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6W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精選17篇)

早上好!

在醉人的金秋如約而至、中秋佳節即將來臨之際,我們也迎來另一個特殊的節日:“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今年的9月12日至18日,將是我們一起度過的第13個“推廣普通話”宣傳週。受校團委的安排,我今天講話的主題是:規範語言文字,弘揚傳統文化。

首先,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我親身經歷的事情。20xx年的11月,我參加了長沙市教育局組織的長沙市骨幹教師清華大學高級研修班。在清華大學學習的時候我就已經明顯感受到我的普通話跟不上別人,我因此羞於和老師、同學交流。回到長沙後,一件事情深深的震撼了我。長沙市教育局安排我們班與來自昆明市的語文名師交流,我們班的每個組推選一人在雅禮中學上展示課,在我們六人中選一位在主會場上課,其他人只能在教室上,主會場聽課的有省市領導,全國知名教育專家,這是一次很好展示自己的機會,在準備課的時候,長沙教育學院一位教授對我說了一句讓我終身難忘的話“如果你的普通話好一點,你應該是最好的人選”。就是因爲我的普通話,我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機會,留下了一個深深的遺憾。

同學們,普通話是最美的語言,漢字是最優美的文字。但是語言文字就像空氣和水一樣,一方面非常重要,離開它就無法生存;同時又太普通了,不太引起大家的關注。只有當語言文字或者當空氣和水受到了污染以後,大家纔會重視它。同學們還沒有走出校門,走入社會,對此理解不會很深。實際上我們馬上就會有深切的感受,一手好字將是大學聯考對你最基本的要求;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將是你走入大學的通行證;一手好字加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將是你人生走向成功的基石。學校爲此要求大家將普通話作爲校園語言,讓我們彼此相見時,都不忘用普通話互道一聲問候,讓我們一起將普通話推廣到底。學校要求大家每天堅持練字,養成提筆即練字的好習慣,把字寫規範、寫漂亮,希望每一位同學都爲此做積極的努力,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筆記,練習,讓你的字跡像你的容貌和你的微笑一樣美麗。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我們相信水終能穿石,鐵杵終能磨成針,只要大家有毅力,就一定能夠比以前做得更好。

作爲一個高中生,我覺得應該還要有更爲高遠的追求。學校也提出大家要做一個儒雅的人。中華五千年文明,以語言文字爲載體,傳承了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這更要我們學習和繼承。現在的很多同學總喜歡以90後自居,喜歡把90後的孤僻、自傲帶進自己的心靈空間,而不知道絕大數90後身上有着許多的閃光點。同學們喜歡周杰倫,有的同學只看到周董桀驁不遜,奇裝異服的一面,卻忽視了他《菊花臺》《七里香》中所蘊涵的傳統文化,百家講壇說論語的于丹教授就非常推崇他這一點。我們的同學喜歡看韓寒、郭敬明的小說,喜歡開口閉口就說韓寒是個後進生,然而你們卻看不到他廣泛的閱讀和辛勤的寫作。你們喜歡快樂男聲,喜歡花兒朵朵,你們只看到他們霓虹燈下的風光無限,卻沒有思考,他們哪個不是具有傳統文化的堅韌、上進、拼搏,才最後成爲了觀衆心中最理想的花兒和快男。

傳統文化當然遠遠不止這些。一九八八年一月,全世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在法國巴黎開了一次會議,結束時做了一個破天荒的宣言說:“如果人類要在二十一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頭二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只是我們傳統文化冰山一角,未來是年輕人的天下,是我們同學們的世界,我衷心地喜歡大家在搞好學習的同時,廣泛閱讀古今名著,汲取傳統文化的精華,也希望學校各個部門積極開展與傳統文化有關的活動,讓同學們在活動成長成才,真正做一個儒雅少年!

