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文明人的演講稿(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7W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精選23篇)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二(13)班的選手張耀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關於文明的對話》。

如果讓我以一個文明人的姿態,站在這裏演講、說教,我是沒有資格的,因爲我認爲臺下的你、臺下的每一個同學都是或能是一個文明的人,這一點我絕對相信。所以我暫且將我的這次演講稱之爲與你們一起探求“文明的對話”,而你們將會告訴我,你是或你能是一個文明的人。

同學們也許會說文明就是微笑,就是禮貌,就是說話時輕聲細語,就是處事時嚴於律己……可是我要說文明的範圍其實很大,文明的含義其實很複雜。

文明是一種物質文化,每一時期的物質文化不同,精神文明也會處在不同的水平。在原始社會,人類就已經萌生了高度的文明,例如:能生火烤熟食物、會用樹葉遮體避羞、扇貝不僅可作貨幣,也可成爲婦女的飾物……這些都足以說明當時的人類已經有了一些文明的生活習慣,有一種羞恥之心,有一種愛美之心。可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文明雖已高度發達,我們放眼望去,校園的小道上卻隨處可見垃圾;教室裏、寢室裏臭氣熏天;生活中,一些人出口成“髒”,動手就是拳頭,沒有絲毫文明的理性,一些人身爲學生,卻做着太多與學生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沒有一點羞恥之心。說到這裏,我不得不停下來問一問坐在這裏的你:你是否曾偷偷拿着鏡子照好半天,審視着自己那無可挑剔的面容?你是否曾爲了單穿上那一件衣服而躊躇好半天?你是否一次又一次把你的球鞋擦得亮鋥鋥?我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想我們會毫不謙虛的說一聲:“我是一個文明的人!”可是我又要發問了:你可曾看見新刷的牆壁上那刺眼的腳印?你可曾聽見那讓人臉紅、讓人憤慨的不堪入耳的語句?你可曾聞到寢室裏那股讓你噁心嘔吐的味道?此時此刻我不禁感到無顏站在此處,向你們發出疑問,因爲我看到,我聽到,我聞到,我受到了本爲一個現代文明人不應該如此粗鄙的嘲弄和諷刺。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清醒的認識並必須引以自豪的是:我們生活在文明高度發達的21世紀的今天,不是在原始社會。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社會處在較高的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產物。也許有人會這樣說,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我們並沒有形成一種高尚文明的約束力。可是你試想,我們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是靠你我一點一滴文明的小事、文明的習慣來形成一個文明的民族和國家。那麼,我們的社會自然會進化到較高的階段,形成高素質的文化。

也許我們倒不必說的如此遙遠,不必上升到如此的高度,因爲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成爲一個文明的學生、文明的公民,所以文明也很簡單。

文明的你,所要做的只是一小點一小點,社會便前進一大步。文明的你,所要做的只是大方的舉止、優雅的談吐、衛生的習慣、沉穩的個性以及一切文明人所應具有的修養。

一個人倘若要贏得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我們成長在如花的季節,此時形成文明的素養,便是對自己的尊重。以後,我們才能在社會的茫茫人羣中立足,才能在社會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裏保留住一片乾淨、寧定的心靈天地。

最後,我想說一句:我們都要做一個文明的人,而且我想你會做的更好,我堅信。

謝謝!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2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爲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爲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爲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爲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爲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衆。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衆亦有莫大的影響。爲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爲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3

設想:你獨自行走在一個沒有其他任何行人車輛、完全沒必要擔心出交通事故的十字路口,剛好紅燈亮了,你是停下來等紅燈熄滅,還是觀察情況後繼續前行?

在許多發達國家,公民有等紅燈的習慣,即使四周空蕩蕩的,紅燈一亮,老百姓都老老實實地等着。或許按照我們中國人的常規思維,這老外確實呆板傻氣,對某些人爲的規章制度不知靈活地變通。在自己認爲合情合理或四周無人的情況下可以違反規定,這似乎成爲我們的一種習慣。於是紅綠燈常常成爲街頭的一道華而不實的裝飾。

追溯歷史的源頭,我們驕傲,因爲我們有絲路花雨、四大發明、貞觀之治、康乾盛世……文明的倩影曾與我們的祖先如影隨形,“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曾是世界授予華夏民族的頭銜。

但是,當我們踏着經濟騰飛的步伐,盡情享受物質文明帶給我們的便利繁華的今天,您可曾留意過國外的公共標語?大部分標語用英文書寫,但 “不隨地吐痰”“不亂扔垃圾”“便後請立即沖水”等文明告示卻用中文書寫。許許多多的老外對我們中國人的評價是“髒亂吵不守規則”。面對國人習俗在國際的惡劣影響,我們還能自我陶醉嗎?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雖然我們不是太陽,不可能將整個社會照耀,但是我們可以做一隻小小的螢火蟲,用微光將自身點亮。我們可以努力加強自身的文明修養,嚴守個人的道德底線,爲轉變種種不良行爲作出點滴貢獻。我們的祖先講究自我修身,提倡“慎獨”,意思是在獨自一人、無人監督時,要時時處處謹慎自覺地約束自己,不能因爲無人知曉就放鬆自我要求,做出有違道義的事情。例如不能因路上無人就隨地吐痰丟垃圾闖紅燈。

況且,文明的行爲舉止其實只是由細節構成的。文明是什麼呢?文明是清晨問候他人時的那抹祥和的微笑,文明是檢起垃圾時的那個美麗的彎腰,文明是面對紅燈時溫文爾雅的停步,文明是看見老人上車後溫情熱忱的讓座,文明是看到有人破壞環境時善意的提醒,文明是一方有難時熱情慷慨的伸手,文明是脣齒間蹦出的那聲親切的“您好、請、謝謝、對不起”……

因此,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只需要我們在舉手投足之間時時處處心繫文明。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嘴,不講粗話,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吐痰,不在公共場合抽菸;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手,不亂扔亂丟,不打架鬥毆,不把車輛亂停亂靠,不把廣告隨意張貼,不破壞公共設施;只需要我們能管好自己的腳,不插隊擁擠,不闖紅燈,不踐踏草坪花木……只要我們敢於向不文明行爲說“不”,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

