考,指導日常教學

對每年的大學聯考試題儘量作詳盡地分析研究,有機會還要聽大學聯考分析會中專家或命題專家的剖析,最大限度把握大學聯考方向,領悟試題承載的內涵。

學生的能力是逐漸培養的,學生的思維:邏輯思維、創新思維、延展思維還有學生的人文與學科素養,也是在三年一體化教學中逐漸滲透的。我覺得每位教師都應當自覺、自主地去體悟並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讓平時教學不與大學聯考方向、形式脫節。可以將簡單的大學聯考題或有大學聯考方向、活化思維的題、形式、材料、方法,滲透到平時教學中。做到“短期效應”和“長遠目標”相結合,真正落實三年一體化教學。

(2)研究習題,落實日常教學

習題爲教學檢驗的手段,也是高中學生知識的載體。研究名校試題對知識能力提升有較大幫助,它們多重基礎性又不失靈活與前瞻性,對日常教學創新思維有很大的啓發。因此,日常教學時我盡力將這些習題做一遍,不僅是知識、更重要的是理念、思維、方法,以此來指導日常教學。

三、帶好團隊,以身作則

作爲高三備課組長,承擔着學校歷史學科的大學聯考重任。我深知自己年輕,業務不精湛,經驗也不豐富,但是責任卻重大。如何在大學聯考中讓學校的歷史學科脫穎而出?這要發揮團隊精神,集全組智慧。

(一)以身作則,做好學科表率。

努力使自身成爲學習型、研究型、創新型的老師,在平時充分利用時間,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用行動帶動、影響全組的老師。

有時備某個難點問題時,怕思路“短路”,靈感消失,就會早來晚走。我還常在家中備課,邊陪孩子做作業,邊翻閱資料。我們家很少看電視,孩子學習,大人在旁邊看書,一方面給孩子創設環境,另一方面用大人的讀書來引導孩子對讀書的重視。

我一般查閱四本資料才形成一個知識點的教案。有點兒疑問,儘量都要上網查詢。備課本精益求精,先用藍筆備課,再用紅筆完善,有時要用黑筆來拓展與標註疑難。高三課程講完,我會寫出26本備課本。

(二)做好傳、幫、帶

培養年輕老師,讓年輕教師儘快成長,是組長的職責之一。因此,教研時儘量細緻,從知識到結構、從點到面、網,有時細緻如“抽絲剝繭”。

高三意識、大學聯考理念,一般經歷過高三才有感觸。爲了讓組內老師少走彎路,就會時不時以高站位,長遠性來引導、提醒,真正實現了起點高,成長快。我努力使教研組從“輸血型”儘快向“造血型”轉變,使學科教學更上一層樓。

(三)注重管理,增強自我約束力

再好的團隊,也要有管理。管理不在嚴,而在於作爲帶頭人,要用嚴謹、正氣、踏實的精神引領大家,還要經常耐心提醒與提示,讓組內每個人“憂患長鳴”,將好的行爲內化成習慣。

四、研究學生,引領學生

教師只是教學的一個環節,職責最多是“導演”,而學生纔是真正的“演員”,教學的主體。如何將主體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關鍵。

因此,平時教學中,我都深入到學生中,課間和學生簡單聊天、談心,瞭解學生的心理動態。課下通過作業進行交流,當然還有大家都在做的面批面改和無問題談話。

我特別注意與學生交心,從生活、家庭入手,瞭解學生現狀,有助於尋根探源、對症下藥。總之要用各種形式走進學生,洞悉學生的心理,用耐心和愛心與學生建立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五、處理好家庭與工作的關係

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家庭之中。工作是爲了家庭生活,家庭是工作的動力之一。帶着責任感將工作做好,同時也要取得家庭的支持。因此,我的信條是首先與家庭成員和睦相處。生活中的小事、磕絆也時有發生,但我不會斤斤計較,尤其是與老人相處。生活習慣、看問題的角度都不相同,盡力去包容。我總是較感恩我的父母和公婆,孩子基本上都是老人在幫着帶,所以總以感恩的心與大家相處。能做多少做多少,盡力兩邊都照顧。平時買居家用品,我都是買3套,自己的和兩邊老人都有。春夏秋冬的衣服、家電都惦記着買,目的就是想讓老人生活得方便、開心。我性格比較豁達,一般不會往心裏放什麼生活瑣事。在這種情況下,兩邊家庭比較和諧。