謝謝大家!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2

和諧之美 有一種美,令人驚豔令人回味令人追求,這是一種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奪目. 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種美,給生命帶來激情給生活帶來溫馨,和諧之美——無時無刻與我們現在,只是沒有人留意,而我卻在無意中有所發現. 和諧之美在於寬容.和諧之美在於寬容.擁有寬容纔會有和諧.因爲寬容是人類情感的種子,她能在人類心靈這片靜土上紮根發芽,在愛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寬容之心是偉大的,她能澆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惡播散善良,她能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得失,她能化悲痛爲力量解千愁爲雲煙,她可與快樂相伴毫無掩飾,她可與幸福同行暢遊天地間,她可以讓人間充滿真情,讓我們享受陽光般的溫暖、雨露般的滋潤——寬容之和諧,竟妙不可言. 和諧之美在於誠信.誠信是奠基石,是和諧美的結晶.誠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園中她最美,美得妍豔欲滴,美得熱人心潮.百花叢中她最美,美的無瑕、美的高尚.有了誠信,和諧之美足以體現!願你擁有誠信之花,送給身邊和每人一朵,讓人間多一縷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諧的旋律,我勸你再攜一顆友善的心,來面對鳥語花香的自然.對每一朵花,保你擁有一個花香四溢的春天;對每一隻鳥友善,保你擁有一個燕歌鶯啼的清晨;對每一條魚友善,保你擁有一個自由歡暢的童年;只要你對每一棵樹、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擁有一個天藍草綠水清樹茂的世界;只要你對每一個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雲新親情如細雨,讓你擁有快樂的天堂.我堅信,只要你對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將會更和諧. 和諧之美亦在於平凡的生活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爲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爲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啓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4

《論語》傳遞的是一種態度,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子的這種態度同時也影響着他的學生,他最喜歡的一個學生顏回,他曾經誇獎這個學生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即使一個社會物質文明極大的繁榮,享受着這種文明成果的現代人仍然存在複雜的心靈困惑。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那份恬靜和安寧的心境。

孔夫子關於學習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麼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後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爲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義至大。“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包含着一個廣泛的道理:能者爲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爲我們良師益友。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平凡的人學習,就像置身於萬綠叢中的小苗吸收着豐富的養分。高山是那樣地雄偉綿延;大海是那樣地壯麗無邊。山之所以高,是因爲它從不排斥每一塊小石;海之所以闊,是因爲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於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們點滴之長—“擇其善者而從之……”。

《論語》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大智慧。我慶幸是潤新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深感到來到潤新是幸運的,因爲有國學經典的薰陶;來到潤新是幸福的,因爲潤新校園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我知道學習任何經典,先人的經驗最終只有一個真諦,就是使我們的生命在這些智慧光芒的照射下,提高效率,縮短歷程,使我們儘早建立一個君子仁愛情懷,真正建立起來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經典浸潤童年,智慧點亮人生。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五千年曆史長河中,名篇佳賦,燦若星河,大浪淘沙,留下一部又一部閃爍着光輝思想和深遠智慧的篇章,這些經典已經成爲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精神寶藏!

爲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激發全體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我校舉行這次集吟誦、演唱、表演、背誦爲一體的國學經典詩文誦讀比賽。

品悟中華文化,傳承民族精神,就需要我們誦讀經典詩文,在誦讀中品悟,在品悟中傳承。閱讀經典可以使我們心情愉悅,眼界寬廣;可以使我們撥雲見日,柳暗花明。《論語》字字珠璣,教我們如何做謙謙君子;《弟子規》諄諄教誨,教我們學修身齊家;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告訴我們怎樣做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如何尊老愛幼;“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告訴我們懂得怎樣感恩。一篇篇經典美文,一句句哲理結晶,不僅能讓我們享受閱讀的快樂,還能讓我們悟出做人的道理,從而提高人格品位,提升精神境界,追求美好人生。

同學們,老師們!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是短暫的,但是,誦讀的任務是延續的,是長久的。愛中華,讀經典,讓每個人,每個青少年學生都參與到中華經典詩文誦讀活動中去。在中華美德的滋養下,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陽光燦爛,我們誦讀千古美文,在書聲琅琅的氛圍裏,讓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多彩。我們舉辦經典誦讀比賽,就是要讓經典滋潤我們的心田,伴着我們成長,使文明溢滿校園。

