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校慶的演講稿(通用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57K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1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裏舉行盛大的慶典,我代表全校同學向母校表示祝賀,對各位來賓、校友以及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通用9篇)

今天深愛着母親的孩子們,回來了,從大洋彼岸,從西部邊陲到瀟湘秀水,他們是我們學友的驕傲,他們的成就也深深激勵着我們每一位學子,成爲我們的榜樣,人生的楷模。

4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的開展,奧運場館落戶於校內,校內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校科研經費逐年創下新高,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升。

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術氛圍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激勵着我們主動去學習,去鑽研,去創造,去面對失敗和阻力,不斷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峯。過去的成績已經成爲歷史,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今後的日子裏,我們也將遍佈祖國山河,世界各地,想象着再過若干年,我們也將像今年的校友一樣,重回母校,感受母校取得的輝煌,大學時光是短暫的,也許就是因爲它的轉瞬即逝,在X大學我們走過了不能忘懷的青春歲月,讓我們相信,在今後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飛多高,X大學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作爲一個學校,45年並不悠久,但是它像一個年輕人,前進的過程中充滿着活力和激情。X大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動力發展着,我們堅信在各級的殷切棋盤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X大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讓我們衷心祝願母校在未來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發展。謝謝大家。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2

老師們,同學們,朋友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裏舉行盛大的慶典,我代表全校同學向母校表示祝賀,對各位來賓、校友以及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深愛着母親的孩子們,回來了,從大洋彼岸,從西部邊陲到瀟湘秀水,他們是我們學友的驕傲,他們的成就也深深激勵着我們每一位學子,成爲我們的榜樣,人生的楷模。

4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彈指一揮間,學校十五、211工程建設的開展,奧運場館落戶於校內,校內的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校科研經費逐年創下新高,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科研能力得到了不斷的提升。

在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術氛圍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激勵着我們主動去學習,去鑽研,去創造,去面對失敗和阻力,不斷攀登科學技術的高峯。過去的成績已經成爲歷史,站在新的起跑線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今後的日子裏,我們也將遍佈祖國山河,世界各地,想象着再過若干年,我們也將像今年的校友一樣,重回母校,感受母校取得的輝煌,大學時光是短暫的,也許就是因爲它的轉瞬即逝,在X大學我們走過了不能忘懷的青春歲月,讓我們相信,在今後的路上,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飛多高,X大學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歸宿。

作爲一個學校,45年並不悠久,它就像一個年輕人,前進的過程中充滿着活力和激情。X大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動力發展着,我們堅信在各級領導的殷切棋盤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X大學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讓我們衷心祝願母校在未來的征程中取得更大的發展。謝謝大家。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3

清華大學即將迎來百年華誕的喜慶,我藉此機會,向清華大學的師生員工表示衷心的祝賀:祝賀你們在過去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爲這些成就做出貢獻者們表示崇高的敬意!希望你們百尺竿頭,更上一層樓!

在中國,清華大學有着“中國麻省理工”之稱的美譽,說明貴校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我也一直認爲,清華大學是我國重點大學的“排頭兵”,是最有希望最早建成的世界一流大學之一。這說明,貴校重任在肩,千萬不要辜負了自己所承擔的重大使命。

十分巧合的是,

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也迎來了建校150週年的紀念,我看了兩校爲慶祝校慶的安排,這不能不引起我的反思。據麻省理工學院宣佈:“自1月7日至6月5日,將舉行一系列盛大的慶祝活動,在持續150天的校慶中,麻省不但要向以往的成就和貢獻者致敬,而且將舉行嚴肅的反思活動,思考如何繼續走近研究的前沿及世界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

然而,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的籌備工作,早在5年以前就成立了籌備委員會,後又改爲組織委員會,下設11個專項工作組。此外,還成立了發展委員會和顧問委員會,3年以前就開始了1000天的倒計時活動。籌備工作不謂不充分,輿論不謂不大。可是,整個校慶活動依然沒有擺脫傳統格式化的思維窠臼——大造輿論,邀請名人捧場,極盡評功擺好之能事。自去年以來,該校就開展了“百年賦”、“我愛清華”、“百年清華、行健不息”、“兩岸同心”等活動,而且還把輿論造到了國外去了。去年,該校派代表團訪日,舉行了“東京大學—清華大學周”和“早稻田—清華大學日”活動。在美國的造勢的範圍更大,先後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舉辦了“清華周”,在芝加哥大學、麻省理工、哥倫比亞舉辦了“清華日”,在哈佛大學舉辦了“清華大學與哈佛大學學生論壇”。

但是,我卻沒有看到清華大學有任何一項反思活動,更沒有像麻省那樣“嚴肅的反思”,這就是清華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之間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對反思有過很多的論述,他說:“哲學認識的方式只是一種反思”。:因此,反思是人類認識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就必須進行反思。不經過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發展中的經驗和教訓,就不能認清教育的規律,不能成爲一個清醒的領導者,也就不能使我國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發