著名作家樑曉聲在中央電視臺講過一段經歷:一個美國老太太在左右並沒有車輛的情況下,安安靜靜等紅燈,老太太說:“也許,我們身後那棟房子裏,會有一個小孩正在看街景。如果他看見我們走過去,以後照我們的樣子橫穿馬路,也許就會出事。”

所以,我的朋友們,爲了我們出入平安順暢,爲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爲了他人的安危,讓我們心繫文明,自覺地慎獨修身,並且身體力行督促自家老小。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要我們衆志成城、執著地尊重維護公共環境,定能共創和諧文明的新家園。

朋友們, 聽, 奧運的腳步已經臨近,讓我們積極攜手行動起來,讓全世界一起見證我們的新時期文明!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4

老師們、同學們:

晚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個文明之人》。

記得有人說過:“人,一撇一捺,寫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要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做怎樣的人,一百個人會有一百種答案,但在每一個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是看到有人隨地吐痰時的主動制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

做文明之人,就要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活在幸福時代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優良傳統,就不能真正做一個快樂的人。 “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這句俗話大家要記住。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珍貴的感情。

中華民族是世界公認的文明禮儀之邦,溫文儒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爲,謙恭禮讓,是代代相傳的傳統美德。荀子云:“不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繼承傳統、倡導文明、講究禮儀、樹立新風是當代中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是美麗和諧寧靜校園建設的需要,是一個人有氣質、有素養、有道德、守規範、成爲高尚的人的需要。做人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我們尊重懂禮貌,講禮儀的人,佩服能競爭,善合作的人,喜歡能寬容,懂尊重,講平等,善體諒的人,更崇尚講文明,懂禮儀之人。

講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禮儀教育是培養人的教養,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與他人相處。中學生的禮儀教育實質是個人道德品質和個性形成的素質教育,更是提高全民道德素質,振興民族精神和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基礎教育。首先我們應該從身邊做起。

不久前,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人家回答:“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爲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爲也是國恥。” 不知大家是否記得,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後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聖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

以上的兩個事例表明,文明其實是由細節構成的,反思我們的所作所爲可見文明離我們還有一段距離。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着一些不文明的行爲。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麪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的同學和清潔工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爲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爲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爲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爲,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爲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纔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爲寶貴的精神財富。

記得一位名人曾說: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爲構成的,而不是由文字。無數事例表明,走向事業輝煌、開創成功人生的關鍵是高尚的情操。代表民族未來的我們,需要學習和繼承的東西有很多很多,然而最基本的問題是:我們究竟要以什麼樣的精神風貌,什麼樣的思想品質和什麼樣的道德水準去接過人類文明的接力棒。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中學生。那麼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鬥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說的就是學習應先學做人, 學做文明人,學做社會人, 清潔環境,文明校園,從我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讓文明禮儀之花在校園處處盛開。 我相信,經過我們全體師生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更加文明美好的石門五中校園。

謝謝大家!!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你們下午好!

伴着生命的旋律,踏着青春的節拍,沿着漫長的人生路,我們步履輕盈地走進了國中,進入了我們人生中最珍貴、最豔麗的花季時期。可是,有一些不良的習慣,卻在青春的路途上,對我們設下了重重阻礙,令我們在寧靜而和諧的精英,沒能盡情地釋放光彩,它就是——陋習。

面對“陋習”的挑釁,讓我們捫心自問,深刻反省:面對果皮紙屑,你及時清理了嗎?面對老師長輩,你鞠躬問好了嗎?面對公共設施,你珍重愛惜了嗎?面對食宿生活,你做到了克勤克儉嗎?面對同學朋友,你平等互助,和睦相處了嗎?面對校紀校規,你身體力行,爭做楷模了嗎?……俗話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在這如詩如畫的精英學校裏,我們要爭做一名知榮辱,講文明的中學生,學校爲我們創造了優美舒適的生活環境,爲我們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廣闊舞臺,每一個人都從心底深深地感謝她,愛校如家就是我們愛的回報。愛,是彎一下腰撿起身邊的一張廢紙;愛,是拿起抹布擦掉牆上的污跡;愛,是對校園一草一木的珍惜,愛,是擁抱文明革除陋習。

革除陋習,現在做起,呼喚文明,只爭朝夕!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見到師長時的問早問好;是對同學朋友的悉心幫扶;是對老弱病殘的熱情援助……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家廣泛推崇的行爲。作爲新時代的學生,我們是先進文化的繼承者,也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我們每一位學生都要本着“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向陋習告別,從小事做起;和文明握手,從我做起。同學們,讓我們攜手並肩,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以行動感召行動,使自己成爲“真的種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幟,愛的化身”,讓我們在此宣誓:革除陋習,勢在必行;倡導文明,美化精英!

大家知道陋習就是壞的習慣,顧名思義,向陋習告別就是向壞的習慣告別。到底什麼是陋習呢?隨手亂扔果皮紙屑是陋習;出口成“髒”是陋習;打架罵人是陋習。真是數之不清,說之不盡。陋習對我們有什麼影響呢?如,上課做小動作就會影響學習,影響了學習考試成績就不好,考試成績不好就會挨你們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風”的父母的打罵。反之,你們就會受到表揚。那向陋習告別我們又有什麼好處呢?那可就多了,只要你上課不講小話下課不說髒話,你就能提高學習成績,受到老師的關注,受到老師的好評,能選上三好學生,甚至還能使這個班級變成“文明班級”。

反之,大家就不得而知了,好壞兩條道你們自己挑。陋習是毒藥,染黑你鮮紅的心臟,文明是仙草,使你重見光明;陋習是利劍,粉碎你脆弱的心靈,文明是吸鐵石,將你破碎的心靈重新組裝;陋習會使華麗的外表變得暗淡,平凡可使平凡的人生變得偉大;願大家與陋習告別向文明握手。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6

東方風來春滿枝。__關於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論述,在浦江兩岸激起巨大反響,“八榮八恥”正成爲上海廣大黨員幹部和社會各界的共識,一個知榮辱、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迎世博的熱潮在全市廣泛掀起。