最後,衷心地祝願我們這次經典詩文誦讀比賽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6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歷史的滾滾長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歷程,無不浸透着中華文化的精神。於是,千百年中國傲立於東方,歷史長河金鯉化龍,浩瀚的廣宇羣星燦然,炎黃挺起五嶽的脊樑!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韻;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是辛稼軒吶喊的兩宋悲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是譚嗣同面對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膽。

神州大地上,國學文化傳承千年。何爲國學?是司馬遷熟悉華夏文明,留下了傳承民族魂魄的《史記》?是李時珍涉足千山萬水,遍嘗百草,用自己的親身體驗造福於後人的《本草綱目》?還是紀曉嵐精通經、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庫全書》?何爲國學?不就是經那得起時間洗煉而沉澱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後還能給人以深刻啓示,讓人從中獲益的精神財富、文化積澱嗎?

國學經典是中國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傳承國脈的精神紐帶,是炎黃子孫奮鬥不息,富國強兵的力量源泉!它猶如一束光芒潤澤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

還記得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誦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的民族氣概!

還記得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釃酒臨江,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壯懷好歌!

還記得亂世漂泊的李清照,將國家之恨紡成染柳煙濃,吹梅笛怨的哀愁,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豪言壯語!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遙遠的絕響!

國學的經典,華夏的輝煌,成就了偉人的不朽,締造了民族的昌盛。國學文化,是華夏民族的靈魂,是炎黃子孫的精神脊樑!讓我們一起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化,肩起民族復興的偉業,讓中國這條龍騰飛在世界東方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7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XX級1班的學生樑思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本學期,我們學校將開展“國學潤育”的活動。同學們,你可知道,國學究竟是什麼呢?國學,顧名思義,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國學是四書五經,是二十四史,是唐詩宋詞,是紅樓夢和三國,是老莊,是數不盡的古代文獻,我想,對我們而言,國學不單是一門學問,不單單是那些發黃的典籍,散佚的曲譜,破損的壁畫,不單單是中國的一切傳統學術文化的總和,更是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中國文化的態度與精神,是中華民族使命的擔當與傳承,它,就是中國的精神和靈魂……我們中學生學習國學,就是要學習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民族精神。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以最大的熱情走近國學的殿堂吧。

走近國學,它將會給我們做人的準則。儒家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道家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 莊周化蝶,那又是何等讓人讚歎的人物爲一、超越生死的境界。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蘇武堅守民族氣節。還有屈原、司馬遷、杜甫、劉禹錫、蘇軾、蒲松齡、曹雪芹、魯迅……許多仁人志士都表現出傲岸的節操,表現出高風亮節。千百年以前,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淡化自己,包容萬物。不會偏執一己之見,放縱一己之情,就不會陷入世俗的誘惑,不會牽絆於個人的得失,這樣的人能包容萬物,也就享受了人生最大的美好。

無論怎樣發展,現代社會始終是以“德、智、體、美、勞”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爲準則,德爲重,智於其後。所以同學們,當我們追求“個性”的時候,別忘了古仁人告訴我們的做人準則。所以,當我們與同學鬧了彆扭,別忘了多想想對方也並非有意爲之;當我們在享受父母做的可口飯菜時,別忘了古訓“百善孝爲先”;當我們想高聲攀談時,別忘了公共場合本應井然有序,不得喧譁……

心中有他人,你就會有誠信;心中有祖國,你就會有責任感……泛愛萬物,心繫天下,這纔是人生真正的享受。這就是國學傳承給我們的做人準則。

走近國學,它將會教給我們做人的智慧。

《禮記》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讓我明白了個人進步和國家發展都離不開創新。 “言寡尤,行寡悔。”讓我明白了說話不要多抱怨,做事就能少悔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當我們讀到聖人也感慨光陰似水時,我們普通人也就更應該加倍珍惜時間了。這些古人的智慧,將會幫助我們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有更高的效率。

走近國學,也就走進了中華所有兒女共同的精神世界。

同學們,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當我們千百個同學走近國學,就是千百個國人在嘗試着扭轉長久以來對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離,就是千百個國人在共同實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國學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不論大陸,還是香港、澳門、中國臺灣都擁有同一部歷史,同一種文化,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連接華人世界的文化之橋,心靈之橋,血脈之橋。走近國學,也就走進了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世界。