展道路。

既然沒有看到清華大學的反思,那麼我作爲一名老年教育工作者,出於責任感的驅使,不妨替你們作一點點反思,但願是“逆耳的忠言”。

首先,一流大學應當選擇什麼樣的校長?這個問題的答案本來是很清楚的,一流大學應當選擇一流的教育家當校長,但是這個問題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各重點大學都沒有解決好。爲了說明問題,我不得不重提5年前發生在清華的一件事。2019年5月11日,清華大學校長主持中國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的演講,演講完畢贈送禮品時,校長念黃遵憲的《贈樑任父同年》詩時,由於不認識小篆的“侉”字而語塞,並進一步導致舉止失措,把贈送禮物說成了“捐贈禮物”,接受對方禮品後又忘記說聲“謝謝”。這本來是很莊嚴的場合,卻鬧出了大笑話,並遭到了普遍的批評。漢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誰都有唸錯字的時候,我也念過錯字。我們無意苛求科學家要會認識篆體字,一定要懂得古詩文,但作爲大學校長必須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對此,著名的文化學大師王元化先生在逝世前曾批評說:“大學校長由對人文科學茫然不曉的理科教授擔任,而此種現象導致大學文科奄奄無生氣,人文精神的失落。”這件事並不能怪罪校長,而只是暴露了我們遴選大學校長標準和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如果把遴選校長的權力交給學校的教授委員會,相信他們能夠選舉出符合教育家標準的校長。

其實,在清華大學的歷史上,曾經有過許多傑出的校長,如梅貽琦、蔣南翔、劉達、劉冰等,從治校的實踐中,他們要麼成了學者化的職業校長,或者是革命化的職業校長。梅貽琦先生是留美的物理學博士,他的成名並不是因爲他是博士或是院士(逝世前一年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才授予他院士頭銜),而是反映他的教育理念的一句話:“大學乃大師之謂也,而非大樓之謂也”,至今仍然被我國教育界所傳誦!這幾位校長作爲著名的教育家,其業績和教育思想,都已載入我國高等教育史冊。對比起來,自80年代開始,清華大學的歷任校長都是院士競選演講稿 ,他們都是雙肩挑的學者,不能專心致志地把全部智慧和精力用於辦好學校,因此他們都沒有成爲有影響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85年以前曾說過:“做一個學校的校長,談何容易!說得小些,他關係到千百人的學業前途;說得大些,他關係到國家與學術之興衰。這種事業之責任,不值得一個整個(指心無旁騖)的人去擔負嗎?”問題就在這裏,我國現在不僅校長,而且有些部處長也搞雙肩挑,他們怎麼可能做到“魚和熊掌二者得兼”呢?因此,清華應當珍惜自己的經驗,選拔那些教育家當校長,心無旁騖地領導和管理好學校。也許,也有些院士符合校長的要求,但必須放棄學術研究,要以學校的利益爲最高的利益,絕不能利用校長的資源營建個人的學術汕頭,像世界那些著名大學校長一樣,做一個專心致志的職業化校長。根據過去的經驗,從國家部委或省市的領導人中,選拔那些既受過良好教育(假博士不要)又有民主作風的人,到部分大學擔任校長,也許比直接從教授中選拔要更好一些。

雪莉-帝爾曼卻說:“,正因爲我們不需什麼都做,我們才能夠集中所有精力和資源來幹兩件事,一是非常嚴格的本科生教育,二是非常學術化的研究生教育。我們把這兩件事做到了極致。我們認爲,小就是美!”1997年該校數學家安德魯-懷爾斯足不出戶,用7年時間證明了困擾世界數學界358年的費馬大定理,從而創造了世界學術界的奇蹟!這纔是世界一流大學的解放思想心得體會本色,我們應當反思“大而全”的辦學模式,不走出“大而全”的誤區,我們最終可能建設不出真正達到美國研究型那樣一流水平的大學。

必須放棄急功近利和立竿見影的指導思想,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要耐得住寂寞,發揚安貧樂道的精神。德國著名哲學家漢娜-阿倫特曾說:“當大學決心於經常爲國家和社會利益集團服務的方針的時候,馬上就背叛了學術工作和科學自身。大學如果確定了這樣的目標,無疑等同於自殺。”本來,大學是分爲精英型的和大衆化型的,也有純學術性的和應用型之分。我理解阿倫特的話,是針對極少數精英大學而言的,這是繁榮學術的需要。如果這樣理解是正確的話,我認爲包括清華大學在內的極少數重點大學,應當放棄實用主義的辦學方向,這是使我國科學躋身於世界先進之林的需要!

在清華大學校園裏,豎立着一方石碑,上面鐫刻着“行勝於言”的警句,這被認爲是該校的校風。這句話當然是正確的,反映了實踐第一的認識論,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本叫陶知行,爲了表達他的教育理念,索性把名字改成了陶行知。我個人切身感受到清華大學畢業生的務實精神,興許這正是該校出現了70位億萬富翁的主要原因。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4

女:彈指一揮間,當年上課的鐘聲穿過了八十五年的風雨歲月,育才中學迎來了她的第十個春天。

男:這座校園依然是那樣古樸、典雅,朝氣蓬勃,如同那棵見證着百年滄桑的法國梧桐,根深葉茂、常綠常新,吸納着天海之靈氣,養蘊着名校的風範。

女:還記得掛牌成立的 20xx年八月二十八日,驕陽、鮮花、海浪、藍天,快樂充滿着整個的校園,歡笑寫滿孩子稚氣的笑臉。

男:幾多祝福,幾多期望,幾多疑慮,幾多慨嘆。老將漸退新秀能否順利接棒?參差生源怎能再現昨日榮光?怎樣繼承傳統續寫新的詩篇?