一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民族,需要引領時代的新風尚;一座處在發展關鍵階段的城市,需要提升文明道德的精神支撐。

以“八榮八恥”爲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爲上海進一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弘揚和實踐城市精神,着力提高市民綜合素質,塑造城市文明形象,確立了鮮明的價值取向和行爲規範。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上海加快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增強城市國際競爭力的內在要求。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又快又好發展,我們理當一如既往按照__要求上海在經濟、社會、文化等各方面走在全國前列的精神,在全社會率先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爲形成和發展良好社會風氣作出不懈努力。

近些年來,上海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與此同時,在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上海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同步推進、協調發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倡導愛國奉獻、誠實守信、見義勇爲、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加快先進文化發展,樹立艱苦奮鬥、敢爲人先、海納百川、崇尚科學的精神風貌;加強輿論引導,努力弘揚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形成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風氣。毫無疑義,所有這些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做法,伴隨上海經濟社會的歷史性變革,使上海這座城市和全市人民的“精、氣、神”得到了極大提升。

然而,落實“四個率先”要求和建設“四個中心”的國家戰略,呼喚更高的道德境界和文明程度。瞄準爲之奮鬥的宏偉目標,無論城市文明還是市民素質都有待進一步提高,特別在“八榮八恥”樹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新標杆的今天,我們深感還有很大差距,務必看到問題、對照不足,以更大努力帶頭爭做知榮辱、明是非的可愛的上海人。

做可愛的上海人,就要人人知榮而爲之、個個知恥而不爲,全市上下齊推爲榮之事、同斥爲辱之行。如果說正確的榮辱觀可以讓每一個社會成員生活得更有尊嚴,那麼,只有當全體市民都自覺踐行“八榮八恥”,我們的城市才能牢固奠定道德基石,進而促進社會和諧有序發展。以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爲標杆,每一個生活、學習、工作、創業在上海的人,無論來自哪裏、處在什麼崗位、從事何種職業,都應當以主人翁態度,從自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從平凡小事做起,身體力行弘揚社會正氣,帶頭破除不文明行爲,爲營造揚榮抑恥的濃厚輿論氛圍積極行動起來。

城市魅力源於城市精神,城市精神的發展有賴於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質的同步提升。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的上海人民,從未像今天這樣感到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只要各行各業、各條戰線達成共識、形成合力、努力踐行,“八榮八恥”就一定能在申城早日蔚然成風!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7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好習慣伴我成長》。查·艾霍爾曾經說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爲;有什麼樣的行爲,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而好習慣決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所以我們從小就要養成良好的習慣。

有的同學認爲:一點壞習慣不要緊,以後我再注意改正就是了,但是其實壞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的。比如—做作業不認真;上課時做小動作;打架罵人,不禮貌;亂塗亂畫,不愛護公物;不尊老愛幼,不尊敬師長;亂扔垃圾,亂吐痰。這些小壞習慣疊加在一起以後就成了大壞習慣。

涓涓細流匯成大海”、“不積硅步,無以成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滴水穿石”就是古人告訴我們要無論做什麼都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這樣。比如:不說謊,不騙老師、同學;講禮貌;守紀律;讀書時邊讀邊做筆記;尊重他人;看到垃圾把垃圾送回家;主動幫忙做各種家務活等都是養成良好習慣的一部分。

如果我們生活中隨時注意點點滴滴的小事,把它當成講文明、講道德的重要大事來做,那麼好習慣自然水到渠成,並不需要去刻意的追求,同學們,你們說難道不是這樣嗎?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二(13)班的選手張耀華,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關於文明的對話》。

如果讓我以一個文明人的姿態,站在這裏演講、說教,我是沒有資格的,因爲我認爲臺下的你、臺下的每一個同學都是或能是一個文明的人,這一點我絕對相信。所以我暫且將我的這次演講稱之爲與你們一起探求“文明的對話”,而你們將會告訴我,你是或你能是一個文明的人。

同學們也許會說文明就是微笑,就是禮貌,就是說話時輕聲細語,就是處事時嚴於律己……可是我要說文明的範圍其實很大,文明的含義其實很複雜。

文明是一種物質文化,每一時期的物質文化不同,精神文明也會處在不同的水平。在原始社會,人類就已經萌生了高度的文明,例如:能生火烤熟食物、會用樹葉遮體避羞、扇貝不僅可作貨幣,也可成爲婦女的飾物……這些都足以說明當時的人類已經有了一些文明的生活習慣,有一種羞恥之心,有一種愛美之心。可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物質文明雖已高度發達,我們放眼望去,校園的小道上卻隨處可見垃圾;教室裏、寢室裏臭氣熏天;生活中,一些人出口成“髒”,動手就是拳頭,沒有絲毫文明的理性,一些人身爲學生,卻做着太多與學生身份不相符的事情,沒有一點羞恥之心。說到這裏,我不得不停下來問一問坐在這裏的你:你是否曾偷偷拿着鏡子照好半天,審視着自己那無可挑剔的面容?你是否曾爲了單穿上那一件衣服而躊躇好半天?你是否一次又一次把你的球鞋擦得亮鋥鋥?我想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想我們會毫不謙虛的說一聲:“我是一個文明的人!”可是我又要發問了:你可曾看見新刷的牆壁上那刺眼的腳印?你可曾聽見那讓人臉紅、讓人憤慨的不堪入耳的語句?你可曾聞到寢室裏那股讓你噁心嘔吐的味道?此時此刻我不禁感到無顏站在此處,向你們發出疑問,因爲我看到,我聽到,我聞到,我受到了本爲一個現代文明人不應該如此粗鄙的嘲弄和諷刺。

我們每個人都必須清醒的認識並必須引以自豪的是:我們生活在文明高度發達的21世紀的今天,不是在原始社會。

文明是什麼?文明是社會處在較高的階段和具有較高文化的產物。也許有人會這樣說,我們的社會並沒有發展到很高的階段,我們並沒有形成一種高尚文明的約束力。可是你試想,我們社會的全面進步,正是靠你我一點一滴文明的小事、文明的習慣來形成一個文明的民族和國家。那麼,我們的社會自然會進化到較高的階段,形成高素質的文化。