去年冬天,我家的事較多。孩子的爸爸生病5個多月,孩子高燒查不出原因,後來又住院一個月。我姥姥95歲,住了幾次院、後來也去世了。家裏快亂成一鍋粥了,真有種身心具疲的感覺。公公來給看孩子,結果又出現了腰間盤突出,在衡水臥牀一個月、且要時不時去醫院治療。白天和婆婆倒班看孩子和給大人看病,晚上自己在家照顧孩子。在這種情節況下,我也沒有請假,課程也沒給學生耽誤。由於相處較好,家裏的妯娌也分擔不少,後來將公公接回老家,都是妯娌一家在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

我平時管家較少,但是不管家,並不是心裏沒家。心總是想着兩邊的家庭成員,儘自己的力量協調關係,通過行動、通過言語讓大家滿意。因此,我有困難時,兩邊都盡全力幫忙,從未讓我請過長假。

我的家庭中,夫妻雙方都是教師,所以能夠相互理解。我有理想主義傾向,什麼事都追求完美,性格有時急躁。而我們家裏的那位比較嚴禁細緻,性格也相對柔和,有耐心。老公對家庭的付出很多,基本上工作、家庭人家全照顧到了,而自己就承擔的很少,從心裏也虧欠老公。陪伴孩子時間更少,因此總覺得虧欠孩子,孩子做作業時,不看電視,我查閱資料或者讀書,孩子自己做作業。儘量營造與閱讀、自主的氛圍。有時也覺得未盡到妻子、母親、女兒、媳婦的責任。在座的老師們中有好多也都是這樣做的,有的在工作中付出更多,照顧家庭、孩子的時間更少,尤其是我們的班主任老師們。可是職業、良心支配自己還得這樣做。選擇做教師,就要對得起多個家庭。

這就是我平時在日常教學中的簡單做法,也是大家日常的一些做法。有的老師比我做得更多、更好,我會在平時好好學習,來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謝謝大家的傾聽!

師德師風報告會演講稿範文

各位領導,同事們,下午好!

XX年,剛來附中的時候,劉校長給我們幾個大學剛畢業的學生講了一個故事:曾經有一個男生,大學畢業了,隻身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沒有親朋好友,那天,驕陽四射,汗水縱橫,早已浸透了衣衫,男生帶着3個大大的行李包下了火車,一手拎一個,還有一個拿不了,沒有辦法就寄存在火車站,徒步近3個小時來到單位,再折返一趟來提第三個包裹,於是,奮鬥的日子在這裏開始了……每想到這個故事,眼前就會浮現《聖經》中摩西率衆人出埃及,奔向自由,最終返回以色列故土的畫面,猶太人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裏形成了一個民族,並接受了包括“十誡”在內的“摩西律法”,而他們的始祖們所創立的神教從此初具規模,由此一個僅憑藉着精神就能生存繁衍的民族帶給世界意想不到的影響……一個來到陌生城市的奮鬥的男生,同樣也是一種精神的力量,在那裏兢兢業業得開創了一片天地……從那個時候起,洋溢着自豪和興奮的我來到了孩子們中間,帶着幾分羞澀和緊張,但在老教師的鼓勵和幫助下,我很快擺脫了內心的恐慌,將自己融入到孩子們學習和生活中,面對着孩子們,我有太多的話語,太多的情懷,更有太多的希望,同樣,處在孩子們中間,孩子們也對我也有太多的話語情懷和希望,在彼此的影響中我們都在成長……