女:來不及躊躇、顧不得彷徨,創業者的最大資本就是豪情滿腔,探索的路上有的只是腳步匆忙,就是這樣一所在繼承與發展中誕生的學校,勇敢地走出曾經擁有的所有光環和優勢,從零做起,十年創業,幾番坎坷,再創新輝煌,邁向更高端。

男:全國羣衆體育先進單位,

全國奧林匹克教育示範學校,

全國心理輔導特色學校,

山東省規範化學校

山東省教學示範學校,

山東省中國小教師校本培訓示範學校,

山東省衛生先進單位,

青島市文明單位

青島市教育改革十面紅旗學校

青島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單位

女:這一塊塊獎牌,一聲聲讚譽,一個個碩果,一份份期盼,見證了育才人勇於進取的十年,不懈奮鬥的十年。

男:一年一個新臺階,三年見成果、六年迎挑戰,十年創輝煌,育才人用自己銳意進取、不斷超越的步伐回答了人們當初的懷疑,回報了島城父老的厚望,

女:這十年我們曾經和學校一同走過,我們一同和學校在成長,這份情感我們會永遠珍藏。

男:讓孩子像孩子一樣快樂的生活,多麼樸素的願望,多麼深邃的理念。這源於各級領導的高瞻遠矚,源於對學校辦學特色的追求。感謝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指導、專家的指引和幫助,社會各界的支持和厚愛,

女:因了這些,育才的路才走得更快更穩,因了這些,我們的目標始終明確,自信滿滿。不能忘記辦公會上決策層的同心同德、共商學校發展的大計與細節,多少次爭論碰撞,多少次殫精竭慮,多少次挑燈夜戰。

男:科學決策、以德治校,規範管理,以人爲本,特色發展,育才探索着發展的新思路,

女:科研興校,教學領先,校本課程,敢於創新,敢爲人先,育才這艘大船乘風破浪好行船。

男:尊重學生,提倡質疑,平等對話,學爲主體,讓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

女:不爲會考、贏得會考是領頭羊的胸襟與膽量,教書匠掂量的是學生的分數,育才人給予學生的是今天的健康成長、和快樂幸福的明天。

男:育才的魅力來自“人本立校、快樂育人”的先進理念,育才的品牌來自於文化育人的品格。

女:腹有詩書氣自華,校有文化蘊必深。讓文化浸潤心靈,讓書香飄滿校園。讓文化育人成爲育才的品牌和發展的內驅力。

男:八十五年的積澱,十年的鳳凰重生,滋養了她獨特的情懷——厚德博學、廣雅和諧、務本求實、志存高遠。

女:厚德載物、博學立業,學高爲師,德高爲範,注重師德,專業領先。育才人深知,只有厚德博學才能像江流奔淌源遠流長;

男:博大的胸懷,正直的品質,和諧的團隊,育才充滿生機和活力,同舟共濟、海納百川,取則行遠。

女:“地到無邊天做界,山登絕頂我爲峯”,育才人更擁有超越自我、一覽衆山的雄心壯志,育才人的眼光將穿越未來,育才人的心胸能容納大海。

合: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夢有多美,未來就有多燦爛。

女:回首十年,我們不駐足停留於往日的榮耀與成績,我們深知:發展纔是硬道理,我們永遠是目標在前。

男:迴歸公辦,我們對千家萬戶的教育責任更加重大,真情塑造未來,社會進步,教育要優先發展。

女:我們不會失去憂患意識,我們要與科學精神、創新精神、奉獻精神、團隊精神四種精神結伴,讓這些熔鑄於我們心間。

男:育才人定將:合:攜責任前行,與使命爲伴!

女:未來十年,我們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也會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我們期待更加穩健的十年,我們展望更加美好的十年;

男:我們將爲更加輝煌的十年闊步前行,讓每一年都有可鐫刻的回憶,讓每一年都有可自豪的句點,讓每一年都有可傲人的詩篇!

男:我們將,合:衆志成城,團結如鋼,在素質教育之路上健步向前。

女:問候清晨的第一縷陽光,

朗朗的書聲在海天間盪漾。

男:每一個書包裏都有沉甸甸的夢想,

每一個埋頭苦讀的身影裏都積蓄着噴薄的力量,

女:每一個指點江山的身姿裏都奔騰着時代的希望,

每一位育才師生的臉上都灑滿自信的星光。

合:讓每一個心願都起程遠航,每一朵夢想都開花滋長,每一條小溪都奔向大海,每一棵小樹都長成棟樑。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親愛的校友、同志們、同學們:

在這美好的金秋九月,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迎來了60華誕。歡樂的石化大學校園展開熱情的臂膀,迎接來自四面八方的賓朋和校友,共同見證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首先,我代表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向光臨大會的各位領導、嘉賓、校友和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向海內外所有的石化大學人致以節日的祝賀!