也許我們倒不必說的如此遙遠,不必上升到如此的高度,因爲我們所要做的只是成爲一個文明的學生、文明的公民,所以文明也很簡單。

文明的你,所要做的只是一小點一小點,社會便前進一大步。文明的你,所要做的只是大方的舉止、優雅的談吐、衛生的習慣、沉穩的個性以及一切文明人所應具有的修養。

一個人倘若要贏得尊重,首先要尊重自己。我們成長在如花的季節,此時形成文明的素養,便是對自己的尊重。以後,我們才能在社會的茫茫人羣中立足,才能在社會的燈紅酒綠、車水馬龍裏保留住一片乾淨、寧定的心靈天地。

最後,我想說一句:我們都要做一個文明的人,而且我想你會做的更好,我堅信。

謝謝!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9

我國自古就是一個禮儀之邦,“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人之有禮,猶水之有水”。這些古名言無不在說明文明禮儀在我國的重要性,文明禮儀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我們做事更應該以禮爲先,以禮爲首。

有一些所謂的“文藝青年”或是“藝術家”每天穿的邋邋遢遢,不修邊幅,留着怪異的頭髮;還有一些人粗魯地隨口扔垃圾、吐痰,開水龍頭不知道關,聽別人說話時心不在焉、不屑一顧;更有甚者是被別人不小心碰到,彷彿自己身子是林黛玉似的較弱,對着別人如同王熙鳳般潑辣地破口大罵……這樣的行爲,不僅讓國人爲之羞恥厭惡,更讓國家丟盡了在外國人面前的臉面。這樣的人,就像是工地中的違章建築,應當酌情拆除!英國著名教育家約翰。洛克說過:“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養成習慣的一種大事。”

人不一定要外貌很美,重要的是你的內涵一定要美!做一個講文明懂禮貌的人吧。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0

“人,乃一撇一捺,寫易做難。我們要經常思考,我在做什麼,我做得怎麼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

做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會有很多的答案,但是這些答案的背後都有一個基本點,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

衆所周知,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傳統的禮儀之邦,“講禮儀”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顯着特色,《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也明確要求現代中學生要禮貌待人,遵規守紀,嚴於律己。

在我們的身邊,有一部分同學還有一些不文明的行爲。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比如樓梯上經常會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爲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裏、校園的角落裏食品包裝袋隨處可見,甚至有些同學認爲反正有值日生和清潔工打掃,扔在地上是沒有關係的。

有些同學經常在學校的走廊裏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還有一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髒話、粗話,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破壞學校的公共財物。我們很多同學把學習文化放在首位,而忽視了社會公德的培養和文明習慣的養成。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

作爲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應該注重自己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的言談、行爲舉止,自覺履行我們應帶遵守的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說起來容易,要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原因就在於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對文明禮儀並不怎麼重視,從而我們會忽略文明。

做文明人就要文明用語,文明做事。中國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禮貌待人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新時代中學生的我們如果不能繼承和發揚這種傳統美德,就不能成爲一個合格的中學生,不能做一個文明的人。“良言入耳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文明禮貌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同時也是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我們應當遵照中學生守則和日常行爲規範,嚴格的要求自己,只要我們從平時的一言一行做起,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文明用語,我們就會成爲新時期文明的中學生。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你還有明天;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你人生的價值不在於金錢;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將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良好的行爲習慣做起,做一個講文明、講禮貌的南寧學生。讓文明之花,禮儀之花,開滿校園。

靖邊因文明,有禮而驕傲!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1

曾經從報刊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記者採訪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您認爲您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是從哪兒學到的?"人們都認爲這位科學家會說是在大學或其他高等院校所學到的專業知識,但這位科學家卻出乎意料的說:"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生受益的東西。比如:有好東西要和朋友分享,做人要懂得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教授的話一說出口,全場的人都愣住了,隨即人羣中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其實這位教授所說的是人們在剛入學時所學到最基本的文明禮儀,它雖然不起眼,但卻對我們的一生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作爲中華民族的一員,我們應當時時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要做到心中時時有"文明"二字。

漢時,有一青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做大事業。一天,其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室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他答道:"大丈夫處事,當掃天下,安事一屋乎?"薛勤當即反駁:"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陳蕃無言以對。

其實,要做到講文明,懂禮儀也並不是一件難事,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而習慣成自然。

公交車上,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上車,而此時又沒有空座位的話,你會主動讓座嗎?往垃圾桶裏扔垃圾時,看見地面上有廢棄的紙片,你會彎腰拾起放入垃圾桶嗎?八月桂花遍地開的時節,你會隨手摺斷桂花樹樹枝嗎?這些都是我們生活中的小事,只要我們做好了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我們就是做到了講文明懂禮儀。

朋友,讓我們從生活中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吧,讓我們共同努力,共同成長爲一個文明的人!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2

普通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通用的語言,所以我們要說好普通話,做個文明人。

普通話是我們學習說話的第一步,也是做一個文明人的第一步,要是一個人連最基本的普通話都不會說,他還怎麼去和別人交流呢?普通話已經深入到我們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無論我們幹什麼,普通話都會迴盪在我們周圍的每一個角落。有人可能會問:“爲什麼要說普通話呢?”因爲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方言,如果不統一語言,我們溝通起來就非常的不便。所以說好普通話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我們因爲說當地的方言鬧出的笑話可不少,我知道一則笑話:村長在村民會議上說:“兔子們,蝦米們,鹹菜太貴,不要醬瓜,要豬蹄。”把他的方言翻譯成普通話是:“同志們,鄉親們,現在開會,不要講話,要注意。”

通過這則笑話我們知道說普通話的重要性了吧?

這一次,我們學校也要求全校師生都說普通話,雖然我們剛開始都很不適應,正說普通話呢又拐到方言了,但是班裏的同學都要求自己儘量說普通話,同學們之間也互相監督,對方沒有說普通話時,同學們都會互相提醒,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我們的普通話 會越來越標準!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3

在我們的校園裏,大家都曾目睹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在樓道上跑跳嬉戲,打鬧喧譁;集會時說有的同學在下面小聲說話;自習課隨意討論問題、課間亂吼亂叫;食品包裝等垃圾隨手亂扔,儘管學校常規已作了明確規定,班主任也一再要求,但總有人在無人注意時放縱自己,或是經提醒有好轉,過一段時間又恢復原態,範文之發言稿:國旗下講話:做文明禮儀的傳承者。這是爲什麼呢?