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在語文教學中,總覺得,語文該是大語文,由於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一個具有良好身體、良好心理和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人。教育的過程,應該是愉快地促進孩子的精神成長,潛移默化地把孩子帶入人類的優秀精神文化中,使其成爲具有創造精神和獨立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的人,而承載着文化和精神的語文,尤其是語文的教學恰好承擔着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對中國精神的傳承和重塑。學生剛上,第一次講詩歌的時候,先講了個詩歌小專題——《一條美麗的河流——中國古典詩歌的產生和發展脈絡》,從詩歌的源頭《詩經》到屈原的《楚辭》,再到漢末五言詩的產生髮展,再到唐詩氣象、宋詩思想,還有後來的元明清時期家喻戶曉的詩人和詩作。當然補充了大量的詩歌佳作,這些內容,我們很緊張的用了兩節課才學完。在學習的過程中,一方面是對學生國小詩歌背誦的充分了解,另一方面展現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的詩歌體系,國中時代與國小的不同就是思維的開啓,讓孩子嘗試着去接觸一個宏觀的概念和輪廓,他們才能慢慢的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初有老師一點一滴的指導,一旦到了一定的階段,學生們自己就會構建自己的知識網絡和框架了,這就是導學自主的一種形式吧。接下來接觸到了具體的詩歌,學生就會自覺在這條河流上找到相應的點,這樣學生的知識框架就一步一步的豐滿。而對詩歌內容的學習需要啓發,努力使學生的思想昇華。比如說:十三四歲的年齡,學生情竇初開,每一個少男少女心中都有一個欽羨的異性,懵懂感情開始了,所以,在講愛情詩歌的時候從來不避諱愛的字眼,比如說講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的時候,除了講解詩歌的基本意思和藝術手法之外,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和“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引出愛的討論——什麼是愛?我們該怎麼愛一個人?

一場“愛的教育”開始了,問學生三種情況哪個人更愛花?第一個人看見花兒開得漂亮,就把花掐下來,揣在懷裏;第二個人愛花,花兒開了,就在花兒面前轉了兩圈欣賞了一會兒離開了;第三個人,看見花開,就默默的爲這株花添了一抔土和澆了水。孩子們異口同聲說第三種,這與李商隱的愛情觀是一樣的——“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爲探看”,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愛?學生回答:付出。懂得了付出,就開始明白了愛。那麼我們該怎麼樣愛一個人呢?我又問孩子們,你們希望你愛的人因爲你的愛而越來越優秀還是因爲你的愛他受到了煩擾而越來越遭呢?孩子們陷入了沉思。我明白了,他們開始思考了,當然我們希望我們愛的人越來越好呀,那麼我們該怎麼做?一個孩子說:我會幫助他。還有一個孩子說:我覺得我們該共同努力,好好學習……純真的孩子們,在接下來的週記中,又一次跟我表明心跡:老師,您說得對,愛就是付出,想一想媽媽對我的愛,就是付出呀……孩子們的情感,懵懵懂懂的感情終於得到了充分的宣泄,對感情的美好向往,和對詩詞句子的深刻體驗,這些老師不用講,孩子們將記憶終生。

這次的課程,對我而言,也是一次愛的洗禮,在生活中,我們往往對別人比對我們的親人更有耐心,更不容易發火,多少年來,我們以爲這割捨不斷的親情和血緣就是我們“不耐心”親人的資本,就是親人無條件的擔待和原諒我們的由來,可是,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時常對周圍的陌生人還滿面春風,對周圍沒有絲毫關係的路人還溫和謙讓,恰恰我們忘了對真正愛自己的親人付出真心,流露真情。《孝經》中所言:“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背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理。”原來,愛是一種能力,學會愛人更是一種智慧。

二、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

在班級管理中,最重要的一個關注,就是孩子的情緒能力!在國中階段,孩子正值12—15歲,這個年齡是最容易使人陷入迷惘泥沼的一個人生階段,很多的煩惱化成一種莫名的不安情緒襲擾着學生,他們心中有千千結無人解釋,面對的是隻知催促學習的父母,他們的心境壞極了,心中的鬱積無處發泄,於是便尋找機會在學校搗亂、滋生是非。在是非面前,孩子是有他自己的判斷力的,只是被當時的情緒所左右,比如說,一個男同學看到同桌拿着一個新奇的筆,就想看一看,可是女孩子不讓看,於是你爭我搶,女孩子不小心打到男孩子的臉,男孩子一下急了,將筆狠狠的扔向外面,不巧碰到了燈管,燈管滅了。此時兩個孩子都冷靜下來了,他們都認識到自己錯了,只是在當時情緒的左右下,纔不顧一切後果!所以,關注孩子的情緒,給予孩子情緒支持和引導,不失時機地培養孩子的情緒能力顯得尤爲重要!它是一種比知識、技能更厲害的本事,被用來衡量一個人的智力,甚至能預測未來的成敗。在班會上,我開展了“認識情緒”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學習控制自己的怒氣、挫折和寂寞的情緒。幾次課後,學生相互打鬧、發生口角的現象明顯減少了。這5種情緒能力是:

①正確估價自己的能力。能覺察、正確地認識自己的感情。

②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能恰當分析自己情感的起因,找到辦法來處理自己恐懼、焦慮、憤怒和悲傷等情緒。

③激勵自己的能力。能克服自滿和遲疑,調動自己的情緒去達到某個目的,還能較持久地保持這種動力。

④瞭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對他人情感和利益具有敏感性並能理解別人的觀點,欣賞不同人對事物不同的認識和感情。.

⑤善於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比如說在期會考試來臨之前,特別是我班成績好的學生,壓力比較大,脾氣就變得比較暴躁,同時面對同學的各自忙各自的事情,對別人不再理會他又比較敏感,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跟同學發一下脾氣,遇到一些不如意事情就向朋友大倒苦水,這就是周圍的同學感到莫名其妙,同學相處也有點緊張,這更使他想發脾氣。這其實就是孩子的不安情緒沒有把控好,使孩子正確的認識到自己的情緒,並教給孩子處理自己情緒的辦法,這樣就好多了,同學之間的關係也和睦多了!

在孩子們身上看到的這些,我們說,他們還是個孩子,是呀,有時候自己何嘗不是一個孩子?面對學生突發的事件,會不會因爲事情的突然束手無策而着急?面對學生的幾次三番的說服教育之後,他依然故我,沒有絲毫的改正,會不會因此而氣急敗壞?女性又是比較容易情緒化的,作爲一個女性帶着班主任,有時候把這些負面的情緒帶給了孩子們。

記得論語中一個故事,不遷怒不貳過。講的是顏回二十九歲時,頭髮全都白了,過早死去了。孔子爲顏回的死哭得非常傷心,說:“自從我有了顏回,弟子們更加親密。”魯哀公問:“你的弟子誰學?”孔子回答:“我有叫顏回的學生愛好學習,他從來都不把自己的怒氣遷移到別人的身上,同樣的錯誤也不會犯兩次。但他不幸早死,顏回死了,再也沒有這麼優秀的學生來繼承,傳播我的理想了。”是呀,不遷怒不貳過是我們一生都在加強的修養。柔則生,順則存,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無堅而不摧!在對待孩子情緒和自己的事情上,我們總是想到水,順勢而導!我們的學生可能學習成績很好,可能考上北大、清華或者國際學校,可是,如果他的“情緒能力”欠佳,那幸福寧靜的美好生活還會與他有緣嗎?我們會因爲失去美好的東西哭泣,會因爲得到滿足而喜悅,會因爲得不到滿足而沮喪,還會因爲受到羞辱而憤怒……這些五彩繽紛的感情,讓我們的生命充滿靈性和生機。正視情緒的存在,它們是我們擁有的感覺,是我們生命的動態能源。讓它們在一個正常的渠道里,推動我們的人生正向發展。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調節好自己的情緒,營造好一個和諧積極的情緒氛圍,我們和學生都得到了成長!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定要抓緊每一秒鐘的時間來學習,時時把自己沉澱、倒空、歸零。像詩人所說,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後會不會襲來寒風冷雨,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只能是執着的背影!在這樣一所面向未來,面向全國將走向世界的名校裏,老師能給予學生的不僅是基礎的知識教育和現代的素質教育,還有更重要的是促使學生的成長和我們自身的成長,因爲我們深刻的明白,只有我們的學生在社會的各個領域中的取得成功和成爲佼佼者,只有我們自己成爲老師的典範,這纔是我們學校培養人才巨大成功的見證!

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