六十載歲月如歌,春華秋實。六十年前,爲了恢復和發展新中國成立後的國民經濟,培養我國急需的石油工業人才,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的親自關懷下,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的前身“大連石油工業學校”於1950年11月1日在大連誕生,是新中國第一所石油工業學校。1953年中央燃料工業部根據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確定的發展石油工業的方針和任務,將學校北遷撫順辦學,更名爲“撫順石油學校”。1958年擴建爲“撫順石油學院”,其間幾經變遷,先後隸屬石油工業部和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XX年2月學校劃歸遼寧省人民政府領導,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爲主”的體制。XX年10月原國家重點中專、有着51年辦學歷史的“撫順煤炭工業學校”整體併入,開設高職教育,爲我校壯大了實力。XX年2月經教育部批准,學校正式更名爲遼寧石油化工大學。60年來,從風華正茂的大連石油工業學校,到歷經風雨的撫順石油學院,再到展翅騰飛的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我們與國家能源工業同發展,與時代社會共進步。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艱苦創業的奮鬥歷程,見證了新中國能源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軌跡,是中國石油、煤炭教育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

六十載英才濟濟,桃李芬芳。學校六十年的辦學成就銘記着廣大校友的功勳。從渤海之濱到沙漠邊陲,從松遼平原到南海邊疆,從中亞中東到南美非洲,到處都有石化大學人的身影。8萬多名校友活躍在石油石化和煤炭等各行各業,他們當中不少人,包括在座的許多校友,已經成爲勤政爲民的政界領導,叱吒風雲的企業精英,甘爲人梯的學界名師,成就顯赫的科技專家,馳騁市場的創業英才,以自己的突出貢獻響譽世人。還有更多的校友,他們在石油石化、煤炭等各條戰線上默默無聞、艱苦創業、永不服輸、發奮圖強,展示了紮實的基礎、充足的後勁、全面的素質、卓越的才華,創造出了驕人的業績,贏得了各方的認同和社會的讚譽。校友們,無論你們身在何處,位居何職,都是母校的學子;無論你們成就大小,貢獻多少,都是母校的榮耀。母校爲你們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母校衷心地祝福你們!

六十載薪火傳承,嘔心瀝血。一代又一代石化大學人爲了國家繁榮、民族昌盛、社會進步、能源發展,以默默耕耘、樸實無華的高尚品格,與學校風雨同舟,患難與共,把一生最美好的年華留在這片熱土上,爲學校的建設和發展獻出了畢生的精力和心血。他們不僅傳道授業,教書育人,而且致力科研,創新科技,走出了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成功辦學之路,爲石油石化和煤炭等行業創造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石化大學不斷前進的道路上,活躍着廣大教職工追求探索的身影,留下了他們敬業奉獻的足跡,記載着他們永不磨滅的功勳。

響譽省內外高教戰線的師德楷模路永潔,就是他們當中的傑出代表。回首一路風雨,我們永遠銘記爲石化大學的事業兢兢業業、無私奉獻的先賢和前輩,永遠不會忘記甘苦備嘗、矢志不渝的離退休老同志,永遠不會忘記立足崗位、奮力拼搏的全體教職工,我們向所有爲學校建設和發展付出艱辛勞動的同志們表示最崇高的敬意!石化大學的歷史上永遠銘刻着你們不朽的豐碑!

六十載勵精圖治,鑄就輝煌。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奮鬥,石化大學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從建校初的二三百畝地、三四個專業、四五百名學生,發展到今天佔地1906畝,建築面積64萬平方米,辦學規模23000餘人,擁有2個聯合培養博士點、26個碩士點、11個工程碩士領域和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49個本科專業、26個高職專業和包括民辦教育、成人教育、民族教育、國際教育在內的多層次教育體系,成爲以石油石化爲特色,工、理、經、管、文、法、教等七大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學校始終把面向行業、立足地方的“頂天立地”戰略作爲長期發展戰略,緊跟石油石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需求,積極調整學科佈局,建成了化學工程與技術和石油天然氣工程兩個遼寧省高水平一級重點學科;建成了13個覆蓋石油石化主要領域的遼寧省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建成了4個省級石油石化科技創新團隊;建成了遼寧省雷鋒研究會、遼寧省維護社會穩定學會兩個省級研究會。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攬國家和省市科研項目550餘項,獲國家和省市科技成果獎46項,爲行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學校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全力推進教育改革與創新,XX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成績,XX年4月學校作爲全國唯一一所高校榮獲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職工職業道德建設標兵單位”的光榮稱號。學校大力實施外向戰略,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10多個國家的20多個學術機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今年3月學校成功實現了遼寧省人民政府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團公司四方共建我校,爲我校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提供了新的平臺。更爲寶貴的是,學校形成了雷鋒“五個一”精神的育人特色,形成了“團結、求實、嚴謹、創新”的優良校風和“問學穿石、修身誠化”的校訓,成爲推動學校發展永不枯竭的動力,將永遠激勵着所有的石化大學人以事業爲重,以奉獻爲榮,開拓進取,不懈追求。學校取得今天的發展和成就,承載着教育部、遼寧省等主管部門,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集團公司及所屬企業,撫順市政府和社會各界,以及廣大校友的關心、支持和厚望。在這一莊嚴神聖的時刻,我們向長期關注和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級領導、各界朋友們,向所有對母校赤子情深、關愛備至的校友們,表示最真誠的謝意!