究其根源,我認爲,主要在於同學們沒有真正從內心認識到文明素養的重要性,沒有把文明與禮儀變成自己的習慣。的確,在我們生活的大環境裏,隨地吐痰、出口髒話等不文明的行爲屢見不鮮;在我們的人際交往中,也有人不懂得使用敬意的言語和舉止。但是我們作爲六中的學生,作爲21世紀的建設者和主人,我們不能隨波逐流,因此今天有必要重提文明禮儀這個話題。

什麼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爲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行爲禮儀是外在的表現,而思想修養纔是真正的內核,一個人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言談舉止無不體現他的氣質與修養。提高文明素養,是時代的要求,更是我們自身全面發展的需要。禮儀演講稿範文節選!

文明禮儀的內容涵蓋着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貫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點滴小事之中。曾看過這樣一篇報道,有位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科學家回答道:“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

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與人交流注視對方,上課發言清晰洪亮、開關門時輕聲慢步、儀態表情落落大方等等。總之,應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讓文明禮儀貫穿於我們的一舉一動之中!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你不學“禮”,就沒法在社會中立身。而隨着經濟的全球化和對外交流的廣泛化,我們要想立於世界之林,就必須提高我們民族的文明素養。

《北京晨報》曾報道說,有一個200多人的中國旅遊團去泰國,飛機上三次用中文廣播,呼籲中國乘客不要把飛機上的耳機、毛毯和餐具帶下飛機。令人尷尬的是,下飛機時還是有中國遊客把餐具偷偷藏起來,最後被發現不得不交給乘務員。

“中國人走到哪裏都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在國外,有許多公共場所都特別用漢語赫然寫着“請勿大聲喧譁!”等字樣,用以提醒中國遊客。中國公民在境外的種.種不文明表現,使我們這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民族形象大受損害。

“國家榮辱,匹夫有責”,做爲二十一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有責任做中華文明的傳承者,用“謙謙君子”“大家閨秀”的標準要求自己,宏揚禮儀之邦的優良傳統,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用我們的行動去感染身邊的人,用我們的真誠去打動他人的心。我們每天走在校園裏,希望看到的不僅是你們留下的歡聲笑語,更有我們六中學子的文明素養和儒雅風度。謝謝!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4

文明在我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歷史了。這個詞對我們來說都是很熟悉的,只要我們講文明,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可是,有些人卻不是這樣,他們有的隨手亂扔垃圾、隨地吐痰,有的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老人不讓坐……

記得在一個星期天的下午,媽媽帶我去逛街。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談笑風生,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買買那個,可開心了。突然,我看到一個男孩正在吃香蕉,吃完香蕉,就隨手把香蕉皮扔在了地上。一個小妹妹看到了,急忙對他說:“大哥哥,你不能把香蕉皮扔到地上。老師說過我們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那個男孩聽了,看都沒看那位小妹妹一眼,好像沒聽見似的。但是,那位小妹妹剛說完就跑過去,把香蕉皮撿起來,扔到了垃圾箱裏,然後一蹦一跳地走了。我看到這一切,心想:這個小男孩真不講文明,還不如一個才上幼兒園的小妹妹呢!

其實,有時候,我也不例外。記得有一次,我在過馬路的時候,看見一位老奶奶拄着柺棍一顛一跛地向馬路對面走去。這時,我很猶豫,心裏好像有兩個人在吵架似的,一個好像在說:“算了吧,就這一點小事,那位老奶奶一定能過去。”另一個好像在說:“不行,老師講過,一定要做一個講文明的好孩子的。”就在我左思右想、猶豫不決的時候,一位阿姨連忙跑過去,扶着那位老奶奶過馬路。我看在眼裏,感到非常後悔。我發現我的文明之心忽然間全都飛走了,我決心以後再也不能這樣了。

對此,我要倡議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要講文明。我相信,只要每個人都講文明,都多一點寬容,多一點關愛,共同努力,那麼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有的時候,與其說是文明守護着你,不如說是你守護着文明。用一顆對社會、對大家的真心,維持文明的存在,發揮出特色。讓文明的溫暖,常包圍着你;讓文明的感動,常牽着你。更有一種文明,常在你的心上,常在你身邊。只有每個人都用心澆灌文明,文明之花纔會處處開放!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5

星期天,我提議全家人去綜合樓撿垃圾——愛護環境,爲濮陽城市衛生出一份力,爸爸媽媽爽快的答應了。

我們一起出發,一會就來到了綜合樓的的大院,發現王子康也在這裏。我馬上跑過去,我們一塊撿垃圾,很快我們就進入了狀態。

“看我360度大旋轉找垃圾目光大法!”我使出了我的絕招,哈哈!馬上就發現那邊大樹下有塑料瓶子。我跑過去,一下子就撿了兩個塑料瓶子,我還撿了塑料袋子、果皮、易拉罐桶、紙片、菸頭……

我跑到最近的一個垃圾箱,垃圾箱是分種類的哦,分爲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我把塑料瓶子、塑料袋子、易拉罐桶、紙片……都放進可回收垃圾箱,把果皮、菸頭……放進了不可回收的垃圾箱。

一下午的時間過去了,附近環境清潔一新。盛開的鮮花向我微笑,嫩綠的小草向我點頭,春風吹來花香把我陶醉了。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6

常言道: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可是,我卻給媽媽當了回老師,而且用我的實際行動影響我們全家。用媽媽的話說,我不僅改變了媽媽,而且通過改變媽媽,改變了媽媽周圍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得回到前年冬天,天氣已經非常冷了。冬天寒風凜冽,我們全家乘車外出看電影。街頭到處都擺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裏讓人感到了一絲暖意。我們在車裏吃着零食,聽着音樂,愜意極了。快到電影院時,媽媽將裝有廢物的垃圾袋順着車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來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車開回去撿起垃圾,可媽媽說車已經無法返回,再說路上車那麼多,如果回去的話撞車怎麼辦?媽媽甚至說下次改掉也就罷了。可我堅決不幹,最後爸爸終於把車開了回來。媽媽找回了扔掉的垃圾。雖然耽誤了好多時間,但全家都認爲我這樣的做法是對的。