同學們,在快節奏生活中,我們雖不足以精通國學,但卻完全可以用國學來養心。養一顆忠孝之心,養一顆赤誠之心,養一顆大愛之心,養一顆淡然之心,養一顆智慧之心。讓我們多讀讀國學,從古典文化中汲取營養,體味體味中國古人的智慧,也許,你的人生將打開一扇全新的窗。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歷史、傳承着文明,是廣大羣衆精神生活的重要資源。以下是關於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演講稿1000字,歡迎閱讀!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8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爭當有志青年》。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泱泱中華,五千年文明。悠久的歲月,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漫長的歷史,凝成了經久不蓑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用自己的智慧演練了楚辭漢賦、唐詩宋詞。每當我們徜徉其中,感受國學的博大與精深,品味中華文化的優美時,我們都禁不住深深的陶醉。在傳統文化的海洋裏,有岳飛的《滿江紅》,有曹操的《觀滄海》,還有李清照的《夏日絕句》。

瞧,那精忠報國的岳飛,力抗金兵,保家衛國,即使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卻依然唱出“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

看哪,一代梟雄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鬚髮,仍舊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還有那亂世漂泊的李清照,縱然簾卷西風,瘦比黃花,仍舊吟出“生當做人傑,死亦爲鬼雄。”

那或鏗鏘或柔美的詞章,濺落在歷史的長河裏,激起了遙遠的絕響!

作爲新時代的一名青年教師,我肩負着傳承中華經典文化、啓迪祖國未來的重任。工作中,我要把國學經典作爲教學內容的一部分,每天早晨來到教室,面對天真的孩子們,我帶着他們背一段三字經,演一段千字文,或者講一段歷史故事,讓自己和孩子們伴隨着清新的晨風在古書的海洋裏收穫一份世外的寧靜,讓國學經典拉近我們與古人的距離,啓迪我們的心靈,充實我們的思想。

老師們,讓我們從今天做起,拂去歷史的塵埃,共同打開一本國學經典,用心去細細品味那古老卻不陳舊、遙遠卻不陌生、高雅卻不脫俗的國學經典吧!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9

誦讀國學經典,傳承中華文明

各位領導、家長、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xx國小對各位領導、家長能夠在百忙中來參觀、指導我校的國學教育工作,表示衷心的感謝。

現在,家長和老師們都有共同的認識,現在的孩子缺乏文明禮貌,不尊老愛幼;缺乏合作意識,唯我獨尊;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抑制力不強;缺乏刻苦學習精神,厭學得多,學習目標不明確。爲啥?這也是我們共同的疑問。關鍵是以前我們只重視了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培養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多年來,學校經過多方面的探究,尋找了一條教育孩子成才必先成人捷徑,那就是加強國學經典教育。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博大精深,通過對國學經典文化的學習,不但能夠增長知識,更重要是能夠砥礪品行,健全人格,涵養性情,提高修養,使孩子們學會做人。

以前學校系統的編印了國學經典校本教材,讓學生誦讀,從這學期開始,學校統一訂購了教材,把國學課列入課表,選出專職教師任課,成立了教研組,還確定了研究課題,使國學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在上學期,學校組織了第一屆“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活動,效果非常好,得到了領導和家長的大力支持和好評,學生的積極性也非常高,掀起了人人誦經典的熱潮。今天結合中心校十二月份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月活動,學校組織第二屆“國學經典誦讀”展示活動,進一步推進國學教育的開展。以後形成制度,每年將組織一次大型的展示活動。學校也準備把國學教育作爲學校的亮點,操場建好後準備在校園內立孔子塑像,建孔子書院,樓道文化建設也以國學教育內容爲主題,讓學生時刻受到國學經典文化的薰陶,力爭把我們xx國小打造成國學教育示範校。

最後,祝這次展示活動圓滿成功,也希望各位領導、家長參觀後多提指導意見。

謝謝!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0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學生秉持的信念。我們生活在這片熱土上,這片有着千年歷史的熱土上,我們自豪,我們驕傲。隨着國家日益興旺發達,我們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在國際舞臺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自尊與自信,所以做一名自信的中國人更是我們應當具備的。