六十載甲子輪迴,繼往開來。今天,石化大學又站在新的起點,向着更高的目標邁進。我們有幸處在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時代,本世紀頭20xx年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校謀求更大更快發展的重要階段。回顧歷史,我們深感欣慰和自豪;展望未來,我們更是信心滿懷。我們將繼續秉承先人的優良傳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遼寧省與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四方共建我校爲契機,以服務石油石化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爲己任,大力實施人才戰略和外向戰略,深化體制改革,搭建創新平臺,匯聚學術團隊,構築學科高地,放大優勢特色,精心打造石油石化高水平的產學研人才培養、應用基礎研究和高層次學術交流的基地,力爭用五至十年時間,將我校建設成爲優勢突出,特色明顯,省內一流,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高水平行業特色教學研究型大學,爲石油石化、煤炭工業發展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最後,再次感謝大家的光臨,祝大家事業順達,闔家歡樂,萬事如意!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6

向各位校友報告

又是金秋時節到,枝頭喜鵲叫。

又是金秋時節到,心潮逐浪高。

踏着校慶歡快的鼓點,

吹響召喚學子的號角。

我們站在一高的旗幟下,

向各位校友報告!

熊山巍巍,千秋畫卷墨香飄。

我們以母校六十年的輝煌,

向各位校友問好!

洛水泱泱,萬古琴絃詠風騷。

我們以母校六十年的榮耀,

向各位校友報告!

掀開每一個拂曉,聽書聲如濤。

展開每一道夜色,看燈火如潮。

我們六十年的母校啊,

在每一把泥土裏都能讓你感到,

你們的足跡已托起綻放的花苞。

我們六十年的母校啊,

在每一方天空裏都能讓你看到,

你們的夙願已化作宏圖的驕傲!

熊山挺秀,春風楊柳萬千條。

母校以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大潮,

向各位校友問好!

洛水含笑,神州大地盡相邀。

母校以改革開放三十年的風貌,

向各位校友報告!

掀開每一頁日曆,看輝煌史稿。

展開每一幅藍圖,看錦繡詩抄!

我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啊,

在每一個變化裏都能讓你感到,

母校與共和國的脈搏同步律跳。

我們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啊,

在每一個奇蹟裏都能使你看到,

母校與共和國一樣令人自豪!

讓我們用清華北大錄取的喜報,

向各位校友報告!

讓我們用奧賽奪冠奏響的凱歌,

向各位校友報告!

讓我們用名師輩出耀眼的光環,

向各位校友報告!

讓我們用優秀學子非凡的創造,

向各位校友報告!

讓我們用一高新區恢宏的建築,

向各位校友報告!

讓我們用三校合併宏大的手筆,

向各位校友報告!

讓我們用榮膺省級示範性高中的殊榮,

向各位校友報告!

讓我們用慶祝母校六十華誕的禮炮,

向各位校友報告!

鑼鼓敲,彩旗飄,

花如海,歌如潮。

爲了共同擁有的光榮和夢想,

我們以母校的名義再次吹響集結號。

我們的身後豔陽高照,

我們的前方雄關漫道。

站在新的起點,

讓我們共同起跑。

我們的目標——更大、更遠

我們的目標——更強、更高!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7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女士們、先生們,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共同慶賀同濟百年華誕,攜手翻開新的百年華章!

公元19xx年,一位名叫埃裏希·寶隆的德國醫生,在德中各界支持下,創辦了德文醫學堂。校董們爲學堂取名“同濟”,希望用現代醫學造福人類。1XX年後的今天,這所從中國成語“同舟共濟”擷取校名的大學,以其獨特的歷史傳承和辦學特色,成爲學子心儀的聖殿,科技創新的搖籃,國際交流的窗口,社會文明的家園!

百年中國高等教育史,與國家民族的興衰緊緊相連,而在歷史發展的每個階段,同濟師生都有家國同一、同舟共濟的切身感受。

早在1920xx年,一戰期間,同濟醫工學堂被租界當局驅逐。危難時刻,社會各界紛紛支援,華人董事與全校師生鼎力維持。學校在困境中執著前進,教學模式日益彰顯特色,於1920xx年躋身於國立大學之列。

抗戰爆發,美麗的同濟校園在侵略者的轟炸中僅剩斷壁殘垣。爲求一張平靜書桌,培育華夏復興的中堅,全校師生三年流離,六次搬遷,經千般磨難,歷萬里行程,最後落腳四川宜賓的李莊古鎮。師生在寺廟裏上課,在茶館裏討論,在油燈下實驗,在長江邊鍛鍊……八年文化抗戰,傳播了科學文明,歷練了愛國情操。同濟師生或投筆從戎,浴血沙場;或支援後方,服務桑梓;或潛心深造,積聚力量,成爲重建家園的國家棟梁。革命時期,廣大師生求真務實,積極投身革命,爲自由和進行了不屈不撓的鬥爭。