從此以後,我們全家人都以實際行動成爲 “ 講文明、護環境 ”的大使。上週,我們全家去公園,帶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後,大家分別將垃圾收好,揹着出去,到有垃圾桶的地方纔扔掉。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家裏再也不用我監督,都會自覺所爲。媽媽更是用實際行動讓我感動。她經常會在公共場所將地上的垃圾撿起,扔進垃圾桶。

講文明、講禮貌,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我們有義務去幫助沒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學習文明、實踐文明。

有一次,我在電視裏看到歐洲文明古國德國,在號召全國人民講文明、講禮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禮儀。同時,舉例講了一個老奶奶經過馬路,路上雖然只有她一個人,但她依然等紅燈變綠燈才走。老奶奶回答說:“ 我怕樓上的孩子們看到後,以爲紅燈是可以通行的。 ”我把這個故事送給所有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們,你們的言行對我們是多麼重要,當您有不文明的行爲時,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們是古老的文明古國吧!

我要用親身經歷的這件小事告訴同學們,我們的言行也是可以影響改變大人的!不信你試試吧!讓我們都成爲講文明懂禮貌的國小生吧!用這樣的行動來迎接奧運吧!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7

做什麼樣的人,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有教養的文明人。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由此可知,行爲品德無論對個人,還是對整個國家、整個民族都是何等的重要。文明是什麼?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微笑,是同學有難時的熱情幫助,是見到師長時的問好,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的一聲“對不起”,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文明是一種品質,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受人尊敬並推崇的行爲。

做文明人,就要學會用文明語、做文明事。再簡單地講就是要懂禮貌、明事理。文明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同時也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它比最高的智慧,比一切的學問都重要。禮貌經常可以代替最珍貴的感情。同學之間也離不開禮儀,如果有矛盾,應該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同學們,文明禮儀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發現自己的不足,及時改正不講文明禮儀的行爲。只有這樣才能使自己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的習慣,成爲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祝願,祝願我們的生活處處開滿文明之花。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地邁向文明!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8

道德就是道理與品德之和,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應該是每個人做人的根本。

人們常說: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點燃希望之燈;道德是燈,照亮人生之路;道德是路,引導人們走向燦爛輝煌。這讓我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可是怎樣才能成爲一個有道德的人呢?那就要講文明,懂禮貌。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

記得有一次,我乘公交車回家。運氣真不好,車上人山人海,早已座無虛席。這時,上來一位老大爺,白髮蒼蒼,眼角爬滿了歲月的皺紋,手裏還提着兩袋沉甸甸的菜。頓時,我的心裏悄悄冒出了一個念頭:如果我有一個座位,我一定會給他讓座的。老大爺眼巴巴地盼望着,得到的仍然是一羣人的無動於衷。突然,車上的廣播裏響起了這樣一句話:請您爲身邊的老、弱、病、殘、孕及帶小孩的乘客讓個座。有位叔叔馬上站了起來,讓出了座位,老大爺還客氣的說:“沒關係,你坐,你坐。”看到這一場面,我還感到有一絲欣慰,原來還是有一位有道德叔叔啊!可是,天不順人意,那位叔叔馬上又坐下,說:“沒有,我還沒到呢!我只是站起來舒活舒活筋骨而已。”我頓時爲老大爺寒了心,人家幾十歲的人了,你才二十幾歲,怎麼就不願意爲他讓個座呢?正想着想着,一個學姐似乎是看不下去了,立刻站了起來,攙扶着老大爺,坐到她的位置上。此時,全車的人都用讚歎的眼光看着那位姐姐,那位叔叔也羞愧的低下了頭。瞧!多麼簡單的一個動作,卻體現了那位叔叔的“醜陋”,那位姐姐的“美麗”。芸芸衆生,人人都應時時懷着一顆關愛他人的心,這樣就是一種道德。

還有一次,我記得是發生在我老家的一件事。老家有一座時間久遠、簡陋的汽車橋,橋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坑坑窪窪,如果逢上下雨天,汽車快速經過時,就能濺你一身的污水。那天下雨,我要經過汽車橋去媽媽的學校送傘,有位孕婦隻身一人打着傘走在橋上。突然,飛速駛來一輛小車,我提醒前面的阿姨小心一點,她沒有聽見。小車和我擦肩而過,我下意識地用傘檔住水,這纔沒有成落湯雞。阿姨卻倒了大黴,被小車淋溼了鞋子,車主不停地給她道歉,而她正在那兒咒罵車主沒有公德,一定會遭報應。此時,我暗暗地想:車主撒了路人一身水,是不對的,可是阿姨咒罵車主,自己不也就沒有公德了嗎?獲得了別人的尊重,也要學會尊重別人,尊重別人也是一種道德。

道德像一架天平,有一方傾斜,就可能走向犯罪;又像一根平衡木,超越它的邊緣就將走向不歸路。

古往今來,滄海桑田。雖然時光在流逝,歲月在穿梭,但是道德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消減,反而會與日俱增。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要講文明、懂禮貌,人人力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19

辦文明事,做文明人,講文明話”這一活動,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 不那麼簡單,考師經常教導我們首先成人,然後才成才,我們經常性地思考,我在做什麼,做得怎樣,我要成爲怎樣的人,那就是做人首先要做一個文明的人。那麼文明是什麼呢?文明是一種品質,文明是一種修養,文明是一種受人尊敬並被大慶廣泛推崇的行爲。文明是路上相遇時的甜甜微笑,文明是同學有困難時的熱情幫助,文明是平時與人相處時的親切寬容,文明是見到師長的問好,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對方時說一聲“對不起”,文明是自覺將垃圾放入垃圾箱的舉動,文明是看到人有做錯時的主動制止......