我國著名生物學家童第周,年輕時在比利時留學。同屋的另一個國家的留學生輕蔑地對童第周說:“你們中國人太笨了,不會管理經濟,所以,中國的經濟太落後!”童第周聽了很生氣,對他說:“你說中國人笨,有什麼證據,我不許你誣衊我的同胞,我的祖國。”接着,他一字一頓地說:“我們來比一比,你代表你的國家,我代表我的國家,看誰先取得博士學位。怎麼樣,你敢嗎?“此後,童第周更加發奮讀書。他發表的論文,水平越來越高,在歐洲生物界引起了轟動。授學位時,在場的教授、專家紛紛向他表示祝賀。童第周激動地說:“我是中國人!我獲得了貴國的博士學位,至少可以說明中國人決不比別人笨!”

一個有強烈民族自信心的人,必定會在國際交往中自覺地展示我們中國人的氣度和風采,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絕不會做有損國格的事情,這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啊!

作爲中學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壯烈偉大的事,但是從小事亦能體現出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雷鋒”這個響亮的名字,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他的精神,指引着我們前進;他的精神,伴隨着我們步伐,他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中國人應該有的精神!

祖國創造了生活,改造着生活,歲月承載着歷史的腳步,大地積澱了文明的精華,走在世紀之初的我們,懷着一顆堅定不移的心,爲中華文化,民族精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1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2

大家好,我叫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傳承國學經典,弘揚傳統文化》。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國學像一陣春風吹進我們的校園,吹進我們的課堂,吹進我們的心靈,瞭解傳統文化,提高自身修養,弘揚傳統文化,美麗情滿中華。

神州大地,國家傳承千年,何爲國學?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歷史長河中中經得起時間洗煉而深沉下來的能夠在千百年還能給人以深刻啓示,從中受益的精神財富,文化深沉。

《弟子規》教導我們人們生活的規範,教導學生爲人處世的規範,“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句雖短,意深刻。孔子關於學習和交友的態度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三人行,必我有師焉”“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第一句意爲幾個人走在一起,其中必有可以做我老師的人,第二句告訴我們要勤奮努力學習,多向別人請教,第三句告訴我們要真誠對待朋友,這些話雖出自二千年的孔子之口,但至理名言,意義深刻,正所謂:“海納百川容乃大”,我們若想具有高山的雄偉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從平凡的人身上汲取點滴。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國學裏有太多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人生智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我慶幸洪小的濃濃書香浸潤了我,讓我深刻感到濃濃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明白學習國學經典,就是要以史爲鑑,以古爲鏡,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實現人生夢,實現中國夢!

詩韻上週和我一起準備了一篇稿子,說是學校要舉行國學經典的演講比賽。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3

木蘭辭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願爲市鞍馬,從此替爺徵。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

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朝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

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

不聞爺孃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聲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彊。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

願借明駝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牀。

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

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4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我是XX級1班的學生樑思雨,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

本學期,我們學校將開展“國學潤育”的活動。同學們,你可知道,國學究竟是什麼呢?國學,顧名思義,是中國之學,中華之學。國學是四書五經,是二十四史,是唐詩宋詞,是紅樓夢和三國,是老莊,是數不盡的古代文獻,我想,對我們而言,國學不單是一門學問,不單單是那些發黃的典籍,散佚的曲譜,破損的壁畫,不單單是中國的一切傳統學術文化的總和,更是我們血液中的文化基因,是中國文化的態度與精神,是中華民族使命的擔當與傳承,它,就是中國的精神和靈魂……我們中學生學習國學,就是要學習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傳承的民族精神。

所以,同學們,讓我們以最大的熱情走近國學的殿堂吧。

走近國學,它將會給我們做人的準則。儒家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道家說“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爲一”, 莊周化蝶,那又是何等讓人讚歎的人物爲一、超越生死的境界。陶淵明“不爲五斗米折腰”,李白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諸葛亮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蘇武堅守民族氣節。還有屈原、司馬遷、杜甫、劉禹錫、蘇軾、蒲松齡、曹雪芹、魯迅……許多仁人志士都表現出傲岸的節操,表現出高風亮節。千百年以前,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淡化自己,包容萬物。不會偏執一己之見,放縱一己之情,就不會陷入世俗的誘惑,不會牽絆於個人的得失,這樣的人能包容萬物,也就享受了人生最大的美好。