50年代初期,適應國家經濟建設需要,同濟的醫學、理學、文、法、測繪、造船等優勢學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體搬遷內地,爲新中國的高教佈局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全國10多所大學土木及相關學科的精英匯聚到同濟旗下,不同學術流派兼容幷蓄,汲取各方之長而百花齊放,同濟發展成爲國內土木建築領域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的工科大學。

改革開放以來,同濟大學再次站到了中國社會變革的前列,迎來了學校歷史上的快速發展時期。1979年,李國豪校長率先提出恢復與德國的傳統聯繫,建設多科型大學,得到鄧、方毅等中央領導同志的大力支持。學校領風氣之先,大膽改革,銳意進取,在國家和上海市重點支持下,進入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世紀之交,經過新一輪高教佈局調整,同濟學科基礎更加雄厚;我們恢復醫科,重建人文,優勢學科持續攀登,新興學科迅速崛起,形成了門類齊全的學科體系,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的辦學目標正在逐步實現。

百年同濟,雖歷經坎坷而精神永存。同心同德同舟楫,濟人濟事濟天下,是百年同濟的真實寫照。每當危難來臨之際,總有一種力量在支撐,使同濟旗幟不倒,步伐不停。每逢機遇降臨之時,總有一股激情在涌動,使同濟意志堅定,奮勇向前。同舟共濟、自強不息是同濟精神的靈魂,是我們逆境中堅韌奮起、順境中攀登超越的力量源泉!

百年同濟,爲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建校初期,教育界前輩、校董袁希濤對學生們提出殷切期望:“中國之大患,曰貧曰弱,救弱莫若醫,救貧莫若工。務望諸君,各求深造,以養成將來救國之人才”。今天,我們可以自豪地告慰先賢,百年同濟的沃土培育了25萬繽紛桃李,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政治家、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和工程技術人才,其中校友院士超過100位。貝時璋、李國豪、裘法祖、吳孟超……,他們都是同濟師生的傑出代表,是我們引以爲豪的學界翹楚。大學培育了英才,英才光耀着大學!

百年同濟,爲中國的科教事業樹起了無數豐碑。同濟首任華人校長阮尚介曾言道:“以今之世,而言庶富之原,舍科學將安歸乎?”一個世紀的辦學歷程中,同濟在中國傳播和建立了德國醫學流派,開啓了現代工程師教育,夯實了中國軍工、測繪、造船事業的基礎。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學校積極倡導科研與服務社會緊密結合,堅持自主創新,攻克了大跨橋樑和高聳建築抗震抗風的世界難題,主持了中國南海首次大洋鑽探科學考察,發現了心房顫動致病基因,研發了32位高性能嵌入式cpu,開創了特大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研製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燃料電池汽車……民族復興促進了大學發展,大學發展支撐着民族復興!

百年同濟,開啓了中外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濟誕生於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之中,淵源於德國,拓展到歐洲,交往拉美,牽手亞非,貴賓紛至沓來,學子競相負笈;中德學院、中法學院、中意學院,與聯合國合作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學院、世界文化遺產研究中心等,爲學校開拓了更大的國際發展空間。大學溝通了世界,世界關注着大學!

百年同濟,演繹着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主題。同濟因上海開埠興市而創建,因上海繁榮興旺而發展。在上海“四個中心”建設歷程中,同濟的成長得到了上海的大力支持,同濟也爲上海的騰飛作出了重要貢獻。寶鋼工程幾經波折創造輝煌,洋山深水港反覆論證得以興建,浦江大橋完全自主設計建造,上海世博會規劃建設順利推進;還有東方明珠頂升,地鐵工程貫通,越江隧道掘進,蘇州河治理,……上海城市建設的重大工程,凝聚了同濟多學科的創新智慧,浸透着幾代同濟人的心血。在上海努力實現“四個率先”的今天,同濟正在全力提供科技、人才和文化的支撐;與相關城區共同探索大學校區、科技園區、公共社區“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的模式,以大學知識的外溢和外延,促進城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轉變。立足上海,面向全國、走向世界,學校向外拓展的步伐不斷加快。西藏日喀則桑珠孜宗堡修復、加納共和國體育場興建,俄羅斯聖彼得堡波羅的海明珠整體規劃等等,都是同濟師生的精品傑作。城市孕育了大學,大學滋養着城市!

回顧學校曲折奮鬥的歷程,閱覽前輩校友們載入史冊的光輝業績,我們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我們的胸中充滿豪情:一百年來,同濟的發展始終與國家的命運、民族的振興緊緊聯繫在一起,國家積貧積弱之時,學校以濟世興邦爲己任,力求醫工結合、發展社會;民族危亡之際,師生以熱血書寫青春,以工程報效國家,鑄就了豐功偉業;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同濟人秉承嚴謹求實團結創新的校訓,堅持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爲國家繁榮富強作出了突出貢獻。同濟的百年,是可歌可書的百年,是引以爲豪的百年!