文明就在我們平時的細小瑣事中。做文明人,就要學會新生他人,新尊重他人是文明人的一種基本素養,比如課堂上老師在上課,或者同學在發言,而你卻在下面講小話,做小動作而不認真聽,就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爲,同學們,我們全社會都在提倡做文明人,做文明事,我忠心希望我們班級是文明班級。做文明人,就要自覺養成文明習慣。比如在課間一追跑打鬧,不玩危險的遊戲;愛護花草樹木,不隨意踐踏草地,不隨意採摘花果;集體活動守秩序,主動排隊,不推擠,不大聲喧譁;起身看座,自覺保持桌椅整齊;保護我們生存的環境,做到不亂扔垃圾,自覺清理垃圾等等。

還記得中央電視臺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晨練的青練的青年,一邊跑步鍛鍊身體,一邊幫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了樹上的羽毛球,還把路邊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還幫助一位費力上坡的三輪車老人推車,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 一路,快樂了別人也滿意自己。文明的事是生活裏最重要的事,是很容易做到事,但卻是最難堅持的事。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一言一行、一點一滴做起,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講文明話,行文明事,做文明人,讓我校的文明禮儀之花遍地開!讓我們在國旗下共同祝願,祝願我們自己一步步邁向文明!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20

暮然回首,我一直譜寫着傷心的篇章,在6月18日這和幸福的日子,我希望能和爸爸一起譜寫我們溫馨的篇章……

也許,一提到這個節日,每一個人心裏頓時想到自己的爸爸,腦海裏浮現出自己爸爸的面容。然而,也許我不是這樣想的,我想到的是一位不是親人卻勝過親人的人——我的班主任——黃老師!他讓我明白了很多,改變了很多,學會了很多……

黃老師讓我懂得了眼淚改變不了什麼,我應該樂觀、堅強地面對這個世界,這個世界不僅僅只有悲傷,也有屬於快樂的地方。也讓多愁傷感的我慢慢變得陽光起來,他總能用自己的懷抱給予我溫暖,我心裏已悄悄地把黃老師當作爸爸。回想到這裏,心裏隱隱約約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幸福,讓我的心變得好甜好甜!

所以,在這個幸福的日子裏,我要讓爸爸好好放鬆放鬆,讓我們在那一刻做一個幸福的人!在那一天我是這樣想的:把早已包裝得漂漂亮亮的鋼筆放在袋子裏,然後再泡一杯又濃又甜的茶,再自己親手做一份美味的點心,最後把點心和茶放在袋子裏帶到學校給爸爸。不管點心好不好吃,不管爸爸喜不喜歡這份禮物,我也希望爸爸能明白我的努力,感受到我這份愛!

想着想着,我不經從櫃子裏拿出已經包裝好的鋼筆,摸着那光滑的表面,幻想着那溫馨的畫面,我落淚了,那是幸福的象徵。可是在開心之餘,我感到有些害怕:我害怕那幸福的時刻不能舉行成功;我害怕在那一天會有什麼意外發生;我害怕爸爸在那天有什麼事不能來;我害怕……

好了,別再想這些了,這種.種壞事絕對不會發生,因爲有幸福的力量,我堅信在6月18日這一天爸爸一定會幸福,愛會在這一天散發出它獨一無二、幸福的氣息。

猛然間,我發現只送禮物太單調了,嗯——還能加一點設麼開心的小插曲呢?在那一剎那我回想起了那幸福的時刻,在爸爸的懷裏落淚、訴苦,跟爸爸撒嬌、玩耍,那一刻自己就像小朋友一樣,什麼也不用想,在爸爸的懷裏感受到爸爸的味道、爸爸的呼吸聲、爸爸獨一無二的溫度……現在的我不經說了一句“真的好幸福!”

不知不覺中,天已下起了雨,我伸出手讓雨滴在自己的手中,不一會兒,手上就滿是雨水,我輕輕地喝着手中的雨水,在此時此刻,雨不再是苦澀的,而是甜入心裏的。剎那間,我明白了這是太陽那幸福的眼淚。

我要對着天空,對着白雲,對着花朵,對着小草發誓:我要讓爸爸永遠幸福、快樂!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21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

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錢袋。

如果你失去了文明,你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一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我想到了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也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這裏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爲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爲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爲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爲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爲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羣有道德的民衆。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的會影響自身形象,大的會影響國家聲譽。在清朝的時候,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所以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自己的良知,努力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道德的標準,自己的修養便得到完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完善個人道德修養,便有了推進社會公共文明的基礎。

而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他的民衆亦有莫大的影響。爲什麼這麼講呢?相信有的同學去過歐洲或日本,就很有親身體會。大的不說,只看看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馬路上一輛車都沒有,外國人絕不會過馬路。他們認爲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有誰會肆無忌憚的闖紅燈呢?這就是社會氛圍的力量所在。

有記者訪問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教授,您人生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兒學到的呢?”,“在幼兒園。在那裏,我學到了令我終身受益的東西,比如說,有好東西要與朋友分享,謙讓,吃飯前要洗手……”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也一樣,並非一定要有什麼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吃飯洗手這些小事做起。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

我們從小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很多同學都可以滔滔不絕地大談文明禮儀。可是看見校園中隨處丟棄的飯盒,飲料瓶,聽着某些同學口中吐出的髒話,怎能不教人痛心疾首呢!難道我們都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人”麼?明代大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我們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自己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跟從來沒有接受社會教育有什麼區別!所以我們要實踐社會文明,就要從這“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就要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我們不必埋怨這個社會的文明水平不高;不必怨艾自己的力量太單薄,對社會的影響不大。試想一下,麪包裏的酵母不是很少嗎?可是,單憑這一點酵母,不是就把麪包發起來了麼。我們每一位同學都應該做這個時代的酵母,讓自己的酵素,在這個社會起到應有的作用。

同學們,讓我們行動起來,“新世紀新時代,新國家新文明”,不要讓文明下,不要讓文明只在紙上出現,要讓它活躍在我們當中,讓文明無所不在,讓我們做文明的主人,讓“文明與我同行”!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2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文明,對於許多人而言,是一種束縛,是被動的強迫性的接受。“不許隨地吐痰”“不許亂丟垃圾”“禁止喧譁”“禁止吸菸”……在明確的指令下,人的外在行爲因制約而沿着文明的軌跡緩慢的運行着。