無論怎樣發展,現代社會始終是以“德、智、體、美、勞”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爲準則,德爲重,智於其後。所以同學們,當我們追求“個性”的時候,別忘了古仁人告訴我們的做人準則。所以,當我們與同學鬧了彆扭,別忘了多想想對方也並非有意爲之;當我們在享受父母做的可口飯菜時,別忘了古訓“百善孝爲先”;當我們想高聲攀談時,別忘了公共場合本應井然有序,不得喧譁……

心中有他人,你就會有誠信;心中有祖國,你就會有責任感……泛愛萬物,心繫天下,這纔是人生真正的享受。這就是國學傳承給我們的做人準則。

走近國學,它將會教給我們做人的智慧。

《禮記》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讓我明白了個人進步和國家發展都離不開創新。 “言寡尤,行寡悔。”讓我明白了說話不要多抱怨,做事就能少悔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當我們讀到聖人也感慨光陰似水時,我們普通人也就更應該加倍珍惜時間了。這些古人的智慧,將會幫助我們快節奏的現代生活有更高的效率。

走近國學,也就走進了中華所有兒女共同的精神世界。

同學們,一個民族要想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須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當我們千百個同學走近國學,就是千百個國人在嘗試着扭轉長久以來對民族文化的陌生和疏離,就是千百個國人在共同實現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國學是中華民族共同的血脈和靈魂,不論大陸,還是香港、澳門、中國臺灣都擁有同一部歷史,同一種文化,同一種語言,同一種文字。我們的傳統文化是連接華人世界的文化之橋,心靈之橋,血脈之橋。走近國學,也就走進了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世界。

同學們,在快節奏生活中,我們雖不足以精通國學,但卻完全可以用國學來養心。養一顆忠孝之心,養一顆赤誠之心,養一顆大愛之心,養一顆淡然之心,養一顆智慧之心。讓我們多讀讀國學,從古典文化中汲取營養,體味體味中國古人的智慧,也許,你的人生將打開一扇全新的窗。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完畢!歷史、傳承着文明,是廣大羣衆精神生活的重要資源。以下是關於弘揚國學經典品味中華文化演講稿1000字,歡迎閱讀!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5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爲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爲底蘊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而但忘了“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詩經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

國學之莖——唐詩

漢唐,中國民族五千年裏最輝煌的歲月,它遺留下的風韻灑入我們的血液裏,像金子一樣熠熠生輝唐朝是我國古典詩詞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在所有的古代文學體裁中,興許是我們最熟悉的。很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或老師就一字一句教予我們“牀前明月、春眠不覺曉。”但當時也只是學得囫圇吞棗,不求甚解。殊不知,唐詩也有它的美麗與哀愁。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的《山居秋暝》。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羣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清幽明淨的自然美,宛若一縷清風,滲入心扉。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月下獨酌》。月和酒,一直是李白的最愛,可兩者都蘊含孤獨,不得志,愁悶之意。前一句“獨”,後一句“孤”,李白在塵世中活得無可奈何,唯一可以陪伴左右的,只是影子,單薄且虛妄。

不同的詩人,會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筆下詩句的情感也會迥然不同。而唐詩,也正因此變的瑰麗多彩。

國學之枝——宋詞

宋詞從唐詩發展而來,汲取了《詩經》《楚辭》的營養,一直到現在,仍陶冶着人們的情操。

柳永、李清照、晏殊用柔婉的文筆,細密的心思,寫盡人性感情中委婉哀愁的一面。《雨霖鈴》中的一句“多情自古傷離別”在秋風蕭瑟時,柳永將自己的真實情感用文字表達得如此悽婉動人。而晏殊用“夕陽西下幾時回”的慨問道對美好景物的留戀。反之,蘇軾、辛棄疾的氣魄便如虹,慷慨的高昂之調用一句“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便能震撼住人心。

宋詞無疑是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枚巨鑽,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園,有傲骨佇立的梅,有嬌豔依人的杜鵑,更不缺大氣豐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態,奼紫嫣紅的花兒趕趟兒開,怎可能不多彩絢爛呢?