歷史走進了21世紀,人類邁入了知識經濟時代。回眸12世紀中葉世界上第一批大學於歐洲誕生,在近千年的時間裏,人們曾經把大學比作象牙塔。這不僅是因爲其中研究高深的學問,更因爲那些學問離普通百姓太遠。而今大學之所以受萬衆矚目,根本原因是科學技術與人民生活日益緊密的結合。當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推動了經濟社會高速前進,改善了人們的生活質量,也增強了人們更加親近科學和掌握科學的願望。大學應該成爲幫助一切有志者實現這種願望的殿堂。

面對人民的期望,大學應該勇敢地承擔起新時期的歷史使命。同濟未來百年的發展,將繼承和發揚百年同濟優良傳統,堅持學術自由與社會責任的統一,文化傳承和科技創新的統一,全球意識與民族認同的統一,適應需求和引導變革的統一,朝着國際一流大學的奮鬥目標堅定邁進。在這個莊嚴時刻,我們向社會鄭重承諾:

第一,以一流的教學質量,培養創新型人才。

大學的根本任務乃是培養人才。質量是生命,創新是靈魂。同濟人才培養重視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和人格的塑造,創造條件讓學生經歷社會實踐,體會團隊合作,感悟創新過程;我們不斷開闢新途徑,形成大學與社會無阻隔、無間斷的溝通機制,通過社會反饋不斷修正培養目標,讓學生體驗和適應社會需求,鍛鍊他們創造、創新、創業的能力。我們有信心幫助每一位進入同濟的學子,實現成才的夢想。我們奉獻給社會的人才,一定會有深深的同濟印痕:堅定的信念,開闊的胸懷;深厚的基礎,國際的視野;嚴謹的學風,創新的精神……。他們將會成爲行業的中堅,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

第二,聚焦國家科技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創新體系。

大學的科學研究,是探索,是創造,更是教育與傳授,科學研究的過程本身就在鍛鍊和培養青年人才,這就是大學科研的獨特魅力。大學有責任成爲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的重要源頭,成爲社會探索和理論創新的重要力量,成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我們深知科技的發展,必須有人文精神的滲透,同濟未來將鞏固提升強勢學科,大力建設基礎學科,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瞄準國際前沿,促進學科交融,使傳統優勢學科更加強勢,新興學科異軍突起。我們將努力建設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有機結合的知識創新體系,發揮大學的基礎和生力軍作用,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爭取自身的進步與完美,體現抱負與價值!

第三,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中國在21世紀前20xx年的宏偉戰略。新的形勢賦予大學新的使命,那就是服務功能的確立與拓展。大學必須根據自己的學科優勢和人才資源,構築自身特色,主動與區域經濟產業對接,主動爲社會提供知識和技術,爲企業和社會解決實際問題。除了爲社會提供源源不斷的知識成果和人才,大學沒有自己的私利,大學不謀求成爲一個利益集團。在奉獻國家、服務社會的同時,我們將瞄準國家科技戰略,將原始創新的發明創造,應用研究的核心技術,國際合作的最新成果,集成在校園,推廣到社會,造福於人類!

第四,積極把握全球化機遇,提升國際競爭能力。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題,和諧世界是人類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在經濟日趨一體化而文化愈加多元化的歷史時期,交流與溝通、理解與尊重成爲世界保持穩定的必要前提。21世紀國際化的大學,理應承擔起創造和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責任。我們將藉助同濟之舟,廣泛開展與世界著名大學的科研合作、教師交流、學生交換,更多地走上世界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舞臺,瞭解和吸收各國、各民族發展與進步的成果,同時也讓世界瞭解中華文明的璀璨歷史和當世輝煌。我們立志成爲和諧世界的推動者,也必然是世界和諧的受益者!

第五,堅持科學發展,建設和諧校園。

校園是社會進步的“思想庫”,是創新理念的發源地,是引領社會的風向標。在同濟的校園裏,我們讓節約成爲校園時尚,這種時尚將催生平等的意識,用平等意識奠定和諧校園的基礎。和而不同是中華文明的哲學精髓,科學進步的靈魂也在於不同思想、不同觀點的碰撞。我們將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和激發人的潛能爲出發點,倡導自由的科學探索和嚴肅的科學爭論,使各類人才得以自由成長,各種學術流派得以自由傳播。我們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讓平等、自由、和諧的氛圍浸潤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各位來賓、各位校友:1938年7月7日,同濟師生流落贛州,在山崖的石壁上深深刻下“同濟”兩個大字,以示艱辛歲月共度難關的決心。時光流逝,如今刻字人無從尋蹤,但“同濟”二字雖經風雕霜刻,依然醒目。今天,在邁向新的百年之際,我們把對社會的鄭重承諾,鐫刻在一代又一代同濟人心中,表達支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堅定信心!

歲月如水,但歷史會證明:我們諾言如山!