法國思想先驅伏爾泰論及的“被動的文明”就觸到了人類締造文明世界的尷尬的軟肋:你看,“禁止吸菸”的標牌下不乏吞雲吐霧之士,宣誓“文明公約”後仍有污言穢語之辭,正在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港城仍存在“看着紅燈過馬路”“亂丟果皮視無睹”的反文明現象。

其實陋習在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中從來都不缺乏,只是在今天越來越多的知曉文明的人卻在踐踏文明,這怎能不引起我們深沉的反思?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文明的源頭—校園吧,當學生以作弊的方式完成《中學生日常行爲規範》的考卷時,當從小就口口聲聲喊着“老師好”的學生辱罵甚至毆打授課的老教師時,當部分學生面對受災的川西表現出不屑的神情時,我們,將如何去抓握文明;我們,將如何去傳承文明?

“現象永不能替代真理去詮釋未來”,愛因斯坦曾用這句話勸誡戰後垮掉的一代,今天我們同樣用這句話告訴堅守着文明陣線、從未以陰霾而忘卻藍天的人們。只是我們更要理性的認識到:文明不僅僅是一條幹淨的街道那麼簡單,文明必須成爲靈魂的需要,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文明從來都是人類最需要的。當然,之上高達194的天才馬斯洛說過,生理的需要,物質的滿足纔是最基本的需要,其實這並不矛盾,只是回答的角度不同,正如一位經濟學家所說,文明的倡導就在於讓人們在文明中得到實惠,在陋習中吃到苦頭。從農村計劃生育工作難到城市知識分子的丁克家庭很能從某個層面反映這個問題。

如此看來,靈魂與文明的碰撞還是很具有物質性的。當然,倡導文明不是讓我們去追求物質,而是要明白文明並不是讓我們變得木納、貧窮。相反,只有文明存於我們每一個人的靈魂深處,世界纔會更加有序、和諧與富強!

一個讓座的落魄者得到了洛克菲勒的百萬美元饋贈,東山再起;一個彎腰撿起廢紙的青年在落聘的情況下得到了重用的機會,創建了“美國福特公司”,現實中的故事正在很親切的講述着文明的普遍意義,也只有這種普遍的物質意義爲人接受時,與靈魂的對話才成爲繼續的可能,文明的傳承才真正具有可持續的意義。

沒有人不渴望物質和精神上的需求和滿足,只是一些愚氓之輩以陋習的方式來索取物質或豐富精神,愚之蠢也!何須如此,文明一樣可以得到,尚不用背罄竹難書之罪名。美國的埃裏克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粗暴無禮,是內心虛弱的人用來使自己顯得貌似強大的手段。難道文明就不具有強大的力量?在汶川地震搶險的人民子弟兵,不僅是威武之師更是文明之師,他們不正是以強大的力量正在戰勝這場空前的自然災難嗎?

讓文明與靈魂對話,就是讓我們以一種更爲積極的方式去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文明是否能帶給我們這種需要。在這樣的思考中,讓文明成爲我們內心天幕中的燦爛星空,照亮夜行的自己和他人,溫暖黑暗中的一切草木和鳴蟲!

謝謝大家!

做文明人的演講稿 篇23

老師們、同學們:上午好!今天,我的講話題目是,告別陋習,擁抱文明

我國是世界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被譽爲禮儀之邦,這曾令無數炎黃子孫爲之驕傲、自豪。但是,如今許許多多的事例,令我們感到難堪。我舉兩個例子。

第一個例子:據報道,國外一些地方,如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涉及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菸”、“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爲什麼呢?因爲有這些不文明行爲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遊客。

第二個例子:前年十一,新疆烏魯木齊一旅遊景區出現80多名韓國遊客集體撿垃圾的場面,其中包括30多名兒童。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自發地組織起來清理垃圾,短短20分鐘,方圓近1公里的垃圾被清理得乾乾淨淨。在驅車將5個裝滿垃圾的紙箱送至垃圾站後,韓國遊客才安心繼續遊玩。很顯然,不文明行爲給我國的國際形象帶來了較多的負面影響。

走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到各種不文明的現象:有人將塑料袋隨手扔在樓梯間、操場中,甚至校道上,以至校園中總顯得不太乾淨,各個教學樓後甚至滿地垃圾;有的人滿口髒話,開口稱老子,帶髒字,不堪入耳,完全不象一箇中學生;有的人在樓道里、宿舍內大呼小叫,追逐打鬧,引來周圍居民不少詫異的眼光;有的人躲在廁所裏抽菸、打架,遇到矛盾總是講狠,象街上的小混混、二流子;有人騎車橫衝直撞,完全不遵守交通規則;還有男女生在公共場所行爲舉止過分親呢,旁若無人,沒有絲毫羞恥心;有人頭髮上花裏胡哨,染黃髮,還有女生燙髮。這些行爲已經給我校帶來了極壞的影響。如果給我校的教學業績打個分,我打100分,因爲我校的任何一項指標都可以名列全省前茅;如果一定要給我們的文明程度打個分,能打多少分?我看只能打70分,及格了卻還必須不斷提高。

知恥而後勇。正因爲優秀,所以我們要更加嚴格要求自己。我們不僅要贏在學業上,而且要贏在文明程度上。我們該怎麼做?

從今天開始,每個人要對自已和同學暗暗進行“三比三反對”,一比外貌,誰更端莊、清爽、衣着得體,反對留長髮、染髮、燙髮;二比語言,“請、你好、謝謝、對不起”這些禮貌用語,誰用得更多,反對滿口髒話;三比行爲,誰更加講禮貌、有修養、守紀律,反對舉止粗俗。“三比”之後,我們就大致可以看出每個人的文明程度了。

文明,現在已經成爲社會進步的標誌,它是高貴、是修養、是禮儀、是風度。讓追求卓越的我們,遠離粗鄙,遠離庸俗,擁抱文明。謝謝大家!

因爲文明而美麗。

熱門標籤