國學之葉——元曲

元曲給我的印象一直以來都是十分獨特的,所以它纔有資格與唐詩宋詞鼎足並舉。

馬致遠是我最愛的戲曲家之一,也是元代最優秀的散曲家。他的《天淨沙.秋思》或許許多同學都熟知。一個人,僅用二十八個字,就能把秋意那樣清晰地描摹出來,下筆又是那樣淺淡。且“不着一字,盡顯風流。”成就了一種蕭瑟、蒼涼的馬致遠意境。當夕陽西下,馬致遠還是那個遠在天涯的斷腸人.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6

在我還對周圍一切都懵懂無知的時候,媽媽就常在我耳邊經常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我稍稍懂事時,媽媽又給我逐字逐句地教我:“人之初,性本善……”,從此以後我便深深地迷上了國學經典。

上了國小後,我每次做作業都很不認真,甚至是邊做邊玩。媽媽很生氣,在暑假時和我溫習了之前學過的《論語》,論語中有一句“學而不知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深深觸動了我。它告訴我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僅靠認真,學習不會有多大的進步;只掌握思考方法,卻不認真,成績也不會好。只有兩樣具備,才能取得好成績。每當我做作業時,思想準備又“開小差”時,我都會用這句話來激勵自己。果然,在新的學期,我的成績越變越好,媽媽也把這一切看在眼裏,心裏很高興。

9歲半時,我開始有些叛逆,愛對父母亂髮脾氣,於是,爸爸買了一本《弟子規》給我讀。當我讀到“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這幾句時,我一下子恍然大悟,對之前的所作所爲後悔。

去年的母親節,因爲我讀了《遊子吟》,所以我過得很有意義。那是因爲媽媽還沒下班,我就偷偷地把飯煮好,又煮了幾個菜,等媽媽下班回家,我一聽到媽媽用鑰匙開門的“咔咔”聲,就把飯菜用罩子罩起來。看見媽媽疲憊的臉,我的心酸酸的,淚珠差一點就掉了下來。媽媽看到了我煮的菜,很感動,緊緊地抱着我,像怕我跑掉似的。吃飽飯後,我拿出我的“祕密武器”——捶背玩偶!我用它那圓圓的“錘子頭”幫媽媽捶背。我看媽媽落出心滿意足的微笑,心裏太高興了!

後來,我在學校又參加了“中華頌”之類的朗讀比賽,都是因爲平時多看了國學之類的書,我才能一次又一次的獲得好成績。

國學經典誦讀,您不但給我學習、生活帶來了幫助,還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您是我生命裏一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我前行的路,未來的路就算再崎嶇坎坷,我也會迎難而上。我愛您!

國小國學經典演講稿 篇17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下午好!

非常有幸,今天能在這個講臺上和大家一起談談,我心中的國學。

所謂國學,從字面上理解,指我國傳統的學術文化,包括哲學,歷史學,考古學,文學等。對於我來說,國學一直是以文學的形式紮根在心底,從爲萌發的種子,到後來的發芽,抽枝,長葉,終成了一朵在神州大地上翩躚起舞的文學奇葩。

其實從文字在倉頡手中誕生的那一刻起,文學便註定要以無限的魅力,支撐起一個民族的脊樑。請留心看看,在斑駁歲月的甲骨上,在風塵歷史的竹片裏,在絢爛千年的錦帛中,處處記錄着文學的美麗容顏。

國學之根——《詩經》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於心。其中,一句爛熟於耳的 " 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 寫愛情,算是到了某種極致,至今,甚少言語能出其右。想想在幾千年前,便有如此絕妙的語句,單從這一點看,就可看出,國學一詞背後,是以深厚的文化爲底蘊形成的。但詩經並不會因此而同想象中那般疏遠而不可親近,其實它只是民歌。只不過,在我們渡河的時候,被無聲地遺忘在另一個時代,當我們想起,返身去尋找時,它已經沒入歷史的河流之中。於是現在大家漸漸習慣於唱 " 小老鼠,上燈臺,偷油吃,下不來。 " 而但忘了 "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

對於詩經,我們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我們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曾一起吟誦的歌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