謝謝大家。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8

20xx年歲月輪迴,5400日滄海一瞬。

孕育了4020xx年吳風楚韻的古城蘇州,在世紀之交的當口開始了崇文融合創新致遠的新追求。

於是,容納歷史文化與高新素質,包蘊古今文明與世界結晶成了時代的需求,蘇州的訴求。

於是,在浩淼的太湖之濱,蘇州國際外語學校這個歷史和時代交匯、國內與國際接軌的嬰兒誕生在了世紀的交接點上。

美籍華人樑順才先生高瞻遠矚,把“培養適應國際社會發展的‘未來人’”作爲辦學的目標,讓“勤樸”成爲了我們永恆的校訓。

祖國情懷,國際視野,勤勞樸實,這是一個當代中國人作爲一個優秀的世界公民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更是蘇國外教育的立足點和孜孜不倦的追求。

校本課程、學術引領、精英育學,這是一所現代化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更是蘇國外所秉承的理念和默默做着的事情。

信息特長、科技創新、英語特色,這是培養適應時代需求和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人才的必然選擇,更是蘇國外所倡導和做出優異成就的基點所在。

看吧,在全國、省、市各級信息技術競賽中,學校15次榮獲了團體獎, 360多名學生獲得了個人獎,20多項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

看吧,謝斐淵同學在世界精英模特大獎賽中斬獲“沙宣完美獎”,這是整個亞洲唯一的一個獲獎者。

看吧,在第三屆全國NOC網絡英文、中文綜合能力競賽決賽中,我校學子奪得4金8銀2銅的好成績。

看吧,在清華、在北大、在南京大學、在浙江大學,在美國、在英國、在澳洲、在新加坡、在加拿大,到處都有我們蘇國外的學子,我們的素質教育和國際教育的勝利之花早已開遍了華夏,也正在世界的舞臺上演繹着自己獨特的風姿……

“天若有情天亦老”,蘇國外和所有的民校一樣,也有過自己的波折和低谷。但是“狂沙吹盡始到金”。在越來越多的民校在波濤洶涌的時代大潮中消逝殆盡之時,蘇國外以自己倔強的身軀作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最好明證。

在困境之中,銳意進取蘇國外人不是坐以待斃,不是怨天尤人,不是等候救援,而是以自己的智慧主動出擊,多方求教,銳意改革。

在漫長的迷茫和困苦之後,堅強而智慧的蘇國外人披盡黃沙,終於揀到真金,我們找到了可以讓我們重新騰飛的“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科學而人文的教學模式。

我們的學子終於可以在自我思考、合作探究中發現知識的規律、學習的魅力和自我的價值。

我們的尊嚴終於可以在成績的飛躍、自我的充實中贏得和張揚。

哲人說,只要找到路,不怕路遙遠,今天,我們終於找到了一條適合我們並且可以把我們引向光明的道路。

20xx年的風雨兼程,20xx年的成敗得失,20xx年的追求探索, 20xx年的執着堅持,我們走到了今天。

英明的決策,正確的道路,堅強的靈魂,不懈的精神,我們堅信,我們正昂首走在鮮花鋪滿的道路上。

今天,我們已經播下了成功的種子,明天的蘇國外一定會在素質教育和國際教育的大舞臺上盡情綻放自己,一定會成爲新時代教育的弄潮者和引領者。

衷心祝願,蘇國外明天會更好!

大學校慶的演講稿 篇9

在這120xx年中,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乃至中國的現代高等教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地發展起來。回想戊戌年間,京師大學堂成立,以“激發忠愛,開通智慧,振興實業”爲宗旨,管學大臣張百熙在給光緒的奏摺中慷慨激昂地寫道:大學堂“不特爲學術人心極大關係,亦即爲五洲萬國所共觀瞻。天下於是審治亂、驗興衰、辨強弱。人之出出於此,聲名之繫系於此。”今天,既是北大建校110週年的紀念日,也是國家實施一流大學計劃的十週年紀念日。十年生聚,十年教訓,回顧這十年北大所走過的道路,必將啓發我們進一步地思考:在中國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

與那個時代相比,今天的北大是多麼的幸運!我們有幸分享了30年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得到了國家長達十年的專項支持,這正是蔡校長當時夢寐以求的。這十年我們抓住了歷史的機遇,努力探索,對“在中國如何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這一重大課題,有了更爲清晰的認識。

第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離不開國家強有力的支持。在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條件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於國家發展戰略緊密結合。十年時間證明,正是有了國家對“科教興國、人才強國”的戰略,纔會有全社會對教育事業的高度重視和廣泛支持;正是有了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點投入,纔會有十年的持續快速發展。

第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適時制定和修訂學校發展戰略規劃,妥善處理規模和效益、速度和質量的關係,堅持質量優先,走以內涵發展爲主的道路。

第三,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必須在繼承發揚優良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新。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我們形成了具有豐富內涵的歷史傳統,這些傳統,構成了北大精神的核心部分,影響和塑造着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

第四,建設一流大學是我們奮鬥的目標,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舉措,是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任何形式主義的做法,都只能給大學帶來傷害,甚至動搖大學精神的基礎,必須依靠全體師生員工和海內外校友的力量,堅定信念,腳踏實地,聚精會神,埋頭苦幹。

展望未來,到下一個十年結束的時候,我相信,被打得整體學科水平、科技創新能力、文化影響力和國際競爭力將實現新的跨越。北大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能夠爲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建設中面臨的重大問題做出關鍵性的貢獻,能夠爲國家和民族培養一大批具有國際視野、在各行各業中起引領作用,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